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种养实用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20:55:25

点击下载

作者:熊华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编种养实用技术

新编种养实用技术试读:

内容提要

全书涵盖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农机、农村能源等领域,包括新品种、新模式、新农艺、新设施、新机具等方面的最新实用技术,每项技术从技术概述、关键环节、要点提示三个层次上加以叙述,既有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和先进信息,又有成功有效的生产经验与技术秘诀,是一本指门路、传技术、教管理的知识性手册和操作指南,可供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涉农企业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及农村干部和村级农技人员参考。序

振兴农业、繁荣农村、服务农民需要培养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主力军,农村实用人才则是这支队伍的先行兵、引领人、示范者。为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农村建设服务人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应城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编写了本书。《新编种养实用技术》涵盖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农机、农村能源等领域,包括新品种、新模式、新农艺、新设施、新机具等新技术。内容贴近群众、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好学可行。既有成功有效的生产经验,又有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是一本指门路、传技术、教管理的知识性手册,可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教材,是广大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自学读本。

科学致富、勤劳为本,创新可贵、劳动光荣,借《新编种养实用技术》出版之际,祝愿广大农民朋友尤其是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勤劳致富、科学发家、文明做人,学到有用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实践可行的方法,使现代农民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实用人才成为率先垂范的致富先锋,为自身富强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中共湖北省应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熊建平2011年8月28日第一章农作物高效栽培共性技术农作物生产环节无非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以及农时季节和区域布局等方面,而以换种、施肥、打药3个环节发展变化最快,是作物栽培新技术的集中体现。所以,本章重点介绍新品种的选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控等内容。第一节农作物优新品种的选择

品种是作物栽培中最活跃的因素。品种的更新,不仅带来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抗性的增强,而且可以带来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在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因素中所占份额达30%以上。要实现农作物栽培的高产高效,首先要选用优良的品种。一、品种更新与增产增收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可称为种子。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环境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产品品质。③能保持其相对的稳产性:对旱、涝、病、虫、低温、早霜等都有较强的抗性和耐性。④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优良品种具有较广阔的适应性,可抵御特殊有害因素的侵害,从而扩大种植面积。⑤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和农业机械的发展。二、优新品种的确定原理(一)品种的选择原则

选用品种必须是当地的审定品种;熟期要适宜,能在当地正常成熟;具有较高的丰产性,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有较好的抗逆性、抗病性;有较好的品质。(二)引种规律

我国地处北半球,幅员辽阔,不同纬度间日照时数、温度高低、降雨量有着很大差异。由南向北,纬度愈高日照差别愈大,白昼时间愈长。所以在长期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的作物,一般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在低纬度地区形成的作物,一般为高温短日照作物。根据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的差异适应性,在引种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律:1.纬度相同的地区间引种

纬度相同、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之间,由于日照长度、紫外线强度和气温条件大致相同,作物品种生态类型相似,因此,相互引种容易成功。

纬度相同、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区之间,虽然日照长度相近,但是温度、光照强度和光质(紫外线)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因此,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引种,气温由高到低,紫外线由弱到强,光照强度提高,植株相对变矮,生育期相应延长。而从高原向平原引种,植株表现比原产地要高大,繁茂性增强。2.纬度不同的地区间引种

低温长日照作物北种南引。高纬度的北方向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引种,由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度高于北方地区,而在春季南方地区的日照短于北方地区,作物感温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和感光阶段对长日照的要求均不能满足,经常表现为抽穗推迟,生育期延长,甚至不能抽穗开花。如小麦从北向南引种时,应选择春性早熟的小麦品种。

低温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原产于南方地区的品种向北方地区引种时,往往因为温度降低,日照时数延长,能够很快满足作物对温度和日照时数的需求,表现出抽穗、成熟提早、生长期缩短,而不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从南向北引种,应选择冬性、半冬性、晚熟品种。

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高温短日照作物大都是春播的,其感温性强而感光性弱。南方地区的气温高于北方地区,作物表现出植株变矮,抽穗提早,穗形变小,生育期明显缩短。如水稻北种南引,由于遇短日高温,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明显缩短,表现早熟,引种时宜引较迟熟的品种,且早播。

高温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由于气温降低,日照时数延长,一般表现出生育期延长,植株变高,抽穗推迟,甚至不能成熟的现象,如水稻南种北引,宜引早熟品种。

玉米引种。玉米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但是,玉米适应性很广,因此,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区域间引种也容易获得成功。一般由北向南或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会缩短,反之则延长。(三)主导品种制度

农业部制定出台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将作为一种制度,每年定期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农业信息。实行主导品种制度主要针对目前品种市场领域混乱现象进行规范管理;旨在引导广大农民正确选择优良品种,指导种子企业生产经营国家推荐、遴选的农业主导品种;也为科技入户工程的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供了科学依据。解决群众面对都是合法品种时,选择良种无所适从的问题。

所谓主导品种就是指从众多合法品种中评定筛选出来的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主导品种制度实行范围包括主要农作物和牧草良种、主要畜禽水产良种、重要名特优新品种。(四)种子购买知识1.要到合法的种子经营单位去买

购买种子一定要到《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种子质量合格证》“两证一照”齐全的经营单位去买,不要贪图便宜向无证经营户和外来的流动商贩购买。2.对购买的种子要认真进行查验识别

一验标签,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二看包装袋上标识的种子生产日期,是否是上一年生产的,特别注意看“生产日期见封口”的包装,稍不留意,就会买到陈种。三查种子的成熟度净度和水分与标签标注的内容是否相符。如果条件允许,播种前要进行发芽试验。3.购买种子时一定要向种子经营者索要发票

