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一生的斗智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6 23:24:48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启迪一生的斗智故事

启迪一生的斗智故事试读:

成功斗智篇

辅助君主,驰骋疆场,功成名扬天下。

不辱使命

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晏著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作了很多贡献。晏子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晏子能说善辩,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去楚国,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合现在1.2米左右)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好,好,这个办法好。”

得到楚灵王的赞同,提建议的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来时,他们就可以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

晏子出使楚国那天,走到小洞前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谁都说不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楚国来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晏子反而使楚王受到屈辱。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这次一定要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

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从容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橘子生在江南一带的叫做桔,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没想到,反叫他给耍笑了。”

烛之武巧言退兵

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为郑烛国的富强出过力,深受郑文公的器重。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雄厚的晋国打败了楚国。以前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都开始听从晋国的号令。但是郑国因为惧怕楚国的势力,暗地里仍然与楚国结盟。晋文公得知后,就联合秦国,共同出兵讨伐郑国。

晋、秦两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郑国边境,把郑国包围起来,形势十分危急。郑国国君知道大事不妙,以郑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与晋、秦两军抗衡,就急忙派出能说会道的大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对他说:“晋国和秦国强强联手,一起来攻打郑国,郑国肯定抵抗不住,最终必定要灭亡。这一点我们无话可说。但是,秦国距离郑国十分遥远,一旦郑国战败,土地都会被晋国占去,那么晋国的势力就会大大增强,秦国却什么也得不到。再说,晋国现在能够灭了郑国。这对您有什么好处呢?”

秦穆公听了这番话,低头沉思着。他觉得烛之武说得很有道理,这场战争最后的受益者是晋国,秦国岂不是白费力了?于是秦穆公攻打郑国的决心开始动摇起来。

烛之武看出了秦穆公的心思,就进一步说道:“如果秦国能停止进攻,和郑国讲和,以后贵国有什么使臣来往,经过郑国时,我们郑国就可以做东道主,好好地招待他们。这对你们来说,不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吗?”

这下子,秦穆公彻底被说服了,立刻答应停止攻打郑国的行动。他只留下三员大将率领几千人马,驻守郑国的北部,自己则率领大部分军队撤回了秦国。

晋国听说秦穆公撤了兵,想想自己单独攻打郑国,取胜的把握不大,也只好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撤兵回国了。

郑国的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少年外交家

国时,秦国打算联合燕国一起攻打赵国,就想派大臣张唐出战使燕国。可是去燕国必须经过赵国,而张唐曾经率兵攻打过赵国,他担心赵王怀恨在心,会寻他报仇,所以就装病不肯接受任务。

丞相吕不韦几次前去劝说,都碰了壁。吕不韦的家臣——年仅十二岁的甘罗主动提出,愿意去和张唐谈谈。吕不韦不客气地说:“我去劝说都不行,你一个小毛孩能有什么用?”甘罗毫不退缩地回答:“有志不在年高,你就让我试试啊。”吕不韦见他一脸自信,就勉强答应让他去试一试。

甘罗来到张唐的府上直言不讳地对张唐说:“你违抗秦王的命令,必定会招来杀身之祸。当年,大将军白起就是因为反对秦王而丧了命,你可得吸取教训哪。”甘罗一语中的,张唐最终答应出使燕国。

说服张唐一事让吕不韦对甘罗刮目相看。接着,甘罗又主动提出出使赵国,吕不韦痛快地答应了。

赵王一见甘罗,便不以为然地嘲笑说:“秦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个小孩子来?”甘罗反唇相讥:“小小的赵国,也值得秦国派大人来吗?”赵王感觉甘罗不可小瞧,态度变得客气起来。

甘罗直截了当地问赵王:“秦国和燕国就要攻打赵国了,你打算怎么办?”

这正问到了赵王的痛处。赵王急忙问:“你有什么高见呢?”

甘罗答道:“秦国联合燕国攻打赵国,目的无非是为了扩大地盘。如果你肯献给秦王五座城池,秦国便不会为难你。你再与秦国合作去攻打燕国,那你得到的将远不止五座城池。”

赵王被甘罗说服了,同意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后来,赵国和秦国一起攻打燕国,夺走了燕国的三十座城池,赵国又将其中的十一座献给了秦国。

就这样,甘罗凭借着自己的好口才,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六座城池。

决定命运的铜钱

朝时期,大将李卫率兵征战。在一次战斗中,因寡不敌众,宋军队被围困在一个小山顶上。面对重重敌军,将士们都觉得突围无望,不由得军心浮动,士气低落。李卫满脸焦虑,心想:“怎样才能鼓舞士气,杀出一条生路呢?”经过一番紧张的思索,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将士们,”李卫登高一呼,“今日我们陷入重围,敌众我寡,形势危急,可我不信我们一定会败。我这里有九枚铜钱,我要把它们撒到地上,如果它们都是正面朝上,那就是老天保佑我们的征兆,我们一定可以冲出去!倘若不全是正面,那我们就认命,投降被俘。让我们听从老天的安排吧!”

将士们将信将疑。李卫手握九枚铜钱,郑重其事地带领大家行礼,祈求苍天的保佑。将士们受他的情绪感染,都将希冀的目光投到他的手上。李卫两手相握,晃了晃铜钱,猛地撒向空中。铜钱飞快地下落,很多人都紧张地闭上了眼睛,有的则紧盯着铜钱下落的位置。说实在的,没有几个人相信,九枚铜钱那么巧都正面朝上。“快看!”一声惊呼炸响,“全是正面!”真的,地上的九枚铜钱都是正面朝上!士兵们忍不住欢呼起来。“既然老天爷保佑我们,那我们还怕什么!”李卫捡起铜钱,慷慨激昂地说,“让我们振作起来,冲出去!”将士们在李卫的率领下,勇气倍增,一路拼杀,竟然突破了重重包围。

获得安全后,将士们纷纷感慨:“真是老天保佑啊,否则我们肯定是死路一条。”这时,李卫不动声色地从衣兜里掏出那九枚铜钱,展示给众人看。大家惊愕地发现:这些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的!

背水一战

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善于指挥作战,常常出奇制韩胜。在率兵攻下汉中后,韩信接着往东攻打赵国。

赵王得知和韩信要来攻打自己,赶紧招来大臣们商讨对敌之策。大臣李左车建议道:“在韩信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叫井陉口的山口。如果我们一边派兵堵住井陉口,一边再派兵从后面切断汉军的粮草辎重,这样,韩信缺少了后援,必定会败走。”大将陈余却反对这个提议,说:“汉军兵力不如我们雄厚,我们又是以逸待劳,应该从正面与汉军交锋,给他们迎头痛击。”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赵王一时难以定夺。

韩信了解到敌军的情况后,命令部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时,他只让将士们简单吃了点儿东西,并告诉他们等打了胜仗后再大餐一顿,从而激发起将士们高昂的斗志。接着,他故意命少数士兵背靠河水排列阵势,引诱赵军来战。随后,他又派两千轻骑兵抄小路赶往赵军营地,命令他们待赵军离营作战时,迅速冲入赵军营中,换上汉军的旗号。

双方展开激战后,汉军假装败阵,退到河边阵地。赵军见汉军已经无路可退,便倾巢而出,全力追击。韩信随即命令主力部队出击。此时,退至水边的士兵因为再无退路,如果不奋力反抗,只有死路一条,危急之际,激发了他们无穷的勇气和斗志,开始英勇地向敌军反攻。

汉军勇猛的攻势让赵军招架不住。眼看形势不利,赵军急忙撤退,仓皇向自己的军营逃去。可是等他们逃到军营前一看,营中已经遍插汉军的旗帜,这下赵军完全乱了阵脚,溃散而逃。汉军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庆祝胜利时,将士们问韩信为什么让他们背水排阵,这可是用兵布阵的大忌呀。韩信笑着说:“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正因为背水而战,没有退路,将士们才不会逃散,只能拼死作战。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呀。”

草船借箭

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有勇有谋,他对自己的才能颇为三自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为此周瑜暗暗嫉妒。

在蜀国与吴国商定联手抗曹之际,周瑜见到诸葛亮,便有意为难他,想借机除掉自己的心头之患。一天,周瑜故意请诸葛亮一起商量军事。周瑜问:“和曹军在水上交战,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答道:“当然是弓箭。”周瑜趁机说:“如今军中缺箭,想请先生十天内监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痛快地接受了任务,还说:“我只用三天便可以交箭。”周瑜想:“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绝对不可能。如果诸葛亮完不成任务,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他。”于是当即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又暗中吩咐军匠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提供造箭的材料。

一连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不慌不忙,造出的箭寥寥无几。周瑜暗自高兴,想着这次诸葛亮必死无疑。

其实诸葛亮早已有了打算。他暗地里借来二十只快船,每只船配备三十名士兵,船上用青布帐幕遮盖,再在船的四周立上一千多个草人。到了第三天凌晨时,只见江面上笼罩着浓雾,几乎看不清对面的人。诸葛亮便命士兵将草船偷偷驶近曹军水营,然后让所有的船都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接着,他又让士兵们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大惊失色,以为敌军趁雾偷袭,急忙命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刹那间,箭如雨发。等云开雾散太阳升起时,二十只草船上都插满了箭,数目不止十万支。诸葛亮让士兵们高喊着“谢曹丞相赠箭”便迅速撤离。曹操这才明白中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之计。

原来诸葛亮通晓天文气象,早就算准第三天会有大雾,所以才敢和周瑜立下生死军令状。知道事情经过后,周瑜慨然长叹:“诸葛亮计谋高明,我不如他呀。”

蒋干中计

国时期,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因曹军全是三北方士兵,北方士兵不习惯水上作战,所以初次和吴军交战就吃了败仗。曹操便命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加紧训练水军。

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亲自去侦察曹操的水寨,发现曹军训练有素,布阵十分严整。周瑜暗中吃惊,就想除掉蔡瑁、张允。

曹操输了第一战,又听说周瑜来打探过水寨,就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谋士蒋干主动提出:“我和周瑜从小一起读书,交情不错。我愿意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去劝他投降。”曹操一听大喜,立刻命蒋干出发。

周瑜一见蒋干就问:“你是来劝我投降的吧?”蒋干连忙否认:“当然不是,好久没见,我是特意来看望你,叙叙同学友情的。你要这么说,我就告辞了。”周瑜这才笑着挽留他。

周瑜摆下盛宴,安排各位文武官员都来与蒋干会面。周瑜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尽情饮酒,谁也不准提军队的事情!违者斩首!”蒋干吓得什么也不敢说了。

当天晚上,周瑜喝得大醉,邀请蒋干在他的营帐里住一夜再走。到了二更,蒋干听到周瑜鼾声如雷,就悄悄地起床,偷看周瑜桌上的文件。

他看到一个信封上写着“蔡瑁、张允封”,打开一看,里面写的是蔡、张二人准备找机会杀了曹操,把他的首级献给周瑜。这可是重要的情报!蒋干急忙将信藏到怀里,然后躲到床上继续假睡。

天快亮时,有人来向周瑜报告:“蔡、张两位都督……”周瑜让他们小声点儿,不要被蒋干听到。蒋干闭着眼睛,假装打着呼噜,其实正竖着耳朵听呢。

等周瑜重新睡下后,蒋干溜出营帐,火速赶回曹营汇报。曹操看了蒋干偷回的信,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蔡瑁、张允斩了。

行刑后,军士将蔡瑁、张允的首级献上来。曹操才猛然醒悟,知道自己中了周瑜的借刀杀人之计。

火烧栈道

朝末年,刘邦率领十万大军对秦朝的咸阳发起了最后的进秦攻,秦朝皇帝子婴被迫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另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将领项羽见刘邦先攻入了咸阳,非常生气。他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也进入了咸阳。项羽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完全没有遵守当初和所有反抗秦朝的起义军的首领们订下的谁先进入咸阳谁就为王的约定,自立为霸王,刘邦只被封为汉王。随后刘邦被派到了当时十分偏僻荒凉的巴蜀和汉中地区去,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关中地区则分给了另外三个从秦朝那边投降过来的将领,项羽让他们守住关中,阻止刘邦进入关中地区和自己争权。

刘邦非常不满,认为这样不公平。但是因为当时没有能力与项羽对抗,只好忍气吞声地同意了项羽的安排,到自己所管辖的巴蜀汉中地区去了。路上,刘邦的谋臣张良对他说:“大王,我们这次前去汉中,一定要将进入关中的那条十分险恶的栈道给烧了。”刘邦听了很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将栈道烧了?这可是通往关中的唯一一条栈道。”张良说:“大王,烧这条栈道是必须的。我们将栈道烧了之后,项羽就没有办法派人来偷袭我们了。此外,这样做还可以向项羽表示我们没有再进关中的意思了,这样他才会放松警惕,不防范我们,而我们就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地扩充我们的力量,吸引有才能的人来帮助我们。等我们准备充分,有了和项羽争天下的能力之后,再想办法杀回关中就行了。”刘邦听了张良的话,认为非常有道理,于是就下令在离开的时候将栈道烧掉了。这个办法果然让项羽安下心来,再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刘邦的动向了。

