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专业读者的2019私人书单


发布时间:2020-03-12 09:23:13

点击下载

新年伊始,《读品》邀请9位以写作、阅读、出版为志业的职业读书人,梳理过去一年里读过的书,每人精选三四本,并附以点评。所选书籍主题各异,偏于个人精研的领域而不废通俗。阅读归根结底是私人的事,他人玫瑰未必吾之馨香。但我们相信,秉持严肃思考、冷静独立的读书人,依然是值得关注的同路人。即将开始2020阅读之旅的时候,不妨看看他们读什么。

荐书人

(按荐书出现先后次序)

———————————————

阿乙 韩松刚 张怡微余泽民 方岩

杨全强曹元勇 王晴飞 何同彬

———————————————

阿乙

作家

《人工呼吸》

皮格利亚 著 楼宇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9.11

供职于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的楼宇是研究拉美西语文学的主要专家,她汇总1949年以来所有被翻译成中文的拉美书籍。其博士论文为《里卡多·皮格利亚的侦探小说研究——以长篇小说<人工呼吸>为例》,此后她将《人工呼吸》译出。《人工呼吸》混合历史小说、侦探小说、书信体小说、传记体小说及成长小说等多种元素。皮格利亚既是博尔赫斯的继承者(后现代侦探小说、跨体裁写作),又是他的叛逆者(皮格利亚更关注社会、历史问题,博尔赫斯更关注形而上问题)。博尔赫斯把英式解密小说引入阿根廷,而皮格利亚把美国硬汉派小说引入阿根廷。

《拔蒲歌》

沈书枝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2

刘亮程、李娟、沈书枝、邓安庆等人有相似之处,也许可以称他们为中国生态文学的代表作家?沈书枝偏重书写南方乡下。我们这些南方出来的人,总是能从沈书枝笔下所写的草木、饮食,甚至孩童玩的游戏,看见自己的来历,看到将要消失无法继续的事物,惆怅自是难免。沈书枝系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对《诗经》颇多研读。

《热带》

李唐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10

李唐是90后,但写龄与我相当。写作是他日常生活的重大部分。不停地训练、反省、探索,使他成为90后作家里的一支稳定股,也是前沿。他风格的逐渐形成在《热带》这本短篇集得到体现。概而言之,这里的八个故事是在超现实的外壳下,探讨现实困境,并力图在想象与现实中取得平衡。

韩松刚

青年批评家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1

“人生识字忧患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深情馈赠。每一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的构造和故事,以及与之发生联系的千千万万的故事和命运。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知,不妨从“认得几个字”开始。认得几个字,也是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不再无动于衷的开始,因此,孩子可以读,大人更要读。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徐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7

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仍然需要以人为本。互联网对人类的认知过程、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科学技术等其他未来的新发展,都不能脱离平等、自由、真实等人类的基本价值。互联网首先且只是一个工具,它不能代替人类来确定自己知识活动的目的和伦理原则。作为身处互联网中的一分子,我们不能忽略这些警醒和思考。

《站在人这边——米沃什五十年文选》

切斯瓦夫·米沃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3

本书是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代表性随笔。在这本书中,米沃什向我们展示了他创造各种新形式的多才多艺的能力。在他的笔下,随笔在保留其形式上的灵活的同时,变成了一种严肃的知识探究的工具。“站在人这边”,在一个喧闹的时代,这样极具深度和深情的思考,始终让人钦佩并着迷。

《观念的力量》

以赛亚·伯林

译林出版社

2019.4

一个没有思想的时代是可怕的。思想在历史和知识之中凝结,并汇聚成改变世界的观念的力量。伯林以其优雅的文字、深沉的思辨和磅礴的论证,证明了伟大的观念可以革新人类对自身、对世界的认识,而可怕的观念则会给世人带来厄运和灾难。观念的力量,是由意义和情感构成的矢量,它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张怡微

作家、复旦大学讲师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连玲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6

“打造消费天堂”的用语,出自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爱弥尔·左拉的长篇小说《妇女乐园》。小说以19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背景,描写巴黎的一家大百货商店的兴建。在此之前,巴黎并没有这样的建筑。小说主人公慕雷具有相当的商业头脑,慕雷唯一的热情,就是征服女人,通过商业的方式。小说里的原话是——“如果他能想出办法的话,他会让大街从他的店里穿过去”,很多年后,中国商人马云做到了这一切。本书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书中有一个观察很有意思。1930年代经济萧条,上海大型的百货公司采取新的行销策略,开始雇用女店员。这些女店员装扮漂亮,学历也较高,她们常与所售商品连在一起,令顾客在消费商品的同时,也消费女店员所展示的女性特质。所以一方面,百货公司的策略好像是推动了女性通过就业寻找自我,另一方面,她们到底有没有通过参与社会分配找到主体性,似乎是很可疑的。有意思的是,如今尽管城市中精品店林立,当代文学中的“女店员”反而鲜有值得研究的文学文本了。

