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盲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02:23:54

点击下载

作者:【美】威廉·詹姆斯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维盲点

思维盲点试读:

译者序

人类在自己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变革,其中,最特殊、最伟大的变革是思维的变革。

从古至今,思维的变革经历了跨越式的历程。几千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寻求自然的真理,比如我们一直对脚下的大地抱有极大的兴趣,很多人试图对它进行解释,于是,古人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在西亚人看来,大地只不过是漂浮在海洋上的半球,而古希腊人则更加直接地将大地比作一个扁平的圆盘。后来,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希腊人提出了地球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地球是一个球形。虽然在早期,这些认识地球的成果只是一些数学推论和理论论证,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人类思维上的重大变革。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人类思维变革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漫长的认识历程中,一些思维盲点阻碍了人们探索的脚步。然而,随着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上的思维盲点被一一消除,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可以站在一个以往难以企及的高度来观察和认识地球,并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这一伟大观点。

用独一无二的思维来认识世界体现了人类自身的优越性,人类因拥有思维和智慧而伟大。人类的伟大体现在思维上,人类的愚蠢亦体现在思维上。当人类因自身的优越性而迅速膨胀的时候,当人类因自身的强大而为所欲为的时候,当人类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征服自然的时候,人类思维上的愚蠢便充分暴露了。随着对世界的了解,我们渐渐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看清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放弃了主宰地球的世界观。从前,我们为一己私利而疯狂掠夺地球的资源;现在,我们开始注重环保,关注气候变暖,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从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过渡到了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我们抛弃了种族主义,迎来了国际主义……

大地高低起伏,有平原,有谷地,有山丘,但是最后人们却发现地球是一个球形。这就相当于人的思维,在我们看来,我们因拥有思维而变得伟大,我们的思维就是一个完美的球形。但是从局部来看,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思维不会出现平原、谷地和山丘。如果将平原比作一种正确的思维,那么谷地和山丘就是一种极端的思维或者盲目的思维。站在谷地的边缘,我们很难发现脚下的风景;站在山丘的脚下,也不容易发现山顶的风景。我们思维上的盲点与视野上的盲点一样,都会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使我们产生思维盲点的因素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会使人们按照既定的轨迹去思考问题,当我们的思维因受限制而无法突破既定轨迹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拓展创新。这样一来,哪怕这条轨迹引导的是一条不归路,我们的思维也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当然,我们可以用创造性思维来消除这一类思维盲点。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我们称之为“创造性思维”。人们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才能突破惯性思维的限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人们只有怀着一颗好奇心,通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经历各种失败,才能取得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思维成果。而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是这样,它不仅要求人们在平时仔细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经验,还要学习全面分析事物的方法,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等。虽然培养创新性思维十分不易,但是一旦我们完全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就可以大面积地消除思维盲点。

创新性思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比如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救人,这就是一种创新性思维的体现。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是对创新性思维的概括性总结,也是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方向。《思维盲点——任何人都会有的思维误区》是威廉·詹姆斯的伟大巨著之一,它以思维的盲点为切入口,阐述了詹姆斯的价值观和真理观。他认为,事物之所以会存在不同的价值,实则是因为这些事物对人类产生的感觉不同,人们只有切身地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才能与生活的真理更近一步。认识事物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可能也会存在某种反复,这种反复源于我们的思维陷入了一个怪圈,如果无法突破这个怪圈,我们的思维就会出现盲点。思维盲点有哪些危害、如何消除思维盲点等问题是本书讨论的重点。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与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我们对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第一章思维盲点:人类认识中的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思考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时,思维可能会走入一个怪圈,从而出现思维盲点。思维盲点可能会遮蔽我们所有的感官,使我们无法感受、听取以及接纳其他任何意见。思维盲点常产生于人的无意识状态,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中,人会不知不觉掉入一个陷阱。

思维上容易产生盲点的人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当前的目的,片面地考虑问题和事情。这是因为,他们受到自己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待事物总是只考虑一个方面或一个侧面。除此之外,思维盲点还可能给人带来其他危害,比如使人陷入自己的想法无法自拔、限制人的思维创新等。1.如何判断事物的价值

如何判断事物的价值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人立于世,必须考虑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哪些是对自己有价值的,哪些是对自己无关紧要的;哪些是对社会有用的,哪些是损害社会的;哪些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的理想,哪些是人们嗤之以鼻的……而这些都建立在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之上。对事物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判断,有助于人们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助于人们紧抓机遇,与成功更近一步;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我们来说,有些事物的价值较大,有些事物的价值较小。我们总是试图与价值大的事物保持更近的距离,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就能富有更大的价值。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需要不断地判断、不断地选择以及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而与价值高的事物保持亲近和联系,恰好就能满足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人的自我价值源于人对不同价值事物的判断和联系。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凡是能被利用的事物,我们都会赋予其价值。一般来说,事物的价值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类和社会的价值;另一类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价值,或者说事物本身对于自然界的价值。但事物的第二类价值依然是为人类服务的,比如我们利用这些对自然界有价值的事物来平衡自然生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我们怎样判断事物的价值呢?实际上,对事物价值的判断都源于人类自身的感觉,我们的感觉使事物的价值逐渐显露,事物的价值不断被发现和挖掘,继而不断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简言之,人类是借助自身对事物的感觉对事物进行或大或小的判断的。

