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智慧与大学生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7 16:17:26

点击下载

作者:罗双燕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哲学智慧与大学生活

哲学智慧与大学生活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哲学智慧与大学生活作者:罗双燕排版:KingStar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535265609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我感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时常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遗憾的是当时我对哲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哲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也没有把实践上升到哲学原理的高度来认识。所庆幸的是,在我即将结束在清华大学学习之前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这对我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的。”“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很好地总结:一是大赛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找出矛盾之所在,正视它、研究它;二是在研究、分析矛盾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战略战术,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矛盾,避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三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从运动、变化、发展中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矛盾,从而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1997年退役后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写的《运动员学哲学》一文中的文字。作为运动员,邓亚萍取得了她能够取得的一切荣誉。她的成功,除了“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外,还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正如她所说:“我们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及认识论,并运用它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去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无往而不胜。”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哲学不可触摸,但时时处处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哲学的本性,就在于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创新意识。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哲学思维,没有哲学思维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他说的理论思维就是指辩证的哲学思维。我国170多年的近代史,证明了一个真理:离开了正确的哲学思维,一个民族就无法兴盛,无法前行。“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开辟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奇迹。

一位合格的大学生不能不具备哲学思维,不懂得哲学思维的大学生是没有前途的大学生。不懂得哲学,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无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无法全面认识我们生活着的以及即将深入接触的现实社会,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在欣慰于国家教育事业跨步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使命也时常让我忧虑于一些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忧虑于不断蔓延着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的干扰和侵蚀。毫无疑问,今天的大学生,是风华正茂、充满激情的一代,他们渴望成功,勇于追求。然而,不了解历史就没有正义感,不懂哲学就没有方向感,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令人忧虑。有的急功近利,讲求实惠,社会责任感弱化;有的思想偏激,认识片面,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起码的辨别能力;有的意志消沉,信仰缺失,成天怨天尤人,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甚至崇洋媚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理应成为当代青年的指路明灯,理想的风帆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航道,就不可避免要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说:“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更多的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更多的是外延的扩张而不是内涵的提升。”什么是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就是高等教育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从注重数量积累转为注重质量提升,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功利性的教育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失去教育的本来意义。加强内涵建设要求高校彻底抛弃功利思想,改变重成才轻成人,重经济效益轻教育质量的做法,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要努力回归教育的本源,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传承教育,把哲学智慧与理性思维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人文关怀,从而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关键靠教育,靠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身心潜能开发,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神圣历史使命。

哲学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最高使命。哲学是真、善、美,哲学是和谐进步,哲学的进步必然带来社会的进步,哲学的繁荣催生社会的繁荣,重视大学生哲学素养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了。然而,哲学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哲学是属于生活的,真正的哲学不是“夜晚啼叫的猫头鹰”,而应该是“雄赳赳气昂昂的高卢雄鸡”,哲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懂得几个原理、几个观点就够了,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将哲学智慧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里告诉我们:哲学可以给人一种境界,无论是和风细雨之下或是惊涛骇浪之中,他都可以安然自若地生活下去。哲学引导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帮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看待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科学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我们的生活点亮指路明灯。

在大学里要求知识,但更要求智慧,智慧创造价值,智慧成就理想。要赢得大学生活,一要学会适应,二要懂得选择。学习哲学吧,它会给你答案。新生活都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对于一艘没有正确目标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让我们走进哲学世界,获取人生的智慧,变逆风为顺风吧。编 者2013年12月20日第一章哲学概述一、哲学的起源及概念

哲学(Philosophia)是距今2500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最早使用 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 “思想家”之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哲”有两种解释:①有智慧,②有智慧的人。也就是说,哲学是关于聪明、智慧的学问,字意是智慧之学。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中《皋陶谟》记载大禹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孔氏传》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这门学问在中国古代曾称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

