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大数据:政府工业农业安全教育人才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3 23:36:34

点击下载

作者:陈新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赢在大数据:政府工业农业安全教育人才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

赢在大数据:政府工业农业安全教育人才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试读:

前言

DT驱动中国新世纪

DT时代已经扑面而来!2017年春晚,CCTV主持人董卿称“利用大数据,统计目前总共有1.04亿位观众观看了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而移动端用户所占比例超过70%”。估计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后,肃然起敬,内心不懂也不好意思多问边上的人,就把大数据当作20世纪80年代媒体上到处出现的电脑一样的高科技家族!很明显,大数据在此得到了运用,不少模拟电视用户、单向广播式接收的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还只能用小数据的方式进行统计和估算。

暂且不论1.04亿位观众数量的准确性,毫无疑问,大数据已经与我们如影随形、时时相伴,与我们每个人的吃喝玩乐娱住行分不开了。当你打开微信,微信页面底部的广告条内容是基于大数据营销推荐引擎的;当你打开电脑浏览器浏览网页时,嵌入页面的广告内容是基于大数据推荐的,它会根据你过去一段时间的浏览记录在浏览器中的Cookie信息来向你推荐零食、服装或智能手机;出门叫个专车,看似简单的一个匹配,其实后面也蕴含着复杂的模型和算法,大数据在位置、距离、评分、拼车等多个参数约束下不停地运算。3年之后的2019年,你的车辆保险费很可能与你的驾驶行为数据相关,如果你的日常驾驶行为数据显示你是“三急”(急转弯、急刹车、急加速)用户,那么你的保险费用可能比别人要高30%,甚至更多;2020年的某天你在王府井步行街漫步时,你看到的路边广告可能与别人不同,广告系统能够自动捕捉你随身携带手机的硬件标识信息,然后根据该硬件标识信息,结合后台的大数据画像系统,从而显示你最关心的内容。

从产业层面来看,善用数据者,将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在“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房地产大数据应用案例篇,一家房地产企业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不用进行对比,效果相差明显。其中,来电效果是2.5∶1,到访效果是3∶1,成交效果是3∶0。效果对比后,客户立即决定2017年加大DT投入预算。从宏观层面来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政府和企业将利用大数据共同推进产业全面改革和升级。

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是物理世界在网络世界的客观映射,是物理世界的DNA。如果说过去几千年是人类生活的模拟世界,那么DT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进入数据世界。大数据给予人类重新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小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大数据;大而言之,大数据重构产业,进而重塑世界新格局。

如果说过去百年中国在追赶欧美日工业强国的道路上,受困于既有路径难以超越,以及人均矿产、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那么毫无疑问,DT时代,中国有望在东方崛起,成就中国新世纪。数据成为一种新的战略资源,永不磨灭;13亿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从人口多的劣势转变为数据优势;中国人的数学智慧在数据科学领域的数据能力有望超越在工业时代中国因后发劣势所导致的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工业能力的不足。

当前,中国大数据产业仅数据营销领域产值每年已超过1 000亿元,但整体而言仍处初级发展阶段,大数据应用的行业不断拓宽,深度日益加强,应用的重心从数据营销向行业领域扩展,万亿元行业大数据应用市场已经拉开帷幕。相对于已发展10年左右的数据营销领域,行业大数据应用才刚刚起步,即使在国外也没有太多成熟的案例可借鉴,基于此,DT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DTiii)组织国内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一线专家编写了这套“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丛书的编写汇集了近百家企业在18个行业领域的106个大数据最佳实践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撰写丛书的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大数据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行业用户、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政府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DT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DTiii),聚集了上百名产学研用各界知名大数据专家,专注于大数据生态体系研究,发布《DTiii版中国大数据产业地图》、《中国大数据发展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创新企业TOP100》、《中国大数据应用最佳实践案例TOP50》、《中国大数据领军人物》等,全面深入洞察中国大数据技术、产品、市场、产业、人才、资本、政策、应用案例、创新创业等,深入研究国内外大数据最新发展动态,分享大数据最新发展模式,全面展示大数据应用最佳实践案例、创新创业企业风采,引领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中国大数据生态建设。“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力求全面总结大数据行业发展情况,反映新特点、分析新问题、提出新趋势。第一批“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共计五册,分别为《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第二版)、《赢在大数据:中国大数据发展蓝皮书》、《赢在大数据:金融/电信/媒体/医疗/旅游/数据市场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赢在大数据:营销/房地产/汽车/交通/体育/环境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赢在大数据:政府/工业/农业/安全/教育/人才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五本书不仅从宏观的行业环境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也从具体的实践案例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手段,以便读者能真正把握大数据的脉搏。《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一些案例,仍是强调对大数据内涵和外延的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大数据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着重强化了政府治理层面的大数据应用案例。考虑读者的多样性,也涉及了一些行业案例,在政府数据开放、信息安全方面也做了重要安排。从京东、当当网对该书评价来看,该书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案例丰富。第二版再次继承了这些特点。