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不能仅仅依靠人的主观思想,还要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通过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作用,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判断,让事物的价值得以充分显露,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有效途径。例如,一个人在判断一个事物时,需要先在脑海中建立对这个事物的一般思想架构,然后再联系自身的感情需要,对这个事物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如果抛却了自身的情感,丧失了自己的喜好和厌恶,那么人们将很难对一个事物的价值进行评判。这是因为,我们在脑海中很难复现这些事物应用于生活的情景,也无法指出事物所经历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郑重其事地讨论人类思维的盲点呢?因为我们在以往的生活中深受其害。为了在生活中更加科学地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充分、利用更合理,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论述。

思维盲点其实就是人类所不知道的地方,而使人感到无知的地方通常是人们对其他生灵的情感认识。我们并不知道其他动物是否存在意识和情感,因此,对于它们的表现有异于人类情感的地方,我们常常茫然无措,这时,我们的无知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我们对人类之外的生灵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们与它们共同分享了地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拥有同一个家园的家人。因此,人类注重对这些实际生物的认识。对每一个人来说,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比如有些人只能做到认识事物的程度,却不能对事物善加利用;有些人拥有利用各种事物的技巧,却对这些事物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同样的道理,个人所承担的义务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件事负责,而只会在现有的圈子内,对与我们紧密联系的事物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富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深刻地体会到履行自身义务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会对产生这些义务所必需的条件感兴趣,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有重大意义。然而,对自身义务重要性和义务产生条件意义性的体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隐秘的事情。人们的这种体会很少会直接表现出来,它总是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等待被唤醒。然而,人们真正能体会到其价值和意义以后,人们又会因为同情他人而感到疲劳。2.相互理解的最大阻碍——思维产生盲点

如果一个人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内心隐秘的事情上,那么这个人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内心世界的兴趣。对所有的事物都缺乏兴趣是可怕的。比如,我们常常需要观察陌生的生活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由于缺乏对陌生人生活方式的兴趣,我们做出的评判难免有些偏颇,甚至在他人眼中,我们的评判是非常愚蠢的。另外,因为不感兴趣,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他人生活状况和思想价值的判定也是这样。过于表面的判定常常加入了我们过多的臆测,因此,这样的判定是脱离现实且没有任何实践根据的。

以我们对狗的认识为例,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与狗的关系可谓异常亲密,并将其视为朋友,甚至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的生活常常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它们与我们形影不离,是我们最忠实的卫士。我们可以友好地与它们相处,也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它们,使它们备受宠爱。但是,虽然它们可以与我们友好相处,我们也对它们宠爱有加,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它们,我们无法知道,在狗的世界中,什么才是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这样看来,我们对狗的认识是有限的,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我们无法理解狗的感情,就像我们无法理解狗在篱笆下找到骨头的喜悦一样;我们无法理解狗的行为,就像我们无法理解狗为什么会在树木和墙角寻找气味和撒尿一样。我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从来就没有注意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更不曾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同样,狗对人类的认识更少,比如它们很难理解人类的文学和艺术,更不会对这些产生兴趣,因为它们对我们也是一无所知。

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自我想象: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被黄色晕染,你坐在一张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时,你的猎狐犬摇着尾巴,不时抬头望向你。也许你对书中的英雄人物敬佩不已,也许你因英雄们的伟大事迹而深受感动,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在狗的眼里都是无法理解的。你的猎狐犬也许能对你永远忠诚,永远可以对你满怀友爱之情,但是它却无法理解你,更不能认识你所做的事情,这些都超出了它能认识和理解的范围。也许它会这样思考你所做的事情:为什么我的主人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还要盯着一件奇怪的事物连续看几个小时?他难道不感到疲累吗?他这时候不是应该带我出去散步吗?为什么他现在有时间,却不愿抚摸着我的头,扔出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让我捡回来?这样岂不是更有趣?他像雕塑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是不是生病了?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和狗之间由于出现了思维的盲点,所以才无法做到相互理解。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人出现思维盲点时的可怕。非洲土著人脱离了现代文明,世代都过着原始的生活,他们的思想虽然更贴近人类生存的实际,但是在认识事物上却存在明显的盲点。这种思维上的盲点让他们在理解事物时从来都是只限于表面。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认识的出发点和方向错误,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也会跟着出现错误。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美国游客前往非洲旅游,准备领略一番原始而自然的非洲生活。在前往非洲一个村子的路上,他发现地上散落着纽约《商业广告者》的几张散页,由于好奇,他便将这些散页捡起来,聚精会神地阅读,希望从中发现有趣的非洲事件。然而,在他聚精会神地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一些非洲土著人也被吸引了过来,等到美国游客读完了散页上的内容,这些非洲土著争抢着要购买他手中的散页,所出价格也非常之高。美国游客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就询问这些土著人为何要买这些无用的废纸,而土著人的回答让这个美国游客苦笑不得。原来这些非洲土著看到这个异国人如此盯着一堆废纸看,就认为这些废纸可以治疗人的眼睛,于是愿意出高价买下它们留作眼药用。显然,这些非洲土著人对美国游客关注那几张散页这一事实的认识无法令崇尚事物价值的我们感到满意。但是,对于这些非洲土著人出现的思维盲点,我们并不能给予指正。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以上故事,我们是否可以在认识事物、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之时,更多地想一想我们的思维是否进入了盲点,我们的认识是否符合人类普遍的认识。