并在上面详细注明种子品种名称、数量、价格及售出时间等内容,必要时在播种后,留存少量种子样品以便以后有据可查。切忌无凭无据、轻信口头承诺。4.要购买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选购外省、市新品种要十分慎重,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是否适合种植,并到当地种子和农业技术部门咨询。切忌轻信虚假广告和道听途说,盲目引种种植。最好购买本地发布的主导品种。5.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买到假冒伪劣种子,可凭发票要求经营者赔偿,还可到当地农业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举报。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简介(一)水稻

早稻:两优287,鄂早17(5216),孝早糯08,鄂早18。

中稻和一季晚稻:扬两优6号,广两优476,特糯2072,鄂糯10号(宜优香糯),附:示范品种红糯1号。

双季晚稻:中9优288,鄂晚17(润珠香粳),金优928,鄂粳杂3号。(1)两优287。属中熟偏迟籼型两系杂交早稻,该品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适宜湖北种植。亩(1亩折合667平方米,下同)产量458千克左右,每穗总粒数110~138粒,千粒重25.3克,谷粒细长,国标一级优质稻谷,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5.3%,垩白度1.0%。全生育期113天,比金优402短4天。株高85.5厘米,茎秆较粗壮,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栽培上要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及时排水晒田,尤要注意防治穗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鄂早17(5216)。属中熟偏迟籼型早稻,该品种中熟、优质,产量亦可。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亩产400~450千克,株高82.7厘米,每穗总粒数84.6粒,千粒重25.1克。米质较优,达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稻米标准:出糙率78.8%,整精米率53.8%,长宽比3.4,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3.5%,胶稠度68毫米。全生育期108.7天。株型紧凑,叶色较浓绿,剑叶中长挺直;分蘖力中等,穗层整齐,成熟时叶青籽黄,转色好。感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病。栽培上要适龄移栽,注意防治稻瘟病。(3)孝早糯08。属常规籼糯早稻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品质一般、生育期偏长的特点。适宜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平均亩产511千克,比对照两优287略增。品质检测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质量标准。全生育期114.8天,比两优287长2.6天。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栽培上要适时早播;适龄插秧,插足基本苗;后期控制氮肥,防贪青倒伏;适时控苗,防治病虫,尤要注意防治稻瘟病。(4)鄂早18。属籼型常规早稻,该品种中熟偏迟,产量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湖北、江西、湖南稻瘟病轻病区作双季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6天。株型紧凑,耐肥力较强,株高91.6厘米,每穗总粒数108.6粒,千粒重24.9克。区域试验亩产422~495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4.49%左右。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播种,栽插密度以13厘米×20厘米为宜,在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灌浆至黄熟期保持田面干干湿湿,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5)扬两优6号。属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该品种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倒。适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病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平均亩产555.7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7%;每穗总粒数167.5粒,千粒重28.1克。全生育期134.1天,比汕优63迟熟0.7天。米质较优:整精米率58.0%,长宽比3.0,垩白度1.9%,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株高120.6厘米,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稃尖带芒,后期转色好;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栽培上要适时播种,适时栽插;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6)广两优476。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该品种生育期较早、高产、优质、抗倒、抗病虫。适宜湖北省鄂西南以外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种植。平均亩产660千克左右,比对照扬两优6号平均增产4.3%,穗平169粒,千粒重28.6克。米质优良,出糙率79.7%,整精米率65.4%,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85毫米,长宽比3.0,四项达国标一级。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扬两优6号短5~7天。株高120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生长势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对稻飞虱和白叶枯病有一定抗性。栽培上要及时移栽,适时晒田,后期忌断水过早。(7)特糯2072。属中籼迟熟型品种,该品种宜作中稻和晚稻栽培,熟期适中、高产、糯性中等、抗逆性强,但分蘖力不足。适宜豫南稻区种植。平均亩产483~620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7%左右,穗大粒多,着粒较密,每穗150粒左右,千粒重26~27克,子粒狭长。糙米率79.6%,整精米率55.2%,直链淀粉含量1.9%,胶稠度100毫米,长宽比3.2。全生育期135~140天。株高110厘米左右,分蘖力稍弱,抽穗速度快,整齐度好,灌浆速度快,子粒充实饱满。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栽培上宜在4月中旬播种,作麦茬稻栽培宜在5月上旬播种,作晚稻栽培宜在6月5日前播种,适当密植,忌秧龄过长。前期注意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适时晒田,灌浆中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保根养叶增加粒重。作晚稻栽培米质可提高一个档次。

