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全球茶花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1 21:03:30

点击下载

作者:高泰东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走近全球茶花王

走近全球茶花王试读:

“全球茶花王”名称的由来

2005年3月5日,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代表国际茶花组织对“溱潼万朵古山茶”作出评价:“你们这棵800多年历史的‘松子’山茶树,确实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序

溱潼,因“天下会船”而闻名于世的溱潼,曾去过多次。却孤陋寡闻,没听说过那里有一棵了不得的山茶花。

直到2003年的7月,在中共泰州市委二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朱龙生向与会者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这棵山茶花,又由山茶花讲到了旅游事业、讲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姜堰市、溱潼镇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山茶花作为一个项目抓在了手上。几年下来,山茶花树下已游客云集、热闹非凡。

一棵树,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山茶花还是过去的那棵山茶花,命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起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诗句。之所以“人未识”,是因为“养在深闺”。可见,领导重视的作用、宣传推介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而今,溱潼的山茶花已声名鹊起、盛誉载身,成了全球的茶花王了。甚而至于,有了《走近全球茶花王》这本书为其树碑立传。作者由一棵山茶花写起,竟然写成了洋洋十万余言的一本专著,足见其花其著的不同凡响。

我与高泰东同志素昧平生,是他的这本书打动了我。

打开这本书,作者对家乡的挚爱扑面而来,对家乡风物的痴情扑面而来,对山茶花的迷恋扑面而来。捧读它,你不由得不感动、不感佩、不感奋。

或许,这还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书。它是文学的、又是科技的,是历史的、又是民俗的,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把它归入到哪一个类别都不够纯粹。

然而,这又是一本独具实用价值和教化意义的书。只要你打开它,它便会引着你走进山茶花的大千世界、走进古镇溱潼的世纪时空、走进作者的精神家园。

高泰东同志已年届花甲,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和业余生活中,他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而今,他又为我们奉献出他的这本专著。

高泰东同志研究、推崇、宣传了他的家乡和他家乡的山茶花。而他的书、他的热忱和执著,又是值得我们研究、推崇和宣传的。2007年12月8日

(作者系著名作家,现任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市文联主席。)

Preface

I had been to Qingtong many times which is famous for Dragon Boat Meeting.But, just like an ignorant man, I had never heard before that there is an extraordinary camellia tree.

It was o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cond Taizhou CPC Municipal Party that the secretary of the Municipal Party introduced this camellia tree vividly to the attendees, follow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socie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arty Committe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amellia tree that it may brings the benefit to the town, and put it on the agenda.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 tree became a scene spot that attracted many tourists.

This tree became a glaring star.

Although the tree is still as itself, the fate had been tremendously changed.It reminds me of the poet that “Bring up in the boudoir that it can not be known for others”.It was unknown for it's hidden in the boudoir.And now, it is clearly to say that do not

despite the effect of the attention paid by leaders and the advertisement they did.

Now, the camellia tree in Qingtong has the prestigious as the king of all the camellias in the world.What's more, the book Walk Up To the World King Camellia glorifies it by writing its biography.The author started from a camellia tree, and wrote a monograph with millions of words.So, both the book and the camellia were wonderful.

I have never known the author Mr.Gao.But his book moved me greatly.

When I read the work, I feel a great sense of the author's devotion to his hometown, affection to customs of his hometown, and infatuation with camellia.You must be moved, admired and excited by reading it.

Possibly, it can not be only regarded as a common book.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literature, science, folklore, and humanity.So it dose not belong to any category.However, it is a book with practical value and edifying sense.Just open it; it will lead you into the colorful word of camellia, walking into the space of old town Qingtong, entering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author.

During the several decade years' career and spare life, Mr.Gao — a man over seventy years old — got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contributing his wisdomand energy to the society.And now, he brings his book to us again.

For one thing, Mr.Gao studied, praised and advertised his hometown and the king camellia.For another his work, his enthusiastic and his persistent are also benefit to us.th8Dec.2007

(Chen She, the famous author, vice minister of the Taizhou Municipal Party Advertising Ministry, proprietor and the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aizhou Daily,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Culture Organization.)第一章全球茶花王生长的地方

美丽的山城茶峒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在苏中平原的里下河水乡,泰州、盐城、南通三地级市交界处,也有一个“边城”,她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老集镇——溱潼。她的辖区面积40.5平方公里,不算小,而镇区仅0.54平方公里,实为弹丸之地。

小镇四周环水,是一个“岛镇”。若按溱潼无石的地质状况,参照“垛田”的叫法,称作“垛镇”似乎更为贴切。在这里,波撼溱潼镇,乾坤日夜浮,是景象是感觉。如果化大境界为小景,把尚能称得上烟波浩渺的溱湖比作一只托盘的话,那么,小镇就成了白银盘里一青螺了。

开篇就来一个设问:溱潼是什么?

让我说。“溱潼”是一个能难住“孔夫子”的地名。本地人,妇孺皆知,读音“秦童”。若是外地人,马虎的正好,读“秦童”,字念半边不为白。认真一点的,一时真不知道怎样读。原因是“溱潼”原来的写法是“秦潼”,据说乾隆爷下江南时,见“秦潼”到处是水,一时兴起,就把“秦潼”改成了“溱潼”。这一改,地名里滴得下水来,韵味十足,美丽极了。但是此“溱”者,非“秦”也。从甲骨文到大清,就一个读音,真的读“真”(zhēn),水名,溱头河,在河南省。

皇上错了,谁跟他计较。老百姓宽宏大量,写是写“溱(zhēn)潼”,读还是读“秦潼”,造成独特的“一字两制”文化现象。不过,较真的人还是有的。大书法家高二适书法代表作《溱潼道上闻子规》是解放前自撰的一首诗,作品中仍坚持将“溱潼”、“溱湖”写成“秦潼”、“秦湖”。斯人已去,按秉性,估计他的想法是,皇帝是皇帝,我是我,我不能跟着皇帝老儿错。直到20世纪60年代,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姜堰籍老师(溱潼人)写信给国家语言学家和部门,提的建议被采纳,给“溱”字增加了一个读音,“溱”(qín)的这一读音才合章合典。我们应该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他叫鲁国尧(现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至今,在中国,以“溱”为地名的仅“溱潼”一处(“溱东”等则是她的衍生名)。