从古至今,真理都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认识事物、找出价值、追求与事物相关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然而,如果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的判断与事物的本质不相符,那么我们的认识就出现了问题,我们的眼睛将被迷雾遮盖,看不清事物的真正本质,更不可能从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假如一个人需要了解一件事物,那么他首先需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对这件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之后,他才能根据自己所感知到的内容,对事物进行主观的判断。被判断的事物比观察者更了解事实,由于事实的一部分无法被观察者感知,观察者就会认识不到这一部分,于是,思维的盲点便形成了。思维的所有盲点都建立在比较认识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与所有人对事物的认识都相同,那么思维的盲点将不会存在。因为所有人都无法意识到盲点的存在,当然就不会有人把它提出来。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对一件事物存有思维盲点的人往往比其他人产生的认识更少,这样一来,其他人总比你知道得多,你做任何事都会束手束脚、慢人一步。但值得庆幸的是,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思维盲点,这样就形成了“我知道的事,你不知道;你知道的事,我不知道”的情况。然而,受过高等教育和特殊训练的人,其思维盲点总是会比一般人的思维盲点要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3.多方面感知:消除思维盲点的秘密武器

既然思维盲点普遍存在,那么,如何对真理进行判断呢?事实上,只要人们对某一事物存在观点冲突或者是观察事物的视野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就会更相信对该事物感知更多的人的观点和认识。由于对事物的感知多,我们就会对事实更了解,在认识事物方面也会更透彻,这样也就与真理更接近。

我对以上的结论有着深刻的认识,因为我曾经亲自经历过类似的感知和认识过程。而且,我所经历的事情,相信很多人也都经历过,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数年之前,我曾经有过一段美妙的旅行。那时,我准备前往卡罗莱纳州的某个山区进行一场冒险之旅,途中,我经过一个名叫“山湾”的地方。所谓的“山湾”,其实就是两座山的峡谷地带,那里的一部分土地被农民开垦出来作为田地使用。第一眼看到这片被开垦后的土地时,我对它的印象极其糟糕。在我看来,如此美丽的自然风景竟然被无知的人们开垦出来作为丑陋不堪的庄稼地,这是对自然的亵渎和对环境的破坏。当我看到那里的树木被统统砍断,烧焦的树桩光秃秃地耸立在那里;看到人们为了让阳光透过树叶而无情地用绳索将树木杀死;看到男人建起木屋,涂抹墙缝;看到人们为了圈养牲畜破坏周围环境建立起篱笆;看到人们极不协调地在树与树之间种起印第安玉米……我的这种感觉就尤为强烈。

我注意到一个男人带着他的妻子住在一间小木屋里,他们的全部财产显得简陋,但却无时无刻不显示出对自然的掠夺。他们有一把土枪,男人用它来打猎,残忍地猎杀那些自然的生灵;他们有一把斧子,这把斧子不知斩断了多少树木;他们有一些器具,女人使用它们为男人增加破坏自然的体力;他们有一头猪和几只鸡,而这些禽畜正在啃食和啄食被砍掉的树叶。

我看到森林被破坏了,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地,被破坏的森林变得丑陋不堪,像一个老人的秃头,没有任何生机和希望,又像一个人得了溃疡,留下的只有腐败和萎靡。在这里,自然的美丽消失不见,也没有任何令人感到愉快的人工的幽雅。看到眼前的种种,我不禁开始怀疑我的人生和此次旅行的意义。我无法直面眼前开垦者丑陋的生活,在我看来,他们现在的生活已经走向了原始和野蛮的边缘。人们世代为之努力的文明生活在此没有得到任何体现,这种原始的生活状态是那么让人可怜和憎恶,就像一个没有了帆的破船在逆风航行。我们的第一批祖先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和状态之中,我的内心对这种生活环境和状态充满强烈的排斥。

经历了眼前的一切,我开始做深呼吸,尝试让自己恢复平静。我告诫自己,要用一种人类回归自然的认识来看待这一切。我试图说服自己将眼前粗劣的生活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乡村生活,并以此作为我暮年时对后代的谈资。我计划在那时告诫我的子孙后代:绝对不能再回到徒手开垦土地的时代,不能抛弃我们文明的生活而退至原始的生活!人类历时数个世纪所创造的美丽而神圣的文明生活是我们共同的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作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这种原始的生活是我无法接受的,除此之外,还有最令我无法接受的事情,即毫无顾忌地破坏自然的状态。

我看到“山湾人”的生活画面,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便又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一番。之后,我回过头来向拉载我的山里人问道:“此地的开垦者是什么样的人啊?”山里人憨厚地冲我一笑,说道:“所有人。”顿了顿,他又接着道:“如果我们不开垦这个山坳的话,我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了。”突然,我心中一颤,我意识到一些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我这个长期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而言,我所看到的画面使我自己无法接受,我也希望人们能改变这种生活状态。但我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以自己的片面认识来理解所有事物,而没有客观地考虑眼前的形势以及人们开垦山坳的内在意义。所以,我之前的所有认识都源于我的一个思维盲点。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发现了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按照我先前的看法,对于砍伐树木这件事情,我只看到它破坏了美好的自然环境,却从来没有考虑到这件事情是否还具有其他意义。于是,对于那些辛勤的汗水、坚实的臂膀以及闪烁寒光的锋利斧头,我不认为它们有任何意义可言。

然而,在那些开垦者看来,那些丑陋的树桩象征着他们征服自然的胜利;那些被开垦出来的田地象征着喜悦的丰收;那些被拦腰围死的树象征着诚实的汗水;那些丑陋的篱笆墙象征着不懈的劳作;那一座座木屋象征着保护家人和自己的保护神……

