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我们都是那宇宙中的宇宙,微尘中的微尘


发布时间:2020-03-16 08:49:37

点击下载

文|李跃

01

鲍姆加特纳

很多人有过蹦极甚至是高空跳伞的经历。但是,谁能告诉我,从接近3.9万米的太空边缘,不借助任何飞行器,以自由落体的姿势纵身跃向地球,是种什么体验?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奥地利著名探险家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选择曾传闻有UFO坠毁和外星人事件的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小镇,乘坐太空舱上升到接近真空的3.9万米高处往下跳,在距地面1500米处打开降落伞成功着陆。

此举也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即最高处跳下、最长自由坠落时间、最快垂直速度——时速最高达1200公里每小时,超过了音速。

不知道多少人会关注到这样一则淹没在时事、财经、娱乐等信息碎片中的视频新闻。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它应该发生在去年9月。这样一个资讯过剩的时代,有些人热衷于指点天下大事,有些人迷恋财经消息,有些人习惯于流连于娱乐花边,但它,却轻易给我带来了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惊人的太空之跳蕴含着突破边界的探险精神,蕴含着人类对未知事物从不枯竭的探索冲动,它更让我拼命想象的是起跳时太空边缘的景象,以及更加高远的太空本身。写到这里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下窗外的天空——宇宙的起源,时空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构成等等,这样的话题应能极大地激发我们对浩瀚空间的好奇心。

或者说,生活在这个目前唯一被发现存在生命的孤独星球上,面对浩瀚的宇宙,将目光拉得越远,越能逼近诸如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之类的终极“天问”。

02

当年,我还是一个乡下放牛娃的时候,就常常躺在山坡的草地上,嘴里咬着一根草茎,望着天上的云彩漫无边际地想一些这样的问题:宇宙到底是怎样来的?它有边缘吗?边缘之外又是什么?凭着当时从一些科普杂志上得来的有限的科学知识,我知道天上并没有玉皇没有嫦娥,知道银河系不是将牛郎织女分开的河。但这更加剧了我对宇宙的困惑。

长大后才在一本书上看到,原来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小极小的奇点——一滴墨水拥有5000亿个质子,而这个奇点只有一个质子的十亿分之一;原来宇宙是弯曲的,它根本就没有我们设想的边缘……该书还用了许多有趣的比喻来帮助我们想像已知宇宙的大小。

比如,目前已知宇宙有1400亿个像银河系一样大的星系,如果将一个星系比做一粒冰豆子,这些豆子可以塞满一个大礼堂;在一张成比例的太阳系图上,如果将地球的直径缩小到大约一粒豆子的直径,土星便会在300米以外,冥王星会在近3公里外的远处,而整个银河系有千亿个太阳系大小的星系。

03

当然,更令人入迷并且不可思议的还是爱因斯坦用以解释宇宙时空的相对论。我很早的时候就知道相对论,知道按照这样的理论,当一个物体的移动速度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就会倒流,一个人坐着以这种速度运行的交通工具,将可以回到从前——回到童年,甚至自己出生以前的久远岁月。

不过,我们只能像看电影一样观赏而不可能参与其中,否则就将出现“一个人杀死了自己的祖父”这样的悖论。如果谁还打算挑战一下自己的智力,建议他尝试想象一下爱因斯坦所说的时间是空间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概念。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不是永恒的,绝对的,而是可以更改,不断变化的,时间甚至还有形状,一份时间与三份空间结合在一起,就像用线织成格子地垫一样织成一份时空——说实话,写到这里我已经头晕了,这已远远超出了我的大脑理解极限,但是,我知道,当我们的目光一次次投向这无穷的宇宙,当我们一次次纠缠于这种复杂而深邃的时空关系时,我们的想像半径,我们的内心疆土也一次次扩大了。

04

前些日子,无意间在微信上读到,1990年,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拍摄了一张包含地球在内的图片。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为此发表了一段著名的评论:“在这样一个小点上,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粮秣征收员,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情侣,每一个母亲和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图中小亮点就是地球

老实说,这样的图片与文字,在一刹那间极大地震撼了我。是的,从宇宙的视角出发,人类的荣耀是如此微不足道,世俗生活的悲欢离合是如此微不足道,也许,将萨根的话翻译成佛经就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有自己的星系、星云、恒星、行星与卫星——那么,我们该如何让生命像宇宙一样宏大,并且充满秩序与恰当的韵律?

仰望星空。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呢。一个人来自自然,来自固定的时空,对自然万物,对流动的时空理当抱有探究的本能。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生存是琐碎的,短暂的,如果我们都能学会对头顶上的星空保持一种应有的敬畏,学会在宇宙的坐标之下观照人生,那么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这样的琐碎与短暂。在对星空的想像与追逐中告别思维的囚室,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辽阔。

看到一篇报道说,继某幼儿园让孩子“数一亿粒米”这样的奇葩作业引起争议之后,另有一所幼儿园让孩子连续30天晚上画同时间的月亮,也招致很多人吐槽,毕竟至少有半个月时间天上是没有月亮的。不过在我看来,让孩子画月亮、观察月亮,仅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啊,让他们关心关心天上的月亮、星星,抑或一场流星雨,总比让他们提前背单词、认生字等更有价值。

“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平民一样生活”,这是我读中学时,在诗人圈子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已经不记得出自哪一位诗人之口了,反正这话我喜欢,曾经将它工工整整抄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沉重的肉身,都需要奔走于柴米油盐的琐碎的现实之中,“像平民一样生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灵魂要获得超越世俗化生存的能力,“像上帝一样思考”。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像那个从3.9万米高空跃向地球的探险家一样,获得一种对宇宙、对生命的特别的观察视角,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想象去探究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至少可以也应该对这个辽阔的世界乃至宇宙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

李跃,籍贯湖南,徙居深圳,出版书籍若干。

“跃辩越明”已下落不明,欢迎关注“越辩越明”

点击下载《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