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堕胎、吸毒、克夫,85年前被富养的才女,到底是怎么作掉了一生 l 城南旧事


发布时间:2020-03-21 07:52:15

点击下载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卢璐说”

汇集60万优雅中产女性自媒体

了解卢璐的最新动态:

请添加微信:lulubleu222

优雅,原来是一种生活!

卢璐说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07月28日 周日

每天中午13点08, 给我10分钟

卢璐说

其实,我一直想写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陆小曼,直到今天,她也是出了名的“作女”,口碑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有人欣赏她的才华和美貌,有人用“我吸毒出轨还堕胎,但我是个好女孩”明嘲暗讽。

而我,我想知道的是,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能够在几十年前的社会里,就那么高调且恣意妄为地生活?丝毫不顾及,那个年代里,被女人们视为性命的名誉?

这是一种霸气,更是一种底气,虽然在身后,全是唾弃。这种只为自己而活的人生,究竟快乐么?在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生命里,我们到底应该在坚持什么?

陆小曼,出身名门,她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高位二十余年。

她的母亲吴曼华,是江苏省常州市名门大户吴家的小姐,多才多艺,精于书法和绘画。

如此显赫的家世背景下,上天还给了陆小曼一张倾绝众人的秀丽脸蛋。而且,似乎怕大家对她的重视还不够,在陆小曼之前,陆氏夫妇的八个孩子全部夭折,足以想象姗姗来迟的陆小曼,究竟能获得何种疼爱。

所以,后世的人总说她“作”,我经常在想,有着万里挑一的家世,极其罕见的出生背景,那种众星捧月的公主相简直呼之欲出。再加上长得好看,异性缘颇好,家里的门槛几乎要被前来提亲的人踏破。

她怎能不“作”,完全有“作”的资本。而且,她都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作”,那只是她的成长环境所塑造的天然性格。而她最为人所诟病的“挥霍无度”,完全是得天独厚的身家所造成的顺理成章罢了。

陆小曼在9岁时进入北平女中读书,那个年纪便已崭露头角。

她的父亲因为政治事件受到牵连,宪警派人将她父亲软禁,并挑“年幼无知”的陆小曼下手,指望问出个所以然来。

不成想,陆小曼毫无惧色,神情坦然甚至有点随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一众“老江湖”的宪警玩得团团转。

试问,有多少个9岁的小孩,还是小女孩,能如此临危不惧。

她在15岁时,就读于法国人在北京开办的圣心学堂,父亲为她聘请了英国籍女教员教她英文,陆小曼因此精通英文和法文。后来更是和中国外交第一人顾维钧一起接待外交使节。

哪怕当时国力微弱、洋人肆意横行,陆小曼并无半点畏惧之心。

据说,当时有洋人为了取乐,故意用烟头去烫中国小孩的气球,气球突然爆炸,吓得小孩哇哇大哭。洋人由此嘲笑道:“中国孩子就是胆小。”

见此场景,陆小曼立马借了一根香烟,把烟头对准了外国小孩的气球。

毫无疑问,外国小孩也被气球的爆破声吓得哇哇大哭。

陆小曼由此回敬看不起中国人的老外:“你们外国人的胆子,也不见得比中国人大。”

一个女孩子,要有多自信,要有多少底气,才能做出这件事?那时的陆小曼,是北平城里,带着露水,含苞待放的红玫瑰,人人心动,靠近全是刺。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在一场晚宴上认识了27岁的军官王赓。

王赓

那晚,王赓就坐在陆小曼身旁,却整晚都没有跟她说话。一向被男人趋之若鹜的陆小曼觉得很奇怪,频频打量有生之年碰到的第一个“对她不感兴趣”的人,终于还是没忍住,19岁的骄傲少女,脆生生地开了口:“王先生,你怎么不夸我漂亮?”

