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5 08:41:0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020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08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具有反应迅速、准确和作用局限等特点的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作用局限;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起效缓慢,作用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范围较小,灵敏度较差。

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原因是(  )。2+

A.Ca内流+

B.Na内流+

C.K内流-

D.Cl内流【答案】B+【解析】神经细胞膜在受到刺激时,Na通透性突然增大,以致超过++K通透性,使大量的Na从膜外涌入膜内,导致膜电位迅速去极化乃至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3下列溶液中,易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  )。

A.5%葡萄糖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0.6%NaCl溶液

D.0.9%NaCl溶液【答案】C【解析】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红细胞内,细胞膨胀、细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称为溶血。5%葡萄糖溶液和0.9%NaCl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溶液,只有0.6%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因此答案选C。

4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

A.嗜碱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答案】D【解析】A项,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机能是缓解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程。B项,嗜碱性粒细胞的主要机能是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C项,单核细胞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渗出血管变成巨噬细胞,在体内发挥防御作用。D项,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高度的趋化性和很强的吞噬及消化细菌的能力,是吞噬外来微生物和异物的主要细胞。当局部受损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释放化学物质时,中性粒细胞能被趋化物质所吸引,向细菌所在处集中,并将其吞噬,靠细胞内的溶酶体将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随后细胞死亡便形成脓肿。

5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

A.Ⅻ因子

B.Ⅹ因子

C.Ⅳ因子

D.Ⅲ因子【答案】D【解析】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不是来自血液,而是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组织释放的因子Ⅲ进入血液启动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时,首先是凝血因子Ⅻ转变成具有活性的Ⅻa,从而启动凝血过程。

6下列选项中,属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是(  )。

A.增加肺泡回缩力

B.增加肺的弹性阻力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降低肺的顺应性【答案】C【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包括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塌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还可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发生。

7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称为(  )。2

A.血液氧含量

B.血液氧容量

C.血液氧饱和度

D.血液氧利用系数【答案】B【解析】A项,血液氧含量为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包括结合于血红蛋白中的氧和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B项,血液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它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性质和数量。2C项,血液氧饱和度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D项,血液氧利用系数是指血液流经组织液时释放出的O容积所占动2脉血O含量的百分数。2

8由肺扩大或肺缩小引起的反射称为(  )。

A.黑-伯反射

B.咳嗽反射

C.喷嚏反射

D.本体感受性反射【答案】A【解析】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喷嚏反射与咳嗽反射属于防御性呼吸反射。因此,答案选A。

9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  )。

A.氧热价

B.呼吸商

C.物理卡价

D.生物卡价【答案】A【解析】A项,通常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B项,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产生量与耗O量容22积的比值(CO/O)称为呼吸商。CD两项,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22体外充分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10机体将热量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较冷物体,这种散热方式是(  )。

A.辐射散热

B.蒸发散热

C.传导散热

D.对流散热【答案】C【解析】ABCD四项均为机体散热的方式。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向外界发散体热的方式称为辐射散热;机体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称为传导散热;机体通过与周围的流动空气交换热量来散发体热称为对流散热;机体通过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水分蒸发来散发体热称为蒸发散热。因此答案选C。

11在肾中,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答案】A【解析】原尿中大部分物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入血液。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限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仅能吸收水和少量Na与Cl-。

12植物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γ氨基丁酸

D.多巴胺【答案】B【解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的一部分(如支配汗腺的纤维和骨骼肌舒血管纤维)及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均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这些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总称为胆碱能纤维。

13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的激素主要是(  )。

A.皮质醇

B.醛固酮

C.抗利尿激素

D.心房钠尿肽【答案】B【解析】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特别是皮质部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故有保Na、HO和排K作用。2

14在性周期中,卵巢内黄体退化的时期是(  )。

A.发情前期

B.发情期

C.发情后期

D.间情期【答案】D【解析】未妊娠动物的黄体称为周期黄体或假黄体,在间情期很快退化;妊娠动物的则称为妊娠黄体或真黄体,能维持较长时间,有些动物一直要到妊娠结束时才退化。