溱潼是一页古旧的地方志。境内湖西庄、黄介田,周边单塘河、青蒲等处出土的新石器和麋鹿角化石表明,数千年前,这里炊烟袅袅,麋鹿徜徉。

溱潼古时临海,附近天目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周古城证明,距今三千年,这里就有相当发达的经济和文化。《补晋兵志》、唐代《李符墓志铭》或夹载或铭刻着古镇溱潼的史实。五代时期,梁昭明太子曾来天目山礼拜。

宋代岳飞、文天祥在此叱咤风云、辗转征战。吴王张士诚的“娘娘”便是溱东人氏。黄桥决战前夕,新四军“联李反顽”,共产党将领管文蔚与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在溱潼水上商谈,至今遗址和木舟似乎在向来人诉说着往日的风云。

溱潼是绵绵的宣纸。寻常巷陌只需轻轻一甩手,便有诗词从袖口溜出,飘荡在石桥上,停息在山茶下。明吏部侍郎储【NFDA1】曾在古镇水云楼攻读,清代大词人蒋鹿潭在此久居,写下《水云楼词》。诗人吴嘉纪、画家郑板桥、学者孙乔年、民国元老于右任以及现当代许多文化名人,都曾挥毫寄意,吟咏溱潼。

溱潼是一幅明媚的风景画。水、岸、桥、簖、网、亭、会船、麋鹿、炊烟、古宅……都是背景,衬托着宅院一株繁花似锦的大茶花。

溱潼是温暖的摇窝桶。摇啊摇,摇出多少豪杰。据初步统计,溱潼历代的进士、举人一百多名。储、孙乔年、李凤章等治学理政,声誉远播,诗文著作流传至今。溱湖南岸雁墩刘荣庆、刘国庆是清乾隆朝“兄弟武状元”,为中国科举史所罕见。当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院士”。镇北小甸址是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的故乡。1965年,高二适与郭沫若开展“兰亭序真伪”论辩,声振士林。其书法成就被世人称誉为当代草圣,“天下一高”。

溱潼是一大碗汤面。除了中间凸起的一筷面条,四周全是“水”,而漂浮在“水”上的几根面条便是通往外界的路了。“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如果说“文”是溱潼的“神”,那么,“水”就是溱潼的“魂”了。

说到水,溱潼人引以为自豪。溱潼古今走出了多少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让人想起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按说其源盖出于溱潼的水灵、水活、水美。

溱潼的水产出了驰名中外的物品。不必说青虾、银鱼的鲜嫩,也不必说鱼饼、虾球的色香味,单是那簖蟹,香灿灿,肥墩墩,一看就让人垂涎。溱潼中学王庆农老师记下一位客居他乡的溱潼人戏写的两句古诗:曾经溱湖难为水,除却簖蟹不是鲜!我的二哥长期居住溱潼,一次与他调侃:如果两条鲫鱼同样大小,一条溱潼的,一条外地的,让同一厨师烹饪,你能否吃得出来?二哥不假思索答曰:没得话说。可见溱潼水有多美!

溱潼的风物、景观得益于水。古时溱潼水草丰茂,麋鹿成群。1998年在镇西南郊,一位周姓农民发现了麋鹿角化石,证实了史书记载。据生态学家研究考证,溱潼一带是中国野生麋鹿最后消失的地区。清代诗人吴嘉纪诗云:溱潼水雾中,屋上栖野鸭,藕花莲叶遍里巷,野鸭飞下争唼喋。描绘了一幅湿漉漉的水乡图。万朵茶花王适生南国,能在溱潼长生不老,主要也是溱潼偌大水面的调节作用,使得冬天少了酷寒。传统民俗——溱潼会船就是水上的盛会。每年溱潼会船节有各种各样的船只500多艘,水上篙手、桨手、表演者近万人,岸上观者有十万之众。溱潼会船源于古代人们为殉难的岳家军将士添坟,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感恩”情结。传承至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海内外人士赞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身临其境,我感受到一个万竿竹篙撑着的溱潼。溱湖风景区则是一个以水为主角的世界:生态湿地,麋鹿回眸(见图3);湖光跃金,芦花铺雪;锦鳞游泳,水鸟围舟。而架在水上的桥,古老的是木、是砖石,现代的是钢骨水泥。有的简约像一根扁担,有的美丽似弯弯月亮,有的则雄伟如天上彩虹。溱潼大河东来西往的货船川流不息,若是船队,首尾相连,竟有15条以上。船队劈波斩浪,头动尾摆恰似一条庞然的水上蛟龙。溱潼繁荣的街肆,溱潼人走在幽深的麻石巷陌,或祖孙在青砖黛瓦古宅的天井对弈,因古镇和水的背景,远远望去就是一幅水乡国画,就是一段《清明上河图》。就连太阳的起、睡也与别处不一样。别处的或在地平线或山头或大漠,在溱潼,清晨,溱湖的鱼鹰从水里钻出,叼起一轮滴水的鲜嫩太阳,松开后日出开始了。傍晚,醉红脸的太阳,趁人不注意,从归来的渔舟尾部滑入湖心,与鲤、鲫、鳜、虾、蟹、鳖嬉戏去了。

溱潼人的生活充满了水。早上“皮包水”说的是喝水,晚上“水包皮”讲的是浴水。“天下会船数溱潼”玩的是水,“18岁的哥哥坐在河边”唱的还是水。因水多,不少人家住房伸出水面,成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吊脚楼”。清晨水拍唤人醒,晚间枕河入梦甜。

古镇周围皆水,因而镇上行走,不管哪条路,尽头都是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莫非杜甫来过溱潼?至于水上劳作,水上娶亲等等,时至今日仍很普遍。

溱潼的文化吸足了水。翻开《古镇溱潼风情录》、《美在溱湖》,书里全是“水”!溱潼人竞技除撑船、划船外,还有游水、潜水、踩水(两手竖出水面不动,用脚踩水前进)。溱潼人说话,把“浅绿”说成“水绿”;“粉红”说成“水红”;事情未办成是“滩水”、“水上一棒”;走漏风声是“渗水”;说诚信不够或夸夸其谈的人是“水嘴”等等。人名有水生、溱生、溱英、秧珍、鸭巧;建筑名有水云楼、水上餐厅、水都市场。“溱潼”2个字就有“6滴水”,下辖村名,除南寺、读书址外,溱东、龙港、湖北、湖西、湖滨、洲城、洲南,或浸着水,或包着水,或滴着水,或流着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何谓“蒹葭”?“蒹葭”者,“芦苇”也。那么,是《诗经》里的《蒹葭》吟诵过溱潼,还是溱潼的风貌印证远古《诗经》里的《蒹葭》?

