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唐诗】第16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发布时间:2020-03-23 21:35:29

点击下载

【名家讲唐诗】

第16期

跟刘学锴老师一起

重回唐朝,尽览唐诗风流

本篇文字内容摘自

“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2012-2013年度)

获奖图书

《唐诗选注评鉴》

第68-73页

原 诗

代悲白头翁①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②,坐见落花长叹息③。今年花落颜色改④,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⑤,更闻桑田变成海⑥。古人无复洛城东⑦,今人还对落花风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⑨,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⑩。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⑪,将军楼阁画神仙⑫。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⑬。宛转蛾眉能几时⑭,须臾鹤发乱成丝⑮。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⑯。

校 注

①此首一作宋之问诗,题为《有所思》。前半段(至“岁岁年年人不同”)又作贾曾诗。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云:“此诗在历代所传刻中甚为纷纭。《文粹》一八作宋之问,《才调》七载十句作贾曾。但《搜玉》、《英华》二○七、《乐府》四一、《纪事》一三作刘希夷诗。《大唐新语》八、《刘宾客嘉话录》、《本事诗》、《韵语阳秋》、《临汉隐居诗话》皆以为希夷诗,并间载其本事。据《大唐新语》云,此诗最早载孙翌《正声集》。孙翌开元间官监察御史,曾与徐坚同修《初学记》,与刘希夷、宋之问时代甚近,是有力之证据。”按:佟考是,兹从之。《大唐新语·文章》云:“刘希夷……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本事诗·徵咎》则只云“果以来春之初下世”,未及为奸人所杀事。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云:“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宋之问》引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吾观之问集中尽有好句,而希夷之句殊无可采,不知何至压杀乃夺之,直狂死也!”对此事表示怀疑。傅氏又指出:“宋之问诗中未有涉及希夷处。之问是否为其舅父,亦甚可疑。以《才子传》所言上元二年、年二十五登进士第言之,希夷生年为六五一年,之问生年虽不可确知,但大约在六五一至六五六年之间……宋盖与刘同岁,或略小于刘。”以证此事不足信,亦是。然此类传说亦反映出希夷此诗在当时诗坛上广为流传,受人称赏的情况。汉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白头吟》。《西京杂记》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乐府解题》云:“若宋鲍照‘直如朱丝绳’、陈张正见‘平生怀直道’……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玷玉之谤,君恩以薄。”希夷此首,内容意旨与上述均不相同。实为唐人之新乐府。

②惜,《全唐诗》原作“好”,据《搜玉小集》改。

③坐见,《搜玉小集》作“行逢”。

④颜色改,兼指花与人而言。

⑤薪,柴。《古诗十九首》之十四:“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⑥参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

⑦南朝梁范云与何逊联句诗云:“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此句“古人”或与此诗有关。

⑧落花风,风中的落花。

⑨全盛红颜子,即下文之“红颜美少年”。全盛、红颜,均言其正值青春年少。

⑩伊昔,即昔日。“伊”系发语词。

⑪光禄,光禄卿,唐内府九卿之一,从三品,为光禄寺长官,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之官。开锦绣,指池台前开遍锦绣般的繁花。或解为排开锦绣般丰盛的宴席,亦通。

⑫画神仙,形容其楼阁装饰绘画之华美。或指其楼阁中美人如画中之仙女。

⑬谁边,何处。

⑭宛转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曲折。

⑮鹤发,白发。

⑯悲,《文苑英华》作“飞”。

笺 评

葛立方曰:《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乐府诗集》谓《白头吟》者,疾人以新间旧,不能至白首,故以为名……至刘希夷作《白头吟》乃云:“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头白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则是言男为女所弃而作,与文君《白头吟》之意异矣。(《韵语阳秋》卷六)

钟惺曰:希夷自有绝才绝情,妙舌妙笔。《公子行》《代悲白头翁》本非其佳处,而俗人专取之,掩其诸作,古人精神不见于世矣。(《唐诗归》卷三)

《唐诗训解》:(“古人无复洛城东”四句)半雅半俗,正佳。(卷二)

唐汝询曰:此忧生之诗,为少年淫荒者戒也。首以花落兴容颜之易凋,次以薪、海比人事之数变。已又感慨落花,悲人生少壮忽而衰老,随时迁换,岁岁不同,少年岂可恃此红颜忽彼老翁哉!此翁亦尝年少,而与公子王孙游于华屋之下矣。今一卧病,而向来行乐尽成空华。然则今之宛转蛾眉者,能免鹤发纷然乎!倘不悟予言,而以荣华为可恃,则请观古来歌舞地,鸟雀之外,更馀何物!吁!世之溺意纷华者,可惕然者矣。(《唐诗解》卷十一)

陆时雍曰:初唐七言古风,拘挛缠束,有气不舒,有意不展。又皆一切支应语,何尝披胸豁胆,一伸眉目于人前耶?文家四六,余尝号之“文奴”,如刘希夷《公子行》等篇,谓之“诗奴”亦可。昔传宋之问爱《代悲白头翁》篇,害希夷而窃为己有,则亦枉杀此人矣。读其诗知其为轻薄人。(《唐诗镜》卷三)