15精子发育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的部位是(  )。

A.输精管

B.前列腺

C.睾丸

D.附睾【答案】D【解析】附睾除贮存精子外还能分泌附睾液,其中含有某些激素、酶和特异的营养物质,它们有助于精子的成熟,并使精子具备受精能力。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答: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为:(1)神经-骨骼肌接头是由运动神经末梢(称接头前膜)和与之相对的细胞膜(称接头后膜或运动终板)构成,接头前膜内有许多小泡,小泡内含有大量的乙酰胆碱分子,而接头后膜上有N型乙酰胆2碱受体和乙酰胆碱酯酶。(2)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引起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乙酰胆碱释放至接头间隙。(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N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钠、钾2离子通透性增高,产生终板电位,总和后使肌膜产生动作电位。(4)肌膜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和一次骨骼肌收缩后,乙酰胆碱可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17简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包括:(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2)刺激性质:非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3)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质的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质参与并且与脑内各级中枢的活动都有关系;(4)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复杂、易变的;(5)非条件反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数量无限。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6)非条件反射适应范围窄,条件反射适应范围广。

18简述甲状腺激素在机体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答:甲状腺激素在机体代谢中的主要作用包括:(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使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T、T的产热效应与靶组织细胞Na-K-ATP34酶活性升高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热;(2)调节糖代谢: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升高血糖浓度;(3)调节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对胆固醇的分解作用强于合成作用;(4)调节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三、实验题:19小题,共10分。

19设计实验证明增加肾小管溶质浓度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分析预测结果。

答:(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家兔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腹部剪毛、消毒;

②沿腹中线在距离耻骨联合处4~5cm处打开腹腔。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于输尿管上剪一小口。从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导管,并将松结扎紧以固定插管,这时可见尿液慢慢由导管流出。将导管开口固定于计滴器上;

③对照组:记录单位时间内尿液滴数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应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将手术部位覆盖,以保持动物腹腔温度和润湿肠管;

④实验组:静脉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如20%葡萄糖等),观察并记录尿液滴数变化。(2)分析预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尿量增加。因为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后,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四、分析论述题:20~21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0试述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

答: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如下:(1)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结果心脏活动减弱;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最终导致血压降低;(2)当动脉血压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降低,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结果心脏活动加强;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增强,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21试述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及其作用。

答:(1)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胰酶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2)其作用分别为:

①促胰液素: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肠黏膜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水和HCO,因此胰液的分泌量增加,而消化酶的含量较少。3

②促胰酶素(CCK):胃内容物刺激小肠黏膜,小肠黏膜Ⅰ细胞分泌促胰酶素。CCK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各种消化酶,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CCK对水和HCO的促分泌作用较弱。此3外,CCK还可作用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刺激胰酶分泌。CCK与促胰液素具有协同作用。

③胃泌素:胃泌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使胰液分泌量增加,但其作用较弱。生物化学

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  )。

A.J.D.Watson

B.H.A.Krebs

C.L.C.Pauling

D.J.B.Summer【答案】B【解析】A项,美国科学家J.D.Watson和英国科学家H.Fr.Crick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项,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由H.A.Krebs发现并命名;C项,L.C.Pauling为美国化学家,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D项,J.B.Summer首次证明了酶是蛋白质。

23DNA单链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  )。

A.氢键

B.离子键

C.3′,5′-磷酸二酯键

D.2′,5′-磷酸二酯键【答案】C【解析】DNA和RNA中脱氧核苷酸(核苷酸)连接的键均为3′,5′-磷酸二酯键。两条DNA链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

24由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典型α-螺旋,其螺旋长度是(  )。

A.54nm

B.36nm

C.34nm

D.15nm【答案】A【解析】典型α-螺旋肽链以螺旋状盘卷前进,每圈螺旋由3.6个氨基酸构成,螺圈间距(螺距)为0.54nm。由此计算,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α-螺旋的长度为54nm。

255′末端通常具有帽子结构的RNA分子是(  )。

A.原核生物mRNA

B.原核生物rRNA

C.真核生物mRNA

D.真核生物rRNA【答案】C7【解析】帽子结构(mG5′ppp5′NmpNp-)是真核生物mRNA的重要结构之一,在翻译过程中起识别作用以及对mRNA起稳定作用。另外,真核生物mRNA还有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的特殊结构。

26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  )。

A.cAMP

B.cGMP

C.IMP

D.IP3【答案】D2+【解析】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二酰甘油及Ca等均3可作为第二信使在体内传导信号。cAMP、cGMP属于核酸类化合物降解产物,三磷酸肌醇(IP)属于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物。3

27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  )。

A.尿酸

B.嘧啶核苷酸

C.嘌呤核苷酸

D.胆固醇【答案】B【解析】嘧啶核苷酸的嘧啶环是由氨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嘌呤环则是由5-磷酸核糖焦磷酸开始,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其他嘌呤核苷酸。