尽管该书名曰“领导干部读本”,其实读者对象不仅局限于政府人士,也可作为各行各业大数据入门培训系统教材。从销售跟踪的数据来看,不少组织把该书作为大数据培训教材。因该书出版在前,为保持该书书名的连贯性,仍旧保持《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原名,没有添加“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统一前缀“赢在大数据”。《赢在大数据:中国大数据发展蓝皮书》是行业篇,主要从产业宏观发展和行业应用全貌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产业描述全面、系统,行业覆盖广泛,行业各业务环节大数据应用深入。行业篇既有涵盖1 311家大数据企业的详细名单和产业地图,也有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分析,同时也对投融资、人才、数据交易,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每个行业领域,从行业的痛点出发,总结了大数据在各行业应用的概貌,分析了利用大数据解决行业痛点的手段和方法,也介绍了各行业已经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框架和模型、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从大数据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描述产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对数据营销、金融、电信、房地产、政府、制造、农业、医疗健康、零售、影视、旅游、教育、人才、体育等14个行业的整体发展进行了深入、系统、完整的分析。《赢在大数据:金融/电信/媒体/医疗/旅游/数据市场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赢在大数据:营销/房地产/汽车/交通/体育/环境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赢在大数据:政府/工业/农业/安全/教育/人才行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这三本书是翔实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各行业如何结合行业及大数据的特点来解决行业痛点,如何形成具体的行业数据解决方案及这些方案所带来的优势等。大数据应用最早是从数据营销开始的,通过各种数据的收集形成客户画像,为数据营销和运营提供了最佳手段。目前,大数据已经在金融、电信、房地产、政府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政府利用大数据来反恐,房地产企业利用大数据来拿地,工业方面利用大数据来进行设备的诊断,农业方面利用大数据来选种、培育作物等,城市管理方面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城市规划、人口统计,媒体娱乐方面利用大数据来预测票房、推荐歌曲,教育方面利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的教学,等等。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中的运用,“大数据”这个词可能会消失,因为大数据可能逐渐成为各行业的“血液”,尽管你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实际上它却时时刻刻伴你左右。每个案例都按照统一的框架进行规范,内容基本依据行业痛点、大数据应用方式方法(技术原理、产品和实现方法)、大数据应用成效、重大意义未来前瞻、企业介绍等部分展开。

因出版时间限定,部分企业错过了这次案例提交的最后时间,没关系,“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项目将持续进行,案例收集到一定数量便会结集出版,案例提交邮箱是Dtiiimail@126.com。

同时,DT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DTiii)还在准备一个在线交互的大数据产业地图,对不断增加的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进行更新。大数据产业地图更新每年进行一次,并提供PPT版下载,欢迎访问:www. DTiii.org。

尽管中国大数据呈现蓬勃生机,但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大数据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逐渐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但也面临着“数据意识不到位”、“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数据就绪化差”、“数据难以整合”、“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数据安全意识薄弱”、“数据管理制度缺乏”、“政府数据开放程度低”等诸多瓶颈。目前,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已经形成,随着对大数据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企业转型压力的加大、创新性大数据技术产品的不断推出、政府数据的逐步开放、制度的不断完善,大数据将迎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万亿元大数据产业指日可待。“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采用“众包”、“众智”、“众筹”、“众享”进行编辑出版,从2015年9月《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出版发行时就开始筹划,直接参与的企业有190多家,参加编写的人员多达350人,因企业、人员太多,在此不再一一列出,特别是提供案例,但因各种原因最后没有成为本书作者的朋友们,真诚感谢大家的努力和支持。