王赓先是一脸错愕,接着脸一直红到耳朵根,拿筷子的手都忍不住微微轻颤。陆小曼捂着嘴得逞地笑,放肆地看着他,大大咧咧地说:“很多男人初次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真漂亮。”

王赓愣了一下,也笑了。随即对陆小曼说出了他今晚跟异性说的第一句话:“你真漂亮。”

后来,王赓就去陆小曼家提亲了。

王赓本是官宦子弟,世代的荣耀显贵,到他这一代却家道中落。

年少时,他决弃一切嗜好,专心苦读,先是考入清华留美学堂,后被公派到美国留学,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有学习的经历,可谓人中之龙。

接着,王赓又去了美国西点军校,二战时的欧洲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是他的同学。

毕业归国后,他做了航空委员,没过多久就升任陆军上校。

所以,即使在身家上,王家与陆家差距悬殊,但王赓本人,是十分优秀的。在父母的安排下,陆小曼和王赓从订婚到结婚,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1922年,他们的婚礼在北京金鱼胡同的海军联欢社里举行。几乎大半个北京城的达官贵人都亲临现场祝贺,现场人头攒动,贺礼堆积如山。

陆小曼与王赓

全部的婚嫁费用都由陆家一力承担,足可见对这个女儿真是疼爱到极致,舍不得她受半点委屈。

到场的女傧相都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千金小姐:如曹汝霖、章宗祥、叶恭绰、赵椿年的女儿,还有数位英国小姐……中外来宾数百人,热闹非凡。一点都不亚于现在任何一对娱乐圈一线明星的婚礼排场。

可是,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陆小曼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

婚前陆小曼经常被人关注,参加各种活动,婚后陆小曼期待王赓依然能经常伴她出游、交际。她已经习惯出风头,习惯被人簇拥,习惯成为所有人目光的中心。现在即使嫁为人妇,对陆小曼而言,也只是身份上的改变,而不是心态上的调整。

可是,王赓一周六天都致力于工作和读书,星期天才放松自己,他不理解也无法满足陆小曼的期望。

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颜地在人群里混。”

和她一样对婚姻渐生厌弃之心的,还有徐志摩。徐志摩受父母之命娶了张幼仪,这个被万人称颂的贤妻才女,却被徐志摩在背地里不屑地称为“土包子”。结婚四年,二人共处不足四月,张幼仪于徐志摩,不过是一个生育工具。

徐志摩和张幼仪

而且,在婚姻存续期间,徐志摩一直在热烈地追求着著名才女林徽因。

在林徽因嫁给梁思成之后,徐志摩彻底死心。他对林徽因求而不得,又爱又恨,使其非常苦闷。

林徽因和梁思成

两个同样苦闷、多情又恣肆的人——陆小曼和徐志摩,才是同一类人,仿佛是一定会见的,是非见不可的。

二人初次见面,是在一个舞会上、陆小曼锦衣华裳、步履妙曼,轻旋一转,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后来,王赓向她介绍了徐志摩,他们都是梁启超的学生。那时候,王赓怎么也想不到,这顶绿帽子,是他自己给自己扣上的。

更荒唐的是,王赓发现陆小曼和徐志摩一见如故后,陆小曼再想去玩时,他刚好有了推脱的说辞:“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这是何等不解风情的丈夫,又是怎样粗线条的男人!所以,人们在以严苛的道德标准衡量陆小曼时,其实也忽略了正常的人性啊。

何况,一眼就心动的人,还怎么做朋友。

陆小曼和徐志摩

徐志摩跟陆小曼一样,浪漫懒散,两人一拍即合。

这段感情对陆小曼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为了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更是一场破釜沉舟的自救——把自己从传统的媒妁之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她并不爱王赓,从来都不。

结婚的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随之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在哈尔滨住不习惯,没多久就独自一人离开。

与王赓两地分居,和徐志摩接触的机会更多,跟丈夫的感情自然越发淡漠。

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朝夕相处,情分越来越浓。

陆小曼和徐志摩

“可是,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陆小曼陷入无限的伤感。

这个不该相识,一是指徐志摩出现在王赓之后,二是指自己出现在徐志摩的女神林徽因之后。

陆小曼并不缺自信,她经常诧异自己为什么处处招人嫉妒,为什么那么多男人爱自己,或者盯着自己看,弄得她好为难。

但是,在林徽因那种让人“既爱且敬”的知性美面前,她的自信败下阵来,甚至于,当她遗憾与徐志摩相见恨晚时,还有这样的感叹:“早四年他哪会来爱我,不是我做梦么?我又哪儿有她那样的媚人啊?我从前不过是个乡下孩子罢了,哪儿就能动得了他的心?”风华绝代的名媛陆小曼,在林徽因面前,居然自惭形秽地认为自己是个乡下孩子。

因为林徽因,毕竟是留洋过的,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被父亲带到英国,在当时的女孩子里可谓是凤毛麟角。