当我意识到我与他们在认识上的矛盾时,我彻底震惊了。原来,我的视野是如此的狭小,我像被一片小小的树叶遮住了眼睛,只能停留在自己的表面认知之上,却无法探知事情的本质。在我看来,“山湾”中被改造过的一切都是那么粗鄙和丑陋,那些开垦荒地的人对待自然是如此的残忍和不顾一切,但是我却没有真正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之前,我从没有这样考虑:这里虽然景色优美,但是对于需要在这里生存下去的人们来说,这里的环境是极其恶劣和糟糕的。如果他们不砍掉那些树木,他们就无法建造木屋,没有木屋遮风挡雨,他们如何能在这里继续生存下去呢?如果他们不在此开垦荒地和饲养牲畜,他们如何填饱自己的肚子?如果他们不将树木拦腰围死,让阳光投射下来,庄稼就无法生长,他们也将终日生活在阴暗之中。

一开始,焦黑的树桩、简陋的木屋、裸露在外的土地、稀疏的篱笆墙、脏乱的牲畜圈以及被拦腰围死的树木在我眼中构成了一幅极其丑陋的画面,但是对于那些曾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来说,这一切是那么美好,因为这是他们挥洒自己的汗水、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一点一滴建设而成的家园。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印上了道德的记忆,这里蕴含了责任,谱写过人们不懈奋斗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在传颂着成功的赞歌。

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却只是根据表面的现象对他们加以评判,我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而深感自责,我认识上的盲目使我无法看清这些环境在他们心目中所占据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我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一个久居城市的文明人的身份,一个只懂安逸、不懂生活之艰辛者的身份,对这样一群勤劳、勇敢的人进行贬低,这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幸运的是,我错误的认识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只是让我自身陷入了无尽的自责。这就是思维的盲点所带来的弊端。

而如果反过来进行论述,我们就能发现,如果这些“山湾”的开垦者有机会瞥见我的室内学术生活方式,他们也会对我的思想意识一无所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思维上的盲点。可见,思维上的盲点是认识双方共同存在的。

每一个人都渴望过上美好而安逸的生活,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之努力奋斗。也许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却出奇地相似。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人们都能找到一种合适的生活方式,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为眼前所拥有的感到无比的满足。这就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也许这种意义可能被盲目的认识所误解,但它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人们对生活的热切期望包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隐藏在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期望可能包含于袅袅炊烟之中,也可能混杂于机车的噪声里;可能隐藏在人的洞察力之中,也可能活跃在人的想象之中;可能安居于思想之中,也可能爆发于人的性情之中。然而,无论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存在于哪一个方面或者哪一个地方,都会在那个方面或者那个地方激发出一些奇妙的东西,比如热爱、激动以及兴奋。由此可见,生活的意义无所不在,这些重要的、无所不在的生活的意义可以引导着人们走向积极、幸福的生活。4.隐藏在思维盲点下的生活本质

为了解释生活的意义无处不在,我们借用罗伯特·路易斯·斯蒂芬所写杂文中的故事做引子。罗伯特·路易斯·斯蒂芬曾经运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在一篇杂文中记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在我看来,他的这篇杂文形式优美、想象丰富、富含真理,是一篇不朽的杰作。

斯蒂芬在他的杂文中这样记述道:

9月末的一天,我们刚刚放学天就黑了。那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从家里带着一盏锡制的灯,由于这盏灯的形状像极了公牛的眼睛——又大又圆并且十分明亮,所以我们称之为“公牛眼灯”。在我们那个年代,这种公牛眼灯极负盛名,它是每一个家庭必备的实用品。在英国的商业领域,做公牛眼灯生意的人络绎不绝,它的品牌受到商业人士的推崇,其名声甚至可以像一些英雄的名字一样名留青史。我们每个人就是带着这样一盏灯去上学,在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杂货店的老板用某种品牌的公牛眼灯装饰他们的窗户,在昏暗的暮色下,我们也会拿出我们的公牛眼灯,打开它们,并利用板球带把它们系在我们各自的腰间,替我们照亮回家的路。冬天,我们经常会穿着一件带扣的薄大衣,重复着我们挂公牛眼灯的游戏。

公牛眼灯有非常多的缺点,比如,燃烧着的公牛眼灯会因为高温的缘故挥发出难闻的锡金属的味道,而且公牛眼灯的燃烧极不稳定,有时还会烧到我们的手指。除了为我们提供可有可无的灯光,它们别无用处,但我们之所以能够乐此不疲地沉浸在挂公牛眼灯的游戏中,是因为我们的快乐都来自于对公牛眼灯的美好想象。可以这样说,公牛眼灯是我们的感情寄托,也是我们快乐的最大源泉。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拥有一盏公牛眼灯并挂在自己的腰间无疑是幸福的,除此之外,他的童年别无所求。

那么,挂公牛眼灯的游戏从何而来呢?我们也许是从渔人那里得到的启示,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渔人拿着灯,将他们的船照得通透明亮。而且这样做可以方便他们在夜间捕鱼,也可以提醒别的船只不要撞到他们。但是,这个公牛眼灯游戏的起源存有太多疑点,在我看来,我们受渔人启发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因为渔人虽然也提着灯,但是这些灯却与我们的不同,他们的灯并非公牛眼灯。更重要的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在那时并不向往渔人的生活,我们也从来不做扮演渔人的游戏。这样看来,模仿渔人挂灯不可能成为我们玩公牛眼灯的理由。

