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援湖北医疗队:八千里路云和月,卫我同胞万万千!


发布时间:2020-03-21 12:51:46

点击下载

昨天,我被一张照片深深的触动了。

大巴车下,是一群带着口罩的人。他们眼中似乎噙着泪水,在和车上即将远行的人们挥手作别。他们送别的人,要去哪?

答案是:湖北——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炎”最严重的地区。

那么,这群奔赴灾区的“逆行者”,是谁?

你可能猜到了:他们的名字,叫医务工作者。

承德医务工作者。

他们来自承德各地的医院,都是在昨天的凌晨接到的紧急通知,自愿报名几个小时候出发奔赴前线。然而即使到出发,他们都不清楚此行的目的地,究竟是哪。

这实在是一次“奇怪的旅行”。

可是,这恰恰就是他们的伟大:

不问前路,不求名利,只为苍生。

01

卢秋玲休班的那天,发了一条18个字的朋友圈:

“今天休息,给大家报一下平安!

一切安好,勿念!

来自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她,是河北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来到武汉以后,这是她第一次想起来给家乡的朋友们报个平安——抗疫一线的工作量,远比我们想象中繁重得多。

▲卢秋玲的朋友圈截图,

“平安、保重”,是每个人对她的祝愿

大灾之中,很多看起来令人觉得“残忍”的事情,在医护人员看来却再寻常不过。

“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了,来到武汉已经是第七天了(接受采访时),从进入武汉第七医院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来,今晚十点半结束工作,已经是几天来最早的一天了......”

卢秋玲的声音听起来很轻细,脸上写满了疲倦。如果你仔细看,可以看到她鼻翼两侧被医用口罩勒出的印记,那是一线抗疫者共有的荣耀勋章。

身为护士,卢秋玲再清楚不过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对身体带来的弊端,但在疫情之下,又有什么能比同胞们的生命安全更重要呢?

“希望大家放心,我们都很好,等我们凯旋。”

▲ 1月27日中午12:30,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

5个人在冷清萧瑟的武汉火车站拍下合影

(左二为卢秋玲)

02

有人感染,有人奔忙,有人治愈,却还有人离世……

有人心疼他们:“这么劳累,这么压抑,受得了吗?”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施燕却说,“我的心态很好,我的'战友'们也一样!”

而我完全相信她说的话,因为远程采访视频中,即使隔着厚厚的口罩,你依然能看到她明朗的笑容。

“其实现在在武汉待得,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我都很期待。哈哈哈,因为好像除了工作以外,好像没有什么别的'指望'了。”

你是不是看她有些眼熟?没错,她是前一阵刷爆了承德朋友圈的那段视频的女主人公:

大量的救治护理任务分配下来,每一个身处前线的医护人员已经没有空闲时间去“瞎想”。有人说这仿佛重回高三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

如果这场“考试”失败,后果,不敢去想。

“这个就是我明天的早餐了,还是要多补充点蛋白质,不上白班的时候,我会喝一点豆浆,因为当你上班之后,就不太敢碰这些东西了。”

穿一次防护服都需要一丝不苟,仅仅是穿在身上就需要花费15-20分钟的时间。一旦穿好防护服,就开始了一场与人体生理极限的博弈:浑身湿透,就像洗过澡一样,上班时间只能尽量不喝水、少喝水来减少憋尿的辛苦。

如此环境之下,他们的乐观积极,坚韧进取,令我感动得想要落泪。

▲穿上防护服的施燕

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给你们比个心吧

03

赵志伟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疫情肆虐时期冷清的武汉街头。他想着终有一天,这里会因为医护者们的努力,变得繁华如初。

▲疫情中的“武汉街头”/拍摄:赵志伟

“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重托,

不辜负家乡人民的重托,一定不辱使命!”