《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市场在中国》

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5

“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自己造就了另一张。”这句来自《哈姆雷特》剧本中的台词成为当下整形美容市场的一个生动注脚。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经济背景的现代人,为了变得更美更年轻,像购买一项日常服务一样选择整形美容手术。这种“美貌的神话”如何在消费革命的推动下愈演愈烈?《看上去很美》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文库”系列之一,讨论的话题和女性身体、与消费主义有关,承接着2018年“薄荷实验”推出的阿什利·米尔斯《美丽的标价 : 模特行业的规则》一书,都十分诚实地、带有全球化视角地呈现了一个真相,即女性追求美丽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获得自信之类的场面话,相反,变美就是为了获得好处。这种好处包括生存意义上的“活下去”,也包括消费主义面向上的“活得更好”。民族志写作方式介入到这一议题中,呈现了关于女性身体冒险的惊奇与残酷,亦具有批判性的教育意义。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

[英]罗纳德·弗雷泽

格致出版社

2020.1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1939年4月,卡萨多上校叛变,马德里投降,三年的西班牙内战结束了。一个共和军医疗兵,原米哈斯村村长曼努埃尔·科特斯当时正在瓦伦西亚,正期待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或许能够给颓败的战事带来转机。后来为了躲避死刑,他躲藏在自己的家中整整三十年,直至1969年大赦颁布。如果我们仅仅阅读西班牙内战史,可能很难从荒诞无序的政局中看到人的命运和人的精神力量。《藏着》带有着我们早已遗落的强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反衬战争的严酷以及公器私用的告发的恐怖。口述史亦有女性视角,有长期抗压的悲剧能量,有我们应该珍视的人的善良。

《我是沙有美》

[日]角田光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6

2019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我与角田光代做了一场对谈,话题关于“当代女性的困境与救赎”。我更喜欢《我是纱有美》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小说非常前沿地聚焦了人工干预生育的话题。借由七个不同家庭孩子的视野,阐述那几年在别墅夏令营的记忆,抽丝拨茧地描绘这七对父母亲相聚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我们通过人工方式做出生育自由的选择,但是代价在事过多年后呈现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捐精者与受精家庭,会如何看待“幸福”。小说里写:“后悔的只有一件事,我太轻看幸福了。”一针见血指出了科技与伦理之间的鸿沟,不一定能简单地搪塞过去。而“经过精心设计的出身,是否就意味着一帆风顺的人生?”非常严酷地拷问着都会年轻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偏执与远见。

余泽民

旅匈作家,翻译家,北二外特聘讲课教授

《不识字的人》

[匈]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著,张荪婧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4

凡是喜欢《恶童日记》的读者都该读这本书。它是“恶童三部曲”作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珍贵的自传文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雅歌塔坎坷的身世、孤独的内心和写作于她的意义。其中有一篇《昨日》,记录了女作家流亡瑞士后的生活感受——孤独,还有难以忍受的单调。我在匈牙利生活的近三十年经历,使我特别能理解雅歌塔的孤独:语言的隔阂和缺失聊天对象造成了无法排解的陌生感,即使跟大把的朋友在一起,也没有人能跟你真正沟通。我也是在这种绝境下开始写作,因为心里的感受必须要表达。读这本书,能让你相信文学的拯救力,名副其实的拯救。当然,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雅歌塔的书,我建议你先读《恶童日记》,写一对双胞胎少年在战争里的求生,冷酷的让你毛骨悚然。

《童年兽》

陆源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6

书名就让我很喜欢,同时有外在的张力和内在的协调。这是一部无规矩可言的少年成长小说,充满快感的倾诉,肆无忌惮的宣泄,因幼稚而鲁莽的喷发,读来十分过瘾。小说通过一个名叫陆小风的少年在围棋队拼棋,经历了挫折和烦恼,再现了八九十年代孩子的成长中的阳光与黑暗,写出了少年们琐碎而绽放的喜怒哀乐。小说的语言是绝对特色,大量悖论式修辞、夸张的成语使用和奇妙的比喻,具有原生态的活力和强悍的侵犯性,烟花般的想象裹挟着那年龄孩子的锐利机锋,读来不仅有即时快感,而且足以唤醒我本以为淡忘了的儿时记忆,即便褪色,但也生猛。人的童年生活多是平淡、细碎的,孩子的创伤并不容易书写,但陆源不仅将陆小风的创伤写得可以触摸,而且映射出游泳强大悲悯心的自我。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年代,普通的童年也变得怪诞,这本书好就好在仅从一个心灵切面的描绘,就能把握和照亮一个时代的爱与痛。

