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17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7 10:51:4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17小时高清视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17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郑炳,资深经济学考研辅导名师,对经济学考研有深入研究,在多家培训机构讲述经济学考研等相关课程,主编过多部经济学考研类辅导教材,理论功底深厚,善于结合实际讲解理论问题。

授课特点:理论功底雄厚,授课经验丰富,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善于结合实际讲解理论问题,其娓娓道来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好评和追捧。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后导师。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比利时鲁汶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高鸿业和吴汉洪教授编写的《西方经济学》被全国80多所院校指定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在教学方面,作为主要参加者,“西方经济学科成教学内容改革及其实践”获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3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05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参与编写的国家级教材《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于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2003年被北京市评为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授课特点:吴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治学严谨,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视频讲解]

开篇导读

一、教材及教辅、课程、题库简介

► 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教辅(两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 

► 课程和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配套课程和题库

二、本教材与其他经典教材的比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等经典微观经济学教材被各高校列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为了便于学员复习,下面特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与其他经典微观经济学教材作简单对比。

1.从难易程度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属于初级偏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难度适中,可供第一轮复习用;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属于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可供后期提升专业水平用;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属于中级偏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难度偏高,供考名校经济类专业课参考使用。

2.从数理深度来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较少用到数理分析,即使有数理分析,也是添加在脚注部分(但是,强烈建议考生熟练掌握,很容易出考题)。相对而言,其他几本微观经济学教材对数理要求较高,偏向于数理分析。如果考名校经济类专业,建议多看看,对理解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3.从知识内容来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学员容易理解。美中不足的是,第十章“博弈论初步”放在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之后,效果更好。另外,限于难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未就知识内容过多展开,建议考生适当看看其他几本微观经济学教材,特别是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消费者行为理论讲得特别透彻。

总结:对于跨专业学员,以及专业基础不扎实的学员来说,即使所报院校未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列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也可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将该教材作为重要参考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看其他几本微观经济学教材,特别是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如果专业课要求或难度很高,还需要看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等教材相关章节。

三、第六版教材和第五版教材的差异

1.原教材第五版第三、四、五章的标题分别更改为“消费者选择”、“生产函数”和“成本”,合并和调整了一些节。

2.对原教材第五版第四、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第四章的长期生产函数部分保留等产量曲线和规模报酬分析,“成本最小化”、“产量最大化”以及“扩展线的分析”内容进入第五章。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扩展线,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推导和理解生产总成本的内容;此外,增加“干中学”的概念介绍。

3.第六章增加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分析,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以及对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此外,介绍了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4.第十章“博弈论初步”中删除了“二人同时博弈的一般理论”和“混合策略博弈的一般模型”等较为复杂的内容,并增加了关于“纳什均衡稳定性”的论述。

四、复习方法

1.掌握框架结构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书本框架结构,以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

对于书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建议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掌握,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做到灵活的运用。比如说,教材第二章讲述了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等,核心在于理解弹性的含义和一般公式。

3.自己画图并用经济学语言予以解释

微观经济学教材中有众多的图,建议学员课后不看教材自己画图,并尝试用经济学语言予以解释,绝对不要满足于看书时能看懂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装在自己脑海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4.每章后面的“结束语”有选择的看

每章后面的“结束语”对于该章要点予以了归纳总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章内容。但是,由于“结束语”部分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在看“结束语”部分时应取其精华、吸收其合理部分。

5.应重视各章的课后习题

虽然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难度高于课后“复习与思考”题,但是通过作答“复习与思考”题,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大家可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书作为重要的配套教辅。

6.认真研究分析历年考研真题

通过查看各高校考研真题,发现有些重要知识点经常被重复考到。所以,建议大家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其中就包括其他水平相当高校的历年考研真题。考生可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一书作为强化、冲刺阶段重要的配套教辅。

7.书不在多,在于精读

经济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就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言,考试难度一般在初级和中级之间,有些名校考试难度甚至达到中级偏高级。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建议大家以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为主,适当参考以下教材: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上海三联书店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五、友情提示

考虑到学员水平以及课时的限制,在本视频课程讲述过程中,重点讲述各章重难点知识点,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或不予以讲述。故建议各味学员在听课之前先预习教材。

第二部分 辅导讲义[视频讲解]

第一章 引 论

一、经济学

1.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经济学(economics),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按照帕金《微观经济学》的介绍,经济学是研究人们为了对付稀缺性而如何做出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

2.稀缺

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3.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Choice),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提供消费。

消费者(如何)选择买(什么)?

生产者(如何)选择生产(什么)?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二者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2)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注:

第一章为引论,因考试不做要求,所以老师没有讲解。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本章框架结构图

2.2 重难点解读[视频讲解]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分三个层次逐步深入:(1)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3)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家指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他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的原始含义,他写了一段被广为引用的话: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

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精致的定理: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单个的微观经济个体在竞争性市场中,通过自己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一个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后面的分析中,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都是“理性人假设”的体现。数学方法表述为:目标函数的一阶偏导等于零——经济学的优化方法之一。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商品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商品的价格;为商品的需求量。

二、需求曲线及其特征

就一般商品来说,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消费者总是希望以尽量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上述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如图2-1所示。

图2-1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是,在商品为吉芬商品的特殊场合,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三、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图2-2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2-2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如需求曲线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到),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到)。

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需求曲线,价格变化反映在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上;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引起在给定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变化。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商品价格;(2)生产成本;(3)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公式表示为:s

Q=f(P)s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供给量。

二、供给曲线及其特征s

供给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一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2)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2-3来说明。

图2-3  均衡价格的形成(1)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时

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时,需求量为,供给量为。这个时候,商品出现了过剩。如果商品出现过剩,卖方之间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即商品价格有下降的压力。(2)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时

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时,需求量为,供给量为。这个时候,商品出现了短缺。如果商品出现短缺,买方之间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升,即商品价格有上升的压力。(3)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时

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时,需求量和供给量都为,这时商品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市场出清。经济学把这种市场出清的状态称为市场均衡。能够实现市场出清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供给量或需求量为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如图2-4所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