此时的赵志伟略显紧张,相比于在镜头前,作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技精英,在抗疫前线的他才是最有自信的。

来到武汉的第二天一早,赵志伟便和“战友”们一起来到了武汉第七医院,他们需要面对的疫情,在普通人看来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恐怖。

“1月28日早上八点,我们准时到达即将开始战斗的地方——武汉市第七医院。这里有四个病区,近200名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条件情况比较艰苦。”

▲ 赵志伟所在的前线八人小组,卢秋玲也在其中

四个病区共两百多名确诊者。在这样一个谈“炎”色变的时期,我们避在家中,生怕病毒无情,而赵志伟这样的前线医护者,一步一危险,又是怎样一番“壮士断腕”般的侠义。

“目前我和卢秋玲护士长在第三组,作为8名二线人员之一,和第七医院的马主任值整个普通病区的二线。我,卢护士长以及来自秦皇岛的温副组长还要每天汇报工作、乘车吃饭情况,领取第二天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很是繁忙。”

▲ 赵志伟所在的抗疫八人小组,

彼此加油打气,已成为默契

携手共赴,便是最令人心安的抚慰。

04

这件秋衣是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李国斌的。来到武汉以后,医疗队里发秋衣,由于工作得太晚,只留给李国斌这样一件显眼的红色秋衣,但他打趣说道:“巧了,哥们儿今年本命年!”

▲ 李国斌的“本命年红”秋衣

对生活保持希望与乐观,李国斌一直以此为信条。也正是这样的饱满状态,得以让他在繁重的抗疫工作中保持着良好心态。

“今天是援鄂的第10天(接受采访时),下夜班。汇报一下工作:重症病人最突出的问题是严重的ARDS,医大四院朱桂军主任带领我们,在有创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16小时/天,的确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护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护士大部分又都是女生,作为老爷们儿,我必须上。”

▲ 透过厚厚的防护眼睛,

似乎可以看到李国斌满眼的笑意

战线很长,旷日持久。说不累,那绝对是假话,病人多,基本满床状态。再穿上这身防护装备,行动不便,而且护目镜很容易起雾,影响视线,工作强度、难度增加不少。

▲ 李国斌正在工作中

一番工作下来,基本记不清楚究竟忙了多长时间,不过冥冥之中有“人”帮他记录——脸上的口罩勒痕,看上去令人心疼,但真的很帅。

▲ 下班后卸下防护措施的李国斌满脸勒痕,

是每个医护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便是真正的猛士。

05

“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走出病区,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一切疲惫尽散,阳光温暖,微风尚好!”来自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张起昌特别喜欢晒太阳,可惜现在的他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享受武汉慵懒的阳光。

▲ 全副武装的张起昌

张起昌的工作,负责为病人治疗与护理,这对他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同张起昌一样,大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几乎没有完全放松的时间,客观上掩盖了心理上的负能量;另一方面,有些医护人员在面对高压时,习惯性选择“硬扛”,这些其实都不利于心理健康。这是我们在给予他们支持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新的环境,新的体验,心理的压力不断涌出,身边的伙伴们的互相鼓励与支持,很快就步入正轨......医生们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我们护理组紧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随时向医生反映,一切紧张、繁忙而有序,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湿了干,干了湿,反复循环……就这样6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直到接班的伙伴进来的时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口渴了,尿憋不住了……”

▲ 张起昌的工作环境,密闭且人员聚集

所以,好人也会惶恐,英雄也会畏惧。

生而为人,他们不过只是比一些人善良、勇敢一点。

而这份善良与勇敢,就足以扛起国之重任。

下面图片居中的四位,就是承德市中心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

而唯一脸上没有笑容的这位,

是承德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护士梁华桥。

▲眉头紧锁的梁华桥,出发之前心里惦念的是家人

“当我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带着一天的忙碌和疲惫躺在床上,我也会牵挂家中操劳的爱人、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

梁华桥就如同你我一样,为人子,也为人父。是怎样一种精神驱使他不远千里来到最需要他的地方?