《你的身体是个仙境》

周晓枫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1

周晓枫出过许多本书,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这一本和《有如候鸟》。《你的身体是个仙境》主要写女性体验,包括少女和女人。这本书里收录了她的十几篇散文,十多年前我就读过,至今都能记得当时读时感到的震撼,至少在中国,没有人这样写散文,没有人这样写女性体验。多年后再读,还是能感到文字的锐度和叙述的痛感。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你的身体是个仙境》、《铅笔》和《寒光》,后两篇其实更像小说。三篇都写难言的隐秘和成长的疼痛,尤其对我这个异性读者来说,被带入一个自己不可能抵达的隐秘世界。作者说过:“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越过自恋、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迫近生存真相。”她在这本书里做到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很爱她的作品,因为晓枫写的每篇文字都能这样那样地补充我自己生命体验。

方岩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辽宁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科幻中的物理学》

李森

商务印书馆

2019.9

那些在科幻作品里作为虚构基础的物理理论和知识,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简明、通畅的解释。作为一个通识读本,它有力地揭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坚实、精确的科学知识之间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

[美]莫里斯·迪克斯坦

新星出版社

2019.6

1960年代的美国文化在更为深刻意义上是一种青年政治文化,它源于二战及其之后的冷战,影响随着1970年代之后的全球化进程持续传播。所以,1960年代的美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了解世界历史、政治、文化生态的前世今生的“伊甸园之门”。

《苔》

周恺

中信出版社

2019.5

某种方言就意味着某种作为日常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形态。因为我们被普通话语音系统所主导的现代性思维和审美习惯统治得太久,以至于会遗忘地方方言编织日常和历史的可能性和合法性。周恺用四川方言编织了川地百年的历史风云和人伦日常,情感、知识和史观交织成绵密而开阔的叙事,是近年来非常值得关注的一部长篇小说。

曹元勇

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兼上海分社社长

《月落荒寺》

格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9

读格非的《月落荒寺》,可谓步步惊心。这部小说是他之前的一部小说,《隐身衣》的升华和续篇,内容和细节却更加饱满、丰富和深入了。尽管格非的大部分作品集中描写的是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社会的脆弱与选择,但时不时也会溢出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子,触及与之交叉的更加多样、甚至神秘莫测的生活层面。因此,《月落荒寺》从一个看似成功又体面的哲学教授的生活入手,展开了对表面光鲜、热闹的当下生活的残酷内核的呈现,既有人性层面的,也有常人看不见的社会生活玄机无限、阴暗凶险一面的。这是格非再次用小说正面突击当下现实的尝试。典雅的描写后面隐含着作家面对秘密的焦虑,正如美和善良往往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任何高雅的“隐身衣”其实也遮不住社会本身所潜藏的欲望、惊悚和诡谲。

《拉萨河女神》

马原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7

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磨洗,依然还有傲视群雄的魔力,依然还会被老中青读者高度赞誉,那自然可以算是真正的传世之作了。马原在1984年前后创作的藏区小说,诸如《虚构》《喜马拉雅古歌》《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夜班》《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作品便是这样。小说集《拉萨河女神》与另一本《冈底斯的诱惑》所组成的“马原藏区小说精品系列”,尽数收录了他的这批今天看来依然前卫、依然魔力强大的杰作。这批杰作横空出世一般地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并且把这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批小说的主角,就是西藏,那个地球上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三十多年前,马原与西藏的相遇,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西藏等到了马原,把一支可以灵动地描绘世界和生活的笔赠给了他。他的这批作品的出类拔萃之处,绝非一两个简单的概念——“先锋”或“叙事圈套”所能概括。因为这些作品里,有他在西藏日常生活中所获得改变世界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并存着英雄主义的建构与英雄主义的消解;更有他作为熟读世界文学经典的小说家,借助以假乱真的“经书”虚构,高度写实的叙事语言和细节,去抵达的更加纯粹的真实。