此外还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我们拿灯和挂灯的方式与警察几乎同出一辙。这不由得让我们开始怀疑我们在模仿警察,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警察也不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我们也从来没想过要模仿他们。当拨开眼前的迷雾时,我们的视线又被一座巍峨的大山挡住。于是,我们开始怀疑,我们玩挂公牛眼灯的游戏很可能与夜盗有某种奇妙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分析,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我们这样玩挂公牛眼灯的游戏,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公牛眼灯对我们很重要的年代,我们十分偏爱这个公牛眼灯的时代,所以经常会把公牛眼灯当作我们的宠物和玩伴。更为重要的是,每当看到公牛眼灯,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关于灯的美好故事,我们对这些灯的故事异常着迷,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公牛眼灯可以和故事里的灯一样神奇。

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快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挂公牛眼灯的游戏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当一个闷闷不乐的孩子听到放学的铃声,他就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他的公牛眼灯,然后在昏暗的暮色下点亮。一瞬间,橘黄色的灯光照亮了孩子的脸庞,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兴奋地掀开大衣,将自己的公牛眼灯挂在腰间,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家的方向前进。这一切是如此的美好,这一切已经足够好了。

在那个以灯为主角的年代里,除了挂公牛眼灯之外,最有趣的事情就是询问彼此是否有公牛眼灯了。两个孩子见面后,常常会以这样的方式打招呼——一个孩子急切地问道:“你有公牛眼灯吗?”另一个孩子十分骄傲地答:“有!”这就是两个孩子友谊产生的开始。他们通过询问灯的方式来考验彼此,似乎这样做就能试探出彼此的忠诚。在聊灯的话题之外,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富有,这是那时共同的规则。除了在黑夜中可以直接看到别人的公牛眼灯外,平时没有点灯和挂灯的时候,我们只能像臭鼬一样靠近别人,努力用鼻子闻才能探知到别人是否拥有公牛眼灯。每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样子就会显得异常滑稽,但快乐也会随之产生。最为奇妙的是,在我们看来,公牛眼灯具有锡泡味的缺点在那时却成了优点。

关于公牛眼灯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时候,四五个孩子会弓着身子从窗子爬进一个除了横梁以外什么都没有的废旧的小帆船里,之所以这样费力地爬进去,是因为船舱的门通常都是被锁着的。进入舱内后,孩子们就会点燃公牛眼灯,接下来,整个船舱都会被照得通透明亮。还有一些时候,孩子们会跑到高尔夫球场的空地上玩耍,在高尔夫球场,可以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在孩子玩耍嬉闹的时候,从上方吹来的风会吹开孩子的大衣,这时,如果有人经过他们身边,就会赫然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大衣下面都挂着一盏公牛眼灯。在巨大的夜幕下,孩子们像一个个小小的绅士,而公牛眼灯就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在公牛眼灯带来的光明和温暖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这些锡制品所带来的快乐。

无论是在锈迹斑斑的船舱底部以灯为引窃窃私语,还是在空旷的高尔夫球场的沙地上追逐嬉戏,其他的孩子都能得到十足的快乐,但唯独我是个例外。我始终无法融入他们,也无法体会到那种十足的快乐,为此,我曾感到十分痛苦。

对所有挂着公牛眼灯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不是用聊天来调味生活,也不是偶然的聚会,而是拥有公牛眼灯的知足。在大多数孩子眼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以下的经历:

一个人在黑夜中前行,在暮色的映衬下,周围是黑漆漆的一片,没有任何其他的光亮。这个人的大衣下面悬挂着一盏公牛眼灯,也许挂灯的初衷是指引自己的脚步,照亮自己回家的路,也许他只是想向人炫耀自己有灯。但无论怎样,他仍会紧扣自己的大衣,尽量不让公牛眼灯的亮光逃逸出去,于是他渐渐成为黑暗中一个移动的黑柱。当这个人一直沉浸在最单纯的隐藏自己隐私的想法之中时,突然,他意识到自己的腰间挂着一盏公牛眼灯,这时,他将因内心的狂喜而高声歌唱。

有人说:“一个年轻的天才诗人会因为别人对他的冷漠而死亡,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却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下来,但是他的诗作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味品。”我对这一说法有不同的意见。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因为这种论断没有重视诗人的多才多艺,也没有重视诗人孩子般单纯而丰富的想象力。得出这种见解的人只是从表面上审视诗人的生活,认为诗人的生活只不过是一个粗糙的土堆。然而,他却没有从表面现象看到内在本质,实际上,这个粗糙的土堆上还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而诗人的思想和心灵就住在这座宫殿之中。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诗人的路途是枯燥且黑暗的,但是诗人自己则始终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之中,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之时,他总能发现自己的腰间还挂着一盏“公牛眼灯”。因此,认为年轻的天才诗人会因为别人的冷漠郁郁而终,认为名不经传的诗人的诗作只是生活的调味品,其实都是缺乏考虑。

有这样一则寓言,我认为它是十分接近生活本质的。寓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和尚走出自己的寺院,来到一个陌生的树林中,他静静伫立,侧耳倾听,一种神奇的鸟叫声传入了他的耳朵。和尚有些沉醉,但鸟儿只是啼叫了几声便消失了。于是,和尚意犹未尽地向寺院走去。过了一会儿,和尚走到了寺院门口,见到一个陌生的小和尚正在扫地,当他准备询问小和尚的时候,一个年迈的老和尚走了出来,老和尚从眉眼中认出了他。原来,这个老和尚是他的师弟,已经离开寺院五十多年了。其实,那个和尚去过的树林是巫师的住所。那只巫师变幻的鸟儿不仅会在树林里歌唱,还会飞往最悲伤的地方引吭。悲伤的人听到它的歌声会变得快乐起来,但是享受过快乐之后,人们就会赫然发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他们长久的人生不知为何被极限缩短了,由原来的几十年变成了短短的几刻钟,于是人们表现出无比的惊恐。也许他们会认为自己正在做梦,但是只要有人拿着一盏散发着锡泡味的公牛眼灯,就能把他们从无意识的沙滩上唤醒。