溱潼镇现存民居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筑2万多平方米,古街巷23条。不要说门额上“渔樵耕读”的砖雕,就连天井里随便的寸砖片瓦,捡拾起来,都是动人的故事。闻名中外的万朵古山茶就生长在镇区一所古民居里。此外,散落在小镇的“院士旧居”、“绿禅垂槐”、“溱潼民俗风情馆”、“溱潼契约馆”、“溱潼婚俗馆”、“溱潼水龙局”和镇郊的“溱湖风景区”等等,原本或是我们嫌弃的旧宅深居,或是我们难得一到的荒野大湖,因为稀少,仿佛是青铜器,是古战场,在返璞归真中成了人们怀旧或回归的好地方。

2004年,溱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溱潼古镇东首旧时有一建于后晋的道教观,观前的水湾里,耸立着一座壮丽的水上亭阁,因匾额“东观归渔”为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所题,使得这一亭阁名声远播(见图2)。当然这一标志性建筑也常常耸立在游子思乡的梦里。如今,虽不见昔日的渔帆片片,但惯看渔舟往来,犹闻渔歌互答。

自亭阁西行,穿过幽深的麻石巷陌,来到一座寻常百姓家的古宅前,墙上木板的中、外文让您知道:山茶院到了。

踏上1米高的台阶,穿过狭窄的天井,走进一小门,便豁然开朗。一个不大的院落,前后左右住宅皆是明清建筑,院落宛若夹在丘陵间的一块平地。古老中蕴含着文明,简陋里显露出秀丽。山茶树就合适地生长在院落西侧的花台上,紧倚一房屋的“山墙”。

好大一棵树!

花台高约1米。因此,山茶树长在高出巷道约2米的地方,显得“爽水”。这就意味着,除非发大水,这棵山茶树不会被淹。

花台下坐着一石井圈,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在歇着。井圈上道道凹槽,这是水桶绳索千百年来持之以恒的雕塑作品。井旁笔直地站着石碑,正面文字怕您不知道景点名称。古溱湖八景之一花影清皋姜堰市溱潼镇人民政府二○○三年四月

反面镌刻着可圈可点的生动文字:

浇花井掘于宋代,水质甘淳,河干不涸;汲水浇花,娇艳超群。古山茶清明前后花开万朵,大红金心,雍容华贵,对井观花,摇曳多姿。孙乔年诗云:

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皋”:水边的高地。孙乔年,清乾隆年间进士。“花影清皋”是上述诗的诗名,乃水边花树、花草的雅称。

院东墙下,精制的汉白玉栅栏呵护着一棵小茶树,这就是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与姜堰市领导共植的“美国大红”。从此,中国茶花和世界茶花在这里共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院落的南面除1棵溱潼“松子”小茶树外,还新栽有不同品种的名贵山茶21种。

院东墙有六幅大型彩照。中间的一幅最大,上方写着四行醒目的正楷:

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亲临盛会,并代表国际山茶花组织对“溱潼万朵古山茶”作出高度评价:“你们这棵800多年历史的‘松子’山茶树,确实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

下方是“2005年中国·溱潼首届万朵古山茶观赏节开幕式”盛典的彩色巨照。文以景生动,景以文传神。在这样的图文面前,能够让您加深对“情景交融”的领会。

两旁四幅略小,但都是注定要载入国际茶花文化史册的珍贵照片。其一: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著名茶花育种专家王大庄等为观赏节剪彩。其二:戴维斯先生、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会长杨守春与姜堰市领导在溱潼山茶院。其三:戴维斯先生为新植的友谊之树浇水(见图4)。其四:戴维斯先生与姜堰市领导在万朵古山茶前合影。以溱潼万朵古山茶为背景的专注、神圣、喜悦和自豪都被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院东墙最北边也是一幅大型合成彩照。上方题有两行大字,第一行:万朵姐妹古山茶;第二行:云南丽江 江苏溱潼。在两行大字中“挂”着一个红红的中国结,巧妙而得体。下方是丽江人在古山茶旁弹奏纳西古乐和溱潼人在古山茶旁撑会船的盛况(见图44)。花为媒,心作证,这将作为一段佳话被写入中国茶花文化史。姜堰籍学者、作家曹松华先生用精妙的对偶句将此升华为意境:玉龙雪山与溱湖碧水南北辉映,古镇风情与纳西文化相得益彰。

与院东墙直角相交的另一面朝南的墙上是“溱潼万朵古山茶与台湾阳明山红山茶结为团圆树”的巨型合成彩照(见图45)。人有情,树有意。同胞盼团圆,祖国要统一,人心所向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观看良久,我似乎听到了画外音,那是隔海相望的台湾阳明山红山茶在向大陆溱潼古山茶诉说着衷肠: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姜堰市林业局农艺师杨晓娟用卫星定位仪测得溱潼古山茶在地球上的位置:北纬32°39′128″、东经120°05′632″[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度(°)、分(′)为60进位,秒(″)为1000进位]。

我曾无意将三棵树在地图上的三个点连结,结果大致是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溱潼、台北(阳明山在台北北郊)、丽江分别对应着90°、60°、30°。溱潼与台北的连线是“勾”,与丽江的连线是“股”,而丽江与台北的连线则是“弦”。三棵古山茶的距离竟然符合“勾股定理”,真是令人感叹!