林徽因

回国之后,林徽因的举止投足间比京城里其他的名媛,更有西洋做派。看她的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的优雅洋气,远非其他女子能比。

更加重要的是,陆小曼深深地知道,因为得不到,林徽因将永远是徐志摩心头那抹白月光,这是爱情中,一种无法跨越的殇。有这样一个劲敌在前,陆小曼的心情非常复杂,除了前面说的羡慕,她有时还恼恨于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拒绝:

“可惜这样一个纯白真实的爱,叫她生生地避了回来,看得好不生气……他还说他不敢侵犯她,她是个神女,我简直不用谈这件事吧,我说起就发抖。”

在羡慕嫉妒恨的作用下,若是有机会撕下女神的画皮,是不是会大快人心呢……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就是林徽因为众人所熟知的“人生污点”——给多位异性朋友发同样内容的电报。

今天,有很多人在质疑林徽因到底有没有给自己的5个爱慕者群发过电报,在我看来,这缘故大约是从徐志摩的诗中流出来。

徐志摩并没有写明,这一定是林徽因,但这宗陈年往事,没法说得清。

据说,是陆小曼先是发现,徐志摩因收到林徽因略显暧昧的电报喜出望外;正在愤恨之余,又听张歆海说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将此事渲染夸大,说林徽因群发邮件“看谁上钩”。

张歆海之前爱慕过林徽因,此时正在追求陆小曼,陆小曼仗着张歆海喜欢她,对他说了很多林徽因的不好,比如“她那样拿你们玩儿,你们还想瞒人么?”

曾经那么高傲的、不争不抢便有最好的陆小曼,在爱情的催生下,俨然是一副斤斤计较的别扭模样。

后来这件事愈演愈烈,关于林徽因的流言蜚语鹊起,还有不少人,拿陆小曼和林徽因作比较。陆小曼终于,替自己争了一口气,好像自己也有着林徽因那般火热的“市场”。虽然,这时她还是王庚的老婆。

后来,陆小曼和王赓又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听闻此事后,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的行动。

最后,陆小曼向王赓坦诚自己与徐志摩相恋,并提出离婚要求。

王赓同意了,有点黯然神伤,他告诉陆小曼:

“我是爱你的,但是我平时对你不够关心,这是我的性格所决定的。你和志摩都是艺术型的人物,一定能意气相投,我祝福你和志摩以后能得到幸福。”

结果没多久,王赓就惹上了官司,他是在监狱里签的离婚协议书。签字之后,他便一无所有了。然而陆小曼还是头也不回地扑进了徐志摩的怀抱,全然不顾王赓的死活。

造化弄人,再加上或许真的有“报应”一说,陆小曼怀孕了。她瞒着徐志摩及王赓,去一德国人开的诊所堕胎,也因此终生失去生育能力,而且只要过夫妻生活便会昏厥。

后来,也有传言说这个孩子不是王赓的,而是他手下一个保镖的,说出这话的,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张学良。

所以,别说是现代了,陆小曼在当时,就已经是千夫所指。

和王赓离婚后还不到一年,陆小曼便与徐志摩结婚了。

可想而知,她和徐志摩的再婚必定会遭受巨大压力和强烈的道德谴责。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绅,他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父子二人僵持不下,徐志摩只得亲自南下,跟父亲商量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大事。

徐申如说,徐志摩要再婚,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然而妻子张幼仪答应之后,其父徐申如还是不肯痛快地答应,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后才勉强答应,徐志摩也同时应允父亲三个条件。

可是陆小曼这里,她的家人也不答应。徐志摩风流成性人人皆知,三天两头就往妓院跑,陆家父母怎么舍得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往火坑里跳?

