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


发布时间:2020-03-22 16:39:38

点击下载

1

1988年,我中师毕业,被分回到自己小时就读的村小学。虽说中师的培养目标就是小学教师,但是,我对此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读了十几年书,绕了一个圈子,我的全部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回到当初的起点吗?这也太荒诞了。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失望,我当着当时来我家通知我上班的教育组书记的面不顾羞耻地如一个妇人般嚎啕起来。   但是,不管怎样,不足十八岁的我,还是别无选择地站上了讲台,当起了所谓的老师。学校分给我的课程是数学——而我所希望的是带语文,又与我的愿望相反。两个班,一个二年级,一个四年级。二年级24人,四年级12人。   我是这个学校第一个用普通话上课的老师,我第一次在这个学校带学生举行了“六一”庆祝活动,我试图通过这些改变来体现自己的一点小小的价值。但这种新鲜感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没有人来肯定我的这些努力,也没有人来跟我说该怎么做,我一点也没有找到当教师的感觉。   和许多如我一样遭遇的中师生一样,我很快就陷入了无边的迷茫与寂寞之中。为了打发时间,我让学生挑了几十担土堆在我的房间,我从外边端了一个石墩到房间里,每晚将这些土砸进房间的地里去。一学期过去,居然将这些土全砸完了。再就是练气功,练气功需要静气,但我脑子里转过的念头千千万,哪里静得下去。     比我先两年到这个学校的一名中师生,因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所以是我唯一能与之说上几句话的人,我们有时会在一起交流一下对时局的看法,会审视自己目前的处境,会互相谈一谈自己读过的书。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也读过一些书,记得他推荐给我读过当时很热门的“走0向0未0来”丛书,还有像何0博0传的《山0坳0上0的0中0国》、严0家0其的《文0化0大0革0命0十0年0史》、尼采的《人生的智慧》之类的书。不过说实话,读这些书,于我更多的是增加些谈资,装点一下门面而已,根本谈不上人生的自觉,因而留下的痕迹当然也就有限。   他从不和我谈论与教书有关的话题,而且他明确和我说,他从来就没有想过终生当一名教师,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逃离教师这个职业。实际上,他已经在做努力,找过一些相关的人士,时刻准备跳到行政单位。有这样的想法的教师在当时很多,这与当时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二十斤猪肉!“好好干,我将来提拔你当供销社营业员!”这句电视剧《新星》里面的台词是当时教师地位的真实写照。你也一样,有机会就走,他这样劝我。   与他交谈的时候,我会享受到一点难得的快乐。但他当时正陷入一场恋爱之中,而且正处于闹分手的阶段。他仿佛很痛苦,喝酒,打牌,不修边幅,很颓废的样子。和他在一起,我也很快就学会了打牌,学会了喝酒,学会了抽烟。   一年后,发生了“六0四0”事0件,整个国家的空气更加让人窒息,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之前还可以一读的《中0国0青0年0报》在此之后变得面目可憎,再无一读的价值。于是,人变得更加绝望,觉得看不到未来。   当时,有关系的人能够脱产进修。我没有关系,要想提高学历只能走函授一路。进去之前,本来还抱有一丝提高自己的幻想,进去后,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函授机构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敛财。往往交了钱以后,连一本教材都得不到,只能得到几本考试时用来作弊的辅导资料。这样的函授,其作用也就只剩下交了一千多块钱以后,三年后,换得一张名不副实的文凭而已了,跟提高个人素质一点关系也没有。从此,我就对任何官方的函授一点兴趣没有。

2

  在小学混了两年后,出于脸面的考虑,我调进了离家稍远的一所“片中”(所谓“片中”是指当时区别于“镇中”的普通初中,里面的学生都是经过了筛选的,被“镇中”挑剩下的学生),进“镇中”于我仍然是一种奢望。这次,我如愿以偿教上了语文。我按照记忆里当年教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的样子,尽自己的理解,努力地教着我的学生。其中也有两个较为不错的学生,一度,这两个学生成为了我努力教书的全部动力。中期间,我也做一些小尝试,比如让学生练字,比如让学生在课本之外读一些文学作品。无奈,能找到的书很有限,且质量不高,我就记得曾经把严阵的一本在今天看来质量很一般的散文集《牡丹小记》郑重其事地借给学生看。   令人尴尬的是,这所“片中”在两年后因为生源严重不足,且学生辍学情况严重被停办了,我的去向一下子又成了问题。还好,镇内另一所“片中”的校长新上任,且和我父亲相熟,于是,我又调到了这新一所“片中”。   新校长很坦白地和我说,教育组领导和他谈过,他来这所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维稳,因为这所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老年教师,这些老年教师经常倚老卖老,找教育组的领导麻烦,对于教学,反正是片中,那是不在考虑之列的。但我想,我还这样年轻,这样混下去总不是办法,起码,我总要混到镇中去教书吧。   这时,我接触到了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本与教育有关的书。因为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全市初中学生作文竞赛,我辅导的一个学生获得了市三等奖,县教研室作为奖品,奖给了作为辅导老师的我一本反映魏书生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书《魏书生风采录》。我接到书后,大喜过望。其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语文知识树”,班级自动化管理,将气功引进教育教学当中,特别是他提出,“民主”与“科学”是他教育制胜的法宝,对我来说无异于一盏指路的明灯,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种种做法奉为圣经,并将他的种种做法引进自己的班级和课堂。

学着魏书生的样子,我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写日记,我让学生控制“三闲”,我带领学生每天长跑1500米,我将音乐引进课堂,我带领学生每星期办一次墙报。尽管整个学校总的氛围还是死气沉沉,我却独自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之中。感谢这所学校校长的宽容,而且也反正没有升学的压力,我可以由着我的想法在班上折腾。三年后,我所带的这一届学生因为除语文以外的其他学科成绩奇差,毫无悬念地没有一个学生哪怕是考取普通高中。

