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物联网 商业模式+案例分析+应用实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2 06:14:11

点击下载

作者:陈国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物联网 商业模式+案例分析+应用实战

移动物联网 商业模式+案例分析+应用实战试读:

前言

写作驱动

无论你是即将进军移动物联网行业的创业者,还是移动物联网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士,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商机。

本书紧扣“移动物联网”,从两条线专业、深层讲解移动物联网,一条是横向领域线,从智能生活、城市建设、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智能家居、交通管理、智能农业、物流零售、能源电力等各个方面,讲解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另一条是纵向剖析线,主要为读者讲解物联网及移动物联网的商业分析、模式案例及如何实际运用以抢占移动物联网入口和市场先机。

本书特色(1)实战最强:10章专题内容详解、12大移动物联网应用行业、20多个营销实例分析、200多张图片全程图解。(2)模式最新:采用“纵横结合”的模式,横向讲解移动物联网知识原理,纵向讲解实践创新战略,双管齐下,放送真经。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为10章,具体内容包括:“深度解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智能生活:移动物联网带来极致生活体验”“城市建设:新一代的智慧城市基础架构”“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和业态的新机遇”“医疗健康:移动物联网驱动医疗革新”“智能家居:颠覆移动时代的家居行业”“交通管理:当城市交通遇上移动互联网”“智能农业:物联网嫁接智能化技术”“物流零售:颠覆物流业以及零售业”“能源电力:移动互联网带来新突破口”。

作者售后

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itsir@qq.com。第1章深度解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1.1 初步认识物联网

物联网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在今时今日看来,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但在10年前就已经有人声称物联网将会在10年后大行其道,并最终推出一个万维网一样的高峰。1.1.1 物联网是什么

物联网是什么?一定要从概念究其源头的话,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网络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说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图1-1 物联网概念图

将其分解,其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就它的某些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来说,公众应该不算生疏。例如现代商品上的条形码、车用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再例如现在查询邮递快件的物流信息,只要通过射频技术,以及在传递物体上植入芯片等技术手段,就可取得物品的物流信息。

所以,物联网时代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被拟人化了,万物都可以成为人的同类,不再是不会说话,不会动的东西,每个物体都可寻、可控、可连。

专家提醒

用一句话来说,物联网就是“万物皆可相连”,它突破了互联网只能通过计算机交流的局限,也超越了互联网只负责联通人与人的功能,它建立了“人与物”之间的智能系统。1.1.2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这个概念,是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他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

虽然物联网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过,但却一直都没能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物联网的正式兴起是在2000年后,各国开始相应地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计划。物联网已经低调地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成功迎来它了的高调时代。

从近几年来全球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物联网的发展其实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结果,每一次大事迹的背后总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物联网就是被认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生技术,所以自2008年后,物联网的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

回顾历史,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产业起始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技术起始于美国,这些技术都对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两国经济在一段时期内得到飞速增长。

专家提醒

国外的物联网发展不仅是在技术方面,而且战略方面也略领先于国内一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速度缓慢,缺乏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进行引领和带动,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物联网是解决这一大问题的关键。

虽然中国的物联网技术发展慢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是面对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速度缓慢,中国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其实早在1999年中国就提了物联网概念。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同年,中科院还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8年,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2013年3月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定义。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2009年8月,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

自“感知中国”被提出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3年以来,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全球物联网应用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引领与方向。

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初步建立“纵向一体”的政策体系,“市场主导发展”渐入佳境。国家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工作要点”等顶层政策架构,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制定推出,初步建立了“纵向一体”的物联网政策体系。

中国初步形成了涵盖芯片、元器件、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等各产业环节、产业门类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产业协同深入推进。

另外,中国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基于物联网的创新技术已成为传统工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民生领域,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应用不断涌现。

专家提醒

中国在2009年之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物联网的计划和政策,这源于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而在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我国找到了用推动新技术以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这项新技术便是物联网。1.1.3 物联网的产业价值

物联网是目前科技产业不容忽视的趋势之一,据估计,未来5年,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感器和芯片数量将超过250亿个,能处理至多500万亿GB数据。那么,这些数据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物联网的价值并不在于“物”,并不意味着任何一个设备可以拥有一个IP地址,而应该是“传感器互联网”,作为物联网的“根”向主干(互联网)收集和提供各种数据信息。