等到刘邦有实力时,刘邦趁乱想带领军队向关中地区进发。但他手下大将韩信向刘邦建议说:“大王,如果我们现在大张旗鼓地向关中地区进发,关中的雍王章邯一定会派大部队堵截我们,所以我建议用一小部分的士兵去修复以前烧掉的那条栈道,让章邯以为我们会从栈道进入关中,而我则带领大军从另一条小道悄悄地杀向关中的要塞陈仓。只要陈仓被我们攻下来,就等于是为大王打开了通往关中的大门。请大王一定要采纳我的这个方案。”刘邦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对韩信说:“我知道你非常懂得领兵打仗,这个方案非常完善,就这样决定吧。”留守在关中的章邯听说刘邦在修栈道,果然上当了。他对手下人说道:“这个刘邦,当初以为自己把栈道烧了是一个高明的办法,没想到现在却成了阻止他进关中最大的障碍了。哼,照他这样修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这条栈道修好,现在根本就不用去管他了。”

就在章邯放松警惕的时候,韩信已经带着大军从另一条小道悄悄赶到了陈仓附近。他趁守城的军队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很快就将陈仓给拿了下来。当章邯知道陈仓被韩信攻下来时,是既震惊又着急,急忙带着军队前去救援。可惜这时已经来不及了,韩信趁着打下陈仓的势头,立刻向关中发起了进攻,而关中的老百姓则纷纷起来响应。就这样,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终于再一次攻入了咸阳城,为将来彻底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纪晓岚投江

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有名的文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机纪智善辩,反应敏捷,经常在乾隆皇帝给他出难题的时候,凭着机智化险为夷,连乾隆皇帝也以和纪晓岚斗智为乐。

有一次,纪晓岚奉命陪同乾隆皇帝出巡江南,在拜祭过史可法的祠堂后,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等人乘坐龙舟准备前往镇江。一路上,龙舟在江中航行着,两岸的景色秀丽怡人,柳树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生姿,微风吹在脸上,感觉舒服极了。这时,乾隆皇帝突然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听说你对史可法史大人非常景仰是吗?”纪晓岚听了一愣,不知道乾隆皇帝又要出什么花样了,只好老实地回答道:“是的,我非常景仰史阁老,他的忠心是每一个做大臣的榜样,所以我对他老人家非常仰慕,希望自己也能像史大人一样为国为民,赤胆忠心。”乾隆皇帝听了之后点了点头,然后又说:“听说自古以来忠臣都是不怕死的,对吗?”听到这里,纪晓岚心里就更警惕了:皇上今天怎么突然这么说呢?自己一定要小心一点才行,否则就会落入皇上的圈套里了。于是,纪晓岚十分小心地回答道:“是的,忠臣一心为国为民,当然不会害怕死亡。”乾隆又问:“那么,纪大人你是不是也是忠臣呢?”纪晓岚回答道:“我当然是忠臣,我对皇上始终是忠心耿耿的,为了大清国和老百姓,我会万死不辞的。”乾隆听纪晓岚这么一说,笑了起来:“万死就不用了,只要一死就行了。”纪晓岚听皇帝这么说,心里就觉得不妙了,但看见乾隆笑嘻嘻地望着自己,自己不能不回答,就硬着头皮答道:“如果皇上要我死,我当然就必须死,不死的话就不是忠臣了。”乾隆指着船边的江水说:“那我现在就命令你从船上跳下去,投江而死,你愿意吗?”

这句话一说出来,两边陪同的大臣们都吓了一跳,害怕乾隆皇帝是说真的,因为纪晓岚根本不会游水,如果跳下去,一定会被淹死的,所以大臣们赶紧准备为纪晓岚求情,却听纪晓岚大声说了一句:“是,我这就跳下去。”说完,就走到船边,做出了准备跳水的样子,可又一下子停了下来。只见他在船边对着江水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嘴里就开始叽叽呀呀地说话,好像正在和谁谈话一样。

乾隆皇帝看着纪晓岚在那里表演,心里觉得好笑,他并不是真要让纪晓岚去死,只不过觉得乘船太久,有点闷,想跟纪晓岚斗斗智,解解闷。他知道纪晓岚是绝对不会跳下去的,只是想看看纪晓岚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乾隆皇帝坐在椅子上耐心地等着纪晓岚回话。过了一会儿,只见纪晓岚又对着江水施了一礼,然后嘴里连声说:“是,是,是!”就转过身来走到皇帝面前。乾隆皇帝问道:“你不是说君叫臣死,臣如果不死就是不忠吗?为什么我叫你去跳江,你不去跳反而又回来了呢?难道你觉得你不算是一个忠臣吗?”纪晓岚回答说:“本来我是准备从船上跳下去的,可正当我要跳的时候,突然看见千年前的楚国大臣屈原先生,他叫我不要跳江。他说,他当年是因为楚怀王忠奸不分,喜欢奸臣,残害忠臣,最后让自己的国家都给秦国消灭了,自己是因为对楚怀王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被灭亡的伤心才跳了汨罗江,而现在的皇帝十分贤明,爱护百姓,信任忠臣,远离小人,国家强盛富裕,天下太平。如果你投江死了,就会让别人说现在的皇帝是个不仁义的人,是昏君,所以你千万不能死,你快回去向你的君王说明这一点。我听了屈原先生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不敢再投江了,否则就会让皇上变成昏君了。”

乾隆听了纪晓岚的这番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果然是机智过人,反应敏捷。我也并不是真的想让你死,只是想看你怎么过今天这一关,没想到你搬出了屈原先生,真是厉害呀!”

聪明的纪晓岚机智地赢了乾隆皇帝。正是由于他的智慧,才在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下一直顺利、平安地渡过了为官的几十年。

三条妙计

国时期,刘备联合孙权共同作战,在赤壁用火将曹操的百万三雄兵烧得伤亡惨重,这一场战役之后,曹操元气大伤,不敢再轻易兴兵攻打孙刘两家了,而刘备也趁机占领了荆州。可是,当时的荆州有一部分还是由孙权占领的,所以刘备就采用了诸葛亮的方法,向孙权提出借用荆州的南郡来休整一下自己的队伍,而孙权因为刘备和自己刚刚并肩作过战,所以不好拒绝刘备的请求,就将荆州借给了刘备,这就是所谓的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刘备借了荆州之后,根本就没有打算还给孙权。孙权见刘备迟迟不还荆州,心里十分生气,想要率兵去强夺回来吧,又担心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反而给最大的敌人曹操创造了进攻自己的机会,不夺回来吧,心里这个窝囊气又出不了,憋着太难受。这时,孙权手下的兵马大将军周瑜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这件事情不可以强取,只能用计谋讨回来。刘备刚刚死了妻子,主公可以以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为由,将刘备骗到东吴成亲,乘机将他扣下,然后就能逼诸葛亮用荆州来换回他们的主公。”孙权听了觉得这个计划很不错,于是就派吕范去荆州提亲。

当刘备听了吕范的来意之后,他婉言谢绝了,并告诉吕范说自己的年龄太大了,而孙权的妹妹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如果嫁给自己会很委屈的。这事让诸葛亮知道了,他明白刘备是担心自己去了东吴之后就回不来了,所以不敢去。诸葛亮就想出了计谋并对刘备说让他放心,自己有办法让刘备既能娶到孙权的妹妹为妻,又能平安地返回荆州。于是刘备这才答应了这门亲事,并决定带上赵云一起去东吴成亲。临走的时候,诸葛亮将赵云叫到自己的面前,给了他三个锦囊,并告诉赵云这三个锦囊里面有三条妙计,到了东吴之后,必须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将锦囊按顺序拆开,并且按照锦囊里的计划行动,这样保证他们能平安回来。

到了东吴之后,赵云打开了第一个锦囊,依计立刻派出跟着刘备到东吴来的五百名随从四处采购结婚用的东西,并大肆宣扬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的消息,让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喜讯。同时,赵云还和刘备去拜望了东吴的国丈乔国老,并和乔国老搞好关系,请他去向孙权的母亲说这件事,乔国老果然高高兴兴地进宫去见孙权的母亲,并把这件喜事告诉了她,还向她道喜。孙权的母亲听了乔国老的话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她非常生气,就将孙权叫了过来,责问他为什么没有向自己报告把妹妹嫁给刘备这件事。孙权见母亲已经知道了,只好将实情告诉了母亲。孙夫人告诉孙权自己要见一见这个刘备,如果看上了,就真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没有看上,就随便孙权怎么处置刘备了,孙权对母亲十分孝顺,只好同意了母亲的要求。第二天,孙权的母亲就和刘备见了面。

孙夫人发觉刘备是一个不错的人,再加上乔国老在旁边一直说刘备的好话,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孙权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他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思,只好将妹妹嫁给了刘备。刘备在东吴的王宫里生活得十分舒适愉快,玩得不想走了。这时赵云打开了诸葛亮给的第二个锦囊,然后依照锦囊里的指示,故意装出很惊慌的样子去找刘备,说是曹操又派了几十万大军前来攻打荆州了。刘备一听十分着急,就很想回荆州去,可又舍不得新婚的妻子,这时,刘备的新婚妻子就告诉刘备自己要和他一起回去,为了不让孙权起疑心,他们装着到江边去祭拜祖先的样子,趁孙权派来的随从不注意时趁机逃跑了。当孙权得知刘备已经逃跑时,立刻派出人马前去追赶。眼看追兵就要赶上了,赵云赶紧打开了第三个锦囊,然后将锦囊递给了刘备。刘备看过之后又给了自己的妻子,妻子看过锦囊之后,立刻将自己坐的轿子的帘子揭开,生气地训斥追兵。因为她毕竟是孙权的妹妹,所以带兵前来的将官也不敢得罪她,只好停下了。

等孙权赶来时,刘备已经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一行人乘着诸葛亮派来接应的船只离开了。孙权望着远去的船只,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木头人

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帮助下,推行了许多春改革措施,让齐国的国力大大地加强了。正当人们为天下太平而高兴时,齐国北面的山戎却出兵攻打和齐国结盟的燕国,企图削弱齐国的力量,并向齐国提出了挑战。

燕国的国君亲自率领了两万大军前去迎战山戎军队,却在一个名叫鬼泣谷的地方被山戎的军队包围,差点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逃了出来,不仅如此,还被山戎军队乘胜追击,夺走了几座城池,使山戎军队都快逼近燕国的国都了。在这非常危急的情况下,燕国向齐国发出了求救信号,作为同盟的齐国肯定不会不管,于是齐桓公亲自带领五万大军前去增援燕国,准备将山戎的军队打回去。

齐国的军队要去救燕国,就必须经过鬼泣谷这个地方。当时担任齐军统帅的就是齐国的宰相管仲。他先是派遣了一位名叫虎儿斑的大将担任前锋官,这位将军一路上十分勇猛,打得山戎的军队望风而逃,很快就收回了燕国被占领的城池,可当这位将军打到鬼泣谷的时候,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再往前行了,他告诉齐桓公和主帅管仲,前面就是让燕国损失了两万大军的十分凶险的鬼泣谷,自己是绝不敢冲进去的。由于这位将军是齐国的友邦派来支援的,管仲不太好用军法去处罚他,只好将他的先锋官给撤下来,让他在队伍后面守着,然后管仲亲自到鬼泣谷外面进行观察。只见鬼泣谷里面只有一条小道可以通行,而且道路两边的山都很陡峭。敌人如果在谷里设了埋伏的话,进去的军队大概就只能是去的多回来的少了,难怪燕国两万大军被打得只剩下一千人了。管仲看了地形之后就回到了军营,思考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一个过鬼泣谷的好办法。

第二天,管仲命令士兵们到军营周围砍来许多大树,然后又派自己的两员大将做先锋,准备向鬼泣谷前进了。他们先是将一辆辆战车的车轮捆上麻布,使车子的声响降到最小,然后将拉车的战马的嘴用网子套住,不让战马发出声音,而士兵们站在车上全身都用盔甲遮盖得很严密,头上全部戴着头盔,手里握着兵器,车上插着齐国的战旗,浩浩荡荡地向鬼泣谷前进。

山戎的军队果然在鬼泣谷设了埋伏。当齐国的军队进来之后,山戎的首领密卢立刻下令攻击。只见无数的巨石和大木头从两边的山上滚下。

这些巨石和大木头飞下山来砸在齐军的战车上,将齐军的战车打得七零八落,有的马被砸死了,有的车被砸坏了,有的士兵被砸下车来。一阵飞石之后,密卢就带领自己的军队从山上冲了下来,准备将齐军消灭干净。只见密卢冲到一个仍然站在车上的齐军将领的面前,用手中的武器朝着这名将领的头上狠狠砸来,一下子将其头盔给砸飞了,可当他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齐军呢,明明就是一截木头呀!密卢知道自己上了齐军的当,可是立即下令撤军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齐军已经占领了山头,反而对山戎军队形成了包围,并派弓箭手向山戎的军队射出了无数的利箭。山戎的军队伤亡惨重,就连首领密卢也受了重伤,在手下的拼命保护下才逃了回去。

就这样,齐军在管仲的巧妙安排下,不仅顺利通过了鬼泣谷,而且还将山戎的军队打回了自己的国家,解除了燕国的危急,巩固了齐国在同盟国中的地位。

宗悫巧计破敌

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刻苦练武,宗直到练成了才对他的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宗悫武艺高强,在家乡制服了好几个抢劫的强盗,家乡人都称他是无畏少年。成年以后,有人推荐他当了振武将军,宗悫到了部队,果然英勇善战。当时,有个林邑王发动叛乱,占据了一个地区,当地百姓叫苦声不绝,宗悫率部下将叛军的驻地团团围起,准备一举歼灭叛军。