王夫之曰:唯“长叹息”三字,顺出一篇,幻生一白头翁,闯入不觉,局阵岂浅人所测邪?一直中露本色风光,即此是七言渊系。后来排撰虚实,横立情景,如游子以他乡为丘壑,忘其本矣。(《唐诗评选》卷一)

吴烶曰:(“洛阳城东桃李花”至“更闻桑田变成海”)首段以花比人,言少壮易老,容颜易衰,松柏耐久而摧为薪,桑田陆地而变为海,则人生少壮更不足恃矣。(“古人无复洛城东”至“应怜半死白头翁”)次段言洛城如故而人皆更换,徒对风前叹息而已。“寄言”,是点醒少年语;“应怜”,有转眼白头意。(“此翁头白真可怜”至“三春行乐在谁边”)“此翁”二句,即接上“寄言”二句,言老翁亦从红颜而来,其全盛时,所交者皆贵戚子弟,其池台则如汉光禄勋王根之富丽,楼阁亦如汉大将军梁冀之雕镂。一朝瓦解,乐地何存,故当念此老翁也。(“宛转蛾眉能几时”至“唯有黄昏鸟雀悲”)“宛转”二句收转,言不但白头而已,从来歌舞之地,尽成荆榛瓦砾,鸟雀悲哀于昏野,良可叹也。此亦讽人不可恃权凌人,一旦权去势衰,亦为人所废弃耳。(《唐诗选胜直解·七言古诗》)

毛先舒曰:《白头翁》一意纡回,波折入妙。佳处更从老说到少年虚写一段。(《诗辩坻》卷三)

沈德潜曰:少年每轻视老翁。因言老翁当少年时,亦尝与公子王孙游冶。一朝奄忽,尽付空虚。今之少年,能免衰老乎!末又宕开作结。(《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五)

宋宗元曰:老翁即少年之前车。追叙冶游,可悲处正在此。(《网师园唐诗笺》卷四)

管世铭曰: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何尝非一时杰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厌而思去乎?非开、宝诸公,岂识七言中有如许境界。何大复未之思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七古凡例》)

赵翼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刘希夷诗,无甚奇警,乃宋之问乞之不得,至以计杀之,何也?盖此等句,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瓯北诗话·摘句》)

罗宗强曰:这里他写了花开花落,年年如此,沧海桑田,虽人世变易,而年年岁岁花相似。今日之衰老者,昔日也曾有过青春年少;今日之青春年少,来日也终将衰老,这是不可移易的道理。他分明是说,代代如此,世世如此,何必叹息,何必悲伤!……所以不论是骆宾王、卢照邻,还是王勃、刘希夷,在写这类主题时,虽然感喟人生的短促,但是却没有低沉的情调,而是流动着一种浓烈壮大的感情,有一种开阔的胸襟,壮大的气概。这些都说明,这个时期的一部分诗人,他们的感情天地,已经隐约反映出唐朝强盛的气象来了。他们的情思,已经不再回旋于个人生活狭窄的天地里,而是纵览历史,笼括宇宙,回旋于沧海桑田、变易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为个人的悲欢离合而缠绵悱恻,而是在开阔得多的范围内,思索人生哲理。这正是至此已经很强大的唐代社会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一个重要侧面。(《唐诗小史》第28~29页)

鉴 赏

  这首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载之,题为《白头吟》,置于古辞、南朝鲍照、张正见同题乐府之后。然古辞及唐代李白、张籍之作,内容均与女子被男子所弃有关,即《西京杂记》所谓“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之本事;而鲍、张及唐虞世南等人之作,则“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玷玉之谤,君恩以薄”。希夷此作,与上述诸作内容意蕴均毫不相关。葛立方谓此系“言男为女所弃而作”,更显属对诗意的误解乃至曲解。颇疑此诗乃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辞,其内容为代“白头翁”抒发人生盛衰变化无常的悲慨,与乐府古题《白头吟》无涉,题不当作《白头吟》,而当作《代悲白头翁》。

  诗在构思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双重对比映衬来表现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一是通过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与人事变化的对比映衬,二是通过“红颜美少年”与“半死白头翁”的对比映衬,最后归结为“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成丝”的叹惜悲慨。两重对比映衬,构成了诗的前后两大段落。

  开头四句,从洛阳城东的桃李花纷纷飘飞零落,引出幽闺女儿的叹息。“惜颜色”语意双关,既指惋惜落花的颜色转瞬即改,也指惋惜自己青春容颜的转瞬即逝。“坐见落花长叹息”一句中正包含着由落花而自身的联想。

