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早教一本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1 10:20:22

点击下载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育儿早教一本全

育儿早教一本全试读:

前言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聪明。在育儿的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太多的辛勤与汗水,但很多时候只付出汗水是不够的,还要多些育儿的智慧与技巧。同时,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又非常注意孩子早教的问题,特别是应该何时对孩子进行早教、如何早教之类的问题一直是父母关心的话题。于是一本内容全面、编排合理、重点突出,同时又有早教内容的的育儿书就成为了一种必需。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本书编写组邀请全面知名医院的专家编写了这本书。这些专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知父母常遇到的育儿难题,同时自己又养育过子女,有丰富的育儿实践经验,因此这本书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又是实践经验的概括。

本书有两大侧重点,一是侧重于育儿,教会父母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育儿的原则,同时又不忘提醒父母一些育儿的细节;二是侧重于早教,让父母明白什么是早教,父母在孩子早教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发挥父母在早教中的作用。相信你读了这本书后,就会明白育儿不单单是让孩子拥有健康,为以后的成才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在育儿实践中分享一份感动和快乐,同时让你的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而你也成为快乐的父母。

祝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

祝愿每个父母都快乐!

第一章 宝宝的成长发育

第一节 宝宝的成长指标

身高

身高可以准确反映宝宝整体发育情况和生长速度的快慢。年龄越小,身高增长越快。刚出生的新生儿身高约为50厘米,0~3岁宝宝身高增长速度可见表1-1。

2岁以后的身高还可以用公式来进行估算。

估算的公式为:(年龄×7)+70(厘米)。

如3岁的宝宝身高可这样计算:(3×7)+70=91(厘米)。

表1-2为0~3岁正常小儿身高的参考标准,低于最低值,说明宝宝体格发育速度过慢,属于身材矮小,高于最高值说明宝宝体格发育速度过快,属于身材过高,两者都是异常现象,应该积极寻找原因。

体重

体重是衡量宝宝体格发育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年龄越小,体重增长速度越快。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千克),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12千克),以后每年约增加2千克。儿童期体重增长速度可见表1-3。

2岁以后的体重还可以用公式来进行估算。

估算的公式为:(年龄×2)+8(千克)

如3岁的宝宝体重可这样计算:(3×2)+8=14(千克)。

表1-4为0~3岁正常宝宝体重的参考标准,体重过轻表示宝宝营养状态不佳或患有慢性疾病。体重过重说明宝宝营养超标、肥胖或有其他疾病。

温馨提示

1岁以内的宝宝最好每月测量一次体重,1~3岁的宝宝应2~3个月测量一次,父母将每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定期检查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Q

我的宝宝出生时医生说体重不达标,这对他以后的发育有影响吗

A

宝宝出生时体重不够标准,医学上叫“小于胎龄儿”,或“宫内发育迟缓”,可能与胎儿在宫内发育状况有关。如果是因为妈妈的营养不足造成的,对宝宝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有先天性因素,就不好判断了。可以到医院给宝宝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如果没有什么异常,可以在门诊随访观察。小知识

过度喂养“过度喂养”就是宝宝在生后1~2个月期间母乳比较充足,只要宝宝哭就喂他。这样宝宝不停地吃,会造成体重超标。

其实这种“过度喂养”要依据宝宝实际发育状况来控制,只要宝宝身体状况好,没有其他疾病,出生后4~5个月添加辅食后体重就会逐渐减下来,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合并有湿疹、腹泻等病症,就应该适当控制一下喂奶量,以免影响身体发育。

头围

宝宝大脑发育很早,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到2岁时脑组织已经基本发育成型。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宝宝出生后第1年增长12~13厘米。宝宝出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2厘米左右。第3年增长1厘米。宝宝头围增长速度可见表1-5。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婴儿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表1-6为0~3岁男宝宝和女宝宝头围的发育参考标准。男女头围发育略有差异,实际测得的数值如果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说明有异常。头围过大提示可能有脑积水或患有佝偻病,而头围过小则更应小心。

温馨提示

要注意,小头畸形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国外目前对小头畸形进行的早期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Q

我的宝宝出生刚1个月,特别喜欢让人把头竖起来抱,一横着抱就哭,这么小的宝宝可以立着抱吗

A

可以竖着抱,但由于宝宝此时脊椎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所以竖着抱的时间不宜太长,而且竖抱的时候大人的手一定要托住宝宝的脊背。

脊柱发育的3个生理性弯曲

刚刚出生的宝宝脊柱几乎是直的,因此宝宝只能躺着,从3个月开始,宝宝的脊柱开始发生生理弯曲,继而出现竖头、直立、坐、站等姿势。生理性弯曲形成年龄和运动动作表现见表1-7。

温馨提示

这3个生理性弯曲对人类的站立和行走非常重要,过早地坐、站和直立都会影响宝宝生理弯曲的正常形成,而且这些影响还会延续终身。

乳牙的发育

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出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特别是能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人的一生一共有两副牙齿,乳牙(20颗)和恒牙(32颗)。婴儿期以乳牙为主。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长牙,1岁时尚未出牙应该去询问医生。出牙数目可以这样计算:月龄减6,如8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出牙2颗。出牙有一定的顺序。一般在2~2.5岁乳牙出齐。

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到1岁还没有出牙,或1~2岁时出牙数目少,如4~5颗,说明宝宝可能在骨骼发育方面有问题,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等。

一些宝宝出牙顺序颠倒也说明不正常,最好到医院寻求帮助。

第二节 宝宝体格锻炼

日光浴锻炼

到户外接受日光的沐浴,是宝宝最初与外界接触的方式。日光中有人体需要的紫外线,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和骨骼的软化;日光还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附着的细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带宝宝到外面晒太阳最好在宝宝满1个月以后进行。冬季可以选择在上午9~11点,下午在3~5点;夏天可以更早一些出来,或到傍晚再抱宝宝出来晒一会。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个小时,可以给宝宝带一点水,以使宝宝及时补充水分。晒太阳不是一定要将宝宝裸露在日光之下,在通风良好的树荫处,或家中的阳台都是可以的。

如果是隔着玻璃,太阳的紫外线可以透过50%左右。需要晒得时间长一些。如果宝宝正在感冒,最好不要到户外,而在家中,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直射在宝宝身上。晒完太阳后要多饮水。宝宝没有病的时候可以到户外,待在通风良好的树荫下,不要待时间太长,一次半小时就可以了。

空气锻炼

户外的新鲜空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氧气。氧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还有很强的灭菌作用。宝宝定期接受冷空气刺激,可以锻炼呼吸道的耐受能力,对抗寒冷刺激,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句老话“冻冻晒晒身体强,捂捂盖盖脸发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情况下,在夏秋季节,宝宝从出生第2月起就可以抱出去玩了。冬季里可以稍微晚一点,4~5个月以后更好一些。抱1岁以内的宝宝出去,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尽量在温暖的天气多出去接触新鲜空气。1岁以上的宝宝,一年四季均可以出去散步、游玩或做游戏等。

游泳锻炼

游泳是近些年来对新生儿和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一种保健措施。宝宝游泳是通过水对宝宝皮肤的冲击、压力形成一种特殊的皮肤按摩与抚触,满足宝宝肌肤、骨骼、肌肉等的接触饥渴感,使宝宝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发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从而促进宝宝身心的健康发育。

这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应激能力和智力发育。有专家研究发现,会游泳或进行过游泳锻炼的宝宝,聪慧好学、勇于进取,做起事来思路敏锐,脑子反应快,比同龄不会游泳的宝宝智商、情商均高。

宝宝游泳不仅能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更能增加家人与宝宝的亲情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宝宝游泳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Q

宝宝快1个月了,放到水里就哭,怎么办

A

宝宝游泳从出生第一天就可以开始。尽量选在两次喂奶中间,在宝宝清醒状态下,每次游15~20分钟。如果一个月了还是哭,可能因为宝宝某一次进入水中时感到不舒服,形成不良的记忆所致。在放入水中之前,最好先将温水撩到宝宝身上,让宝宝适应之后,再将宝宝身体全部放入水中,待宝宝尝到乐趣,习惯了这种运动就好了。

第三节 宝宝的生长发育

胎记

几乎所有的宝宝出生时都带有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斑”。大多长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上,一般为青色或灰青色的斑块。胎记的形状、大小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用手按压后不褪色,不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皮纹也没有异常。这是由于宝宝出生时皮肤色素沉着或改变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5~6年内自行消退,所以不需要治疗。

打嗝

宝宝吸奶时,同时也会吸进不少的空气,如果长时间排不出这些气体,不仅会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还会使宝宝的肚子发胀,进而影响吃奶。所以,爸爸妈妈需要随时帮助宝宝打嗝,特别是在宝宝吃完奶之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拍嗝”。一般拍嗝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趴在肩上。就是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肩膀上,妈妈用一只手托好宝宝的小屁股,另一只手用来轻轻拍背。对大多数宝宝来说,趴在肩膀上拍嗝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是俯卧在大腿上。就是让宝宝俯卧在妈妈的两腿上,然后妈妈用一只手将宝宝扶好,用另一只手轻轻拍背。

三是坐在大腿上。就是妈妈用一只手撑住宝宝的胸部或是扶住两腋,让宝宝的头稍稍前倾,用另一只手来轻轻拍背。

宝宝特有的反射动作

宝宝的反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非他意志所为,等宝宝学会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身体时,这种反射动作自然就会消失。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反射动作来确认这个时期里宝宝的身体与脑部是否有异常。

感觉反射(紧紧抱住的动作)。在给宝宝洗澡把他放入浴盆中时,宝宝的两手就会张开,手指也会伸直,摆出好像要捉什么东西依靠的动作,这就是感觉反射。

扶起反应(好像要起来的动作)。让宝宝平卧于床上,妈妈用两手抓住宝宝的手腕,轻轻拉前臂让他的上半身直起,这时宝宝手腕会用力,肘部会弯曲,而头部也会抬起来。这就是扶起反应的象征,同时这个动作也可以检查宝宝颈部周围是否发育正常。

哺乳反射(找寻母乳要吸乳的动作)。宝宝只要靠近乳房,不需要别人教,就会有吸乳的动作出现,如果不会吸乳就要引起注意了。哺乳反射是新生儿所特有的神经反射。哺乳反射就是新生儿一侧面颊被触及时,头部反射地转向该侧,若轻触其上唇则有噘唇动作,做觅食状。宝宝找到乳头时不只是用舌舔,而是拼命地吸吮,这就是吸吮反射。如果爸爸或是妈妈把小指放入宝宝口中,他也会要吸吮。

背的反射(把身体弄弯的动作)。让宝宝俯卧,用手掌轻压他的背部,这时宝宝的头部和前胸就会挺起来把背椎拉直,这就是背的反射。健康的宝宝必然有这样的反射动作,所以务必确认一下。如果宝宝没有这样的反射动作,可能是脊椎受到伤害,请及时找医生诊断。

握拳头反射(好像要握东西的动作)。新生儿的手总是握拳的样子。宝宝的握力,只要让他握过就能明白,那是相当有力量的。这个力量比想象中的还要大,醒来的时候大约有1千克重的握力。这种握拳头反射大概到6周为止都保持着,之后就会慢慢放松。

自动步行反射(想要走路的动作)。把宝宝抱起,两手放在腋下支撑着他站立在床上,他自己就会像走路样脚前后踏步,这就是自动步行反射。

新生儿体重下降

相当一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一般在出生后3~5天降至最低点,其体重下降幅度一般比出生时体重减轻3%~9%,最多不超过10%,以后体重逐步回升,大多在出生后7~10天内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的这一变化,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掉水膘”。这是因为新生儿初生的几天内,由于排尿和排泄胎粪、皮肤水分的蒸发、进食相对较少,故而体重略有下降,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喂养得好,一般从第4天起体重就可以回升,第10天体重就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如果体重减轻超过9%或体重迟迟不得恢复,应去医院检查。

新生儿期女宝宝的成长出现的特殊情况

有的女宝宝在出生1周左右,阴道可能会流出少量血样黏液,大约持续2周,叫做“新生儿假月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在给宝宝洗澡时,不要用盆浴,要淋浴或用流动水清洗外阴以免感染。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血性分泌物较多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疾病的可能。

刚出生的女宝宝在阴道口内还会有乳白色分泌物渗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带。这是由于妈妈在怀孕时母体雌激素、黄体酮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宝宝阴道黏液及角化上皮脱落,成为“白带”。宝宝的这种“白带”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擦去分泌物就可以了。这种“白带”持续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如果长时间不消失,或“白带”性质有改变,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患有阴道炎的可能。

新生儿期男宝宝的成长出现的特殊情况

如果宝宝是男孩,爸爸妈妈就应意识到,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殖器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每次洗澡的时候,爸爸妈妈只要轻轻地把阴茎外边洗一下,就能清除它上面的污垢。有些爸爸妈妈想给宝宝洗得更干净时,可以把包皮轻轻地向后拉,直到感到有阻力的时候为止,然后把包皮里面的污垢洗掉,并且冲洗干净。注意千万不要把包皮强行向后拉,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感染。

如果宝宝做了包皮环割术,伤口大约需要1个星期才能愈合。在伤口尚未愈合之前,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宝宝换尿布,这样可以减少大小便导致的感染。在此期间,爸爸妈妈要按照医嘱护理好宝宝的阴茎,要学会如何使用绷带,如何洗澡擦干,如何使用护肤水或者护肤油等。等到宝宝的伤口愈合以后,就可以像正常宝宝那样洗澡了。

新生儿喜欢看什么

新生儿虽然发育还不完全,但是从出生后就有光觉反应,出生几分钟后就能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的妈妈,两周以内就能分辨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一般来说,新生儿对人的脸,还有色彩鲜艳的物品,尤其是视觉刺激比较明显的红色,都很有兴趣;而对色彩比较暗的,如灰色,几乎看不见。

父母可以买红、绿、蓝等颜色的玩具挂在新生儿的床边,新生儿会长时间地凝视;不要让新生儿看太强烈的光线;可以经常近距离地逗逗宝宝,让宝宝越发熟悉自己的爸爸妈妈。

新生儿的本领

新生儿已经具有运动的本领了,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有自发的两臂和双腿活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时表现为惊跳或抖动。

新生儿还有模仿的本领,能模仿大人的表情或伸舌头。

新生儿已经具有各种表情,如害怕、高兴、讨厌、生气等种种表情。所以爸爸妈妈要把宝宝看成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要多与其聊天、玩耍,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Q

宝宝的“M”形腿能长直吗

A

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小腿弯弯的,十足是个“小罗圈腿”,因此,有些爸爸妈妈非常担心宝宝长大后,会不会还是这样?其实宝宝的腿本来就是弯的,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变直。一般在第2个月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小罗圈腿”比刚生下来时直了一些。

新生儿的小便

新生儿出生不久便开始排尿,但也有出生后36小时左右才开始排尿的。出生后头几天,因吃得少,每天排尿仅四五次;1周以后,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旺盛,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排尿忽然增至20~25次;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一般1岁半左右的宝宝可以自己控制排尿,排尿时间间隔也逐渐延长。宝宝的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宝宝每日排尿量为400~500毫升。

新生儿的大便

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72%,由新生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一般为10小时)内首次排出的胎便,呈墨绿色,有点发亮,无臭味,进食后2~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新生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2次。

混合喂养儿粪便。以母乳加牛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与喂牛乳的新生儿相似,但较黄、软,每日1次。

如果新生儿每日大便次数超过6~7次,而且有奶瓣及黏液,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态,应设法寻找原因,给予治疗。小知识

宝宝不同形状的粪便分别传达的信息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这是对蛋白质消化不好。

如果大便中有奶瓣,是由于未消化完全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而成的皂块。

如果大便发散,不成形,就要考虑是否辅食量加多了或辅食不够软烂,而影响了消化吸收。

如果发现粪便呈灰色、质硬、有臭味,粪便多表示牛奶过多,糖分过少,需改变奶和糖的比例。

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表示供奶不足,宝宝处于半饥饿状态,需加喂糖、米汤、牛奶、代乳品。

当大便中出现黏液、脓血,大便的次数增多,大便稀薄如水,说明宝宝可能吃了不卫生或变质的食物,有可能患了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疗。

宝宝的囟门

囟门,俗称“天顶盖”,是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两块额骨与顶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只有脑膜、头皮和皮下组织的菱形空间,叫前囟门;两块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小三角,叫后囟门。人们常说的囟门是指前囟门,被视为宝宝健康状况的“窗口”。正常情况下,用手摸囟门会感觉平坦,无张力。

前囟门早闭或延迟关闭,过大或过小都代表宝宝可能患有病症,如出现凹陷情况,可能是脱水或营养不良,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囟门,了解囟门的重要性并多加保护。

温馨提示

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触,否则会使宝宝变哑,甚至医生在为宝宝检查囟门的张力和大小时,也往往会遭到父母的质疑。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医生通过对囟门的检查可以检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水平。

Q

宝宝满月后掉发,头发变得稀黄是怎么回事

A

有的宝宝生下来的时候,有满头黑亮浓密的头发,可满月后便出现脱发现象,头发变得稀疏发黄了,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宝宝缺乏营养了?其实,两个月大的宝宝出现脱发是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民间俗称“奶秃”。奶秃一般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辅食的添加而消失,脱落的头发会重新长出来。

另外,宝宝胎儿期的头发与妈妈孕期的营养有关,出生后与遗传、营养、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宝宝的舌苔

宝宝的舌苔变厚与其消化能力变弱有关,这需要爸爸妈妈对宝宝多进行观察。如果宝宝仅仅是舌苔变白、变厚,但没有其他症状出现,食欲和精神状态都好,就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可以多给宝宝喝温开水或蔬菜汁、水果汁,不要让宝宝饮食过度,以免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如果宝宝还伴随其他不良症状,爸爸妈妈要带宝宝去医院,请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诊治。

宝宝的味觉、嗅觉发育特点

新生儿的味觉已很好,对不同的味道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出生后仅2小时就能对微甜的糖水显露出愉快的表情,而对柠檬汁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而且女孩比男孩更喜欢甜味。4~5个月时味觉反应更加灵敏,能感觉到食物味道的变化,这时应添加各种辅食,让宝宝逐渐适应,否则在以后增加辅食时会有困难或造成宝宝偏食。

新生儿出生时嗅觉也已成熟,喂奶时已能闻到母乳的香味并寻找乳头。1个月后已经可以对强烈的气味产生反应,3~4个月时,已经能区分好闻和难闻的气味,7~8个月时就能分辨出芳香气味的刺激了。

宝宝的听力

有听力障碍的宝宝,常常不太哭闹,所以很难发现。应该让宝宝熟悉妈妈的声音,然后由妈妈发出各种声音,测试宝宝的听力。如喂奶时,妈妈用温柔而亲切的声音叫宝宝的名字,同时说妈妈如何如何,让“妈妈”二字在宝宝的脑海里多次强化,形成信号。

当宝宝从睡眠中醒来哭泣时,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停止哭泣,这说明宝宝的听力良好。5个半月若能够区别妈妈和别人的声音,这说明宝宝的听力正常。此外,一些生活中的声音,如谈话声、行走声、关门声、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等,也都是检测宝宝听力的“工具”。

一旦发觉自己的宝宝对各种声响没有反应,可请耳科医生进行测听检查。现在医学已经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宝宝的听力水平。

宝宝的视力

3岁以前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宝宝视力的发育,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眼睑下垂、斜视、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外伤等。及时判断宝宝视力正常与否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自检方法。

◆交替遮盖宝宝的双眼,观察宝宝的反应。当用手或物体遮盖宝宝视力差的那只眼睛时,宝宝会不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那只眼睛时,他会用手推开遮盖眼睛的物体。宝宝被迫用视力差的眼睛看外界事物,常会因视物不清而烦躁或哭闹。

◆刚出生的宝宝就已具备光感,当强光照射眼睛时,就会闭目、皱眉。如果宝宝对强光照射没有反应,就表明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2个月时,宝宝的视力发育迅速,当一个物体突然移近眼睛时,会引起瞬目,即眨眼。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同时宝宝开始能够注视眼前的较大物体,并能在小范围内随目标转动眼球。3个月时,会随意注视和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个月时,能分辨人的面貌,对喜欢的颜色表现愉悦,而对厌恶的颜色表示不快。如果宝宝不能稳定注视目标,或表现出无目的地寻找,或眼球有节奏地摆动震颤,表明视力不佳。

流口水

当乳牙萌出,刺激到牙龈上的神经,会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时宝宝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过多的唾液就会不由自主地从口角边流出,即通常所说的“流口水”,尤以1~2岁的宝宝多见。这个时期的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为此担心,多准备几条手帕和围嘴即可。2岁以后的宝宝吞咽口水的功能会逐渐健全起来,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温馨提示