这种精神,中国人叫它“担当”。

▲ 摘下口罩,硬汉脸上多了几道“疤痕”,真的很帅

“我想对你们说:我在前方一切都好,不必牵挂。”

家人是每个援鄂承德医护人员心中最放不下的,同样,他们的家人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向援鄂医护人员致敬!

也向他们的家人,致敬!

06

承德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曲宝亮下班时已经接近凌晨时分,但他依然充满的斗志,或者说他依然表现出了斗志昂扬的样子。

半天的高强度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刻。

▲工作中全副武装的曲宝亮

每一次下班出来,曲宝亮都会回头看看繁忙依旧的病区,沉思一会儿。

每天都会看到新的病人,曲宝亮有些失落,甚至自责。但也仅仅只是一瞬间,他又会马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抗疫工作中去,毫无保留。

医生看多了世间百态,却依然为这个特殊时期而动容,他们严肃的表情不是冷酷,而是专业、冷静。

冷静,才有机会救治更多人。

▲沉着冷静的曲宝亮,也能给您比个心

“我相信,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加油!”

你们相信自己,我们相信你们。

07

承德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护士殷朝惠在出发去武汉那天,流了不少眼泪,如果她的孩子没来,也许她的情绪并不会这么激动。

▲ 出发武汉前,殷朝惠拥抱孩子与家人

因为她早就和爱人商量好,如果有需要,她会第一时间奔赴前线。

“春节之前,看着每天不断变化的病例数字,我曾跟爱人说:“我是一名呼吸内科的护士,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哪天一线需要,我会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一句简单的承诺,促成了一次伟大的奔赴。

▲殷朝惠(右一)正在工作中

“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不论哪个角色,我都义不容辞。”

作为护理人员,她是离病人最近的人,但她并不惧怕。

如果她们惧怕,病人又怎么有接受治疗的勇气呢?

这场战役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值得我们铭记。

08

凌坤,是承德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他支援的武汉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患者多,病情重。

“每班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持续工作六小时。”

谈起工作内容,凌坤并没有描述太多,但身处重症监护室,我能想象他每天面对着怎样的工作环境。

▲ 凌坤背影,此时的他正在重症监护室中工作

或许这里,就是每天见证死亡最多地方。

这里充满了辛苦、矛盾、危险、恐惧......

这里充满着意义、希望、勇敢、光明......

这是他们最真实的“援鄂日记”,

没有炒作,没有夸张,

真实得能看到他们额头上滚落的汗珠,

嘴角上扬起的笑意

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也看到了承德本土抗疫战线上,年青一代的担当作为,扛起90后旗帜。94年出生的年轻护士王丽颖在发热门诊过了她的25岁生日,她说:“虽然没有蛋糕,但身着战袍,逆行而上,抗击病魔就是我今年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

我们看到了承德人坚韧奋斗,不畏艰辛的精神:承医附院发热门诊的徐莹护士微笑着向我们展示:“这可是时下流行的‘最美勒痕’!”

我们也看到了承德人的专业、冷静与素养。承医附院的汪亚娟护士协助承德市高新区卫健委赴101国道检测点开展工作,在严寒中每天坚守12小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中!

更看到了大爱无言,家国为先。承医附院的张瑞雪护士主动取消了原定于2月5日精心策划的婚礼,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她说:“春暖花开之时,再邀请各位共享这份延迟的喜悦。”

此刻,我只想把目光锁定在他们的身上,

这些平凡之人,穿上勇气盔甲

将灰白世界重新涂抹上缤纷色彩。

09

如今,

又有一批承德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

以一点热,发一片光。

请原谅我们并没有收集到全部的照片,

也许风雨兼程的他们,还来不及举行个简短的仪式便匆匆上路。

然而,请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

平凡的他们,此刻却闪着光。

他们用使命和担当,战胜瘟疫,迎接太阳!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长江水不可断绝

卫我同胞万万千

道一声珍重,愿你们平安

承德加油!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

?

设计:YS.

素材整理:P

资料来源:

承医附院微讯通

承德市中心医院

承德第三医院

承德卫生与健康

点击下载《八千里路云和月》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