1926年8月14日,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京北海公园董事会厅堂订婚,由于徐父的要求,请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证婚,梁启超在订婚仪式上发表一番反对两人结合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梁启超看徐志摩时,眼神里充盈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慈爱;看向陆小曼时,则全是愤恨和厌恶。

在梁启超的眼里,陆小曼是祸水,王赓早已身负重伤,徐志摩即将步他的后尘。

10月3日,陆小曼与徐志摩成婚。结婚后,双方父母为了表示反对之意,毅然拒绝了对两人的接济。

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给王赓发了请帖,他也赠送一份礼物。

这次的婚礼,相比于第一次,实在是狼狈得多,狼狈到证婚词都这么难听,颇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从小娇生惯养、身娇命贵的陆大小姐,当时也就这么生生地咬着牙忍了下来。

可是这个忍耐不是屈服,日后的每个公众场合,陆小曼都在隐晦地反击。她爱得高调又张扬,甚至有些刻意,与那个年代的风气和女性完全格格不入。

因为当初徐志摩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姻,她就当着徐志摩父母和张幼仪的面,让徐志摩抱她上楼,张幼仪摇头叹气说“那么长的楼梯……”,觉得陆小曼娇纵得有些过头。

吃饭也从来都是吃半碗倒半碗。张幼仪后来说,自己年幼的孩子都知道不应该倒半碗饭,很浪费粮食……

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不论人多还是人少,陆小曼都百般撒娇地对着徐志摩喊“摩摩”,全然不故场合和周围异样的眼光。徐志摩也全由着她,只要她开心就好。

但钱仍远远不够,因为陆小曼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一个人在家也要用十几个仆人,要住小洋楼,后来更是在翁瑞午的建议下吸食鸦片。这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而此时陆家已经破产了,徐家也不给资助,徐志摩没办法,为了养陆小曼,他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赚取稿费。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挣几百块大洋,也是相当会赚钱的文人了。就这样,也只能“勉强”达到陆小曼的生活欲求。

为了保证陆小曼能随时随地吃到水果,徐志摩大冬天的十几样不重复地给她四处淘换。

陆小曼不喜欢北京的气候,坚持留在上海,徐志摩就上海北京两头跑。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要知道,20世纪30年代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现在上海到北京,坐高铁来回都要近九个小时,当时的长途颠簸可想而知。徐志摩真是把陆小曼宠到骨子里。

可是,命运的齿轮怎么可能放过这两个传奇人物。

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极擅昆曲的陆小曼,因为票戏与翁同龢门生翁绶祺之子翁瑞午相识。

翁瑞午是上海滩京昆名票友,在书画、鉴藏和财会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厚,才能和品味,远超常人。且一表人才,翁瑞午是个瘦长脸,白白的,总是穿长袍,黑缎鞋,人很活络也很风趣。

长期以来,一直有传翁瑞午是名门子弟,甚至有人说他,贵为光绪皇帝师傅翁同龢的侄曾孙。

陆小曼有哮喘,而且有很严重的胃痛,发起病来疼得呼天抢地,翁瑞午恰好又有一手推拿绝技,他为陆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于是,翁和陆之间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

据翁瑞午之长女翁香光回忆,她9岁时经常由父亲带到徐府出诊,亲眼见父亲为陆小曼推拿,病痛缓和后,陆小曼的脾气也好起来了。为此徐志摩十分感谢翁瑞午,他俩交往也很投契。

当时有人以此事做文章《伍大姐按摩得腻友》,影射陆小曼与翁瑞午的艳情,徐志摩因此起诉《福尔摩斯小报》的编辑,不过由于只是影射没有真名,最后不了了之。

陆小曼在翁瑞午给她推拿治病的时候,曾问他:“瑞午,你给我按摩确实有效,但你总不能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啊,你不在的时候万一我发病的话,有什么办法呢?”

翁瑞午想了一下,对陆小曼说:“有是有办法的,但这个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好采用的。”

陆小曼连问是什么办法,翁瑞午就说:“吸鸦片。”陆小曼一听是这个馊主意,就大骂瑞午害人。

但是,后来看到翁瑞午一直在吸,而且很有味道,自己又老是犯病,一时控制不住,慢慢地吸上了。最后成瘾,不能自拔。容貌尽毁,家庭破裂,才干难舒。

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可一旦上瘾,就无法控制自己了。她和翁瑞午两人,常常一起在客厅里的烟榻上隔灯并枕,吞云吐雾。

尽管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是深厚的,但她仍旧离不开翁瑞午,更离不开鸦片。徐志摩死后,她为了麻醉自己,更难以摆脱鸦片的习好,为此,她还坐过一夜班房。