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用西方人的思维在溱潼留下了一段题词,这段中、英文对照的题词已被制作成铜牌。中文是:

在溱潼有一棵盛开的万朵古山茶树。

很久以前,这里的先民们在一场强大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今天,我们用会船和歌舞来欢庆胜利。

所有山茶花的朋友们,将永远地保护着这棵古老的山茶树。

这里的中国村民将会用会船和歌舞的形式来享受永久的胜利。

山茶院的东门悬挂着杨守春题写的匾额:万朵古茶,横、竖、撇、捺,尽显颜体风味。四个遒劲的大字,洋溢着中国会长的喜悦和自豪!

走进山茶院屋内,您就会沉浸在大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中国茶花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中:除介绍茶花的小品文和溱潼古山茶的大幅彩照外,室内还有茶花的诗、书、画、印、题词及专题录像。

木板墙壁上布置着五幅复制的茶花画,仔细辨认,一是唐·无名氏《南诏图卷》,这是中国最早入画的山茶盛花形象。原藏中国故宫博物院,现藏日本京都有邻馆。余四幅分别是近代王师子《春意图》、刘海粟《山茶锦鸡》、陈之佛《啼鸟枝头尚带寒》和溥心畲(shē)《山茶水仙》。

另有两幅茶花画,是2004年溱潼籍朱墨海画于“南艺”的作品。一是仿宋·佚名《山茶蝴蝶图》,一是仿清·恽寿平《花卉册》,皆有朱文忠的书法题款及印章,洋溢着“诗、书、画、印”的中国气息。朱文忠先生还兴致勃勃地书写了大诗人李白的《咏邻女东窗海石榴》。海石榴是山茶的一种古称。

中国茶花会长杨守春的题词“溱潼万朵山茶观赏感 中国茶花 走向世界”被装裱成挂轴,题词突出了山茶院的主题,令人自豪,又感到责任重大。

山茶院另一室内,那位传说中含羞投井化着茶花树的村姑小花,被古镇人们奉为“茶花仙子”。彩塑的“茶花仙子”面容秀丽,衣裙飘逸,手执花枝,步虚云彩。人格化的神仙,寄托着人们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

年少作伴看茶花,老来合作咏山茶。甲申(2004)年深秋,皆已成老者的本镇诗人王荩文撰文和书法家王海晨挥毫的《咏千年茶花树》,表达了俩人壮心不已的爱乡之情,成为小镇的一段茶花文化佳话:

婆娑花树百千春,绿裹红装光照人。

世纪清芬留胜迹,应疑仙子下凡尘。

作品的诗、书、印,与茶花仙子塑像相佐,令古宅熠熠生辉。

置身山茶院,感觉十个字:树绿诗文中,人悦图画间。

2004年6月5日,《泰州日报》刊登了原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的诗词《逍遥乐 溱潼古镇吟》,读来令人心潮澎湃:鹿鸣楼上四眺,水国画中,风高云翻霞耀。一池堆翠,九流涌碧,百里烟波浩渺,遗迹多少?信目处,千年茶树,千秋寺庙。又麋鹿故园,湿地芳草。溱潼八景竟俏,溱湖八鲜争好。待会船节到,篙林舞,锣雷闹。古镇盛世天,书香漫香遍道。妖娆,锦绣诗篇,没有句号!

20世纪60年代,我在溱潼度过了6年中学时代,美丽的溱潼中学——溱湖中的一个“全岛”,给了我一双腾飞的翅膀。大学停止招生后,我又在溱潼的工厂当过几年工人。溱潼是我生命进程中停留时间较长的一个“港湾”,对溱潼,我有家一样的亲切感。

2006年2~3月,溱潼镇在《泰州日报》登载启事,举办“全球茶花王”杯摄影、征文比赛活动。除了去溱潼实地观赏外,我查阅了包括县志在内的大量资料,以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为墨,写成散文《溱潼古山茶赋》。3月28日,在第二届中国·姜堰溱潼万朵古山茶观赏节上,姜堰市领导给我颁发了征文一等奖证书。自此,溱潼古山茶“长”入了我的心田,而万朵茶花常常灿烂在我的梦乡。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过去许多办不了的事情,现在已经能够办到。譬如,可以把楼房建到100多层;可以造出飞船把人送到太空后返回。但还有的事情是办不到的。例如,就我的认知而言,不管有多少资金,用迄今为止的科学技术尚不能“克隆”出大小相同的一棵溱潼万朵古山茶。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的东西是无价的原因。国家的许多文物是无价之宝,溱潼古山茶是活着的文物,也是无价之宝。

结尾来段感悟语:印象溱潼。

从麻石巷陌、粉墙黛瓦和沧桑古槐的斑驳,我触摸到一个古老的溱潼;从万朵古山茶的红艳喷薄,我看到一个美丽的溱潼;从会船锣声的喧闹,我听到一个欢腾的溱潼;从地方特产鱼饼、虾球和溱湖八鲜诱人的气味,我闻到一个飘香的溱潼;从菱角的鲜嫩,我尝到一个甜脆的溱潼;从吴嘉纪、蒋鹿潭、郑板桥诗词的平仄,我吟诵到一个被水抱着、养着的溱潼;从“兄弟状元”到“兄弟院士”,我感叹着一个人杰的溱潼;从国家溱湖湿地公园的蛙声咯咯、鸟飞阵阵,我置身于一个生态的溱潼;坐在崭新的小木船上,看水中白云悠悠,让水从手指间滑过,我感受着一个浪漫舒心的溱潼……“全球茶花王”生长的地方——溱潼,一个湿漉漉水淋淋的名字。在这个神奇的梦里水乡,茶花因水润泽娇艳,水因茶花生动多情。能不忆溱潼?第二章山茶花的等待

2007年4月6日,第三届中国姜堰·溱潼万朵古山茶观赏节开幕,来自罗马尼亚、意大利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及夫人组成的外交使节团应邀前来观赏。客人们为东方国度有这样一株古老、美丽的茶花而惊叹!可是,您可知道这株山茶曾经的磨难和险情?