由于我们的资料不全、深入实际调研不够、研究能力有限,“赢在大数据系列丛书”的内容与观点难免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敬请业内专家与广大企业提出批评和建议,共同推进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DT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DTiii)2017年1月31日第1章政府大数据1.1 海淀经信办:大数据助力海淀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海淀区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含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精神,推动我区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区,打造大数据产业高地,海淀区依托区内丰厚的科技、教育、文化、人力资源,以大数据在政务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强化业务数据驱动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为区域整体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先试先行,本文将就海淀区大数据在数据基础设施、人口、医疗、信用、双创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予以分享。1.1.1 政务大数据,腾“云”更需落地

自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简称《行动纲要》)以来,大数据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政府是拥有数据最多的机构,如何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朝着更加开放、更加智慧的社会方向发展,是政府在大数据时代引入大数据思维面临的最大挑战。1.1.1.1 数据资源建设条块分割

作为北京市乃至全中国电子政务的先行者,海淀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普遍较高,关键部门均已拥有若干业务应用系统(数据源),这既是优势,也是瓶颈。在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分享和挖掘,而海淀区的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导致了数据割据。海淀区的电子政务基础决定了海淀区的大数据体系不能脱离现有基础重新建设,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将已有的信息化成果和数据资源进行对接,整合条块数据,兼顾现实情况与未来需求,从而向下兼容、向上支撑海淀区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1.1.1.2 可用数据相对匮乏

在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政府在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仍然有数据不足的感觉,想用的、能用的数据无处可寻,可用的、可信的数据相对匮乏,数据缺乏连续性,正是这种“优质”数据缺乏的现状影响制约着社会数据意识的形成、政府业务的应用和数据产业链的形成。因此,探索大数据时代政府大数据战略,推动各种来源“可用”数据的汇聚,是政府开展大数据建设面临的迫切需求,而这也为政府带来了采集、摄取、分析、存储和分配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信息的挑战。1.1.1.3 大数据应用仍需破题

深化大数据应用是《行动纲要》里的明确要求,也是大数据技术参与到政府工作、决策过程中来的最终目的,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大数据将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府社会治理的效率。大数据的包容性将打开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公众间的边界,政府各机构协同办公效率和为民办事效率提高,从而极大地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而能力的提升最终都将与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等工作紧密结合,大数据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围绕应用需求开展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才能真正将大数据成果普惠于民。1.1.2 社会治理要用数据说话

海淀区社会治理工作的大数据应用围绕“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这一核心思路,从大数据基础设施到人口、医疗、信用、双创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完整数据链条,探索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模式上的创新示范应用,以应用促进建设,以服务助推管理,从而推动海淀区向着更高层次的数据生态城区发展。1.1.2.1 大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大数据基石

海淀区率先在北京市乃至全中国开展了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首个统一的综合性政务云平台,首个涵盖全数据资源体系、十三个资源库、一套共享交换体系和三类核心数据服务(数据交叉比对、数据可视化和创新示范应用)的大数据软件基础支撑平台,既提供了海淀区大数据体系建设的软件基础构件,也开展了海淀区大数据的应用探索,以需求为导向,以业务为核心,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以创新示范应用为重点,构建海淀区政务大数据基础平台(见图1-1)。图1-1 政务大数据基础平台1.1.2.2 引入电信运营商数据,服务区域人口分析

本着“敢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原则,海淀区在国际上首次结合统计学原理和移动通信网络数据,基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信令数据及其他配套数据的分析,对海淀区的人口时空信息进行精准大数据分析。以移动通信大数据为基础,结合传统统计调查的方法,通过全新的人口时空数据挖掘、行为和交通通勤轨迹链分析算法,进行全面的时间、空间、行为三维“画像”。年数据处理量139.37T    B的用户数据,实现海淀区29个街镇(含6个腾退区)、1 000余栋楼宇、12个重点景区、6个商圈和6个重点区域的人口动态分析(见图1-2)     和人流量(见图1-3)的预警。图1-2 职住人口分析图1-3 实时人流量监测1.1.2.3 引入医疗大数据,推动智慧医疗

居民健康和医疗服务一直是民生服务的重点,海淀区整合全区社区服务中心、区属二级医院、合作三甲医院住院,建立居民电子病历,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业务的开展;同时,将病历数据与医疗诊断相结合,通过机器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远程诊疗和智能诊疗服务。

