品味《随园食单》31


发布时间:2020-03-21 02:37:13

点击下载

戒单——戒走油

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大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忽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地球上无论动植物的体内或多或少都含有油脂,若想获得需费功夫,或炼制或压榨或萃取。动物体内的油脂丰富些,比较容易获得,植物的种子比其他部位油脂含量相对丰富,所以用来榨油比较划算。最奢侈的“油”莫过于西方的精油,获取困难,成本高昂。

油脂不会以纯粹的状态单独存在于生物体内,必然与其他的物质结合在一起,方能稳定地存在。在获取油脂这种精华后,剩余之物则为渣滓,为糟粕,味道必然不佳。

获取油脂时,生怕油“不走”,不从与其他物质结合的状态中分离出来。于是无论将油料作物加热,或是化学浸出法中的六号轻汽油浸泡,都是为了“走油”。有的有机酱油生产企业鼓吹榨过油的大豆即豆粕更适合酿制酱油,实乃忽悠之辞,纯属用于美化为降低成本而降低品质的生产方式。

而在烹饪时高温之下难免会走油,适当走一点油可以让食物入口的味道鲜美饱满,不失弹性,但油不能走得太狠。太狠则食材结构颓败,气散,味失。粤式的煲汤就是一例,经过长时间加热,汤中食材其实已经没什么吃头,所有精华和滋味全部都融入汤中了。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袁枚列举了三种错误的方法。若从正确的操作方式来说,在炖煮或焖烧的过程中应该一次加足水,火力适中。猛火滚煮本来就容易让食材走油。日本大厨神田说武火使味道外泄于汤汁中,而文火则会让食材吸收汤中的味道。他还讲炖煮时若实在算计不准加水量导致汤有点亏,也只能加点开水,而不能加凉水;第二点是不要断火,这一点炒菜炖菜都是一个道理。对于炒菜来说,断火降温会导致食材出水,而对于炖煮来说,温度下降会导致食材开始收缩,不利于入味和让食材均匀地变熟;第三点完全是针对炖煮来说的,开盖不仅与停火一样会导致锅温下降食材收缩,还会令到香气散失。

袁枚于此只提及了“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但其实烹饪素菜也是同理。素菜虽然没有大量油脂,但亦有精华物质蕴含其中,若外泄太多,一样气散味失。

做人其实又何尝不是如此,霸气侧漏太过张扬必然有失风范,没有韵味,且易遭损害。不如谦卑内敛,温和敦厚之人更有韵味。

现如今,很多厨师做菜,总是力求把味道做到极致,第一口就让人感觉到强烈的刺激,不惜使用化学鲜味剂或重口味调料。但菜品的回味是欠缺的,甚至会有鲜味剂带来的苦涩回味。高手做菜是引诱式的。第一口会让人觉得和谐舒服,再吃下去开始有回味,继续吃可以让回味累积,乃至萦绕鼻喉。这样菜品味道必然不会很嚣张,而且食材的精华在烹饪过程中大都被锁住,含蓄其中。

寻求刺激的味道只会让人更加肤浅,并且获得同等刺激所需的味道浓度会不断升高。而真正资深吃货是内敛的,敏锐的和朴素的。会更加注重食材的品质和在烹饪中精华的留存。

点击下载《随园食单》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