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 肖老师书单 《我与父辈》


发布时间:2020-03-25 11:22:12

点击下载

编前语

有人曾说,读书是精神自由获得的途径。

传媒大街新开一档读书专栏,每周日更新。

读书只是件小事,但总有一本书总会满足你对信息知识的渴求,给你享受自由的过程。

肖磊:

河北人,现居石家庄,大学教师,

主要讲授文学与文化类课程。

喜欢读书,流年至此,

积累颇多,希望能与人分享。

被学生亲切称为“磊叔”。

“磊叔”谐音“累书”。

第五期

《我与父辈》

这次向大家推荐的书叫《我与父辈》,作者阎连科。

阎连科,1958年出生,在河南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当兵,后来上大学,写作,进北京,当教授,而他的父亲永远留在了那个河南小村庄。

这几乎代表了中国一代有出息的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儿子经历巨大的生活差异,敏锐的察觉时代,身心巨变,而父亲几乎一成不变,除了衰老。他的生命在被死亡接受之前,其实已经被历史封藏。此时,儿子跨越巨大的时代差异来书写父亲,除了生命感叹,也是历史感叹。

一代人写另一代人,就是现在的中国书写曾经的中国。对于个人,是血脉浓稠,情感温度,对于整个社会就是历史追思,命运启示了。

在这本书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三个情节。

1.

作者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正好赶上知识青年下乡,他们家要从自己艰难的生计里得挤出几点油、省出几斤面,满足知识青年的城市身份。

他还写到自己曾经看着一个女知青靠在大树上吃油饼,渴望能给自己剩一个边边,但什么也没留。等到知情们回城后,他和一帮孩子跑到他们住的房子,除了一片狼藉,什么都没有留下。

2.

作者写到他大伯带着几个孩子盖房子。从山上运石头,过冻水河,真像西绪弗斯,推着石头就是推着命运,每走一步都是命运的不屈。

我想起我的父亲,在还属于自然经济的八十年代北方农村里,他也曾经和我的叔伯一起挑木头、破石头、垒砖、打房顶。一家人为主力,吆喝着村里十几个年轻人就盖三四间房,而住进新房的骄傲终究败给岁月,败给各种新房样式、村里新青年的攀比。

3.

他写到他大伯安排后事。写到倔强的大伯现实的遭遇与对待死亡的坦然,甚至有点喜剧效果。

他写道,当他答应大伯来为他送葬时,大伯点点头,可突然又想起一点别的事,就问:

“我死了,你能回来,你媳妇小莉她能回来吗?”

我说:“她当然得回来。”

大伯不信:“人家可是外头人(城里人),到时候她不会来你咋办?”

我笑笑:“她不回来奔丧我就离婚。”

大伯也笑了。

这本书提醒我们,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的某个点上,都应该回头看看。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的最好方式,而书写记忆,则是我们有勇气审视自己的开始。一代人严肃而深情的回忆另一代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自我审视了。

《我与父辈》精彩书摘

[1]

那年代中的一些事情,虽然微小,却是那年代中怪异浓烈的一股气味,永永远远地筑成坚硬的遗憾,在我的人生中弥弥漫漫,根深而蒂固。

[2]

终于就在某一瞬间,明白了父辈们在他们的一生里,所有的辛劳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温暖,原来都是为了活着中的柴米与油盐、生老与病死。

[3]

城里人把日子叫生活,乡村人把生活叫日子,似乎是对同一种状态的不同说法,本质差别却是有着天壤的不同,日子更多的含义是一天加一天,天天都是那样,单调、乏味、无奈、消耗人的生命,你无力改变,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丰饶、有色彩、有人气、有宽阔马路、明亮的路灯。但是到了最后,一个懂得这样子去过日子的人,他是一些多么顶天立地的人。

在评论区聊聊你对这本书的感悟吧~

《我读》往期

肖老师书单 第一期 《吾国与吾民》

肖老师书单 第二期 《美学散步》

肖老师书单 第三期 《万历十五年》

肖老师书单 第四期 《晚晴到民国》

点击下载《我与父辈》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