叛军头目林邑王老谋深算,奸诈无比。他暗暗思忖,深知自己论兵力论武艺都及不上宗悫,要想不失败唯有用计谋智胜宗悫。林邑王召集军师们出谋划策,想了几天几夜,终于酿成一条妙计。林邑王得意地捻着胡子大笑起来,因为在他看来,宗悫虽然勇猛,可毕竟年轻了点,没有什么经验,这次必败无疑。

林邑王派人暗中买了几百头大象。到了交战那天,他命令部下驱赶大象,直冲宗悫的队伍。刹那间,疯狂的象群甩动长鼻子猛冲起来,尘土飞扬,地动山摇,真有排山倒海之气势,仿佛能把宗悫的队伍踏成肉饼。

突然,象群乱了起来,有的原地站住,有的干脆杀了回马枪,朝叛军冲去,撞得敌兵人仰马翻。原来,大象群冲到宗悫的阵前,迎面出现许多狮子,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口,拖着长长的舌头,样子极其凶猛,刚才还不可一世的象群立刻吓破了胆,纷纷逃命。不等宗悫用兵,叛军已被冲得落花流水,溃散了大半。很快,宗悫的部队就取得了胜利。

林邑王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那些狮子全是宗悫派人做的模型,只不过形象逼真罢了,林邑王不禁使劲拍打自己的脑袋,连连骂自己是个笨蛋。

原来,宗悫得知林邑王在四处购象时,就已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很快想出高明的对策,召集了能工巧匠,连夜赶制了许多狮子模型。巧匠们得知这关系到是否能挫败叛军,个个干劲十足,将狮子模型做得栩栩如生,真假难辨。

很快,宗悫就率兵收复了叛军的驻地,解救了当地的百姓,并将叛军搜刮的金银财宝分给穷人们,接济他们的生活。

踩了庄稼的牛

叔时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一向以机智过人、做事稳重、申计划周全而著称。他是楚庄王十分器重的一位大臣,凡是需要决定重大事情时,楚庄王一般都会与申叔时商量之后才决定,而申叔时也总是给楚庄王一些非常妥当的意见,帮助楚庄王一起治理楚国。

一次,和楚国结成了盟友关系的陈国发生了政变,陈国的国君陈灵公被他的大臣夏征舒给杀死了,陈国太子逃到了晋国,而陈国的几名王公大臣则逃到了楚国,向楚庄王哭诉陈国发生的变化,希望楚庄王能看在两国是同盟国的关系,为陈灵公报仇,迎请太子回陈国,恢复陈国的江山。楚庄王听后立刻派大军前去攻打被夏征舒临时统治了的陈国。在楚国大军的强大攻击下,夏征舒的军队很快就被打垮了,夏征舒也被杀死了,而这时的楚庄王却多了一个想法,现在自己打下了陈国,干脆就让它成为自己的一个县算了,没必要将陈国逃走的太子迎回来当国君。于是,楚庄王打下陈国之后,就迟迟没有去迎接陈国的太子,这让陈国的几位大臣非常困惑,不知道楚庄王在打什么主意,心里不由得十分不安。这时,出使齐国的楚国大夫申叔时回到了楚国,他已经听说了楚国帮助陈国平定内乱的事情了,楚庄王的心思他也明白了七八分,而且也知道应该怎样为楚庄王分析这件事的利害关系,于是,他一回国,就急着去见楚庄王了。

当楚庄王见到申叔时的时候,楚庄王非常高兴,问申叔时出使齐国的经过。申叔时将去齐国的情形向楚庄王讲述了一遍,然后就没有再说什么。楚庄王又问:“你可知道陈国发生的事?”等了一会儿,见申叔时没有说其他的事,就忍不住问:“陈灵公被自己的大臣夏征舒杀了,其他的诸侯国竟然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主持公道,只有我楚国为陈灵公报了仇,而且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立刻让楚国增加许多土地,大夫难道不觉得应该恭喜我吗?或者大夫觉得我做错了吗?”申叔时赶紧回答道:“大王能为陈灵公主持公道,当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只是刚才我正在想一个让我很头痛的案子,一时忘了向大王表示祝贺了。”楚庄王一听觉得十分奇怪,居然有让申叔时感到头痛的案子,于是问道:“是什么案子,竟然让你这么为难?说出来让我也听一听吧。”

申叔时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回到国内时,正遇到有人来告状,说是他牵牛回家从别人田里经过时,将别人田里的庄稼给踩坏了,田的主人非常生气,就把他的牛给抢了,说什么也不还给他。这两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判这个案子,正在为这事头痛呢。”

楚庄王听了之后说:“我看应该让田主人将牛还给人家。”

申叔时问道:“为什么呢?牛踩了别人的庄稼呀!”

楚庄王回答道:“虽然牛踩了别人的庄稼是牛主人的不对,但是田主人却因此将别人的牛据为己有,就更不该了,实在是太过分了。”说到这里,楚庄王似乎明白了,他看着申叔时笑着说:“大夫好聪明,你是绕着弯子说我像田主人一样过分!”申叔时也笑着回答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大王自己说的呀。”楚庄王笑着说:“好吧,我这就将牛还给陈国吧,你看如何呢?”申叔时施了一礼说:“大王真是贤明呀,我替陈国百姓谢谢您啦。”

于是楚庄王让那几位陈国的大臣前去晋国将太子迎回陈国当了国君,就是陈成公,并帮助他重新治理好陈国的朝廷。陈成公非常感激楚王,陈国的百姓也对楚庄王的大义相助感恩戴德。从此,陈国就依附于楚国,成了楚国的一个属国,对楚国十分忠心,而诸侯国更是对楚庄王的这种讲信用有道义的精神非常佩服,这为楚国成为诸侯国的盟主奠定了基础。

谣言火牛破燕军

单,最初只是齐国的一个下层官吏。燕国大将乐毅率兵攻打田齐国时,齐军大败。当燕国军队又全力围攻即墨城时,田单因胆识过人被推举为统帅,带领即墨城的军民抵抗燕军。

田单先派人四处扬言说:“齐国人最怕的是燕国更换主帅,把乐毅调走,那样的话,即墨城必定被攻破。”燕惠王听信了这些谣言,派遣大将骑劫来替代乐毅。燕国军队因此军心不稳。

田单又命令城中的居民,每次吃饭前都要祭祀祖先。祭品引来了很多飞鸟,在即墨城上空盘旋。田单便散布谣言说:“有一个神人即将来即墨城充当田单的军师。”他找了个士兵充当神人军师,每次发布号令时,都要装模作样地先拜一拜他。燕国人听说后,以为齐国真的得到了天助。

为了激发即墨城内军民的斗志,田单又放出风声说:“齐国人最怕的就是燕国人割掉被俘虏的齐国士兵的鼻子,挖开齐国人的祖坟。”燕国军队听了,果真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了,还把城外所有的坟墓挖开,焚烧尸骨。即墨城里的军民见了燕军的暴行,恨得咬牙切齿,纷纷要求出城作战。

田单意识到决战的时候到了。他派遣使者带着黄金送给燕国军队的将领,说即墨城准备投降,从而使燕军放松了戒备。接着,田单在即墨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画有奇彩异纹的布衣,牛角上绑上刺刀,牛尾上扎着浸了油的芦苇。夜幕降临后,田单让士兵点燃牛尾上的芦苇,受惊的火牛立刻向着燕军狂奔。酣睡中的燕国将士被惊醒了,看见一个个庞然大物缀着五彩龙形花纹,加上一条燃烧的牛尾巴,宛如怪兽飞奔而来,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被牛踩死刺伤无数。紧随其后的齐军奋力杀敌,打得燕国军队败退而逃。

因为田单的聪明才智,使齐国迅速收复了失地,齐襄王为此大大地封赏了田单,封他为安平君。

着火的鸡

卣是东晋时期晋朝大将殷浩手下的得力干将,他足智多谋、江英勇善战,曾经立下了无数的战功,是殷浩不可缺少的重要将领。

有一次,羌族首领姚襄因为对晋朝的统治不满,于是领兵背叛了晋朝。他依仗自己的兵力比殷浩多几乎一倍,根本没有将殷浩的军队放在眼里,竟然在与殷浩两军对垒的时候,没有按照常规的扎营方式进行,而是将自己军队的营地扎在了离殷浩驻地不到十里的地方,简直狂妄之极。

殷浩面对这个狂妄的敌人,决定要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尝尝晋军的厉害,而在这个时候就要看江卣的本领了。于是殷浩就将这个打前锋的任务交给了江卣。

江卣接到了命令之后,就领着自己的部队开始准备。在这之前,江卣按照平时的习惯打算先去打探一下敌人的情况。这天,他骑马来到离敌营不远的地方进行观察,只见对方的营帐排列得很紧密,并且用许多木桩进行了加固,整个营地显得紧凑而坚固,看样子这仗可不好打,何况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太大,如果强行攻击的话,自己一定没有胜利的把握,这样的话,就只能靠智取了。江卣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他回到帐篷里,将已经翻了无数次的兵书又拿出来翻看,从历代以少胜多的作战情况看,有许多都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攻击的,那么自己也应该多想一想,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组织进攻。他想起刚才看到的敌人营地,不仅帐篷之间挨得很紧,而且还用许多木材进行了加固,那么,自己就可以利用火攻的方式来进攻。想到这里,江卣一阵激动,似乎已经找到打赢这场仗的方法了,可转过来又一想,虽然火攻的方式是最好的,可是自己要怎样将这场火烧起来呢?派人潜进去放火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对方是羌族人,和自己这边的士兵没有共同的语言,派人过去很快就会被发现,而且也没有办法一下子派很多人去,所以这个方法不行。不用人去,那应该怎么将火种带过去呢?现在也没有什么牛群可以让自己利用,这可怎么办呢?江卣在自己的帐篷里走来走去,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天已经快亮了,远处的雄鸡已经开始打鸣了。听着远处传来的高高低低的鸡叫声,江卣突然心里一亮,对呀,现在现成的就可以用鸡来传播火种呀!想到这个办法之后,江卣才真的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了。

天一亮,江卣就命令士兵们赶紧去抓几百只鸡来,然后在每一只鸡的尾巴上都系上了火种,再将这些鸡的脚用绳子串起来,这样,这些鸡在跑的时候就不会跑乱了。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江卣命令士兵们早早地吃完饭,检查自己的武器装备,然后简单地操练了一会儿,就原地待命,养精蓄锐,等天黑之后就开始战斗。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江卣先命令一些士兵将鸡的嘴用绳子拴上,然后悄悄地将那些鸡带到了离敌人营地不远的地方,将火种点燃之后,就将鸡群赶向了敌人营地。这几百只鸡的尾巴上全都燃着火苗,吓得这些鸡一个劲地往前跑,可是因为脚上全拴了一根绳子,所以这些鸡都直冲冲地朝着羌人的营地跑去。不一会儿,这些火鸡们就冲进了营地,那些加固用的木材和帐篷被这些火鸡们一靠近,很快就燃烧了起来。敌人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个被浓烟给熏了出来,有的连衣服都还没有穿好,更别说拿武器了。营地里一片混乱,到处是人的喊叫声、鸡的叫声、马的叫声,已经乱成了一团。

江卣见时机成熟,立刻指挥自己的部队趁敌人营地混乱的时候冲了进去。完全没有准备的敌人被这些有备而来的战士们一阵乱砍乱杀,死伤惨重,很快就被消灭了。

敌军的首领姚襄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自己的几个亲信连夜逃了回去。江卣带队乘胜追击了一阵之后,也收兵回营向殷浩报喜去了。

巧计得京口

若弼是隋文帝杨坚手下一名重要的大将。他能征善战、英勇贺机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有一年,隋文帝命令贺若弼带领大队人马前去攻打陈国,于是贺若弼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陈国已经得到了贺若弼将要来攻打的消息。当部队来到江北时,陈国的军队就在江南严阵以待,准备和贺若弼的部队进行一场较量。

当贺若弼接到消息说敌人已经在对岸等着和自己打仗时,他决定让部队停止前进,就驻扎在对岸等待时机。他的部下不明白为什么部队要停止不前,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打过江去,这样可以速战速决。贺若弼听了手下的意见之后,摇了摇头说:“现在我们的军队是经过长途行军来到这里,而且还必须要渡江才能作战,而陈国的军队却是以逸待劳,完全可以在我们渡江的时候将我们消灭,所以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保证部队能够安全渡江的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部队去和陈国军队作战。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找出安全渡江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将们一听觉得十分有理,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部队安全渡江呢?陈国因为已经知道隋朝军队的到来,对隋军采取了十分严密的监视。如果部队要渡江,陈国军队一定会知道的,这可怎么办呢?贺若弼见部将们都没有主意,就笑着说:“现在大家回去休息休息吧,好好想想办法,明天再来商量吧。”大家离开之后,贺若弼却在自己的帐篷里想了一整夜。