有人认为反正乳牙早晚都会换掉,没有必要护理,这是错误的。乳牙的健康与否,与恒牙发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而宝宝生病时,如患口腔炎、牙龈炎等,由于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也会导致流口水,而且可能有臭味。这是暂时性流口水,随着病情的恢复,流口水现象即会消失。小知识

能摸到宝宝的肝脏正常吗

宝宝的肝脏在正常情况下常常是可以摸到的。这是因为宝宝的腹部肌肉较薄,而肝脏相对偏大。出生时宝宝肝脏重120~130克,是体重的4%,占自身比重比成年人大,所以正常宝宝的肝脏往往可在右肋缘下大约为2厘米处摸到;3岁以下宝宝的肝脏在右肋缘下1~2厘米处;4或5岁以后肝脏渐渐缩到肋下,少数宝宝也可以在右肋缘下摸到肝脏的边缘,这都是正常的。

第四节 宝宝发育常见问题

身材矮小怎么办

一个人身材的高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常身高发育是有很大差异的。一看到别人家的宝宝比自家宝宝个高,有些父母就开始着急,认为自己宝宝长得矮,这种判断是片面的。

身材矮小通常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平均身高减去两个标准差。如果怀疑宝宝长得矮,必须到医院确诊。

宝宝长得不够高,也要参照一下父母的身高,因为身高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一部分宝宝长不高是由于营养问题,饭量小、挑食、偏食等都会影响长个。

微量元素缺乏也是导致宝宝不长个子的原因之一。

医学上诊断的“矮小症”原因有多种:如宫内发育迟缓;垂体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家族性身材矮小;性早熟;染色体疾病及软骨发育不全等。“矮小症”的诊断需要到有专业水平的医院,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做检查。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童矮小症的治疗有了明显的进步。

身材过高怎么办

身材过高是指身高高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平均身高加两个标准差。婴幼儿长得高大,作为父母肯定高兴,可是要注意过高的身材有可能是一种病态,成年人的“肢端肥大症”在儿童时期就是“巨人症”。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宝宝身高有异常迹象,应到专科医院做检查,一旦确认,可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

睡眠不好影响宝宝长个吗

现在可以肯定睡眠对宝宝的身高是有影响的。儿童在深睡眠的时候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可能是清醒时的数倍之多。生长激素是体格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特别对骨骼、肌肉、内脏等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促进宝宝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通常新生儿每天要保证16~20小时,最少要保证14个小时左右,3岁之内的宝宝每天要保证10~14个小时。让宝宝在晚上10点以前睡觉最好。

运动可以促进长个吗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更好地发挥作用,运动使骨关节之间发生摩擦,促进骨骼生长,刺激肌肉血液循环,增强骨肌强度,促进机体加速生长。

头围过大和过小怎么办

头围过大可能引起的疾病有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脑积水、脑肿瘤、脑炎等。

头围过小可能引发的疾病有先天性小儿畸形、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等。

一般说来,这样的宝宝都会伴随一些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如抬头、独坐、爬行、站立、行走、说话、表达能力等均低于同龄儿,另外,有的宝宝特别容易烦躁、哭闹不安。

怀疑头围过大或过小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密切观察头围变化,及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后遗症。

10个月还未出牙正常吗

10个月还没有出牙应该还算是正常现象,如果1岁时还没有出牙,就有点问题了。宝宝长牙的个体差异很大,与遗传、骨骼发育、内分泌系统和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如果父母出牙时间晚,宝宝有可能出牙就晚;维生素D和补钙不足会导致出牙延迟;添加辅食过于精细,宝宝缺乏咀嚼锻炼,牙龈刺激减少等都是导致出牙延迟的因素。

宝宝牙齿需要保护吗

人的一生要长两副牙齿,乳牙2~3岁出齐,6岁时开始脱落被恒牙替代,到13~14岁时恒牙出齐。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宝宝摄取食物的能力,如果乳牙有问题,就会对宝宝咀嚼食物有影响,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宝宝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保证乳牙的健康就是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应什么时候开始刷牙

在宝宝牙还未出齐之前,应给宝宝清洁口腔。妈妈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蘸一些温开水,轻轻擦拭宝宝口腔牙龈和牙齿,早晚各一次。

宝宝3岁时开始练习刷牙。练习刷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教育过程,关键是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

经常生病的宝宝如何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肌肤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丰富视觉,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通过接触各种不认识的人,可以增强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平时可以每天上、下午各出去30~60分钟。在宝宝发烧期间不要出去,因为宝宝体温不稳定,冷空气会使宝宝不舒服。一般患感冒、腹泻等轻度疾病时,可以择机到户外活动的,只是不要时间太长,一般半个小时就够了。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等患儿更应该经常出去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呼吸道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 科学护理,让宝宝快乐成长

第一节 温馨居室有学问

布置宝宝的卧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宝宝卧室要有衣柜、书桌、杂物柜和小床等。小床最好购买床下有拉柜的,以便放置玩具等物品。玩具柜、架或衣柜的设置要合理,方便宝宝使用,也可以使宝宝养成使用后放回原处及自动整理房间的习惯。玩具柜或衣柜尺寸大小要适合宝宝的身材,并要易于清理及摆放用品。如果要使抽屉或拉柜内部整齐,可用大小不同的盒子分类放置。房角安放花盆一两个,养些宝宝喜爱的花,美化房间。放一个鱼缸,养几条金鱼,使房间更有生气,也可让宝宝观赏。

布置宝宝的小床

为了避免宝宝碰到硬邦邦的床屏受伤,建议爸爸妈妈用床围铺在床四周,完全覆盖床屏为好。被子表层采用100%纯棉布料,里层最好选用化纤太空棉为填充物。宝宝的小被子要柔软、回弹性强,而且以方便拆卸清洗为好。建议选用宝宝专用的床垫,软硬适中,而且有防虫防毒的功能最好。

Q

为什么不能给宝宝睡软床

A

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当骨骼开始定型,特别是脊柱正在逐渐形成时,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骨骼中的有机质含量多,无机质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非常有弹性,也很柔软,如果经常让宝宝睡在比较软的床上,就会影响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形成,导致驼背或漏斗胸,甚至还会影响腹腔里脏器的发育。所以,平时要让宝宝睡铺有棕垫的床,不要睡海绵垫的床。

宝宝的房间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低湿度会使宝宝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北方干燥的季节,室内空气湿度一般只有20%,而最适宜宝宝的湿度是在50%左右。

父母可以用加湿器或者在地上洒水等方法,尽量保持宝宝的呼吸道湿润,减少被病菌侵袭的机会。

给宝宝的房间放一个温度计

宝宝对环境的温度调节能力比成人差,身体受冷后容易患“硬肿症”。为了随时能够了解宝宝卧室的温度,最好放一个温度计,以便及时了解室内温度,并根据温度的多少给宝宝减加衣被。

Q

夏季给宝宝吹电风扇、空调需要注意什么

A

每到盛夏,很多家庭都使用电风扇、空调来给房间降温、通风,以达到室内凉爽、舒适的目的。但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完善,如果对着宝宝不断吹电风扇或空调,容易引起感冒、腹泻、腹痛等病症。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电风扇和空调呢?

1.电风扇、空调不能离宝宝太近,也不能直接对着宝宝吹,应在室内选择合适的地方放置。

2.吹电风扇、空调的时间不能太长,风量不要太大,要使气流向四周吹动,切忌固定向一个方向吹风。

3.使用空调的房间每天都应该注意换气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一套居室的各个房间温差不要太大,宝宝出入房间冷热变化大也容易引起感冒。

4.宝宝出汗时,应把汗擦干,更换衣服后再开电风扇或空调,否则容易引起感冒。

在夜里避免让宝宝着凉

睡觉好动的宝宝经常会因为身体某部分露在外面而着凉,因此,最好让1岁以内的宝宝在睡袋中睡觉,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连体睡衣外加一件毛背心,或在睡衣内穿一件避免肚子着凉的小肚兜。如果室温低于20℃,就需要在被子上再加盖一层薄毯,确保宝宝不会着凉。

温馨提示

切记不要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使用电热毯和热水袋。电热毯会使宝宝通过呼吸和体表失去很多水分,容易引起轻度脱水;出于安全考虑,避免宝宝烫伤,也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如果室内温度较低,可以在宝宝睡觉前先将取暖设备放在宝宝的被子里面,等到宝宝睡觉时再取走。

跟父母一起睡

在很多家庭中,尽管有些父母倾向于让宝宝单独睡,但在刚开始的几周到几个月,由于宝宝还小,不适合独睡,大多数妈妈夜间让宝宝睡在自己身边。这种近距离的亲近,不仅会带来美妙的感觉,还可以减轻妈妈对宝宝健康状况的焦虑,而且夜间哺乳时的干扰也会小一些。

如果选择与宝宝同睡的话,首先要看床够不够宽,如果床不够宽敞,请不要和宝宝同睡,因为这样宝宝可能会被挤着或者将宝宝挤到床下。如果床很宽敞,那么一定要给宝宝盖轻薄柔软的毯子和被单,同时要确保大人的被子和枕头不会压在宝宝的头上。

宝宝在自己房间睡

要让宝宝每天按时睡觉,使宝宝形成自己的生物钟。如果把宝宝放在小床上还不肯入睡,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睡前仪式”,帮助宝宝入睡,比如,洗完澡先按摩一下,把房间的灯调暗,再让宝宝吃奶,吃饱后,放些轻柔的音乐。等习惯养成了,宝宝就知道做完这些事就要睡觉了。如果还不行,可以把你的手指头放在宝宝的手心里,不要说话,让宝宝有个依恋物,或者把小玩具、小被子、方巾放在宝宝身旁。

宝宝有时半夜会醒来几次。父母不要立刻冲进宝宝房间里将宝宝抱起来哄或是摇。虽然宝宝非常喜欢大人的哄、抱、摇,但形成习惯后,每到半夜时分宝宝就会醒来而且哭闹,期待大人的哄抱,并一定要哄才能入睡。建议父母在宝宝醒来时可以用手轻拍宝宝,让其获得安全感,当宝宝逐渐习惯后,就算半夜醒来,宝宝也只是翻个身,看看就又睡着了。

给宝宝选择枕头

枕芯需要质地柔软、轻便、透气、吸湿性能好,并且软硬适中。要专门为宝宝选购或制作小枕头。应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脊柱弯曲,1岁以前最好不要用枕头,在宝宝头下放一块吸汗用的柔软毛巾即可。

宝宝的枕头要高低合适,太高容易使宝宝形成驼背,太低宝宝睡着不舒服,所以宝宝的枕头应以3厘米左右的高度为宜。宝宝的枕头也不能太硬,枕头的充填物以荞麦皮等填充为好,不要用绿豆等较硬的东西充填,以免人为地使宝宝形成枕秃。同时,宝宝也不能用类似羽绒的枕头,以免堵住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

宝宝卧室的墙壁

虽然宝宝喜欢鲜亮的颜色,但是颜色鲜艳的涂料通常含铅量高,因此,宝宝卧室的墙壁颜色以单色、淡色为好。最好以蓝、绿色为主。在装修宝宝卧室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请教专业设计师,从宝宝的健康角度出发来选择颜色。

第二节 穿衣戴帽有讲究

给宝宝穿合适的衣物

宝宝每天的活动量都很大,穿得厚容易出汗,而穿得少又怕宝宝着凉。要判断宝宝衣物薄厚是否合适,需要经常摸摸宝宝的手和脚,只要感觉不凉就是不冷。一般来说,最好比成人少穿一件衣服。在外出活动时,多带一件衣服为好,以便在宝宝冷的时候能够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

Q

不适合给宝宝穿什么质地的衣服

A

1.化纤类衣服。容易产生静电,在干燥的季节会加重宝宝的皮肤干燥和不适。

2.高领毛衣。这类衣物容易引起宝宝颈部瘙痒或荨麻疹,尽量避免给宝宝穿。

3.羽绒服。不宜给皮肤过敏的宝宝穿,以免引起皮疹或呼吸系统问题。

4.套头衫。宝宝的骨骼比较纤细,不适合穿套头衫。

5.有扣子的衣服。不要给宝宝穿有纽扣的衣服,硬扣子会硌伤宝宝的皮肤,还有可能让宝宝吸到嘴里造成窒息。

选择睡衣

连体小睡衣最方便宝宝夜晚睡觉时穿,既便于宝宝活动又能贴心保暖。

给宝宝买睡裤的时候,要注意看睡裤的小便处是否有纽扣开口,方便帮宝宝换尿片。

应该给宝宝购买纯棉、轻薄、柔软、透气性好的睡衣。如果宝宝穿上厚厚的睡衣,很容易睡热,也就更容易蹬被子受凉了。

睡衣要尽量宽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如何打扮宝宝

整洁卫生。如果宝宝的衣服整洁,即使质地、式样一般,也会招人喜爱,给人以美感和快乐。

裁剪得体、美观大方。不必为了追求质地高档或式样奇异,而给宝宝穿“宽松式”或“紧身式”的服装,这样不仅不利于宝宝的运动和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削弱宝宝的自然美。衣服的装饰品也不要过多,那样会限制宝宝的活动,对宝宝爬、跑、跳、攀登和做游戏造成影响。

符合宝宝的性别特征。爸爸妈妈不要凭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宝宝的性别,比如爸爸或妈妈喜欢男宝宝,就把自己的女宝宝打扮成男宝宝的样子。这样做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但对宝宝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会导致宝宝长大以后的性别错位。

给宝宝搭配衣服

在选择服装色彩时,要根据宝宝的肤色及体型来判断。

如果是肤色较暗的宝宝,应选择高明度、高纯度、色彩鲜艳的服装,这样的穿着会显得精神、醒目。如果宝宝肤色较亮,那么对色彩的适应范围就宽一些,如粉色、黄色、红色等,会让宝宝看起来更活泼、亮丽,即使是穿灰色、黑色服装,也会显得清秀、雅致,给人舒服自然的感觉。

如果是比较胖的宝宝,就要选择冷色或深色的服饰,比如灰、黑、蓝等冷色调或暗色的衣服,因为这样穿起来会使宝宝显得瘦点;如果是比较瘦弱的宝宝,可以选择暖色调的衣服,如橘色、米色、红色等,这些颜色是向外扩展的,能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当然,童装的颜色搭配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穿出宝宝不断向上的朝气,适合宝宝不同的活动就可以了。

教宝宝穿、脱衣服

耐心指点,具体教授。在宝宝学习穿、脱衣服的过程中,父母要耐心指点,教授具体方法。比如边帮助宝宝穿衣,边伸展衣袖、裤脚,边说:“衣袖、裤脚要拉平展才舒服”,使宝宝有舒适感。还应教给宝宝一些简便易穿脱的方法,比如套头毛衣先套头再穿衣袖;将袜筒翻至袜跟处,先套上脚掌,然后拉上袜筒就好了;捏住活结的单头而不是绳圈,轻轻一拉,活结的鞋带就松开了等。

先易后难,先学脱后学穿。当宝宝自己能脱下袜子时就因势利导,每次让他自己脱。1岁半左右就可以学脱下松紧短裤,小便后再穿好。衣服要舒适宽松、穿脱方便,教宝宝识别衣服的前后、正反,有的衣服需做上图案等记号。衣服的纽扣要大,教宝宝解纽扣或扣纽扣,都从胸前衣服的最下端一颗开始,宝宝看得清,握得牢,易掌握。

为宝宝选鞋

穿鞋的主要目的是保暖以及保护宝宝的小脚。一般来说,学走路之前的宝宝并不十分需要穿鞋,而学走路以及会走路的宝宝,则需要一双合适的鞋子来保证正常活动。

◆鞋子要比宝宝的脚略宽,同时也要适合宝宝足背的高低。

◆学走路前可以选择软底布鞋,学走路时可选择硬底布鞋。

◆布鞋要以柔软、透气性好、保暖性好、能给予宝宝足部一定支撑为好。

◆鞋底的软硬以前1/3可弯曲,后脚跟部位不易弯曲为好。鞋跟需比足弓略高。

◆常常注意宝宝鞋子的大小是否合适,注意是否该换鞋。小知识

夏天不宜给宝宝穿露脚趾的鞋子

在炎热的夏天,给宝宝穿一双凉鞋一定会使宝宝感到非常凉爽。但是,父母在为宝宝选购凉鞋时,一定不要选择那些前面露脚趾的凉鞋。

前面露脚趾的凉鞋虽然比较凉爽,但由于会走路以后,宝宝非常好动,不仅每天蹦蹦跳跳,而且动作还不够灵活、协调,如果宝宝在奔跑时不注意地面,很容易被地面上的障碍物绊倒。特别是那些喜欢一边走路,一边踢石子或其他东西的宝宝,如果穿着露出脚趾的凉鞋,就可能踢破脚趾,甚至造成趾甲脱落等。所以,在给宝宝选择凉鞋时,不要只图凉爽而忘记了安全。

宝宝春季穿衣

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外出的机会增多,父母会经常带宝宝出去散步、晒太阳等,所以穿衣要满足不同季节的要求。在春季,宝宝可以穿薄绒衣裤、棉毛衫裤、棉布夹衣裤和棉布缝制的和尚领长袖开襟上衣和裤子;也可以穿毛衣、毛裤,但毛衣、毛裤里面一定要穿棉针织内衣裤,并要把内衣领翻到毛衣领口处,以免毛衣、毛裤直接摩擦宝宝的皮肤。

宝宝夏季穿衣

宝宝夏季穿的衣服,衣料应凉爽轻柔,可选用棉布、麻布或丝织品,这些衣料有利于宝宝排汗。化纤衣料虽然色彩鲜艳,但吸水性及透气性差,质地也相对比较粗硬,甚至有些对化纤织物过敏的宝宝,容易产生皮炎或湿疹。衣服的样式可以是短袖或无袖、圆领、开襟的上衣,裤子以短裤或半长的裤子等为宜,这些样式凉爽透气,可使宝宝较多地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在夜里,当宝宝感到热的时候,常会用脚把被子踢开,这时可以给宝宝换上分上、下身的衣服,即使小脚丫露在外面也不要紧,穿一双袜子就不会着凉了。不要怕宝宝踢被子,因为这也是锻炼宝宝腿部肌肉和骨骼的一种方式。

在夏天炎热的季节,也可给宝宝选用方形棉布缝制的肚兜。这种肚兜既凉快又方便,还可使宝宝的胸部和腹部不会着凉。

宝宝秋季穿衣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它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这里“秋冻”的具体含义是指秋季到来以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添加衣服,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以备安然过冬。从现代医学来看,“秋冻”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够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温馨提示

新生儿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冷暖的变化,自己调节体温。如果这时给宝宝暖衣厚被,出于调节体温的本能,宝宝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则不能适应寒冷刺激。所以要让宝宝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另外,古人的“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养成,慢慢适应,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锻炼了宝宝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风寒。

Q

怎样在“秋冻”的前提下,为宝宝增减衣物呢

A

宝宝穿衣以保持背部、腹部和足部的“适当温暖”为宜,这样就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但不可“过暖”,否则出汗多,易因背湿凉而患病。父母应当经常检查宝宝身体是否出汗,温度是否过高,以便调整衣物。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宝宝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所以要坚持“秋冻”,只保持宝宝头凉即可,外出时不必特意戴上厚帽子。

宝宝冬季穿衣

宝宝对冬季服装的总体要求是保暖和轻软。冬季服装的衣料应选择温暖轻便的绒布或棉布类等。毛织物虽然暖和,但容易擦伤宝宝娇嫩的皮肤,最好不要贴身穿。棉袄可制作成和尚领,不用纽扣,腋下用带子固定,这种式样可根据宝宝的胸围及里面的衣服多少而随意放松。棉裤的式样最好是背带连脚的。为便于宝宝活动,棉袄和棉裤不宜太大、太厚。穿棉袄、棉裤时,里面要套内衣、内裤,棉袄外面可罩一件罩衣,以利于每天换洗。

冬季服装的样式要简单、宽松。为便于宝宝自由活动,衣服的袖子和裤腿以露出宝宝的手脚为宜。衣服上的带子要尽量少,扣子要缝结实,最好不用金属扣子或拉链,以免划伤宝宝的皮肤。袖口不要用橡皮筋或松紧带,也不要有过多的装饰物,衣服颜色以浅色为宜,脏了便于随时换洗。

宝宝外出时,可用斗篷式的棉被包裹,如能准备一件斗篷式披风就更方便了。

给宝宝选购内衣

宝宝的内衣应选用柔软、吸水及透气性比较好的浅色纯棉布或纯棉针织面料制作。式样最好是和尚领斜襟,在一边打结的,这样的衣服容易穿脱,并且胸围可以随着宝宝的长大而随意放松。此外,宝宝脖子短,容易漾奶,这种上衣穿着比较舒服,且便于围放小毛巾或围嘴。