然而,即使是“传感器互联网”捕捉和分析数据,它所提供的数据也不一定是商业所真正需要的。只有真正关系到商业向前发展并获得成功的数据,才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联网的最终价值将会来自于两个方向:提供之前商业上不可见的深入洞察,在组织中提升人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所能够利用的发展优势。

物联网在以后将着重处理烦琐冗长的工作,而人们可以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事情。比如在高效产业中支持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力,在医疗领域中所出现的可穿戴技术及其他支持性设备。1.1.4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物联网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物联网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部分领域正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目前,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专家提醒

狭义上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而广义上 M2M 可代表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它涵盖了所有在人、机器、网络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旅游等,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

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

专家提醒

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使用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随着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1.2 初步认识移动互联网

在最近几年里,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1.2.1 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辅以WiMax、Wi-Fi、蓝牙等无线接入技术组成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一种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平台的产业技术环境。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用户的共生性及其在市场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当今市场潜力最大、发展最快、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与趋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人。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正在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这个产业由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芯片提供商等产业部门组成,并且逐步向商务、金融、物流等行业领域延伸。

而物联网的技术将使未来的移动互联不仅是人与人的互联,还包含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等各种方式的互联、互动。物联网在未来必然是在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中完成共同的进化。

中国的计算设备市场已经进入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中心的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能吸引消费者兴趣,消费者在其上的花费超过个人计算机,而且人们花在智能设备上的时间也远远大于传统的信息设备。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手机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为12.86亿户,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证明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那么移动互联网发展到底为什么这样迅速呢?

移动互联网具有应用轻便、高便携性等众多特点,具体如下所示。

1.应用轻便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就是移动设备的方便、快捷。移动设备能够满足消费者简单、精准的用户体验,例如移动设备具有的语音通话功能。

在追求便利高效的当今社会,移动通信用户不会喜欢自己的移动设备上采取复杂的类似PC输入端的操作,用户的手指情愿用“指手划脚”式的肢体语言去控制设备,也不愿意在巴掌大小的设备上输入26个英文字母来聊天,或者打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

2.定位功能

现在的手机具有定位系统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移动智能手机可以通过GPS卫星定位,或者通过基站进行定位,如图1-2所示。图1-2 手机定位功能

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的定位功用,使信息可以携带位置信息。例如,不管是微博、微信这样的应用,还是手机拍摄的照片,都携带了位置信息,这些位置信息使传播的信息更加精准,同时也产生了众多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

3.高便携性

现在人们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一般都远高于使用PC的时间。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具有使用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4.安全性更加复杂

安全性一直都是用户高度关注的重点,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个人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它被随身携带,更容易暴露人们的隐私,很容易成为一个安全隐患,如图1-3所示。图1-3 移动互联网复杂的安全性

智能手机很容易构成安全威胁,例如它容易泄露用户的电话号码和朋友的电话号码,可能泄露短信信息及泄露存在手机中的图片和视频。更为复杂的是,智能手机的GPS定位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对用户进行实时跟踪。

而智能手机中的电子支付功能,远程支付的密码泄露,近场支付的安全隐患,使智能手机不但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它也正在成为“手雷”,给社会生活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问题。

5.私密性

和计算机相比,手机更具私密性,也和个人的身份密切相关。智能手机中电话号码就是一种身份识别,若广泛采用实名制,它也可能成为信用体系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智能手机时代的信息传播可以更精准,更有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骚扰性。

6.智能感应的平台

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终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具有计算、存储、通信能力,同时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感应能力,这些智能感应让移动互联网不仅联网,而且可以感知世界,形成新的业务。1.2.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设备是指那些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智能设备。这些设备支持音频、视频、数据等方面的功能,如,可视电话、会议终端、定位设备、内置多媒体功能的PC、PDA等。智能终端大致可以分为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测量与监视工具和用户体验设备4大类。

1.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各种功能。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终端包括移动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如图1-4所示。图1-4 移动智能终端

中国是智能手机制造中心和智能手机消费第一大国,已经培育出众多从事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及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累,已经逐渐确立了在全球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在业务领域方面,中国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及技术提供商基本可以提供完整的软件服务方案,包括操作系统的定制开发、软硬件的适配测试与调试、现场技术支持及电信运营商测试等。