第二天,大家又聚集在他的帐篷里商量对策。这时贺若弼说:“经过昨天的思考,我已经想出了一个办法,但要求你们必须完全按照我的命令来做。”接着贺若弼命令先将准备用来渡江的船全部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了起来,只在江边留下一些破旧的船只,同时要求部将们每天都轮换着带兵在江边打猎,最后每隔几天进行一次部队换防的演习,每次演习必须大张旗鼓,热闹非凡。部将们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因为贺若弼命令只许执行,不许多问,所以谁也不敢多问,都按照贺若弼的指示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陈国在隋朝军队刚开始换防时,以为对方要渡江打仗了,于是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迎战,可是准备好之后,却见隋朝军队并没有进攻的意思,而只是在自己的地方换进换出,而且陈国军队发现隋朝军队没有可以用作渡江的战船,在江边停泊的都是一些又破又旧的小船,这些船根本没有办法承载部队过江,所以陈国的军队就渐渐放松了警惕,对隋朝这边军队的调动习以为常了。到最后,无论隋朝这边有多大的军队调动,陈国军队都懒得再来看一看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贺若弼已经掌握了陈国军队的布防情况以及对自己部队调动的态度后,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命令士兵们悄悄将渡江的战船停在了江边,然后带领队伍进行了大规模的渡江准备,而对面的陈军却一点准备也没有。在贺若弼的指挥下,隋朝的军队乘陈国军队没有防备时,突然渡江,对陈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而陈国军队因为没有一点防备,被隋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地仓促迎战。结果可想而知,隋军全歼了陈军,并攻下京口,夺取了徐州。随后,贺若弼又指挥部队乘胜进攻,围困了陈国的京城建康,消灭了陈国,为隋朝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敲鼓的羊

朝的时候,北方的金国仗着自己兵精将强,常常越过边境侵宋犯宋朝的国土,而相对处于弱势的宋朝军队,虽然实力比不上敌人,却也是顽强抵抗不甘示弱,因此也让金国不敢太过放肆。

这一次,金国的军队又一次越过边境打了过来,宋朝这边奉命迎战的是一向以机智著称的名将毕再遇。在离边境不远的地方,双方军队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为打开局面,毕再遇决定将自己有限的兵力进行调整,先运用小部队偷袭敌人,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进行攻击。

这个计策果然十分管用,小股部队的四处骚扰,让敌人疲于奔命,为找到宋军而分散了大部队的兵力。当金兵还在四处寻找宋军的踪迹时,毕再遇已经将自己的部队重新集结了起来,对敌人的大本营进行了一次有力的攻击,将金军打得四散逃跑,溃不成军,十分狼狈地逃回了自己的国家。

毕再遇一战得胜后,正准备凯旋的时候却又接到了前方侦察的报告,说金兵并不甘心这次失败,已经重新集结了几倍于宋军的兵力前来报仇,而且行军速度非常迅速,已经在距宋军兵营不远处驻扎下来了,准备和宋军决一死战。

毕再遇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不安,因为自己的部队和敌人的兵力悬殊太大,一旦开战肯定是败多胜少,甚至还有可能全军覆没,必须想一个十分周全的办法才能保障自己的部队不会处于一个很被动的位置,争取做到减少伤亡,甚至是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全部撤退回去。

毕再遇手下的军官们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给他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唯一的方法就是退兵,但问题是怎么退兵才安全,一旦敌人发现宋军退兵了,一定会追杀上来,这样一来军队就会大乱,不但不能保存实力,还会导致宋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大家商量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到一个妥善的办法。毕再遇见大家都开始着急起来了,就笑着说:“大家不用太过着急,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商量一下吧。现在敌军没有摸清我们的实力,一时半会儿不会轻易和我们开战,只能和我们形成对峙的局面,这就为我们争取了时间,所以现在先休息去吧。”大家见毕再遇这么说,只好回到自己的营帐里休息去了,毕再遇继续在自己的营帐里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第二天清晨,营里响起了一阵鼓声,这是在做例行的战前操练,而这一阵阵的鼓声却让毕再遇的眼睛为之一亮,他想到了一个安全撤军的好方法了。他让军官们全都到自己的营帐里商量退兵的事情。毕再遇等人都到齐之后,笑着告诉大家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迷惑敌人让部队安全撤退了,大家一听都非常高兴,连忙问究竟是什么好办法。毕再遇笑着说:“每次当你们听见敌方战鼓响起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当然是知道对方正在准备战斗了。毕再遇高兴地说:“不错,的确是这样。如果我们在撤退的时候,让战鼓一直不停地发出响声,那么敌人会怎么想呢?”大家一听顿时明白了毕再遇的意思,可怎么样才能在部队离开的时候让战鼓不停地响呢?毕再遇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他已经找到敲鼓的了,然后毕再遇带着这些军官来到存放粮草的营地,只见营地里用绳子将几十头羊捆着,旁边立了一排木架子,每个架子下面都有一面鼓,士兵们正忙着将那些羊吊在木架子上。吊着的羊因为四只脚悬空着,所以就不停地乱踩,正好踩在鼓面上,几十面鼓发出了巨大的鼓声,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准备战斗。众人一看就全明白了,于是大家分头回到各自的营帐准备撤离。

而在此时,对面营地里的金兵听见宋营里鼓声震天,以为是宋军打过来了,连忙整队准备迎战,可是过了一会儿,除了营地里的鼓声之外,却没有看见半个宋军士兵冲过来。金兵将领不知是怎么回事,等了一会儿之后,见还是没有宋军出来,于是认为这一定是宋军扰敌的假象,就放松了警惕。可一连两天都是这样,金兵觉得有点奇怪了,就派了几个士兵偷偷去侦察,看宋军究竟在搞什么。可是等侦察的金兵来到宋营的时候,却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就壮着胆子闯了进去。只见宋营里一片空荡荡的,没有一个士兵一匹马。金兵大吃一惊,立刻回去向主帅报告。等金兵大队人马赶过来搜查时,才发现除了那几十头被捆着的羊之外,没有一个宋兵的人影。金兵统帅这才知道自己被毕再遇给骗了。宋军已经争取到了两天的时间撤离,所以根本没有了继续追击的意义,金兵只好失望地退军回国了。

毕再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部队赢得了十分宝贵的撤离时间,让部队得以安全、完整地撤退,保存了宋军的战斗实力,为将来更好地与金兵作战做好了准备。

巧计胜突厥

行俭是唐高宗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为人聪明机智、胆识过裴人、英勇善战,善于用智慧而不光凭借武力战胜敌人,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名将。

有一年,突厥对唐朝边境发动了攻击。镇守边境的大将萧嗣业领兵前去迎敌,可是押运粮食的车队,却在半路上遇到了突厥兵的突然袭击,粮食全部被抢光,而且押送粮食的士兵也全死了。萧嗣业因为部队没有了粮食,只好撤了回来,唐军仗还没打就败下阵来,这让突厥在边境更猖狂。消息传回长安,唐高宗十分恼火,决定另派一员大将前去迎战突厥,一定要把突厥的气焰给打下去。可是,派谁去比较合适呢?唐高宗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派善于用头脑作战的裴行俭去当这个讨伐突厥的大元帅。于是,唐高宗一道圣旨,命令裴行俭带领军队火速前往边境上任,一定要将突厥军队赶出大唐的领土。

裴行俭接到命令后,立刻带领军队赶赴边关。当他来到离边境战区最近的朔州时,裴行俭没有再往前,而是命令部队停下休息。手下的将领没明白元帅的用意,纷纷来问裴行俭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地杀向突厥,反而停下休息。裴行俭微微一笑说:“当初萧嗣业没有能继续攻打突厥,是因为他的粮食车队被突厥兵给抢走了。失去了粮草,军队就没有办法作战了,所以我们这次前去攻打突厥,对方一定会再次来抢劫我们的粮草,所以我决定将计就计,给突厥一个突然袭击,让他们也知道我们的厉害。至于要怎么做,你们就听我的命令好了。”说完,裴行俭就下令让这些将领们回去挑选出一批身强体壮、作战勇敢、服从命令的优秀士兵,让他们全到自己的元帅府听候命令。接着,又命令手下去征集了三百辆大车,让那些被挑选出来的一千五百名士兵个个拿上大刀利箭,藏进这三百辆大车里,然后装上粮草,伪装成运粮车。士兵们已经领会到了元帅的用意,所以全都安安静静地待在粮车里,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来车里竟然藏了这么多的精兵。然后裴行俭又命令另一队士兵埋伏在粮车必经的一条道上,准备接应。

当突厥军队得知新来的元帅又开始往前方运粮时,高兴地认为这又是唐朝军队给自己送礼物来了,于是像以往一样派了一支部队准备给唐朝军队来一次突然袭击。这些押运粮草的士兵早就接到命令,如果突厥兵打来,只假装抵抗一下就全部撤退,所以当他们看见突厥兵出现时,就装出惊慌害怕的样子,纷纷逃了回去。突厥兵高兴地将轻易到手的粮车往回运。当他们走到一条绿草茵茵的小溪边时,这些突厥兵就停下来解开马鞍,让马去喝水,自己也躺下休息起来。就在突厥兵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候,藏在粮车里的唐朝士兵一下子就跳了出来,拿着手里的大刀砍向那些毫无防备的突厥兵,突厥军队一下子被打蒙了,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就被杀死了不少,其余的突厥兵赶紧往回逃命,可是在经过一条山路时,又被埋伏在那里的另一支唐军给截住了。经过这一战,不仅让抢粮的突厥军队全军覆没,而且还大大地打击了突厥军队的气焰,唐军的士气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

从此,裴行俭的名声大振。突厥兵看到唐军的粮草车队再也不敢轻易来抢了。粮草充足、士气高昂的唐朝军队在裴行俭的带领下很快打败了突厥,保卫了边境的安宁。

生擒叛徒

国南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词人,名叫辛弃疾。他不但我词文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抗金英雄。

当时,南宋北方的金国经常派兵攻打宋朝,并且占据了宋朝北方的广大土地。金国士兵在这片沃土上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北方的大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勤劳勇敢的人民是不甘受奴役的。山东一位叫耿京的好汉就率领一支由群众自发组成的起义军,狠狠打击了金国的侵略者。

山东历城的辛弃疾,从小就文采过人,而且很喜欢舞枪弄棍,习学武艺,是个文武兼备的好后生。目睹着金国士兵强盗般的残暴行径,他早已义愤填膺。就在21岁那年,辛弃疾拉上几个要好的伙伴毅然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队伍。由于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成为耿京的得力助手,并被派往南方去联络更广泛的支援力量。

谁知就在辛弃疾南下不久,起义军内部出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张安国贪图金兵的悬赏重金,竟昧着良心暗害了耿京,然后躲入敌人的营帐。

失去首领的起义军队伍顿时乱成一团,有人高喊要攻打金营,杀了叛徒报仇;有人主张坐等朝廷派兵支援;还有人干脆要求散伙算了。就在大家乱哄哄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辛弃疾风尘仆仆地从南方赶了回来。

面对耿京的灵位,辛弃疾悲痛欲绝,咬紧牙关坚定地发誓说:“我们一定要杀了张安国这个可耻的叛徒,为耿大哥报仇雪恨!”“可是张安国躲到金国营帐里去了,我们抓不到他。”一个同伴皱着眉提醒说。“他不出来我们就杀进去,就是在虎口也要把他掏出来!”辛弃疾非常坚决地回答。“太冒险了!金营里足有上万名敌人,咱们就这点人手,怎么去捉?”同伴惊叫道。“冒险?我们就是要冒这个险!金兵以为我们没胆量劫营,我们偏要杀进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别说有上万敌人,就是再多上十万倍,我们也要杀进去!杀了叛徒,为耿大哥报仇,为将士们出口恶气,也只有如此才能稳定军心!”辛弃疾斩钉截铁地挥动手臂说道。

当天晚上,趁着漆黑的夜色,辛弃疾率领着五十位精心挑选的勇士,骑着快马,挎上刀剑,悄悄摸到金兵的大营附近。细心藏好马匹,然后身手矫健地翻过壕沟、营墙,直扑叛徒张安国居住的帐篷。

两刀结果了哨兵,辛弃疾一挑帐幕,率先冲进灯火辉煌的帐中,只见叛徒张安国正陪着两个将领饮酒作乐呢!一见起义军战士冲进来,两个将领凶狠地狂嚎一声,举起椅子就扑上来,结果没几下就被勇敢的起义军剁翻在地。众人扭头再看,叛徒张安国却溜得无影无踪。

辛弃疾稍一打量帐中摆设,冷笑一声,一个箭步冲到桌子前,把桌布向上一掀,张安国正缩在下面瑟瑟发抖呢!两个勇士快步上前,不由分说就把叛徒捆了个结实。辛弃疾一把拎起叛徒,宝剑一挥就往营外冲。

勇士们奋勇厮杀着,边战边退来到了藏马的地方。他们纷纷扳鞍上马之后,只见辛弃疾不慌不忙将叛徒牢牢捆在马鞍上,然后翻身上马,摘下弓箭,对准追兵并大声喝道:“你们这些金贼!谁敢再追一步,我就取他狗命!告诉你们,宋朝十万大军就要来到,想活命的就快逃吧!”说完搭弓放箭,为首的小头目惨叫一声跌落马下。

