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0-03-24 09:56:49

点击下载

“我希望把人类心中无言的痛楚转换成文字。”

——白先勇

margin: 5px auto;

width: 4em;

">

他是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

是台湾著名的文学家

是“昆曲义工”

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火炬者

他的漫漫人生旅途里

为人子、诉衷情

办杂志、兴昆曲、评红楼

“情”与“美”交织

慢慢实现着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1.2em;

">01

办杂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937年7月11日,白先勇生于中国广西桂林。七岁的时候,白先勇因为被诊断出肺病,被单独隔离起来。

在他不能上学、独自度过的时光中,最大的娱乐便是听家里的厨子老央一边洗碗,一边给他说书。是老央,让白先勇学会了怎样把故事说得有声有色。

原本外向的他,经过这场病,变得孤僻起来。他的敏感,使他对别人的病痛、别人的内心可以感同身受,这成为了日后他进行文学创作的根源。他作品里,处处可见无人在意、无人理解的孤独灵魂。

家庭合影

1960年,当时的白先勇念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在一起,成立了“南北社“,他也在其中。在他的倡议下,他们一起创办了杂志《现代文学》。

虽然有夏志清教授和诗人余光中的鼎力相助,但杂志的创办过程依旧困难重重。印刷厂没有把少不更事的学生放在眼里,三言两语就想打发他们。他们便索性坐在印刷厂里不走,印刷厂的老板被缠的没办法,只好将杂志印了出来。

这群年轻人的一腔憨勇,终没有付之东流。

白先勇回忆,当抱着一大迭浅蓝色封面的《现代文学》创刊号跑到学校的时候,心里那份欢欣兴奋,一辈子也忘不掉。

在白先勇的描述中,杂志的创办的初衷只是一群年轻人以文会友,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但事实上,杂志如同一副沉重的十字架,是他贸然背负起的重担,路途的崎岖颠踬,风险重重,大概只有在台湾办过文艺杂志的同路人,才能细解其中味。

杂志的成长,与白先勇的写作生涯可谓唇齿相依,提起杂志,他总是说:

“对它,我是一往情深,九死无悔的。”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1.2em;

">02

为人子

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年纪轻轻就创办文学杂志,白先勇在大学的时光是意气风发的。他真正体会到成长之痛,是在母亲去世的时候。

“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仅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母亲马佩璋

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外叱咤风云,但家里的主心骨是夫人马佩璋,因此母亲对白先勇的影响极大,他宽厚平和的性情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退守台湾后,常常有情治人员跟踪监视白先勇一家。久而久之,一家人对情治人员的样子和车牌已经熟悉了。一边是平静地生活,并不在意,另一边是长期的跟踪和监视。

有一天,白先勇陪母亲去听戏,天下着雨。他母亲体恤两个跟踪他们的情治人员,不想让他们淋雨蹲守,便多买了两张票,让白先勇去叫他们一起进去听戏。

父亲白崇禧

母亲去世后不久,白先勇前往美国读书。离国之前,在台北松山机场,父亲为其送行。妻子离世,儿子远行,很少表现情绪的白崇禧在此刻落泪了。白先勇日后回想那离别的时刻,总是感慨万千。

白先勇与父亲的最后一张合影

但他未想到,此一去,竟是和父亲的永别。三年后,白先勇在美国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一夜未眠,坐在客厅回顾了父亲的一生。

幼时与父亲聚少离多,印象里的父亲是威严的。无论是记忆里,还是照片中,父亲总是策马而来,英姿飒爽。退守台湾后,白崇禧担任闲职,每天照常上班,但白先勇明白,父亲很少对子女吐露抱怨,但内心是沉重的。

白崇禧曾有一句话,就是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底。儿子白先勇继承了父亲的作风和信条,每做一件事,都全力以赴,言必行,行必果。

常有人谈论,白崇禧戎马一生,白先勇却没有子承父业,反而去搞文学创作。其实,白崇禧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很理性和开明,一向尊重子女自己的志向和选择。

中年以后,白先勇开始写作《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和《关键十六天》等作品。这些书描绘了父亲的“民国梦”,不仅是努力还原历史的细节,还饱含着父子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像是一场穿越了时空的倾诉和交流,虽然迟到,但为时未晚。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1.2em;

">03

诉衷情

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在白先勇的人生历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他便是王国祥。这个人,是挚友,亦是挚爱。

王国祥患病去世后,白先勇写文悼念,一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感动了无数人。他用平实的语言回顾了两个人的相识相知相伴的历程,人们这才逐渐知道了这位王国祥先生和这段动人的故事。

回首往事,白先勇对于同性之间的感情是很坦然的,没有特意选择去公开,也不避讳。在接受访谈时,他也会严肃地去探讨这个问题。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面对自己,没有任何需要说谎和隐瞒。”

白先勇描写同性恋者的小说《孽子》

白先勇和王国祥的人生境遇有几分相似。当初为了给中国建个水坝,白先勇就读了成大水利系,而王国祥也投考了成大电机系。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白先勇发觉自己志不在此,便另外投考了台大外文系。而王国祥也发现自己志在研究理论,转学到了台大的物理学专业。

两人懵懵懂懂,一番折腾,幸好最后都考上与自己兴趣相符的校系。但就在此时,王国祥被诊断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再生不良性贫血。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病情缓和,最终有了治愈的迹象。

两人毕业以后都前往美国深造学习、工作生活。白先勇美国住宅的后院,种有三棵意大利柏树,是当时整修园子时,他与王国祥一起种下的。但在1989年夏天,其中的一棵六七十尺的大树却突然无故枯亡。