28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  )。

A.四氢叶酸

B.泛酸

C.核黄素

D.抗坏血酸【答案】A【解析】四氢叶酸是一碳基团的载体,可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对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29大肠杆菌中催化DNA新链延长的主要酶是(  )。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Ⅰ

C.DNA聚合酶Ⅱ

D.DNA聚合酶Ⅲ【答案】D【解析】DNA聚合酶Ⅲ是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复制中的主要复制酶。它负责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合成。

30大肠杆菌DNA分子经过连续两代的半保留复制,第2代中来自亲代的DNA含量与总DNA含量的比值是(  )。

A.1/2

B.1/4

C.1/8

D.1/16【答案】B【解析】明确DNA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一条DNA双分子链两代复制后产生四条DNA双分子链,两条亲代DNA单链占1/4。

31原核生物DNA转录时,识别启动子的因子是(  )。

A.IF-1

B.RF-1

C.σ因子

D.ρ因子【答案】C【解析】启动子是指在原核生物DNA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由ρ因子识别。

32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己糖裂解产生3-磷酸甘油醛的酶是(  )。

A.磷酸果糖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烯醇化酶【答案】C【解析】A项,磷酸果糖激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B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生成1,3-二磷酸甘油醛。C项,醛缩酶催化磷酸二羟丙酮与3-磷酸甘油醛之间的相互转化。D项,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3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  )。

A.延胡索酸酶

B.琥珀酰CoA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柠檬酸合酶【答案】D【解析】调节酶是指对代谢途径的反应速率起调节作用的酶。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都是调节酶。

34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

A.50S

B.60S

C.70S

D.80S【答案】D【解析】沉降系数是表示生物组织成分在离心力场下沉淀下来的速度大小。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其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而在真核细胞中则为80S。

35下列酶中,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是(  )。

A.L-谷氨酸脱氢酶

B.L-氨基酸氧化酶

C.谷氨酰胺酶

D.D-氨基酸氧化酶【答案】A【解析】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

36呼吸链中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的抑制剂是( 1 )。

A.抗霉素A

B.安密妥

C.一氧化碳

D.氰化物【答案】A【解析】A项,抗霉素A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B项,安密妥1可抑制NADH-Q还原酶活性,使NADH上的电子不能传递给CoQ。CD两项,一氧化碳与氰化物可抑制电子从Cytc→O传递。因此答案选A。2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

答:ATP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如下:(1)是生物系统的能量交换中心。ATP存在于组织细胞内,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通过转化为ADP释放能量。它是体内大多数耗能反应的直接供能物质。(2)参与代谢调节。例如,ATP是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再次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的底物,同时又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3)合成RNA等物质的原料。dATP是合成DNA的前体物质。(4)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伴随着游离磷酸基团的产生。

38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答:(1)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①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高级结构决定生物功能。

②氨基酸序列是由遗传物质D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不同物种同源蛋白质一级结构存在差异,亲缘关系越远,其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近,其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越小。在不同生物体中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称为同源蛋白质,同源蛋白质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

③与功能密切相关的氨基酸残基是不变的,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氨基酸残基是可变的。

39以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为例,说明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答:竞争性抑制是最常见的一种可逆抑制作用。酶竞争性抑制的特点为:(1)竞争性抑制剂丙二酸的结构与底物琥珀酸结构相似因而能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2)丙二酸与底物琥珀酸竞争结合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因为酶的活性部位不能同时既与底物结合又与抑制剂结合,因而在底物和抑制剂之间产生竞争,形成一定的平衡关系。(3)丙二酸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琥珀酸的浓度解除。当底物浓度增加足够大,可解除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反应仍可达最大速度。(4)加入丙二酸后琥珀酸脱氢酶K值增大,而V不变。mmax

七、实验题:40小题,共10分。

40从动植物细胞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时,常用EDTA、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和95%乙醇试剂。请根据蛋白质和核酸的理化性质回答:(1)该实验中这些试剂各起什么作用?(2)举出一种可以鉴定所提取基因组的DNA中是否残留有RNA的方法。

答:(1)该实验中这些试剂的作用:

①EDTA为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络合剂,可螯合金属离子,抑制DNA酶的活性。

②氯仿-异戊醇混合液使蛋白质变性沉淀,并能去除脂类物质,从而除去杂质。

③95%乙醇可使DNA析出。(2)可以鉴定所提取基因组的DNA中是否残留有RNA的方法:

①采用地衣酚试剂检测RNA分子中的核糖。如果反应液呈绿色,说明残留有RNA。

②采用紫外吸收法检测A/A的比值。如果比值大于1.8,说260280明残留有RNA。

③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是否有小分子量的RNA条带存在。

八、分析论述题:41~4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1磷酸二羟丙酮是如何联系糖代谢与脂肪代谢途径的?

