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如何就成为文学之都了


发布时间:2020-03-23 00:33:14

点击下载

作为南京人,因为太熟悉反而常常忽视南京的伟大。

今年10月份,游三峡。到了白帝城,看见奉节竟然号称“诗城”,不禁微微一笑。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就敢这么自信。但认真了解了下,还是服气的。“诗圣”杜甫在奉节寓居一年多,写下"夔州诗"481首,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誉为天下第一律诗;“诗豪”刘禹锡任职夔州期间,一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竹枝词,被誉为天下第一情诗。2000多年来,众多文人墨客来往奉节(古称夔州),诗歌创作丰盈,以唐宋为高峰,从未中断。李白、杜甫、刘禹锡、王十朋、陆游、孟郊、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范成大、杨慎、张问陶等在此为官、旅居,留下万余首传世诗篇。

数量与质量兼具,称“诗城”也不过分。

然后11月份,南京被评为“世界文学之都”。那时再这么一比较,南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真的无与伦比,放眼全国,也唯有南京当得起。

一个城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是看它产了多少文人,诞生了多少名篇,而是看整体影响力。

从时间的维度上看,南京的文学足够长,几乎没有城市可以匹敌。

西安代表汉唐的光辉,是唐朝诗人的精神上故乡,但是唐以后就没落了。

洛阳的情况和西安一样。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首都,文学昌盛,但却完美的避开了唐宋这文学的黄金时代。

绍兴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但陆游、徐渭、鲁迅他们把才华挥洒在他乡。

成都也曾经是诗歌的沃土,但杜甫只是在这里停留,而《花间词》缺乏久远的影响力。

苏州也出过很多名篇,但比较碎片化,缺乏内在的一种主题关联性,所以苏州只能是诗人们羁旅生涯的一个站点,不是精神的故乡。

杭州的文学题材广,影响大,但是归结一下大多属于西湖。这就显得格局不大了,文学的主题过于集中。

至于镇江、扬州这些地方,有一半诗歌估计还得算在南京身上。

比来比去,还得是南京。先有六朝文学荟萃,再有唐宋之“金陵怀古”,明清两朝又是小说、话本、剧本、笔记等等百花齐放,绵绵不息。

衣冠南渡,所谓南京保存华夏文明之正朔。南朝文学开创中国文学新气象,创作活动受到空前的重视,作家作品的远超前代;题材大大开拓,形式技巧趋于成熟;文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绕不开南京。

唐代的金陵,过往的繁华遗韵、秀美的山水城林,引得无数诗人来金陵游历。长安,是唐代诗人们的精神故乡,那里代表着他们的奋斗理想。而他们或有失意时,金陵则成为了他们第二精神故乡。“游侠”与“怀古”成了金陵永恒的文学主题。这里面代表的就是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在南京留下的诗篇太多,不一一例举。

除此刘禹锡的《金陵五题》,韦庄的《台城》,杜牧《泊秦淮》,都是上过课本的。

五代南唐,金陵有了个后主,金陵又添了一抹哀伤凄美。

两宋时,金陵怀古依然是文人的喜欢的题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南宋,王朝再次南渡,文人骚客一到金陵,这种故国破碎的哀伤更加浓郁。

有意思的是,元朝回族大词人萨都剌感怀元室王朝末年式微,也在南京抒怀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金陵怀古”是个大主题,南京这个城市无论是整体上古老气质,还是某一处的寒烟衰草、孤城女墙,都足以引起诗人的共鸣。有种说法,中国诗人最擅长的是怀古诗,文人们的怀古,如王国维讲的那样,是“宇宙的,哲学的”。南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少有城市比拟的。

前面讲的应该是南京对中国文学精神上的影响,然后自然就是物质上的。这里在明清两代最为显著。《板桥杂记》里说秦淮河“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

都知道明清两代,文学之代表并非诗词文赋,而是通俗文学如小说、话本、剧本。就这点上南京可以说是当时最为繁盛之地。简单的道理,城市繁华,百姓才有闲情读书娱乐,出版业才会兴盛。更何况每年科考都在南京文庙,更是促进书坊的繁荣。清甘熙《白下琐言》曾记载,南京书坊聚集在状元境一带。一间挨着一间,大概有二十多家,大多是江右人。虽然书都是通行坊本,但琳琅满架,非常可观。

不管是是在南京成书,还是著书讲诉南京,南京对于当时文学的影响力依旧强大。张岱、李渔、袁枚、吴敬梓都在南京留下了深刻足迹。当然必须算上“秦淮八艳”,史上最拉风、最文艺、最光艳的女子组合。余秋雨老师写到:“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没有她们,就自然不会有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不会有孔尚任的《桃花扇》,不会有吴梅村的《圆圆曲》,不会有后来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

然后就是不得不提的《红楼梦》。曹家三代四人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前后在南京生活达六十年之久,少时在南京的富贵生活是曹雪芹创作的源泉。这个没法展开说了,是篇大文章。

最后再讲个。有次和朋友出去,坐车路过江南水师学堂。我说,“当年鲁迅不就是在这读书的。”朋友说,“好像这里走出去名气最大的还就是鲁迅了。”

点击下载《六朝文学史》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