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幽梦影》辨误


发布时间:2020-03-20 10:31:33

点击下载

中华书局是著名的出版社,大凡古籍整理,我看重三家:中华书局,上海古籍,齐鲁书社。

然而近来读中华书局《幽梦影》(中华人生智慧经典丛书之一,尤君若评注,责任编辑宋凤娣,2014年8月北京第1版,以下简称“尤注本”),却使我对中华书局的信任陷入危机。《幽梦影》是清初张潮写的札记语录体小书,注释难度不大,且之前已有不少注译本可供参考,但是中华书局的这个评注本,错误却很多,令人难以理解。

空说无凭,兹列举其重要者。采用笨办法,编序号,先引原书页码文字,再作辨误分析。

1

原书“前言”第5页:“周作人曾称赞《幽梦影》说:‘既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

辨析:周作人此语,不是评论《幽梦影》的,而是题跋俞平伯散文集《杂拌儿》(一名《梅什儿》,1928年开明书店初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书商章衣萍校订出版《幽梦影》,鉴于周作人名气正盛,便移花接木将此语用于《幽梦影》。从此以讹传讹,而今网上大多如此哄传。尤注本不加辨识,继续传讹。

2

原书正文第17页:“帝力何有于我:帝王的权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出自《击壤歌》,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所歌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辨析:此处注释不够严谨,未说清《击壤歌》源流变化。《击壤歌》初见东汉王充《论衡·艺增》,末句作“尧何等力”,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末句改为“帝力于我何有哉”。

3

原书第25页:“《后汉书·祢衡传》:少有才辩……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

辨析:尤注本此处大段引录《后汉书·祢衡传》,但随意跳跃摘引,时有缺漏,如“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二句之间就漏引“蹀躞而前”。引证,要么译为现代汉语概述,要么原封不动照录原文,最忌四不像。

4

原书第32页:“张迂庵:不详。”

辨析:张迂庵,即张兆铉,字贯玉,号迂庵,安徽歙县人,张潮之侄。

5

原书第51页:“文中的‘昔人’,指的是明代的陆绍衍,他在《醉古堂剑扫》中曾说过:‘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辨析:“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这句话,见于多种明代笔记,如陈继儒《小窗幽记》,曹臣《舌华录》,不一定仅指陆绍衍。

6

原书第54页:“古今人必有其偶双,千古而无偶者,其惟盘古乎?”

辨析:字词有误,断句有误。“双(雙)”,《幽梦影》康熙刻本作“只(隻)”,此句断句应是:“古今人必有其偶,只千古而无偶者,其惟盘古乎?”只,即“这”。

7

原书第56页:“三余: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

辨析:不精确,《三国志》大部头书,裴松之何处注的“三余”?应标明《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8

原书第59页:“崔莲峰:即崔华,……与儿子崔如岱一起点评了《幽梦影》。”

辨析:“一起”一词不妥,易起歧义。《幽梦影》收崔华、崔如岱父子评语各一条,但二人不见得“一起点评”,最好客观地说:其子崔如岱亦参与点评《幽梦影》。

9

原书第65页(注释“第勿使浮云点缀尘滓太清,足矣”):“第:只要,仅。尘滓:细小的灰尘渣滓,此处用作动词,指污染、弄脏。太清:天空。”

辨析:这一段等于没注释,因为关键的“浮云点缀”一词没说清楚。“浮云点缀、尘滓太清”是用典故,源出《世说新语·言语》:“司马太傅(司马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谢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10

原书第73页(注释“可不俟婚嫁之尽毕”):“俟(sì):等到。婚嫁:指儿女的婚娶嫁送之事。毕:完成。”

辨析:这段注释是不该注的(如“婚嫁”)注了,该注的没注。《幽梦影》此段文字皆用典故,“俟婚嫁之尽毕”也是用典,须注。《后汉书·逸民列传·向长》记载,东汉隐士向长(字子平),等子女都结婚成家后,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终。