宋、元、明代的磨难已经远去而变得暗淡,就从清代说起吧。

先说水患。

康熙年间(1662~1722年)曾发过一次大水,苏北地区一片汪洋。据代代相传云,当时只能见到溱潼水云楼、泰州望海楼的屋脊和东台西溪塔的上面塔身。

又据1993年版《泰县志》:民国20年(1931年)6~7月,大雨,江淮湖海并涨。8月,里运河堤决。全县90%农田被淹没,下河淹死2 500多人,为数百年罕见。25日夜,溱潼镇被淹没,房倒屋塌,米麦漂流,数千难民聚集于东观、南寺、李氏宗祠、陆陈公所嗷嗷待哺。1954年7月,连续降雨,江淮并涨,海潮顶托,全县67.3万亩农田受淹,倒房9 375间,死35人,伤114人。1991年6月29日~7月15日,全县连续遭暴雨和大暴雨袭击,里下河地区总降雨量700多毫米,溱潼水位高达3.41米,超过警戒水位1.61米。里下河247个圩子冲毁228个,3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损失惨重,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一次又一次大水,茶花主人一次又一次抢时间排水救树,古山茶一次又一次地挣扎,大水过后,茶花竟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存活下来。随着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设施的完善,古山茶被淹的可能性几乎不会再有了。

再说人患。

据溱潼镇溱湖街4号78岁的王善培老人说,大约100多年前,即1900年前后,他的曾祖父从一钱姓人家买下这座院落。王家住进后,钱姓人家自认为在这笔交易中疏漏了茶花树的价值,又不便明说。为了发泄心中的悔恨,钱姓家人常背着王家用盐卤水浇灌茶花树。王家知道后,家人反映不一。王善培老人的祖母王段氏(1885~1964年,见图5),一位当年有主心骨的年轻女人,看重这棵花开万朵的大树,认为是家族兴旺的标志,十分心疼。她力劝家人保护这棵树,并请人出面调解,终以100担稻谷“了”了这件事。古山茶躲过了一劫。

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因为被血染红、被火烧焦而呻吟。近代的溱潼虽交通闭塞,在外敌入侵后怎可成为世外桃源?抗战期间的20世纪40年代初,战火中一颗炮弹落在王家,当即炸毁茶花西倚的房屋,并炸断茶花树的一根大侧枝。如果炸弹的落点向东半米,整棵茶花树将化为齑粉。古山茶躲过了第二劫。

解放初期,即20世纪50年代初,扬州园林看中了这棵山茶树,准备用船让她下扬州。经济不宽裕的王家也同意出售,后因移栽须拆房未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古山茶躲过了第三劫。

1966~1976年的“文革”期间,“左倾”横行,养花种草是“资产阶级思想泛滥”,会遭到“批斗”,不少人家吓得砍去花树、挖掉花草。王如庆和他的母亲王黄氏(王善培老人的二婶,王如庆的父亲王世英早逝)冒着风险,关起门来让茶花偷偷地开放,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采摘后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了。加之古树在里屋天井,以致当时同一条巷道的年轻人也不知道王家有这么一棵大茶花树。古山茶躲过了“文革”的巨大劫难,算是第四劫。几十年来,在外地工作的王如庆每年总要回溱潼老家好几次,给茶花树施肥和防病治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如庆的母亲王黄氏年事已高,且长期在外居住,于是准备卖房。曾任泰县(今姜堰市)农业局局长的王如庆想到茶花树的归属,即与自己工作单位的现任领导商量后决定,将茶花树移栽到位于姜堰市北郊的市农业局大院内,后也因移栽须拆房未果。古山茶躲过了第五劫。

1992年,王家将有古山茶的旧宅卖给朱家。朱家因住房紧张,嫌这棵树占地方,准备将之砍去扩建房屋。期间,主人身体不适,打消了砍树的念头。古山茶躲过了第六劫。

树虽未砍,但朱家还是在古树下建起了水泥平顶房。这样一来,古山茶就生长在不足1米宽的“夹巷”里。盛夏,赤日炎热,山茶树冠受着烈日和水泥平顶热量的双重炙烤,而平日则是“夹巷”里煤炭炉的烟熏,以致部分枝叶已出现枯萎症状。古山茶像一位老妪在艰难度日。

一晃,十年过去了。在此期间,姜堰市主要领导几次去溱潼调研,当他看到古山茶的处境后明确提出:一是不许砍伐,二是要改善生长条件。朱家看到市领导如此重视,也知道了这棵树的“分量”,于是撤去树下的煤炭炉,但不良的生长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躲、躲、躲,躲、躲、躲;险、险、险,险、险、险……哪年哪月古山茶才能彻底排除被砍伐的危险?哪年哪月古山茶才能无羁无绊大大方方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2003年4月1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这一天,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来溱潼调研(见图1)。一走进山茶院看到古山茶,朱书记就显得很兴奋:“想不到溱潼有这么大的山茶树,可与丽江的那棵相媲美。我的感觉,树体比丽江的高,树形也比丽江的漂亮。人家那一棵被称为‘环球茶花王’,我看我们的这一棵应该是‘全球茶花王’!”他对在场的姜堰市和溱潼镇的负责同志说:“你们先到丽江看一下,然后赶紧请权威专家论证。”

在这次调研中,朱龙生书记给溱潼提出了“旅游兴镇”的战略要求。针对古山茶的处境,他要求溱潼镇在短期内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现状。他语重心长,引用了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告诫大家:历史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还要站在明天看现在,看我们在这个文明转型期保住了文明的什么东西。

姜堰市和溱潼镇的领导高纪明、肖乐平等集中大家的智慧,做了许许多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落实了朱书记的指示精神:一是用新建的宽敞住房换取茶花旧宅;二是将树下的水泥平顶房拆除;三是将紧挨古树南面的许家旧宅有偿拆除;四是重新给古树砌起花台。这样就彻底排除了古山茶被砍伐的危险,并从根本上改善了古山茶的生长条件。

朱龙生书记一直关注着工作的进展。为了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肖乐平在一段时间内,专门从事古山茶的论证和推介工作,当起了“茶花书记”。

肖乐平书记马不停蹄,南下丽江、金华,北上北京,往返多次。国家多位顶级权威终于齐聚溱潼,他们见树后喜出望外。经考察、测量、比对后共同鉴定,溱潼万朵古山茶为珍贵的“松子”品种,树龄约800年,即植于宋代末期。在中国人工栽培的茶花中,它的特点表现为“六最”。即基径最大、树体最高、花开最多、长势最盛、树龄最长、生长最北。