宝宝内裤也应选用柔软的纯棉制品,式样为系带或背带,不要用松紧带,因为松紧带过紧,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准备到商店购买婴儿成衣,应选择装饰少、袖子宽松的,同时应避免有金属纽扣或拉链。如果是冬天出生的宝宝,可以穿绒布衣服及薄棉袄或毛衣,并盖上小棉被,让他的手脚能够自由活动。

Q

多大的宝宝可以用围嘴

A

从第4个月起,宝宝就要开始长牙了,由于宝宝的唾液分泌增多且口腔较浅,加之闭唇和吞咽动作不够协调,宝宝还不能及时咽下唾液,所以会流很多口水。这时,为了保护宝宝的颈部和胸部不被唾液弄湿,可以给宝宝戴个围嘴,这样不仅可以让宝宝感觉舒适,而且还可以减少换衣服的次数。

围嘴可以到婴儿用品商店去买,也可以用吸水性强的棉布、薄绒布或毛巾自己制作。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为了省事而选用塑料及橡胶制成的围嘴,这种围嘴虽然不怕湿,但对宝宝的下巴和手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宝宝的围嘴要勤换洗,换下的围嘴每次清洗后要用开水烫一下,最好能在太阳下晒干。

怎样选择袜子

为了避免宝宝在蹬踩过程中损伤小脚,或着凉和尘土细菌的侵扰,要给宝宝穿上合适的袜子。

在为宝宝选择袜子时,最好选择那些透气性能好的纯棉袜。给宝宝穿袜子之前,父母要注意事先将袜子里边的小线头剪掉,以免缠住宝宝的脚趾头。另外,选择时应注意袜子的款式是否符合宝宝的脚形,还要尺寸大小合适,尺寸大了不利于宝宝脚部的活动,尺寸小了又会影响宝宝脚部的正常发育。

第三节 父母应掌握的护理常识

新生儿房间应关闭门窗吗

答案是否定的。房间全封闭的传统坐月子习俗不仅不科学,还容易影响母婴的健康。新生儿房间不但不能关门堵窗,而且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及阳光的照射,但不能让新生儿直接吹风或被太阳直射。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朝南的房间,保证室温在24℃~27℃、相对湿度在40%~50%的基础上,窗户最好开着或每天定时开几小时,切记不可让新生儿吹穿堂风;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在房间里,可以杀菌以及保持房间充足的光线,方便新生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但不要把新生儿置于光线特别强烈的房间,否则会对眼睛造成刺激。

给宝宝洗澡需要做哪些准备

妈妈在给宝宝洗澡前应彻底洗净自己的手和指甲,然后准备下列物品:

温水1盆、大浴巾1条、洗脸用软毛巾1条、温和的婴儿香皂、婴儿洗发精、消过毒的棉花球或棉花棒、海绵、婴儿乳液或婴儿油、婴儿爽身粉、干净的尿布和衣服。小知识

一天内的什么时间给宝宝洗澡好

洗澡的时间在喂奶后1小时内进行最好,这个时候宝宝的状态最佳,体力也最好,妈妈可趁此机会跟宝宝一起入浴以增进母子感情。如果宝宝想睡觉或者正在睡眠,则不要因为洗澡而打扰宝宝,要等宝宝睡醒后再洗,但不要在很晚的时间洗澡。

怎样给新生儿洗澡

健康的新生儿,只要条件许可,出生后第2天起就可以每日洗一次澡。这样,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对体重轻、生活能力低的新生儿或因室温低,无条件每天洗澡的,应每日洗脸。

洗澡时,室温最好在24℃左右,水温保持在37℃~38℃。

温馨提示

天冷的时候也要给宝宝洗澡,因为冬天也会流汗,为了清洁宝宝的身体,每天洗澡仍然是必要的。为了防止宝宝着凉,室内温度最好为24℃~28℃。另外,不要让宝宝洗澡的时间过长,不然宝宝会消耗很多体力,而且洗后心情也会不好。

给新生儿洗澡,动作要轻柔敏捷。以脐部为界,分两部分洗。先让宝宝仰卧,用左手托住枕部,拇指及中指将宝宝双耳向前按,贴于耳前脸上,以防水灌入耳内。将宝宝臀腰部夹在腋下,宝宝的背部放在左前臂上,固定后,右手用小毛巾浸温开水,先洗双眼分泌物(自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洗)、耳后、颈、胸、背、双腋窝、双上肢及双手。新生儿的手掌抓得很紧,应掰开洗净。擦洗腹部时,不要弄湿脐带。此后,将宝宝倒过来,使头顶贴在妈妈的左胸前,用左手抓住宝宝的大腿,右手用浸水的小毛巾先洗会阴腹股沟及臀部(女宝宝一定要从前向后洗),最后洗下肢及双脚。一般不需用肥皂。

洗完,立即用浴巾把宝宝裹起来,轻轻擦干,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更要干燥,然后扑上一层薄薄的婴儿爽身粉。

用凉水擦澡提高宝宝抗病能力

用凉水给宝宝擦澡,可以通过凉水对皮肤的刺激,提高宝宝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宝宝对寒冷的适应性,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而且此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即使是身体较弱的宝宝也可以使用。

用于擦澡的水温开始时应该控制在32℃~35℃,待宝宝逐渐适应后,可以适当降低水温。同时,应根据宝宝的耐受程度将室温控制在20℃~25℃,但不应低于18℃。用于擦澡的用品可选用吸水性强、对皮肤有一定刺激的材料,如较厚的泡沫软塑料等。擦澡时,妈妈或爸爸用泡沫软塑料摩擦宝宝的胸背部、侧身及下肢等处,每日1次,每次擦澡时间以5~6分钟为宜。此外,为增强宝宝的耐寒能力,平时给宝宝洗脸、洗脚、洗澡时的水温也不要太高。

怎样给新生儿保暖“小月孩喜热怕冷”的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保暖过分,会使宝宝的体温升高、出汗多,或出现脱水热;保暖不够,又会让宝宝受凉,严重的话会发生“硬肿症”,体温偏低或不升。

这是因为新生儿皮下脂肪单薄、汗腺发育不全,所以保暖能力和排汗、散热能力都较差,再加上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都会使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因此,对新生儿的保暖适度即可,既不能太热而出汗,又不能太冷而导致体温过低。

新生儿的肚脐眼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在24~48小时内就自然干瘪了,3~4天后开始脱落,10~15天自行愈合。脐带正常脱落后,妈妈在宝宝的脐窝内可涂些从医院带回来的医用酒精消毒。而脐带脱落后的痂疤,则要耐心地等其自行脱落,不要人为取掉。

断脐后容易遭受细菌侵入,在脐带脱落未愈合前,妈妈应该小心护理,切不可让宝宝的脐部碰水。让脐部保持干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同时,为了不让宝宝的尿液浸湿脐部,妈妈要给宝宝勤换尿布。若宝宝的肚脐有碰湿的情况,应立即用棉布吸干,同时切不可把爽身粉撒在肚脐的周围。等到宝宝脐带愈合并干燥后,妈妈才能让宝宝的肚脐碰水,在澡盆里坐浴。

温馨提示

脐带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和妈妈联系的通道,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脐带的输送获得的。脐带里面有2根脐动脉和1根脐静脉,是胎内输送营养和氧气的渠道。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往往在出生后1~3天内干枯脱落,后形成即平时所说的肚脐眼。

帮助宝宝清理鼻子

一般情况下,宝宝鼻子里的分泌物不用特意清理,在宝宝打喷嚏时可以自然清除。如需清理时,可使用温热的毛巾在宝宝的鼻子上热敷,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同时黏稠的分泌物也容易水化而流出来。也可以让宝宝吸一点潮湿的水蒸汽,比如利用浴室放热水弥漫的蒸汽等,吸3~5分钟后再清除鼻涕。

如果妈妈可以直接看到宝宝鼻内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可以用婴儿棉签先蘸点水或婴儿油润剂,伸进鼻孔内将分泌物取出,切忌探得太深,并防止宝宝乱动,以免造成伤害。如果鼻孔内还有一大块鼻涕不易吸出,可以撕一小块卫生纸,卷成长条伸进鼻孔将鼻涕卷出。

不过,如果宝宝鼻涕的颜色变为黄色黏稠状时,这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化脓,需要立即就医。如果宝宝的鼻子阻塞得太严重,也不要贸然动手,应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清洁宝宝的口腔

定时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用来清洁口腔中的分泌物,以保持口腔洁净。如果经以上处理,宝宝的口腔中仍有脏物或分泌物,不必过于着急,应让宝宝侧卧,用1块小毛巾或围嘴围在颌下,爸爸或妈妈洗净手后,用棉签蘸上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照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唾液少、易损伤且导致感染,因此在清洗时注意动作一定要轻。

一段时间之后,要逐渐养成每日早晚用干净纱布或手帕蘸温开水清洁宝宝牙龈的习惯,即使宝宝的乳牙没有长出也要坚持。这样做可以保持宝宝口腔内的清洁,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定期给宝宝剪指(趾)甲

宝宝的指(趾)甲长得特别快,每周剪1次较好。宝宝的指(趾)甲细小薄嫩,应使用婴儿专用的小剪刀或指甲剪。选择修剪指(趾)甲的时间最好在宝宝不乱动的时候,可选择在喂奶过程中或是等宝宝熟睡时。

剪指(趾)甲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抓住宝宝的小手,避免因乱动而弄伤手。也不要使剪刀紧贴到指(趾)甲尖处,不可剪得太深,以防剪到指(趾)甲下的嫩肉。剪好后检查一下指(趾)甲边缘处有无方角或尖刺,若有应修剪成圆弧形。

等宝宝已经能领会大人的意图了,妈妈不妨明确告诉他剪指(趾)甲的目的,并要求他配合,在剪完后给予鼓励和表扬,还可以轻轻给宝宝按摩手指。当然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剪伤宝宝或在宝宝情绪不佳时强行剪指(趾)甲,以免他对剪指(趾)甲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

关注宝宝的指甲变化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的指甲呈粉红色,外观光滑亮泽,半月后颜色稍淡,甲廓上没有倒刺。压住指甲的末端,甲板呈白色,放开后立刻恢复粉红色。如果宝宝的指甲出现以下异状,父母就要注意了。

指甲甲板上出现白斑点和絮状的白块。多是由于受到挤压、碰撞,指甲根部甲母质细胞受到损伤所致。一般不用处理。

甲板出现小凹窝。质地变薄变脆或增厚粗糙,失去光泽。出现这样的指甲征象很有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最好到正规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

甲板纵向破裂。宝宝可能罹患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等疾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甲板出现横沟。宝宝可能得了热病,也可能是代谢异常或皮肤病等原因导致。最好去医院诊治。

宝宝甲根周围长满倒刺。多是由于咬指甲或粗糙物体的摩擦造成。出现倒刺不要直接用手扯掉,可用指甲刀剪去。另外,长倒刺还可能是由于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引起皮肤干燥造成的。可多吃些水果补充维生素。干燥的季节要给宝宝手上涂无刺激、含油分的护肤霜,如羊毛脂、硅霜、维生素E霜等。

护理宝宝的耳朵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外耳道清爽干燥,无分泌物,并不需要特殊护理,也不需要用棉签卷、擦外耳道。但是要防止液体流进宝宝耳内,如水、奶汁等。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给宝宝喂奶时都应将宝宝抱起,不应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否则从口角处流出来的奶汁很容易流进外耳道。一旦有奶液流进耳朵,要及时将流进奶液一侧的耳孔朝下,并用棉签将液体吸干。

保护宝宝的视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婴儿时期,既是宝宝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可塑阶段,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佳时期。因此,保护好宝宝的眼睛要从小开始。

新生儿的居室可贴挂一些色彩鲜艳的画片、玩具,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值得注意的是,画片和玩具千万不要距离宝宝的眼睛太近,位置也应该经常更换。在为宝宝照相时,相机与宝宝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米以上,并在闪光灯上罩一层遮光幕,这样可使光的强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最好在自然采光充足的条件下照相。给宝宝洗脸时,千万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只要用毛巾或小纱布蘸水清洗即可。有些出生不久的宝宝眼屎比较多,妈妈应带宝宝到医院请眼科医生处理、治疗,不要擅自给宝宝滴眼药水。

护理宝宝的皮肤

要保持宝宝皮肤的干燥,应及时更换衣物及污染的尿片。不要洗澡过于频繁,天冷时可2~3天洗1次,天热时可每天洗1次。不要用碱性肥皂或大人的浴液给宝宝洗澡、洗小屁股,以免损伤宝宝幼嫩的肌肤。要注意清洁皮肤褶皱处的污垢,重点是宝宝的小屁股,更换尿布时可用婴儿湿巾直接清洁宝宝臀部残留的尿渍、粪渍。清洗后,脸部可用点婴儿护肤品,小屁股可少量涂抹护臀霜。

Q

如何保持宝宝皮肤干爽

A

宝宝的耳后、下巴、颈部、腋窝、胳膊、肘窝、臀部、大腿根和大腿等处有许多褶皱,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地方很容易发生糜烂,所以妈妈爸爸要仔细护理,千万马虎不得。

但是为了防止宝宝身上的褶皱处因出汗而发生糜烂,不少爸爸妈妈经常使用爽身粉或痱子粉。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虽然爽身粉或痱子粉在干燥时能起到润滑、减小皮肤摩擦的作用,但爽身粉或痱子粉被汗液浸湿后,反而会增大摩擦,而且还会沾在皮肤上刺激宝宝稚嫩的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甚至加速糜烂。另外,有的宝宝还可能对爽身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反而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所以,最好经常用清水洗,然后用柔软的布或毛巾擦干,才是预防皮肤褶皱处糜烂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办法。小知识

抚触的好处

抚触传递着许多无声的信息。抚触时注意四个字:轻、柔、巧、温。抚触不仅能使宝宝和爸爸妈妈享受到爱的体验,而且还可以查看宝宝的健康状况。轻柔地抚摸宝宝温和、柔软、光滑的皮肤,感受宝宝皮肤良好的弹性,妈妈的内心也会充满无尽的喜悦和深情。另外,洗澡后妈妈也要对宝宝进行抚触,这样贴心的按摩会让宝宝更茁壮地成长!

慎用爽身粉

宝宝在洗澡后涂上爽身粉,可以使身体滑润清爽,非常舒服。但长期使用爽身粉,对宝宝的健康是有危害的。

爽身粉中含有一定量的滑石粉,在使用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吸入少量粉末,并由气管的自卫功能排出体外。如果长期使用,宝宝会吸入过多滑石粉,将气管表层的正常分泌物吸干,破坏气管纤毛的功能,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气管阻塞,表现为咳嗽不止。

父母应正确使用爽身粉:

◆涂抹时要谨慎,最好先捂住宝宝的口鼻,勿使粉末乱飞。

◆避免在有风的地方涂爽身粉,被风吹起的粉末容易进入宝宝气管。

◆使用后立刻将爽身粉妥善保存起来,避免宝宝当玩具玩耍。

给宝宝洗头

很多宝宝已经喜欢上了洗澡,但可能不喜欢洗头的时候把水倒在头上或脸上,而且特别讨厌水流进眼睛里。为了慢慢让宝宝习惯,在洗头的时候,应不时地往宝宝头上洒点水,和宝宝逗着玩,等到宝宝慢慢习惯了流水的刺激,随着洗头次数的增加,宝宝就会喜欢水流在脸上的那种痒痒的感觉了,即便脸上带着水珠甚至眼睛进了水也不在乎。如果宝宝喜欢水,还可以用水杯或喷头淋湿宝宝的头发,一起逗着玩,这更会让宝宝对洗头乐此不疲。当然,如果宝宝实在不喜欢水流在脸上或是流进眼睛里的感觉,还可以给宝宝戴上护脸罩或者用毛巾捂住眼睛,等宝宝慢慢习惯了再拿下来。

给宝宝理发

宝宝的头发比较柔软,所以不宜用剃头刀,可以用剪刀,当然使用婴儿专用的理发器会更安全些。宝宝如果在理发过程中哭闹,不要强行给他理发,否则会产生心理阴影,以后更抗拒理发。最好是在宝宝睡眠时给他理发,等宝宝懂事后,可以逐渐让宝宝接受理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给宝宝剃光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头发是宝宝头部的一层保护屏障。

Q

怎样才能让宝宝的头发长得好

A

均衡摄取营养。每天摄取的营养要保证头发和头皮得到丰富、充足的营养。在饮食上,除了肉类、鱼类、蛋类以及各种水果、蔬菜外,还应该添加紫菜、海带等对头发生长极有好处的食物,让宝宝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注意多给头皮良性刺激。如2~3天给宝宝洗一次头发,以促进头发生长;用宝宝专用的梳子给宝宝梳理头发,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头皮促使头发生长。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睡眠,以防睡眠不足使宝宝哭闹、生病、情绪起伏大等,这些都会间接影响头发的生长。

多出去晒太阳。紫外线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提高发质。但是要避免强光照射头皮,最好戴上遮阳帽。

宝宝的日常用品

寝具。1个便携式箱形婴儿床、栏床或婴儿床垫子、1个防水面罩、3条毛巾被、3条网眼毛毯、2个襁褓包。

外出用具。吊带、婴儿车、推椅或便携式婴儿车、婴儿汽车座。

浴具和换洗衣物。婴儿浴盆、棉毛织物、婴儿油、婴儿护肤膏、大而软的毛巾被、法兰绒或海绵、婴儿刷、婴儿剪刀、换洗垫、尿布衬、4包一次性尿片或24个毛巾尿布、别针、塑料短裤、2个尿桶。

衣服。4套宽大套装、2件汗衫、2件睡衣、2套连衣裤。

喂食用具。如果是母乳喂养需胸垫、2个带有奶头的奶瓶、1罐奶粉。如果是人工喂养,需牛奶喂养套具、1个月的奶粉、婴儿座椅。

尿布和纸尿裤的利弊

尿布有许多优点,因此深受父母的喜爱。

首先,尿布透气性好、吸水性强。平时使用,宝宝就像穿了一个棉质的裤衩,很舒服。一旦尿了,宝宝就会哭泣,向妈妈传递信息,能够及时更换。

其次,经济实惠。很多家庭用家人穿过的棉质衣物消过毒后来当作尿布材料,不用花钱,只费人工,虽然造型一般,但是洗后可以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市面上也有销售宝宝尿布,但费用相对会高一些。尿布的缺点是需要时常清洗。最好搭配隔尿垫、隔尿垫巾和防漏尿裤一起使用,以防污染其他物品。

纸尿裤也是很多年轻父母经常使用的。对于工作忙碌的爸爸妈妈来说,使用纸尿裤能够节省很多精力,把时间更多地用在与宝宝的交流上。宝宝睡觉前穿上纸尿裤晚上可以不用给宝宝换尿布,让宝宝更好地睡眠,促进宝宝更好地发育。同时白天在宝宝玩耍时,也不会因为需要换尿布而打断宝宝的快乐时光。当然纸尿裤也同样存在弊端:不好的纸尿裤产品因为选用不合格的材料,不符合宝宝的体型,容易造成宝宝的O形腿;有些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透气性差或者材质不柔软都容易损害宝宝的小屁股。

如何更换尿布

更换尿布是件并不轻松的活儿,因为每天都要更换数次。如何快速有效地更换尿布,是新父母迫切想学习的。

◆把宝宝放在尿不湿的垫巾上或毛巾上,将已脏的尿布取下。

◆用手把宝宝双脚提起,臀部稍抬高,右手拿湿纸巾或湿软毛巾擦拭臀部、外生殖器部分(女宝宝尤其重要),注意擦拭时由前往后顺序擦拭,如果宝宝大便则用温水清洗。

◆右手将护臀膏涂于宝宝的臀部,然后继续用右手将干净尿布放在宝宝臀下,展平后从宝宝双腿之间掏出尿片一头,盖住生殖器部分。

温馨提示

如果爸爸妈妈无法判断宝宝是否湿了或脏了,那么可以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多留意:喂奶前后、睡觉之前、大便之后、宝宝一觉醒来后和带宝宝外出前。

◆放下双脚,整理好衣服即可。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换尿布宜在喂奶和喂水之间进行,避免喂后即换而引起宝宝呕吐。

◆换尿布动作要轻柔,天气凉时不要把宝宝暴露时间太长。

◆新生宝宝的特点是尿的频率高而尿量少,有的每天可达20余次,所以若宝宝熟睡不醒时,不用每次尿湿了便换。

使用安抚奶嘴的利弊

要不要给宝宝用安抚奶嘴?不仅做父母的拿不准,在医学上也常有争论。不过大多数人认为,适当地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确实能够使宝宝安静下来,减轻父母等照顾者的负担。但不能使用过度,如含着安抚奶嘴睡觉就是一个使用过度的例子。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不良习惯,非用安抚奶嘴不可,每次睡觉都要有奶嘴陪伴,一旦从口中掉出就会醒来并哭闹不止,达到“成瘾”的程度,怎么都戒不掉。所以,使用安抚奶嘴需要爸爸妈妈帮宝宝掌握一个“度”。

