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发布时间:2020-03-27 07:04:34

点击下载

作者/刘明华(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国学院院长)

(原载《文艺研究》2002年第6期)

在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中收获最为丰硕的一个领域。上个世纪90年代,一批青年学人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寻寻觅觅,殚精竭虑,结合自身优势寻找最佳研究角度,其过程本身,既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突破,也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的一种突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读到了戴建业教授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眼睛为之一亮。这确是一本具有突围意义的学术著作。难怪2000年《文学遗产》第3期《陶学百年》一文将其列为20世纪论陶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澄明之境》的最大特点是思辨理性与精微悟性的有机结合。我们先看前者——该著的思辨深度。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是南朝人对他的评论。但陶渊明形象在读者的心中是丰富多彩的。他是一个采菊东篱把酒看山的隐者,一个睥睨俗世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高人,一个言行一致的愤世嫉俗者,一个躬耕垅亩一无所求的诗人,一个与人友善的老者,一个看透人生的父亲,一个无所关心特立独行的隐士……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陶渊明。但他与众不同之处何在,能否有一个较突出的形象,这就颇费思量了。戴著解决并回答了这个问题:陶渊明是一个哲学家诗人。通常人们只是将陶渊明视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对他作品中的哲思缺乏一种哲学的眼光。哲学的根本问题是生与死。陶渊明正是一位对生死有深度的体验与透视的智者。作者之所以称他为“哲学家诗人”,是因为“陶渊明对宇宙、社会、人生的体认所达到的并非一种理论的深度,而主要表现为一种感受和体验的深度,他对有限与永恒、存在与意义的把握,也不是经由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来自心灵的深微体悟”,因而,“他的全部作品所展现的不是一种深刻严谨的思想体系,而是一种超旷的人生态度,一种洒落的生命境界。”作为一个结论,我认为这是完全能够成立的。由此入手,戴著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讨论。

作者以三十三万多字的篇幅论述陶渊明的生命境界,首先在“导言”中揭明全书的中心论旨:“陶渊明是‘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是魏晋人格理想的实现和完成,他以自己的生命境界展示了魏晋玄学主题的深度。在饥寒之忧、垅亩之勤、居常之念中,他经由忧勤克己的工夫而臻于洒落悠然的境界,他解脱了一切功利、成败、贫富、穷通乃至生死的束缚,其人生表现出一种无所利念的洒脱,无所欠缺的圆满,真正超越了自我并同流于天地——纵浪大化中,不死亦不惧'。我国古代诗人中只有他达到了一种人生的化境——任真肆志又固穷守节,洒落悠然又尽性至命”。全书围绕以上的中心论旨展开:前四章分别论析陶渊明生命境界的特征及其形成,这一生命境界的文化底蕴,他对死的超越与对生的安顿,他在身心冲突中对自我的体认,以及通过体认自我进而把握自我的那种成熟的人性。第五、六章分别阐明他归隐的动因在于既超越人际的利害,同时又表现出对人际的深切关怀,其本质在于守护人的真性。第七章阐述他在饮酒中所达到的融然远寄的生命境界。第八、九章分别探讨他的诗歌风格、诗歌语言与其生命境界的内在联系。最后两章论析陶渊明在接受史上的命运,人们对其诗的评价由冷落到推尊,对其人的认识由赞叹道德操守进而仰慕其生命境界,对陶渊明理解的深度昭示了接受者自身存在的深度。

此前的论陶者多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角度解读陶渊明,戴教授则独辟蹊径从存在论的视角来阐释他,陶学中许多长期纠扯不清的问题,在该著中得到了崭新的阐释。作者以“澄明之境”名其书,也以“澄明之境”来概括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和诗歌境界。从“澄明”、“存在”这些概念可以看到作者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但丝毫没有套用新名词陈述旧思想的痕迹,他对西方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融会贯通,对其理解和运用都已臻于成熟,许多论述独到但不奇异,,精彩而又圆融。这是综合东西方哲学、美学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功个案,不仅仅是在陶渊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启示作用。该著切入角度既十分新颖,逻辑论证又非常谨严。

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该著所表现出来的悟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戴著兼西方分析和中国传统感悟批评之长,它是现代的也是传统的,这并不矛盾。说传统的,是因为戴著的话语具有经验式批评的特点。作者根据自己的直觉、印象和个体经验去拥抱和感受批评对象。这种方法是否获得成功,与批评者的学养和审美感悟力密切相关。在一个经验丰富,感受细腻的评论者那里,会常常产生强烈的效果。论者可以明心见性,单刀直入,把握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他对陶诗的具体分析真的是精细入微,,充分显示了他细腻的艺术感受能力。如他分析陶《饮酒》(结庐在人境)时说:“近处的草庐、东篱,远处的南山、飞鸟,诗人何尝在人境之外?但因为精神上远离了世俗的纷扰,用不着跑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就是在人声鼎沸的闹区照样觉得心宁境静。在现实之中而又不受现实的束缚,车马喧阗又何妨精神的自由?看他东篱采菊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那份散淡静逸的风姿,觉得诗人好像是我辈中人,与大家是如此亲近,又好像要超出宇宙之外,他分明又是如此高远。山既无心而见,菊岂有意而采?接物而不累于物,看似非常认真又似漫不经心,对世俗全无一点沾滞”。

作者的悟性与灵气还表现在语言风格的独特上。与作者的其他著述一样,语言的生动、机智时时给人以惊喜。在古典文学研究成果中,由于研究对象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包括语言的距离,在表述时总在形式上与今天的文章有一定距离感,这本是学术论著不易克服的困难,而这又是一个必须克服的困难。总不能把研究古代文学或古代文化的论著,也写成古董吧。戴著的话语亦有其特色,如他在全书《导言》中一提笔便以劲挺有力的语言开篇:“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陶渊明以他百来篇诗文竟然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当然,要真正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还得要原原本本地读原著。尽管该著少数地方还未充分展开,尽管个别论点还失之偏颇,但这并不影响《澄明之境》成为一本难得的富于才气的学术著作,读来既有益也有趣。

当当购买 天猫购买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作者:戴建业

海南出版社

作者简介:戴建业,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华中学术》主编,湖北民族学院彩虹学者,台湾屏东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在大陆、台湾、香港出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等学术著作10部,出版《假如有人欺骗了我》、《瞧,这世道!》等随笔6部。因讲课风趣幽默,在抖音迅速走红,已在微博、头条、抖音拥有大量粉丝,网友亲切的称呼他为“国民导师”。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戴建业作品系列文集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戴建业作品系列丛书内容!

点击下载《澄明之境》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