答:磷酸二羟丙酮联系糖代谢与脂肪代谢途径为:(1)磷酸二羟丙酮与α-磷酸甘油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中磷酸二羟丙酮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α-磷酸甘油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因此该反应是联系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键反应。(2)磷酸二羟丙酮有氧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作为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同时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化形成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α-磷酸甘油是合成脂肪的原料。(3)磷酸二羟丙酮经糖异生途径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再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NADPH,该物质是从头合成脂肪酸的还原剂。(4)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可进入糖异生途径产生葡萄糖,也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42试从遗传密码、tRNA结构和氨酰-tRNA合成酶功能三个方面,阐述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mRNA的遗传密码是如何准确翻译成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

答: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mRNA的遗传密码准确翻译成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过程:(1)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同一种氨基酸有两个或更多密码子的现象称为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一个碱基的错误不一定会导致氨基酸的错误。(2)tRNA反密码子环上具有的反密码子,可以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反向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但这种识别具有“摆动性”,即在识别过程中,密码子头两位碱基较为重要,而第三位则不太重要。这种密码的摆动性或tRNA在阅读密码的灵活性,减低了由遗传密码的突变而引起的基因产物中的错误。tRNA的结构影响其结合氨基酸的特异性。(3)氨酰-tRNA合成酶具有专一性识别氨基酸和能携带该氨基酸tRNA的功能。氨酰-tRNA合成酶还具有二次校对功能,确保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的准确性。

2009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离体条件下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属于(  )。

A.细胞水平研究

B.分子水平研究

C.器官水平研究

D.整体水平研究【答案】A【解析】研究畜、禽的某些生命现象及其规律,需要对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即整体和环境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心室肌细胞属于细胞水平。

2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是(  )。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答案】D【解析】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主要执行细胞免疫功能,B淋巴细胞主要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3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

A.Ⅲ因子

B.Ⅴ因子

C.Ⅹ因子

D.Ⅻ因子【答案】D【解析】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启动因子的不同: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凝血因子Ⅻ转变成具有活性的Ⅻa,从而启动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不是来自血液,而是由组织释放的因子Ⅲ启动凝血过程。

4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是(  )。

A.脾脏

B.肝脏

C.肾脏

D.骨髓【答案】C【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在肾脏合成。主要作用是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但主要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在缺氧刺激下,肾释放EPO,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并向幼稚红细胞分化,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和骨髓对网织红细胞的释放,使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增加,从而使机体的缺氧得到缓解。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最长的时期是(  )。

A.0期

B.1期

C.2期

D.3期【答案】C【解析】A项,0期即快速去极期,心室肌接受刺激后,膜内电位去极化,膜的快钠通道开放,使膜内的电位迅速上升到峰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B项,1期即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下降到0mV左右。C项,2期即平台期,复极化电位达到0mV左右,复极化过程变得非常缓慢,基本停止于0mV水平并持续一段时间,形成一特征性的平台。D项,3期即快速复极末期,复极速度加快,并降至静息电位。综上,应选择C项。

6消化道中能吸收维生素B的部位是(  )。12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答案】C【解析】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蛋白质、糖和脂肪的分解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主动地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大12肠主要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

7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答案】D【解析】A项,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和舌酯酶(反刍动物)。B项,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幼畜还有凝乳酶。C项,胰液中酶种类丰富,如α-胰淀粉酶、胰蛋白水解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以及胰胆固醇酯酶、胰脂肪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D项,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起消化作用的物质是胆盐。

8当环境温度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  )。

A.对流散热

B.蒸发散热

C.传导散热

D.辐射散热【答案】B【解析】对流散热、蒸发散热、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是动物的四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分为感汗蒸发和不感汗蒸发两种,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已不能用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进行散热,蒸发散热便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9机体运动时的主要产热部位是(  )。

A.脑

B.骨骼肌

C.内脏

D.皮肤【答案】B【解析】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部位是内脏(主要是肝脏),而在运动状态下的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

10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  )。

A.α受体

B.β受体

C.M受体

D.N受体【答案】C【解析】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药理作用为阻断M胆碱受体,因此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心率,兴奋呼吸中枢。