等其他追兵从惊恐中回过神来,辛弃疾和五十位勇士早已押着叛徒跑了。

智退敌军

巡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员大将,他作战勇敢,而且善于动脑筋张打仗。安史之乱,唐玄宗被打得逃到了四川,后来在郭子仪这些忠臣的保卫下,才集合了大批军队去攻打安禄山,夺回唐朝的京城,而张巡也是为唐朝复兴作出贡献的一员猛将。当时,张巡正带领自己的部队去睢阳支援被安禄山的大将尹子奇围困的睢阳太守许远。当张巡进驻到睢阳城内之后,尹子奇指挥十三万大军将整个睢阳城围得水泄不通。面对敌人大军压境,许远将张巡等几员大将请到自己的府中,对他们说:“各位将军,现在尹子奇用十三万大军把我们睢阳城围困起来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外面取得联系,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我们的粮食也不多了。如果不想办法立刻将尹子奇的部队赶走,就算他不攻打我们,只是将我们围住不让我们出入,我们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今天我请大家来就是想请你们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张巡对许远说:“太守大人,只要我们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把尹子奇先消灭了,敌人就会出现群龙无首的状况,任凭他有再多的人也没有办法打仗了。”这时,一名叫南霁云的将军说道:“只要能靠近尹子奇的部队,找到这个尹子奇,我就完全有把握将他一箭射死,这样这些敌人就没有办法跟我们作战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因为大家都知道南霁云是部队中的神射手,都非常相信他的射箭技术完全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可是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在这城里的所有人都不认识尹子奇,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张巡低头想了一会儿之后说:“没问题,这事就交给我吧,我一定可以把这个尹子奇找出来。”

当天晚上,张巡命令在睢阳城里不停地擂动战鼓,只听见这城里到处都是战鼓的声音,就好像有千军万马准备杀出城一样。城外尹子奇的哨兵赶紧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尹子奇,尹子奇以为是睢阳城里的唐朝军队要杀出来了,就将自己的部队集合起来准备战斗。可是等了一晚上,就只听见睢阳城里的鼓声响个不停,但却没有看见一个唐军杀出来。尹子奇觉得十分奇怪,不知道唐朝军队在搞什么名堂。回头见自己的战士在夜里戒备了一晚上,大多数士兵都露出了疲倦的神情,于是尹子奇命令哨兵在高处观察一下睢阳城有什么动静。哨兵爬上高高的观察哨看了半天说:“大人,睢阳城里一个人影也没有。”尹子奇想了想就命令士兵们解散,各自回营里休息。就在尹子奇的队伍刚刚解散开始休息的时候,张巡却带着十几名将军和几百名士兵突然从城里杀了出来。他们动作十分迅速,很快就杀到了尹子奇的主帅营地附近。尹子奇的部队因为已经倒下休息了,这一下根本就没有回手的力量,被张巡带领的人马杀得四处乱跑。这时张巡又命令士兵们开始放箭,一支支的箭射在敌人的身上却没有一点作用,原来这些箭全部都是青蒿做的,根本伤不了人。这些箭射在人身上一点也不痛,尹子奇的士兵觉得奇怪,就把这些箭捡起来送到了尹子奇面前。尹子奇看着这些青蒿箭,心里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因为城里的唐军已经没有武器了,居然只能用青蒿来做箭了,于是他兴奋地跑出自己的主帅帐篷,准备召集大部队进攻睢阳,将城里唐朝的军队全部消灭掉。就在他刚跑出帐篷骑上战马时,一直在注意观察敌人动态的神射手南霁云立刻就知道这人一定是敌人的主帅尹子奇,于是南霁云马上将手中准备好的利箭对准尹子奇射了出去。这可不是什么青蒿箭了,这是一支真正的利箭。这支箭一下子就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他大叫一声就从马上掉下来昏了过去。尹子奇的卫兵们赶紧将尹子奇救走了。这一下士兵们以为自己的主帅被杀了,本来就不整齐的部队一下子就全乱了,根本没有心思打仗,被张巡他们消灭了大部分人马,其余的都只顾逃命去了。

经过这一仗,不仅睢阳的包围被解除了,而且还让安禄山的一员重要大将尹子奇受了重伤,没有办法参加以后的战斗,结果安禄山的军队很快就被唐朝的军队给打败了,而安禄山自己也因此生起病来,最后竟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了。

摸钟辨贼

朝的浦城县,有一任县令叫陈述古。他足智多谋,善于断宋案,深受老百姓爱戴。

一天,一户人家闹哄哄地来到县衙里报案,说是昨天夜里,有盗贼趁全家人熟睡之际,越墙而入,把他们家苦心积攒多年的一箱财宝盗走了。

陈县令当即派出一班衙役细细排查,最终抓获了几名最有嫌疑的人。可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中谁才是真的盗贼。

迟迟定不了案,将嫌犯一直关在县衙里总不是办法。陈县令思索再三,也没有良策。烦恼之下,他踱出县衙去散心。

走在路上,他看到百姓熙熙攘攘地都赶往城东的寺庙,一打听,原来大家都传说庙里有口神钟,十分灵验,所以都赶去瞧热闹。陈县令心头一亮,眉头舒展开来。

回到县衙,他命人去庙里将那口神钟抬来,然后开始提审所有的嫌犯。人到齐后,陈县令宣称:“昨夜有神灵托梦给我,说城东寺庙里的那口神钟能够辨别善恶。人用手摸钟,如果是清白无辜的人,钟就一声不响;倘若是有罪的人,钟声就会响起。现在我已经把钟搬上了公堂,待会儿你们逐个来试一下吧。”大家果然看到屋里摆放着一口用黑布蒙着的大钟。

陈县令领着众人郑重其事地对神钟三叩九拜后,几个嫌犯便根据陈县令的吩咐,一个一个过去,把手伸进布罩里摸钟。所有的嫌犯都摸过了,钟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嫌犯们都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连忙请求县令释放自己。“慢!你们都把手举起来给我看看。”陈县令下令道。嫌犯们莫名其妙地举起手。陈县令扫视了一下之后,对其中的一个嫌犯厉声喝道:“胆大妄为的家伙,还不从实招来。”“大人,神钟没响啊,我是清白的!”那个嫌犯惊慌失措。“你果然上当!哪有什么神钟,这不过是我试探你们的计策而已。我事先在钟上涂了一层黑漆。你自己瞧瞧,其他人摸过钟后,手都被抹黑了,只有你的手是白的,这是因为你做贼心虚不敢去摸钟!”

盗贼见自己被识破,一下子瘫软在地。

智夺盟主

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国晋定公争夺中原霸主地位。晋定公春认为晋国历来是诸侯首领,理应由他当盟主。于是双方互不相让。

此时赵王勾践趁吴国国内防守空虚,起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得知消息后,为了尽快确定自己的盟主地位,以便及早赶回去与赵王对抗,决定设计让晋定公见识一下吴国的军威,以逼他承认自己的盟主身份。

夫差在全军中精心挑选了三万精兵强将,将他们组成三个整齐的方阵,每个方阵的人马分别穿着白色、红色和黑色的服饰。经过一番训练,黎明前,三路人马悄悄抵达了晋军驻地附近。等将士们列好阵势,夫差一声令下,刹那间,鼓声惊天动地地响起来。

正在熟睡的晋定公被鼓声惊醒,以为发生了紧急战事,慌忙起床穿衣,跑出营帐。咦,四周并没有兵马厮杀的场景。这是怎么回事?他登到高处,举目望向鼓声的方向,哎呀,眼前是一片壮观的军队,白、红、黑三种颜色的方阵布列整齐、浩浩荡荡:白色方阵,白盔白甲,白衣白旗白箭羽,就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红色方阵,红盔红甲,红衣红旗红箭羽,一眼望去如熊熊燃烧的火焰;黑色方阵,黑盔黑甲,黑衣黑旗黑箭羽,整个黑压压的一片,如同深不可测的浩瀚夜空。随着鼓声轰响,三个方阵的将士挥动手中的兵器,齐声呐喊,声震四野。看到吴国军队如此军威浩荡,气势夺人,晋定公不由得瞠目结舌,心中胆怯。

吴王洞察出晋定公已经有了畏惧的心理,及时地派出使者去见晋定公,向他转达了夫差的意图。晋定公心想:“看起来吴国的实力十分强大,晋国无法抗衡,一旦两国交兵,晋国肯定吃亏。既然如此,自己不可再硬争这个盟主地位,以免惹恼了吴王。”于是,晋定公只得屈服,夫差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盟主。

孙膑戏庞涓

国时期,著名的隐士鬼谷子有两个学习很好的学生,一个是战庞涓,一个是孙膑。这两个学生中,孙膑比起庞涓来还要更高明一些。当庞涓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就向自己的老师提出要下山去,鬼谷子见他决心要走,就没有多加劝阻,让他下山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去了。而孙膑却认为自己学得还不够,所以继续留在老师身边学习。鬼谷子对孙膑这个学生非常喜欢,就把自己一生的知识全部教给了孙膑,于是孙膑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最后,鬼谷子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教孙膑的了,就让他下山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孙膑也离开了老师,准备去魏国找自己的师兄弟庞涓。

这个时候的庞涓已经是魏国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了,魏惠王对庞涓十分器重和信任。当庞涓知道自己的师兄弟孙膑来找自己时,心里很吃惊,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学识和孙膑相比差了一大截,如果让魏惠王知道了孙膑的才能,那么自己就会在魏国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权力和地位。于是他找了一个借口,说孙膑是齐国的奸细,将孙膑抓了起来,还砍掉了孙膑的膝盖。孙膑万万没有想到庞涓会这样对待自己,他心里十分明白这是因为庞涓怕自己超过他,所以才用这么狠毒的办法来除掉自己。孙膑怕庞涓会痛下杀手,只好装成疯子麻痹庞涓。当庞涓听说孙膑已经成了一个疯子之后,才放下心来,放松了对孙膑的看管。

有一次齐国派来使者和魏王商量事情,这个消息被一个同情孙膑遭遇的看守知道了,看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孙膑,于是孙膑就请求他帮助自己,想办法和这位齐使见一面。当齐国使者和孙膑秘密见面之后,这位使者发现孙膑原来是一位十分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悄悄将孙膑装在自己的马车里带回了齐国,并引见给了齐威王和当时齐国的将军田忌。齐威王和田忌通过与孙膑的谈话,认为这简直就是上天给齐国送来的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于是很恭敬地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孙膑,孙膑终于在齐国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

后来,魏国前去攻打韩国,并很快包围了韩国的京城,韩国立刻派人前去齐国求救,齐威王和田忌都要拜孙膑为统帅,带兵前去解救韩国。孙膑推辞说自己已经是一个残废人了,不能做三军的统帅,建议齐威王拜田忌为帅,自己充当军师,一起领兵去解除韩国的危险。齐威王只好同意,于是田忌和孙膑带着十万大军前去解救韩国。在路上,孙膑建议田忌不可以直接到韩国去解围,而是应该直接去攻打魏国的京城,这样魏军统帅庞涓就一定会带兵回来保卫京城,那么齐国军队就可以以逸待劳地消灭回来救京城的魏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带领齐国军队直扑魏国京城。

果然,当庞涓听说齐国军队前去攻打自己的国都时,立刻将包围韩国京城的军队撤了回来,日夜兼程地往回赶。当孙膑听说庞涓已经回兵的时候,就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十分勇猛强悍。他们看不起齐国的军队,认为齐国的军队胆小,不是他们的对手。要知道关于用兵的将领,应该顺应敌人的想法,加以好好利用引导,就会对自己产生有利的作用。兵书上说:带兵急行军一百里然后去和敌人争夺利益,就可能失掉这支部队的上将军;如果急行军五十里的话,就有可能让一半的士兵掉队。现在请将军命令部队,在进入魏国的边境之后,第一天应该挖可以给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挖给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挖只供三万人的灶,这样就可以诱敌深入,让敌人掉以轻心。”田忌完全按照孙膑的计划进行了布置,果然,当庞涓看到齐国军队的灶每天都在减少时,很得意地对手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国军队是一支不堪一击的部队,你们看,才刚刚进入我国境内三天,他们的十万大军就只有三万人马了。看来我如果不快点追上他们,就没有办法让我享受胜利的喜悦了。”

于是,庞涓命令大部队继续前进,而自己却只带了一些骑兵轻装前进,准备追上人数已经越来越少的齐国军队,捉住齐军的统帅在魏王面前请功。

就在庞涓打着如意算盘日夜不停地追赶齐国军队的同时,孙膑已经计算好了庞涓的行程,知道他会在当天晚上到达地势险要的马陵道这个地方。这条道路狭窄,两边的山势也很陡峭,而且山上杂草丛生,树木很多,很适合大部队埋伏,于是就命令部队在两边设下埋伏,再让人将道路边的一棵大树的皮砍掉,并在上面刻下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并命令在道路两边设下上万名弓箭手,吩咐他们只要晚上看见这棵树下亮起火光,就一起放箭,射杀魏军。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齐国军队就静静地等待着庞涓的到来了。夜幕降临之后,庞涓果然带领骑兵赶到了马陵道。他看见前面一棵大树露出了大块的白木,而且上面似乎还刻了字,就走到树前去查看,可是天色已经暗了,他看不清楚上面究竟写的是什么,于是就命令手下将火把点燃照亮,好让自己看清楚是些什么字。当手下刚把火把点燃,他还没有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时,只见两边的山坡上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地向魏军射来。当时两边山坡上燃起了无数的火把,将山谷照得像白天一样。望着山坡上齐国军队中竖起的田忌和孙膑的旗帜,再回头看看树上写的字,庞涓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自己最终还是败在了孙膑手上。他知道今天根本就没有活着离开的可能了,于是就拔出自己的佩剑,自杀了。

谋略斗智篇

治国安邦,巧言善辩,为国为家为人民。

蔺相如斗秦王

国时期,有一年,秦昭襄王约赵惠文王到渑池去会盟。赵王战知道秦王不怀好意,但如果不去,会让秦国讥笑赵国胆小。于是,赵王带着大臣蔺相如出发到了渑池。

秦王命人大摆酒宴,庆祝两国的会盟。酒至半酣,秦王忽然对赵王说:“听说赵王很会弹琴,能否请你弹奏一曲,给大家助助兴呢?”