2.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人们日常的穿戴进行智能化配置,将各种传感、识别、连接和云服务等,植入到人们的眼镜、手表、手环、服装、鞋袜等日常穿戴中,通过这些日常穿戴实现用户感知能力的拓展,而且设备普遍具有外形美观时尚且易于佩戴的特点,如图1-5所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技术是微软现在正在研发的——实时翻译,我们可以进行语言的转化,以后做演讲的时候就不需要翻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翻译。还有一种是大脑计算机,这个头盔只要戴在头上,就可以通过意识进行控制。虽然很多产品暂时还在研发之中,但一旦面世,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些技术设备将与移动应用沟通,用新的方式提供信息,在体育、健身、时尚、业余爱好和健康医疗等方面推出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图1-5 可穿戴设备

3.测量与监视工具

移动网络不确定的性质和支持移动网络的云服务能够产生很难发现的性能瓶颈,而且移动设备的多样性使全面的应用测试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应用性能监视”的移动测量和监视工具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移动应用监视工具能够提供应用行为的可见性、提供使用哪些设备或者操作系统的统计、监视用户行为以便确定成功地利用了哪一个应用程序的性能。

4.用户体验设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体验跟之前相比也提升了一个档次,高级移动用户体验设计是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方法实现的,如“安静的”设计、动机设计和“好玩的”设计等。

领先的消费者应用程序为用户界面的设计制定了一个高标准,所有的机构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并且与新的伙伴合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例如高精确度移动定位技术是现在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知道一个人的精确位置是提供相关位置信息和服务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利用室内准确定位的相关应用现在使用的就是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技术,从长远看,准确的室内定位技术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将产生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如图1-6所示。图1-6 室内准确定位

可穿戴设备的4个基本操作模式如下。

持续性:可穿戴设备是一直保持运行状态的,时刻都在与用户交互。例如,智能腕带会时刻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显示用户的运动进展情况,所以可穿戴设备真正实现了信号流“从人到设备,从设备到人”。

增强性——用户在做事时,可穿戴设备可同时运行并为用户服务。从目前的应用来看,利用可穿戴型设备可以大大增强用户的感官,还能通过分析提升办事效率。

调解性——可穿戴设备是可以成为身体装备的,设备通过与肌肤接触,测量人体生理指标,真正实现人与设备的一体化。

隐私性——可穿戴设备可以像用户日常穿着的衣服一样保护我们的隐私,可穿戴设备的隐私是其他人看不到的,而且未经用户的允许,其他人也不能操作设备。1.2.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社交

人们喜欢社交网络,从感到新奇,到依赖,到讨厌,到另寻新的社交网络,这便是时下的社交网络现状。人们利用社交网络和朋友保持及时的交流,维系自己的社交圈,并掺杂着自己的喜怒哀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也开始推陈出新,建立适合大众“胃口”的新型社交网络,这个过程大致有3步,如图1-7所示。图1-7 新社交演变过程

1.社交圈从崭新变陈旧

当第一个热门社交网络开心网崛起时,用户迫不及待地把很多好友从QQ、MSN拉到开心网上,成为好友,但是在2~3年后,很多人已经联系不多,还有一些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情侣分手、同事高升、同学发财等,这就造成许多用户已经不愿意再和这些人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同时随着这个社交网络中变淡关系的“好友”增多,人们的热情也就消退了。

除了这些让用户不平衡、不喜欢、不爽、不屑的“好友”以外,原来的好友也变得有些枯燥,有的总发美食,有的总转发段子,有的总到处释放负能量,这些都让用户有些厌倦。总之,老的社交网络变得暮气沉沉,让人越来越感觉乏味。

2.适时建立新社交圈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社交网络,各种各样的社交APP如海浪一样呼啸而来,喜欢新潮的朋友们纷纷开设账户,尝鲜体验。而作为老社交网络的老用户,也发现这是一个好时机。于是,用户会把最常联系的朋友、最想再联系的朋友,都第一时间加到新的社交网络里。

除了淘汰一些不喜欢的人外,用户们还希望能跟我们的好朋友亲上加亲,多一种联络方式,增加一丝亲密感。有的时候,打开一个社交网络,就基本可以把自己的好友动态全部掌握,这就是用户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3.寻找共同点

古人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社交网络也是一个寻找“众乐乐”的过程,在微信基本的聊天功能外,用户喜欢上了朋友圈。在朋友圈有些腻烦后,用户又不断地去寻找新的共同点,对一个照片的看法,对一个新游戏的感受,一个又一个共同点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例如微信中的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与好友互动的社交过程,喜欢同一款游戏的用户就有了共同点,如图1-8所示。图1-8 微信社交游戏