《低地》

[美]裘帕·拉稀莉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9

《低地》是美国普利策奖得主、印裔作家裘帕·拉希莉的第二部长篇,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印度的纳萨尔巴里运动为起点,讲述了一个印度家庭四代人跨越印度和美国的悲欢与命运。小说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作者试图写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平息之后,活着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如何面对和消化在革命大潮中死去的亲人给他们的生活与情感造成的影响。在小说中,透过叙事视角的变换,可以看到故事里每个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在围绕着因为积极参加革命而丧生的乌达安展开。苟活在世的父母,留学美国的哥哥,身怀遗腹子的妻子,多年后出生的女儿,他们全都挣扎于过往的记忆,通过时间和痛苦来证明他们对亡者的爱,也通过时间和记忆试图对抗和逃离自己的宿命。这是一部书写历史记忆与个体救赎的雄心勃勃之作,完全超越了移民作家经常处理的在异域文化冲突夹缝中孤独、矛盾与挣扎的移民个人问题。

杨全强

北京上河卓远文化总编辑

《黄昏的诉说》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9.10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尔科特第一部译成中文的随笔集,后半部分写诗人的文学(诗歌)前辈(洛威尔)、文学同辈或同乡(拉金、布罗茨基、休斯、奈保尔等),犀利而精当地分析、评论他们的作品;一部分写他的出生与成长之地加勒比地区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带有自觉的本土文学文化建立的使命感,但同时也有一种无奈的清醒,西印度文化“就好比私生子渴望被父亲接纳”。

《站在人这边——米沃什五十年文选》

切斯瓦夫·米沃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3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的50年随笔精选。谈他的重要思想资源,谈他青年时代去西欧的游历与冒险,谈那些对他影响重大的正典作家作品的阅读与评论,谈他的诗歌写作与对诗歌的思考,谈他的文学友谊与文学同辈,等等。同他的诗歌一样,他的随笔也有着对于事物的强烈的观察与思考,而他认为“现实高于艺术”,即是认同写作需要某种“无知”,需要善于借用偶然,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写作艺术体认。

《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

石守谦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9.11

本书不同于从社会史、风格史的角度书写绘画史,而是从画家与观众互动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山水画的意涵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变化。这些观众群包括皇室人员、士大夫、文人社群及庶民等等,他们的委托定制,以及画家期待着哪些人去观看他的绘画,对绘画的意涵与风格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者同时认为,10世纪之前,中国只存在绘画中的山水形象,而并不存在具有成熟概念意味的山水画。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岩波定本)》

[日]柄谷行人

三联书店

2019.7

本书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890)前后日本文坛兴起的“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的建立的同步关系,考察了日本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生成过程。成为日本当代批评的经典之作。此书中文版曾分别由三联和中央编译出过三版,这次三联书店重新拿到岩波定本版权(定本的意思即是经过柄谷本人大幅度校订的最终版本),译者也一再校订译文,并补译了增加的章节及英、德、韩等各国译本序言,所以无论从日文原版的角度,还是从中文版的角度来说,这都称得上是一本新书。

王晴飞

青年评论家

《高晓声评传》

王彬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11

本书是江苏著名作家高晓声的评传,以传主人生履历为经线,兼顾作品的文本细读与分析。在人生履历部分,作者在通读江苏作协人事档案、作者自传、他人回忆中的基础上,对高晓声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考证、取舍,梳理其人生轨迹,同时对高晓声研究中的一些误解也做了辨析,如高晓声受难的二十多年间仍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气质,并未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为“右派”期间也并未完全与文学绝缘等。一般的高晓声研究,关注点多在其语言之外的观点、技巧、生活等,本书的文本细读部分则措意于语言文字自身,即修辞问题,而语言之外的部分自在其中。语言即是观点。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熊逸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3

熊逸是一个博学的作者,于丰富的知识之外,又有很好的见识。本书讨论的是《春秋》,从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入手,引下游之水与之相互印证,高屋建瓴,下游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皆能迎刃而解。具体方法是将传统学术置于当时的语境之中,以冷静甚至冷酷的眼光予以观照,使我们看到其在传统皇权语境下的本来面目,又能以现代人的眼光予以分析,反复辩难,探讨学术而不限于学术,研究古典而不陷入古典,使我们看到今天的思想、习俗、制度与传统之间难以分解的联系。

《异类——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

[美]韩瑞亚 著 籍萌萌 译

中西书局

2019.7

异类在一种文化中的作用,往往是用来承担主流文化确定自身界限的功能,而对于异类的想象作为镜像,也反映了主流文化自我认知的焦虑。本书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中最著名也最集中了人们(尤其是男性)兴趣焦点的异类——狐狸,通过对不同文体、文类中关于狐狸的理论概括和具体叙事之间裂隙的考察,讨论了作为异类的狐狸建立了怎样的人类界限,边界的频繁打破反映了人类怎样的焦虑,安置了何种人类的欲望,人类对狐狸世界的常理化努力,狐狸在可以阐释的(与人类世界同理)与神秘事物之间的中间性与暧昧性。