我认为,生活不是机器,不会根据命令机械地运转。生活是由两条无形的线编织而成的,一条线就像寻找那只鸟,另一条线就像聆听那只鸟的歌声。如果不断地寻找那只鸟,我们就无法专心聆听那只鸟优美的歌声,这就导致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只为追求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努力。但若是专注于聆听那只鸟的歌声,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那么人们又会沉浸在快乐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自己一生无所作为,更不懂得分享和奉献。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呢?实际上,只要我们时而聆听鸟叫,时而追寻鸟儿的踪迹,通过仔细聆听鸟儿的叫声来辨认鸟儿所在的方位,时走时停,既有不辞劳苦的努力,又有安逸舒适的快乐,我们的人生和生活才是最完美的。

认识生活的本质,记住鸟儿的歌声,在寻找鸟儿的过程中体会快乐,那么,无论面对怎样的现实,我们都能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诚然,有些残酷的现实画面占据着我们的脑海,它们像肮脏的泥泞,又像陈旧的铁器,它们使我们既充满欲望,又感到万分恐惧,这些欲望和恐惧是如此频繁,以致如此廉价。这一切对我们来说糟糕至极,我们从心底对这些记忆感到耻辱,如果有可能,我们从不介意忘掉它们。

但是,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即使这些悲伤的时光被夜莺优美的歌声所代替,我们的生活仍旧一如既往,没有呈现出任何新的意义。

我们从精神层面对生活进行了剖析,接下来,我们要从精神世界回到现实的故事中。还是那个挂公牛眼灯的故事,从先前的描述中我们知道,那些拿灯的孩子站在高尔夫球场的沙地上,被冬天的寒风吹拂着,他们理应感到异常寒冷才对;阵阵的冷雨让所有的游戏都无法如期进行,他们理应感到烦闷无趣才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应该无心聊天,即使可以寒暄几句,也只不过是愚蠢而粗鄙的言语。这样的一切才符合事实。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我们所说的事实只是表面的事实,只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而如果我们亲自问一问这些孩子,他们的回答肯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快乐的,而非寒冷、无趣和痛苦的。当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而臆测他们正处于烦闷无趣的状态之时,他们却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之中,这种快乐由心而发,虽不流于表面,但绝不会比流于表面的快乐差。而当人们知道产生这种快乐的原因之时,他们一定会大吃一惊,谁能想到在寒风骤雨的环境中给孩子带来快乐的竟是一盏散发着难闻气味的公牛眼灯呢?

快乐的根基并不是那些理所当然的事。快乐的根基难以捉摸,对不同的人来说,他们对快乐的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因此,引起个体产生快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无法给产生快乐的对象下一个定义,如果这样做,我们的思维一定会产生盲点。就像罗伯特·路易斯·斯蒂芬的杂文所记述的那样,快乐只是来自一盏毫无优点可言的公牛眼灯,来自一个被孩子作为装饰品的事物。但是,我们也知道,快乐产生的原因有时很神秘,比如那种基于想象的莫名的快乐。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孩子对公牛眼灯的喜爱,猜到它才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但是我们很难猜到,也无法理解一些奇怪的想象能给人带来快乐。

我们现在提到的产生快乐的原因比较特殊,这种原因隐藏得很深,人们很难发现。它们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很少会与外界的事物产生联系,或者说,即使它们想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人的潜意识也不允许它们这样做。这些原因无法接触到外部的世界,就很难通过外界事物显露出来,这也许就是我们很难发现它们的理由。这些产生快乐的原因始终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转移。

如果非要对这种原因加以说明的话,我们可以利用诗歌来进行论述。诗人可以体会作诗的快乐,而作诗的快乐就是通过想象得到的。在作诗的过程中,诗人可能想到那些实际的事物,也可能想到那些虚无缥缈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一个奇妙的想法,一个矛盾却凸显个性的语句,一个没有含义却能使诗作更有韵律的词语,这一切都可能是快乐的源泉。当然,这种快乐是旁观者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枯燥的文本,他们的灵魂是可怜的,他们无法进入诗人的想象去体会那种神奇的快乐,他们只能做一个思想上的局外人。

可能有人会试图通过观察诗人来寻求诗人作诗时产生快乐的原因,但是,即使他们可以这样做,也可能一无所获。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受到诗人表面行为的欺骗,从而忽视了诗人内心的想象。他们很可能只从表面上看到诗人创作时所翻阅的书籍、所领略的风景,但这些只是诗人汲取营养的树根。他们看到的只是很低的层次,他们无法沿着树干,突破茂密的枝叶,看到高高在上的诗人的思想,那个高度是他们无法企及的,那种层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因此,他们就永远无法站在诗人的高度,无法站在树的顶端享受微风的爱护、聆听夜莺的歌声、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现实主义是一种思想,从作诗中领会快乐是一种真正的现实主义,这种真正的现实主义也是诗人的现实主义。如果将这种现实主义比作一只小巧的松鼠,那么在作诗的过程中,这只松鼠会从诗人汲取营养的树根出发,沿着输送营养的树干,慢慢攀爬到诗人思想所在的树顶。当松鼠真正到达树顶之后,它才能看到诗人居住的天堂的模样。到时它一定会明白,在诗人的天堂里,现实主义无时无刻不是诗人的现实主义,同时,在诗人的现实主义中,它一定能够找到快乐的源泉,当它也被其所产生的快乐感染时,它就会引颈吟诵,用比歌声更美妙的声音来表达这种快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快乐。你可以错过所有美好的东西,但唯独不能错过快乐,因为错过快乐的人将丧失一切。我们制订计划,然后采取行动,我们行动的意义是实现计划,但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快乐。在行动的过程中,快乐可以作为我们实现目标的原因,也可以当作我们失败的借口。