11

原书第75页:“低进士:年轻的进士。”

辨析:“低”是年轻的意思?恐怕不是!考《幽梦影》原文(张潮:“昭君以和亲而显,刘蕡以下第而传;可谓之不幸,不可为之缺陷。”尤悔庵曰:“不然,一老宫人,一低进士耳。”),当指身份地位低下。

12

原书第77页:“薛瑶英:唐宰相元载的宠妾,传说她‘仙姿玉质,肌香体轻’。《全唐诗》有:‘元载末年,纳薛瑶英为姬,以体轻不胜衣……’贾至的《赠薛瑶英》诗:……”。

辨析:此段文字割裂,表意不清。“仙姿玉质,肌香体轻”的说法出自唐苏鹗笔记小说《杜阳杂编》卷上,没有注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贾至《赠薛瑶英》诗题下有小注,即“元载末年,纳薛瑶英为姬”那一段,而尤注本却把《全唐诗》与《赠薛瑶英》割裂开来分引,不知者还以为是两回事。

13

原书第81页:“余生生:即余畓,字生生。”

辨析:人名余畓,畓当为“楍”,古同“本”。

14

原书第87页:“想内成,因中见:指因想象而生,一切事都因缘而成。出自《牡丹亭·惊梦·鲍老催》中的唱词:……”

辨析:只注了一半,没说明“想”、“因”的概念,源出《世说新语·文学》卫玠问乐广为何会做梦,乐广回答梦缘于想(心有所想)、因(事有沿袭)

15

原书第89页(注释“又作么生话会”):“作么生:干吗,做什么。”

辨析:又是割开来解释。其实“又作么生话会”宜作整体来看,它是佛教禅宗常用口语,意为:还搞什么念佛诵经?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十二·南岳下十五世·瑞岩如胜禅师》:“人人领略释迦,个个平欺达磨,及乎问著宗纲,束手尽云放过。放过即不无,只如女子出定,赵州洗钵盂,又作么生话会?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

16

原书第114页:“黑面老子:指身体虚弱的释迦牟尼。”

辨析:《幽梦影》张潮原文:“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这当是夸赞父亲张习孔。江之兰评语“此是黑面老子要思量做鬼处”是戏谑之语,意谓对张习孔作临终总结。观文前后左右,全与佛祖无关,何来“身体虚弱的释迦牟尼”?

17

原书第127页:“捉刀:《世说新语》记载……”

辨析:应注明小篇目,改为“《世说新语·容止》记载”。

18

原书第134页:“这才算是勉强接近了返璞归真的自然境界。”

辨析:这句是“勉强渐近自然”的译文,把“勉强”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勉强,错!看《幽梦影》原文“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近自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清虚有何渣滓”,“勉强”是尽力而为的意思。《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9

原书第137页:“檀越:梵语音译,即施主。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二……”

辨析:《搜神后记》为伪托之书,托名陶渊明,不宜引为证据。关于“檀越”,说得最清楚的是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受斋轨则》“报施主恩”下注:“梵云‘陀那钵底’,译为施主。‘陀那’是施,‘钵底’是主。而云‘檀越’者,本非正译。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转名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舍(布施)自可越渡贫穷。妙释虽然,终乖正本。”

20

原书第141页:“红裙:指美女。”

辨析:古词“红裙”并不完全等同于今语“美女”,尤其在唐宋时代,多指歌妓。

21

原书第142页:“弟东囿(yòu):疑为张潮弟张渐。”

辨析:东囿,是张潮的四弟张淳,字质生,号东圃。张潮兄弟四人,兄张士麟(字玉书),三弟张渐(字进也,号木山)。

22

原书第145页:“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晋书·褚裒传》:‘……季野有皮里阳秋。’”

辨析:解释的是“皮里春秋”,可引用的《晋书·褚裒传》却是“皮里阳秋”,这就需要说明,晋简文帝皇后名春,为避讳,《晋书》改“皮里春秋”为“皮里阳秋”。

23

原书第146页(注释“催租之败意”):“败意:破坏兴致。”