心中有底后,泰州、姜堰两级政府放眼世界,要求肖乐平向国际茶花组织推介。于是肖乐平书记将介绍古山茶的文字和满树艳丽的万朵茶花图片通过E-mail发送给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收到E-mail的主席先生非常高兴,表示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来溱潼考察观赏。

后来,戴维斯先生果然应邀,率团来溱潼。经国际茶花协会鉴定方知,由几十代人呵护,特别是朱龙生、高纪明、肖乐平三级书记有力保护和推介的溱潼古山茶竟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

2003年4月1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溱潼古山茶而言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800多年的她,终于等来一位有权威的“伯乐”。古树从此告别厄运,等来了属于她自己的辉煌。这一天以及三位书记的名字将永远载入溱潼茶花文化史册、中国茶花文化史册和世界茶花文化史册。

茶花旧主的后代王慕农先生欣闻喜讯,宛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一首《七绝》表达了王家全体成员了却多年忧虑后的喜悦:

山茶一株王家宝,梦别千年天下晓。

盛世清明万朵茶,喜迎宾客开颜笑。

与溱潼古山茶相比,人为因素引起古树夭折而令人遗憾的事例却不少。

据2006年9月8日《泰州日报》载,泰州原北门西侧的北水关处有一棵古槐,老干中空,粗要三人合抱,根须满地。也许是树根像树的脚露到了外面,于是人们就给这里起了个独特的名字“槐树脚”。泰州诗人程恩洋诗曰:“水关桥畔古时槐,老干嶙峋傍水隈。桥畔人家蒙庇阴,多年雨露沐栽培。”清顺治初年,江都名医张周士迁居北水关南侧,大门正对着河西的这棵老槐树。“槐树脚”就成了这位名医的代名词。张周士居此十多代人,名声大振,“槐树脚”伴随张氏悬壶数百年,成了泰州很响的一处地名。20世纪80年代,“槐树脚”西侧新建洧(wěi)水市场,城建部门曾在古槐周围空出一块地方,并加了护栏,但因处于人来车往的坡道上,撞击摩擦不断,时间不长,古槐告别了世间。

泰州东门大街181号原尤家有一棵古黄杨,为泰州之最,据说已有500多岁。十多年前拓宽迎春东路,被人连夜盗挖偷走。虽及时发现夺回,终因偷挖时受伤太重,未能救活。

高港刁铺原关帝庙内有两株高23米的600年银杏树,产果名“龙眼”。20世纪80年代曾作为电视连续剧的主景地。一家企业在它周围建造车间后,两树长势日渐衰弱,其中一株悄然死去。

再说茶花树。

据《中国茶花文化》载,重庆市江北县石坪乡横山白房子村的横山小学曾有2株“花五宝”古山茶,一株高8米,胸径60厘米;另一株高7米,胸径58厘米。树龄约500多年。因管理不善,于1981年死亡。南山公园作了保存,喷上油漆,每次举办茶花展,2株枯树干同时展出,以此警示人们爱护和保护古树。

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有一株600年以上的茶花古树,被命名为全省第一“老寿星”。20世纪90年代初,决定在“老寿星”和有数个茶属植物分布的紫溪山风景区内,筹建集旅游、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千亩茶花园,这是绝佳的育种和国际科研合作场所。但工程在启动中因故中断,山茶古树的保护出现危机,致使云南“第一寿星”在进入21世纪初含恨惨别人世。

与这些夭折的古树相比,溱潼古山茶实在是幸运者。如果说当年王段氏等对古山茶的保护仅仅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标志,那么,朱龙生、高纪明、肖乐平三位书记等对古山茶的保护和推介则从一个方面反映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风气的转变和事业的复兴。

2005年,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亲临溱潼寄语:“所有山茶花的朋友们,将永远地保护着这棵古老的山茶树。”

2006年,中国台湾著名茶花专家邱创焕先生在第二届溱潼万朵古山茶观赏节上致辞说:“我们在研究探索茶花新物种的同时,更要做好古山茶的保护。新的物种可以研究培育,而古老的山茶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和传承,一旦破坏就难以弥补。这方面溱潼镇对这棵古山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莫道上林花似锦,甘苦谁知护花人”。如今,每年3、4、5月,从险境和折磨中被解救出来的溱潼古山茶绽放着万朵红花,清纯美丽,宛若一位临万亩溱湖而立的少女。那满树熙熙攘攘笑着的花儿,彼此推着,挤着,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经历传奇的古茶花树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由衷地赞美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感激呵护和彻底改变她命运的人们。第三章二十四节气茶花王物候与茶花文化立夏

(日期: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八,公历2006年5月5日。时辰:23时31分。天况:阴有雨。上午小雨,下午大雨。气温:17.4~27.1℃,平均22.2℃。风力:3.6。)

从立夏开始,我将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随着中国廿四节气的“节拍”与古山茶“面对面”,一起走过夏、秋、冬、春。力求把我系统观察的古山茶“生命节律”,用美丽的中文和彩色的图片与您分享。

今天是立夏,这个节气轻描淡写地告诉人们:夏天到了。暖风吹进教室,豆蔻年华的女学生也许会走一下神:去年的连衣裙怕是过时了。

对于经历过20世纪“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们而言,立夏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节气。现在的年轻人说到“立春”或“春天”会“啊”的一声,接着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潮澎湃”、“豪情满怀”等憧憬未来,这,一点也不错。但在那缺吃断炊的年代,“立春”或“春天”青黄不接,是人们最难熬的时节:晚上脱了鞋,不知明天来不来。“立夏当头摘,不歇三日歇五日”。青蚕豆有了,元麦发黄,粒如胖枣了。于是,“生”的希望有了。路人相遇,招呼相同:接到新粮了。是立夏吓退了“催命鬼”,是立夏壮了人们的胆子。

当然,多数人对这个节气不会有太多的联想。然而,立夏对于溱潼古山茶却是一个标志性的节气。

古山茶是一棵乐观的树,平日有风时,她会笑出声来。今天刚下过一阵小雨,她竟高兴得笑出泪来。

前些日子挤着挨着的万朵茶花落了,像一大群候鸟一样,飞得无影无踪,要等到明年才能飞回来。树上只剩下15朵花,像15只鸟儿散落在绿叶枝上,这情景仿佛在开一个小型的告别PARTY(聚会)。而这意境不由得使人想到一个美人儿的名字,谁?那就是夹在《红楼梦》里多年的“惜春”。