附:示范品种红糯1号。属三系杂交中糯,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等特点,是目前糯稻育种史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品种。尚未审定,尚在湖北示范种植。平均亩产650千克左右。多点示范种植该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结实率高、米质较优。全生育期136天。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长势清秀,控制后期氮肥用量,不宜断水过早。栽培上要适时播种,够苗晒田,普追钾肥,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8)鄂糯10号(宜优香糯)。属中熟粳糯型晚稻,该品种高产、稳产、早熟、优质,综合性状优良,集晚稻、粳稻、香稻、糯稻特点于一身,但感穗颈稻瘟病。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晚稻种植。株高80.1厘米,每穗总粒数78.8粒,千粒重27.03克。产量比鄂粳杂1号略增。质量达到国标优质粳糯稻谷标准:出糙率84.1%,整精米率65.1%,直链淀粉含量1.3%,胶稠度100毫米,长宽比1.7,特别适合加工高档米酒、黄酒、糍粑、汤圆。全生育期123.6天,比鄂粳杂1号短5.8天。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窄短而挺,谷粒短圆有顶芒,颖尖紫红色,易脱粒,有香味。高抗倒伏,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栽培上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9)中9优288。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晚籼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省中北部以及湖北、安徽省稻瘟病轻病区作双季晚稻种植。亩产475~506千克。每穗总粒数131.1粒,千粒重25.4克。比对照汕优64增产8%左右。米质一般,整精米率55.2%,长宽比3.2,垩白率32%,垩白度7.2%,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全生育期平均115.5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2.4天。株高103.4厘米,株型适中,群体整齐,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好。栽培上要培育壮秧,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10)鄂晚17(润珠香粳)。属中熟偏迟粳型晚稻,该品种株型紧凑,植株较矮,茎秆韧性好。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晚稻种植。平均亩产471.64千克。每穗总粒数97.6粒,千粒重23.24克。米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有香味。出糙率83.3%,整精米率67.0%,垩白率2%,垩白度0.2%,直链淀粉含量17.72%,胶稠度83毫米,长宽比1.8。全生育期125.2天。株高84.2厘米,穗层整齐,穗形较小、半直立,后期熟色好。高感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病,栽培上要注意搞好防治。(11)金优928。属杂交晚稻,该组合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结实率高,繁茂性好,优势强,生育期较早,米质优良。适宜在南方稻区作双季晚稻、早熟中稻和再生稻种植。在湖北省应城市示范,平均亩产562.7千克,比汕优晚3增产6.9%。穗总粒130粒左右,千粒重26.9克。米质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出糙率83.2%,精米率76%,整精米率63.7%,长宽比3∶1,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40毫米。其外观透明,有油质光泽,做饭有风味,口感极好,饭冷不变硬,炒不成团。在湖北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9天,与汕优64相当。株高96.4厘米,株型适中,叶片较大,耐肥、抗倒、耐寒。中感穗颈瘟。栽培上要适时播种,合理运筹肥水,科学防治病虫。(12)鄂粳杂3号。属粳稻型两系杂交晚稻,产量高,米质好,熟期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晚稻种植。株高88.4厘米,每穗总粒数115.1粒,粒重27.29克。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8千克,比对照鄂粳杂1号增产3.5%。谷有短顶芒,脱粒性中等。出糙率84.3%,整精米率60.2%,粒椭圆形,长宽比1.8,垩白度3.3%,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85毫米。全生育期126.9天,比鄂粳杂1号短2.6天。抗病性鉴定为感穗颈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栽培应适期播种,播期为6月20—23日,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预防稻瘟病,生长期重点防治稻瘟病和稻飞虱。(二)棉花(1)鄂杂棉10号(太D5号)。属Bt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株高中等,株型塔形,较紧凑。适宜江苏、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等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平均亩产子棉242.2千克,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4.8%。果枝数17.3个,单株成铃数25.8个,单铃重5.8克,大样衣分40.39%,衣指7.9克,子指11.1克。生育期131天。株高112.1厘米,茎较坚硬,果枝着生节位、节间适中,铃卵圆形,中等偏大,吐絮较畅。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栽培上要适时播种,适当化学调控,注意综合防治病虫害。(2)鄂杂棉28。属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植株较高,塔形较松散,茎光滑,上部茎较软,易勾头。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安庆、盐城除外),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春播种植。平均亩产皮棉91.21千克,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0.50%。果枝数18.6个,单株成铃数23.4个,单铃重6.0克,大样衣分40.63%,子指11.2克。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32.6毫米,马克隆值4.8。生育期135天。株高122.9厘米,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栽培管理同鄂杂棉10号。(3)鄂杂棉26。属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平均亩产子棉263.6千克左右,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6%。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29.1个,单铃重5.9克,衣分42.5%,子指10.4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6.9%,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8。株高124厘米,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粗壮,铃卵圆形,吐絮畅。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栽培管理同鄂杂棉10号。(三)大豆、玉米、花生

大豆:鄂豆8号,中豆33。

玉米:鄂玉26(天池3号)。

花生:中花8号,鄂花6号。(1)鄂豆8号。属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适宜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及其以东地区作春大豆种植。平均亩产161千克,比对照鄂豆4号增产11%。单株荚21.2个,荚粒数2.1个,百粒重20克左右。粗脂肪子粒含量19.7%,蛋白含量43%。全生育期102天,比对照长2天。株高45厘米,叶椭圆形,株型收敛,白花,灰毛,顶端露荚,中上部荚多荚大,黄粒浅脐。栽培要点:播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密度为每亩2.5万~3万株,间套密度为1万~1.5万株;注意防治病虫害;注意化学调控,防止倒伏,开花前生长旺盛田块用多效唑低剂量适当调控。(2)中豆33。属南方高产、极早熟夏大豆新品种,结荚部位高有利于机收。适宜湖北省种植。平均亩产179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7.6%,比中豆24增产18.1%。分枝数3.6个,单株荚数47.7个,每荚粒数1.86粒,单株粒重12.2克,百粒重18.4克。全生育期平均为103天,比中豆8号早熟14天左右,比中豆24早熟13天。脂肪含量为18.7%,蛋白质含量为46.2%。株高64.7厘米,株型紧凑,分枝收敛。白花、灰毛、有限结荚。荚形呈弯镰状,成熟荚呈淡褐色。种皮黄色,种脐淡褐,子粒近圆形。栽培上要重施基肥,适当追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搞好田管,及时收获。(3)鄂玉26(天池3号)。属迟熟杂交玉米品种。适宜于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春播。平均亩产570千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6%。穗位高115.3厘米,果穗长19.5厘米,穗行13.9行,每行37.2粒,出子率86.12%,百粒重35.53克。容重716克/升,粗淀粉含量73.4%,粗蛋白质含量9.9%,脂肪含量5.7%,赖氨酸含量0.29%。生育期136天,比农大108长1天。株高269.9厘米,株型半紧凑。黄白粒,偏马齿形,穗轴白色。栽培上要做到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管。尤要注意防治穗粒腐病和纹枯病。(4)中花8号。属直立型中熟大花生,该品种属珍珠豆型,熟性早,适应性广,产量高,既能春播又能夏播或套种。适宜于四川、湖北、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的非青枯病区种植。平均亩产荚果331千克,子仁248千克,分别较对照中花4号增产15.8%和21.8%。单株果数12.8个,百果重227.4克,百仁重90.8克,种子含油率55.37%,蛋白质含量25.86%。全生育期125天。株高46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种仁椭圆形,中粒偏大。抗旱性、抗病性强。栽培上长江流域春播以4月中下旬为宜,夏播最迟不要迟于6月15日。适当密植,施足基肥,苗期追施速效肥,加强田间管理,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5)鄂花6号。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适宜于湖北省花生青枯病区旱坡地种植。平均亩产荚果243千克左右,比中花6号增产5.1%左右,百果重187.1克,百仁重71.1克。全生育期121.1天。植株较高,茎枝粗壮,生长势较强,主茎高59.3厘米,侧枝长60.8厘米,网纹明显,种仁粉红色,连续开花,结果集中。抗旱性较强,高抗青枯病。栽培上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四)马铃薯、西瓜