辨析:“败意”不用解释,“催租”的典故(宋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是要解释的。可是尤注本却将典故解释放到后边的“点评”中,不妥。

24

原书第150页:“但不能有脸上的山水。”

辨析:此段张潮原文:“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江含徵评论说“但不可有面上之山水”,尤注本译为“但不能有脸上的山水”,等于什么也没译、什么也没说。考“面上之山水”,语意隐晦,或有二解。其一,指脸上皱纹纵横,年老颜衰,谑语对应于张潮所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其二,婉言人死,因杜甫悼弟诗《不归》说“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江含徵是医生,关注生老病死,三句话不离本行。

25

原书第159页:“钱目天:不详。”

辨析:钱觐(?—1707),字目天,号波斋,浙江杭州人,篆刻家。陈鹏年《慎思堂印谱序》称其“于书无所不读,工诗词,兼及秦汉篆刻”。著有《粟园诗钞》。

26

原书第160页:“王端人:不详。”

辨析:王正,字端人,清初江苏扬州人,李德的妻子,能诗善画,著有《砚庐草》。

27

原书第165页:“闲字前有止敬功夫,方能到此。”

辨析:止敬,康熙本作“主敬”,二者孰优?止敬,出自《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讲的是纲常伦理;主敬,是宋代理学所倡导的一种普遍的道德修养,不涉及身份角色。看张潮原文,谈的不是三纲五常,所以当是“主敬”。

28

原书第172页:“喜吃东坡肉”,引用《雅谑》《通俗编》。

辨析:引证不妥帖。苏轼自己写有《猪肉颂》,抄录清人《通俗编》所转引的苏轼诗,不如直接引用《猪肉颂》;而最早记载东坡肉的是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物带人号》:“肉之大胾不割者,名东坡肉。”

29

原书第178页:“林峦岔入。”

辨析:“岔”误,应为“坌”(bèn,聚合)。词出苏轼《书临皋亭》:“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看上下文语义,就知当为“坌”。

30

原书第181页:“吹笙也,管也。”

辨析:“管”字前漏掉了“擪”字。擪(yè),用手指按压,字亦作“擫”。 擪管,即擪笛、吹笛,唐元稹《连昌宫词》:“李謩擪笛傍宫墻,偷得新翻数般曲。”

31

原书第190页:“隆庆、万历年间,社会富庶,风气奢靡,风月场所众多,艳帜高张,有许多出名的妓女,比如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等等。”

辨析:明万历最后一年,公元1620年,董小宛、李香君还没出生,柳如是才两岁,怎么能说她们是隆庆、万历年间出名的妓女?那时南京秦淮河一带的名妓是马湘兰等“十二钗”,可参看冯梦龙《情史·情痴类》。

32

原书第191页:“姑且用粗浅的事迹证明它……”

辨析:这关系到“粗迹”一词的认识。《幽梦影》原文:“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锦绣是无字句之文章,两者同出于一原。姑即粗迹论之,如金陵,如武林,如姑苏,书林之所在,即机杼之所在也。”很显然,“粗迹”即麤迹,就是大的事迹(典型),例举南京、杭州、苏州这些大城市,说明诗文发达、纺织业也发达。若解释成“粗浅的事迹”,不成体统!