  “今年”四句,就花与人进一步展开对比。说今年落花时节,青春容颜已经开始凋衰改变;明年花开时节,又不知道有谁还在。言外花落尚有再开之时,而青春容颜则一去不返,是人之青春易逝更甚于花。说“花开复谁在”,则不仅红颜凋衰,生命亦随之消逝。这仿佛过于感伤,但却深刻地表露了对青春易逝、人生倏忽的悲慨。“已见”二句,是以自然界的沧桑变化来进一步衬托人生的短暂。比起自然界来,人生本就短暂,既然自然界的变化都如此巨大(桑田变为碧海,松柏成为枯薪),则人生之短暂自更不必说,“已见”“更闻”,蝉联而下,闻见之间,悲慨更深。

“古人”四句,乃就“古”与“今”、“花”与“人”进一步展开对比。说洛阳城东看花的古人(可能隐用范云与何逊联句“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的典故)早已不在,今天洛阳城东的人仍然面对风飘落花的情景而兴慨无穷。在古与今的联想和对映中,诗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然界的春色亘古常在,每年春天花开花落,情景相似,而每一年面对花开花落景象的人却并不相同。青春的凋衰,生命的凋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是由古与今、花与人、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这感悟在哲学家眼里不免太疏浅,甚至可以批评它不大科学(今年花已非去年花,虽貌似而实异。刘希夷用“相似”来描述,还是有分寸的),但作为诗的语言,确如赵翼所说,“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特别是由于它不用抽象的哲理语言,而是用诗性的充满抒情色彩的语言,利用“年年岁岁”和“岁岁年年”的词语颠倒,“花相似”和“人不同”的鲜明对照,构成明白流畅、巧妙自然的对仗,达到了诗情与哲理、深入与浅出、雅与俗的和谐统一。这在诗歌中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写到这里,感慨的内容已由一开头的“幽闺女儿”面对落花感慨红颜易衰、青春易逝,扩展到普泛性的人生感慨。“古人”“今人”“人不同”中的“人”已经不再单指青春少女,而是兼包泛指所有的人。

  “寄言”二句,束上起下,是全诗的转关,前、后段的过渡。点醒今日的“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自然也就点醒了题目。

  “此翁”二句,是对“应怜”的回答。为什么应该怜悯“半死白头翁”呢?原因就在于今日的白头翁,就是昔日的红颜美少年;而今日的红颜美少年,也就是将来的半死白头翁。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红颜美少年”到“半死白头翁”的自然过程。这一对比映衬,深化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主题。以下四句,便具体描叙今日的白头翁在“伊昔红颜美少年”时代无限风光的生活:与公子王孙宴饮于芳树之下,观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或在光禄府第,筵开锦绣;或在将军楼阁,舞若神仙。风流俊赏,华美高贵,极行乐之能事。

  “一朝”二句,一笔兜转,揭出其一日年衰卧病,再无相识;三春行乐,知向谁边。少年时的尽欢极乐,愈加反衬出今日白发满头时的冷落凄凉。

  “宛转”二句,是对全诗以上内容的总结,上句写女,下句写男。“宛转蛾眉”的青春少女时代转瞬即逝,“全盛红颜”的风流少年须臾之间白发如丝。“但看”二句,由人生易老、青春易逝进一步引发对社会人事盛衰不常的感慨:试看古来歌舞繁华、追欢逐乐之地,如今唯有黄昏时鸟雀悲鸣于断壁颓垣之上而已。这个结尾,扩展了诗的内涵意蕴,将人生的盛衰与社会的盛衰自然地浑成一片,余波荡漾,饶有远韵。

  诗虽有些伤感,但透露出来的感情是对青春的珍爱流连,对人生的热爱与执著。有两种不同性质和情调的人生盛衰不常的感慨。一种是动乱时代人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产生的人生无常之慨,像《古诗十九首》中所抒写的“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飘尘”一类万绪悲凉的人生感慨。另一种是初唐时期在一系列歌行体诗中抒发的人生和社会的盛衰不常之慨。这是一种经历了隋朝的全盛和迅速覆亡,又经历了贞观年间的盛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盛衰不常的担忧和预感。就像诗中幽闺女儿和红颜少年,他们正当盛年,却担心青春的消逝,人生的短暂,繁华的消歇。因此诗中流露的真实感情,不是对生活的悲观,而是对青春的珍爱流连,对人生的热爱执著。正是这种感情,构成了初唐这类抒写人生感慨的歌行体诗特有的时代风采。

(本文文字内容摘自《唐诗选注评鉴》 第68—73页;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作者:石家小鬼)

作者简介

  刘学锴(1933— ),浙江松阳人。1952—1963年就读、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第二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论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增订重排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重印本)、《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年增订重排本)、《温庭筠全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重印本),分别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安徽省社科著作一等奖。另有《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温庭筠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商隐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再次修订本)、《温庭筠诗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等著述。

《唐诗选注评鉴》(精装上下卷)

刘学锴 撰

2013年9月第1版

2017年3月第3次印刷

中州古籍出版社

定价:290.00

本书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

以及京东、当当、天猫、亚马逊等

各大网站均有销售

▲▲▲

长按识别二维码

跳转中州古籍官方微店

立享便捷特惠购买

  或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点击下载《唐诗选注》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