马铃薯:鄂马铃薯5号,费乌瑞它,克新6号。

西瓜:鄂西瓜8号(黑莎皇),鄂西瓜13(春秋蜜)。(1)鄂马铃薯5号。属中晚熟品种。适宜于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种植。结薯集中,块茎长扁形,表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浅,单株结薯10个。块茎亩产1568~2178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31%~38%。生育期94天。株高62厘米,株型半扩散,生长势较强。栽培上要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科学密植,施足基肥,早施芽肥,注意晚疫病防治。成熟后抢晴收获,以利块茎贮存。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11—12月份播种,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2—3月份播种。(2)费乌瑞它。从荷兰引进,属早熟、高产、品质优良马铃薯品种。适宜在湖北秋种和冬种,或间套复种。平均亩产1500~2200千克。单株结薯数5个,单株产量475克,单薯平均重150克。全生育期107天。株高43厘米。薯块长椭圆形,表皮光滑,薯皮色浅黄。较抗旱,耐寒,耐贮藏。抗坏腐病,较抗晚疫病、黑胫病。栽培上要选择中上等肥力,耕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地块。适期播种,重施基肥,及早追肥,适时收获。(3)鄂西瓜8号(黑莎皇)。属中熟优质三倍体黄瓤无子西瓜新品种,适于湖北省种植。平均亩产3000千克,皮厚1.2厘米左右,瓜瓤鲜黄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边部7%~8%。单果重5~7千克。果实发育期34天左右,果实圆球形,果皮墨绿色有隐暗条纹,上有蜡粉。栽培上要整地作畦,适期催芽播种,配方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适时采收运销。(4)鄂西瓜13(春秋蜜)。属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有子西瓜新品种。适于湖北省种植。平均亩产1536.2千克。单果重2.44千克。坐果率111.0%。全生育期89.7天,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31.6天,果实可食率63.27%,皮厚0.86厘米。耐湿性、耐旱性较强;炭疽病病情指数44.61%。栽培管理上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整枝,配方施肥,防治病虫。(五)油菜(1)华油杂9号。属半冬性甘蓝型核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适宜在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平均亩产165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单株有效角果数380~480个,每角粒数21~23粒,千粒重2.98~3.05克。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47%,硫苷含量23.05微摩尔/克,含油量41.09%。全生育期平均233天。平均株高175~190厘米,株型为扇形紧凑,一次有效分枝8个,二次有效分枝10个,主花序长85厘米,抗寒中等。低感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强。栽培上要注意适当晚播,播种过早会出现早花早薹现象,注意防治菌核病,增施硼肥。(2)中油杂12。属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油菜主产区种植。平均亩产174.25千克,比对照增产5.63%。单株有效角果数330.0个,每角粒数20.0粒,千粒重3.7克,种子黑色。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19.90微摩尔/克,含油量42.31%。全生育期220天左右,株高174厘米左右,分枝部位40厘米左右,生长势较旺,上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数10个左右。抗倒性中等。低感菌核病,高抗病毒病。栽培上要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必施硼肥)、防治病害。(3)中双10号。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适宜在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两省的油菜主产区种植。平均亩产165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4.35%。单株角果数361个左右,每角粒数16粒左右,千粒重3.81克左右,种皮黑色。品质检测结果:平均芥酸含量0.21%,平均硫苷含量20.46微摩尔/克(饼),平均含油量40.24%。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22%、病指0.73。全生育期216天左右,与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70厘米左右,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数8个左右,分枝部位25厘米左右。主花序长、结荚密,病毒病较轻。抗倒性中等。栽培上要注意施用硼肥;不宜过早播种,防治早薹早花;注意防治菌核病。(六)小麦(1)鄂麦23。属半冬性小麦品种。该品种抗寒性、抗倒性较强,后期熟相好。适于湖北省麦区种植。平均亩产299.50千克,比对照鄂恩1号增产4.84%。亩有效穗25.4万,每穗实粒数34.3粒,千粒重37.6克。全生育期209.9天,比鄂恩1号长3天。株高85.3厘米,株型较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栽培上要适时早播,保证基本苗;科学施肥,促控结合;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好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郑麦9023。属早熟、弱春性、强筋优质小麦品种。适宜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等地区种植。平均亩产287.9千克,比当地对照减产2.1%。成穗35万左右,每穗结实27粒,千粒重42克;品质超过国标强筋优质小麦一级标准,角质率超过90%,粗蛋白质含量15.2%,湿面筋含量35.7%,沉降值55.2毫升,面团形成时间10.5分钟,面团稳定时间19.9分钟,面筋强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制粉附加值。成熟期较豫麦18早3天左右,株高80~85厘米,茎秆粗壮弹性好,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强;抗性表现耐渍性强。高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栽培上要做到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运筹肥水,兼顾高产优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第二节土壤营养与测土配方施肥一、土壤营养与施肥1.土壤营养