当孩子们腰间挂着公牛眼灯在沙地上集会的时候,那些对公牛眼灯的秘密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有任何反应,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们集会于沙地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既然没有意义可言,那么他们就不会认为孩子们会产生快乐。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人无法认识孩子们对公牛眼灯的感情,那么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不会理解公牛眼灯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于是,他们思维的盲点就产生了。也许有人说,对于这样的小事来说,人产生思维的盲点并不会导致什么危害,也不会引发什么不良的后果。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孩子的家长也这样认为的话,他们就会经常误解孩子,就会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由于缺乏管教,他们的性格便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向不好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在教育上的思维盲点有关。所以,任何人都需要给予思维盲点以深刻的关注,要在保证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尽力避免它。第二章盲点弊端:思维盲点带来的非理想境遇

思维盲点产生于人对各个领域的思考之中,它同时也对各个领域产生影响。例如,思维盲点会导致人的无知,这是对人的认知所产生的影响;思维盲点可能会改变人内心的情感思维,这是对人的心理情感产生的影响;思维盲点可能使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这是对人的生活的影响……

思维盲点对人的影响可能很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去尽量避免它;思维盲点对人的影响可能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对克制它失去信心。当思维盲点使我们变得无知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知识以及积累经验;当思维盲点使内心世界产生不好的变化时,我们应该打开自己的思维,接纳更多先进的思想,合理地控制这种变化;当思维盲点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时,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快乐生活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审时度势,把握人生中的良机。1.思维盲点导致无知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那些被反复刊印的书籍并没有给一些人带来实际上的改变。在他们看来,这些书籍的内容虚无缥缈,像幽灵一样毫无真实感。这些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对书籍中的秘密一无所知。他们固执己见,以自己片面的想法来审视书籍的内容。在阅读这些书籍时,他们既不能保持客观的态度,也不能保持理性的逻辑。简言之,他们思维上产生了盲点,所以才会产生如此片面的看法。

思维上产生了盲点,人们就会陷入无知的境地。在这种无知的境地中,人们将遗失很多重要的东西,也将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当诗人处于这种无知的境地时,他就会错过一首只属于他自己的诗篇,即使诗人有机会身处某种灵感迸发的氛围,他也会错过这种独具魅力的氛围,从而遗失自己五彩斑斓的想象。诗人之所以能成为诗人,正是依赖于他那五彩缤纷的想象力,如果丧失了这种想象力,他就会褪去身上的华衣,变成彻头彻尾的赤裸者,就会从备受尊崇的高贵者降为遭人唾弃的卑贱者。

无知者的生命是悲哀的,因为他的生命会像死面团一样,随时遭受别人的蹂躏,却始终表现得毫无生机。如果将无知者的生命比作气球,那么这个气球也只是泄了气的气球,它不能在斑斓的晚霞中迎着橘红色的落日高升。无知不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象。无知的人总是坚持自己狭隘的想法,而不会敞开心扉接受新的意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无知的人是缺乏想象力的,他们不能通过想象来获得与智慧的人意见一致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人生活在物质世界之中,生活在柴米油盐之中,无知这种思维上的盲点对我们正常的生活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行动的根源是人的思维,人的行动通常都是由思维来指导的,要想获得良好的行为,在思维上就不能产生错误和盲点。人们既生活在柴米油盐的物质生活之中,又生活在五彩缤纷的思维生活之中。人们通过幻想在脑海中建立了思维的居室,这间居室中充满了温暖的想象,它不仅拥有彩色的门窗、高耸入云的穹顶,还有贴满名画的走廊和金色的柱子。

从前面的章节中,我可以感受到斯蒂芬的伟大,我认为,它们是斯蒂芬最好的作品。我十分赞同斯蒂芬在他作品中说的那句话,即“错过快乐就是错过一切”。热爱生活的人看到这句话一定会非常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快乐就是一切,这是多么贴切的比喻。

人们的认识受到自身因素和所处环境的限制,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人所产生的思维盲点也是相对的。我们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事他感兴趣的专属于他个人的职业,我们相信这种职业可以作为人们唯一的职业。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想要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那他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即要想获得从事一项特定工作的精力、时间和能量,他就必须对其他工作和事物变得冷漠,否则,其他的工作和事物就会分散他的精力、分出他的时间、分解他的能量,这样,他自然也就无法做好自己专属的工作。人们从自己的专属工作中获得巨大的快乐,他们就必须对其他事物表现得毫无兴趣,这也是获得巨大快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现实的高智能生物,我们有必要在思维上认识这些方面,并借助这些认识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上述所说的冰冷的现实都不会屈服,该付出代价的地方就必然会付出代价,该冷漠的时候就绝对会显示出冷漠。但是,生活的奇妙在于事事总有例外,所以,冰冷的现实也可能在意外中屈服,比如哲学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等特殊群体就可能打破这种现实。当然,普通的现实人也不是没有机会打破冰冷的现实,如果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爱河,那么就又另当别论了。2.对内心世界思维变化的精彩描述