徐志摩既痛心陆小曼染上不良嗜好又无可奈何,更要疲于奔波维持庞大家庭开支。

陆小曼生活颇奢侈,徐志摩以每月收入一千余元之高薪(当时一个图书馆职员月薪约五元),不足小曼豪宅租金,司机、厨师、男仆、女佣之薪水等奢华之开销。

家在上海,还要不时远赴北京兼课,11月19日,徐志摩空难身故,死状惨烈,手脚都烧成了焦炭。

两天后,南京航空公司主任保君健通知陆小曼徐志摩不幸身亡。

徐志摩遇难之后,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摩的遗体,遭到徐家人的严词拒绝。

徐家人恨陆小曼入骨,儿子委屈辛劳的婚姻生活,乃至最后的死亡,全是由陆小曼造成的。最后决定派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张幼仪所生)去山东接回。

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

这幅画是陆小曼在1931年画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

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待她的种种好,潸然泪下。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

徐志摩的朋友都说是陆小曼害死了他,若不是她不愿意北上,志摩就不用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来回奔走;若不是她生活奢侈,志摩根本不用四处兼职,更不会搭乘免费航班。

陆小曼也不争辩,任他们责备谩骂,她没有说出,徐志摩之所以赶去北京,是为了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她不愿北上,也是因为林徽因在北京,她不愿徐志摩与之交往过甚。

徐志摩的突然离世令她痛无再痛,甚至,她连鸦片都戒了,旁人的恶语自然不能伤她分毫。

她怀念着徐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他的遗作,拖着病体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以整齐却分外耗神的小楷誊写,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尤其是在整理到徐志摩的书稿时,全是写给她的甜言蜜语,音容笑貌、真挚情谊、言犹在耳,人却永远地走了。

所以,整理书稿尤其是信件,对陆小曼而言不亚于凌迟,她经常抄着抄着,就停下来,捂着心口情难自抑地放声大哭。

徐志摩遇难,陆小曼备受打击,经济上更离不开翁瑞午。不过,翁瑞午与陆小曼同居多年,始终没有正式结婚。

陆小曼和翁瑞午

徐志摩死后,翁瑞午经常到陆小曼居所照顾她,二人维持半同居关系近30年,直到翁瑞午过世。

对于二人一直不结婚的原因,也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陆小曼不想结。

胡适对陆小曼存有爱慕之心,又和徐志摩十分交好,曾要求她与翁断交,但陆小曼不同意,她说自己对翁瑞午只有友情、没有爱情;又说:“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

而且,她也不希望翁瑞午为了她离婚。因为翁的原配是旧式女子,若是离婚了,一定无法生存。

说者还罗列证据,说陆小曼家里只有她和徐志摩的照片;虽然和翁瑞午同住一屋,但是房间里有两张小床……但若此说法成立,反倒显得欲盖弥彰了。

也有人说陆小曼想结,但翁瑞午的子女反对,所以也只能算了。

这种说法,我还是不太信。翁瑞午和他的原配夫人,生有5个子女,夫人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

作为经济支柱的翁瑞午,一边撑起自己的家,另一边还要养陆小曼。

陆小曼这边也不单单是她一个人,还有表妹和她的两个儿子跟着过活,外加一堆丫头、老妈子、车夫和厨子。

从1931年,徐志摩去世,到1961年翁瑞午去世,三十多年来,陆小曼经济上全靠翁瑞午支撑。

翁瑞午的收入来源,是靠给人看病、当账席、炒股票,后来还在江南造船厂当会计。这些用来供养奢侈成性的陆小曼,当然不够,于是他就变卖家传字画、家具等等。

翁瑞午子女有不满可以理解,但在那个父权体制的年代,说他们的力量强大到,能阻止父亲再婚,恐怕不行。

更何况,翁瑞午的原配于1953年去世,那时候的翁瑞午就已经有了再婚的打算。

因为吸鸦片、生病,陆小曼中年以后一口牙齿几乎掉光,满脸烟容,昔日风采一去不返。

但翁瑞午一如既往,不仅给陆小曼治病,经济上也从不用陆小曼操心。两人都嗜好书画曲艺,到了晚年,倒有几分神仙侣的光景。

可是,据陆小曼的表侄回忆,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逝世后,陆小曼为设灵堂之事与翁瑞午的子女争了起来:翁的子女要把灵堂设在陆小曼住所,陆小曼不答应。

她说:“我未与翁瑞午登记结婚,也从没有过结婚仪式,你们的母亲也未曾和他离婚。至于翁瑞午为什么要住在这里,这是他应志摩之邀,为我治病而来,后来志摩飞机失事逝世,我总不能把我丈夫的朋友赶出去吧?!是翁要住在这里的!”

