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泰戈尔诗之本意 -《飞鸟集》七首译作赏析对比


发布时间:2020-03-19 21:37:50

点击下载

小文:冯唐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仿佛在文艺圈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连带着圈外的普通青年们也兴致勃勃地看起了热闹。小文不才,追寻泰戈尔诗之本意,也试着选译了七首,并与郑振铎版和冯唐版分别作了对比与赏析,欢迎同好们在文末点评。

原诗 -

The song feels the infinite in the air,

the picture in the earth,

the poem in the air and the earth;

For its words have meaning that walks and music that soars.

郑振铎 -

歌声在天空中感到无限,

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

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因为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

冯唐 -

歌无极,

在空气里。

画无极,

在大地上。

诗无极,

在空气和大地。

诗的字句里,

有能流转的意义,

有能翱翔的乐音。

小文 -

歌声无尽,

在辽阔的天空里。

画卷无垠,

在广袤的大地上。

诗歌无限,

乐音翱翔在天空,

意义行走于大地。

【赏析】

这是《飞鸟集》第204首,抒发了泰戈尔对诗歌的精神伟力的歌颂 - 美好的诗歌,既能像歌声一样穿透天空,也能像画幅一样席卷大地。三个版本都做到了“信”和“达”,且看看哪首译作更“雅”一些罢。

原诗 -

The night kisses the fading day whispering to his ear,

"I am death, your mother.

I am to give you fresh birth."

郑振铎 -

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

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

“我是死,是你的母亲。

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

冯唐 -

白日将尽,

夜晚呢喃。

“我是死啊,

我是你妈,

我会给你新生哒。”

小文 -

夜晚轻吻着,

正在逝去的白昼。

同时 -

在他的耳边低语:

“今天,

我是你的终止。

明天,

我将成为你的母亲,

赋予你崭新的开始。”

【赏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哲学意味的诗。郑版基本上就是直译,没人敢说他翻错了。冯唐对这篇的翻译充满了争议,不是针对诗意,而是针对其网络化(“哒”)和大白话(“你妈”)的表现形式。冯唐太过看重押韵,以至于让一首严肃文雅的诗作流于口语。

但真正的问题其实还是在对诗人原意的把握和理解上。小文认为,“始终”要比“生死”更符合泰戈尔的原意。“日”与“夜”,不是“生”与“死”,而是“始”与“终”的周而复始的哲理关系。泰戈尔真正想表达的是阴阳相生和生命不死的循环理念。

小文顺便再给出一首古汉语形式的译文,短短十六个字,可能其哲学的力量更加沉重 -夜语于昼:吾乃尔母,尔从吾终,且自吾始。

原诗 -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xternal.

郑振铎 -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

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

小如一首歌,

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冯唐 -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揭开裤裆,

绵长如舌吻,

纤细如诗行。

小文 -

浩瀚的世界啊,

在爱她的人眼里,

小如一首歌,

柔若一个吻。

【赏析】

这一篇翻译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于对诗人原意的把握。冯唐的“裤裆”之译当然非常任性,但郑振铎就准确找到了泰戈尔的本意了吗?郑版几乎每个字都是直译,可依然让人一头雾水 - 世界有爱人吗?它为什么揭开面具?为什么揭开面具会变小?

无论是冯唐版,还是郑振铎版,都是把诗句的重心放在了“世界”上。但是,在诗人的心里,真正的主语不是“世界”,而是世界的“爱人”,或者说是爱这个世界的人!如果我们的翻译是从“爱人”的视角来看世界,那么一切都将会变得那么的合理与美丽:我们热爱这个世界,世界再大再浩瀚,对我们而言,也不过就是动听的一首歌,融融的一个吻而已。

读泰戈尔的诗,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去理解诗人大爱的心。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形容世界变小,要用“歌”和“吻”这种无形的东西。其实,“一念一世界”,泰戈尔以为,我们眼前的世界,不过是心中的感受而已。“mask”(面具)的真正意思是“表象”!敬畏世界的人,看不透这层表象,会认为世界是浩瀚的,是威严的,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在热爱世界的人看来,浩瀚的表象并不存在 - 世界就是爱的感受,是“歌”的动人,也是“吻”的热烈。

原诗 -

He who wants to do good knocks at the gate;

he who loves finds the gate open.