3

  1995年,本镇镇中的教师因为工资不能及时兑现而组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罢0课0活0动,镇中的老校长因此而被停职。新上任的校长曾听过我的一节语文课,可能觉得我还算是一个有点优秀的教师吧,上任后便把我调到了镇中,而且还出人意料地让我担任学校语文组的教研组长。   为了报答新校长的“慧眼识英才”,我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而此时,我对教育的所有理解几乎全来自那本薄薄的《魏书生风采录》。三年的辛苦终于结出了“硕果”——我所带的班有四名学生考取了县重点高中,占全校六个班升入重点高中人数的三分之一,还有两个学生考取了中专。接下来的三年,我被“委以重任”,中途接班,接连带了三届毕业班。这期间,我因外出听课,“以权谋私”,买了沈阳出版社出版的“魏书生文库”一套五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虽说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对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有过朦胧的怀疑乃至惶惑——我的一个学生因为我所施加的道德上的压力,精神上出了一点问题,最后不得不退学。但这一点怀疑和惶惑马上便被照搬魏老师做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所淹没了。而我,也仿佛已掌握了教育的全部要义,觉得自己快要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了,同时觉得,教师这个职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同事一个一个进城了。同事、老师、朋友、家人都说,你也该考虑进城了,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孩子以后的教育考虑一下了,何况你的教学业绩也不比别人差。说得多了,心里也就真的感觉不平衡起来。   可是谈何容易,找人磕头烧香是我的弱项,家里又没有当官的亲戚,何况调动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最终,我还是混进了城里的一所学校,其间的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一年,是2003年。

  

4

我所进的这所学校是当时在全国常见的那种所谓“民办公助”学校,其中集合了一批在当时看来非常优秀的教师。而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其中固然有能够进城的吸引力在里边,但更吸引我的是它招聘老师时所高举的教育理想主义的大旗。   在这里,我遭遇到了我教育生涯中的真正的“重大事件”——我拥有了电脑,我上网了!   学校的阅览室所订的报刊杂志还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有一本杂志叫《教师博览》,我在《教师博览》杂志上我知道了一个叫做“新教育在线”的网站,在“新教育在线”论坛上,我知道了一个叫做朱永新的对教育情有独钟的副市长,我知道了一个叫做李镇西的老师。我在疯狂阅读教育在线一些影响特别大的主题帖的同时,也想尽千方百计找来朱和李的书来读——《我理想中的教育》、《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批判与建设》等书就是在这时期读完的。我甚至在电脑上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完整地敲了一遍,其中的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万同的故事,李老师和他的学生宁玮的故事是怎样深深地打动了我呀。不仅如此,我还在我所带的班为学生朗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   这些书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与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不一样的东西,在李老师和朱老师那里,“民主”似乎被赋予了较魏书生老师更丰富更合理的含义,也更温暖,更熨贴。同时于“民主”之外,我还接触到了另外一个名词——公民教育。   而这时,一本叫做《教师之友》的杂志发起了对教师中影响巨大的“那一代”的批判,“那一代”中就有我多年来精神上的导师魏书生老师。这些批判文章也散见于教育在线论坛,一个我奉为神明的偶像,突然间被人从神坛上抽了下来,带给我思想和感情上的冲击是巨大的,毕竟多年来,我从中受益不少。但是,不管我感情上有多么不愿意接受,这些文章中所揭示的一些东西也正是我在学习实践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之处则是无疑的。   接触网络,接触新教育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并试着在电脑上敲下自己的思考结果。不思考则已,一思考困惑更多,痛苦也更多。进入新学校后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就在我的“理想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左右摇摆中毕业了,考试成绩差强人意。也就是在这三年中,我对于教育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作为教育者,就是要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5

  在网上,我除了认识了商友敬、刘铁芳、肖川、钱理群等教育专家以外,还认识了一大批与我年龄相仿,而见识却要高出我许多的教师:郭初阳、魏勇、薛瑞萍、干国祥、梁卫星、魏智渊、王开东、熊芳芳等。反思与他们的差距,我认为主要是与他们相比,我读书太少。

恰在这时,我在一位语文教师蔡朝阳的博客上看到了他为自己的学生所开的一张书单,虽说是为学生开的书单,但其中的大多数书作为老师的我却都未看过,真是汗颜!于是照单全收,凡从当当网上能找得到的,全购了来:《书斋里的革命》《一九八四》《古拉格群岛》《日瓦戈医生》《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历史深处的忧虑》《西班牙旅行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历史深处的误会》《民国年间这人那事》《追寻失去的传统》《主角与配角》《过去的中学》《偶像的黄昏》《储安平与<观察>》《上学记》《抗战时代生活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天朝的崩溃》《万历十五年》《黄河青山》《寻找家园》《思痛录》。

囫囵吞枣地一路看下来,渐渐有一种昨非今是的感觉,许多原来模糊的东西,现在渐渐明晰了。这些书对于我的生命以及我日后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在看来还难以估计,也许怎么往高里估计都不算过分。   不知不觉间,我的四十岁到了。今天在这里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育史,我的心里有一种宁静的喜悦和忧伤,我的生命将毫无疑问地与教育、与学生融在一起。在这走近四十岁的时候,我愿意整顿心情,再次上路。                    2010.05.01

有情,有趣,有料

如果您喜欢这里的文字,请点击标题下面蓝字关注:秋风秋语

也可以扫描或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

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关注

点击下载《四十自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