33

原书第195页:“语出《庄子·天下主》……”

辨析:怎么会多出一个“主”字?《庄子》有“养生主”,没有“天下主”。

34

原书第215页:“传说他(苏舜钦)夜里读《汉书》,每天晚上都要喝掉一斗酒。”

辨析:未注明出处和来因。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记载,苏舜钦能饮酒,在岳父杜衍家,每晚读书都要喝一斗酒。杜衍纳闷,便派子弟暗中观察苏舜钦。子弟回报说,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看到精彩处就抚案慨叹,并满饮一大杯酒。杜衍听了,大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35

原书第215页:“古笔铭:《古诗源》卷一载《笔铭》……”

辨析:明钟惺、谭元春《古诗归》、清沈德潜《古诗源》皆收《笔铭》,但《古诗归》在前,应优先用之,且钟惺还有批语评论:“妄作者读之瞿然,‘陷’字下得怕人。”

36

原书第219页:“《群芳谱》: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全称是《二如亭群芳谱》,由明代王象晋编撰。”

辨析:后一个“明代”二字可删。又,未说明为何叫“二如亭”。孔子曾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王象晋将“不”字去掉,自谓如老农、如老圃,是为“二如”。

37

原书第231页:“许氏《说文》分部:指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划分文字部首。”

辨析:这条注释避重就轻,没有解答《幽梦影》提出的关键问题:“有止有其部而无所属之字者。”《说文解字》共分部首540个,其中35个部首只有部首字本身而没有别的字,叫无从属部,它们是:三、凵(kǎn,张口)、久、ㄩ(qū,用柳制作的饭器)、才(草木初生)、乇(zhé,草叶)、?(chuí,草木花叶,古文“垂”字)、克、彔(lù,刻木)、丏(miǎn,看不见)、冄(rǎn,即“冉”,毛、枝条等柔软下垂)、?(sì,同“兕”,青色野牛)、易(蜥蜴)、萈(huán,细角山羊)、能(熊属动物,假借为“贤能”之义)、?(quǎn,小水流,田间水沟,后作“畎”)、燕、率(shuài,捕鸟之网)、它(虫,后作“蛇”)、幵(jiān,平)、四、五、六、七、甲、丙、丁、庚、壬、癸、寅、卯、未、戌、亥。

38

原书第231页:“独民县:只有一个百姓的县。”

辨析:没注明典故出处,显得突兀。明冯梦龙辑评《挂枝儿•谑部•山人》,记录一个笑话:有个官员接受吏部的任命,就任一个叫“独民县”的知县,到任后发现,全县人口只有一个人。

39

原书第231页:“王司直说:这也是古代历史的遗迹。”

辨析:这句翻译生硬费解,没能理解真实含义。张潮发现《说文解字》无从属部也必注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认为这是“赘句”,王司直评论道:“此亦古史之遗。”这句评语含义丰富,一方面是讲,张潮所指出的许慎《说文解字》“赘句”,古人、古代史书没有发现,有漏记;另一方面是褒奖张潮,说他像宋代苏辙撰《古史》以补《史记》遗漏一样,修订了《说文解字》的疏失。苏辙在《古史》的“后叙”中说,撰著《古史》的宗旨在于:“尧、舜、三代之遗意,太史公之所不喻者,于此而明;战国君臣得失成败之迹,太史公之所脱遗者,于此而足。”

40

原书第232页:“司马相如有文君当垆(lú)事:……”

辨析:只说了一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始终未解释“垆”是什么。垆,又作鑪、罏,字义是酒店放置酒瓮的土台,借指酒、酒店。

41

原书第241页:“明代徐谟的《归有园尘谈》:……”

辨析:人名、书名都搞错了:徐谟,应是“徐学谟”;尘谈,应是“麈谈”。尘繁体字作“塵”,虽与“麈”相似易混淆,但一个偏旁是“土”,一个是“主”,差别也明显;最最关键的是,执麈尾而清谈叫“麈谈”,哪里会有“尘谈”?!