探索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自动检测技术,基于数千例的训练,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低剂量CT筛查中,超过98%的检出率,3∶1的假阳性率,极大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见图1-4)。图1-4 医疗大数据智能分析1.1.2.4 引入信用大数据,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海淀区自2016年4月6日成为第二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以来,一直在开展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见图1-5)。在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广泛采集互联网上的海量企业信用相关信息,目前已梳理采集信用相关指标体系12大类456小类,结合工商、统计、税务等部门的政务数据,建立企业图谱和信用画像,并依托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开展企业信用评级、企业信用服务工作。现已整合22万余家企业的41万条数据,重点企业28 883家,汇聚统计、工商、国税、地税和互联网企业信息,实现2 472家规上企业的经济运行、产业发展、行业集聚、企业信用的全面分析与评测。图1-5 信用海淀社会信用体系1.1.2.5 引入经济大数据,助推创业创新

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商、税务、统计、海关等政府部门内,更扩展到电子商务、社交数据、媒体信息、网络行为、互动评价等互联网公开信息。海淀区依托政府和互联网企业信息,整合企业、人口、房屋数据,分析经济、产业、行业情况,研判产业升级和集聚趋势,构建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的双创企业服务体系。通过一批以科技孵化器为核心,集众创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形态为主的创业创新载体,结合“互联网+”模式下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创业创新载体提供精准服务。2015年,我区在孵企业达到13 119家,在孵企业总收入超140亿元(见图1-6)。图1-6 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分析1.1.2.6 引入环保大数据,知霾治霾显成效

区域内部署30余个实时大气监测点,将人口、城市部件、房屋等基础数据,与我区大气实时监测数据相结合,分析空气污染严重区域附近的区域特点、人口组成、产业结构、重点企业,以多元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对于空气污染严重区域进行资源环境水平评估,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与环境监测的网格化数据相结合,探索环境精准治理的方式(见图1-7)。1.1.3 社会治理的全面创新

当前时期,我国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包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处理社会治理危机、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和思路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海淀区以人口、医疗、信用、双创、环境等若干典型业务应用场景为切入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通过大数据的汇聚和融合、开放和流动、使用和共享,在各领域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步创新,从而推动海淀区社会治理体系的全面创新。图1-7 大气实时监测平台1.1.3.1 人口决策分析方法创新

海淀区是人口大区,区域人口具有流动性大、流入流出人口行为多变,工作导致的人口潮汐效应以及众多工作机会带来的人口磁吸效应明显等特点,使得我区人口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多变,情况复杂,难以统计。2015年我区借助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在实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通信用户手机出行轨迹、人口流动规律,发挥移动互联网交互能力,可精准预测人口流动趋势,为规划工作提供“大数据+”式决策依据。1.1.3.2 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创新

海淀区正在打通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实现了全区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影像、检验检测、公共卫生等数据区域共享,从而推动三甲医院和二级及社区医院结合形成医疗共同体、方便辖区内380万百姓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面向协同医疗机构,拓展网络预约挂号、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市级医院和区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等信息化医疗新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优质服务资源共享。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远程医疗、居家医疗与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通过智慧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海淀区正在逐步解决区内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1.1.3.3 社会信用评估方式创新

近几年,海淀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与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估政府“说了算”的模式不同,海淀区企业信用引入了大量互联网公开数据,通过大数据归集平台实时采集的企业公告、金融、招聘、专利、舆情、涉诉等信息,归集了全区约14万家企业和近千家“海帆企业”的各类信用信息,开展企业信用评估,通过互联网数据丰富企业信用评估指标,将精准政务数据与鲜活互联网数据有机结合,建立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反映企业信用水平的信用评估体系。同时,我区还率先在全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广使用信用产品,初步建立起覆盖核心区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优质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信用海淀”品牌效应日渐显现。1.1.3.4 经济发展分析多元互动

经济发展分析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维度的分析,而海淀区“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对于海淀区的经济发展分析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既有企业、经济数据的分析需求,也有人才、资源数据的分析需求,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无数创新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依靠原有的统计分析模式已很难支撑。海淀区以服务区内双创企业发展为契机,整合经济、社会、人口、房屋、资源等数据,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双创企业发展、集聚分析模型,经空间资源、人力资源、创新资源有机结合,开展定位精准、配置合理、扶持有道、发展有序的双创企业服务。1.1.3.5 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海淀区通过建立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设区域空气质量预警体系,实现区级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清单,结合区域企业、人口、城市部件清单,动态分析区域污染指数产生原因,透过数据找原因,找到原因做治理,实现环保部门环境数据与区域生产、生活数据的集中共享和深度开发,提高了环境综合分析和协同监管能力。1.1.4 智慧海淀2.0