11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  )。

A.牵张反射

B.屈肌反射

C.伸肌反射

D.状态反射【答案】A【解析】A项,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缩的现象。B项,屈肌反射是指在脊椎动物受到有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的反应,即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的现象。C项,伸肌反射是指脊动物一侧皮肤接受很强的伤害性刺激时,可在同侧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D项,状态反射是指头部在空间的位置发生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都可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的现象。

12糖皮质激素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效应的作用称为(  )。

A.竞争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允许作用【答案】D【解析】有的激素本身对某些组织细胞并不直接产生生理效应,但它却能明显增强另一种激素的作用,即它的存在是另一种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不能调节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但它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即允许作用。

13合成并分泌催产素的部位是(  )。

A.室旁核

B.腺垂体

C.卵巢

D.肾上腺【答案】A【解析】催产素属于神经垂体激素,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合成并分泌,由神经垂体释放。

14动物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下列激素中分泌迅速增加的是(  )。

A.皮质醇+ACTH

B.醛固酮+TSH

C.降钙素+LH

D.生长抑素+FSH【答案】A【解析】动物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应激反应。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是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两种激素共同作用,增强机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此外,血中生长激素、催乳素、胰高血糖素、阿片肽、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等激素,也在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过程中分泌增加。

15能引起排乳和妊娠子宫收缩的激素是(  )。

A.催乳素

B.催产素

C.孕激素

D.卵泡刺激素【答案】B【解析】A项,催乳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发育,发动并维持泌乳。哺乳期的乳腺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不断分泌乳汁,贮存于乳腺腺泡中。B项,催产素能促进妊娠子宫收缩,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促使乳腺排乳。C项,孕激素能促进雌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D项,卵泡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以刺激精子生成和卵子成熟的一种激素。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简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1)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部分。突触前膜是指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中的部分膜。突触小体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不同的小泡内含有不同的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是指后一个神经元与突触膜相对的那一部分膜。突触间隙是指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具有局部电位特点,EPSP经过总和,在轴突始段首先达到阈值,产生动作电位。(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为:

①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兴奋性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

②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7心脏正常起搏点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

答:(1)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整个心脏的节律由窦房结的活动控制,窦房结是整个心脏的主导起搏点,称为正常起搏点。正常部位以外的自律组织的自律性不能表现出来,只起兴奋传导的作用,称为潜在起搏点(房室结浦肯野细胞)。(2)正常起搏点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①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高于其他潜在起搏点,因此当潜在起搏点的4期自动去极化在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就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使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②超速驱动压抑:潜在起搏点的自律细胞因受到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而发生节律性兴奋,其固有的自律或驱动受到压抑而暂时不能表现出来。

18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答:(1)胸内负压形成的原因

胸膜腔是密闭的,胸膜外层受到胸廓组织的保护,故不受大气压的影响。有两种力量作用于胸膜腔,分别为肺内压和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等于肺内压与肺的回缩力之差,即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因肺与外界相通,在吸气末或呼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肺回缩力。(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②有利于肺通气;③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④有利于呕吐和逆呕。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设计实验证明小肠内渗透压是影响小肠吸收的重要因素。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答:(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取家兔(或其他实验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剪毛,消毒;

②剖开腹腔,选取一段粗细均匀的小肠,用棉线结扎,得到A和B两段等长的肠管;

③A肠段注入适量高渗盐溶液(如饱和硫酸镁),B肠段注入等量低渗盐溶液(如0.7%氯化钠),一段时间(如1h)后观察两肠段的变化。(2)预测及分析结果

A肠段容积增大,B肠段容积减小,因为A肠段注入的是高渗溶液,会吸收周围组织中的体液;而B肠段注入的是低渗溶液,小肠内的水分被周围组织吸收。

四、分析论述题:20~21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0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1)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为:

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时刻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奋性将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恢复正常。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兴奋,此+时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

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引起兴奋,此时仅部分失活的钠通道开始恢复;

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此时相当于正后电位,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远,刺激强度略大于阈强度。随后,细胞兴奋性恢复到正常水平。(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的间隔而形成脉冲式图形。

21试述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的机制。

答:(1)水利尿的机制

水利尿是指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大量饮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增加,对下丘脑的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渗透性利尿的机制

渗透性利尿是指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当小管液中某些溶质因未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液中时,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如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等)时,渗透压升高,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特别是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显著减少,使尿量增多。生物化学

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la

22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酵母tRNA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法国【答案】B【解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全合成”研究启动于1968年,完成于1981年11月,是继我国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后,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一个核酸分子。7

23真核生物mRNA中5′末端的mG与第二个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A.5′→2′

