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5 01:36:09

点击下载

作者:毛德宝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设计基础

设计基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设计基础作者:毛德宝排版:清茉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7-01ISBN:9787564127220本书由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当今时代是以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绚丽多彩。设计已经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及发展的有力手段,是人类聪明才智、人性及伦理的表现,是一个充满创意的神圣而纯洁的事业。

同时,大量西方设计思想和新潮的风格、流派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现代的、传统的、后现代的、新古典的、新理性的、结构的、乡土的、解构的……这一切摆在了我们新生代的设计师面前,如何去辨别,如何去继承,如何站到设计最前沿,我们在哪里,我们的文化在哪里,中国的设计又在哪里,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这套系列教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本丛书是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平面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他们的导师共同编写的,他们有研究的经历,有设计实践的经历,有教和学互动的经历。作为一个团队为新生代的设计师们去编写教材,是最合适不过了。理论知识、设计实践、设计体会、新锐的中外设计图片信息,这些都是新生代设计教材所需要的。

平面设计是为了传达而设计。作为人与社会的精神媒介——标志设计、字体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知觉,提升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对人们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广泛性及亲和性。平面设计创造一种新的认知方式、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又具有影响和塑造个人的思维、行为和人格的力量。设计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套系列教材以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当前艺术设计学科的最新教学成果,科学系统地设置了平面设计的12门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的课程,对平面设计课程做了循序渐进的、深入浅出的、详尽的论述,传授了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法和专业技能,每门课程阐述清晰、图文并茂,既可作为系统性教学的教材,又可以作为自学用书。希望这套系列教材能满足广大设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的需求,成为理想的学习用书,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设计”的时代进程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前 言

英语的设计Design一词,源于拉丁语的Designare一词,与法语的素描dessein意思相同,有画草图、订计划的意思。汉字中与此同义的词有“图案”和“意匠”,这两个词是指在制造物品之前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构思。今天的“设计”一词不仅作为行为动词来使用,指进行“设计”,更是指“被设计”的用法,是在建筑、广告印刷、工业等领域中所使用的名词。

现代设计可分为三大领域。

1.为了居住的设计——空间设计,即规划设计和谐的空间,作为自然与社会间的物质媒介。

2.为着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即制造优质产品,作为人与自然间的媒介。

3.为着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即制作良好的信息,作为人与社会的精神媒介。

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成为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这是由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即使如此,设计同样是需要基础的,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二维设计、色彩设计、三维设计等基础知识。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和改善社会的物质环境。1 二维设计基础

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

二维设计基础学习范围重点在二维——即在“平面”范围内,为今后的设计作铺垫,涉及形态的创造方法与规律、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图形生成与构成关系等基础知识。

二维设计是目前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中比较系统的课程模式。它重新整合了之前的设计课程中有关构成学、图案学和图形符号学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内容,形成更为独立和完整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它着重培养学生将形态语言的抽象思维和表现紧密结合,培养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开拓设计思路,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达到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之目的,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

二维设计基础学习范围重点在二维——即在“平面”范围内,为今后的设计作铺垫,涉及形态的创造方法与规律、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图形生成与构成关系等基础知识。

二维设计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比较系统的课程模式。它重新整合了之前的设计课程中有关构成学、图案学和图形符号学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内容,形成更为独立和完整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它着重培养学生将形态语言的抽象思维和表现紧密结合,培养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开拓设计思路,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达到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之目的,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二维设计基础的概念

二维是平面,有长度和宽度,呈相对面形。二维空间是面形态所占有的空间,具有上下、左右两个维度的限定空间(如图1-1)。

二维设计基础是三大设计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二维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相关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理解,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学习、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如图1-2),来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了解与掌握图形创造规律,从而设计既严谨又有无穷变化的视觉新图形,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图1-1 二维设计基础的图底图1-2 对称图1-3 工具的轨迹图1-4 载体

二维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具象描写手法,从抽象形态入手,加强对造型意识的训练,力求通过抽象形象来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如图1-3),培养设计者对图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反映现代生活的审美情趣。

二维设计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从视觉语言入手,我们可以将视觉语言分成几个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

视觉形象通过被设计形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来刺激人们的视觉经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二)视觉语言分为四大类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实际不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为人们意念所能感觉到的东西。比如我们会感到棱角上有点,物体的边缘有线,体的外表有面,而体则存在于空间中等等。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如图1-5)。

2.视觉元素: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须通过具体形象的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才能体现。而形状、大小、肌理就是视觉元素,它是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如图1-6)。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的排列组合是由关系元素决定的,关系元素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如图1-7)。

