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简媜 | 迎面死亡,不如优雅老去


发布时间:2020-03-19 12:37:04

点击下载

简媜

台湾宜兰人,生于60年代。当代散文名家,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2015年4月出版最新作品《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老年书写与凋零幻想》。代表作品:《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女儿红》、《四月裂帛》等。

“左脚跨出的黎明被右脚跨出的黄昏赶上”

1961年,简媜出生在台湾宜兰,与很多文人出身名门世家不同,简媜家世代务农。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虽未经受文学的早期启蒙,但自然及周遭的一切使得她从小就早熟并且敏感。

16岁那年,简媜只身前往台北读高中,由于想法和背景的不同,未能遇到知交好友,埋首用功之余,拼命地看书,“书读得多了有很多话想要讲”,便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1979年刚刚考入台大哲学系的简媜只过了一年就转入了中文系,用她的话来说:“进入台大中文系,我的生命之页自此真正开启”。简媜的第一本书《水问》,便是那段时间作品的集合。

现在提到《水问》的成功,简媜说:“左脚跨出的黎明总被右脚跨出的黄昏赶上,生命必须向前行,这是永恒的律则,无须抗拒。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唯一的,稍纵即逝,欢喜地领取属于我的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在每一个阶段活出精彩与丰富,这就是我的最高指导原则”。

“四月裂帛,天书终于被自己参破”

如果说1985年在台湾出版的《水问》讲的多是简媜的闺阁心事,那么其后的《胭脂盆地》与《女儿红》则构成了互补,对女人的成长及蜕变有了更多的反思。

尤其是《女儿红》中的名篇《四月裂帛》,诗一样的语言写就的这篇散文,让许多读者惊叹为“现代诗经”。简媜的写作风格,在那时便已形成。

“生命总有微光黎明的时刻”

从1999年出版的《红婴仔》开始,在简媜的作品中,对于生命的表达愈加丰富,也开始慢慢涉及到亲子等诸多方面。然而,她对生命的表达并非都是礼赞,创作的母题在不同的作品里也承载了不同的意义,对于生命的探讨在书写里得到了延续。

诚如简媜所说:“其实每一本书中都内含了残酷面的描写,幻灭与消逝,是我作品的重要成分。但我不耽溺在悲伤幽怀之中,生命总有微光黎明的时刻,照见种种美好,那是最吸引我的,我相信也是读者从我的作品中感受到最强烈的部分”。

“死亡,让我们失去也让我们相遇”

2010年至2012年间,简媜面临了家人的生死交关,这段经历让她对生命中残酷而幻灭的一面有了更多思考,而这种思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她近年的创作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越过某一条线之后,该来的都会来。到了我的年纪,已经无法在躲入繁花盛放的花园吟唱青春歌谣,我们听到的,恐怕是病榻上长辈因病呻吟的声音。作为子女,又怎能于父母老病的现场置之不理呢?

而病,有长有短,有难缠的有易理的,有碰到良医的有遇到庸医的,有花钱的有便宜的。病人,有修养好的有难伺候的。家人,有明理的有离谱的。家中有长辈病倒了,有的是真金不怕火炼,有的像一桶冰淇淋放在太阳下,溶得一塌糊涂。”

年过五十之后,简媜“观察到台湾社会老化的脚步日趋快速,心中引以为忧”,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生老病死”这个“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她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更加厚重,更加贴近社会现实。

因此2015年出版的这本《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也与简媜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我希望读者看完后想一想,期待自己变成什么样的银发人。”

很多时候,人们在讨论跟老年人有关的话题时都不免沉重,而在《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一种淡然,这种淡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勇敢。当我这样说时,简媜句句平静的说: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如果死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做为一个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就必须勇敢地面对曲终人散的事实,而且趁着天色未晚,做好这一道课题,才能优雅地老去、尊贵地离席。

我很幸运能陪伴长辈走完他们的最后一哩路,启发了我对生死学的思索,获得感悟,使写作这本书时充满了勇气与温暖。死亡,让我们永远失去一些,却也获得从未体验的生命滋味。”

“青春太珍贵,所以一次就够了”

在采访中,我们数度谈及“衰老”这个话题,简媜的态度积极而又慎重。

简媜:“一个人老了,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家,一个社会的事,若不做准备,其产生的难题最后仍需动用到社会资源加以解决,若遇到经济不景气,政府财政困难(譬如希腊),更可能造成世代对立,社会动荡,与其如此,不如提前规划,尽早准备。”

“对于很多女人来说,五十岁好像是一个有些可怕的年纪,对您来说,五十岁之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么?”我问。

简媜的回答耐人寻味:“等着吧,时间不会放过每一个人,管你叫秦始皇、慈禧太后还是乡下种田的文盲老阿公。如果你见过我三十出头就开始与白头发奋战,至今完全让一头花发无法无天,自生自灭,你当明白,外貌早已不能干扰我了。

肉身是一具独木舟,我们用它来航行五湖四海,筑梦打造自己的传奇,结交知音供谱高谊,返航时与家人、社群分享渔获,传达知识,分赠智慧。这些,都不是二十岁的人能做到的。每个阶段,都是人生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时光,认真体会,就能获得独特的滋味与感悟。”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衰老意味着退居二线,怎样才能把老年生活过得有品质?”

“65到75岁,若体能不错还是可以有作为的,端看每个人安排。在台湾,有些人很会安排退休生活,重新去学习年轻时无法选择的那条路,有的抱持回馈社会的心态去做志工,这些都是积极有意义的事。”

“那,你愿不愿意重返二十岁?”

“抵死不从。”

“为什么?”

“因为青春太珍贵,所以一次就够了。”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本文收录在将于2015年11月出版的

《乌托有个帮2-文艺生活周刊五周年珍藏版》

记者∣夏晏 微信编辑∣灯灯

图片由简媜提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文周》微信平台征稿

回复“4”了解详情

回复“八月”阅读八月精华文章

跟冯唐一起,脱下“爱情”的外衣

活成一段传说:那些被罗大佑写过曲儿的电影中国版billboard终于诞生了诗+曲=奇妙能力歌自拍十二禁摇滚与姑娘那些抽烟喝酒爱烫头的名媛们

春风十里不如你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艺窝疯 创始成员

忠于好奇

获取往期杂志或更多资讯请移步官网:

http://zhoukan.cc

合作联系:m@zhoukan.cc/13439830618

点击下载《简媜水问》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