B.5′→3′

C.3′→5′

D.5′→5′【答案】D【解析】真核生物mRNA末端有帽子结构。首先从5′端脱去一个磷酸,再与GTP生成5′→5′三磷酸相连的键,最后以S-腺苷甲硫氨酸进行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

24下列DNA模型中,属于左手双螺旋的是(  )。

A.Z-DNA

B.C-DNA

C.B-DNA

D.A-DNA【答案】A【解析】A项,Z-DNA是具有左旋形态的双股螺旋结构,并且呈现锯齿形状。BCD三项,三者都是右手双螺旋结构。

25下列氨基酸中的是(  )。

A.Gln

B.Glu

C.Gly

D.Ile【答案】C【解析】α-氨基酸中除R基为氢的甘氨酸(Gly)之外,其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因此都具有旋光性。并且蛋白质中发现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

26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特定条件下1分钟内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是(  )。

A.1U

B.1U/mg

C.1Kat

D.1IU【答案】D【解析】为使各种酶活力单位标准化,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协会酶学委员会及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协会临床化学委员会提出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酶活力,规定为:在最适反应条件(温度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酶活力单位,即1IU=1μmol/min。

27可使米氏酶K增大的抑制剂是(  )。m

A.竞争性抑制剂

B.非竞争性抑制剂

C.反竞争性抑制剂

D.不可逆抑制剂【答案】A【解析】米氏常数(K)的含义是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V)一半mmax时的底物(S)的浓度。竞争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相似,可竞争性与酶的结合位点结合,因此V不变,K增加。maxm

28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的是(  )。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氰化物

D.2,4-二硝基苯酚【答案】D【解析】A项,鱼藤酮可抑制NADH-Q还原酶活性,使NADH上的电子不能传递给CoQ。B项,抗霉素A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C1项,氰化物可抑制电子从Cytc向O传递。D项,2,4-二硝基苯酚是一2种小分子质子载体,可携带质子自由进出线粒体膜,因而破坏线粒体膜两侧的电势差,使氧化和磷酸化解偶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

29脂肪酸合酶系的终产物是(  )。

A.丙二酸单酰CoA

B.琥珀酰CoA

C.硬脂酰CoA

D.软脂酰CoA【答案】D【解析】脂肪酸合酶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酶系统,可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转酰CoA通过一系列缩合反应最后脱羧最终形成软脂酰CoA,再进入不同代谢途径生成其他酯类物质。

30肉碱脂酰转移酶存在的部位是(  )。

A.核膜

B.细胞膜

C.线粒体内膜

D.线粒体外膜【答案】C【解析】脂肪酸氧化的过程在线粒体内进行,而脂酰CoA却存在于细胞质中,这就需要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肉碱脂酰转移酶的转移作用。其中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酶Ⅱ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外侧和内侧,两者为同工酶。

31下列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酶是(  )。

A.解氨酶、L-谷氨酸脱氢酶

B.转氨酶、L-谷氨酸脱氢酶

C.解氨酶、L-氨基酸氧化酶

D.转氨酸、L-氨基酸氧化酶【答案】B【解析】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

32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的产物是(  )。

A.有机酸和NH3

B.有机酸和CO2

C.胺和CO2

D.胺和NH3【答案】C【解析】机体内部分氨基酸可进行脱羧而生成CO相应的一级胺。2

3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产生的第一个核苷酸是(  )。

A.XMP

B.IMP

C.GMP

D.AMP【答案】B【解析】嘌呤是由5-磷酸核糖焦磷酸开始,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再转变为其他嘌呤核苷酸。

34劳氏肉瘤病毒逆转录的产物是(  )。

A.DNA

B.cDNA

C.ccDNA

D.Ts-DNA【答案】B【解析】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人们通过体外模拟该过程,以样本提取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出互补的cDNA。

35下列含有与SD序列互补序列的rRNA是(  )。

A.16S rRNA

B.18S rRNA

C.23S rRNA

D.28S rRNA【答案】A【解析】SD序列是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SD序列在细菌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10个碱基左右处,有一段富含嘌呤的碱基序列,能与细菌16S rRNA的3′端识别,帮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

36大肠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的亚基组成是(  )。

A.αββ′σ2

B.αββ′2

C.αββ′2

D.αββ′σ【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的亚基是αββ′,大肠杆菌RNA聚2合酶全酶的亚基,则为αββ′σ。2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请用中文或符号写出糖原(或淀粉)、脂肪酸和蛋白质多肽链生物合成中的单体活化反应式。

答:糖原(或淀粉)、脂肪酸和蛋白质多肽链生物合成中的单体活化反应式分别为:(1)

或(2)(3)

38在体外蛋白质合成体系中,一条含有CAU重复序列的多聚核苷酸链,经翻译后发现其产物有三种,即多聚组氨酸、多聚异亮氨酸和多聚丝氨酸,如果组氨酸的密码子是CAU,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C,那么丝氨酸的密码子是什么?为什么?