最后,翁瑞午的灵堂设到了他的女儿翁香光处。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陆小曼是不是真是一个完全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终生只爱她自己。

翁瑞午三十年如一日在经济和精神上的付出,到头来在陆小曼的嘴里,更像是“一厢情愿”的活该。

她到底是为坚守”名节怕遭人非议,还是真的从来没有对翁瑞午动过感情,只想找一张“长期饭票”?

所以,时隔多年,翁家子女的心结始终都在。

翁香光在几十年后,已经八十多岁时接受采访,还意犹不平:

“为什么我爸爸明明有和美的家庭,却与陆小曼要好?”

“为什么陆小曼要跟有妻子、有子女的人好呢?”

翁香光承认,自己曾经非常恨陆小曼,认为她破坏了自己平静的家庭,后来想想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回过头再看,像翁瑞午和陆小曼这样生活了三十多年,确实不容易。

老友陈巨来如此评论翁瑞午:

“翁瑞午跟陆小曼的关系,却不能简单地责之以‘朋友妻不可欺’。

陆小曼从来不事生产,全赖翁一直是黑(烟)白(饭)供应无缺,在陆年老色衰之后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算是情义很重的了。”

尽管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她对待感情,也是认真而坚强的,决不三心二意。

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胡适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

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经济开支均由他来负责。

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她当时对人说:“瑞午虽贫困至极,但始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十多年了,我不忍心和他分开。”

翁瑞午过世前托赵家璧、赵清阁继续照顾陆小曼,陆小曼在他们鼓励下从贺天健习画,善画山水,有名画传世;诗也写得很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陆小曼先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后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并出任该党上海市徐汇区支部委员。

1961年翁瑞午在上海去世,1965年陆小曼在上海病逝,享年62岁。

她的丧事是由她生前的工作单位主持的。来参加追悼的人不多,除了陆小曼的亲属和翁瑞午的子女,还有她的一些好朋友。

一直以来都有人打趣,陆小曼是“陆海空三军夫人”:陆指的是前夫王赓毕业于美国西点陆军学校,海是说翁瑞午是海派浪子,空自然代表志摩,因为他死于空难。

回溯陆小曼的一生,由骄奢意淫到深居简出,由恣肆快活到沉默寡言,她忍受着疾病、死亡、痛楚、指摘加诸在身上的一切,和三个男人最赤诚和热忱的爱。

后人都把她与林徽因作对比。同是民国才女,同出身于家门望族,林徽因更像大女人,识大体、稳重知性、心怀国家;而陆小曼则是小女人,心里都是那些情爱和缱绻,她才不管那些大爱那些礼教,自己开心最重要。

这份自我也恰是我欣赏她的点。有个性、果敢、任性、天真。不怕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她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与心情。开心就笑,困了就睡,想要什么就买。对公婆也是从来骄傲地昂着头,绝不伏低做小,半点不委屈自己。

甚至,想到她洋洋得意地当着众人面,挂在徐志摩的脖子上喊他“摩摩”,周围人一片“成何体统”的错愕神情,我便觉得有几分好笑。

他人眼光与她何干,这一辈子,活得真是恣肆。在那样一个封建和开放交织甚至混乱的年代,陆小曼独树一帜地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有人骂陆小曼,有人恨陆小曼,但也一定有人,想成为陆小曼。

就算备受争议与诋毁,可她依然是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真实,甚至不加以任何掩饰,仿佛一个稚童。不怪男人都爱她宠她迷她,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她都有。

二十世纪的中国,她是一道多么奇异的风景线——只为自己活,无论这辈子辜负了多少人,无论有多少人对不起她,她从来都对得起自己。这就够了。

猜你喜欢

<< 向左滑动,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文章 >>

卢璐说,

现代人对于女性的期望或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仅要能力强,还要性格好。所谓的性格好,是在外左右逢迎还能烘托老公,在家任劳任怨,永远把丈夫和孩子放在第一位。

还记得自己的愿望吗?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还有自己的情绪吗?都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磨平了吧。

小女人的情绪和性格剥落退化,身上的标签只剩下“妻子”和“母亲”。

什么时候,能为自己而活呢?成年人的世界,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什么都不要的懂事女人,到头来,真的什么都没有。

祝你能任性,也有天真。

点击下载《城南旧事》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