真正的哲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哲学来源于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思考。它不是在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少数学者们创造的,而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以及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换言之,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哲学还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原始社会就已经孕育着哲学的萌芽。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日益关注一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并积极地思考一些自然想象的由来。比如说做梦现象。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几乎人人都做过梦。原始社会,人们对做梦现象百思不得其解。由此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精神灵魂世界中的上帝神仙创造安排的”。当人类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由于无法从科学上予以解释,自然就把这些现象的发生说成是上帝的惩罚,认为刮风、打雷、下雨、海啸、地震、瘟疫等等现象都是由神灵世界的神仙安排的。这些观点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的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无法解释时,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一种主观臆断,是人们的科学知识低下时的产物。但也由此激起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产生了人类哲学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形成,奴隶社会产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创立了国家、警察、监狱、法庭等一整套国家机器来镇压奴隶的反抗。随着剥削制度的形成,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被奴役的氏族部落反抗征服者的斗争,日益激烈。但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方式,更为经常的是消极怠工、逃亡、破坏生产工具或杀死个别穷凶极恶的奴隶主。在反抗奴隶主剥削和奴役的斗争中,奴隶有时与自由民中的平民联合行动。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生产技能的积累、劳动分工的发展,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日益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矛盾。在斗争中,统治者们发现,一些人提出的关于“世界是有神灵控制的”的思想对于巩固他们的统治有着极大的作用,于是,他们组织了一些从事文化科学活动的人,专门宣传他们的思想,研究他们的学说。一些代表劳动人民的文化科学工作者,为了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不断提出相对的观点进行反驳,不断地研究自然界、社会发展的规律,最早的哲学由此产生。因而,在哲学体系中,先有唯心主义哲学,后有唯物主义哲学。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用中国的“哲学”二字表述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学说,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在中国通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指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在出生以后,不断地观察世界,随着思想的逐渐健全,都会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工作者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指示,把人们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就形成了哲学。因此,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生活中,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受世界观的支配,依据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去行动,去对待生活,因而世界观对人来说总是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和指引下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生活中,有的人总觉得社会不公平,缺乏生活的激情,在困难面前消极等待,自暴自弃;有的人懂得人定胜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而总能乐观地面对生活,努力探索,奋发图强,就是世界观起着不同的方法论作用。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有具体知识、哲学知识之分。具体知识包含自然知识(如物理、化学、数学等)、社会知识(如政治学、伦理学、法律等)和思维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哲学是人们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后形成的学问。它不是具体知识的简单相加,但又包含着具体知识。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贯穿于所有哲学问题之中,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提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第一,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必然要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两大类现象及其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一派哲学的基本倾向和性质。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出发点和理论前提对它的思维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定着它的基本性质。而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就具有出发点和理论前提的意义。

研究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最后,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管是从理论本身还是从实践效果来看,马克思主义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崭新又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内在矛盾、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腐朽性,明确地发出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归宿。它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和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现实,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革命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始终继承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活动。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位居第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屈居第二。不久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互联网上公开投票一个月,结果依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达尔文第四。而在路透社开展的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票之差名列第二,爱因斯坦排名第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和1867年9月出版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赢得“千年第一思想家”殊荣的主要原因。《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16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20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1000余次,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巨献”。2003年7月,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出资创办的《图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 《共产党宣言》入选。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理论。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而且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更重要的是,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它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物对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以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做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从阶级性上讲,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任何思想体系都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思想家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的,不可能不受阶级利益和倾向的影响,用阶级的眼光看世界。这是一个事实,并不因为思想家本人承认与否而改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思想家都在自觉地编造出一套思想体系来为自己的阶级辩护,而是说思想家在理论上得出的结论事实上总是渗透着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倾向,而不能超出一定阶级的眼界。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这种同情,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是既没有寻找也没有期望过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所以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因而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又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进一步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实践的观点在自身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而且与那些脱离实际的抽象教条截然不同,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这无论是就它的整体来看,还是就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看,都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其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就是既能科学地认识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像黑格尔所比喻的那种黄昏时才起飞的“猫头鹰”,即事后才进行反思的科学,而是马克思自己所比喻的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即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革命的、科学的、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社会功能必然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三)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自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中华民族就开始了耻辱的历史。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国力羸弱的中国一败再败,清朝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际地位自此一落千丈。面对落后的社会现实,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最先探寻救国的道路的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变中国,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加上帝国主义的破坏而以失败告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政府的沉重剥削, 1851年,在中华的大地上爆发了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不可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随着鸦片战争的进行,国人看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建成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了现代化的海军,派遣了留学生赴海外学习,为我们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这场浩大的运动依然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而宣告彻底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慢慢意识到要想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单纯的靠学习器物是无法实现的,而且还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变革。于是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但是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充分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革命的胜利,既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所取得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的胜利。哈佛大学教授谭若思说:毛泽东是中国的圣哲。毛泽东是伟大的谋略家,他的谋略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运用。正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在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努力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缜密的哲学思考,科学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强调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他反对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不生搬硬套,走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他坚持辩证法,在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同时,特别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和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按规律办事。他确立了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立巩固的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打全民动员的人民战争,带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78年,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时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既是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设计智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运用。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对传统观念的迷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最大的政治是稳定”、“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世界瞩目的康庄大道。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奔上文明富强之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步向前迈进,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事实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二章大学生学习哲学的意义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经常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世界的本质等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生才会有生存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哲学智慧,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不懂得哲学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有的人甚至说:我从来没有学过哲学,还不是一样生活?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哲学的作用是隐性的,也是渐进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接受着哲学的影响,在按照哲学思路办事。