社交网络有一个特点就是高峰过后是低谷,人们的兴高采烈,只能持续一段时间,而后又会归于平静。所以,新的社交网络,需要带给用户新的共同点,让用户有新的认同感。

我们现在的兴趣爱好,主要是通过论坛、QQ群、豆瓣等进行交流的,从兴趣诞生的社交网络,应该更具有活跃度和生命力。老树可以开花,一个社交网络也可以通过细心的设计,让有共同点的人们聚在一起,形成新的体验。1.2.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例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同时新媒体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4个特点,如图1-9所示。图1-9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

1.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信息传递的时间、传递条件,以及传递受众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4个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的价值,加上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形成媒体存在的价值。

近几年来媒体不断发展,但经过市场考验留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其没有深入调研媒体核心价值所在而盲目拷贝别人的理念导致失败的;或者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不能被市场认可,没有深度分析消费者形态而强行细分难以体现媒体的基本价值导致失败的;或者基本价值与市场不协调导致失败的。

2.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原因是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是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让新媒体的原创成为可能,国内许多APP应用都是基于用户原创的角度进行开发的,例如美拍上面的短视频大部分都是用户原创,接地气、迎合大众的胃口,如图1-10所示。图1-10 美拍APP

3.效应

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域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产生相应的结果。例如网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那么网络就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再例如微信基于附近人的社交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模式,而微信支付等金融辅助功能的加入,极大程度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支付习惯,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

由于这个效应的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的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

4.生命力

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生命周期。

由于近几年我国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再加上各类媒体细分思维的影响,各种形式的创意嫁接层出不穷。但是很多媒体没有把握住新媒体的核心价值,而盲目生搬硬套,导致新媒体不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因而这些在混乱中夭折的媒体不能算是媒体,更不能称其为新媒体。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独有特色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特点的新媒体形式,在这个媒体平台上,人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中的一员。

专家提醒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机会在于,谁能掌握更强更好的移动营销模式和技术,谁就能把握移动互联网更多更广的利润。所以,未来新媒体的竞争在于自媒体的竞争,而自媒体的机会就在于谁能率先实现“移动文化电子商务平台”。1.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物联网

如何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两大技术创新,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取信息和服务成了互联网用户逐渐关心的问题,移动物联网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且发展迅速。1.3.1 什么是移动物联网

移动物联网是由无线互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所组成的网络体系,同时又是移动通信、移动终端、物联网三大领域碰撞和融合的结果,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和途径。移动物联网体系覆盖面极广,可实现现实世界中所有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如图1-11所示。图1-11 移动物联网应用场景

移动物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模式和发展途径,目前在国际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和发展指向。但从全球物联网的发展中可以看到移动物联网正在经历着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化的物联网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正朝着越来越重要的方向发展。

从物联网发展的情况看,目前,物联网已经成为各国正在加大投入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战略规划方面——各国都出台了和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密切相关的规划和计划,并为之投入大量财力。

在网络基础方面——移动网络是各国重点建设的网络基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和固定网络并行甚至更为流行的网络。

在技术研发方面——物联网核心技术及核心标准的研发已经在各国快速展开,其中有很多涉及移动化的技术。

在应用模式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正在演化出越来越多的应用和运营模式,其中移动化的发展模式显得较为突出,在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市场认可和积极回应。

移动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和传统通信网络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物理对象,实现相互间数据传输的网络技术。它顺应着移动化、无线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应用模式上正快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接受,并在很多领域酝酿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专家提醒

目前,国内物联网(包括移动物联网)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发展热情空前,市场前景看好。

技术研发相对较强,处于世界前列。

移动化发展路径受到青睐。

未来移动物联网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应用规模将迅速扩张。

支撑环境将更加成熟。

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1.3.2 移动物联网的3层架构

移动物联网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已经悄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的逐步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将移动物联网纳入战略规划中。

移动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大概可以分为3层,分别是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如图1-12所示。图1-12 移动物联网的3层架构

1.应用层

移动物联网应用层是移动物联网与现实物理世界的接口。应用层与各种形式的行业需求相结合,可实现移动物联网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智能应用。

2.网络层

移动物联网网络层技术由各种互联网、有线网、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移动云计算技术平台组成。网络层技术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将物联网感知层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在一定范围内通过4G移动通信网、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小型WLAN局域网等网络手段传输到最终服务器上。

3.感知层

移动物联网感知层是移动物联网釆集信息、识别物体的技术手段。移动物联网感知层由传感器和传感器网关组成。一般组成部分包含RFID标签、读写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二维码标签设备、摄像头等。主要技术有:短距离有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检测技术等。1.3.3 可穿戴设备:人体的延伸