怎样使用安抚奶嘴

不要把安抚奶嘴用绳子挂在宝宝的脖子上,绳子会对宝宝的安全产生威胁;不要使用附有金属或其他玩具的安抚奶嘴,奶嘴的质地以硅胶为好,具有良好的拉力,不易碎裂为小片而让宝宝吞食下去;在宝宝睡着时要把安抚奶嘴拿掉;要时常检查安抚奶嘴的安装是否牢靠,及奶嘴是否完整;不要随意用别的东西取代安抚奶嘴并放入宝宝口中。

应根据宝宝年龄的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的安抚奶嘴,不宜一开始就用较大的,这样会因奶嘴太长,顶到宝宝上腭,引起宝宝恶心、呕吐。当宝宝2岁以后应尽量选择扁形奶嘴,以减轻对口腔发育的影响。

正确怀抱宝宝

正常情况下,2个月内的宝宝颈部肌肉相当柔软,不能支撑头部,无法抬头,故怀抱宝宝时,应该用手臂和手掌托住宝宝的背部与颈部,限制其活动而使头部保持垂直状态,其他部位(如手脚)可让其自然活动。尽量采用横抱的方式,这样宝宝会更舒服。

等宝宝可以独立支撑头部时,就可以用普通抱姿抱宝宝了,如竖抱(让宝宝坐在臂弯里,抱住臀部和大腿)、摇篮抱(让宝宝躺在臂弯里,托着宝宝的臀部和大腿)等。

宝宝的睡眠时间

大部分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除了吃奶外,其余时间都在睡觉。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1岁之内白天睡2~3次,1岁以后白天睡1~2次。到了2岁,由于对周围环境兴趣的增加,有时会影响睡眠,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为了使宝宝有充足的睡眠,表2-1中宝宝的睡眠时间可供参考。

早睡早起身体好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宝宝的身体健康,睡眠不足的宝宝,身体状况一般都不好,而且玩起来也没精神。所以,一定要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并要引导宝宝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对于不同的宝宝,睡眠的时间和深度也是有一定差别的,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就一般规律来讲,宝宝每天上午和下午需要各睡一次,每次2小时左右。如果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比较短,每次不到1小时,只要晚上睡得好、睡得足,白天玩的时候也很精神,妈妈就不用太担心了。但是,为使宝宝的睡眠有规律,而且能做到早睡早起,白天最好在固定的时间让宝宝睡1~2次,每次1~2小时,晚上再睡10小时以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Q

宝宝睡觉出汗多是病吗

A

要分情况对待。

宝宝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因为宝宝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可能被子过厚、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来蒸发体内的热量,调节正常的体温。

病理性出汗是在宝宝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宝宝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宝宝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会自行停止。

保证宝宝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特别长,达18~22小时。对于一个获得足量食物后而又没有消化问题的宝宝,在下一次吃奶前几乎都在睡眠;当然,有少部分宝宝的睡眠时间并不长,但没有什么不适应,吃奶也好,体重也在增加。上述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所以最好让你的宝宝自己决定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和规律,不要进行人为的干预。

为了使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要保证定时作息。睡前做些准备工作。睡前1个多小时应喂饱宝宝,喂奶后过半个多小时给宝宝洗澡、换睡衣。冬天不能坚持每天洗澡也应在睡前洗脸、洗脚、洗屁股。洗后应立即上床,可以念点儿歌或低声唱催眠曲,但不可上床后再和宝宝玩游戏,不能让宝宝在洗澡后再兴奋起来。哄宝宝睡觉不要抱着又摇又晃、又拍又唱,这种被抱着哄入睡的宝宝很难形成自动入睡的习惯。小知识

宝宝睡眠日夜颠倒怎么办

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宝宝出生后还分不清白天黑夜的区别,生物钟还没有调正,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逐渐帮助宝宝调整睡眠习惯。比如,白天尽量不要让宝宝睡太久,而晚上尽量不打扰宝宝睡眠,几天后就可以纠正过来了。

如果爸爸妈妈在夜里跟白天一样给宝宝喂奶、换尿布,那么宝宝就更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睡觉了。

宝宝的睡姿

在宝宝睡姿方面,有三种是常见的,即仰睡、侧睡和趴着睡。当宝宝大一些,懂得翻身时,自己就会以最舒适的姿势睡觉了,父母不必干预。宝宝睡眠时,衣服和被子不要包得太紧,以免限制宝宝手足的活动和引起生痱子。近年来侧睡比较流行,是因为这样可以使宝宝的后脑勺圆圆的,小脸鼓鼓的,长大后比较漂亮。趴着睡对锻炼宝宝的肺活量等有好处,并有大量资料证明趴着睡的宝宝会聪明一些,但是有可能会造成宝宝窒息,所以很多专家不主张这样的睡姿。

防止宝宝发生便秘

为了防止宝宝发生便秘,父母应注意多给宝宝喂些水,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更要不时地给宝宝喂水;也可在牛奶中少加些白糖,白糖可软化大便;还可以给宝宝适当喂些菜水、果汁等。如果宝宝便秘比较厉害,粪便积聚时间过长而不能自行排出时,爸爸妈妈可试着用小儿开塞露注入肛门刺激排便,一般就能使宝宝顺利通便了。但以上方法对宝宝有一定的刺激,而且容易让宝宝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最好不要常用。

另外,尽量让宝宝多排便,以免大便干燥不易排出,从而引起习惯性便秘。便秘严重时要请儿科医生诊治。

宝宝使用便盆的注意事项

冬天要注意便盆不要太凉,以免刺激宝宝引起大小便抑制。如果宝宝一时不排便,可以过一会再去排,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更不要在坐便盆时,给宝宝喂饭或让宝宝玩玩具。如果有这种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以让宝宝从小养成卫生文明的好习惯。

每次宝宝排完便后,应立即把他的小屁股擦干净,并用流动的清水给宝宝洗手。为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每天晚上还要给宝宝清洗小屁股,以保持宝宝臀部和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

宝宝每次排便后应马上把粪便倒掉,并彻底清洗便盆,便盆还要定时消毒。用完便盆后,要将其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便盆周围要注意清洁,同时不要把便盆放在黑暗的偏僻处,以免宝宝因害怕而拒绝坐便盆。

为宝宝选择便盆

舒适的便盆会给宝宝自行排便带来一个好的开始,刚开始准备便盆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宝宝的身体会不断生长,因此要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便盆。

有的便盆边缘是木头做的,所以天冷的时候宝宝坐在上面不觉得那么凉。搪瓷和塑料做的便盆,除了夏天之外,坐上去都会觉得凉,需要用布把边缘包上,避免凉到宝宝臀部。有的便盆扶手呈马头形,可以支撑宝宝的身体,又显得很活泼。有的便盆比较高,宝宝自己下不来,父母可以把宝宝放好后,等宝宝呼唤再过来将宝宝扶起,另外,一定要选择尺寸与宝宝臀部大小正合适的便盆。

总之,父母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总抱着宝宝,好吗

宝宝总让抱有不同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宝宝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那么就不要怕总抱宝宝而会娇惯宝宝或者使他养成爱哭的习惯。抱宝宝时,应多和宝宝交流、讲话并进行皮肤接触,做游戏等可建立亲密的情感,通过近距离对其视、听、触觉等基本感觉给予适当的刺激,对宝宝的发育是有好处的。如果宝宝身体不舒服,父母就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如果是由于宝宝的依赖心理,那么父母就要想办法增强宝宝自己下地活动的兴趣,比如用玩具吸引,或者做追逐的游戏等,或者让宝宝自己取东西然后赞美他。

如何帮宝宝学从站到坐

刚学会站立的宝宝,往往还不会从站立位坐下来。宝宝在长时间站立后,常常因筋疲力尽而烦躁哭闹,父母就会过去帮宝宝坐下来。其实就像宝宝学会翻身后,没过多长时间又会爬一样,在宝宝学会站立后,就会本能地学会坐下的动作,父母大可不必操心。开始时,宝宝会非常小心地把膝盖慢慢地弯曲,然后再试探着把屁股往下沉,如果沉下来后屁股还没有坐下,宝宝就会扶住东西站起来,几次反复后,宝宝终于坐在双手能碰到的地面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宝宝就能自如地站立和坐下了。

如果宝宝一直学不会,爸爸妈妈可以按照上面的动作来引导宝宝学会。

如何帮宝宝学爬

在帮助宝宝进行爬行训练时,可以利用宝宝洗完澡或睡醒觉的机会做。先为宝宝做完抚触,这时宝宝会感觉到很舒服,会主动要求动一动了。取俯卧位,你只要用手掌轻轻抵住宝宝的足底,他就会试图向前爬,尽管开始时爬不了几厘米,但宝宝确实努力了。爬行训练的时间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1~2次较为适宜。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饱奶或饥饿的时候做。

经过爬行训练,宝宝颈部及背部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四肢也会越来越有力量,这种不断的锻炼,既能促进肌肉的发育、肢体的协调,体质自然也会随之增强。

如何帮助宝宝学步

◆扶走法。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小栏杆,让宝宝扶着栏杆站立后,父母在不同的位置用宝宝感兴趣的玩具逗引宝宝,鼓励宝宝扶着栏杆迈步。等宝宝走得比较稳了,再引导宝宝一只手扶栏杆向前直走。

◆推箱法。父母可以找一个比较坚固的纸箱,让宝宝在收拾干净的房间里推着纸箱走。随着宝宝的进步,可以逐渐往纸箱中装东西,逐渐增加纸箱的重量,锻炼宝宝腿部的力量。经过一个阶段的纸箱训练,就可以让宝宝推带轱辘的椅子和使用学步车了。训练时,爸爸妈妈要随时跟随着宝宝。纸箱不用的时候,不要放在宝宝可以接触的地方,以免宝宝在父母不注意的时候爬到箱子上而发生危险。

◆手握法。妈妈或爸爸双手分别握住宝宝的手,边退边引导宝宝向前走。

不过要注意的是,因为宝宝腿部的肌肉容易疲劳,以上训练时间不能太长。每天这样的训练至少要做2~3次,但每次的时间控制在5~6分钟较为适宜。对于那些体重过重或站起来比较困难的宝宝,不要勉强做这项训练。

温馨提示

不少父母既想让宝宝尽快学会走路,又怕宝宝摔着,所以总是抓着宝宝的手让宝宝练习走才放心。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父母要勇敢地放手让宝宝自己走。

Q

宝宝走路晚怎么办

A

影响宝宝学会走路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原因都有可能会延缓宝宝学走路的时间:

首先,营养不良或是欠缺刺激的环境。宝宝因走路摔得很厉害,或宝宝不敢放开妈妈的手而独立行走。

其次,宝宝被心急的爸爸妈妈逼着练走路,使宝宝对走路失去兴趣而拒绝学步。

此外,宝宝生病会使宝宝走路的进度落后;爸爸妈妈没有提供给宝宝走路的空间,很少给宝宝锻炼腿部肌肉或建立学走路的场合,如整天让宝宝待在塞满东西的游戏围栏里,这些都极有可能使宝宝较其他的宝宝走得晚,甚至在其他方面的发育都会跟着稍慢。

因此,爸爸妈妈要给宝宝足够的机会和场地练习,让宝宝沿着家具前进、迈步,这样宝宝就有一种安全感,也会产生自信心。一开始最好让宝宝光着脚走路,因为袜子太滑,鞋子则可能太硬,而且太重,影响宝宝走路。

虽说许多正常甚至很聪明的宝宝,1岁半才会走路,但如果宝宝在1岁半以后还不会走路时,爸爸妈妈最好带宝宝上医院进行检查诊治,确定宝宝有无生理或心理上的毛病。

宝宝学步的注意事项

为了让宝宝尽快学会走路,父母应注意以下事项:

平时,父母要帮助宝宝在自己的大腿上或者柔软的沙发上蹦来蹦去,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父母要尽量保证家里的设施安全,以免宝宝学走路时发生意外。即使是在宝宝摔倒了也不会受伤的场所,父母也必须随时保护宝宝的安全,不能让宝宝一个人学走路。

父母不要到哪都抱着宝宝,要尽量给宝宝提供练习走路的机会,克服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思想。

在寒冷的季节训练宝宝学走路时,也要尽量少给宝宝穿衣服,以免行动不便或活动出汗后容易感冒。如果是暖和的季节,宝宝还不能走稳时,可以给宝宝穿上厚袜子,带宝宝到室外学走路。

学步训练要事先定好时间,在宝宝小便后,可以把尿布拿下来再练习走路,以减轻身体负担。每天训练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

温馨提示

当宝宝可以爬的时候就应该锻炼宝宝迈步,因为宝宝迈步虽然是先天获得的能力,却只有练习才能激发出来。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就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肉力量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使用学步车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学步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步车适合8~18个月的宝宝使用,使用过早会影响宝宝其他运动能力的阶段性发展。在宝宝能够独立行走后,最好不要继续使用学步车,这样不仅会限制宝宝的活动,也会影响其发育。

其次,给宝宝使用学步车,还要掌握时间。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骨骼还比较软,承受力较弱,易变形,所以宝宝在学步车里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

最后,给宝宝使用学步车,还应注意安全问题。使用前要调节好学步车坐垫的高度,以免宝宝摔出去;并检查学步车各个部位是否牢固,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或车轮脱落等事故。也不要让学步车成为宝宝的“临时保姆”,宝宝乘坐时,妈妈不要离开。学步车在室内使用时,要远离热水瓶、餐具等危险物品,也不要在门槛、楼梯等高低不平的场所使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还要保证学步车的卫生,凡是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都应保持干净。

宝宝是否可以接触宠物

最好不要让太小的宝宝接触宠物,原因如下:

首先,宠物的毛发、皮屑、唾液、粪便及吃剩的食物是很重要的过敏源,容易漂浮于空气中而被宝宝从口鼻吸入身体,造成各种过敏症状,如眼睛红肿、流泪、鼻塞、咳嗽,甚至气喘等。

其次,许多宠物身上多毛,不容易清洗,其毛发、分泌物、排泄物中皆存有许多未知名的细菌或病毒,或寄生虫(如虱子),容易转移到宝宝身上而致病。

再次,尽管是宠物,但仍然具有兽性,宠物咬伤宝宝的事件屡有发生,而且动物的口腔中存在许多细菌,被咬之后很容易受污染发炎,产生皮肤溃烂、败血症,甚至是骨髓炎。

最后,对于宝宝使用的物品,许多宠物也会产生好奇心而碰触,不及时消毒的话,病菌会入侵宝宝的身体。

提高宝宝辨识危险的能力

在宝宝的养育过程中,显见的、潜在的危险时刻都有可能发生,仅靠父母的看护和防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对宝宝进行规避危险的教育,提高宝宝辨识危险的能力。为了提高宝宝辨识危险的能力,你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告诫体验法。比如在给宝宝热奶时,就可以告诉宝宝,牛奶很烫,不能碰,等晾凉了才能喝,即使这时的宝宝还不明白“很烫”和“不能碰”的含义,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让宝宝稍微接触一下热杯子,以明了什么是“烫”。宝宝有了这次直接的体验,就会记住了。

◆视听联想法。教宝宝辨识危险还可以采用视听联想法。比如,在宝宝面前使用剪子、刀子等锐利物品时,就要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不是玩具,会扎破手的,只有妈妈或爸爸才可以使用。同时,爸爸妈妈还可以假装用手指去碰锐利物的尖端,然后喊一声“哎哟”并迅速把手指缩回来,做出痛苦的表情。宝宝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情景,就会很快联想到锐利物是个危险的东西了。

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多换几样危险的物品,宝宝就会慢慢地提高辨识危险的能力了。

Q

宝宝身体各方面都发育太早,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A

如果是身体各方面都迅速发展,是不会有问题的,需要担心的是发育过快的宝宝遇到危险的概率也增高了。当宝宝的手能触摸到昨天还不能接触到的物品时,要当心随之而来的危险状况——宝宝很可能在家人不注意的情况下误饮、误食、爬高。所以当宝宝发育迅速时,爸爸妈妈的警惕性也要随之增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由于身体发育得比同龄的宝宝快,相应的营养也要注意加强。

怎么给肥胖的宝宝减肥

肥胖宝宝的减肥计划以饮食治疗为主,原则是既要限制能量摄入,又要保证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主食应以米饭、面食为主,还要注意少吃零食。食物宜采用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使肥胖宝宝不出现饥饿感,宜多吃蔬菜、瓜果等。少吃脂肪性食品,特别是肥肉,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食品,如豆制品、瘦肉等。当然,也不能一点糖及含糖的食品都不给宝宝吃,因为极端的饮食限制会给宝宝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有时也会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多锻炼、多活动,少看电视。运动不仅可以使脂肪细胞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使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小,还能消耗多余的糖,使其不转变为脂肪。1岁以下还不会自主运动的宝宝,可以由父母帮助宝宝做被动运动,例如:

◆扩胸运动。让宝宝的两手握住妈妈的大拇指,使宝宝的两手向外平展与身体成90°,然后再向胸前交叉。重复12次。

◆自行车运动。宝宝仰卧,握住宝宝两膝,使宝宝两腿上举与腹部成直角,重复4次;握住宝宝膝关节,将宝宝髋关节由内向外圆形旋转,重复4次。

另外,父母应定期带肥胖的宝宝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治疗效果,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肥胖宝宝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但对于特别肥胖的宝宝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

宝宝长时间不停地哭闹是怎么回事

如果喂奶换尿布后,宝宝仍不停哭闹,而且哭声与平时不一样,就应脱下宝宝的衣物,仔细检查宝宝身体有没有异常,是否有发烧、口腔溃疡、外伤、皮疹等问题,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刻送往医院。如果宝宝长时间大哭不止,很有可能是肠套叠,更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仔细检查后仍无异常,可以先观察一会,安抚一下宝宝或抱起来走动一下,大部分宝宝即可逐渐停止哭闹。

温馨提示

偶尔与宝宝说说“悄悄话”会让宝宝感觉很神秘、很有趣,由于自己与妈妈共同掌握了一个小秘密而感觉自己受到了喜爱和尊重。而且对于宝宝来说,还需要培养倾听能力。妈妈在说悄悄话的时候可以把声音放低,更低沉、更温柔,在宝宝耳边的低声细语能吸引宝宝全神贯注地倾听,有利于提高宝宝的注意力和听力的敏感性。

宝宝不哭不闹是太乖了吗

其实哭闹是婴儿的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一种表达各种要求和宣泄情感的方式,新生儿哭声强弱还是判断发育状况的指标之一。而不哭也不闹的宝宝,或者偶尔有低弱哭声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宝宝很可能患有先天性疾病。所以不哭不闹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吃奶、大小便情况,综合判断宝宝的状态,必要时去医院请医生进行诊察。

第四节 安全出行指南

宝宝外出的注意事项

竖抱着宝宝外出应注意宝宝脖子的挺立程度。如果宝宝脖子能够挺立20分钟或者30分钟也不感到疲劳的话,外出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之内较为适宜。

3个月内的宝宝还不能乘坐座式手推车,即使是可以躺的箱式手推车也应注意宝宝的安全,最安全的办法是妈妈或爸爸抱着外出,并且要时刻注意保护宝宝的颈部和头部。

抱宝宝外出时,不要去商店买东西,也不要带宝宝去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疾病。小知识

给宝宝晒太阳需要注意什么

日光浴中的紫外线会促进骨骼的发育,同时使血液循环顺畅而提高新陈代谢的作用。当然,也有使皮肤健康的效果。不过,冬季很难在户外做日光浴,因此最好能在室内透过玻璃或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在享受日光浴时,不必穿太多衣服,妈妈可以在一旁替宝宝搓搓身体。

夏日的阳光虽然明媚动人,但宝宝的防晒功课要做足。防晒乳是不可能百分之百防晒的,游泳、出汗、用毛巾为宝宝擦拭,都会减弱防晒乳的功能。一般隔两三小时就要为宝宝抹一点防晒乳,尤其是耳朵、鼻子和小脚,这三处最敏感,也最容易被阳光灼伤。

在游乐场游玩时的注意事项

玩耍区域。做游戏碰撞时,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最好带宝宝去游乐园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中游玩,既适合宝宝玩耍又减少了意外发生的概率。