到2020年,海淀区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国内领先,迈入国际一流行业,信息化引领智慧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更加完善,智慧海淀建成2.0版。大数据成为海淀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成为海淀区谋创新促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新引擎,使海淀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互联网创新中心和网络信息安全中心,信息化为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信息基础设施更加绿色安全。到2020年,基本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实现主要公共场所4G网络全覆盖,无线局域网按需覆盖重点和热点区域。实现物联网对城市部件的全面感知。建成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全区70%以上的政务应用在政务云平台上运行。物联网感知设施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重要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数据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信息惠民服务更加普遍快捷。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信息惠民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集智慧养老、远程医疗、家居安防、社区管理、气象服务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城乡信息化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取得实质进展。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城市治理体系更加精细智能。信息化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大城市病”有效缓解,建成市民宜居的标杆城区。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公共安全、气象防灾减灾等城市部件的实时感知、精确控制和智能管理显著增强。社会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实现三网融合。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向基层渗透,二级、三级网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公共安全和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决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

电子政务服务更加公开透明。到2020年,服务型、透明型和法制型政府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建设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政府与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格局基本形成,以信用信息为核心的全过程市场监管机制及技术平台逐步完善。一站式、一窗式公共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网上服务、就近服务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形式,行政审批网上覆盖率超过70%。移动办公普遍使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常态化操作。

产业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信息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显著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金融、商务、制造、文化、环保、气象等领域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信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主流,企业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1.2 融信数联:大数据实现人口统计新模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套有效的人口统计和管理制度。伴随着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人口分布及结构正面临重大变迁。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特殊的地域文化、经济环境以及高铁、航空等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给人口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摸清人口规模、精确掌握人口流向、及时预警区域人口发展趋势成为人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凸显了大数据人口动态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融信数联)成立于2015年,率先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人口统计领域,结合统计学原理和移动通信大数据,对区域人口时空信息进行精准大数据分析,为政府治理、城市管理、人口调控、公共服务等提供“大数据+”式辅助决策支撑。1.2.1 传统人口统计工作的难点

传统人口统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组织工作较为繁重。同时,不能进行实时统计,人口普查间隔周期过长,数据容易失去连续性。随着时间推移,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也有偏差,影响人口工作决策。传统的人口统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1.2.1.1 统计周期长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传统的人口数据采集更加困难,且在统计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也相当可观。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大致划分为准备阶段、入户调查和复查阶段、数据汇总和资料开发利用阶段等三个阶段,共历时4~5个月。1.2.1.2 资源耗费巨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安排80亿元左右的预算资金,借调和招聘超过600万名普查人员。政府为何要投入如此大的力量呢?因为人口统计对国家意义重大,对老百姓来讲也非常重要,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等各项政策的最基本依据,关系到公共设施的建造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就业岗位的提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等。尽管有充足的投入和支持,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依然存在流动人口多、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入门较难等很多挑战。1.2.1.3 质量控制难度高

由于人口统计工作量大可能导致调查的精确度下降,调查质量不易控制。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瞒报漏报、调查内容有限等问题,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从而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加之时间的推移和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也促成了部分指标统计误差较大、数据参考价值降低的情况。尽管有人口信息资源,但目前在人口信息资源的管理方面还不完善,数据统计路径不一致、数据失真现象严重,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致使人口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1.2.1.4 数据不可跟踪

人口抽样会遇到涉及面窄、翔实数据信息难获得、外来人口信息资源严重缺乏等问题。传统人口统计数据不具备时效性,不能满足事前预测的需求,无法有效避免一些危机情况发生。传统统计数据关联性不高,没有连续性,无法追踪行为轨迹,关联社会关系。传统的人口抽样统计方式如同一潭湖水,是静止的,而人是动态的,因此传统人口统计方式缺少灵活性及可延伸空间。1.2.2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技术的引入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手机号码实名登记制度的推进,基于2G、3G、4G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业务迅速发展,形成了海量数据资源。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7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6年7月末,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3亿户。全国共有10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北京更是达到193部/百人。