这仿佛一个不详的预兆,预示着那顽强的疾病,如同苏醒的妖魔,再一次席卷而来。

这无疑是一场艰苦的奋斗,无论是对病人还是病人身边的挚友。那时的他们,终于深切体会到“病急乱投医”的真谛。

白先勇和王国祥的合影

“在那时,抢救王国祥的生命,对于我重于一切。”

尽管白先勇尽了所有的力量,去回护挚爱之人的病体,但最终还是没有赢过死神的急切召唤。

“全力以赴,却一败涂地。”

1954年的夏天,两个上补习班迟到的少年在楼梯上跌跌撞撞地碰到了一起。三十八年后,命运又无情地将他们分开。

曾经繁华的花园在悉心照料下得到了重建,两人从前种的那些老茶,二十多年后,已经高攀屋搪,每株盛开起来,都有上百朵。但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

“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1.2em;

">04

兴昆曲

姹紫嫣红开遍

“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和没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2005年,在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亮相北京大学后,有北大的学子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青春版《牡丹亭》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白先勇的预料,而在这之前,大部分年轻人对昆曲是缺乏认识的,昆曲甚至被称为是曲高和寡的“博物馆中的艺术”。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白先勇和他带领的团队,成为了沟通年轻人和昆曲的桥梁。为了曲高“和众”,他们花了很多心思。

“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

他们怀着谦卑、谨慎的心,深思熟虑,反复琢磨,集结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将传统和现代结合,打造出赏心悦目的文化盛宴。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与当初创办文学杂志时不同,决定要排演青春版《牡丹亭》时,白先勇已不再是懵懂且不谙世事的少年,而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小说家。只是时间流转,那颗炽热、真诚、执着的心却丝毫没有改变。自称“昆曲义工”的他,为了古老昆曲的传承而再次奔走。

台北首演结束,他在侧台看全场观众起立鼓掌,连叫两声“高兴”。仿佛那一刻,他仍是那个,抱着新印刷完毕的杂志欣喜地走进校园的少年。

白先勇不仅让昆曲在大学演出,更努力倡导在大学里恢复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人数不到三万人的台大,第一次开昆曲课,竟有2400人来选课。这让白先勇既惊喜又欣慰。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总是身着豆红色的对襟衣衫出现。轻盈的步伐,从容的举止,一言一行透着都优雅平和的气质。

“我对中国文化的焦虑、忧心、热爱,一直在燃烧,一直没停过。”他将这焦虑、忧心和满腔热爱都化作了复兴文化传统的点滴行动。

一生漂泊

台北不是他的家

桂林也不是他的家

他的故乡是中国传统文化

他此生的每一步,都走在归家的路上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1.2em;

">05

评红楼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的一生两本书给我的影响最大,一本是《牡丹亭》,一本是《红楼梦》。”

如今白先勇刚刚过完了八十岁的生日,他的新书《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在大陆出版了。

就是在小时候因肺病被隔离的那几年,白先勇通过听收音机里的广播剧,经历了他和《红楼梦》的初次相遇。这本书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从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读到八十岁,每十年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他读过西方文学专业,又在美国教书生活三十余年,回过头来,还是认为《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是史诗式的一曲挽歌。白先勇自己的作品中也常描绘历史大背景下的人物情感。这种风云和风月的结合,吸引了无数读者。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都与这本书交融在一起。

新书发布会现场

他在加州大学教书时,很多时候都在讲授《红楼梦》。退休后,台大请他去做讲座,内容就是讲《红楼梦》。

他是一个非常可爱和时髦的人,有段时间正好台湾的青春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在热播。有一天上课时,他说:“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小打小闹,不就正像那个电视剧里面的程又青和李大仁嘛!”

就这样,一讲就讲了一年半,上课的讲稿整理成书,便有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研究红楼梦的学派很多,白先勇从小说家的角度,将自己读《红楼梦》的心得都分享出来。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更从一本伟大的小说延展开去,漫谈文学、美学、哲学、昆曲的枝枝蔓蔓,织构一座如梦如幻的红楼琼宇。

身为文学家的他,手持名为“情”与“美”的火把成为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照亮前方的路,只为带领我们走进《红楼梦》的世界。

margin: 5px auto;

width: 4em;

">

我们可以读懂他

读懂他那颗永不老去的赤子之心

在现代文学杂志泛黄的纸页间

在他写下的故事里每一个灵魂的深处

在昆曲的优美婉转的曲调余韵中

在那一碗令他念念不忘的桂林米粉里

在讲述红楼梦阅读感悟的三尺讲台

在他为了文化每一次奔走的漫漫路途

他摸到了灰烬深处的余温

毕生努力,将情、美与温暖传递

于是,姹紫嫣红开遍

白先勇纪录电影《姹紫嫣红开遍》预告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乾隆再次发声:农家乐审美这个锅,朕不背!

乾隆:瞅你们晒的都是啥破奶茶,还排队3小时……

国博讲解员袁硕眼中的人类进化史,远比你所想象的残酷

认识了倪瓒才知道,以前遇到的洁癖都是假洁癖

在我知道了这些博物馆的真相之后,忍不住哭了……

“这么苦是为了什么?”“敦煌”

七步速成化妆术,唐朝美女约会必备

全世界第一只死后被同性不可描述的鸭子,就在这个博物馆里

郢王妃之死,是因为朱元璋的残酷,还是因为朱棣的霸道?

从法门寺出土文物,看唐代茶道的全过程

摩苏尔博物馆惨遭毒手的文物,真的都是复制品?too simple,too naive!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会拉入交流群)

点击下载《一个人的文艺复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