攀爬。宝宝手部肌肉未发育完全,不能像成人一样有力、持久地握持某一物体,所以在游乐园中应避免让宝宝攀爬过高,以免松手坠下,造成意外。

跳跃。宝宝的腿部肌肉和韧带也同样稚嫩,长时间跳跃或从高处猛跳会导致肌肉损伤或韧带拉伤,对骨骼的发育也不利。所以,在游玩时可以安排短时间的跳跃活动并保证在安全距离内监护。

玩水。夏季,游乐园常常会有水上项目。喜欢玩水是宝宝的天性,但是切记再浅的水也不能让宝宝单独戏水,一定要事先备齐游泳圈等救生装备,并在旁边监护,以防宝宝溺水。

边吃边玩。宝宝常常喜欢一边玩闹、说笑,一边吃东西,尤其在游乐园可能会同时出现很多零食摊位,令宝宝难以抵御美食诱惑。但是边吃边玩很容易使异物进入气管,从而导致意外发生。因此在游乐园玩耍时一定要坚持“玩时不吃、吃时不玩”的原则,以防发生意外。

逐渐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

众所周知,多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加强户外活动,对身体发育是非常有好处的。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冬天,如果不是很寒冷,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也有必要让宝宝适当接触室外冷空气。

相比而言,宝宝在家的时间要比在外面的时间长一些。要让宝宝多多活动,比如爬行、走路、蹦跳等,不要总让他坐着玩。尤其每次吃完饭,稍稳定半小时之后,最好让宝宝活动活动。宝宝的活动量大了,身体得到了锻炼,不仅食欲和消化好起来,连喝水也会比以前增多。宝宝活动之前,要注意给他减衣服,即使这样,宝宝活动之后通常也会满头大汗,这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正常出汗排泄对他的健康是有益的。

Q

外出时要给宝宝戴帽子和口罩吗

A

在寒冷的冬季,戴帽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头顶散热量大,戴帽子有助于保暖。但是在凉爽宜人的春秋季节,则不必给宝宝戴帽子,以免过热导致宝宝出汗。夏季出门最好给宝宝戴上凉帽或遮阳帽,以免被紫外线晒伤。

很多爸爸妈妈担心宝宝外出到公共场合容易感染病菌,于是为宝宝戴上口罩,其实这是不好的。经常戴口罩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空气的适应性,使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伤风感冒。即使在冬季,除非天气特别冷或者风很大,不要一出门就给宝宝戴口罩,以免呼吸道失去锻炼的机会。

带宝宝乘坐汽车的安全问题

为宝宝准备安全座椅。尽量不要让宝宝单独坐、或抱着宝宝坐在前座,如果发生意外时,宝宝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当宝宝坐车的时候,最好准备一个安全座椅;但太大的安全座椅,宝宝容易被安全带缠住或者由于安全带太松而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锁定车门及车窗的中控锁。在行车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怕宝宝无聊而放任其独自在后座上玩耍,将头、手伸出窗外,或任由宝宝去触碰电动的车窗,其实这样的举动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容易造成在紧急刹车或转弯时跌倒;头、手伸出窗外则可能被经过的物体严重伤害;电动窗的简易操作更可能导致宝宝在玩耍时被玻璃窗夹伤手指甚至头颈部。因此,上车后应该马上锁定车门及车窗的中控锁。

安抚宝宝情绪。如果宝宝待在车内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因肚子饿而急躁不安,这时候喂宝宝食物,可以减轻宝宝的饥饿并转移注意力。但是要记住,不要提供给宝宝颗粒状的食物,如小饼干、糖果、果冻等,以免在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时,食物哽住宝宝的食道。父母可给宝宝喂些冷开水或果汁来安抚宝宝的情绪。

为宝宝开、关车门。不会走路的宝宝下车时,一定要由父母抱着;会走路的宝宝,在上、下车时,要由父母为宝宝开、关车门,以免宝宝在下车时,因为没有注意安全,而被疾驶而来的车辆撞到。在关闭车门时,要注意巡视宝宝的手脚有没有放在门边;关闭电动窗时,也要检查宝宝的头、手是否伸出窗外,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带宝宝乘坐飞机的安全问题

乘飞机时父母一定抱稳宝宝,乘飞机外出最好是不到1小时的短途旅行,即使正赶上宝宝的午睡时间也不要紧。但为安全起见,仍然要给宝宝准备好牛奶、尿布等经常用的东西,当然也不要忘记给宝宝带上几件玩具,以防宝宝哭闹而影响其他乘客。

带宝宝去繁华的街道和马路的安全问题

不要让宝宝在街道上玩耍,即使在安全的地方玩耍,也一定要反复告诫宝宝不要去马路上。

过人行横道时最好抱起宝宝通过。

在街上购买物品时,一定不要忘记宝宝的存在。

带宝宝去度假

在爸爸妈妈度假时,只要条件允许,也可以带宝宝一起去。带宝宝度假不仅可以让宝宝有更多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而且还可以开阔宝宝的视野。

带宝宝一同度假时,为了使假期过得愉快,要多考虑宝宝的需求。要选择适宜的气候和合适的休假地点,最好是避开旅游旺季,这样,旅游地点和住处比较安静,不会过于拥挤,费用也会相对较低。此外,还要考虑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宝宝突然生病等,都可能打乱原来的计划,所以不要把时间规定得太死。

度假的地点应有适合宝宝玩耍、娱乐的场所和设施,还应有适合宝宝的饮食场所和食品。带宝宝一同度假应尽量保证宝宝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并能让宝宝像在家里一样活动自由。

寒冷天气中出行

当气温低于4℃时,宝宝只能在室外活动一小会儿,还要注意宝宝是否发抖,一旦发抖要立刻回家,以免宝宝受凉和冻伤。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要时刻监测宝宝的体温,一旦下降到35℃以下,就应该立刻找医生咨询,还要马上想方设法让宝宝暖和过来。

炎热天气中出行

随时补充水分,以免因流汗而引起脱水症状。

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皮肤,避免发生晒伤。

如果宝宝大量出汗,会引起痱子,所以要尽量保持宝宝干爽。

预防中暑。要让宝宝多休息,并补充水分,一旦出现虚弱、恶心或者流汗过多的症状,必须立刻停止活动。

由于温度过高,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汽车内,避免闷到宝宝。

温馨提示

妈妈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准备一张联系卡,放在宝宝身上。材质以不易损坏,最好是有防水效果的硬纸。平时不会妨碍妈妈和宝宝玩耍,但这张联系卡在遇到意外时,可能是你和宝宝最重要的救命草,除了把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写上,宝宝的健康状况也应该记在上面:

爸爸和妈妈的手机号码;奶奶或姥姥家电话;宝宝的血型;宝宝做过哪些手术;宝宝的健康情况;宝宝近期患过哪些疾病等。

正确使用儿童车

儿童车的式样比较多,经过调整可以适应宝宝的各种姿势,可以靠着坐,可以半卧,也可以平躺着,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把宝宝放在儿童车里,再给一些玩具让宝宝自己玩耍。

但需要提醒的是,宝宝一定要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外出时,也可以让宝宝靠坐或躺在车里,推着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而且在使用儿童车时,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造成宝宝的肌肉负荷过重而影响发育。另外,让宝宝长时间单独坐在车子里,也会缺少与爸爸妈妈的交流,从而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宝宝外出时的必备用品

带宝宝外出活动,特别是到较远的地方时,应事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必备物品。以下必备物品清单可供参考:

◆衣物类。旅行包、备用衣服、内衣、帽子、袜子、鞋子、尿布、肚兜、护膝等。

◆饮食类。奶瓶、奶粉及其他食品、水壶、保温杯或普通水杯等。

◆安全类。脱脂棉毛巾、防晒霜、常用急救物品等。

◆其他。相机、玩具、驱虫药等。

第三章 营养均衡,让宝宝聪明又健康

第一节 科学的营养很重要

人体所需的营养来自于食物供给。0~3岁是宝宝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父母最关心的时期。在这个期间内,宝宝的身体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合理的营养便成为促进宝宝正常发育、健康成长的决定性物质,同时也对宝宝日后的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起着铺垫和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即科学的营养:营养均衡、不过少、不过剩。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是现代家庭中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婴幼儿相对成人来说,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较多,但他们的消化、代谢能力弱,胃、肝、肾脏等脏器功能都不成熟,父母稍微不注意,便导致宝宝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宝宝的饮食原则

父母首先建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学好均衡营养这门功课,按照正确的科学营养知识给宝宝进食,使宝宝更健康,更聪明。

营养不可摄取过少

为了保证宝宝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女性必须在孕期里甚至怀孕前,直到宝宝出生后,都要给宝宝足够的营养。

如果宝宝有充分的营养,这些营养便可为宝宝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包括智力、体力和免疫力等。反之,营养不良非但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宝宝的智力、骨骼、性格等方面有着不容小视的深远影响,比如出现逐渐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皮肤干燥、骨骼肌退化、机体抵抗力低、成为传染病的易感者等。

虽然3岁以下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同于成人,但一些父母常会为宝宝准备简单的、类似成人的食物,而忽略为宝宝准备适合他们的食物。加上一些父母工作繁忙,无法仔细照料宝宝,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导致宝宝产生营养不均。

好营养,好骨骼

科学的营养会决定宝宝的骨骼发育,宝宝的骨骼发育又决定宝宝的体型和外貌。有的父母缺乏育儿知识,仅关注孩子长大后的学步、学坐姿态,而不关注营养,等孩子长大后出现骨骼歪曲时后悔不已。

在宝宝迅速生长发育的幼儿期,宝宝骨头里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少,有机物含量多,所以宝宝的骨骼一般硬度小、弹性大、柔软、不容易骨折、断裂,但却很容易发生变形。此外,这个时期里,宝宝的各个器官功能还没有定型,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这时就更要注意让宝宝的营养跟上,从而保持宝宝健美的体型。

如果骨骼所需的营养在饮食中缺乏,那么骨骼异常发育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愈加明显,一些背部、腿部的骨骼异常可能在宝宝长大后不易察觉,却能使宝宝在日后甚至成年因背痛及足部问题而困扰多年。相反,如果宝宝胸腔发育好,会使胸腔容积扩大,从而有足够的肺活量,不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有利于血液循环。

脸部骨骼的发育不良会使宝宝出现如脸型狭窄、拉长;前额凸起、凹陷;下巴倒缩、嘴巴突出等情况。不管是哪一种异常都会影响宝宝容貌。当宝宝脸部骨骼小且发育不正常时,宝宝的鼻窦容易发炎,引起头痛。

父母要保证为宝宝提供合理营养,如供给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以此使宝宝保持健美体型,让宝宝身体各个部分正常发育。不仅使其外形美观,而且有利于全身,特别是内脏器官的健康发育。

好营养,好性格

有的父母感叹自己的孩子爱哭闹,任性固执,脾气暴躁,或孤僻内向、胆小怕事等,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带”。事实上,宝宝的性格也与所摄取的营养是否充足有关联。父母应该在苦恼之后,更多的关注一下宝宝的饭碗。

宝宝的食物不仅决定了身高和胖瘦,还决定了他的脾气与性情。以前有过实验发现,婴幼儿的哭闹、少儿的忧郁以及各年龄段人的暴躁易怒,都可能与不良的营养状况有关。事实证明,在饮食上做了调理之后,给宝宝添加有营养的食物,宝宝脾气可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在宝宝的成长期给予他充足的营养,可使他更健康也更活泼可爱。

宝宝缺乏富含钙、镁的食物,会任性、容易哭闹、脾气大。因为钙对神经刺激的传导有帮助,宝宝缺乏钙会使神经不能松弛,精神紧张、脾气暴躁。同样,缺乏镁也会对神经活动传导造成干扰,出现暴躁和紧张情绪。

宝宝长期食用缺乏维生素B的食物,会好动、马虎粗心、注意力不集中。而含铅、铝高的食物会加重这一情况,因为重金属一旦进入宝宝的体内,会很难排除,影响宝宝脑部的化学结构,使宝宝出现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的情况。

宝宝性格好,会给家庭添加更多的欢笑。因而纠正宝宝的不良情绪和性格,父母应从改善饮食、确保合理营养开始。

营养不可摄取过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今父母对孩子重视程度的增加,营养不良的宝宝已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肥胖、增长过快的宝宝。

宝宝在婴儿时期的生长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了,因此更加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来支持。一些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不够,便使劲给宝宝补充营养,忽略了科学营养、营养均衡的重要性,使宝宝出现了营养过剩的情况。殊不知,这也违背了科学营养的饮食原则。营养素摄取过多、过高,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蛋白质过量。0~3岁的宝宝各个器官发育都不完善,身体气管有时无法承担一些过多营养素的代谢任务。比如,如果宝宝长期摄入过多蛋白质,无法被身体吸收的剩余蛋白质便会转换为脂肪,使宝宝出现肥胖症状;此外,这些剩余蛋白质还会因无法排出体外,而破坏宝宝体内营养素的平衡,导致宝宝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现象,严重的还会继续导致高氮血症,对宝宝的智力造成影响。

◆脂肪过量。宝宝摄入过多脂肪,这些脂肪便在身体形成堆积。肥胖儿童将来在成人期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维生素过量。维生素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于是父母一般除了给宝宝多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外,还会给宝宝喂些维生素药物。但一般来说,均衡摄入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已经可以满足宝宝的维生素需求。如果添加过多的辅助药物,会因宝宝身体无法承担和吸收,而发生呕吐、厌食、焦躁等维生素中毒现象。

避免甜食过量

温馨提示

限制并不是要宝宝完全拒绝摄入糖类,而是要控制,并选择好吃甜食的时机。比如,宝宝饿了的时候,或者活动消耗了身体能量之后,父母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些含糖的食物,补充体内消耗的热量。

糖类可以为宝宝身体的正常运作提供大部分热量,有保持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并维持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因为口感好,甜食总是受到人们尤其是宝宝的喜欢,有些溺爱宝宝的父母,为了满足宝宝,便答应宝宝的要求,给予宝宝过多的甜食。父母一定要控制并减少宝宝对糖、饼干等甜食的摄取量,因为宝宝已经从日常膳食中得到了足够的糖类,不需要再额外补充。这些甜食给宝宝提供的更多是热能,而并非宝宝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这些额外的甜食,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妨碍牙齿生长,还会使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脂肪,导致宝宝肥胖,并诱发多种疾病。

垃圾食品当营养

零食太多使得许多宝宝出现营养过剩的症状,有些食物对于宝宝来说是垃圾食物,但却被父母买回家,给宝宝吃。还有的父母不让宝宝吃糖,却给宝宝喝添加了人造糖精的软性饮料。许多垃圾食品非但不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帮助,还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父母要仔细区分,科学安排宝宝的食物。

这些对于营养完全没有益处的垃圾食物都有共同特点:高糖、高脂,而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含量低,如炸薯条、洋芋片、炸鸡和可乐等食物。或者高热量、营养素少的点心,因含有过多油脂、盐分和糖分,较高的香精、色素、防腐剂,对宝宝的胃肠道有损伤,有的还会有致癌作用。一些高糖的碳酸饮料,会带走体内的钙。有的宝宝还会因为吃了垃圾食品而饮食不规律,影响正餐的食欲,导致厌食。

许多电视广告里的食物,也容易吸引宝宝,最后导致被过度摄取,造成宝宝营养不均。因此父母要认真辨别、理智购买,斟酌一些食品是否适合宝宝的营养所需。

宝宝营养素的来源

宝宝的营养素并非来自辅助药物,也并非单纯来自奶制品与肉类。事实上,五谷杂粮与水果蔬菜、豆制品也应该是宝宝餐盘里的主角,因为这些食物不仅可以为宝宝提供正常需求的营养物质,还能避免奶制品与肉类摄取过多给宝宝造成的脂肪、胆固醇过高。因此,父母应该纠正对宝宝饮食的错误理解,把正确的、适宜的食物合理地安排在宝宝的食谱中,以保证满足宝宝的主要营养需求。

谷物

大米、小麦、杂粮、薯类等被称为谷类食物,是我们传统膳食中的主食,谷类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热能。

父母还应给宝宝多添加些粗粮,如大麦、燕麦、小米、全麦面包等。因为这些粗粮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对于正在成长的宝宝来说,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不仅营养丰富,也容易被吸收。

但是如果谷类食物过度加工,或是烹饪过度,都会损失其中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父母在加工制作中,也要注意把握尺度。此外,把谷物贮存在通风干燥的阴凉环境中,有利于保存谷物的营养价值。

蔬菜

蔬菜是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此外还含有宝宝身体所需的钙、磷、钾、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可参与构造宝宝身体各组织,起到调节身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纤维素可以促进宝宝肠蠕动,有利于把宝宝体内有害物质及时排出。细分下来,蔬菜有绿叶蔬菜和普通蔬菜两种。绿叶蔬菜,如菜花、甘蓝、白菜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要较高于普通蔬菜,胡萝卜素可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增强身体免疫力。

蔬菜因其含有特殊的香味,能够刺激宝宝食欲,一般宝宝都比较爱吃。但父母在选择蔬菜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新鲜的蔬菜,因为新鲜是营养素是否丰富的关键保证。而且,一种蔬菜不可能全部包括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而父母最好做到多样搭配,让宝宝每天食用两三种;同时在烹调时应少放盐,并尽量缩短时间,从而保证其营养素不被流失。

豆类和豆制品

豆类中,有比较全面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大豆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同于动物脂肪的胆固醇,含有的亚油酸、亚麻酸,对宝宝大脑发育很有利,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营养价值最高的是大豆类,但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肠胀气和腹泻。大豆含有皂角素,可刺激胃黏膜,所以,如果给宝宝食用没有煮熟的黄豆或豆浆时,会使宝宝产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豆制品制作成的豆腐、豆腐干、豆浆、豆芽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时去除了大豆中对身体不利的成分,因此应给宝宝多吃。

水果和坚果

水果含有与蔬菜类似的营养素,含有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水果含有糖类,因此带有甜味,宝宝比较喜爱。但由于水果中的物质不能给宝宝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素,父母要注意不能用水果完全代替蔬菜和主食。

坚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维生素B族、钾、镁、磷、钙、铁、锌、铜等营养成分,对增强宝宝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坚果中的脂肪富含必需脂肪酸,是优质的植物性脂肪,给宝宝大脑和视网膜良好发育提供保证。

但由于坚果不容易被消化,且容易造成宝宝窒息,所以对于2周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把坚果磨碎,放在其他食物里喂给宝宝吃。这样不仅利于宝宝的消化,也利于其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两周岁以上的宝宝便可以吃整粒的坚果了,但父母也要注意看护好,以免发生意外。

肉类

肉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可供给人体需要的绝大多数营养素。其中,肉类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着很高的生理价值。

肉类中,瘦肉的蛋白质要高于肥肉,肥肉的脂肪要高于瘦肉。瘦肉中的铁,可以防治宝宝患缺铁性贫血。但肉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低,而且摄取过多,其中的脂肪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肥胖等疾病,因此父母要注意同时从豆类、谷物、蔬菜、水果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在给宝宝做肉类食物时,父母要注意精细加工,彻底蒸煮,并辅助给宝宝食用素食。

第二节 宝宝必需的营养

人体不能缺少营养素,否则体内所需的热能便无处提供,生理功能就无法得以维持,继而生长发育无法得以保证。当然,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更是与营养素息息相关。

对于1~3岁宝宝来说,任何一种必需营养素的长期缺乏,都会阻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对于婴儿时期的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营养素,但是断奶后或在人工喂养时,父母便要保证宝宝能够摄取科学的、足够的营养素,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主要材料,同时人体内整个新陈代谢过程需要蛋白质,大脑从事复杂智力活动需要蛋白质,身体抵抗疾病的激素等均需蛋白质。

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身体各个系统发育的最重要时期,因而宝宝需要蛋白质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蛋白质对体内破坏的组织起到修补和恢复的作用。所以鸡蛋、鱼类、奶类、各种蔬菜、豆类等含大量蛋白质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适量摄取动物蛋白

鸡蛋、肉类、奶类中的蛋白质虽然比较丰富,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较低,胆固醇、动物脂肪过高,所以父母应让宝宝适当摄取。结合摄取蔬菜、豆类等植物蛋白质,也能够补充这些植物内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纤维素。

大脑发育的关键营养

0~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脑发育相对较快的时期,这时便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来供给发育需要,蛋白质是这些营养物质中最关键的,需要量也较大。因为蛋白质是构成大脑的重要物质,当人们在从事脑力活动时,便需要蛋白质来提供脑细胞代谢,以此维持大脑的各种运动状态。因此,蛋白质决定着宝宝的大脑发育,如果缺乏蛋白质,将降低婴儿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宝宝摄取蛋白质越低,大脑结构受损情形越严重。