答:(1)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A。(2)CAU重复序列的多聚核苷酸链的阅读起点可以有3个,从而阅读密码子可能有3种,即CAU、AUC和UCA。经翻译后产物有多聚组氨酸、多聚异亮氨酸和多聚丝氨酸,说明组氨酸、异亮氨酸和丝氨酸三种氨基酸的对应密码子分别是CAU、AUC和UCA。

39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答:三羧酸循环的特点为:(1)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循环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开始。(2)三羧酸循环为单向循环,催化三步不可逆反应的调控酶分别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3)循环一周消耗2分子HO,可释放2分子CO,并使3分子NAD22+和1分子FAD还原为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4)循环中有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琥珀酰CoA合成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步在底物水平发生磷酸化产生高能磷酸键的反应,反应是可逆的。(5)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的最终代谢通路,同时也是联系三大代谢的枢纽。

七、实验题:40小题,10分。

40酶纯化实验中,通常先用(NH)SO作为分级沉淀剂,再424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法从沉淀酶液中除去(NH)SO。请424问:(1)与其他中性盐沉淀剂相比,用(NH)SO做沉淀剂有何优424点?(2)如发现柱层析后酶的总活性较纯化前明显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柱层析时,湿法装柱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答:(1)与其他中性盐沉淀剂相比,用(NH)SO做沉淀剂424的优点:

高浓度的盐粒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蛋白质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这种沉淀蛋白的方法称为盐析。硫酸铵具有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对酶活力影响小和利于分离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2)如发现柱层析后酶的总活性较纯化前明显升高,可能的原因是纯化前酶液中可能含有酶抑制剂。酶抑制剂的存在会影响酶的活性,通过层析后酶的抑制剂被清除,所以酶总活性升高。(3)柱层析时,湿法装柱的注意事项有:

①层析柱应与水平面垂直。

②柱床体积至少是上样体积的3倍以上。

③层析介质中不能出现气泡和断层。

④柱床表面要平整,并保有一定的水位。

八、分析论述题:41~4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1论述生物氧化的特点。

答:生物氧化是指有机体在生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O并且释放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生物氧化的特点为:2(1)生物氧化包括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真核细胞生物氧化主要是线粒体氧化体系,原核细胞生物氧化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2)生物氧化是在活细胞的温和条件下进行。(3)生物氧化是由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参与的多步骤反应。(4)能量逐步释放,ATP是能量转换的载体。(5)真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CO由酶催化脱羧产生,HO是由22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给氧形成。

42论述酶活性别构调节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答:(1)酶活性别构调节的特点:

①别构酶的结构特点

别构酶一般都是寡聚酶。酶蛋白上有两类功能部位,即活性中心和别构中心。别构中心与效应物通过可逆非共价结合,导致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

②别构酶的动力学特点

不符合典型米氏酶的双曲线,正协同效应的别构酶呈现“S”形曲线。

③别构剂(效应物)

效应物分为正效应物和负效应物,其中前者起激活效应,后者起抑制效应;同促效应物为底物,异促效应物为非底物化合物。(2)酶活性别构调节的生物学意义

①酶可以灵敏、有效地调节酶促反应速度,保证重要代谢途径的正常运行。

②底物浓度发生较小变化时,别构酶可以灵敏、有效地调节酶促反应速度,保证重要代谢途径正常运行。

2010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恒温动物皮肤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信息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后,引起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在这一调节过程中,对于体温调节中枢而言,产热器官是(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答案】B【解析】机体的调节过程由控制系统、受控系统、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共同完成。寒冷刺激作为控制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体温调节系统,调节系统发出指令引起受控系统产生热量。

2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心房收缩期缩短

B.等容收缩期缩短

C.心室收缩期缩短

D.心室充盈期缩短【答案】D【解析】心动周期时间长短与心率密切相关。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时间缩短,心肌收缩时间相对延长,全心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期缩短,进而引起心输出量减小,这对心脏的持续性工作不利,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离子流是(  )。+

A.Na内流2+

B.Ca内流+

C.K外流-

D.Cl内流【答案】A【解析】0期(快速去极化)心室肌接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从静息电位+-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时,膜的快钠通道开放,Na快速大量地流入细胞,使膜内的电位迅速上升到锋电位+30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4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特异性物质是(  )。