前面介绍过,可穿戴设备是属于移动终端的一种,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可穿戴设备更多是实现物物联网,也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互相连接。

可穿戴终端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最早交集之一,是人体延伸的一种全新方式。一方面,作为人体的传感器,它可以自动采集人体信息或与个体用户相关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自动传送给相关的人或设备,这意味着人体的状态更多地被“感知”;另一方面,它以增强人体功能的方式,促进了人在移动或变化环境中的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能力的提升。例如小米公司研发的产品——小蚁智能摄像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图1-13所示。图1-13 小米小蚁智能摄像机

小蚁智能摄像机可以放置在任何你需要的地方,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家中的情况。即使不在家中,也可随时进行双向语音通话。用户甚至还可以远距离参与家人的生日派对,抓拍欢乐的瞬间,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时刻,如图1-14所示。

小蚁智能摄像机使用全玻璃镜头,比一般摄像机采用的树脂镜头有更好的光学性能,画面更通透细腻。分辨率为1280×720,不容易注意到的小细节也能完好记录。F2.0大光圈,即使光线较弱的阴天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观看画质。

小蚁智能摄像机拥有独特的码流自适应技术,可进行高清、标清、自动模式观看。自动模式下,独特的码流自适应技术可根据网络实时状况,自动匹配最适应当前观看环境的模式。即使网络环境极差,也可以保持连接,以图片形式让用户看到家中状况。图1-14 通过平板电脑远程查看

类似于这样的科技创新还有许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传统生活中毫无关系的物品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从而方便移动互联网用户延伸身体的功能。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1.3.4 感知与适配:移动信息服务的深化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移动,也就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移动互联网使得传播环境或情境的意义被放大,环境和情境成为了传播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而物联网技术使得环境数据的获取更为便捷、及时。因此,提供个性化、与环境适配的信息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例如,NFC凭借其快速的触碰通信、极好的使用体验,让该技术逐渐进入各个领域,如支付行业,只需简单地在非接触POS机上轻轻一碰就能快捷完成小额支付,这就是移动信息服务深化的直接体现。

在快节奏的今天,NFC手机支付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在广告业当中,附加NFC标签的广告贴纸让触碰的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广告信息,随着近几年穿戴设备逐渐成为热门,NFC也在该行业大展神威。

国外NFC公司Kickstarter就曾经推出一款NFC戒指,内置两颗NFC标签,朝向掌心的NFC标签内容编辑较为私人的信息,而朝外的注重分享。Kickstarter的创新是内置两颗标签,更加人性化地区分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如图1-15所示。图1-15 NFC戒指

另外英国Kiroco曾推出的NFC首饰也极具创意,购买Kiroco的NFC首饰之后,购买者通过Kiroco的网站上传个人信息,每个首饰拥有一个账户。当有人发送信息给此人时,NFC手机就会有信息提醒,如果没有NFC首饰,即使知道有信息来到,也不能查看发送的信息。

如果NFC首饰不只是简单的读取功能,那么Glocn推出的手镯就拥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如图1-16所示。图1-16 Glocn手镯

Glocn手镯拥有微型USB接口、震动电机、压力感应、LED发光条等硬件,配置蓝牙NFC等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手镯与手镯、手镯与手机之间的完美配合,可以感应两个佩戴者之间的选择性功能,例如给孩子佩戴时,孩子离开50米之外时,手镯就会提醒家长。这一切都是通过移动物联网的多种创意技术复合,让生活变得更加人性化。第2章智能生活:移动物联网带来极致生活体验2.1 移动物联网的生活全智能时代

物联网是开启智能生活的重要标志,而移动物联网让智能生活更加全面,因为移动物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处在智能化的环境中。所以,移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是全智能生活的时代。2.1.1 移动物联网开启智能生活的一天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早晨清新的闹铃声把你叫醒,坐起来伸个懒腰穿上衣服,拿起手机点一下,窗帘缓缓打开,清晨的阳光照射进来。然后点击手机,此时微波炉开始加热你的营养早餐、豆浆机开始工作为你做一杯新鲜的豆浆。当你刷了牙、洗完脸之后即可享用美味的营养早餐。

你收拾完东西匆匆忙忙离开家门,好不容易挤上了地铁却突然想起家里的空调没有关,于是你打开手机上的APP,轻松关掉空调。为了安全起见,你又用手机将家里的主要电源给关掉,安安心心到公司上班。