哲学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产品,不能为我们带来金钱,不能为我们带来就业岗位,但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盲从,多一份理智与成熟。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泰勒斯。泰勒斯知识渊博,醉心于哲学研究,在生活中却不拘细节,常常衣衫褴褛在街上行走。有一天,一位商人遇到他,尖刻地挖苦他:“泰勒斯,都说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哲学家,可是据我看来,理论是没有用的。理论知识既不能给你带来金子,也不能给你带来面包,只能给你带来贫困与寒酸。”泰勒斯十分生气,决心化理论为力量,来教训商人,证明理论的价值。他运用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经过周密的预测和计算,断定第二年将是橄榄的大丰收年。冬天到来时,他筹集了一大笔钱,以廉价的租金,租了附近所有的榨橄榄油器具。第二年,橄榄果然迎来了大丰收,对榨油器的需求剧增。泰勒斯垄断了附近所有的榨油器,他乘机大幅度提高租金。即使租金很高,许多想租用榨油器的人依然都拥挤在泰勒斯的门前。那位挖苦过泰勒斯的商人也满头大汗地站在人群中。泰勒斯看见了他,上前对他说:“高贵的商人,看到了吧?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理论知识弄到手的。我要想发财,简直易如反掌,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像你一样有钱,甚至比你更有钱。但是我不稀罕这几个小钱,因为世界上还有金钱买不到的伟大力量。”泰勒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哲学就是财富,哲学时刻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实践。

哲学不能帮我们解决具体问题,但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理念与方法。2009年12月29日,“谭木匠”在港交所挂牌,掌门人谭传华夫妇持有67.878%的股份,按照每股2.58港币的价格,谭氏夫妇的市值达到了4.3亿港币。1957年,谭传华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农村,18岁时因炸鱼意外失去了右手,对一个农民来说,意味着他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要强的他很快走出了身体残疾的阴影,跟着从部队回来的二哥学得一手好画,并成为一个小学老师。23岁时,因恋爱受阻,读了很多书的他便想去“行万里路”,带着父母给的50元钱,在流浪中寻梦,寻找自己的画家和诗人梦。上个世纪80年代,流动人口还不是很多,谭传华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盲流”。他曾经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最终因为为人画像得到2块钱的报酬坚持了下来。1993年一直苦于做木雕生意冷清的谭传华,偶然在商店花2元钱买到一把木梳,由于当时市场上主要以塑料梳子为主,木质的梳子还不多见,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感到这是巨大的商机,他决定带着自己做木雕的工匠开始研究梳子的制作工艺。“当时30几个工匠不知道梳子怎么做,用半年的时间研究,终于做了出来,第一批产品出厂了,拿到市场上整整一天时间,他的业务员喊破了嗓子,却只卖掉了一把2元钱的梳子。这两元钱谭传华说是他人生中重要的2元钱,是这份事业的第一步。他的梳子曾用过“先生牌”、“小姐牌”等识别力不强的品牌,没有人记得住,打了很多广告也没有用,遂决定改名“谭木匠”。1997年,四川南充的一名商人看中了“谭木匠”的生意,跟他提出做加盟店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第一家“谭木匠”加盟店开张。2000年,他花了当年1/3的利润请来了专家团,为公司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今,“谭木匠”特许经营连锁店在国内外共488家,每年有上千家申请开店,他只批100家左右(因为需要增加产品数量,需要设备和工匠)。今天的“谭木匠”产品设计126个种类,574个型号,2480种款式,公司销售额每年近两亿元,每年还要推出300多款新品,投资产品开发设计500多万元。“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了10几年的梳子,还没有一把梳子让我自己完全满意,所以我的梳子还要继续做下去。”“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是木匠的命。”谭传华说:“等我有钱了,我们坚决不买高楼办公楼,坚决不买豪华别墅小轿车,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上:‘硬’是好的设备,‘软’是能干的人。‘硬’是产品的质量,‘软’是产品的文化含量。”谭传华的成功创业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重视量的积累,由3个2元钱到4.3亿的转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开发出2480多个品种的梳子,成就了“中华第一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抹杀自己奋斗的历史,而是站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看今天的成就;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谭传华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不屈不挠造就了他的成功。