A.肠激酶

B.胰脂肪酶

C.糜蛋白酶

D.胰淀粉酶【答案】A【解析】肠激酶存在于高等动物的十二指肠黏膜中,是使胰蛋白酶原水解而成为活性胰蛋白酶的肽链内切酶。

5促进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水和碳酸氢盐的是(  )。

A.胃泌素

B.促胰酶素

C.促胰液素

D.P物质【答案】C【解析】A项,胃泌素的作用主要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B项,促胰酶素又称胆囊收缩素,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胆囊收缩和促进胰腺导管分泌胰酶。C项,促胰液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水和碳酸氢盐。D项,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其作用主要是参与免疫和生殖内分泌的调节。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显著的物质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糖类【答案】B【解析】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是指营养物质在参与代谢时不可避免地以热的形式损失的能量,约占机体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的50%,其中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为显著。

7动物运动或使役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A.肝脏

B.脑

C.心脏

D.骨骼肌【答案】D【解析】安静状态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56%,其中肝产热量最大,肌肉占20%,脑占10%;动物运动或使役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其产热量可达机体总产热量的90%。

8肾脏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释放肾素

B.引起入球小动脉的收缩

C.感受远曲小管液中NaCl浓度的变化

D.感受入球小动脉的收缩【答案】C【解析】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是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靠近肾小球一侧的特化的上皮细胞,局部呈高柱形斑状隆起。致密斑细胞能感受小管液中NaCl的含量变化。

9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  )。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增多后减少【答案】B【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强,肾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10原尿中碳酸氢盐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答案】A-【解析】原尿中大部分物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入血液。HCO先与肾3+小管分泌的H结合,生成HCO,再解离为CO和HO。CO扩散入23222+细胞,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HO生成HCO,HCO又离解为H22323+--和HCO,HCO与Na一起转运入血。33

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属于(  )。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位【答案】D【解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化学递质的作用下,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A项,动作电位是指当细胞膜在静息的基础上接受适当的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消失,可触发其膜电位产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B项,阈电位是指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细胞膜上的Na通道全部打开并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C项,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D项,局部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12睾丸组织中产生雄激素的细胞是(  )。

A.精原细胞

B.支持细胞

C.间质细胞

D.精子细胞【答案】C【解析】A项,精原细胞是精子的前体,没有分泌作用。B项,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有支持作用和营养作用,对退化的生精细胞和精子分化脱落的残余体有吞噬作用。C项,睾丸间质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合成雄激素和LH(促黄体生成素),促进睾酮的分泌。D项,精子是雄性动物的生殖细胞,可以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3能产生后放现象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  )。

A.单线式联系

B.环式联系

C.辐散式联系

D.聚合式联系【答案】B【解析】在神经的连接中,中枢里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方式,比如锁链状或环状。后放现象是指在不再施加刺激以后,效应器依然会有一段时间的兴奋阶段。这是由于脊髓等中枢内的神经间是环路式的联系,也就是说,传入与传出的时间有较长的差值,所以造成了后放的现象。因此能产生后放现象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环式联系。

14维持马属动物妊娠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

A.孕激素

B.绒毛膜促生长激素

C.雌激素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答案】D【解析】黄体的生成和维持主要靠促黄体素(LH)的调节。黄体期,血中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使黄体细胞上LH受体的数量增加,并促进LH作用于黄体细胞,增加孕激素的分泌。但随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进一步升高,反馈性抑制了下丘脑和腺垂体对LH、FSH的分泌。若未妊娠,排卵后不久黄体退化,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也明显下降。随后,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完全终止,对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消失,使下一个卵泡周期开始;若妊娠,则由胎盘组织分泌可替代LH的促性腺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继续维持黄体的内分泌功能。

15下列生理效应中,属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后出现的是(  )。

A.心率减慢

B.瞳孔缩小

C.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

D.肺通气量减小【答案】C【解析】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交感神经兴奋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

二、筒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如何制备动物的血清和血浆?

答:(1)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由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已转变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被留在血凝块中,因而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同时,血清中还少了一些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了一些凝血过程中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物质。(2)动物的血清和血浆的制备方法

①采取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容器内,血液发生凝固,血块缩紧后释放出来的淡黄色清亮液体即为血清;

②采取血液,放入加抗凝剂的容器内,离心后上层液体即为血浆。

17为什么说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部位?

答:吸收是指食物的消化产物、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原因如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