赵王见秦王气势凌人,不敢不从,就拿起琴弹奏起来。秦王大声叫好,随即给旁边的御史使了个眼色。御史心领神会,马上提笔记录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在渑池为秦王弹琴。”

赵王又羞又恼,可又不敢发作,脸红一阵,白一阵,十分尴尬。一旁的蔺相如立刻拿起面前一个盛过酒的瓦盆,走到秦王面前说:“赵王也听说秦王善于敲打瓦盆,现在就请大王表演一下,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秦王恼火地看了他一眼,装作没听见。蔺相如向前逼近了几步,厉声说道:“大王,请您看清楚,在五步以内,我就可以把鲜血溅到您身上。”

看到蔺相如高举瓦盆怒目圆睁的样子,秦王一下子慌了神。秦王的侍卫们急忙抽出刀剑冲上来。蔺相如怒喝一声,瞪着他们。侍卫们被他凛然的气势震慑住了,都不敢轻举妄动。

秦王只好不情愿地拿起筷子,在瓦盆上敲了几下。蔺相如立刻命赵国的御史记录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在渑池为赵王敲瓦盆。”

秦王越想越气,按捺不住地刚想发火,这时,有密探来报说:“赵国的大将廉颇已经在边界上驻扎了大军。”秦王知道赵国已有防备,只好不动声色。

就这样,双方重新入席,签订了盟约。之后,蔺相如护送赵王安全地回到国内。

蜡烛灭后

庄王平定了一次叛乱后,设宴犒赏群臣。宴席上,丝竹管楚乐,轻歌曼舞,君臣杯盏往来,纵声谈笑,气氛十分热烈。楚庄王还特意让自己的两个宠妃许姬和麦姬给文武大臣们敬酒,以示自己对大臣们的器重。

忽然一阵风吹来,把燃着的蜡烛都吹灭了。整个宴厅里一片黑暗。楚庄王感觉到有人悄悄地来到他旁边,凭借着身上的香气,楚庄王知道来人是自己的宠妃许姬。许姬俯在楚庄王耳朵上轻声说:“大王,刚才我在下面敬酒,蜡烛灭时,有个大胆狂徒竟然趁黑拉住我的手想占我便宜。我使了好大的劲才挣脱。我还趁势拽下了他帽子上的缨带。待会儿蜡烛点亮后,请您一定要狠狠地惩治他。”

楚庄王听了许姬的话,心里“咯噔”一下,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如此无礼!可是他皱了皱眉头后,做出一个决定。这时,蜡烛重新点亮了。楚庄王让许姬悄悄地退下去,然后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为了让大家更加尽兴,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不必受任何拘束。”

大家一听,纷纷将帽缨摘了下来。楚庄王不动声色地继续与大臣们说笑。他暗暗观察了一下,发现大将唐狡的神色似乎有些不自然。不过一直到宴会结束,楚庄王什么也没流露出来。

回到后宫,许姬委屈地问楚庄王为什么不替她出气。楚庄王说:“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赏群臣,这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席间有人酒后失态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我为此大发脾气,不仅破坏了融洽的气氛,也会使大臣们心存畏惧,从此不敢对我坦诚相待了。”此后,楚庄王再也没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庄王率兵讨伐郑国,久攻不下。大将唐狡主动请战,他一路身先士卒,带领部下奋勇杀敌,使楚军大获全胜。战后,楚庄王要重赏唐狡。唐狡不但不要赏赐,反而向楚庄王请罪,承认自己就是当年在宴会上对许姬无礼的人。楚庄王听后哈哈大笑,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现在你立了战功,应该得到奖赏。”于是,楚庄王照样重赏了唐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秋战国时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宋国。大臣们认为,攻打宋春国会使吴国的后方空虚,别的诸侯国可能会乘虚而入,给吴国带来危险,于是纷纷劝阻。但是吴王一意孤行,坚持要发兵,而且还下令:谁敢反对,就砍了谁的脑袋。所以大家都不敢再进言了。

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看到吴王听不进反对的意见,心里很着急。他知道,眼下如果直接和吴王讨论出兵的事情,肯定是行不通的。想来想去,他想出了一个能使吴王不出兵的好办法。

这天,在王宫后园里,他看到吴王远远地走过来,就把手中的一只弹弓举起来,对着一棵大树,做出打鸟的样子。吴王看见了,就走过来,问他是否打到了鸟。

年轻的侍从回答:“鸟虽然没有打到,但我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吴王一听来了兴致:“什么有趣的事?说来听听。”

这个年轻人煞有介事地说:“我刚才打鸟时,无意中看到园子里的一棵树上有只知了。它停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边得意地鸣叫着,一边啜饮着露水,以为这树上只有它自己呢。其实有只螳螂正悄悄地趴在它背后,举着前足,准备捉它呢。螳螂呢,以为自己要捕获猎物了,当然很得意。可是它没有发现,有只黄雀正不声不响地跟在它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吃掉它。黄雀呢,只顾盯着自己的猎物,却不知道在树下,我已经用弹弓瞄准了它,马上要把它打下来。知了、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只想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身后的危险哪。”

吴王听了年轻人的话,恍然大悟,意识到他是用形象的比喻,劝告自己不要贸然进攻宋国,以免招致后患。于是吴王立即下令停止出兵。

镰刀缉凶

慈是古代著名的法医,他著述的《洗冤录》是世界上第一部宋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案子。

盛夏的一天,有人惊慌地来报案,说在路上发现了一具尸体。官府立即派检验官前往现场查验。经过法医检查,判定尸体身上的十余处刀伤都是被镰刀砍的。伤口这么多,尸体身上的衣服完整,财物未少,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可见不是强盗劫杀,而是仇杀。

很快,死者家属便来认尸。检验官问死者的妻子,她的丈夫与谁有仇。妻子想了想,说自己的丈夫为人本分,从不与人结怨。只有前几日,同村的曹某曾来借钱,被丈夫拒绝了,曹某便发狠说要报复,可这也不足为凭啊。

检验官随即请县官发出告示,命全村人将自家的镰刀通通交到县衙,如果有藏匿者,严惩不贷。

镰刀全部收缴来之后,检验官命人将它们全部放在地上,依次排开。村民们都来围观,不明白官府的意图。

过了一会儿,几只苍蝇嗡嗡嗡地飞过来,在镰刀上盘旋片刻,便相继落到了其中的一把镰刀上。检验官问道:“这是谁的镰刀?”

人群里有人怯怯地应道:“是小人的。”

众人闻声望去,正是曹某。“来人,把这个杀人犯拿下。”检验官高声下令,衙役们立刻上前把曹某按住。“大人,您怎么无凭无据地抓人?”曹某挣扎着抗议。

检验官指着叮有苍蝇的镰刀大声地说道:“这就是证据!”

村民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苍蝇嗜血,虽然你已经把镰刀洗干净,但上面还残留着血腥味,所以苍蝇会聚集在上面!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可抵赖的!”

曹某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不得不认罪伏法。

巧断争儿案

崇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扬州刺史。他为官清正廉明,而且为李人也十分机智,常常能将一些疑难案件断得人心服口服。

有一次,两家人为争夺一个儿子打起了官司,当地的官员无法判断这个儿子到底是谁家的,所以只好将这个案子送到了当时的扬州刺史李崇那里。李崇让两家人将事情的经过说一遍。作为原告的荀泰说:“大人,我是安徽寿春县乡下的农民。我有一个儿子,一家三口本来过得十分幸福,可是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一次动乱,为了躲避灾难,我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离开家乡,准备到安全一点的地方生活。谁知在路上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儿子弄丢了,我们夫妻两人四处寻找,可是到处都找不到。这个儿子活泼可爱,是我们的心头肉、掌中宝,这让我们夫妻十分伤心。后来我们只好往回家的路上来找,希望孩子能回家,就一路走一路找地找了几年。几天前,我进县城去买东西,竟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就在本县,可是却成了那个赵奉伯的孩子,我怕认错了人,还特意找机会见到了那个孩子,并在他的身上找到了我孩子的记号,就是在孩子的左背上有一块像铜钱一样的胎记,所以我敢断定这孩子就是我失踪的儿子,可是当我找到赵奉伯时,他却一口咬定那是他的孩子,而且还让他的邻居为他作证,可那个孩子的确是我儿子,我也有邻居为我作证,他们都说那个孩子长得和我一模一样。请大人为我主持公道,让我们一家三口团圆。”

李崇听了他的话后,又问作为被告的赵奉伯有什么要说的。赵奉伯叩了个头说道:“大人,那小孩的确是我的儿子。这个叫荀泰的人自己的儿子不见了,却要将我的孩子抢过去,实在是太没有道理。我的妻子已经过世多年了,只剩下这个孩子和我相依为命,我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白白地送给别人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请大人为我主持公道,不要拆散我们两父子。”

李崇听了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又将这两人的邻居找了几个来作证。荀泰的邻居说:“当初荀泰的确有一个三岁大的可爱的小男孩,因为躲动乱,结果失踪了,而现在这个小孩也确实跟荀泰失踪的孩子非常相像,其他的我也不敢说什么了。”而赵奉伯的邻居也作证说:“当初赵奉伯来这里居住时,也的确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孩,他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几年了。平时赵奉伯跟小孩的关系也的确和亲生父子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小孩应该是赵奉伯的。”对于这些证词,李崇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他看了看这两家人,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李崇很严肃地对两家人说:“这样吧,既然你们两家都说这孩子是自己的,却又都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所以我决定先让这个小孩跟着我,不许你们与他有任何联系,等我派人查找到更多的证据之后再来宣判此案的最终结果好了,现在你们都回去吧,小孩留下跟我回去。再审这个案子的时候,我自然会派人通知你们。”说完就退堂了。两家人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大人已经这样决定了,两家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回家去等候大人通知。

几个月之后,李崇派人通知荀家和赵家,说小孩因为生了一场重病,没有办法医治已经死了,请他们前去为孩子办理后事。当听到这个消息时,荀泰夫妻两人顿时大哭起来,尤其是荀泰的妻子更是哭昏了过去,而赵奉伯听到这消息时,虽然也很难过,但只是深深地叹息了几声,流了几滴泪之后就慢慢平静下来了。因为李崇要求这两家都必须到刺史府去,所以荀、赵两人都到了刺史府,却意外地在大堂上看见了活蹦乱跳的孩子。李崇对这两人说:“现在谁是孩子的真正父母,我已经很清楚了。这个孩子就是荀泰的小孩,现在就由荀泰将这孩子领回家去吧。这次可要好好地带着了,不能再丢了。”赵奉伯一听着急起来:“大人,您为什么说这孩子是荀泰的?他是我的孩子!”李崇听了之后,很生气地说:“胡说,明明就是你想将别人的孩子据为己有。我已经查清楚了,你还敢在这里胡说!”赵奉伯说:“他就是我的孩子,大人你凭什么说他是荀泰的孩子呢?”李崇胸有成竹地说:“我命令手下去告诉你们孩子已经死了的时候,你们当时的反应我已经派人看清楚了。因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所以荀泰听到这个消息时是放声大哭,痛不欲生,而你虽然也比较难过,但却仅仅叹息几声,流了几滴泪而已,从这些就可以看出荀泰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赵奉伯你还有什么话好说?我还要问问你,这孩子是怎么到你家的?你为什么将别人的孩子说成是自己的?”赵奉伯听完李崇的话之后,只好低头承认孩子的确不是自己的。因为自己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生病死了,他非常悲痛,当时又恰巧遇到了这个与父母失散的小孩,想到自己孩子已经死了,他就产生了将这个小孩当成自己孩子的想法,这样自己老的时候也好有个依靠,于是就将小孩带回了家,并告诉邻居他是自己的孩子。现在真相大白,自己愿意将孩子还给荀泰夫妻。

李崇巧妙的断案,终于让荀泰一家三口团聚了。

敲门的破绽

时候,苏州城有个名叫贾斯的商人,经常外出做生意。古

一次,贾斯又准备走水路到外地经商。他雇好了船夫,与对方约定,次日清晨在河边会合。第二天一大早,他带足了银两,辞别妻子出门而去。

日上三竿,贾斯的妻子正在屋里操持家务。突然,“呯呯”,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有人在屋外焦急地喊着:“贾大嫂,贾大嫂!快开门!”