生活中不按照正确的哲学原理办事,会让我们产生错误的判断,甚至走上错误的人生之路,造成严重的后果。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并非平坦笔直,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成功也有失败。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生中充满了矛盾。面对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但生活中,有些人就只看到矛盾,总是忧心于生活中的挫折,从而消极悲观,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的人生经历就值得我们深省。马加爵1981年4月出生于广西宾阳。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由于成绩优异,被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7月考入云南大学,为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2004年2月13日晚,因与同学发生口角而杀1人,2月14日晚杀1人,2月15日再杀2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受害者为:唐学李、龚博、杨开红、邵瑞杰4人,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终年23岁。马加爵曾经是一位自强、好学、懂事的好学生。他的母亲丢失了100元钱,他将自己身上的100元钱丢在地上,告诉母亲是她丢失的,为的是怕母亲伤心,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曾经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曾经被评为“省三好学生”;马加爵平时非常节约,在监狱中穿上了他这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囚服,他说的“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让在场看押他的警察都落泪。他上大学时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几天里光脚,逃课。马加爵上大学5000元的学费,是从家到学校借了一路借来的,所以,马加爵又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好青年。可是,就因为思想偏激、看待问题片面,人生态度消极,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他后来说:“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的!现在我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只有苦恼,只有恨,诸多后果都未曾设想。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二、哲学是智慧之学

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6月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说:“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他同时指出:“今天,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持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特别讲到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这些精辟论述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部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启动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哲学至今仍具有极大的活力。哲学的活力在于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哲学”一词在西方起源于古希腊,原义就是“爱智之学”。按照哲学这个原始定义,毫无疑问,追求智慧是哲学的根本目的。哲学之所以曾经被视为“科学之王”或“科学的科学”,哲学之所以几度兴盛,都在于它的确以大智慧提供给了人类。不管今天人们对它如何不屑一顾,但孔孟老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哲学大师的智慧都是无人能否认的。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哲学是智慧之学,其价值是永恒的。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亚里士多德也说:“既然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了求知。”他还认为,只有哲学才是追求“头等智慧”的。《孔氏传》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根据这些古老的解释,我们可以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从一产生起就是要以智慧给人们,帮助人们获得知识,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一切。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哲学帮助我们变得成熟,学会思考。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思维,但是,人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起来的。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登上世界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理论思维的能力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学习哲学的过程,就是进行抽象思维,自觉提升思维境界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懂得哲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拥有正确的思维逻辑,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思考人生问题,科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不断地成熟,规划自己的人生,把握人生发展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哲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毛泽东出生于农村家庭,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战略家,他之所以气魄宏大、智慧超群、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除了历史的际遇、时代的需要以及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练之外,还在于他终身重视哲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十分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历史经验。因此,他比一般的人都站得高,看得远。

哲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用短短的28年时间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三、哲学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

20世纪60年代,我国高校就认识到,高等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80年代末开始,以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杨叔子校长为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了在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人文课程。到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界达成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共识,人文素质教育开始在我国高校蓬勃开展。“缺乏人文素质,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什么是人文?在《辞海》中,对“人文”的解释是“旧指诗书礼乐等。”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的《易经》,原文是“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的是天象季节的变化,而“人文”针对“天文”而言,指的是通过教育感化后的“文明”,是教化、教育的意思。也就是说,人要成为理想的人,成为优秀的人,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能力,必须通过教化、教育才能达成。通俗地说,“人文”就是人的文化、文明,指做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精神,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包含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也指文化知识修养。

1999年5月15日,作家龙应台在台湾大学法学院进行了一次演讲,她认为,所谓人文,包含“文”、“史”、“哲”三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文,”即“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能看见”。具有文学素养的作者,能够使自己的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启迪,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具有文学素养的读者,能够从好的文学作品中读出情感,收获启迪,接受教育,洗涤心灵。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父母一大早就去买馒头等人砍头,把馒头泡在血里来救自己的孩子。通过鲁迅的文学作品,读者不仅看见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愚昧,同时会看见人的愚昧背后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下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的悲伤,激起人们对社会进步的强烈向往。《祥林嫂》中,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叼走了,你不仅看见了贫穷、粗鄙,同时会看见在贫穷、粗鄙下,人的作为是一种原型的最值得尊敬的痛苦。因此有人说,作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二是,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三是,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人文素质的第二个内容是“哲”,即“哲学素养”。哲学可以让人们“在迷宫中望见星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我们今天能处的,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今天,思想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何尝不是一个历史的迷宫里?每一条路都不知道通向哪里。而哲学,就是迷宫顶上的星空,帮助我们思索出路,走出去。“就我个人认识而言,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往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

