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进:这部书,增加了唐诗的光荣


发布时间:2020-03-23 20:29:18

点击下载

本文为罗时进教授在《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座谈会暨唐诗选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罗时进教授在发言中

尊敬的刘先生,各位专家学者:

上午好!

我到安徽师大已经很多次了,这次是专门来向刘先生致敬的,感到意义特别,也很重要。刘先生是我们的前辈学者,因为我本人学习和研究唐代文学的关系,和刘先生接触算是比较多的。最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张1994年新昌开唐代学会的照片,刘先生也参加了那次会议,说起来到现在已经25年了。那个时候我们三十多岁,有向刘先生等前辈学者学习的机会感到很荣幸。更早一点的是重编《全唐五代诗》项目之缘,该项目办公室最早设在苏州大学,我忝列其中作为联络人,经常和国内学术界前辈联系,向刘先生请益的机会就比较多。

就我所知,刘先生在整个唐诗研究方面,有几项很重要的工作:

一是参加现在还在进行的重编《全唐五代诗》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上次在南京大学开会,刘先生还在为这套书献计献策,考虑怎样把它编纂得更好。

二是刘先生和陈铁民先生一起主编过《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对《全唐诗》进行全面注释、增订量很大,在学界颇有影响。此事由陈铁民先生和刘先生等几位发起,我参加了其中部分工作,深知编撰之不易和几位倡导者的辛劳。

三是刘先生和已故的余恕诚先生以安徽师大为中心进行的李商隐研究,在唐代作家研究中是非常具有典范性的,可以说把李商隐的学术工作推向极致了;同时,刘先生还进行了温庭筠方面的多重性、深度性研究。现在学界谈温李,主要还是推举刘先生和余先生的代表性著作。

这几方面成果实际上也就形成了《唐诗选注评鉴》这套书的学术基础。因为重编全唐诗涉及到校勘问题;增订注释《全唐诗》,涉及到注疏问题;李商隐研究,就涉及更具体的集评、分析和鉴赏。这里还要再提一下《唐诗鉴赏辞典》这部书,过去了很多年,至今仍然很有价值。其中刘先生写了60多篇,在这部书中占的比重很大,每篇分析都切当而入微,是唐诗鉴赏的范文,值得学习,也很令人钦佩。

这套《唐诗选注评鉴》初版两块“大砖头”,置于书架,为必读常用之书。这次看到十卷本推出,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值得祝贺的。唐诗有五万多首,这部著作可谓“百里挑一”。“百里挑一”实在是不容易的,需要有精到的眼光,全书篇目选择的手眼非常好,通过选择而树立典范,从而使唐诗走向了经典化。其实“唐诗”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固然很有荣光,但需要不断有一些经典性的作家、作品,来提升“唐诗”的普及性和接受度,使它的荣光得到持续。这部著作,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它增加了唐诗的光荣——它本身的光荣增加了唐诗的光荣。

具体的特点,我想应该有三个方面可谈:

新版《唐诗选注评鉴》(购买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01

第一点,这部著作体现了多元审美的维度。我看到一个材料,没有考证,这里正好向刘先生请教。1961年9月8日,刘先生在《光明日报》上是不是发表过一篇题为《选本也应该百花齐放》的文章?文章署名“丁一”。我很想向刘先生请教为什么署“丁一”这个名字?当时刘先生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发了好几篇文章,都是以“丁”打头,还有“丁冬”等等,那些以“丁”字打头署名的文章不长,都很精彩。为什么用“丁一”“丁冬”这样的笔名?(刘老师答:完全是为了书写方便)1961年提出“选本也要百花齐放”,表明半个世纪以前刘先生已有一种选本意识了。所谓百花齐放,在当时是一个有意识形态意味的语言,但就其本身来说,我更愿意将它作为一种审美的辩证观来看待。这一套书在《全唐诗》中百里选一时,保持着多维的审美眼光,不但体裁多样,兼备古诗、律诗(包括排律、绝句等),而且风格各异。当然我看上去,刘先生对于重拙性作品的偏好低于通透灵秀的作品,他似乎更偏爱于那些灵动通脱的诗歌。但这种选家的偏好,无妨于整部书体现出不同诗人、不同性情,以及四唐不同时期的风格,呈现出唐诗的多姿多彩。

02

第二点,是体例上很周遍,使得这套书适用广泛。宋代青原惟信禅师有一段很著名的禅语:老僧三十年参禅前后三种境界,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套书有作者介绍,简明扼要;有作品校注,具体明畅;有评笺萃集,包孕有度;还有精到的鉴赏,生动透辟。这四个部分既可以让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也保持着一种批评的张力。从那么多集评可以看出,古人思考的维度是不一样的:有褒,也有贬;有激赏,也有批评,把这些意见汇集起来,便形成了读本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可以让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去进行一种深入的思考。刘先生的鉴赏文字非常准确,而且通透、优美,可视为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更高的“归真”境界。我想这套书体例周遍、适用广泛的特点,对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是很有益的。

03

第三点,是学术问题的处理比较妥当。我对许浑、杜牧接触得比较多,曾在凤凰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杜牧集》,选那么多诗歌,还是没有选那首《清明》,我对之采取的是“搁置”的态度。当在《唐诗选注评鉴》中看到杜牧部分最后一首是《清明》,就很关心刘先生如何解释入选的标准?如何说明作者争议?如何看待这首诗歌进入了一般不太看得上的《千家诗》?这首诗的问题比较复杂。刘先生客观介绍了这首诗歌并不见载冯集梧《樊川诗集注》等而首见于《千家诗》,关于文献记载的史实交代得很具体。在鉴赏当中,起笔就开宗明义地说了这首诗的“著作权虽尚存争议,但确实是首佳作,不能因为它被选入《千家诗》就称为气格不高。”如此,从普及唐诗角度看,选入这首诗便可以理解和接受。另外,在全书作品的评鉴中能够辩证分析,对作品的优胜处和不足处讲得到位。现在不少年轻学者研究什么,就把什么说成最好,不仅存在过度阐释现象,甚至将一些并不好的作品视为佳作。实际上五万多首唐诗,有的确实很好,但也有些并不好;而好诗也可能有不称之笔,不能笼而统之,强为说辞。即此而言,也可以看出这套书的高明之处与价值所在。

总之,《唐诗选注评鉴》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典性。当然成为经典还需要阅读和接受,相信经过一个时间过程,会被大家更多地认识,成为真正的经典!

刘先生已80多岁了,这套书是刘先生对唐诗研究的一份重要贡献。学术使刘先生不老,不老的刘先生,我们希望他对中国学术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罗时进,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本文根据录音整理,经过作者审阅删节,题目是编者所加。)

编辑:相文

范夏勋

审核:韩震军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胡可先:一个纯粹的学者和一部有用的书

体现文学本位、读者本位的唐诗选本 ——在《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座谈会暨唐诗选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专业的工匠精神仔细打造的精品——在《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座谈会暨唐诗选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下载《唐诗选注》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