这些在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产生的海量业务数据,包含了全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获取全网相应的人群行为信息,如群体活动轨迹、行为喜好等;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信息,如社交网络等;人与物之间的关联信息,如车辆交通出行等。为大数据人口动态监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1.2.2.1 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对人口的群体属性进行挖掘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根据用户群体的时空特征识别用户的人口属性,通过构建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用户驻留和行为特征,对人群属性进行训练和聚类。时间维度上取分时段统计不同人群发生在对应空间维度的停留时长、驻留天数和驻留月数,对不同人群的居住和工作属性进行标示。1.2.2.2 地理信息栅格化,粒度细

通过标准化的网格方式将城市网格化,只与城市经纬度相关,使得系统在数据计算时在不同时间范围基础位置数据一致。而且,通过网格的特定的编码方式,能够快速分析相邻网格,在用户工作、居住等数据分析中,减少由于相邻小区信号漂移造成计算误差等问题。同时,根据最近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补偿,让手机的行为更贴近于人的真实行为,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高数据统计的正确性。1.2.2.3 边界人口乒乓统计抑制算法,波动小

随着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口统计区域的不断细化下沉至街、乡镇或更小的区域,由于无线网络覆盖特性在统计区域边界容易出现人口乒乓统计的现象,统计区域边缘人口乒乓统计导致区域间人口流入流出指标异常,通过无线网络覆盖特点制定统计区域边缘人口乒乓统计抑制算法,以完成区域间流入流出指标的校验。1.2.3 大数据运用在人口统计方向的创新价值

融信数联研发出的智慧城市服务系统——大数据人口动态监测分析系统,包含了7大基础指标体系和9大业务功能(见图1-8)。图1-8 基础指标体系和业务功能

来自电信运营商的真实数据更灵活、个性化。融信数联通过对海量的电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基于可靠的建模技术构建人口统计模型、人口分类模型、业务识别及分析模型、消费行为聚类分析模型等,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海量数据是传统人口调查需要耗费巨大付出才能收集到的,且具备相当高的真实度。现在通过大数据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得到更加丰富、更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见图1-9、图1-10)。图1-9 人口属性分析建模流程图1-10 时空拟合去重模型算法

区别于传统人口统计单一的问卷调查,大数据人口监测平台可以融合堆积多种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让数据互补,使得大数据分析更接近真实(见图1-11)。图1-11 数据分析过程1.2.4 开启人口统计的智能化变革

融信数联可以帮助客户做出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1.2.4.1 构建具备长效机制的数据生态平台

融信数联数据生态平台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它如同一个数据的大水库,开源节流,不断注入新数据,给出更精准的数据分析。融信数联研发的人口监测数据平台可以随着需求不断升级,融合多维度数据,创新出更科学的分析技术。融信数联在求变中确保稳定的大数据分析支持,在推动自身升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融信数联帮助电信运营商提升数据价值,将数据价值转化成为可应用的数据解决方案,让政府、企业突破传统数据统计的束缚,进入大数据应用的新时代。1.2.4.2 便于长期跟踪人口变化趋势

传统的人口统计只能统计某个时间段、某个地点的数据,不能分析人口的动态变化,属于静态的数据。而人是鲜活的、运动着的、有社会关系的,是一个从静态数据到多维度动态数据的集成。大数据分析能够弥补静态数据的缺点,将真实的动态数据呈现出来,更可以保持长期追踪,真正做到突破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人口的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及解决方案。1.2.4.3 可延伸到其他应用场景

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应用在人口监测统计方向,还可以根据需求延伸到其他应用场景,如旅游、交通、商业等。融信数联打造的基于电信运营商数据的智慧城市服务系统已经具备满足客户多源的需求,涵盖人口统计、智慧旅游、智慧商业、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市政规划等多方向的应用及运营解决方案,提供针对目标客户群的行为分析服务,为政府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撑和精准营销服务。1.2.4.4 对区域经济改革、政策和战略调整有科学的参考价值

大数据已经在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大数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进行预测,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把握,及时做出预警分析,真正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人口信息化及人口数据的分析、挖掘既可以为政府科学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也有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政府管理和治理模式。人口数据分析更深层次的作用则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2.5 案例的意义