郑振铎 -

那想做好人的,

在门外敲着门,

那爱人的,

看见门敞开着。

冯唐 -

想做善事的人,

敲了敲门。

爱满心房的人,

自己敞开着门。

小文 -

善,

须跨过门禁;

爱,

可直抵人心。

【赏析】

此诗(《飞鸟集》第83首)必须意译,否则就失去了泰戈尔诗意的神韵。泰戈尔此诗,想表达的是“do good”(行善)与“love”(施爱)的本质区别。

本诗的核心关键词是“gate”(门)!要译好此作,必须搞清楚的是,这到底是什么门?谁的门?

郑版的直译之所以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在于两点,一是“do good(做好事)”的含义很模糊,二是完全没有解释清楚这个“gate”(门)。冯唐的改进之处是点出了"do good"指“行善”,内涵立即清晰了。但冯唐译作的后两句,则完全搞错了主语 - “gate”不是施爱者的门,而是被爱者的门。估计冯唐和郑振铎一样,也没有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门”。

泰戈尔为什么在这里用“gate”,而不是“door”?与door相比,gate的“界限”之意更加明显,更加具有“守护”、“分界”的含义,并不强调一定要是具象化的固体且完整的门,如木门、铁门。所以,我们更加明确,在诗里,这个门就是人们看守自己最牢的心防,是 —— 心门。

泰戈尔想说的是,对于行善者,他必须与受善者沟通,敲响并跨过接受恩惠的人的心门。而对于心中真正有大爱的人,他与所有人的心都可以直接连通,被爱的人的心门对他是完全敞开的。因为,爱不是施舍,爱的双方是平等的。

原诗 -

Men are cruel, but Man is kind.

郑振铎 -

独夫们是凶暴的,

但人民是善良的。

冯唐 -

庸众是残酷的,

每个人是善良的。

小文 -

每个人都是这么良善,

为什么,

一旦成群,

就变得如此酷残?

【赏析】

泰戈尔与其说是一个大诗人,不如说是一个哲人与思想家。比如这篇《飞鸟集》第219首,就包含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洞见了诗作之后发生的几个人类丑恶大事件的人性根由,如纳粹德国、军国日本、W*等。

可惜郑振铎版彻底译错了。

英文原文“Men are cruel, but Man is kind”。“Men”翻译成“独夫们”,“独夫”与“们”本来就互相矛盾。但更大的错误在于把单数的“Man”翻译成复数的“人民”,完全是把泰戈尔的原意理解错误了。泰戈尔真正想表达的是:人性本善,但一旦集结在一起成为“群众”,却很容易被利用和驱动去做一些非常残忍和暴酷之事。

相比之下,冯唐版在理解上是准确的,但过于平实,不像首诗,不容易被读者理解,力量也不如用质问句式强大。

原诗 -

The burning log bursts in flame and cries,

"This is my flower,

my death."

郑振铎 -

燃烧着的木块,

熊熊地生出火光,

叫到,-

“这是我的花朵,

我的死亡”

小文 -

燃烧着的木块,

迸放着熊熊火光。

它哭喊着 -

“最美丽的花朵,

只在我生命的尽头盛放!”

【赏析】

最后两首找不到冯唐版的,我们就直接对比郑版吧。这首诗(《飞鸟集》第200首),郑振铎还是译得太直,对泰戈尔内心里生命、美丽、死亡与终结的关系表达不够。

原诗 -

I shall die and die again to know that life is inexhaustible.

郑振铎 -

我将死了又死,

以明白生是无穷无竭的。

小文 -

我欲千百次的轮回,

只为了 -

无尽生命的寻追。

【赏析】

泰戈尔在这首诗(《飞鸟集》第281首)里再次表达了他对生死循环的看法。在泰戈尔的思想体系里,生命是无尽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开始。这其实也正是来自印度的佛教的“轮回”的概念。所以,郑版的直译“死了又死”,既笨拙又缺乏诗意,根源还是在于对泰戈尔思想的理解不深刻啊!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本文编者微信公众号“民国文艺”介绍:那是一个大时代,那是一个胡适、林语堂、沈从文、鲁迅、齐白石、徐悲鸿、张爱玲、徐志摩、林徽因等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时代!让我们跟随着大师的足迹,一起领略那个伴随着清新壮阔的文艺复兴的民国大时代吧!

点击下载《飞鸟集》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