新枝如吃饱喝足的少年个头一样疯长,短的约10厘米,长的已有20厘米。

凸起!在枝的顶端,只有注意了才能觉察的小凸起(见图6)。这个凸起在植物学上被称为“原基”。原基将分化为叶芽或花芽,也可能分化为叶芽和花芽。叶芽成枝叶,花芽成蕾成花。

就像小区或巷陌的媳妇生孩子一样,熟悉的人总要问一句:男孩还是女孩?原基也有性别,如果说“原基”成叶芽是“男胎儿”,那么“原基”成花芽就是“女胎儿”了,如果“原基”分化既有叶芽,又有花芽,那么这个“原基”就是“龙凤胎”(后来的观察表明,溱潼古山茶的原基只有“男胎儿”和“龙凤胎”,没有“女胎儿”的情况,后面详述)。

对于花而言,打个比方,“凸起”是花蕾的“子宫”。“原基”最先出现在枝的顶端,后来多数叶腋也发。“叶腋”就是叶与枝的夹角处,如同人的“腋窝”。

至此,不用我说,您也能晓得:对于溱潼古山茶而言,立夏是上年的花与下年的“胎儿”交接班的节气。即从立夏起,溱潼古山茶有了新一年的叶芽、花芽原基。

两只蝴蝶飞进山茶院,身上的斑纹美丽极了。我读过《昆虫学》,一看便知这是一种珍贵的蝶种,名叫“玉带凤蝶”,就是梁、祝幻化成的那一种蝴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古山茶的美丽传说,他们真是那对年轻男女的化身么?呵,他们一定是看过了小溪水,也跳过了舞,现在“回家”好好来看山茶花。此时他们正围着山茶树翩翩起舞:几百年过去了,这儿的景物对他们是那么熟悉似乎又那么陌生。我默默地对他们说,你们放心地飞吧,山茶不是带刺的玫瑰。想起庞龙的那首歌,回味传说的浪漫和凄美,亲眼看到他们飞越红尘紧相随,真是令人感动!

偶得:蝴蝶是飘飞的茶花,茶花是停息的蝴蝶;茶花飘落,有的随风飞逝,有的变成了蝴蝶。

从本文开始,我将把搜集和记录的中国茶花文化资料整理,作一介绍,以便读者在厚重的历史和广阔的地域中,从茶花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验溱潼万朵古山茶的独特和美丽。

至此,您对溱潼古山茶或许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对欣赏的“引诱”。正如中国插花艺术先祖袁宏道(明代)所言:“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用一句大白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怎样从“兴趣”始提升欣赏的品位呢?

为此,开篇作短文《茶花欣赏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而宋朝周敦颐独爱莲,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文中有赞莲之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欲问我爱何花?答曰:茶花。

我爱茶花,完全是偶然。

本地溱潼有一株古山茶,因年代久、树体大、开花多,成为世界茶花遗产,被国际茶花协会定为人工栽培的“全球茶花王”。我自观察古山茶以来,已近两年,又读了一点“茶花文化”,遂爱茶花,但决非独爱。《平郊建筑杂录》里提到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茵1923年在香山途中发现杏子口山沟南北两崖上的三座小小石佛龛,几块青石板经历了700多年风霜,石雕的南宋风神依稀可辨,说是“虽然很小,却顶着一种超然的庄严,镶在碧澄澄的天空里,给辛苦的行人一种神秘的快感和美感”。如果不是对古建筑有深刻的认知,怎么可能会对三座小小石佛龛产生如此高的欣赏品位呢?

溱潼古山茶从关在深闺人不识到名闻中外,致使现在每年慕名观赏者以十万计。一般看花者的观后感叹是,想不到有这么大的茶花树,想不到开这么多的花。应该说,见识一下,感叹一下,也就够了。如果要提高欣赏品位,那么在观花前就必须有所准备,或在观花后稍微补一点课。

那么该如何准备呢?我想据我两年近百次欣赏和观察的心得体会提两点建议。

1.粗略了解溱潼古山茶

主要了解溱潼古山茶的栽种年代、经历、相关人文、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地位;溱潼古山茶的品种、基部直径、株高、花期、盛花期、全树花数;溱潼古山茶的花色、从蕾到花的多种形态、花的重瓣数,等等。粗略了解这些知识后,您到现场结合当时的天气状况观赏,会有成竹在胸的感觉。也许你还会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开花特点。

我突发奇想,把这种观赏称为“物质赏花”。

2.粗略了解中国茶花文化

主要内容有:中国茶花的资源、古代文献,有关中国茶花的诗词曲赋联、绘画艺术、古代工艺美术,中国茶花的古树资源、品种、盆景艺术,中国茶花与社会生活以及中国茶花文化的对外传播等。只有粗略地了解了上述内容,才能把溱潼古山茶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空间、三国蜀汉至今的大时间中去欣赏。您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在华东地区的溱潼保存着这样一株古山茶实在是人间奇迹。而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少年还是白头,只要您看到了溱潼古山茶,就会理解茶花的民族精神、人文特点,这就是你生命历程中观花的一个大的见识。

按照逻辑,我把这种观赏称为“精神赏花”。

当然,“物质赏花”和“精神赏花”不可能也不应该分开。

由此,我列出初等算式:“物质赏花”+“精神赏花”=“高层次赏花”。

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我想套用这话戏说,溱潼归来不看茶。

看官欲问:怎样才能做到两个“粗略了解”呢?我的回答是“三字经”:抽时间,翻书看。什么书?相关书。若速成,就这本。小满

(日期:农历丙戌年四月廿四,公历2006年5月21日。时辰:12时32分。天况:晴。气温:18.1~32.3℃,平均25.4℃。风力:3.1。)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满者,物至此小得盈满。”原来,小满是指小麦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小满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

3天前,溱潼古山茶落下了最后一朵红花。她像一位生孩子刚满月的少妇,慵懒、闲适。又像一位卸妆的泰州淮剧花旦成了寻常的“青衣”。

可以计算她今年的花期了。

说到“花期”,我想应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一朵花的花期,二是一棵树的花期。前者是个体的,后者是群体的。

据观察,前期气温低时,一朵花的花期较长,20~30天;后期气温高时,花期短,10~15天。

今年3月9日始见树梢两朵红花,她俩是“民乐手”,天天吹着曲调热烈的唢呐:我们开花啦!5月18日最后一朵花落,她坦然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今年溱潼古山茶的花期71天。

有多少树的花期这么长呢?我不禁吟诵起南宋陆游的咏山茶诗:“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敦如君?”,“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两首诗都用了相同的一个词:“耐久”。“陆游——山茶——耐久”,千百年来,看到茶花、谈及茶花时,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说到这三个词。准确地用好一个词也能流传千古,这是用词者本身难以想到的事情。这件事从另一方面说明,文学的魅力有多大!