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构成了土体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土壤黏粒、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度是影响土壤理化性状的重要因素。在一般施肥情况、中等产量水平时,植物吸收的氮中有30%~60%、磷中有50%~70%、钾中有40%~60%是来自土壤。

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基础性原因,其类型有: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可吸收,如:干旱、土壤酸碱度(pH)不适、吸附固定、元素间的不协调等原因造成。2.施肥

土壤养分根据作物吸收利用情况,可以分三类。一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作物需要吸收利用较多的,这就是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二是土壤里含量相对较多,可是作物需要的却较少,主要有硅、硫、铁、钙、镁等,叫做中量元素。三是土壤里含量很少,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有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

当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时,对作物进行人为的营养元素的补充的行为称为施肥。

无论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增加土壤养分,而施用有机肥料效果更好:一是能增加土壤养分;二是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腐殖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三是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增强吸水保水能力和吸收日光热能的能力;四是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生理活性物质,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施用农肥好比“食补”,施用化肥好比“药补”。

合理施肥,可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氮、磷、钾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有机肥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充分发挥这两种肥料的作用:(1)因土施磷。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6-6大小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磷在20×10~40×10之间,是较缺磷土-6壤,可适施;土壤有效磷在40×10以上,属磷素丰富的土壤,可不施。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因此,磷肥应尽量作基肥或种肥早施。磷肥有较长的后效,不需要每季作物都施,应重点施在最好的茬口上。如绿肥和双季稻轮作时,绿肥要施足磷肥,以磷增氮。(2)因作物施肥。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品种、数量都不相同。首先,要看作物的需肥特性。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糜子等,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磷、钾肥;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但需要较多的磷、钾;薯类、烟草、麻、甘蔗、甜菜等,号称“喜钾作物”,在缺钾的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钾肥。其次,要看作物的需肥量。玉米、高粱等作物生育期短,需肥量大,施肥量应当高于其他禾谷类作物;小麦茎秆较软,氮肥用量过高,容易引起倒伏。(3)因肥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应当以基肥和种肥为主。氮肥应当把基肥、种肥、追肥结合起来,掌握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小麦需氮的关键时期是苗期,氮肥以前重(重施种肥和冬前追肥)效果好;玉米喇叭口期需氮量大,追施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早稻一般要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晚稻除重视分蘖肥外,还要注意壮尾肥;棉花应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4)提倡深施。“肥料施进土,一亩顶二亩。”肥料深施,能减少损失,提高肥效。农家肥深施,肥料分布整个耕层,便于作物吸收,减少养分挥发损失。磷肥深施,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也能得到较多的磷肥,从而促进根系发育,充分发挥增产效益。铵态氮肥,尤其是碳酸氢铵和氨水,容易挥发损失,更应深施。深施可使氮肥被泥土覆盖,防止挥发;铵可被土壤吸附,淋失也很少;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便于作物吸收。氮肥深施可采取基肥深施、种肥底施、球肥深施、追肥沟施或穴施等方法。二、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设计1.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进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和土壤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农作物目标产量和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当地农民田间管理习惯,制定不同区域农作物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用,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其环节有:采集土样、土壤化验(测土)、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合理施肥,同时要搞好田间监测,不断修订配方,建立动态的平衡施肥制度。2.配方施肥的科学依据(1)养分归还学说。土壤是作物营养的贮存库,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不断从土壤中吸走养分,如果不补充养分,土壤中的养分会越来越少,从而变得贫瘠。因此,要保持土壤肥沃,就必须补充养分,把作物带走的营养元素以肥料形式全部归还给土壤。种庄稼就必须施肥。(2)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不论其含量多少,都同等重要不可替代。要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满足它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元素,其中有一种元素达不到需要的数量,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产量就受这一供给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称这种元素为最小养分。土壤中最缺乏的那个营养元素,往往决定和限制作物的产量。最小养分律指出了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施肥应解决的主要矛盾。(3)肥料报酬递减律。肥料的投入和产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投入增加产量会随之上升,但若超过最大限量后,投入增加产出会逐步下降,甚至为负数。该定律说明,作物施肥应当以适量为原则。3.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设计

根据土壤分布状况,按一定面积采集一个土样,再进行土样化验,然后以中等肥力水平为标准结合作物目标产量和各种作物营养特点设计标准肥料配方。表1-1 湖北省应城市中等肥力耕地作物全期养分需求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农作物除棉花外,氮、磷、钾需求水平大致相当。考虑到作物对微量元素硼、锌、铁、锰等需求不同,肥料配方应设定为4个,即水稻、棉花、小麦、油料(含油菜、大豆、芝麻)。

由于土壤氮素具有总体稳定和局部变异的双重特点。因此应将一定区域范围内,作物全生育期氮肥施用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根据作物氮素吸收规律和本地农民施肥习惯对氮肥用量进行分配,总的原则是总量控制,分期调控。与氮素变异特征不同,土壤中磷、钾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大田作物磷肥可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钾肥除棉花分别按总需求量的30%、50%作底肥外,其余作物按80%作底肥施入。表1-2 湖北省应城市中等肥力田作物肥料配方(底肥)三、配方肥施用技术

