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这摇摇晃晃的人间


发布时间:2020-03-19 15:58:13

点击下载

薄薄的一本诗集,我没想到我会读这么慢,这么久。

读余秀华老师的诗,是翻开雨后新鲜的泥土,和着青草的芳香,悄悄埋下一粒种子。

是漫天大雪里,伴着红泥小火炉斟饮新醅的酒。

是西风起时,纵马向着黄昏的古道斜阳深处行去。

是推开窗,抬眼望见湛蓝的天边飘着几抹轻轻浅浅的疏云。

文字是充满灵气的。余秀华老师无疑是“祖师爷赏饭”的天赋型选手,字里行间都是曼妙的才情。她不是枯坐书斋的学者,她滚烫的生命热度来自田间地头,来自飞鸟月色,来自她亲自叩问过的一片片庄稼,一棵棵果木。

她的遣词造句,峰回路转里有着出人意料的惊喜。那是诗的骄傲,诗的灵魂。

你以为她在写“我们在夜色里去向不明”,接下来她却宕开一笔,结尾处写“春天八千里”,诗的开阔意境和勃勃生机顿生,诗一下子从深渊、犯罪、死亡之类的意象中跳脱出来,像一个在寒冷的夤夜里长途跋涉的行者,看到远方微茫然而确凿无疑的黎明。

泥土,风雨,生活。寒来暑往,花开草凋。先天的不幸并没有给她带来诅咒,反而催生出她蓬勃茁壮的生命力。

她的诗不同于城市里漂泊无依的人们写下的无根蒂的诗歌,那些诗大多孱弱、匮乏、矫情。她扎根于大地,自然界的一切都可入诗,于是她的作品中,有葡萄、苹果、西红柿,有秋草、田野、白杨树。她的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筋骨分明的,然而却又有着精灵般跳脱的诗意。从凡尘中来,带着烟火气,却和生命的灵性相互纠缠,形成一种脱俗的上升之意。

余秀华老师尤其喜爱描写的颜色是蓝和白。她是一个喜欢仰望天空的诗人。她写“我看见天空,蓝得要命,没有一朵云”,她写“在这鄂中深处的村庄里/天空逼着我们注视它的蓝”;她写“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她写“我摸到他诗歌里的一团白”。我想,亮蓝的天,洁白的云,夏季的海,冬日的雪,都是近乎澄澈的灵魂的底色,也许就像梵高喜欢用的金黄一样,带有某种宿命般的意义。

对于一位诗人而言,这样的颜色,也许最接近诗的王国。

我一向觉得,给诗歌分类、分派别是件很煞风景的事情,就像学文学先学文学史一样不得要领。每一首诗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要的从来都是作品本身。很难说余秀华老师的这本诗集可以分为明确的几大类,因为几乎每一首诗的主题都有自己的特质与标记。但是有一个主题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爱情。写爱情的诗在这本诗集里真的非常多。

开篇第一首就是《我爱你》。她在诗中写道:“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在《我们都老了,你就没有一点点感动吗》里,她很深情地写道:“我们都老了/我依然说我爱你/哦,这是多少年的深思熟虑”。在《在哪里能遇见你》中,她又写:“想起你,如一团蜜,甜到苦/我们的缄默各有原因”。《我们又一次约会》里,她写:“预谋的花朵打开,意外的雨水到来/我必然以握住闪电的决心握住你”。

必须要提一下的是,余秀华老师现实生活中的婚姻是很不理想的,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丈夫,后来两人离了婚。很难想象,一个婚姻不幸的中年农村妇女,对爱情能有这么多美好的憧憬和理解。就像网络上流行的那段话:

“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也许,对于余秀华老师来说,对爱情的丰沛渴望和不朽追求,是她痛苦而坚韧的生命里,那一丝不可或缺的救赎的微光吧。

因为脑瘫,余秀华老师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她走路不平衡,总是摇摇晃晃的,所以看到的人间也是摇摇晃晃的。在这本诗集的代后记《多谢了,多谢余秀华》中,刘年老师这样写道:

“她说自己写字非常吃力,电脑打字好一些。生活在农村,不能干活,但能走路,只是吊着膀子,姿势怪异,表情也不太自然,所以,一出门就能收获同情的目光。”

他还写道:

“几乎每一个用灵魂写诗的、用生命写诗的人,都是一个勇士。他们所得甚少,所舍甚多。他们必须与世俗,与潮流,与生活,与金钱和权力,与虚荣和堕落,甚至还要与亲人和朋友战斗。余秀华,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得到,村民会怎样嘲笑她,甚至可能会欺负她和她的父母(在我们家乡,儿子少的家庭是没有话语权的)。可以想象,可能经常会有不懂事的学龄儿童,学她走路的样子,说话的样子,她可能气极了,想去追打,没走几步,别人已经蹿出了几丈,当她捡起泥块的时候,别人已不见了踪影,当她扔出去的时候,自己身形不稳又跌倒在路上。”

她有什么呢,她所有的,唯有诗歌而已。

正如同她在自序中所说:“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诗歌,是这颗孤独,坚强,敏感的灵魂深处,一根不起眼的拐杖啊。她依靠它,倔强地在这人世间行走。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然而一直在前进。

我不知道余秀华老师有没有读过太多的哲学。《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19世纪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来海德格尔对它进行了一个哲学阐发,它就成了无数人心中的乌托邦。生命是容易干枯的。但是诗的神性可以超越人生命的有限,让生命实现一种明丽和圆满。诗意地理解这个世界,诗意地面对生存的困境,余秀华老师无疑是海德格尔哲学的真诚践行者。

她的生命里,不止是诗。诗的源头,是痛而深沉的,至死不渝的,对薄脆然而拥有无限乐趣的生命之爱。

“一直深信,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联系,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至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比如我,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

“如此

足够我爱这已破碎,泥泞的人间”

喜欢就请扫码关注吧~

点击下载《摇摇晃晃的人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