目前,融信数联已经在为北京市政府、海淀区、顺义区、石景山区等相关委办局提供人口统计大数据分析服务。但大数据在人口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现行统计手段的融合模式等诸多方面均需要探索。随着政府数据开放融合,大数据应用将会更加普及,在人口统计大数据应用方面也更加趋于精细化。

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工作的后续计划,融信数联将在现阶段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引入视频大数据、楼宇大数据等数据源,实现多数据源的融合、互补、可验证,并进一步优化相关模型算法,完善运用大数据监测人口的测算模型,形成多模型、可验证的人口动态监测体系,构建大数据人口长效考核机制。

大数据将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数据分析服务也将更加个性化。当然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也至关重要。大数据如水,可包容、可塑造、可吸收、可释放,正是如此才能给我们以无限的创造空间。1.2.6 企业介绍

融信数联是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发挥运营商数据资源优势,提升大数据应用价值,为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打造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的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始终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合作的姿态服务于客户!

融信数联拥有创新智能化服务平台,做到实时监控和查询,呈现可视化数据分析报告,帮助客户做出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平台服务内容涵盖人口统计、智慧旅游、智慧商业、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市政规划等多方面的应用及运营解决方案。融信数联打造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业务方向为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行业应用,涉及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行业模型设计、产品开发与服务等多个领域。

融信数联的团队包含数名博士和硕士人员,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及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结合公司在移动通信数据处理和建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在合作服务方面发挥“桥梁”作用,确保运营商的大数据与政企客户的需求无缝对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1.3 南海数据统筹局:南海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实践和探索

为应对国家简政放权、商事改革、信息公开等改革工作对基层工作的挑战,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碰到的问题,2014年5月,南海建立了全国首家县区级数据统筹局。两年多来,南海数据统筹局一直致力于解决政务工作四大问题:一是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流通、共享与利用;二是推动政府治理由以部门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转型,以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高效协同;三是促进政府以主观经验决策向科学循证循数决策转型;四是以政务数据开放推动社会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南海数据统筹工作在推动社会治理完善、民生服务提升、产业经济规划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方面提供着关键的数据支撑。

现将南海数据统筹局的相关实践和成果(见图1-12)介绍如下。图1-12 南海数据统筹相关实践和成果1.3.1 数据统筹促共享

南海数据统筹局建设七大数据库和各类主题库,夯实信息化建设的数据资源基础。七大数据库包括地图库、法人库、城市环境库、人口库、政务库、产业经济库、决策分析库。其中,法人库、城市环境库、人口库主要存储组织、物、人三大行政对象的状态数据;政务库存储行政行为数据,从两个维度将政务数据资源组织起来;产业经济库以各类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综合法人库、人口库、城市环境库、政务库数据,反映地区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决策分析库通过构建决策模型,使用人口库、城市环境库、法人库、产业经济库的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上述六个库均可通过地图库直观地展现出来。

截至2016年11月底,七大数据库共收集了71个部门的数据、1 060个数据表、13 278个数据项、4.19亿条数据记录。1.3.1.1 地图库

地图库分为互联网版地图(“图识南海”)和政务版地图(“图释南海”,见图1-13)。

其中,“图释南海”平台运行于政务网的南海区政务地图平台,面向政府工作人员,对各种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政务数据的可视化共享,为部门业务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便捷、统一、实时更新的数据支撑。平台还与全区统建的地名地址库相结合,通过统一的名址服务实现政务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为社会精细化管理、政务品质服务创造条件。截至2016年11月,地图库共收集了140万个信息点,分17个大类、93个小类、363个图层(见图1-14)展现。

通过“图释南海”政务地图平台数据共享,帮助工商部门解决了简政放权后农耕地或水源地保护可能被侵占的难题;建设污染源阳光地图,将发电、污水处理、陶瓷等行业重点监控企业上图,以及“南海一点通”APP公众爆料,实现全民参与环保;建设南海科技地图,推动招商引资、创新创业等工作开展;建设旅游地图,展示南海旅游资源和形象,推动旅游文化发展。图1-13 政务地图图1-14 图层服务1.3.1.2 法人库

法人库通过打通企业信息在部门间的共享通道,为跨部门业务协调和流程再造提供支撑,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完善市场监管执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增强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法人库收集了涉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