上班闲暇之余,突然想起家里的狗狗,于是你打开手机远程连接家里的摄像头,看见它正趴在窝边发呆,你用语音功能叫了它一声,它立马机灵一下抬起头,却怎么也发现不了你。

忙碌了一天的你坐在回家的地铁上,你拿出手机遥控家里的电饭煲开始工作,然后打开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将封闭了一天的屋内空气重新换一下,然后遥控卫生间的热水器开始加热,准备回家以后洗一个热水澡,驱走一天的疲惫。

到家门前,开门的一刹那,家里主要的照明灯全部打开。吃完饭洗完澡之后,你坐在床上看电视,却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此时家里的电视机、灯光全部自动关掉,空调也在你的身体温度最合适的时候关掉了,忙碌的一天过去了。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像美国科幻大片里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无稽之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移动物联网时代,当把物与物通过互联网连接之后,实现这些是非常容易的,而这就是移动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生活,它正在悄悄走近我们。

智能生活是一种新内涵的生活方式,它依托云计算的存储技术,在家庭场景功能融合、增值服务挖掘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主流的互联网通信渠道,配合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终端,构建享受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和更健康的家庭生活,进而共同打造出具备共同智能生活理念的智能社区,如图2-1所示。图2-1 智能生活场景

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智能”这个词已经铺天盖地、漫天飞舞。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操作电视、空调、电灯、汽车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将完全被智能化设备所占领,哪怕是你最常见的筷子、锅碗瓢盆都将变得智能。所以,将来的智能不仅仅停留在电视、空调、电灯等方面,更多的将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物联网即给日常生活用品装上传感器,连接互联网,方便操控。这和两种技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有很大联系。没有云计算,我们今天的许多移动APP就不会存在。他们依靠现有的强大的云计算同步和存储技术,提供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跨平台用户体验。

例如,智能手表的初始功能可能主要是提供管理数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智能手表将可以执行基本的智能家居控制命令。并且,智能手表的便携性大大超越了现今热门的平板电脑,甚至超越了手机,如图2-2所示的Apple智能手表。

所以,智能手表能够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与云计算、移动互联配合起来,以实现信息管理。独立的智能手表,或者作为配套工具使用的智能手表,都可以完成用户的基本命令。

专家提醒

不只是智能手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可以控制物联网中物体的设备。

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发展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一些以前遥不可及的想法,在不久的将来都是可实现的。图2-2 Apple智能手表2.1.2 打造“智能+”的移动物联网时代

2015年,一款名为Autonomous Desk的智能办公桌在Kickstarter众筹并迅速达到预期的5万美元目标。这款产品由人工智能驱动,可上下调整高度满足用户站立办公和坐姿办公的需要,如图2-3所示。图2-3 Autonomous Desk

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用户需要手动切换,Autonomous Desk的人工智能系统会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数天之后就可以自动为用户进行站姿和坐姿之间的切换。此外,该办公桌还可以与室内的智能设备连接,控制温度、光线和开关门等。

目前,“智能+”模式的移动物联网在中国呈健康发展的态势,企业借势创新的精神依然不减。例如近两年国内城市不断出现雾霾天气,这一状况引起了全民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但是从很多报告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空气污染问题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空气净化器市场变得异常火爆。例如,一直做手机起家的小米跨界推出了空气净化器,899元的价格延续了小米一贯的高性价比,以空气净化器市场“价格屠夫”之势亮相,迅速获得一大票好评。小米空气净化器在主要功能上与其他空气净化器没什么太大不同,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小米公司将“智能化”的思维植入到产品之中。小米空气净化器将小米手机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远程控制该产品,这就是这款产品最核心的价值体现,也是小米在移动物联网的思维下的一大创新。无论身在何地,只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可以为家中的亲人打开空气净化器,如图2-4所示。图2-4 手机远程控制小米空气净化器

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的话,小米正在通过移动物联网的“智能+”思维不断扩大自己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垂直领域,从小米手机到小米电视盒,再到现如今的空气净化器,每一次创新都是不断扩大与创新。

基于移动物联网的生活创新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增长之势,就拿以网络安全安身立命的360公司来说,也接二连三地发布了多款智能硬件小产品。例如,360随身Wi-Fi、360智键、360安全路由、360安全手环等,其核心宗旨是以网络安全为垂直领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用户带来极致的生活体验。