贾氏闻声连忙打开门,看到门外站着一个男子。“您是贾大嫂吧?我是贾先生雇的船夫。”来人自报家门,“昨天贾先生和我约好了清早登船启程。可都快晌午了,他怎么还没来呀?”“什么?”贾氏觉得奇怪,“他一早就走了呀。”“那么他到哪儿去了?我一直在船上等他,没见到他人哪。”船夫纳闷地说。“难道出事了?”贾氏大惊失色。想到丈夫随身带了很多银两,她越想越觉得不妙,丈夫说不定是遇上强盗了,于是慌慌张张地叫上船夫,一起去衙门里报案。

县官听他们两人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后,捻须思索片刻,突然指着船夫大喝一声:“恶徒!竟敢见钱眼开,谋财害命!还不如实招来!”船夫一下子就傻了眼!贾氏也觉得难以理解:“大人,他也在找我丈夫呢。”“请大人明察!”船夫连忙喊冤。“他这叫自作聪明。他以为主动找到你家里,就可以消除自己的嫌疑,岂不知他自露马脚。”县官冷笑着说,“他去找你丈夫,敲门时却口口声声喊着‘贾大嫂’。如果不是知道贾斯不在家,他怎么会喊你呢?”“这……我……”船夫结结巴巴,跪倒在地上。

经过审讯,船夫承认了自己杀害贾斯的罪行。

包公审鼠

公是个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家喻户晓的好官,那出《铡美包案》,好多人都会哼几句。但有一个案子,却让他愁上眉头,因为原告来者不善。

那时,朝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太监,深得皇上信任。这老太监听说包公名声大噪,很是不爽,就想了个歪点子,想让包公出洋相,扫包公的威风,臊包公的脸皮子。

这天,这个老太监叫人捉住一只差不多跟小猫一样大的老鼠,将它的尾巴切了,血淋淋地关在笼子里,亲自送到包公跟前道:“这只大老鼠,自以为本事比猫还大,横行霸道,欺东霸西,居然潜入皇宫,窜进我家,偷吃了金馔玉肴不说,还咬坏了当今皇上御赐给我的金袍玉带。请大人明察公审,看这只可恶的老鼠该当何罪?”

这不是故意来挑衅吗?包公愁上了眉头。

包公是个正派人,对这种割卵求荣的太监,打心眼里讨厌。何况这批人,平时胡作非为、仗势欺人,他也早就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穿他们的老底,让太监们出丑。因此包公一听这老太监要告老鼠的话,就明白是咋回事——不过是城隍娘娘怀胎,心头有鬼罢了。包公一点也不推辞,欣然接下案子。

老太监心中大喜,他想,看包公你如何收场。

包公把惊堂木一拍,一声大吼:“王朝、马汉,速速前来,将罪犯带上公堂!”

这声势,像要审大案要案。随着一声吆喝,王朝、马汉早把那只装在笼子里的老鼠带上公堂。原告老太监是朝中有身份的人,因此特给他设了个座儿。

包公斜睨了一眼那老鼠,手上一用力,把惊堂木狠狠一拍,大声喝道:“大胆老鼠,仰仗谁的势力,竟擅入皇宫,又潜入民房,吸尽民脂民膏不说,还敢咬坏公公的金袍玉带,真是罪大恶极。现在原告在此,本官法纪森严,定严惩不贷!”

听着包公在那儿装腔作势,老太监怎么听也不是味儿,这不是指着冬瓜骂葫芦,月亮坝里谈秃子吗?好你个包拯,还真看不出你的胆呢。本公公可不是和那陈世美一样好欺负!

老太监还在想,突然又是一声惊堂木拍案,只见笼中老鼠受惊,抓腮挠腿,上蹿下跳。包公字正腔圆,开始正儿八百地宣判:“被告老鼠,现原告举证在此,你咬坏公公玉带金袍一事,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辩解?”

老鼠会有什么话辩解?真是天下奇闻。“被告老鼠,既然你不辩解,本官现在就要宣判了。”

老太监在一旁好笑,心想:“包龙图呵包龙图,你装怪也装得太认真了罢,看你如何下台!”

包公宣判道:“你这鼠辈所为,已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不把你处以极刑——五马分尸不能泄恨。姑且看在公公面上,判处你阉刑,割断你的情根,叫你来世成为五官不齐、六根不全、不人不畜的混账东西。王朝、马汉,大刑侍候,将罪犯带下去实施阉刑!”宣判完,包公走下台,对老太监深深一揖,然后道:“请问公公千岁,本官判得公正与否?量刑是否妥当?如有不妥,万请公公指正一二。”

老太监此时是猴子爬到黄连树,讨到的是苦果子。他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忙不迭点头道:“大人英明,判得公正!难怪天下人都说你是我大宋第一好官哟!”

包公双手一拱道:“多谢公公,下官敢不认真么?要不是我投鼠忌器,看在公公的面子上,一刀把这罪大恶极的老鼠剐了,现在只好处个阉刑,真是便宜了它!”

老太监哪还敢说什么,忙喊备轿回去,包公却拦住他说:“公公勿忙走,待验过了刑再走不迟!”

老太监在那儿脸红一阵白一阵,周身像是十只猫儿在抓,额上滚下豆大的汗,半晌才悟过来道:“别,别啦,我还有事。”

说完比老鼠溜得还快。

包公哈哈哈的笑声,老太监听在耳朵里,比那只受刑的老鼠还难受。

巧言劝太后

国的赵太后刚刚执掌朝政,强大的秦国便趁机攻打赵国,赵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助。齐国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来做人质,才肯答应出兵。可是,赵太后心疼小儿子,所以无论大臣们如何劝谏,都不肯答应齐国的要求。

眼看形势越来越危急,大臣触龙请求觐见赵太后。赵太后猜想触龙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就怒气冲冲地在营里等着他。

触龙进来后,一路小跑到太后跟前,谢罪说:“我腿脚有毛病,不能快走,很久没来看您了。担心太后玉体欠安,特地来看看您。”然后他开始聊起家常,关心地询问起太后的饮食起居情况。太后见他没有来劝谏的意思,神色就逐渐缓和下来。

聊了一会儿,触龙见太后情绪不错,就趁机恳请太后同意,把他最喜欢的小儿子安排到王宫卫队。

太后问:“你们男人也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吗?”

触龙回答:“比女人更喜欢。”接着他又说:“我觉得您对长安君的喜欢,比不上对女儿燕后的喜欢。”

太后表示反对:“你说错了,我更喜欢我的小儿子长安君。”

触龙见时机成熟,就言归正传:“父母喜欢孩子,就要为他做长远打算。您把女儿嫁到燕国,每次祭祀时都为她祈祷,希望她生个儿子继承王位,这是为她的长远利益考虑。您喜欢长安君,赐给他富饶的土地和珍贵的宝物,却不给他机会为国家建功立业。将来您不在了,他靠什么威望来做君王呢?您没有为他做长远打算。所以说,您喜欢他比不上喜欢燕后。”

太后这才明白触龙来这儿的目的,也知道了他的良苦用心。最后,她终于下令,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去齐国当人质。齐国这才发兵,解了赵国的危急。

聪明的阿凡提

凡提在我国的维吾尔族家喻户晓,他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阿关于他的趣言妙语数不胜数。

有一次,阿凡提到一个人家里做客。这家的主人十分吝啬,在招待客人的牛奶里掺了大量的水,阿凡提一下子就尝了出来。

筵席上,大家聊天时,阿凡提对主人说:“今年我老家那里发生了奇异的事情——井里冒出来的不全是水,而像是掺了牛奶。色泽和真的牛奶一样,只是味道淡,又像是牛奶,又像是水。”说到这里,阿凡提指着自己面前的那杯牛奶,说:“就和这杯里的牛奶差不多。”听了这话,主人羞得脸红了一片。

还有一次,阿凡提去赴一个宴会,他看见身边的客人一边大口大口地嚼着菜肴,一边用手抓起好吃的东西往自己口袋里装,就顺手拿起茶壶,往那个人的口袋里灌起茶来。

客人吃了一惊,连忙问:“你干什么?”

阿凡提笑着说:“你那口袋吃多了荤腥,难道不口渴吗?”

阿凡提的聪明连国王也听说了。国王叫来阿凡提,问他:“我一直很想飞上天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吗?”

阿凡提说:“那您就把您那匹枣红马给我吧,我骑上它到遥远的高山顶上去采一种药草来。马吃了这种药草,就会长出翅膀。到那时,您骑上它,就能飞上天了。不过,这需要一年的时间。”

国王立即赏给阿凡提一袋金子和一匹枣红马,让他去采药草。阿凡提骑上国王的马,一溜烟似的走了。回到家后,阿凡提立刻把马杀了。

还差三天就要满一年的期限时,阿凡提来到王宫。

国王兴冲冲地问道:“阿凡提,我的马长出翅膀来了吗?”

阿凡提说:“陛下,您的马已经长出翅膀来啦!”

国王惊喜地站起来,说:“那你把它带来了吗?”

阿凡提立刻装出一脸哭丧的样子,难过地说:“我倒是给您带来啦,可是走到半路,您的马拍拍翅膀,四蹄腾空而起,飞上天啦!”

国王听了,一下子跌坐在宝座上,心痛失去了自己的爱马。

铁齿铜牙

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大学者、文学家,学识渊博,机智幽默。纪在朝中做官时,他经常戏弄一些贪官污吏。

有一次,大贪官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因为纪晓岚文采不凡,就请他题一个匾额。纪晓岚一向看不惯和珅瞒上欺下、巧取豪夺、玩弄权术的行径,就想借机羞辱他一下,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和坤没想到纪晓岚答应得这么痛快,真是喜出望外,连忙命人取出笔墨纸砚伺候。纪晓岚不假思索,挥笔写下了“竹苞”两个字。

和坤看了好半天,没弄明白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只好向纪晓岚请教。纪晓岚笑着解释说:“竹苞松茂,是越来越兴盛的意思。”和珅一听这句话很吉利,便非常高兴,立刻命人郑重地将匾额张挂起来。

后来,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夸耀这件事情。乾隆皇帝听了,禁不住哈哈笑道:“你被纪晓岚捉弄了,自己还不知道呢!”乾隆皇帝用手指比画着说:“那‘竹苞’两个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吗?”和珅想了一下,果然如此,顿时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纪晓岚和几个大臣一起陪皇帝在御花园散步。有个尚书一向嫉妒纪晓岚的才学,总想找个机会让纪晓岚当众出丑。

他们正走着,忽然看到一只狗跑过来,尚书一下子有了主意。他指着那只狗,故意问纪晓岚:“这‘是狼’,是狗?”

大家一听,都看着纪晓岚笑起来。原来纪晓岚当时的官职是侍郎,尚书故意用“是狼”与“侍郎”的谐音来辱骂纪晓岚。

纪晓岚却不慌不忙,笑着回答:“这还不简单,看看尾巴就知道了,‘上竖’(尚书)是狗,下垂是狼。”

纪晓岚也用谐音巧妙地“回敬”了尚书,尚书当即窘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

淳于髡进谏

国有个大臣叫淳于髡,他生性幽默,口才好,常常用隐语来齐劝谏齐王。

齐威王继位三年,整天贪杯好酒,沉湎于享乐,没有心思治理国家,结果导致朝政混乱,诸侯各国常来进犯,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大臣们纷纷劝谏齐威王,可是齐威王根本听不进他们的话。

淳于髡明白,如果直接给直威王提意见,他肯定不喜欢听。一天,他笑着对齐威王说:“大王,我想让你猜个谜。”齐威王急切地问:“什么谜?说来听听。”淳于髡说:“大王宫里的树上栖息着一只大鸟,已经三年时间了,既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吗?”原来他是用大鸟比喻齐威王三年不理朝政。齐威王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就笑着说:“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就能冲破云霄;三年不鸣,一鸣就十分惊人。”

齐威王随即一改往日作风,全力以赴地整顿朝政,激励军队,出兵迎战敌人。齐国国力逐渐强大起来。诸侯各国无不惊慌,纷纷归还了以前占领的齐国土地。

齐威王八年,楚国强兵进犯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去求援兵,让他带上黄金千两,驷马车十辆,作为送给赵国的礼物。

淳于髡看到这些礼物,仰天大笑,笑得连帽子上的带子都绷断了。

齐威王问:“难道你觉得这些礼物太轻了吗?”

淳于髡说:“大王,我哪敢呢?”

齐威王又问:“那你笑什么?”

淳于髡回答:“我今天从东边过来,看到路旁有一个人正在祭祀田神。他一只手拿着一只猪蹄子,另一只手端着一杯酒,对着田地祈祷说:‘请让我高地上的麦子能盛满筐,低洼地里的稻谷装满车,使我五谷丰登,粮食吃不完。’我想到他竟然用这么少的祭品,去求这么多的东西,所以大笑。”

齐威王明白了,立即把礼物增加到黄金万两,白璧十对,驷马车一百辆。淳于髡这才告别齐威王,出使赵国。赵国果然很快就派出十万精兵援助齐国。楚国军队听说后,连夜撤路了。

宾至如归

秋时期,郑国的大夫子产,曾当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春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的命令,带着许多祀物出访晋国。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从拆掉了晋国宾馆的围墙,然后驱车直入。

晋平公听说郑国使者子产拆了晋国宾馆的围墙,吃了一惊,便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去质问。

士文伯见到子产,指责道:“我国国君是诸侯的盟主,各诸侯国前来朝拜的官员众多。为了保障来宾的安全。我们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高高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来宾的安全怎么办?我们国君想知道你们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

子产不卑不亢地回答:“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因此我们带着本国搜集的财宝前来朝会。不巧碰到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他的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接见。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己住的宫室低矮狭小,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以后,事事都有人负责照应,并能很快献上礼品。晋文公能和宾客休戚与共,有不明白的,他会给予指导解答;有困难的,他会提供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不用害怕灾祸,不用惧怕盗寇,也不用担心气候的干燥或潮湿。可是现在,晋国的宫室占地方圆好几里,提供给诸侯宾客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宾馆的门连车子都进不去,接见也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又不能翻墙进去。不拆掉围墙的话,就会使这些礼物遭受风吹日晒而损坏。礼物损坏了,那岂不是我们的过失吗?”