42

原书第242页:“慧业文人: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宋书·谢灵运传》:“太守孟颉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颉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颉深恨此言。”

辨析:这段文字问题有三。第一,慧业文人,当指既通晓佛理又擅长文学的人;第二,孟颉,应作孟顗;升天,当作“生天”,佛教谓死后投生天界。第三,应当说明,《宋书·谢灵运传》那段文字版本流传有歧异,《南史》卷四九八、《太平御览》卷五六四引“文人”作“丈人”,句读变为“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丈人”指孟顗,语句更为通顺,但“慧业文人”已多被古人引用,已成为固定词组。

43

原书第244页:“我曾经经过琴川虞城。”

辨析:琴虞,琴川、虞山,为江苏常熟的别称。此处翻译,可径直译为“常熟”,不必说什么“琴川虞城”,反倒让人不解。

44

原书第244页:“花案决定于制作者的成见,过分的夸奖和浅陋的评价恐怕都会失去它的本来面目。”

辨析:这段文字翻译的是《幽梦影》原文:“花案定于成心,艳媚之评与寝陋之评,概恐失其实。”译文生硬不说,也错大了。花案是清代评定妓女名次的名单,艳媚就是评定为美的,寝陋就是评定为丑的,哪里是什么“过分的夸奖和浅陋的评价”?

45

原书第250页:“只是桐叶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无赖样子令人厌恶。”

辨析:这是翻译的“只是打秋风时光棍样可厌耳”。打秋风,是明清常用俗语,指人借各种名义或关系讨取钱物。明明是形容穷汉借钱的样子,怎么成了“桐叶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46

原书第250页:“危语:使人害怕的话。”

辨析:危语,不仅只是说使人害怕的话,而且还要和“危”字押韵。比如《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桓玄、殷仲堪等人在一起说“危语”,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的一个部下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47

原书第267页:“曹鉿,字冲谷,丰润人。”

辨析:曹鉿,应是曹鋡,从名、字的对应关系就可判断:鋡,受、容纳的意思,所以字“冲谷”。曹鋡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同族兄弟,曹寅叫曹鋡“四兄”。

48

原书第280页:“毕嶙谷:毕熙旸,字嶙谷,安徽歙县人。”

辨析:“嶙”误,应是“嵎”。名旸,旸为日出之处;字嵎谷,嵎谷为日落之处,正好符合意义相反的命名取字规律。

49

原书第300页:“陈平:……”

辨析:只介绍了汉代陈平的生平,却只字未提他的封地“曲逆”为何读音“去遇”。 查《史记》《汉书》古注,都未标注“曲逆”读音;最早提出曲逆读为“去遇”的是《文选》唐五臣注。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收录于《文选》,颂文称“曲逆宏达,好谋能深”,五臣注“曲逆”之音:曲,“区句”反;逆,音“遇”。但比五臣注稍早的李善注,却没有这样的注音。因此有学者(如梁章钜、俞樾、刘文典)认为五臣注是妄加改音,不足采信。

50

原书第310页:“《世说新语》中就有一则‘我见犹怜’的故事。”

辨析:“我见犹怜”这个词,并不见于《世说新语·贤媛》正文,而是出自刘孝标注引虞通之《妒记》。

51

原书第324页:“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出自《古诗源》中的《湘中渔歌》。”

辨析:最早当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

52

原书第326页:“承檐: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槽。”

辨析:《幽梦影》原文:“雨之为声有二:有梧蕉荷叶上声,有承檐溜竹筒中声。”承是承接,檐溜是屋檐流下的雨水,尤注本却把承、檐硬拼为一个词“承檐”,滑稽!

53

原书第326页:“山癯野老:指村野老人。”

辨析:山癯,恐怕不是指一般的村野老人,而指隐居山中有文化的清瘦之士。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赋》。”

54

原书第328页:“若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有钱人对人大有益处,怎么能少得了呢?”

辨析:这是一段译文,原文全文是:“富人之可鄙者,在吝或不好史书,或畏交游,或趋炎热而轻忽寒士。若非然者,则富翁大有裨益人处,何可少之!”很明显,“少”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何可少之”就是“怎么能轻视他们”,而不是“怎么能少得了”。

尤注本的问题就挑这么多吧,读这样的书,真是闹心。

中华书局,你这是要砸牌子的节奏吗?

点击下载《幽梦影》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