快鱼吃慢鱼,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被反复证实的经验。这正是为什么许多创业企业在第一时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自身发展,跑马圈地建起护城河的原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移动物联网带来的生活的创新是不能停滞的,就像小米一样,谁也没想到将两个毫无相干的产品——空气净化器和手机“捆绑”在一起会有如此惊人的效果和市场。

专家提醒

目前,移动物联网产品依然处于一个概念化阶段,消费者在感知和认知度上存在距离,无法从根本上去了解这样的产品和传统家电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另外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让产品本身和市场鱼龙混杂。2.1.3 智能生活构建智能家庭

在万物互联的大环境下,智能家居所构架的未来体系也在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多年前关于未来智能家庭生活的美好构图现在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借助物联网技术,现在的智能家庭是以住宅为平台,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兼备建筑、网络通信、讯息家电、设备自动化等功能,建立高效、舒适、安全、便利和环保的居住环境,如图2-5所示。图2-5 智能家庭系统

据统计,全球智能家庭设备增速将超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在2019年达到4900亿美元。

发展至今的互联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如图2-6所示),如今正在踏入第3个阶段。物联网会呈现出怎样美妙的场景?万物互联使互联网从人连接人到人连接万物,而所有物品的连接,不仅将更易于识别与控制,还将更智能地回馈与造福人类。图2-6 互联网的3个阶段

一直以来,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无法激活整条产业链是阻碍智能家庭发展的重要原因。物联网在2014年有了实质性进展,2014年甚至可以说是智能家庭发展的元年。

2014年,互联网科技巨头、传统家电企业、移动互联终端制造商们纷纷吹响进军物联网产业的号角,而2015年则是决定整个智能家庭产业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

智能家庭是家庭信息化的实现方式,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智能家庭引入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家庭成为物联网新的重要应用形式。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智能家庭上的应用,物联网智能家庭成为发展新趋势。

相信不久之后,智能家庭将不再局限于单品智能化和传统的形式。物联网智能家庭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功能丰富,通过统一平台对家庭中的智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

专家提醒

单品智能化是指家庭生活用品的单独智能化,设备安装简单、功能单一、运作独立,各设备之间不存在关联性,如单独的智能门锁、智能开关、智能家电等;传统形式则是主要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前期安装和后期较为扩展繁杂。

不仅如此,物联网的发展更将对线上线下进行全面覆盖,正如移动互联网几乎完全改变了人们生活一般,在物联网新时代,人类的线上线下生活将面临再次变革。智能家庭企业推出的智能家庭产品,营造了更安全、健康、舒适、科学、高效、便捷的家庭生活环境,展示了家庭生活的智能化未来。2.1.4 智能生活需要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

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来看,硬件智能化主要指2个方面:可编程和可联网。

可编程指的是赋予硬件设备软件编程接口,硬件使用者(产品开发者或用户自身)可根据需求编程定制所需功能,可编程特性实现了服务的定制,能够满足复杂的用户需求。

可联网是指设备可通过有线接入、无线接入等方式接入局域网或互联网,与应用、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通过集成数据和集中化控制实现智能化服务。可联网特性实现了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在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中,智能硬件的创新从未停止过。

2013年底,高通、思科等企业成立AllSeen联盟,致力于以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和技术社区支持的开源、通用开发框架,来推动和支持物联网产品、系统和服务的广泛应用。

2014年6月,苹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及其联盟,主要针对的是智能家居领域智能设备开发,并开放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2014年7月谷歌联合三星、ARM、飞思卡尔等成立了Thread联盟。Thread设备使用的是网状网络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能够给设备带来更大的连接范围和更可靠的连接效果。

2014年8月,英特尔宣布联手科技伙伴三星、博通、戴尔等创立开放互联联盟(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简称OIC),致力于强化亿万物联网设备的互联需求,确保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与协同工作,从而实现个人计算与新兴物联网设备产生的信息流的无线互联和智能管理。

2014年10月,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由21家单位发起成立,包括京东、小米、乐视、百度、海尔、奇虎、ARM、清华、北大等。21家单位覆盖芯片设计、工业设计、软件、互联网和大数据、硬件、电商、检测认证等各个产业链环节。

当前的智能硬件行业呈现以下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智能硬件创业门槛较高,因此,各企业纷纷结成产业联盟,以求优势互补,谋求突破。