4.实用元素:实用元素主要指的是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视觉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在这里是一个词义广泛的词语,它包括视觉元素的各个部分,如形状、大小、色彩及肌理。所有概念元素的点、线、面,在见之于画面时也都有各自的形象。形象应具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大小由设计者来决定。图1-5 自然形态下的概念元素——点图1-6 肌理纹路图1-7 线的方向图1-8 几何形(三)形的分类

几何形——几何形是抽象的、单纯的,通常可用仪器绘制,以数学方式来构成。从视觉上来讲,有理性、明确的一面,但也有缺少人情味的一面。在现代工业发展的今天,理性的抽象形态大量运用在建筑、绘画及实用品的设计中,它不仅适合于现代化大机器的生产,也具有时代的美感(如图1-8)。

有机形——有机形多由弧线构成,大多属于有机体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细胞等,它的特征是圆滑的,有曲线,具有生命的韵律(如图1-9)。

偶然形——它多由特殊的技法所得,具有偶然性,如破碎的玻璃、飘动的白云、徒手绘写的墨迹(如图1-10)。

自然形——指大自然中固有的可见形态。自然形态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创作取之不尽的宝库(如图1-11、图1-12)。图1-9 有机形图1-10 偶然形图1-11 自然形一图1-12 自然形二图1-13 分离、接触(四)形与形的关系

二维设计中的基本形以简为宜,复杂的基本形常使设计形成涣散的感觉。

在二维设计中,基本形式是单形的组合,主要有下列各种不同的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

2.接触:形与形的边缘部位恰好接触相切(如图1-13)。

3.覆叠:形与形之间或覆盖,或部分重合,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具有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联合:形与形相互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象。

6.减缺:形与形相互覆盖,被覆盖的部分形已消失,使之形成新的形象。

7.差叠:形与形相互交叠,交叠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象。

8.重合:形与形相互重合,合为一体。(五)形与空间的关系

在一定的框架内,形象形成的设计必然涉及形与空间的关系,亦即“图”与“底”的空间关系。若有“形”的存在,必有“空间”的存在,平面的空间即为二维空间。

在形与空间的关系中,当框架为方形,而形为单一的圆形时,它们有下列不同的关系:

1.消失:当图色与底色相同时,圆形消失,与底融为一体。

2.负:当底为黑色,图为白色时,图即成为负的图形。

3.正:当底为白色,图为黑色时,图即成为正的图形。

正与负在设计中的图底关系可以互相交换。正负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正,即无所谓负;因此,原负可以为正,原正也可为负。

当框架仍为方形,而形为两个圆形时,它们有下列不同的变化:

1.消失:图与底色彩相同,使视觉有消失感。

2.减缺:左图的色彩与底色相同而消失,右图出现减缺。

3.单独:左图与底色相同而消失,右图保持完整而成为单独之形。

4.联合:两个图形相连成为一体,有联合之感。

5.差叠:两图相叠,因色彩差异形成差叠。

6.透叠:两图为透明色而相叠,被相叠部分因此改变原有的色彩,有很强的透明感(如图1-14)。图1-14 正负形、联合、差叠、透叠图1-15 发射、渐变、重叠(六)骨格

骨格原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术语,指字画的框架、结构、布局。在二维设计中,它的使用范围已被大大拓展。所谓骨格实际上就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形体具有骨格,是指经过设计者精心的编排,形体具有分割画面的空间及固定基本形的作用。

将一切形象进行有秩序的编排组合,使之给人布局严谨、合理的感觉,从而形成极具形式感的画面,这就是骨格的作用。骨格在空间中起着管辖、编排、组合的作用,就像建筑楼宇中钢筋骨架、音乐的五线谱等。

骨格有规律性、非规律性,有作用性和非作用性之分。

规律性的骨格是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精确的骨格线、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规律性的骨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它有重复、渐变及辐射等五种骨格,它们都包括一些骨格点、骨格线,引导形象的编排(如图1-15)。

非规律性的骨格是较自由地构成的,有些是规律性骨格衍生而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非作用性骨格也称为隐性骨格,给予形象准确的位置,使形象编排在骨格线的交点(轴心),这是非作用性骨格最基本的形式。它的骨格线只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不起分割背景的作用,不论有多少形体,都在一个空间中,在填色后,骨格线都需要擦掉。这种骨格就好像不起作用,所以称之为无作用性骨格。同时,非作用性的骨格不决定形象所占有的空间,也不决定形象的方向,非作用性骨格对形象背景也不产生任何影响。