要有热能配合

蛋白质的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热能的摄入量的影响,要想让食物中的蛋白质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功能,热能就必须同时满足需要。因此,父母在宝宝的营养素摄取上,要注意合理搭配,从而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随着宝宝的生长趋势,以及环境的不同,日常活动量的增加,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各有不同。年龄越小的宝宝生长发育越快,因而所需的蛋白质量也就相对越多。

脂肪

脂肪是身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所含的热量高于碳水化合物的两倍,是丰富的热量来源和重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是身体构成的重要成分,还能因在皮肤下阻止体热散失而起到维持体温的作用,同时脂肪围绕在器官的周围,像垫子一般,缓冲机械冲击,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不仅如此,脂肪还能作为溶剂而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由脂肪酸构成,分为两类:

一是来自牛油、猪油、羊油等固体脂肪的脂肪酸,是饱和性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肉类和奶制品中,它们只能给身体产生能量,却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等。

二是来自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的液体脂肪酸,是不饱和性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以植物为主的食物中,有助于控制血液中正常的胆固醇含量,防止疾病,有益于身体健康。

机体不可或缺脂肪酸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脂肪酸,脑部尤其是这样。如果没有脂肪酸,那么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都无法被吸收,身体就会出现这类维生素不足引起的问题。婴幼儿时期的宝宝脂肪代谢不稳定,容易消耗,如果长期供应不足,会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引起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D吸收不足,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如维生素A不足,会出现皮肤干燥、鳞状脱屑等情况,还会使宝宝体重增长减慢。一般来说,食草类家畜所含的脂肪比较容易被儿童吸收。

适量以免引起肥胖

相对来说,脂肪在胃里停留时间比较长,不管是宝宝还是成人,吃了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都会有饱腹感。但脂肪很容易在体内堆积,宝宝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肥胖。因而,父母应注意给宝宝适量补充。

糖类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各组织的重要成分,可以给宝宝的身体提供热量,保证宝宝身体正常运作,还能够保持宝宝体温,促进宝宝新陈代谢,促进宝宝肢体运动,维持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常。

如果供给充足糖类,让肝脏中储备充足的糖原,不仅可作为身体需要时能量的来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肝部受到有害物质的损害。碳水化合物中还含有不被消化的纤维素,能够吸水、吸脂,对宝宝的排便有帮助。

糖类的来源

相比成人来说,0~3岁的宝宝需要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在宝宝最初的饮食中,糖类多为来源于各种奶类的乳糖和蔗糖,刚出生的宝宝可以消化乳糖,但对于蔗糖则没有较好的消化能力。

宝宝在日渐成长后,可以从蔗糖、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水果、坚果、蔬菜中获取糖类,但要注意要适量,避免让宝宝过多地直接摄取砂糖以及甜食。

需要不断补充

碳水化合物除了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的体液中外,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脏和肌肉中,一般很容易在一天中就消耗完,因而需要不断地补充。

维素

纤维素来源于膳食纤维,缺少膳食纤维成了诸多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因此,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被认为是除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6种营养素之外的第七种。

宝宝自3~4个月能够接触半流质食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注意给宝宝添加含有纤维素的食物,让宝宝从这时逐渐适应纤维素,这对保护宝宝肠道、避免肥胖有不可或缺的功用。

纤维素的来源

鱼肉、家禽肉、蛋、奶制品中没有纤维素,纤维素存在于粗粮、麸皮、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素食中。

纤维素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在摄取时,父母要注意最好适量多样,从不同的食物来源中获得纤维素,而不要只是从单一或少数食物中获得。同时,蔬菜在烹饪时,许多纤维素会被破坏,因此父母应避免烹饪时间过长。

保护宝宝肠道

纤维素不被肠道直接消化和吸收,但可以被肠道细菌分解,继而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对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是大有裨益的。宝宝在1岁左右时,是建立排便规律的重要时期,这时,父母就应注意逐步给宝宝添加膳食纤维了。

膳食纤维有很好的吸水性,可避免大便干燥,促进肠道的正常蠕动,加快排泄,保护消化功能。不仅对厌食的宝宝、患便秘的宝宝大有帮助,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如果父母给宝宝吃的食物太过精细,如牛奶、肉汤和鸡蛋等缺乏纤维素的食物,由于对肠道蠕动的刺激少,使食物通过宝宝肠道的速度过慢,便有可能使一些致癌物质在肠道里增加停留时间,加大感染风险。

因此,父母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过于精细的食物,或只吃肉类而不吃素食,应荤素搭配,避免宝宝出现上述肠道疾病现象。此外,纤维素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宝宝有饱腹感,避免发生肥胖现象。

预防疾病

一些成年后易患的疾病,我们也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预防。比如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可以预防糖尿病。

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运转时间,减慢人体对糖的吸收速度,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同时,这些纤维素还可以和胆酸在肠道中结合,使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减少。

温馨提示

虽然膳食纤维有上述诸多好处,但父母也要注意不要盲目给宝宝过多添加,应该掌握合适的量。膳食纤维摄取过多,不仅会使宝宝出现腹部胀气、大便次数过多的情况,还会降低锌、铁等宝宝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吸收率。

热量

热量给我们人体提供基础的代谢能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婴幼儿时期的宝宝生长发育飞快,热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仅需约209千焦的热量,3~4岁的宝宝需要418千焦,而1岁以下的宝宝需要约500千焦。

维持身体基本活动

与成人一样,婴幼儿首先需要用热能来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维持体温、肌肉张力、各内脏的活动等体内基础代谢。其次用于生长发育:给身体各种活动提供能量、帮助消化食物、满足快速生长发育所需。另外还要用于宝宝的运动,爱哭爱动的宝宝消耗热量比较快,一般要比安静的宝宝高出2倍多。

热量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最终会以排泄等形式来消耗完。因为婴幼儿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所需热量多于成人,如果宝宝没有足够的热量,就会出现疲倦、活动少、食欲差、消瘦等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

热量的来源

首先,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提供。它们经过氧化产生热量供身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运动。这三类营养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脂肪的热量相比较高,同等情况下,脂肪的热量高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两倍之多。

粮食类、薯类食物也是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奶油、黄油、植物油、沙拉等都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肉类、蛋类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组成;大豆和坚果类同样富含油脂和蛋白质。

各种营养保持平衡

为了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得到保证,父母给宝宝准备充分的热量是很重要的,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合理供给。

当热量供给不足时,各种营养素在宝宝体内都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无法发挥作用,优先向热量转化。而当热量供给过量时,多余的热量会变成脂肪贮存在宝宝体内,久而久之会引起宝宝肥胖症。

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各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在总热量里,蛋白质供给的热量要占12%~15%,脂肪占25%~35%,碳水化合物占50%~60%。

温馨提示

半岁以下的宝宝每天需要400毫克的钙,半岁至两岁的宝宝每天需要钙400~600毫克。

在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就是钙了,它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参与我们体内的凝血过程,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

人体的大部分钙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里,它和磷相互作用使骨骼和牙齿得以保持健康。

人体中的钙是不断更新的,它被不断补充到骨骼中,也不断地被更新掉。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来说,骨骼成长快速,钙的更新自然也是快于成人的。因此这时充足的钙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宝宝的骨骼和牙齿结实、坚固,顺利地发育成长。如果宝宝在这时期缺少钙,可能会有佝偻病、牙齿发育不良的情况出现。

同时,足量的钙质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益,使宝宝更聪明。

维生素D配合吸收

有的父母很奇怪,一直给宝宝补钙,为何还是出现了缺钙的情况。事实上,单纯补钙,宝宝并不一定就会吸收。这是因为钙要依靠维生素D来促进吸收,维生素D存在于食物中的鱼子、鱼肝油、奶制品、蛋黄等食品中,更可通过晒太阳由皮肤安全地得到有活性的维生素D。所以父母要注意,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维生素D的摄取。

钙的来源

除了人们熟知的鲜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绿色蔬菜、豆制品以及添加了矿物质的果汁,也都是钙的来源。此外,还有海产品,如鱼、虾、海带、紫菜中也含有较高的钙。

同时,多食用植物类的食物,可以减少通过肾流失的钙,从而保持骨骼中含有充足的钙。

除了依靠食物补充钙,父母给宝宝多晒太阳也是预防缺钙的好方法。因为阳光可以让宝宝的体内产生充足的维生素D,从而促进食物中的钙在宝宝体内的吸收。

在人体中磷的含量较多。和钙一样,磷同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磷酸可促进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参与代谢过程、调节酸碱平衡、给身体提供能量与活力,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

几乎所有食物都含磷

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磷,磷也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磷缺乏的情况。

瘦肉、动物的肝、肾、蛋、奶,都含有丰富的的磷,粗粮、虾皮、海带、紫菜、蔬菜、豆制品、芝麻酱、坚果等,含磷也较丰富。但谷物粗粮中的磷为植酸磷,如果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则不容易被吸收和利用。

与钙的抵抗关系

对于正在长身体、长骨骼和长牙齿的宝宝来说,磷是必不可少的。但幸运的是,我们的食物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磷,所以磷缺乏的情况也很少见。只要按照正常的要求喂养宝宝就可以了,一般不会出现磷的缺失情况。

但是如果摄入磷过高,则会破坏矿物质的平衡,干扰、抵制钙的吸收。因为磷与钙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它们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如果体内磷的含量过高,就会形成磷酸,把钙排出体外,导致钙含量低,从而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育不良等情况。

温馨提示

一般而言,1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体内钙少,钙与磷的比例应在5:1比较好。同时,磷的吸收也依靠维生素D。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全身都需要它,它是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存在于红细胞中,向肌肉供给氧气。如今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因此要注意补铁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

铁是造血原料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人体中大部分的铁都在血液中,它和蛋白质结合成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参与氧的运输,人体缺乏铁质,就会影响许多酶的正常功效,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半岁以下的宝宝来说,体内存储有来自母体的铁,这些铁可以供宝宝3~4个月的身体所需。而且母乳虽然含铁量较少,但是有一种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的铁质,也足以满足宝宝身体所需。当宝宝到了半岁时,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出生时体内有限的铁已经被逐渐损耗了,如果父母没有在这时给宝宝补充铁质,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贫血情况。

此外,铁质补充不足还会导致肠炎、肝脏受损、维生素吸收不良等情况,有碍宝宝的健康成长。

铁的来源

在谷类、酵母、肝脏、蛋黄、绿色蔬菜、全麦面包中,都含有丰富的铁。相比来说,在动物性食物中,肝脏的含铁量最丰富。而动物性食物中的铁要比植物性食物中的铁更容易吸收,因此父母可以把肉类切成小的颗粒,喂给宝宝吃。

蛋类也含有很丰富的铁,但蛋类中的铁质很不容易被吸收,还会妨碍其他铁质的吸收。父母可以在喂宝宝吃蛋时,加一杯番茄汁或柳橙汁,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蛋类中铁质的吸收。

此外,父母可以在宝宝半岁后,选择给宝宝添加麦片和奶粉、含铁的滴剂。牛奶中的铁质很少,对于只喝牛奶不吃其他食物的宝宝,很容易导致贫血。宝宝满周岁后,随着牛奶的逐渐减少,父母可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固体食物。菜花、甘蓝、瓜类、豆类中有很丰富的铁,能够满足宝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因为没有肉类、奶制品中的饱和脂肪,也不会使宝宝发胖。

铁剂过多的危险性

一般来说,食物中的铁已经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不需要再额外补充铁剂。因为铁质过多会破坏维生素E,造成贫血。同时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激素,也都会因为缺乏维生素E而被氧化,遭到破坏。

在日常饮食中,如果因为缺乏镁、维生素B或胆汁素,也会使组6织中积存过多的铁。这些过量的铁在肝脏等组织中存储,可能会形成结痂组织并且钙化,导致铁质过多症,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

碘是人体健康所不能缺少的微量元素,大部分存在于甲状腺中,碘的生理功能也是主要从甲状腺激素中表现出来的:它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增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如果胎儿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生后出现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然而,碘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对甲状腺肿有双向作用,碘缺乏或是过量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果缺少,会引起低碘甲状腺肿,而过量,则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所以要注意合理摄取碘。

碘与宝宝智力

缺碘对宝宝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智力损害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缺碘所致。0~2岁是宝宝脑细胞发育的非常时期,这一时期宝宝体内碘的含量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宝宝一生的智力水平。

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过晚或者宝宝一岁后碘盐的使用量过少,都会造成宝宝缺碘,出现甲状腺肿大,甚至影响宝宝的脑部发育。

缺碘会导致克汀病。这种病一般发生在宝宝脑部迅速发育的时期,一般如果宝宝在出生之前,或是出生后的一两年间。如果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素不足,从而导致脑发育不全,表现为智力低,听力、语言和运动有障碍,身材矮小,面容呆笨,骨骼和生殖系统发育有障碍,智商50~69。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错过一定的时机,将很难得以纠正和恢复。

碘的来源

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碘来源还是很广的,空气、水都含有碘,当然最重要的摄取途径,还是要通过食物。

婴儿需要足够的碘,如果母亲的营养很丰富,那么通过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宝宝对的碘需求。添加了碘的婴儿奶粉,或其他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鱼、虾等含碘量较高的海产类食物,都可以减少幼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智力低下等问题。

同时,父母在给宝宝烹饪时应用质量有保证的碘盐。

维生素A

在人体内,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它对于保持支气管内壁、肠道内壁、泌尿系统、眼睛各部位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首先,维生素A是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的,它在体内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骼细胞的分化。而骨骼和牙齿中的象牙质、珐琅质都需要有维生素A才可以正常发育,宝宝在身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里,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头盖骨发育不良,那么脑部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

维生素A对牙齿也有影响,缺乏会导致出现齿龈增生、角化,影响牙釉质细胞发育,从而使牙齿停止生长。此外,维生素A是促进大脑发育的物质,在婴幼儿时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可以加速核糖核酸的合成,而核糖核酸的数量足够时,便对宝宝的智力很有好处,避免出现智力低下等情形。

对免疫力的影响

几乎每一种感染或是感染性疾病,都和维生素A有关系。实验证明,保持维生素A的充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这是因为维生素A可以提供黏膜保护,在肺、鼻窦、胃、或者类似口腔内膜的组织等身体各通道内侧覆盖。而这些黏膜的黏液中有一种酶,可以把病毒和病菌摧毁。而当维生素A不足时,便会使细菌在黏膜积存而无法摧毁。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常会受到各种感染。缺乏维生素A,自然会使免疫力降低,削弱抵抗力,细菌便容易入侵,易出现反复咳嗽和感冒的症状,甚至引起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因此,父母要给宝宝提供充足的维生素A。

对视觉的影响

维生素A在人体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对于眼睛的健康、视力的正常的作用。一个人在昏暗的光线下,如果维生素A充足,那么对黑暗的适应就比较快,看的也比较清楚。反之,人在暗光下无法看清周围物体,便是人们所说的夜盲症。如果严重缺乏维生素A,还会有失明的危险。这是因为视网膜上有一个杆状细胞,其中的物质是一种感暗光物质,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

维生素A的来源

动物性食品中,肝、奶油、鱼卵、全脂乳酪、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植物性食品中,绿色、黄色蔬菜、黄色水果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这些都可以提供给宝宝所需的全部维生素A。

同时,要保证有足够的脂肪,才能使维生素A得以吸收。因此,如果父母给宝宝喝脱脂牛奶也会阻碍宝宝对维生素A的吸收。作为抗氧化剂的维生素E,可以保护维生素A不受到氧气的破坏,如果在摄取维生素A时忽略了维生素E,也会使维生素A减少。

鱼肝油是维生素A的最佳来源,热量低且容易吸收,父母可以在宝宝吃完奶、排完气后,滴在宝宝嘴里。

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是有危险的,但多吃蔬菜是不会有维生素A中毒的风险的。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一个拥有多个分支的族群,维生素B、维生素B、12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以及烟酸、泛酸、叶酸等都属于B5612族维生素。

它们每一项都对人体非常重要,主要参与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有助于产生能量;并帮助身体中的每个细胞生成、酶系统运作;而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在体内的作用也都需要B族维生素的支持。同时,B族维生素还有助于形成脑细胞,可调节脑神经功能,预防精神障碍。

均衡摄取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中的各成员在人体中是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功效的。所以我们同时摄取全部的B族维生素,效果要比分别摄取好。此外,如果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摄取比例不均衡,有126的摄取量过高,有的过少,便会造成失衡,对人体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B族维生素的来源

妈妈肠道内的有益细菌,会使母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继而带给宝宝。所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充分地摄取到B族维生素,宝宝在半岁后,父母就应循序渐进地给宝宝添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了。

自然食物是B族维生素最好的来源,酵母、肝脏、酸乳酪、小麦胚芽、粗粮都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中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酵母,父母可以用酵母做成面包,给宝宝适量食用。小麦胚芽的B族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父母可以把它加在麦片和牛奶中,但在加热过程中B族维生素会略有流失。酸乳酪有助于在宝宝体内制造B族维生素,父母也可以选择给宝宝食用。

由于B族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的,不能在体内长久存储,多余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父母应给宝宝每天从食物中补充,以维持健康。同时由于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容易氧化,所以父母在126加工食物时,尽量采用焖、蒸、做馅等方式加工。此外,由于维生素B、维生素B在酸性环境下耐热,在碱性条件下容易被氧化分解,所12以父母可以在烹饪时适量添加一定的醋,或者在加工米、面、豆类时,不要在里面加碱。

宝宝在生病时,需要补充更多的B族维生素,以增强体内的热量。

维生素B1

生理功能。营养神经、保护心肌、刺激胃肠蠕动。

主要来源。粮谷米粒的外层、动物肝脏、肾脏、心、肉类、豆类、花生,芹菜叶、莴苣叶。

温馨提示

婴幼儿缺少维生素B1严重时引起湿性脚气病,呕吐、腹痛、烦躁不安、心跳过速、呼吸急促,甚至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维生素B2

生理功能。在人体细胞代谢中起控制作用;激活维生素B;帮助6肾上腺激素的产生、骨髓中红细胞的形成;帮助体内对铁的吸收、储存和利用,防止缺铁性贫血;辅助氨基酸、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代谢。

主要来源。主要为动物性食物:肉、鱼、蛋、奶。

温馨提示

维生素B很容易被破坏,除了避免碱性环境,还要注意避免紫外2线的照射。生长速度快、创伤恢复、体力消耗大时,会加大对维生素B的需要量。摄取时要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供应。2

维生素B6

生理功能。宝宝体内必须要有充足的维生素B,才能产生身体中6的蛋白质,同时维生素B还是机体内许多酶系统的辅酶。6

主要来源。动物肝脏、肾脏、蛋、小麦麸、燕麦、粗粮、大豆、花生、甘蓝、胡桃。

温馨提示

维生素B在摄取的时候要兼顾蛋白质的摄取,如果缺少了维生素6B,蛋白质也无法被利用。即使蛋白质摄取再多,也会因为维生素B66缺乏,而导致蛋白质利用障碍。

维生素B12

生理功能。维持健康的神经和正常的造血功能。

主要来源。动物肝脏、猪肉、牛肉、蛋、牛奶。

温馨提示

由于动物性食物同时伴随有脂肪和胆固醇,所以父母可以给宝宝服用一些复合维生素制剂,或者豆奶和谷类等加维生素食品。

叶酸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它可以促进宝宝神经细胞和脑细胞的发育,父母在宝宝3岁之前给他添加含有叶酸的食物,以提高宝宝的智力。同时,叶酸还可以促进骨髓中幼稚细胞的成熟,如果宝宝在骨骼生长的时期缺乏叶酸会使骨骼异常。

生血是主要功能

叶酸主要功能是生血,对制造脱氧核糖核酸和红血球很重要。宝宝因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种贫血情况并不少见。

尽管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但当宝宝因为缺铁而导致贫血时,父母不仅要给宝宝补铁,还应同时添加含有叶酸、锌或铜剂来辅助治疗,才能使宝宝贫血情况得到改善。

叶酸的来源

叶酸广泛存在于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和水果中,因此对于成人来说,并不会出现缺乏情况。但对于宝宝来说,缺乏叶酸情况时有存在,父母要注意给宝宝适当添加,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芹菜、菜花、土豆、萝卜、芦笋、蘑菇、莴苣等蔬菜,梨、柑橘、香蕉、柠檬等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叶酸。除了蔬菜、水果外,动物肝脏、肾脏、蛋类、鱼类含有丰富的叶酸,酵母、坚果类、大豆类中也含有较丰富的叶酸。

蔬菜在烹调时,一半的叶酸都会被损失掉。因此,父母在给宝宝烹调绿叶蔬菜时,尽量不要使时间太长,尽量用急火快炒。

维生素C

维生素C在人体内可以保护酶的活性,改善铁、钙的吸收、叶酸的利用率,改善脂肪、胆固醇等细胞的正常代谢,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在骨骼、牙齿发育、免疫力增强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