智能硬件产品种类多、技术多样化,各联盟均致力于建立能够兼容更多智能设备的硬件管理服务平台,以求吸引更多的设备和服务加入。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移动物联网的发展首要问题是解决统一的标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将硬件设计、通信协议、服务接口等进行规范化,以减少重复开发等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从而更大程度上整合资源,提供高质量服务。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问题与物联网整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似,因此,通过物联网入口——物联网标识——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服务、服务与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所以,移动物联网智能硬件在产业巨头的带动下,将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期,各企业和联盟将不遗余力地解决其中涉及的技术问题,把握其中的根本和关键,从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2.1.5 智能硬件的未来

智能硬件的火爆超出很多人包括业内人士的预期。随后,也搅动了所有的科技公司、硬件制造厂商和创业者的心,围绕智能手机,他们展开了多项设计,蜂拥至智能硬件市场。

关于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智能产品最终将会实现以下4个特性。

1.全感应检测和全自动服务

智能设备像是一个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环境和用户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些服务都是全自动、独立运行的,不需要用户碰触任何开关。

2.同时具备输入和输出功能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智能设备,可以分为输入端设备和输出端设备两种。输入端设备的特性是隐形和无感,长时间不需更换电池或充电,价格较便宜。它的功能是采集数据,例如一些空气检测硬件。但是却没有后续功能,比如指示你该如何改进或者联动一些设备做出反应。而输出端设备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比如智能空气净化器,可以对输入端设备采集到的空气检测结果做出有效的应对。这才是用户关注度较高的方面,但是现在大量旧设备并没有联网。

因此,未来的产品趋势就是一个产品需要同时具备输入和输出功能,既能采集数据,也能起到执行作用。

3.实时联网,独立运作

未来移动设备将走GPRS/3G/4G网络,定点设备将走Wi-Fi。而智能产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因为手机兼备的功能太多,制约也多,智能产品如果依赖手机就无法全自动运作,无法实时联网,也比较容易受干扰。例如一款智能灯泡,用户需要在指定网站下载并安装APP应用程序,本来一个开关就能控制灯,现在却需要打开手机,找到APP,然后才能实现开关等功能,这并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4.移动物联网将成为新的入口

从电商层面看,移动物联网将是电商的未来。例如亚马逊推出名为Amazon Dash的家用产品,该产品支持直接通过语音输入或者利用Wi-Fi网络扫码向亚马逊传送信息,将食品杂货添加到网上购物车,极大地缩短了用户的购物路径,而缩短路径就意味着新的入口,而这就是互联网巨头争相抢夺的新的关键点。2.2 智能生活的重要构成

智能生活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打造的一种全新智能化生活方式。其依托云计算技术,以分发云服务为基础,在融合家庭场景功能、挖掘增值服务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主流的互联网通信渠道,配合丰富的智能家居终端,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2.2.1 家庭娱乐

科技的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身体和精神极易疲劳,尤其是精神上。当社会给予的约束难以释放时,大多数人会选择虚拟世界,通过游戏释压。

而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如果你的游戏还仅限于PC端的网络游戏或手机端的移动游戏,那么你就out了。传统的互联网游戏存在诸多的弊端,尤其是对玩家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是众人皆知的。那么在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生活,又会为家庭娱乐带来哪些创新呢?

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逐步完善,再加上与其他智能硬件的结合,体感游戏正在进入平常人的生活,成为家庭娱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体感游戏,顾名思义,就是用身体去感受的电子游戏。突破以往单纯以手柄、按键输入的操作方式,它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变化来进行操作的新型电子游戏,如图2-7所示。图2-7 体感游戏

现在只要将自己的移动终端连接无线网或蓝牙就可以直接进行游戏控制。试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雄鹰翱翔于天际的独特视角,或是置身于球场和NBA明星打一场篮球赛,亦或是足不出户体验异域风情,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一款名为“AIWI体感游戏”的手机应用就是这方面的代表。AIWI体感软件可以将智能手机化身为体感游戏手柄。智能手机及计算机安装AIWI软件后,通过无线连接,马上可以用手机直接操控计算机并进入AIWI体感游戏平台上的游戏。游戏平台提供多款自制游戏下载,如图2-8所示。图2-8 AIWI体感游戏

体感游戏就是建立在移动物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家庭娱乐游戏模式,它将手机、平板电脑或专属的游戏手柄作为游戏控制设备,通过Wi-Fi或个人热点与游戏显示设备如智能电视、计算机进行连接,从而在手机上实现对游戏的控制,带来不同的游戏体验,如图2-9所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