《传统即创造》

[日]冈本太郎

新星出版社

2019.4

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经常有人谈而很难谈清楚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对传统和现代都不能有真正的具有活力的理解,视传统为已死的神圣的旧物,将传统与现代置于对立的两端。鼓吹传统的人,每每走到复古的极端,鼓吹现代的人则容易走向徒劳的自我割裂。鲁迅的《“题未定”草(七)》里面讲到一个员外将周鼎上的土花和铜绿擦去的故事,认为这才接近周鼎的真相——传统在它所处的时代,其实是“热烈”的。冈本太郎的观点与鲁迅接近,他极力批判本质上背叛了传统的传统主义,认为传统的东西原本是光彩照人的,立足当下而又充满激情,古典就是当时的现代艺术。传统需要生活在当下的我们重新创造,不断擦拭洗濯,使其焕发出原有的生命光泽,现出热烈的生活的本相,在不断的否定中予以超越,这才是真正的接续传统,才算是完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传统主义者沉迷其中的古色古香的传统其实早已枯萎,成为一具失去生命力的僵尸。

何同彬

《钟山》副主编

《苔》

周恺

中信出版社

2019.5

很显然,周恺比他的很多小说家同辈乃至前辈们更懂得如何尊重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伟大传统。《苔》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厚重的地方性,宏阔、深沉的历史视野,游刃有余的小说笔法,以及一位年轻小说家的工匠精神、文学野心,都是近几年长篇小说写作中罕见的。

《我愿意学习发抖》

郭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

古老的童话都有一个秘密心脏,郭爽小心翼翼地怀揣着这样一个“秘密”,带我们去感受一段异域的行旅,去邂逅那里陌生又熟悉的生命、生活,以抵达或重温我们曾经的另一个“自己”。郭爽细腻的感受力、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以及她愿意倾听和抚摸“他者”的姿态,赋予了这样一个非虚构作品以特殊的色彩和质地,自然、优雅、动人。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

[美]J·希利斯·米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7

“小说这种体裁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帮助,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我们自身道德词汇的偶然性。”我觉得,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这本书中,米勒呼应了理查德?罗蒂关于小说功能的这一观点,借此与阿多诺有关大屠杀之后的审美生产的观点形成有效的质辩,并在他有理有据的分析中再次提醒我们“共同体”的重要,以及“共同体的焚毁”的危险。

编辑:张垚仟

©copyright 读品周刊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大读家

臧棣|李修文 |陈应松|潘向黎|西蒙·范·布伊|多米尼克·西戈|严歌苓|格非|许子东| 鲁敏|马原|叶舟| 葛剑雄|韩青辰 |张纪中|叶兆言|闻人悦阅|刘震云|白先勇|阎连科|池莉|张怡微|朱德庸|韩松|马伯庸|笛安 |李洱|梁晓声| 王大进| 孙甘露|包慧怡|郭爽|刘晓蕾|孙频|孙惠芬|祝勇|班宇|毛尖|吴俊|陈楸帆|蔡骏|叶弥|黄菡|刘亮程|迟子建|徐则臣|顾彬|刘东|

理想国

诗人之所以还能存活到现在 那是因为他的诗来自灵魂 |三城记:文学让城市更美好|创意写作:文学祛魅之后创作何为?|秦淮河边那些事, “水太凉”只是故事的开头|文学苏军:青年作家和他们的新写作|庞余亮 x 汪政:从“背影”到半个父亲在疼 | 对谈视频|徐静蕾家族百年传奇 | 徐父潜心十年著《父亲的军装》|苏轼 x 李清照 x 赵允芳的非虚构 | 900年前,他们也曾是流量小生和小花|苏童 x 阿来 |《云中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云中村(对谈视频 )|专访视频|《钟山》之星文学奖 |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青年作家集体点亮|《面孔》:女摄影家镜头下的中国表情 | 专访视频|打开经典: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薛冰x陆远 | 在场书写:城市变迁中的文化乡愁(对谈视频)|批评家写小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李黎 x 刘汀:文艺是作品,还是标签|中国科幻正在成为世界性语言 | 专访视频|南京版“三毛流浪记”来了

点击下载《拔蒲歌》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