人文素质的第三个内容是“史”,即“历史素养”。龙应台说,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她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是没有玫瑰的,但那个植物的名字就叫“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大篷干草,真的枯萎,干的,死掉的草,很难看。但朋友要龙应台看说明书,说明书里说,这种植物其实是一种地衣,针叶型,有点像松枝的形象,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就会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渐渐干掉,枯干如沙。把它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泡在水里,它又复活。龙应台就用一个大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起,龙应台就跟她的两个儿子每天去看它的变化。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开始舒展了一些,有一点绿的感觉,每过一天它就往外扩展一寸,每天给它加清水,第八天,去看(一个邻居也在),是一朵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全家疯狂地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邻居在一旁奇怪地说,你们干吗啊?一把杂草值得这么激动吗?在邻居的眼中,它不是玫瑰,是地衣,是草,他看到的一把难看的,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看的是孤立的,而我们看到的是来历。因此,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孤立地去看,而要联系当时的实际环境去看待。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学问,不断地探究世界规律,为人类改造世界服务,帮助人们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人文追求的深刻体现。所以说,哲学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它引导我们从人生意义,生存的价值等角度去认识自己,引导我们科学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避免成为“经济动物”和“科技奴隶”。四、大学生应该学好哲学

目前,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他们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必须努力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实践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世界观去待人处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开放、多元化、物欲化、竞争化的社会环境是一把双刃剑。这种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但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国内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困惑和思想压力,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暴力、金钱、色情、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颓废的内容充斥其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他们价值观念的遗失和蜕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阐明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抛弃功利的目的,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创新素质。马克思明确指出:新的哲学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的革命性和批判精神。“辩证法在对现存事情的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去理解发展地看问题,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告诉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劳动,必然要有否定旧事物的勇气,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马哲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对于创新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分析法的核心是两分法,即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一方面,又要到矛盾的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往往就是那些不明显的,次要的方面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的途径。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是:中国的学生背政治,法国的学生啃哲学。报道说:在法国,每年六月份举行全国性的中学毕业会考,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只要拿到中学毕业文凭就可以上大学。中学毕业会考的第一门也是考生们最怵的考试科目就是哲学。法国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学习哲学呢?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哲学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十分重要的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明确人生的方向,正确地生活。当代大学生心理负担沉重,心理素质不佳,稍有挫折立即出现心理障碍。究其原因,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淘汰,对自身未来的不可知性,人才的激烈竞争,从各个方面冲击着大学生;二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骄娇之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弱。

湖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汪涵,节目风格风趣、幽默、睿智,擅长脱口秀,精通长沙话、湘潭话、株洲话等多种方言,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年度“最受大学生瞩目”的男主持人、“中国网络影响力2010年10大主持人”、“电视节目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中国世界记录协会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主持人”等荣誉称号,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他原名汪建钢,1974年4月7日出生于苏州,成长于湖南湘潭,因而自称“江湖人”。汪涵从湖南广播电视学校播音班毕业后,在湖南卫视《男孩女孩》剧组从打杂工做起,1996年进入刚开播的湖南经济电视台,默默做了两年剧务、筹划工作,负责搬运节目道具,1998年被推上《真情对对碰》主持人位置,开始走上前台。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是宾馆清洁工,台湾影视明星林志玲最早是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曾经荣获“第17届上海电视节”才艺型秀风采主持大奖,大学生喜欢的主持人欧弟当过歌厅服务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唯一一位登上中国最高哨所红其拉甫哨所的主持人,也是央视唯一一位参加过国庆阅兵的主持人——朱军,在成为知名主持人之前是兰州军区84703部队侦察连战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使大学生认识到人不仅依赖自然,依赖社会,而且人对自然和社会具有能动作用;能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尊重事实规律,按规律办事,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地看待事物,能引导大学生了解到事物的发展却有其过程,曲折,失败是难免的。

学习和积极实践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在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入地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崇高的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大学生学习和积极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自觉完善自己,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本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够帮助我们把自身的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前途统一起来,选择正确的成才方向,使自己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一致,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弄清现阶段只能实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自觉地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提高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