按测土数据配制生产的复合(混)肥称为配方肥,一般以微量元素的种类来确定专用肥的类型。农民根据标识购买并进行施肥,在施肥中享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肥一般作基肥施用,追肥以单质肥为主。第三节农作物病虫草害及绿色防控一、病虫草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病虫草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主要影响有:减少产量甚至绝收,降低品质与使用价值,减弱抗逆性造成倒伏、加重病害等,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形成社会问题……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背景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病虫暴发概率增加,防治成本上升,农药残留超标,造成面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行绿色防控,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概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主要农产品的丰收和有效供给;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环节

充分利用生态的、物理的、生物的手段进行控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化学农药,且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可降解农药,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其关键环节有:(1)植物检疫。严格检疫手续,避免病菌扩散及蔓延。(2)农业防治(生态调控)。推广抗病虫品种;调节播期;选用无病土育苗;及时清洁田园,及时翻耕犁耙,减轻病虫源基数和除草;配方施肥;科学灌溉;积极推广轮作和间作技术;人工采摘控制病虫。(3)物理防治。温水浸种灭菌;安装频振灯等杀虫灯灭蛾;使用黄(蓝)板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4)生物防治。推广Bt和NPV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蔬菜害虫;使用除虫菊、鱼藤酮等生物农药;选用性诱剂诱杀害虫;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推广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技术;利用有益微生物、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养鸡养鸭治虫。(5)化学防治(科学用药)。一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二是防治时间要适时。三是灵活采用药剂拌种、药剂浸种、撒毒土、喷雾等方法。四是采用最低用量,注意交叉用药和混合用药。第二章大田作物栽培实用技术第一节水稻栽培新技术一、轻简化栽培技术

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抛秧等较常规水稻生产节省工序的生产方式,具有省时、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产增效的特点。(一)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是将已催芽露白的水稻种子直接播撒在大田的一种轻简化栽培技术。它具有“三省两增一提早”的显著效果:省工,每亩减少用工2个以上,节省投资200元以上;省力,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省本,节约生产成本;每亩直播稻可增产50千克;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亩节本增效350元;比手插秧成熟提早7天。与手插秧相比,要注意如下几点:1.品种选择

目前推广的品种大都符合直播栽培的要求,但需注意:作直播稻栽培应选择分蘖力强,抗病性好,植株较矮,抗倒伏强的品种;早稻还要苗期耐寒,中稻还要耐高温。2.大田耕整

做到“草净、肥足、田平、泥实”。

前茬选择与除草:早稻直播田可选择冬闲田,中稻、一季稻直播田可选择前茬是绿肥、油菜、小麦、蚕豆的水田,一季晚稻还可以选择种植西瓜的水田。杂草严重的田块、抛荒田、质地黏重和越冬作物杂草较重的田,要在播种前或在前茬收割后施用“百草枯”或“草甘膦”等灭生型除草剂灭草后进行耕整直播,否则不宜直播。

大田施肥与耕整:翻耕直播田结合大田耕整,免耕直播田结合分厢开沟平整厢面施好底肥。早稻田将全部的磷、硅、锌,总氮量的1/3,总钾量的一半作底肥。中稻、一季稻将磷、硅肥料全部,总氮量的1/4,总钾量的1/3作底肥,一般底施50%BB肥20千克左右。施肥后灌浅水翻耕,播种前再耕耙整平,按3米开厢,做到田平沟直,泥实待播。3.适期播种

做到“适时、适量、均匀”。

播种期适当推迟。早稻在4月上旬,当气温稳定通过12℃时,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中稻、一季稻从4月中旬至6月初都可以播种,但根据品种(组合)的生育期长短,对高温比较敏感的品种(组合)应于5月15—6月5日播种,使其抽穗扬花避开7月底至8月上旬高温,一季晚稻宜在5月底但不迟于6月中旬播种,确保安全齐穗。

播种量与手插秧相当。免耕直播田块因田面板结,鼠雀危害较重,播种量要适当增加,一般要增加用种量的30%左右。

播种要分厢称量,先播2/3的种子,再重播余下的种子,保证播匀。播种方式以满幅撒播为主,也可以条播或穴播,有条件的地方用机械播种更好,努力做到一播全苗。播种时保持厢面湿润且无明显水层;播后要用木板等沿厢拖动塌谷埋芽,使谷芽充分陷入泥中,减少鼠雀为害,同时也可减少干热天气的影响,提高成苗率。4.苗期管理

抓好“灌水、追肥、除草、治虫”4个环节。(1)分期管水。3叶前保持厢面薄皮水或半湿润半干旱状态。分蘖期保持浅水层,随着群体的增大可采取间歇式灌水,保持厢面湿润或沟中有水;进入封行期,每亩茎蘖数达到预计的有效穗数时要排水晒田,晒到田面土皮缩裂,植株叶色褪淡,叶片挺直为止。(2)追肥轻重得当。重断奶肥(促蘖肥)和穗肥,轻粒肥。早稻有效分蘖期短,分蘖要一哄而起,将总氮量1/3作断奶肥、1/3作穗肥和粒肥,总钾量的1/2作断奶肥和穗肥。中稻分蘖期温度高,有效分蘖期长,总氮量的1/4作断奶肥和粒肥、1/2作穗肥,总钾量的另两个1/3分别作穗肥。

对中稻和一季稻而言,当秧苗长到3叶时,每亩追施50%BB肥、尿素各5千克作断奶肥,秧苗长到6~8片叶时,每亩追施50% BB肥、尿素各10千克作分蘖肥。(3)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播后两天内,喷苗前除草剂打封闭,并保持田间无积水;秧苗长到3叶时,针对田间不同杂草选择相应的除草剂防除,然后灌水追肥。注意做到及时用药,不能有草时再防治,以免贻误时机。(4)抓好“三小虫”的防治。稻蓟马、稻象甲、稻瘿蚊是3种小害虫,但却是直播稻一播全苗的大敌。播后就要密切注视,及时防治,切不可掉以轻心。5.中后期管理