建议父母最好给宝宝补充这些来自蔬菜和水果的天然维生素C,比如榨含维生素C丰富的果汁,这要好于合成维生素C,不用担心出现维生素C摄取过量的问题。

帮助身体发育

维生素C可以促进牙齿、骨骼的生长,增强免疫力,有利于伤口愈合。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一般不会出现缺乏维生素C的问题,因为母乳含有足够的维生素。但对于只喝牛奶的宝宝来说,体内维生素C含量低,如果没有适当补充,会使骨骼中的软骨组织和牙齿发育停止,铁质不能正常吸收。

同时,缺少维生素C,对于宝宝的脑功能发育也有影响,充足的维生素C能使儿童脑功能敏锐。

避免疾病和过敏

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C,最常见的疾病表现就是经常感冒。因为充足的维生素C可增强宝宝的机体抵抗力,父母应注意给宝宝适量添加,减少宝宝感冒等疾病的出现。

同时,充足的维生素C能够使宝宝避免出现过敏症状。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肠内有益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身体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

此外,缺少维生素C,会影响体内胶原的合成,使伤口愈合缓慢,并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皮下出血的情况。

维生素C的来源

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物只存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且很容易流失。

韭菜、菠菜、青椒、菜花、卷心菜、西红柿等蔬菜,橘子、柠檬、红果、柚子、枣、猕猴桃等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新鲜”是保证其含有的关键条件。

但这些维生素C除了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之外,对碱、热、氧化、光照都很敏感,这些条件会使维生素C的活性降低,结构被破坏。因此,父母在加工时,不要把食物切得太细,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尽量选择蒸的方法,可以生吃的食品尽量生吃。在保存时不要暴晒。

均衡摄取

维生素C水溶性强,在体内不易储存,会很快随尿液排除体外,所以父母应该每天都给宝宝补充一些。

如果选择合成维生素C补充品,父母应注意不能让宝宝摄取过多,如果摄入过多,容易使宝宝产生骨骼疾病。不能被身体吸收的维生素C,还会使宝宝引起腹泻、恶心、痉挛的现象,导致铁过多吸收,破坏红细胞而形成泌尿道结石。长期大量摄取,还会产生依赖性。

维生素D

维生素D在体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软骨及牙齿的正常矿物化,使之不断更新,维持骨和牙齿的正常生长。

强壮骨骼需要它

在宝宝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也比较大。摄取维生素D可以帮助促进骨骼钙化,牙齿健全。

只有维生素D充足,钙才能在人体中正常的被吸收与利用,使骨骼、牙齿正常发育。充足的维生素D还能把过量的磷排出。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高,父母可以给宝宝专门添加鱼肝油。

缺乏维生素D的宝宝,造成钙和磷吸收的减少,血钙水平下降,妨碍骨骼的矿化,在3~6个月之前有发生骨质软化、变形,患软骨症的可能,还会出现佝偻病,因而维生素D又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

晒太阳是最好的来源

在阳光的作用下,人体皮下组织有一种胆固醇,可以经紫外线照射生成维生素D,然后存储在体内。这也是维生素D最可靠的来源,不会有过量的风险。

如果不能保证晒到阳光,或者身处阳光不充足的地域,父母可以选择给宝宝添加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食品。

但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种类并不多。相对来说,一些脂肪含量较多的鱼、动物肝脏、蛋黄、奶油中有比较多的维生素D。而肉类和牛奶中,含量很少。但如今一些婴儿配方奶粉中也添加了维生素D,鱼肝油也有浓缩的维生素D,是不错的选择。

过量的危害

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对宝宝来说是有害的,会导致宝宝出现虚弱、恶心、呕吐、腹泻、抽搐、低热、顽固便秘、体重减轻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永久性心脏受损、智力发育迟缓的症状。所以父母要注意适量给宝宝摄取。

维生素E

抗氧化功能是维生素E最主要的功能。同样,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来说,维生素E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它可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要量。保护维生素A、胡萝卜素、肾上腺、性腺等激素不被氧气破坏。它在体内可以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缺少维生素E会皮肤粗糙干燥、生长发育迟缓。

此外,维生素E还可以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宝宝骨骼钙化、牙齿健全等生长发育。

同时,维生素E的需要随着膳食中其他成分而改变,不饱和脂肪酸增高时,由于容易被氧化,就需要较多的维生素E。

保护智力,保护早产儿

充足的维生素E,可以保护血中红细胞膜的完整,避免宝宝脑部缺氧,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同时,可以促进脑细胞增生,保持脑细胞的活力。

对于早产儿来说,维生素E的充足可以通过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避免早产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E的来源

母乳中维生素E的含量要大大高于牛奶中,所以人工喂养的父母要注意给宝宝添加维生素E。

维生素E一般存在于油料种子及植物油中,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其中小麦胚芽油是最丰富的来源。绿色蔬菜、肉、蛋、奶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

父母还可以给宝宝喂富含天然维生素E的滴剂和鱼肝油,当宝宝可以咀嚼时,可以给宝宝服用维生素E咀嚼片。在摄取时,可以与含有脂肪的食物一起吃,便于有效吸收。

第三节 营养与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免疫力

宝宝反应迟钝、免疫力低下,可能大部分父母会认为是性格问题,或其他外在原因,而很少考虑到是“营养”在作祟。营养不仅关乎儿童的发育和成长、还关乎儿童的智力与免疫力。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宝宝聪明又健康,在忙着给宝宝准备各种开发智力的书籍、增强体格的运动锻炼时,别忘了多给宝宝准备营养,从小给宝宝的智力和体格打下坚实基础。

营养与智力

宝宝的聪明与否由遗传决定,大概是多数人所认可的想法。事实上,遗传的确对宝宝的智力存在一定影响,但真正挖掘出遗传的潜力并不容易。而智力更多的是与孕前、孕期间、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的营养息息相关。

体质弱的宝宝沉默寡言、不爱动,但如果给予丰富的营养,便使情况有所好转。

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大脑

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大脑,宝宝3岁之前是脑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能否给宝宝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决定了宝宝脑部功能是否健全,进而决定了智力是否优良。

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由大脑许多部位的发育特征决定着。最关键的当数大脑皮层,它是人们进行思考和逻辑推理的部位,它有多个脑叶,分别接受着我们的语言、思考、记忆、触觉、听觉、视觉等信息。

童年时期,人的大脑皮层逐渐变厚,而到了成年时期,大脑皮层逐渐变薄,这说明童年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此外,由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不可逆性,如果父母在这一时期忽略了宝宝的营养,未能及时补充,给宝宝在智力上造成的影响,也许是一生的影响,也是日后再努力改善也无法弥补的。

大脑发育的基本条件是营养

蛋白质、脂肪是大脑的主要构成成分,此外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它们不仅是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是大脑发育的基本条件、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保证。这些营养素能否充分供给,决定了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物质的健全。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如果缺少,就会使得大脑的脑细胞数目减少,降低大脑酶的含量与活性,影响着大脑的发育;脂肪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碳水化合物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热能来源;矿物质与维生素对脑细胞的功能起加强作用。

宝宝在出生后,大脑的神经细胞很快就会增加到所需的数目。如果宝宝在这期间的饮食中缺乏营养,对大脑造成的伤害也就最大。因为脑细胞缺乏的时间越早,损害也越大,对于一生的智力将有持续性的影响。

温馨提示

维生素C也可以提高宝宝智商,缺乏维生素C的宝宝智商低于维生素C充足的宝宝。

营养与免疫力

人体80%的疾病与免疫力有关,作为易受感染人群的宝宝来说,细菌和病毒总成为健康的最大威胁。

也许父母都注意到了,体质差、虚弱的宝宝总会发生感染,而营养充足的宝宝就会很健康。这是因为免疫力与饮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要想减少病菌对宝宝的伤害,除了帮助宝宝建立外在的抵抗病菌的良好环境,更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强大的内在免疫力。这样即使不小心感染了病菌,宝宝也能尽快恢复健康。

抗体——宝宝健康的保卫者

当细菌和病毒侵入身体时,体内的淋巴组织会产生一种抗体。它可以对抗病毒和细菌,或者把这些病毒和细菌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从而避免感染,是宝宝健康的忠实守卫者。

但是这种抗体并不是平白无故就可以生成的,它需要充足的营养。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如果体内蛋白质不足,就会导致免疫球蛋白减少,进而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而当宝宝饮食中的营养充足时,体内的淋巴组织就会迅速制造出许多不同的抗体,来对抗病菌和病毒的威胁。

除了这些抗体,体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也是宝宝机体的保卫者,它们有着和抗体一样的功效,可消灭病毒、病菌,阻止病毒的繁殖。

均衡营养——宝宝的免疫之源

看来,要想有足够的抗体,宝宝还是要靠“吃”。

新生儿主要食用母乳,食用母乳的宝宝对感染的抵抗力要强于食用牛奶的宝宝。断奶后的宝宝可以吃普通食物,在遵循均衡膳食原则的同时,还要给宝宝添加富含免疫成分的食品。

蛋白质参与制造免疫相关的抗体;核苷酸是体内供应能量的主力军;维生素A增强各组织表层的抗病能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胡萝卜素能够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C是最好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抑制细菌的生长,消除病毒病菌的毒性,对疾病还有加速复原的作用;维生素E能增加抗体,清除病毒细菌;锌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增殖;充足的铁可以加强免疫功能;食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四节 科学喂养全掌握

母乳很稀对宝宝的营养是否有影响

刚生完宝宝的妈妈,第一次分泌的母乳呈黄色而且有点呈颗粒状,看上去并不稠。于是有些妈妈开始担心自己的乳汁能不能提供给宝宝充足的营养,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

母乳的颜色和浓度有个体差异,并且还会根据妈妈的体质而有所变化,但是不论浓还是稀都不会影响营养的摄取,而且第一次分泌的母乳含有很多免疫成分和营养成分,更要多喂给宝宝。因此,与其担心母乳的稀薄,不如重视母乳的量是否充足。

建议隔几天测量1次宝宝的体重,如果宝宝想吃母乳的时间间隔只有几个小时,而且体重每天增加20~30克,妈妈就可以完全放心用母乳喂宝宝了。

母乳的营养成分

母乳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尽管科学家与营养学家不遗余力地改良乳制品,使其营养价值尽量接近母乳,但始终无法取代母乳的地位。母乳所含的成分有以下几种:

◆蛋白质。母乳中乳白蛋白占总蛋白的70%以上,与酪蛋白的比例为2:1。而牛乳乳白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为1:4.5。乳白蛋白可促进糖的合成,在胃中遇酸后形成的凝块小,利于消化。而牛奶中大部分是酪蛋白,在宝宝胃中容易结成硬块,不易消化,且可使大便干燥。

◆氨基酸。母乳中含牛磺酸较牛乳为多。牛磺酸与胆汁酸结合,在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维持细胞的稳定性。

◆乳糖。母乳中所含乳糖比牛羊奶含量高,对宝宝脑发育有促进作用。母乳中所含的乙型乳糖有间接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而牛乳中含甲型乳糖,能间接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另外,乙型乳糖还有助于钙的吸收。

◆脂肪。母乳中脂肪球少,且含多种消化酶,加上宝宝吸吮乳汁时舌咽分泌的舌脂酶,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对缺乏胰脂酶的新生儿和早产儿更为有利。此外,母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脑和神经的发育有益。

◆无机盐。母乳中钙和磷的比例为2:1,易于吸收,对防治佝偻病有一定作用。而牛奶中钙和磷的比例为1:2,不易吸收。

◆微量元素。母乳中锌的吸收率可达59.2%,而牛乳中锌的吸收率仅为42%。母乳中铁的吸收率为45%~75%,而牛乳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3%。此外,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铜,对保护宝宝娇嫩的心血管有很大作用。

正确的哺乳姿势

哺乳前应洗净双手,并用温水擦洗乳头。然后将宝宝抱于怀中,让宝宝的头部枕在妈妈的臂弯上,取坐位哺乳最为适宜,宝宝的头部可稍高,因为这样母子都不费力,还可防止宝宝吐奶。

哺乳时妈妈要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宝宝口中,宝宝下嘴唇略外翻,使乳晕下方尽可能全部进入宝宝口中,使宝宝舌头能从下至上裹住乳头和乳晕。这样随着宝宝吸吮时舌头由前向后呈波浪性运动,嘴唇或松或紧有节奏地运动,可以很好地刺激妈妈乳晕部位的神经敏感区,这是促使泌乳的最好信号。

喂完奶后,妈妈可先将宝宝头部向上贴着妈妈胸部竖起抱一会儿,并用手轻轻拍拍宝宝的背部,这样可使宝宝腹内的空气排出而不带出刚吸入的母乳。

晚上哺乳时,妈妈可让宝宝稍稍侧躺,自己也对着宝宝侧躺进行哺喂。晚间最好不要让宝宝仰卧,而妈妈用胳膊支撑着自己俯身给宝宝哺喂——一旦妈妈支撑不住睡着了,这种姿势很可能会压着宝宝造成窒息。另外,也不要让宝宝口含乳头(或橡皮乳头)入睡,不仅不卫生,也易导致宝宝窒息或呕吐。

温馨提示

在宝宝未满3个月前最好不采用卧位哺乳。因为这时宝宝的头、颈部力量均很弱,一旦妈妈哺乳时睡着了,乳房堵住了宝宝的口鼻而宝宝又没有足够的力量避开就可能因窒息而发生意外。宝宝4个月以后才具备抬头躲避和用手推开母亲乳房或用身体动作将母亲惊醒的能力。

妈妈乳汁不足怎么办

乳房是一个精密的供需平衡器官,在宝宝吮吸乳头时会刺激妈妈体内分泌出一种叫做催乳素的物质,进而促使乳房泌乳。宝宝吃奶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这种刺激也就越强,产生的乳汁也就越多。

那么,有哪些原因可造成乳汁不足?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是产后早期采用了奶瓶喂养,或新生儿吸奶次数少,不愿或不会吸吮妈妈的乳头,对乳房的刺激不力,造成乳汁分泌减少。防治的办法是在新生儿出生的半小时内就让其吸吮妈妈的乳头以刺激泌乳。

其次是过早使用了奶粉等代乳品。有些妈妈担心宝宝满月后生长发育快,乳房的产乳量不够,便加用了奶粉,或晚上喂母乳、白天喂奶粉。这样势必减少喂母乳的次数,导致母乳分泌量减少,甚至母乳喂养失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增加吸吮的次数,促使母乳增多。同时,哺乳期女性应多喝汤水,增加营养,一般2~3天后母乳量就会增多,足以满足宝宝的需要。

第三个常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事实上99%的妈妈都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但很多妈妈总感觉自己的乳汁不足。有些妈妈产前过分紧张,吃不下,睡不着,精疲力竭,造成产程延长,影响了产后泌乳;有些妈妈的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不良刺激的影响,常因一些小事感到伤心、焦虑、抑郁、烦躁,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泌乳功能。所以家人在此时应特别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妈妈本人也应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时时保持愉快的心情,这对于保证乳汁充足是至关重要的。过于疲劳、睡眠不足或营养不足,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妈妈应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加强营养,多吃汤类食物,如排骨汤、鸡汤、鱼汤等。

若经过上述处理乳汁仍然不足,可以服一些催乳的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温馨提示

有的妈妈喜欢攒乳汁,以为多攒点宝宝能吃到更多乳汁。其实母乳最好不要攒,因为乳房受憋后,泌乳量反而会减少。宝宝吸吮得越充分乳汁分泌得越多。所以,应该不攒母乳,有了就喂或者挤出来备用,这样宝宝才能吃到更多的乳汁。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

有的新生儿会在吃完母乳后,大量吐奶,吃完后肚子还可能会咕咕响或打嗝,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原因是宝宝的食道下端和贲门肌肉张力不够,造成胃上口松弛,宝宝一用力就会出现呕吐。如果呕吐后还会继续进食,就不会影响体重增长,4个月以后食道下端和贲门发育成熟,吐奶现象自然会停止。

一旦发现新生儿呕吐,应赶紧将其置于侧位,从而避免乳汁吸入肺里,出现异常。

怎样看出宝宝是否吃饱

人工喂养,可以根据每次吃奶量的多少看出宝宝是否吃饱了,而如果采用母乳喂养,主要通过宝宝体重的增长和行为表现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若宝宝已吃饱,就会有满足的表情,很安静,体重增长较快,每日排出黄色软便。若没有吃饱,宝宝常有不满足的表情,如哭闹不安、四处张望、体重不增或增长慢,大便色泽偏绿色等表现。

Q

宝宝为什么突然拒绝吃奶

A

一向吃得很好的宝宝突然不吃奶了,很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妈妈自己营养不良,母乳的质量受到影响,导致宝宝体内缺锌,产生厌食等症状。除了加强妈妈的营养外,还可以给宝宝辅助饮食,先液体后固体,先谷类、水果、蔬菜,后鱼、蛋、肉。如乳类所含铁和维生素D、维生素C都不丰富,若不额外补充,宝宝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

2.妈妈乳房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肿胀发硬或是流出太快呛到宝宝,还可能是乳房堵住宝宝鼻孔导致呼吸困难,这个时候妈妈只要先挤一些乳汁使乳房变软和减缓乳汁流速,或改变喂奶姿势就可以解决了。

3.宝宝鼻子可能不通气,吸吮时呼吸受阻而影响吃奶,妈妈只要清理一下宝宝的鼻孔即可。

4.宝宝可能消化系统有些不适。

如果上述原因都不存在,就要考虑宝宝是否生病了,以便及时请医生诊治。

按需哺乳

在宝宝出生几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不宜在固定时间喂奶,可根据需要调节喂奶次数,实行按需哺乳。因为妈妈乳汁较少时,给宝宝吃奶的次数相应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宝宝吸吮的刺激,也有助于泌乳素的分泌,继而乳汁量也会增加,到此时吃奶间隔就可以相应延长。

假如在固定时间喂奶,宝宝会因饥饿而哭闹,时间长了宝宝哭累了,等到了喂奶时间反而会因困乏疲劳,吃奶也不多,且哭闹使宝宝胃内进入许多气体,吃奶后较易引起呕吐。一般来讲,宝宝大多知道自己的需要,奶供过于求时,宝宝会拒而不受;奶供不应求时,则会提前醒来。爸爸妈妈应顺其自然,不必因宝宝推迟吃奶时间而过分担忧。

妈妈上班后怎么喂宝宝吃奶

很多妈妈上班后就开始混合喂养了。其实如果妈妈的奶很充足也可以在上班时间挤出来备用,继续母乳喂养,不过妈妈上班前要练好挤奶的方法:

首先,要有规律地挤奶。就像给新生宝宝喂奶那样,平均至少每3小时挤奶1次,次数频繁而短暂的挤奶比次数少而时间长要好,这样更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其次,要使用高质量的挤奶器。挤奶器可以使妈妈感觉更舒适,不会造成乳头的损害,同时还可以模拟宝宝的吸吮对妈妈产生喷乳反射,促进乳汁的分泌。

最后,则是要注意挤奶器以及储奶容器的清洁。需要在每次使用前后都进行清洗并消毒。

通常,母乳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不得超过24小时,放在冷冻室里可以保存3个月,从冷冻室移到冷藏室的母乳就不要再放回冷冻室了。妈妈上班后也要定时挤奶,以免奶量减少。回到家后,尽可能多地亲自喂宝宝。

准备哺乳用具

进行人工喂养的宝宝,需准备下面这些哺乳用具:

125毫升奶瓶及250毫升奶瓶。出于不同需要,在家时建议使用容易消毒加热的玻璃奶瓶,外出时建议使用塑料奶瓶。

普通奶嘴。最好为橡胶质的,稍厚。

瓶刷。玻璃奶瓶可以选择尼龙材质的,而塑料奶瓶则可以选择海绵材质,以防划痕。

奶瓶夹。方便消毒时使用。

奶瓶清洗剂。宝宝的奶瓶和奶嘴在清洗时要特别注意,选用专门针对婴儿奶瓶的天然清洗剂比较好。

奶瓶消毒器。可选择奶瓶、奶嘴都可以消毒的消毒锅,比较常用的是蒸汽式。

选择奶嘴

选择奶嘴应根据宝宝的食量而定。通常奶嘴分为小圆孔(慢流量)、中圆孔(中流量)、大圆孔(大流量)、十字孔(大流量)。一般来说,小圆孔奶嘴适合刚出生的宝宝使用,中圆孔奶嘴适用于喝水、喝牛奶,而大圆孔和十字孔奶嘴可用于喝果汁、米粉等稠性流质。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根据宝宝的食量选用大圆孔和十字孔奶嘴喝牛奶。

奶嘴还分为橡胶和硅胶两种质地。橡胶奶嘴的特点是有弹性,与母亲乳头接近,应1个月左右更换1次。硅胶奶嘴的特点是无橡胶气味,易吮吸,不易老化,耐热并且抗化学腐蚀,2个月左右更换1次即可。