这番话让士文伯哑口无言,无以反驳。

子产补充说:“只要让我们进献了礼物,我们愿意把围墙修好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向晋平公如实做了汇报,晋平公听了感到十分惭愧,马上安排接见子产,不仅隆重宴请了他,赐了丰厚的回赠礼物,还下令立刻重新建造宾馆。

一湖酒和一河鹅

羲之是我国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王他留下了许多的书法珍品,尤其是他的《兰亭集序》更是成为国宝级的文物。王羲之不仅书法写得好,为人也十分机智聪明,为官更是爱民如子,清正廉明。

有一次,在王羲之当太守的时候,有一名猎人到衙门里来告状,告的是当地一位很有名的大财主。这个猎人告状说:“大人,我叫阿兴,是本地的一个猎人。几年前,我父亲因为进深山去打猎,在追赶一只老虎的时候不小心摔下了悬崖。因为我家很穷,没有可以安葬父亲的地方,所以我就向当地的大财主鲁宋老爷求了一块地。当时正好是鲁老爷的母亲八十大寿,鲁老爷一高兴就同意给我一块荒地,但是他要我送一壶酒作为寿礼。于是,我将家里剩下的一张狼皮卖了,换了一壶好酒给鲁老爷的母亲做寿礼。第二天,我就将我父亲埋在了鲁老爷指定的一块荒地上。这几年,我很勤奋地练功,常常进山去打猎,慢慢地有了一点积蓄。前两天,我进山打猎时遇见了一只大老虎,我好不容易才将这只老虎杀死,为我父亲报了仇,还将这只老虎卖了几百两银子。大家都为我高兴,我自己也很高兴,就在家里准备了几桌酒席宴请乡亲们。可是,就在我们喝得高兴的时候,鲁老爷却带着家丁来找我要债。我说自己没有欠过他钱,他却说前几年我埋葬我父亲的时候就欠了他的债了。我说当时他要一壶酒作代价,我已经给了他一壶酒了,不欠他的。可鲁老爷却说,他给我的那块荒地是风水宝地,而且他说的是一大湖酒,不是一酒壶酒。世上哪有这种说法?我当时就和他争辩,可他却说是我自己没弄清楚,现在必须还他一湖酒,如果没有,他就要将我全部的家产都拿走。我跟他争论了半天,却说不过他。这实在是太欺负人了,请大人为我主持公道。”

王羲之听了之后明白,这是那个鲁宋鲁老爷仗势欺人。既然这位鲁老爷要玩文字游戏,那么要想处理好这件事,就必须靠自己的头脑了。他告诉阿兴先回家等候消息,这几天就不要再去打猎了,要随叫随到。阿兴不知道太守的用意是什么,但既然是大人叫他回家去等,他也只好回家等候消息了。

第二天,王羲之写了一篇《乐歌行》去见那位鲁老爷。当他来到鲁宋的家时,只见鲁家庭院深深,占地广大,几乎有一半的村子都是鲁家的。当鲁宋听说当地的太守大人王羲之亲自前来见他时,十分意外,赶紧跑出来迎接。王羲之跟着鲁宋进到了客厅里坐下。鲁宋恭恭敬敬地问王羲之:“不知大人今天亲自到我家是为了什么事呢?”王羲之笑着说:“是这样的。我听说鲁老爷是本地最有钱的人家,家里有许多奇珍异宝,还有许多当地的土特产,而且听说鲁老爷非常喜欢书画,所以今天是专门来拜访你的,并且想用我写的一篇文章来跟鲁老爷交换本地的名产一活鹅,不知道鲁老爷愿不愿意换呢?”鲁宋一听十分高兴,他知道王羲之的字可是一件宝贝,花上百两的银子还不一定买得到,现在居然只需要一活鹅就能得到一幅字,那自己不是赚翻了?怎么会不同意呢?于是,他连连点头说:“行行行,只要大人愿意,我肯定也愿意呀!”王羲之笑着说:“既然鲁老爷同意了,那我就将这幅字留下,请鲁老爷明天将一活鹅带来衙门吧。”说完就告辞回家了。

第二天,鲁宋果然带着一只活的鹅来衙门见王羲之。王羲之见他带着一只活鹅来就生气地说:“鲁老爷太小看我王羲之了吧?我的字难道就只值一只活鹅吗?”鲁宋连忙说:“大人,这可是您昨天亲自说的,说让我给您一活鹅呀!”王羲之笑着说:“什么一活鹅,我说的是一河鹅。”鲁宋苦着脸说:“大人,这鹅从来就只有论一只一只的,哪里有论一河一河的呀?”王羲之见鲁宋这么说了,就让刚被叫来的阿兴上来,然后对鲁宋说:“既然你认为鹅不可以一河一河地论,那酒又怎么能一湖一湖地论呢?难道只允许你一湖一湖地论酒,就不允许我一河一河地论鹅吗?”鲁宋见阿兴上了堂,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低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找阿兴的麻烦了。

王羲之见鲁宋认错的态度还是挺好的,就没有再追究下去,只是让人将自己的那幅字给拿了回来。阿兴向王羲之叩头道谢之后,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而鲁宋也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蜜汁里的老鼠屎

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权过世之后,他八岁的小儿子孙亮继三承了他的王位,成为吴国的新国主。孙亮年纪虽小,为人却聪明机智,是一位非常有头脑和判断力的君王。

有一次,孙亮在花园休息的时候,忽然想吃梅子了,就命令担任黄门官的一名侍卫去取浸了蜂蜜的蜜汁梅来。于是,黄门官就到存放这些零食的食品库去取蜜梅给孙亮呈上来放在桌上。

孙亮刚吃了两颗蜜梅,突然发现在浸梅子的蜂蜜中,竟然有几粒老鼠屎。孙亮感觉一阵恶心,忍不住将刚吃进去的东西吐了出来。这可把在旁边侍候的太监宫女们吓坏了,赶紧拿水来给孙亮漱口,然后将地面打扫干净。这时,孙亮缓过劲来了,不由得大发雷霆:“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将这么肮脏的东西给我吃?简直是不要命了,立刻派人查清楚这是谁干的!”这时,取蜜梅过来的黄门官跪在孙亮面前说:“大王,我是从库吏那里将这蜜梅取过来的,一路上没有离开过我的手,一定是那个看守仓库的库吏,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看管好这些食物,才让这些老鼠屎落在浸梅子的蜂蜜里了,不仅让大王失去了品梅子的兴趣,而且还威胁到了大王的身体健康,实在是罪大恶极,应该将这个库吏重重地治罪,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以免别人也学他的样子不忠于职守!”孙亮听了,就派人将看守食品仓库的库吏给叫了过来。

库吏到了孙亮的面前,吓得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说:“大王,小人一直是尽心看守的,因为那些食物都是大王经常会吃的,所以小人更是用心看管,不敢放松一点,根本不可能有老鼠,而且刚才我将这碗蜜梅交给黄门官的时候,里面除了梅子什么也没有啊!请大王一定要查清楚,小人真的是冤枉的,求大王查清楚啊!”黄门官说:“不对,你撒谎,明明就是你自己看管不力造成的,难道是我放进去的吗?我难道不知道这么做是要杀头的吗?你想陷害我是不是?”

这一下,黄门官和库吏各执一词,都说自己是冤枉的,这倒让孙亮有些为难了。因为这个事情没有别的人为他们作证,只能靠他们自己来说了,可他们又都说是别人陷害自己,各有各的道理。见双方争执不下,孙亮只好叫他们暂时都不要吵了,让自己好好想想。

孙亮低头想了想,又看了看浸在蜂蜜里的那几粒老鼠屎,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只见他笑着说:“其实要知道老鼠屎到底是谁弄进去的,一点儿也不难嘛。来人,拿一把小刀来。”侍卫立刻找来了一把小刀。孙亮命令侍卫将这几粒老鼠屎弄出来,然后用刀将老鼠屎剖开。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孙亮沉着脸对黄门官说:“大胆的奴才,还不快从实说来,你为什么要陷害库吏,陷害我?快说!”

黄门官听孙亮这么一说,吓了一大跳,跪在地上大喊冤枉。孙亮冷冷地说:“你还不快从实说来!你以为我年纪小,就可以骗得了我吗?这几粒老鼠屎如果是早就在蜂蜜里的话,那么就会被蜂蜜给浸透了,不仅是外面,里面也会是润的,可是,这几粒老鼠屎外面虽然是湿润的,可里面却很干燥,这说明这几粒老鼠屎是刚放进去不久,不是你干的还能是谁?”黄门官听了之后,一下子就瘫在地上,只好将自己因为和库吏常为了一些小事发生口角,所以一直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库吏一下。今天孙亮令他去取蜜梅,他觉得机会来了,就趁端蜜梅过来的时候,在途中加了几粒老鼠屎,想达到陷害库吏的目的,却不想被孙亮给看出了破绽。

听了黄门官的交代之后,孙亮令人将黄门官拖了出去重重地处罚,然后起身安抚了库吏一番,一场风波就此结束。大家对孙亮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明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感到非常惊讶,从此再不敢对孙亮有轻视之心了。

明天吃饭不收钱

振坤是清朝乾隆时期邓州的一名秀才,他从小就机智过人,庞聪明好学,还喜欢帮助别人,每当遇到好人被欺负时,总是能想出好主意去惩治坏人。

有一年,庞振坤和几个同乡一起去京城参加考试。考试完后,他和同乡返回家乡时,路过一家客店。一位同乡指着这家店对庞振坤说:“你知不知道这家店的老板是一个很可恶的人。我们到京城考试的时候曾经住过这家店。店主人在招牌上明明写着‘明天吃饭不收钱’,却还是收了我们的钱,而且价钱还不便宜,我们问他为什么收这么多钱,牌子上不是明明写了吃饭不收钱吗?那个店老板说,牌子上写的是‘明天吃饭不收钱’,可今天必须收,而且还说他的店条件好,所以收费也比别的地方要贵一点。当时把我们气坏了,因为急着去京城考试,谁也没有时间跟他计较,只好把钱给他了。现在看见这家店就有气,真想教训教训这个店老板,太可恶了,不知道他用这招骗了多少人呢。”庞振坤听了同乡的这些话,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既然想要教训教训这个店老板,那为什么今天我们不去呢?我们今天就去这家店住住,看看这个店老板有多厉害。”一个同乡听了摇摇头说:“我可不想去,不是我不想教训他,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好办法可以做到。”庞振坤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我们先去住下,我就不信找不到教训他的方法。”大家见庞振坤决心要住这家店,又知道庞振坤一向聪明过人,也许真的能找到一个教训黑心店主的好办法,于是就同意到这家店住下了。

那位店老板见好几位要住店的客人来了,脸上笑开了花,指着自己堂内挂的招牌说:“各位是想要住店吗?我这个店可是独一无二的。您看,只要您住店,明天吃饭就不给钱。怎么样,条件是不是很优惠呀?”庞振坤笑着说:“好呀,既然店老板这里有这么好的事,我们当然就住你这里啦。好吧,给我们收拾几间好点的房间吧,我们就住在这儿啦。”店老板高兴地吩咐店小二将楼上的几间房收拾了一下,就让庞振坤他们住下了。

到了第二天,店老板来找庞振坤他们结账。庞振坤笑着说:“怎么,老板是要赶客人走呀!我们可是没有打算这么快就走,我们还要住呢。”店老板听庞振坤这么说,就笑着回答:“天底下哪有店家赶客人走的道理?我以为各位只住一天,既然还要住,那就等客人们走的时候结账吧。”于是,庞振坤他们就又住了一天。就这样过了三天了,店老板见庞振坤他们一点走的意思也没有,于是只好又来找庞振坤结账,而庞振坤总是说自己明天才走,等走的时候一起结,老板只好又等了一天。可每天庞振坤都说明天走,一连过了十几天了,老板实在是招架不住了。这些人在这里住,可只要一天不给钱,他就赔了一天呀,所以这店主心里可着急了,又不好老去催,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找到庞振坤问道:“您到底什么时候走呢?您总是说明天明天,我也是小本生意,没有办法老这么拖下去,您能给我一个准确的时间吗?”庞振坤笑着说:“老板,你着什么急呀,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在这里住下去的。”接着,庞振坤指着老板挂在大堂的招牌说:“老板你不是在招牌上写着‘明天吃饭不收钱’吗?我们就等到了这一天之后就走呀。”老板这才明白,原来庞振坤他们是冲着自己这个骗人的招牌来的,知道自己遇到了不好对付的聪明人之后,店老板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