有作用性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形象排列在骨格所组成的单位内。因此,每一个单位的空间就是每个形象独有的空间,可以分离与其他空间或形象的关系。有作用性骨格中的基本形,可以有大小变化、位置变化、方向变化、色彩变化等自由(如图1-16)。

由于骨格线组成的单位是每个形象的空间,所有的形象在空间内可以自由改变位置和方向,有作用性骨格可将背景分割成不同的色相。当形象大于被切割的骨格时,越出骨格线成为新的形象。

有作用性骨格是以骨格线的存在而构成效果的,形成有较多的变化。但也可以在构成设计中出现部分骨格线,另一部分骨格线不出现。在空间与配色方面,也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形成流动性,使骨格线出现时有时无的状态,它将给构成设计带来更多的变化,创作无数理想的视觉新形象(如图1-17)。

骨格只能管辖基本形的位置,不能管辖其大小,无论形大形小都可以放在同一大小的骨格中,并非大骨格放在大形体内,小骨格放在小形体内。图1-16 骨格一图1-17 骨格二2 二维设计的基本要素

我们在谈及抽象形态的造型时,首先涉及点、线、面这三个重要元素。必须强调的是:点、线、面都是相对的。不仅如此,点、线、面的形状也是相对的。在我们的观念中不要将点、线、面概念化,而要从宏观、微观、多维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二维形态中的构成元素。

从定义上说,是点的运动轨迹形成了线,或者说点的连续形成了线,而线的轨迹构成了面,这就是点、线、面的基本关系。(一)点

1.点的概念

点是视觉元素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点通常被认为是概念元素,在实际设计中,它是可见的形象。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点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如图2-1)。

2.点的特征

几何的点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必须定义为无形的东西。在几何学定义里,点是没有大小形态的概念,只有位置,没有面积。点的始与终,两线的交叉形成点。外表上,点可以视为形的最小元素,但是其实我们很难定义这个界限,这里要顾虑两个条件:(1)点和基面的大小比例关系;(2)这个大小关系和其他同在面上的形之间的关系。比如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这个小舟就有了“点”的性质,这就是需要根据所处的具体环境、场合来加以比较的意思。提到“点”,我们最容易想到圆点,除了圆点,它也可以呈现出其他的形状点如方点,自然形状的点。点几乎是没有界限可言的。图2-1 点图2-2 点的轨迹图2-3 照片中的点“点”除了大小、位置以外,还有方向的因素。

点在二维设计中具有集中、吸引视线的功能。连续的点产生线是(如图2-2),点的集合会产生面,点的大小不同产生深度感,几个点之间会有虚面的效果(如图2-3)。

3.点的作用

点是力的中心。在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因而具有紧张性。另外点在画面中具有张力作用,为此人们的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扩张感。当画面空间有两个同等大的点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两点的视线上,在心理上会产生吸引和连接的效果。当空间中的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就是点吸引视线的功能(如图2-4)。图2-4 点的作用图2-5 点的排列——虚线图2-6 点的排列——错觉图2-7 点的排列——与周围空间的对比图2-8 视觉效果丰富的点

4.点的排列

当点以等间距在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线的感觉,如果当此虚线向上下左右方向延续,则会产生有深度空间感的虚面的感觉(如图2-5)。

点在空间位置、色彩、明度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远近、大小等视觉上的错觉变化。同等大的点分别以黑白为底,黑底上的白点,感觉上比白底上的黑点大。这是因为白色的点在视觉上有扩张感,黑色则有收缩感。同一大小的点,由于周围点的大小不同,也会产生错觉(如图2-6)。

同一大小的点,因周围空间的对比作用,紧贴框线的点,较离外框远的点感觉大(如图2-7)。大小不同的点等间距构成或大小不同的点间距变化,画面动感增强。点在大小、距离上的变化使画面产生轻重、疏密、远近等变化。点沿直线、波浪线、折线、涡线等线条的方向排列,画面富有动感,视觉感觉丰富。点的无规则构成使得画面活泼,极富变化(如图2-8)。(二)线

1.线的概念

线是二维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几何学中,线是个抽象概念,点的移动轨迹产生了线,是造型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线没有宽度和厚度,只有位置、长度和方向,线也可以是实线或者断续的虚线。线是一个过程,点是线的开始,面是线的结果。这较形象地说明了点、线、面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点是面的边缘,是面与面的交界。

在造型中,线是具体的,因而它有所处的具体位置、长度和方向,并具有一定的宽度(如图2-9)。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