重点抓好“防倒伏、防早衰、防病虫”工作。

由于直播稻根系分布于表层,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85%时,要立即排水晒田,控苗壮根。之后复水并保持较深水层管理,待自然落干后再灌溉,间歇管水,保根养叶,直至齐穗。齐穗后进行间歇灌溉或沟灌,保持厢面湿润,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良好的通气性,成熟前5~7天方可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复水后根据苗势补施穗肥,长势差的田块每亩施50%BB肥、尿素各5千克。注意增施钾肥。

及时搞好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防治。

总之,直播稻的栽培,成败在于抓苗,做到苗子足、匀、齐、壮,重点要抓好管水、虫害防治;高产在于种、肥、水、药,重点要搞好化学除草、施好穗肥。(二)水稻软盘旱育抛栽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塑料育秧盘或无盘抛秧剂等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的方式移栽到大田的栽培技术。根据育苗的方式,抛秧稻主要有塑料软盘育苗、纸筒育苗、“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剂育秧抛栽或常规旱育秧手工掰块抛栽等方式。湖北省主要以塑料软盘育苗抛秧和无盘旱育抛秧为主。1.塑料软盘育苗抛栽技术(1)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秧龄弹性大、抗逆性好的品种。双季晚稻要根据早稻品种熟期合理搭配品种,一般“早配迟”、“中配中”、“迟配早”,选用稳产高产、抗性强的品种,保证安全齐穗。

秧盘准备。每亩大田需备足434孔塑料软盘50张。秧龄短的早熟品种可备561孔塑料育秧软盘40~45张。

确定苗床。选择运秧方便、排灌良好、背风向阳、质地疏松肥沃的旱地、菜地或水田作苗床。苗床面积按秧本田1∶25~1∶30的比例准备。营养土按每张秧盘1.3~1.4千克备足。(2)播种育秧。

播期。一般早稻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晚稻迟熟品种于6月5—10日播种,中熟品种于6月15—20日播种,早熟品种7月5—10日播种。

摆盘。在苗床厢面上先浇透水,再将塑料软盘2个横摆,用土板压实,做到盘与盘衔接无缝隙,软盘与床土充分接触不留空隙。

播种。将营养土撒入摆好的秧盘孔中,以秧盘孔容量的2/3为宜,再按每亩大田用种量,将催芽破胸露白的种子均匀播到孔中,杂交稻每孔1~2粒,常规稻每孔3~4粒,尽量降低空穴率,然后覆盖细土使孔平并用扫帚扫平,使孔与孔之间无余土,以免串根影响抛秧。盖土后用喷水壶把水淋足,不可用瓢泼浇。

覆盖。早稻及部分中稻需要覆盖地膜保温。晚稻需盖上秸秆防晒、防雨冲、防雀害,保证正常出苗。(3)苗床管理。

芽期。播种至第1叶展开前,主要保温保湿,早稻出苗前膜内最适温度30~32℃,超过35℃通风降温,出苗后温度保持在20~25℃,超过25℃时通风降温。晚稻在立针后及时将覆盖物揭掉,以免秧苗徒长。

2叶期。1叶1心到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控苗促蘖。管水以干为主,促根深扎,叶片不卷叶不浇水。早、中稻膜内温度应在20℃左右,晴天白天可揭膜炼苗。

3叶至移栽。早稻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根据苗情施好送嫁肥,一般在抛秧前5~7天亩用尿素2.5千克均匀喷雾。在抛栽前一天浇一次透墒水,促新根发出,有利于抛栽和活蔸,抛栽前切忌不能浇水。晚稻秧龄超过25天的,对缺肥的秧苗可适当施送嫁肥,但要注意保证秧苗高度不超过20厘米。(4)大田抛秧。

耕整大田。及时耕整大田,要求做到“泥融、田平、无杂草”。在抛栽前用平田板拖平。

施足基肥。要求氮、磷、钾配合,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

适时早抛。一般以秧龄在30天内,秧苗叶龄不超过4片为宜。晚稻抛栽期秧龄长,争取早抛,尽量争取在7月底抛完。

抛秧密度。早稻每亩抛足2.5万穴,中稻在1.8万穴左右,晚稻应掌握在每亩2万穴左右,不宜抛秧过密过稀。

抛栽质量。用手抓住秧尖向上抛2~3米的高度,利用重力自然入泥立苗。先按70%秧苗在整块大田尽量抛匀,再按3米宽拣出一条30厘米的工作道,然后将剩余30%的秧苗顺着工作道向两边补缺。抛栽后及时匀蔸匀苗。(5)大田管理。

水分管理。做到“薄水立苗、浅水促蘖、适期晒田”。抛栽时和抛栽3天内保持田面薄水,促根立苗。抛栽3天后复浅水促分蘖。当每亩苗达到预期穗数的85%~90%时,应及时排水晒田,促根控蘖。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切忌长期淹灌,也不宜断水过早。

施肥。抛秧后3~5天,早施分蘖肥,每亩追尿素10千克。晒田后复水时,结合施氯化钾7~8千克。

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第四代三化螟为害造成白穗。2.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水稻旱育秧和抛秧技术的新发展,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抛秧型)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抛秧。这种方式不使用秧盘,不受秧龄限制,节本高效,简便易行。使用“旱育保姆”,可以为种子出苗和秧苗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具有不调酸、不催芽、出苗齐、防死苗、防病虫、秧苗壮、易立苗等优点。操作步骤如下:

选用抛秧型“旱育保姆”350克,可包衣稻种1~1.2千克。

浸好种子。采取“现包即种”的方法。包衣前先将稻种在清水中浸泡25分钟,温度较低时可浸泡12小时,捞出稻种,沥去水分。

包衣方法。将包衣剂倒入脸盆等圆底容器中,再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脸盆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种边搅拌,直到包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浇足底水。旱育苗床底水要浇透,使苗床0~1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均匀播种。无盘抛秧播种一定要均匀,才能达到秧苗所带泥球大小相对一致,提高抛栽立苗率。

播后覆盖细土。苗床播种后要覆盖细土再用喷壶浇湿,接着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

覆盖薄膜、增温保湿。为了保证秧苗齐、匀、壮。播种后要盖膜,齐苗后逐步揭膜,揭膜时要一次性补足水分。

无盘抛秧的秧苗在拔秧前一天的下午要浇足,一次透墒,以保证起秧时秧苗根部带着“吸水泥球”。

其他管理按旱育秧常规管理。

注意事项:在苗床的选择上,应选择土质较为黏重、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旱地;秧龄较长的,苗床应施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防止秧苗后期脱肥。二、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指水稻收割后在稻桩上长出的稻子。即在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下,利用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加以培育,再生出分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稻谷,俗称“秧荪谷”。它具有“五省三高一增加”的好处:省种子、省秧田、省劳力、省季节(利用头季稻的营养体,从头季稻收割到再生稻成熟,一般只60天左右)、省肥料;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高(增产增收)、稻谷品质高;增加复种指数。再生稻灌浆结实处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米质可提高一个档次,表现为出米率高、腹白小、食味好。再生稻在不影响头季高产的情况下,后季亩产一般在200千克左右,高产典型亩产500千克以上(头季加再生亩产早已过吨粮);如果亩产稻谷按200千克计算,可亩增纯收益300元左右。再生栽培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的轻型栽培模式,发展再生稻既是一项抗灾措施,更是一项增加粮食总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技术措施。其培育和管理的关键技术如下:1.种植区域:选择温光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

一是由于劳力矛盾,原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二是南方稻区种双季稻温光不足、季节紧张,而种一季稻温光有余的一季稻区。具体种植区域的确定,要看当地蓄留再生稻后,再生稻能否安全抽穗扬花(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的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上),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有无足够的季节(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需30天左右时间),并结合品种生育期长短、茬口、种植技术的不同等因素综合考虑。2.品种选用:选择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组合

一般杂交稻再生能力比常规稻要强,作再生稻栽培可让其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推广的杂交稻大都适合蓄留再生稻。由于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光热条件不一样,在品种应用上应注意因地制宜。要选用耐肥、秆壮、后期不早衰、再生能力强、生育期稳定在145天以内的杂交组合,如扬两优六号、Ⅱ优明86、丰两优1号等。

头季稻采用机械收割的,一定要注意筛选到再生芽眼低,萌芽力强,适于低留稻桩的品种。3.种好头季稻:从头季稻抓起,奠定高产基础

再生稻是头季稻稻桩上腋芽萌发生长发育而成,再生芽的萌发伸长靠头季稻的根和母茎提供营养,并且与头季稻灌浆结实同步进行,因此再生稻能否高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季稻的好坏。必须从头季抓起,实现水稻“一种两收”。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一季中稻的播期在4月上旬,使头季稻在江淮地区8月10日前、沿江和江南地区8月15日前成熟收割,保证再生稻在9月10日前安全抽穗。对扬两优6号等生育期较长的组合,头季稻宜在3月中旬播种,采取尼龙保温,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确定播种期,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头季稻播种后能正常出苗生长,即温度在水稻生长起点温度12℃以上;二是头季稻能避开不利天气,如7月份高温伏旱对抽穗扬花的影响;三是再生稻安全齐穗扬花,即抽穗扬花期温度保证在23℃以上。具体日期的确定,一般是由头季稻全生育期加上头季稻收割后至再生稻齐穗所需天数往前推算。如某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安全齐穗30天,共175天,如当地安全齐穗期为9月10日,那么头季稻播种期为3月20日。在蓄留再生稻的地区提倡旱育秧,有利早播、秧壮、头季稻早熟高产、低位分蘖多、有效穗足。采用薄膜低拱架覆盖旱育秧技术,要抓好调酸、施肥、浇水、消毒、控苗、调温等环节。

施足基肥,插足基本苗。大田底肥注意氮磷钾配合,尤其施足磷肥,防止偏施氮肥。每亩基施35%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再生稻的产量随有效穗的增加而增加。再生稻要获得亩产300千克以上的产量,需要有35万左右的有效穗,按照每桩利用两腋芽,需要有18.5万左右活桩,按活桩率85%计算,头季稻的有效穗应达到20万左右。头季稻的种植密度应依据此来确定每亩插秧穴数、基本苗数量。要求采用13厘米×26厘米宽行窄株条栽方式,亩栽1.7万~2.2万蔸,5万~8万基本苗。早稻作头季稻,每亩2.5万~2.8万穴;中稻作头季稻,每亩1.8万~2.0万穴。

保健栽培,保持头季稻根茎叶活力。科学追肥,稳施穗肥——采取“底重、中控、穗补”平衡施肥。在栽后7天左右亩用2~4千克尿素促平衡生长。穗肥在始穗前17~19天到二叶半出至全出(穗长5~10厘米)施用,亩施尿素4~5千克,氯化钾3~4千克,促稳健生长,提高结实率。适温强光可施或多施,高温阴雨不施或少施。科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