同时,爸爸妈妈还应该鼓励宝宝用力吸奶,因此奶嘴孔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奶嘴孔太大,宝宝容易呛着、呕吐。同时,宝宝吃奶的过程,也是锻炼肺活量、促进下颌运动的过程。

选择奶瓶

给宝宝选择的奶瓶最好是直式的,耐高温的。

现在市售的有玻璃奶瓶和塑料奶瓶两种,推荐在家使用玻璃奶瓶,因为它可以蒸煮消毒,容易洗涮干净,也可以放入微波炉消毒或加热牛奶,而不致产生不利健康的化学元素。但塑料奶瓶有便利携带、不易打碎的好处,所以最好买多个玻璃奶瓶,买一两个塑料奶瓶以备外出时使用。

玻璃奶瓶在倒入热开水时容易炸裂,最好买来后先放到锅里加水蒸煮一下,可以有效防止热胀冷缩造成的炸裂。

给奶嘴和奶瓶消毒

给宝宝使用过的奶嘴、奶瓶消毒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具体流程如下:

◆清水浸泡奶嘴和奶瓶,用奶瓶刷蘸少许奶瓶专用清洗剂擦洗奶瓶内面,洗掉全部奶渍,仔细清洗瓶子颈部及螺纹口处并彻底冲洗干净。

◆用奶嘴刷蘸少许专用清洗剂清洗奶嘴外侧,并将奶嘴翻过来,清洗内侧,冲洗干净。

◆在蒸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水的深度要完全覆盖奶具。将清洗过的奶嘴、奶嘴套、奶瓶依次置入锅内煮沸。注意,塑料奶瓶最好放进煮沸的水里,玻璃奶瓶则可以放在没有煮沸的水里。

◆用奶瓶夹取出奶嘴、瓶盖等,放在干净的器皿上倒扣晾干,放置在通风、干净的地方,盖上纱布或盖子。

给宝宝选购奶粉

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奶粉品种很多,应认真选用。

首先应注意外观。包装应完好无损,不透气;包装袋上应注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保质期最好是用钢印打出的,没有涂改。虽然有的奶粉保质期比较长,但最好购买近期生产的奶粉。同时要注意选购国家检测合格的奶粉品牌。

评定奶粉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气味和滋味。优质奶粉带有微甜的奶味,饮用时有细腻适口的滋味。而劣质奶粉中有哈喇味、酸臭味、褐变与陈腐气味等。

◆组织状态。正常奶粉呈干燥粉末状,颗粒均匀,无凝块或结团。如果发现奶粉已结块,并且变色变味,呈颗粒状,不易溶解,说明奶粉已变质,不宜让宝宝食用。

◆色泽。正常奶粉为乳白色,色泽均匀。如奶粉色泽变褐,不仅外观给人以不快感觉,其维生素及必需的氨基酸也被分解,营养价值随之降低,最好不让宝宝食用。

应对牛奶过敏的宝宝

宝宝喝牛奶后,发生呕吐、腹泻,出现荨麻疹甚至哮喘等现象,如停服牛奶后,以上现象就会消失,再服牛奶,又重新出现以上现象,这就是宝宝对牛奶的过敏反应,即牛奶蛋白过敏症。如果宝宝确实对牛奶过敏,就不宜再使用牛奶哺喂,而改以其他代乳食品,如羊奶、豆奶等来喂养宝宝。

有的宝宝对牛奶的过敏反应较轻,在少量饮用时,不会出现过敏现象。遇到过敏时,可试着停服牛奶2~4周,然后开始喂以少量牛奶,先喂10毫升,如未出现过敏现象,每隔几天增加5毫升,逐渐增加,找出不发生过敏反应的适用量,就可继续饮用,不足的量再以其他代乳食品补充。

有些宝宝月龄增长后,对牛奶就不再有过敏反应了。一般在停用牛奶数月后,可再从少量开始,试着用牛奶喂养。如未发生任何过敏现象,再逐渐增加奶量。

Q

宝宝在夜里醒来要奶吃,怎么办

A

宝宝3个月后已具备存储食物的能力,这个时候晚上就可以不吃奶了。妈妈则可以逐渐给宝宝断夜奶。如一夜喝3次,可逐渐减少为2次或1次,直到完全戒断。还可在宝宝睡前1~2小时给宝宝喂一点米粉,睡前再喂奶,这样就可以减少宝宝醒来的次数。如醒来可给宝宝喝点水,再哄入睡。夜奶次数过多,会影响宝宝的睡眠。

白天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宝宝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在室外玩一会,这样白天累了,晚上自然就睡得沉了,慢慢就不用起来喂奶了。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

给宝宝断奶并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一直是国际上争论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为了保证最佳的成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出生后头6个月应该进行纯母乳喂养。中国卫生部2007年印发的《宝宝喂养策略》也明确指出: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配餐”,能提供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但在实际养育中,具体实施辅食添加时,往往视宝宝的情况掌握在4~6个月之间进行。

作为爸爸妈妈,需要决定怎样做对宝宝最好。如果觉得宝宝需要在6个月前添加辅食,要咨询一下儿科医生。通常添加辅食最佳时机的表现是:喂过奶后宝宝看起来仍然像没吃饱、还想吃的样子;以前可以睡一整夜,但现在半夜会醒来要吃的;体重增加减慢;对母乳或牛奶失去兴趣;看到成人吃饭会表现出有兴趣。

让宝宝接受辅食

◆示范如何咀嚼食物。当宝宝将食物用舌头往外推时,爸爸妈妈可以示范给宝宝看如何咀嚼食物吞下去。不妨再多试几次,让宝宝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勿喂太多或太快。按宝宝的食量喂食,喂食的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后,应让宝宝休息一下,不要有剧烈的运动,也不要马上喂奶。

◆品尝各种新口味。常常吃同一种食物,会令宝宝倒胃口,饮食有变化才能刺激宝宝的食欲。在宝宝原本喜欢吃的食物中,加入新的材料,份量和种类均由少而多,便可增加食物摄取的种类,找出更多宝宝喜欢吃的食物。

◆隔一段时间再喂给宝宝。如果宝宝对某一种食物感到讨厌,可能只是暂时性不喜欢,可以试着隔一段时间再让宝宝吃吃看。

◆适当地顺其自然。如果宝宝真的不喜欢某些食物,就试着找出营养成分相似的替换食物。对宝宝而言,辅食是新鲜的东西,目前不接受的食物以后可能会接受,因此妈妈要有耐心多尝试一些。只要宝宝健康,且生长情形符合宝宝的生长曲线图,即使有时吃的少点也无需担心。

宝宝的辅食有哪些种类

根据不同性状,宝宝辅食可分为液体食物、泥糊状食物和固体食物三大类。液体食物主要指菜汁和水果汁。泥糊状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工业化泥糊状食物,包括米粉和瓶装泥糊状食物;二是家庭制作的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是指比泥糊状食物更成型,但比成人固体食物更为细软的食物。

根据不同来源,婴儿食物分为植物来源性食物和动物来源性食物两大类。植物来源性食物,包括谷类食物,如米面、蔬菜、水果等;动物来源性食物,包括肉类、禽类和奶类、蛋类等。

科学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种类应以米、面、鱼、肉、蛋、水果和蔬菜为主,各类食物适当搭配。喂辅食时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不能机械照搬。在宝宝不愿接受时,不能勉强。添加的辅食要新鲜、卫生。吃辅食的宝宝同时也要吃母乳或牛奶。为了使宝宝尽可能多吃些母乳或牛奶,应在吃完辅食后再加母乳。宝宝辅食味道宜清淡,应少放或不放盐,更不要放刺激性调味品。不要给宝宝吃油炸食品,因为油炸的食品不好消化。在宝宝患病期间,不宜添加新的辅食,但也不应将已添加的食物随意终止,这样不但无益,反而会因营养不足延缓疾病的康复。小知识

准备适合宝宝的餐具

父母在给宝宝选购餐具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餐具形状的选择。给宝宝选择断奶餐具时,最重要的是勺子的选择。勺子太大或凹陷过深,宝宝在吃饭时会很费劲。因此,给宝宝选的勺子既要小又要浅,便于宝宝把饭顺利地送进嘴里。宝宝的碗要选择喝粥方便、拿着比较轻巧等开口大的碗。

◆餐具颜色的选择。餐具的颜色要鲜亮。

◆餐具材料的选择。经常使用微波炉的妈妈可以选择瓷制餐具,既可以用来盛饭又可以用来盛菜,并且盛放冷热食品都比较安全。还要注意选择不易打破的、没有棱角的餐具。

◆根据宝宝的特点选择餐具。宝宝刚开始学吃饭容易洒,这时应准备能防洒的餐具;宝宝1岁后可选用盘形餐具,它由三部分组成,可以盛多种断奶食品;对吃饭慢的宝宝,选保温餐具最适合,在餐具内倒热水或凉水,可保持食物的温度;经常把碗从手里弄掉的宝宝,可选择防滑的餐具,带有橡胶底,可以防止餐具滑动;对经常剩饭的宝宝,则可以选择储存式餐具,带有盖子,方便保存剩下的食品。

什么时候能给宝宝喝果汁

当宝宝可以接受辅食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果汁了。喂果汁最理想的时间是白天,最好在吃奶后1小时进行,因为这时候宝宝比较活跃和清醒。吃奶后1小时胃中的奶量已基本排空,属于半饥饿状态,较容易接受奶以外的食物。果汁不宜掺入奶中同饮,因为果汁属弱酸性饮料,在胃内能使乳汁中的蛋白质凝固成块,不易吸收,造成宝宝营养不足。开始时可先试用一种果汁,观察24小时宝宝的状态,如大便性质有无改变、皮肤有无过敏等。如无不良反应,可持续喂7~10天。然后更换另外一种果汁,再观察有何反应,如多种果汁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即可交替饮用了。

母乳和牛奶可以混合着喂吗

不要在一次就餐中既吃母乳又吃牛奶,这样是不妥的。一顿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没吃饱,也不要马上喂牛奶,下一次喂奶时间可以提前。如果上一顿没有喂饱母乳,下一顿可以喂牛奶;如果上一顿宝宝吃得很饱,到下一顿喂奶时间了,妈妈感觉到乳房很胀,挤一下奶,若奶量比较大,这一顿仍然喂母乳。

虽然可以母乳和牛奶混合喂养,但是妈妈还是不能放弃母乳喂养。有的妈妈奶下得比较晚,但随着产后身体的恢复,乳量可能不断增加,如果放弃了,就等于放弃了宝宝吃母乳的希望。请别忘了,母乳是6个月以内宝宝的最佳食品。

宝宝大便干燥如何缓解

由于奶粉中的钙质含量较高,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容易大便干燥。在饮食上可以为宝宝添加一些果汁和蔬菜汁,或多喝些温水。

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酌情减少奶量。当宝宝可以吃辅食时,还可适量增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蔬菜末、蔬菜粥,用芹菜和韭菜这类粗纤维蔬菜更好。再吃一些粗谷类食物,多喝白开水,少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这样就可以改善大便干燥的问题了。

能给宝宝吃牛初乳或其他初乳营养品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宝宝可以通过补充含有初乳的食品而获得更多的营养。例如,初乳中的抗体就是一种能够提高宝宝抵抗病菌能力的成分。除此之外,牛初乳中的乳铁蛋白、溶菌酶、生长因子等活性成分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初乳制品在预防宝宝感冒、咳嗽、腹泻等多发性疾病方面,以及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都有良好效果。而且初乳最可贵的一点是,它不是药品,却具有一定的疾病防治效果。

宝宝过于依赖奶瓶怎么办

最好能在宝宝6个月大时就开始学习用水杯饮水,这样可以给宝宝充足的时间以适应没有奶瓶的日子。美国儿科研究院建议从宝宝1周岁开始,逐渐减少使用奶瓶的次数,最晚不要超过1岁半。

当宝宝索要奶瓶时,可以用玩具、游戏或零食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同时,如果父母在宝宝面前用水杯喝水,就可以给他做出很好的示范,宝宝也会一时兴起模仿大人的动作。

开始时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选用方便水杯——因为宝宝在用这种水杯的吸管喝水时,感觉很像是在吮吸奶瓶。若干天或几周后,父母就可以逐渐用普通水杯替换方便水杯了。这期间千万别让宝宝对方便水杯产生依赖。有调查表明,如果长期让宝宝用方便水杯饮用含糖分的饮料,对宝宝牙齿造成的损害并不比奶瓶小。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最好只在用餐时间让宝宝喝牛奶或果汁,其余时间喝白开水即可。

Q

停止母乳喂养后,宝宝拒绝奶粉怎么办

A

如果宝宝一直是纯母乳喂养,会有拒绝奶瓶以及奶粉的现象出现。

首先,一定要选择他喜欢的奶嘴。推荐使用扁头的奶嘴,品牌不限。有条件可多试几种,最好让宝宝自己选择。

其次,要找到宝宝喜欢的奶粉。因为奶粉的味道不同,最好选择味道接近母乳的。有些奶粉腥味比较重,宝宝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奶粉之后,就会对奶粉产生一种反感的心态,再给他吃的时候,宝宝就不愿意再去吃了。

再次,喂奶的时候要注意姿势。最好跟母乳喂的时候不同,否则宝宝会想起母乳。

最后,要选择好时间。如果宝宝不饿的时候拒绝奶瓶,那么等宝宝饿了,自然会想喝奶。

停止母乳喂养需要注意什么

◆循序渐进,自然过渡。停止母乳的时间和方式取决于很多因素,每个妈妈和宝宝的感受各不相同,选择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如果宝宝对母乳依赖性很强,快速停止可能会让宝宝感觉不适,因此可以采取逐渐断奶的方法。从每天喂母乳6次,先减少到每天5次,等宝宝都适应后,再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停止母乳。

◆少吃母乳,多喝牛奶。开始断奶时,可以每天都给宝宝喝一些配方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鼓励宝宝多喝牛奶,但只要他想吃母乳,妈妈不该拒绝。

◆减少对妈妈的依赖,爸爸的作用不容忽视。停喂母乳前,要有意识地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增加爸爸照料宝宝的时间,给宝宝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刚断奶的一段时间里,宝宝会对妈妈比较黏,这个时候,爸爸可以多陪宝宝玩一玩。刚开始宝宝可能会不满,后来就习以为常了。对爸爸的信任,会使宝宝减轻对妈妈的依赖。

满1周岁的宝宝每天应该喝多少牛奶

1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喝乳制品来补充营养,牛奶的份量仍需占到食物总摄入量的30%以上,且至少要保证早晚两餐的奶量较为充足。父母要给宝宝进行合理搭配,做到辅食和牛奶两者均衡,不能厚此薄彼。因为这些食物不能相互代替。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补充牛奶的量在500毫升左右。

2岁以下的宝宝不宜喝低脂鲜奶。据国外研究报告指出,太早给宝宝喝低脂奶,对宝宝的身高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2岁以前的宝宝,还是喝全脂牛奶比较合适。

摄取充足的维生素

每天给宝宝吃300克各种蔬菜、水果,特别是多吃些绿叶菜,不仅能增加胡萝卜素,同时也能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K和2叶酸,对冬季补充维生素最有好处。

每天给宝宝喝一杯AD强化牛奶或酸奶,每天吃一个鸡蛋(不要把蛋黄丢掉),能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D。2

如果已经有了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可以咨询营养师或儿科医生,适当给宝宝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但不要自己乱给宝宝补维生素AD或鱼肝油,避免过量发生中毒。

Q

宝宝出牙的时候不吃东西该怎么办

A

由于宝宝牙齿破龈而出时,其吸吮的乳头碰到了牙龈,使牙床疼痛而表现出拒食现象。

咬嚼可以减轻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东西。爸爸妈妈可以把凉一点的香蕉、胡萝卜、苹果,还有消过毒的、凹凸不平的橡皮牙环或橡皮玩具等,让宝宝咬个够。但不管让宝宝咬什么,都必须是在宝宝坐立的情况下,并有大人在旁看护才行,以免发生危险。

当宝宝烦躁不安而啃咬东西时,爸爸妈妈不妨将自己的手指洗干净,帮宝宝按摩一下牙床,刚开始因为摩擦疼痛,宝宝可能会稍加排斥,不过当宝宝发现,这样做疼痛减轻了以后,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并愿意让爸爸妈妈用手指帮他按摩牙床。

培养宝宝低盐饮食习惯

温馨提示

给宝宝做饭时,爸爸妈妈已经习惯以自己的口味来决定宝宝的口味,殊不知成人对食盐的耐受力比宝宝强得多。成人感到咸味的浓度是0.9%,宝宝感到咸味的浓度是0.25%,如按成人的口味则宝宝摄入的盐就多了,无疑是高盐饮食。

众所周知,食盐过多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据研究分析,每日食盐量在15克以上的人,约有10%患高血压,因此,要想预防高血压,首先要从盐的摄入抓起。现在,提倡宝宝的饮食以清淡为佳,爸爸或妈妈应在宝宝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其低盐饮食的习惯。宝宝在哺乳期已经习惯了淡的味道,尝得多的是母乳或牛奶的甜味,以饭菜为主食后,就有可能受到爸爸或妈妈饮食习惯的影响,爸爸或妈妈吃咸,宝宝慢慢就跟着吃咸。所以,爸爸或妈妈在为宝宝烧菜试味时,一般以刚出现咸味为宜,另外市场上有各类食盐(有锌盐、碘盐等),父母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加以选购。提倡低盐饮食时,食盐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左右。

宝宝挑食怎么办

虽然对食物挑三拣四不是大毛病,但长此以往很可能会营养失衡,所以应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父母可以通过改变食物的烹调加工方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可让宝宝试着吃,但不要强迫宝宝吃,以免造成逆反心理。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如果有一样食物宝宝无论如何都不肯吃,就不要勉强,过一段时间再试着让宝宝吃。

如何培养宝宝吃饭的兴趣

对于吃的兴趣,可以从小培养。妈妈可以在给宝宝喂奶时,选择一定的时间、地点和姿势,让他专心地喝奶,同时妈妈也要让宝宝感觉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从小培养他对吃的兴趣。同时,在宝宝长大一些后,妈妈可以在拣菜或做饭的时候,把食物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就是今天中午要吃的食物,这样可以加深宝宝对中午要吃的食物的印象。

另外,在吃饭时可让宝宝自己捧饭碗、拿小勺,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样宝宝既学会了吃饭的本领,又增加了对吃饭的兴趣。

给宝宝吃水果的学问

吃水果要注意食用时间,既不主张在餐前吃,也不主张在饱餐之后吃。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后,这样,可让宝宝把水果当作点心吃。

食用水果时要考虑宝宝的体质。如舌苔厚、便秘、体质偏热的宝宝,最好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芒果等,它们可败火;而苹果、荔枝、柑橘吃多了却会引起上火,因此体热的宝宝不宜多吃。消化不良的宝宝应吃熟苹果泥,而食用配方奶便秘的宝宝则适宜吃生苹果泥。

有些水果食用要适度。如西瓜在夏日吃起来清凉解渴,尤其在宝宝发烧、长口疮、身患暑热症时,是最佳的消暑水果,但也不能多吃,特别是脾胃较弱、腹泻的宝宝。

因此,父母在给宝宝选购水果时,最好对宝宝常吃的水果品种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一是有利于宝宝的营养和消化吸收;二是方便喂食。小知识

什么时候能让宝宝吃肉

宝宝到了七八个月时,就可以进食鱼肉、肉末、肝末等食物了。

汤里含有的蛋白质只是肉中的3%~12%,脂肪低于肉中的37%,无机盐含量仅为肉中的25%~60%,所以,无论鱼汤、肉汤、鸡汤多么鲜美,其营养成分远不如鱼肉、猪肉、鸡肉。

因此,父母在给宝宝喂汤的时候,也要同时喂肉。

如何防止宝宝“积食”

宝宝吃了过多的油腻、生冷、过甜的食物,胃会发胀,肚子看起来鼓鼓的,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这就是中医所称的积食。

要防止积食的发生,最主要的是调节饮食。宝宝自制力不强,父母可以适当帮助宝宝控制进食量,饮食可以稀稠搭配,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硬食。另外,父母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避免积食的发生。

选择零食

水果。水果是各年龄组的宝宝喜欢吃也能够吃的食物。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体吸收;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水果中含有果胶(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有预防便秘的作用;水果还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谷类食物。易于消化,可适量摄入。另外可选松软的面包、蛋糕、脆饼干等作为宝宝的午后加餐。

坚果类。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油脂较高,经加工制作后吃起来不但味道很香,还含有人体需要的一些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等,这些都是宝宝长身体时需要的营养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