溱潼古山茶每年可以赏花70多天么?当然是。因为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境,花开花落皆有致。其实,一年365天,古山茶每天都有一个不可重复的生命进程,她每天都会给您新的面容和启迪。就是古人说的“相看两不厌”。

如果看花,我要告诉你“实用知识”:常年盛花期约50天,在3月中旬~4月下旬,是人们观赏的好时节。“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每天开得正艳的红花,挂着醉人的笑容,等着您来哎,等着您来。一年好景君须知,这是观赏溱潼古山茶花的最佳时节,千万别错过。如果错过了,您只好在新挂历上注上特别标识,等待来年吧。

观赏过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的美啊,美得让您惊叹,美得让您怜悯;美得让您窒息,美得让您不忍离去。在这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静悄悄地发挥了威力:世界的空间小得就剩下山茶院,而时间则痴情地停下了脚步。

除了“万花落尽”、花芽或叶芽的“凸起”较上个节气稍大外(见图7),溱潼古山茶在“小满”节气的标志还有么?有。这就是树上青果的直径1厘米左右,表现为“小满”。

节气“小满”是希望,但不是“事成”。“小满”是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溱潼古山茶在进行着新的“努力”。

从这一节气起,用一定的篇幅说说中国茶花文化。

溱潼古山茶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山茶科的山茶属,还有哪些树属于山茶属呢?

山茶属中有3类树木。一是茶花树,其花为举世闻名的观赏花卉;二是茶叶树,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三是油茶树,其果为食用油重要的原料。

茶花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野生状态到人工栽培,从实用植物到观s赏花卉,再融入文学艺术、民俗风尚等,成为一种文化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茶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遗产之一。

什么是茶花文化呢?学者给出的广义理解认为,茶花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茶花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茶花文化在精神财富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融入中国道、佛、儒三教思想的精华。因而中国茶花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民族特色。

纵观中国茶花栽培的历史和中国茶花文献,茶花专家把中国茶花栽培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萌芽、形成、鼎盛和发展时期。溱潼古山茶的栽种处于哪一时期呢?请您往下看。

1.三国至隋代——中国茶花栽培的萌芽时期

三国蜀汉张翊的《花经》将“山茶”列为“七品三命”,这至少说明三点:一是山茶已从野生进入人工栽培;二是山茶已成为公认的名花;三是蜀国所在的四川是山茶的主要栽培地之一。由此,中国茶花栽培历史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到距今一千八百年的三国时代。

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及隋代,茶花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隋代东都洛阳,隋炀帝广搜全国名花异草,在原晋宫大殿“东堂”,就植有海榴茶花。

2.唐及五代——中国茶花栽培的形成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的封建王朝。茶花与当时盛行的道教、佛教有着天然的联系。道教名山与宫观、佛教圣地与寺庙周围都广种茶花。至今中国保存的人工栽培茶花古树,大多生长于宫观寺庙,就足以证明。

唐代,茶花主要分布区的人工栽培已经普及,中原地区盛植茶花就是一个例证。其品种多为东部沿海地区移植而来,称“海石榴”或“海榴”;也有从西南地区引进的,称“山茶”。

根据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787~850年)的记载和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唐代已出现茶花品种的名称——贞桐山茗和重瓣茶花。

3.宋元明——中国茶花栽培的鼎盛时期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宋王朝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造园植树之风盛行,把茶花栽培推到鼎盛期。明代继续保持鼎盛状态。主要表现在:

第一,茶花引种栽培发展迅速。宋代从王孙贵族的宫廷殿堂到普通百姓的房舍院落,从梵宇宫观到私家庭院,栽植、观赏茶花盛行。其来势之猛,品种之多,连宋代诗人徐致中都感到吃惊:“迩来亦变怪,纷然著名称”,“愈出愈奇怪,一见一惊叹”。北宋周师厚在《洛阳花木记》中,记载了茶花的七个品种。在云南,茶花风韵更胜。明代冯时可、顾养谦有书记载。明代《崂山志》亦载,山东崂山太清宫有植于明初的山茶古树“耐冬”。成都海云寺一树千苞的茶花称雄一时。经陆游审定的《会稽志》载:“成都海云寺后有山茶一株,开时蜀帅率郡僚开宴赏之。郡民竞出,士女络绎于路,数日不绝。”诗人范成大更是用诗句“门巷欢呼十里春”来描绘海云寺赏花之盛。

宋代已出现盆景茶花。茶花从人工地栽到盆栽,使茶花欣赏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这是茶花栽培史上的一大发展。

第二,茶花园艺技术高超,品种剧增。北宋周师厚首次记载了白山茶和粉红山茶;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第一次记载了嫁接“一本有十色者”;明代王世懋的《学圃杂疏》则首次披露了黄色茶花;明顾养谦的《滇云纪胜书》首记紫茶花;王象晋在《群芳谱》中首记香味茶花“焦萼白宝珠”;接着,夏旦在《药圃同春》中也记述了香味茶花“白钱花”;吴彦匡的《花史》首记五色茶花“五魁茶”。

对各地茶花品种,有说“七十有二”的,亦有记“作谱近百”的。至于茶花品种的命名,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绘色的,有比物的,有喻人的,还有比动物、植物的,更有象征寓意的。

溱潼万朵古山茶栽植于宋朝末年,属于中国茶花栽培的鼎盛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