克利福德曾说:“人的内心世界需要射进一缕探索的光线,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活力四射。”诚然,要达到内心世界的活力四射,还需要内心世界本身具备相应的条件,比如人的内心世界必须足够广阔,可以包罗万象;人的内心必须超越人的自我认知,还要在认识上脱离外部表象等。

一旦内心世界变得活力四射,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活跃,我们认识事物的传统的价值观模式也必定被颠覆。在自我认知上,我们传统的自我认知将被自己无情地撕裂,我们固执的观念将开始动摇,我们狭隘的兴趣将变得不堪一击。当所有的改变结束后,我们就会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我们生活的中心将被重新确立,新的观点和认识也会相继产生。

对于内心世界思维的变化,我的同事约西亚·罗伊斯给出了精彩的描述:“有时,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这件事,我们邻居的看法是什么呢?’你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你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你的邻居和你在思想和感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当面对同样一件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才能接受的事情时,你看到邻居之后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你可能这样说:‘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我们的痛苦是完全不同的。在我看来,他的痛苦很小,似乎这件事对他来说容易承受得多,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件事太难承受了!’”

当你看到自己的邻居板起面孔时,你就会认为你的生活要比他的生活有生气得多;当你看到自己的邻居为小事争吵时,你会认为他的生活是晦暗而冰冷的;当你和自己的邻居都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时,你会认为他的欲望之火远没有你的热烈和鲜艳……当你的思维一直产生这样的盲点时,你就会因为有这样的邻居而沮丧,你会认为你们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缘分,你们之所以能成为邻居,是因为上天在和你开玩笑,你只是服从于上天的安排,才勉为其难地与他成为邻居。

由于思维上存在盲点,你无法清楚地认识你的邻居。你不认识他,也就不能理解他,于是,无论你的邻居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因为这种不理解而使你产生反感。这样,你的抱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总而言之,所有的不满都源于你的无知。

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能思考任何问题都以自我为中心。你感到邻居的想法和你不一样,因此你才会产生不满。实际上,你企图把自己的邻居当成一个毫无自主意识的东西,而他却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人。这种矛盾足以解释你的思维出现了盲点。你可能不愿相信事实的真相,因为你不希望别人揭露你的无知。

事实上,别人的痛苦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减轻,别人的快乐也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增加,别人的痛苦和快乐也可能与你的痛苦和快乐相同。

生命之火熊熊燃烧、生生不息,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情景之中——夜莺的歌声里有它的身影,俘虏、伤者以及垂死者的呻吟里有它的喘息,水中生物成群死亡的海洋里有它悲哀的歌声,野人们燃起篝火欢歌起舞的氛围里有它的足迹,病痛、悲伤、狂喜、希望的内心里有它的噼啪之声。总之,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份贵贱,生命之火都在以同样的热情燃烧。也许你坚强无比,也许你充满智慧,可一旦失去了生命之火,这一切就终成虚妄。对个体来说,生命之火终会熄灭,但对全体物种来说,生命之火绵延不绝、无穷无尽,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有相继的物种接力。生命之火如同太阳之火,即使历经数亿年也不曾熄灭,它是可以被清楚地认识和感知的,它的真实可以从你的心脏跳动中表现出来。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感恩,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那样清楚地感知到生命之火的燃烧,一些人的做法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合乎心意。在睁开双眼之时,他们看到了生命之火在燃烧,然而他们却对此不屑一顾,而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他们转身之后,一切的记忆都会被他们无情地遗忘。

但是,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生命之火的燃烧,那么他们就会坚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的责任,就能用符合道德观念的正确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一起为伟大的人类事业而努力奋斗。

在观察外界事物时,我们不需要依靠内心的活力四射,只需要冷静下来,用一种近乎死气沉沉的方式来审视外部事物。我们也许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但我们需要立足于事物的本质,通过对表面的分析,发现它们内在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思维盲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气馁,因为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事情的真相,我们的经验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纠正过程中产生的。

隐忍不发的观察才是更高层次的洞察,当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只依靠事物表面的一些特征就能获取其内在的意义。当然,我们并不排除那些不凭借经验的洞察,有时候,有些人可以突然得到这种神奇的洞察力,可以轻而易举地窥视到事物内在的意义。而这些时候对这些人具有巨大的意义,在此之后,他们将凭借这种洞察力开启生命的新历程。

爱默生曾经说过:“生活的经历很多时候并不能给予人们以真实感,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头脑在思考问题时会异常清晰,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些时刻的经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事实确实如此,当我们突然拥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我们的思维将冲破传统的束缚,认识到某种深刻意义的存在。比如当爱的激情到来之时,人们会被它深深地震撼,嘴里还会不停地称赞爱的伟大。3.从自然事物中发现隐藏在意义中的神秘意识

有了思维,才会有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之分。人类之外的自然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则体现了主观思维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一些客观的自然事物上发现它们内部隐藏的意义,在这种隐藏的意义中,人类的某种神秘意识便产生了。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借用曾经风靡法国的小说——《奥博曼》中的段落来加以解释。《奥博曼》这样记述道:

3月7日的巴黎,天空阴暗,空气湿冷,因为无事可做,我便神情忧郁地在巴黎城内闲逛。沿途,我见到了一些盛开的花儿,这使我那忧郁的心情突然有所悸动,特别是我发现一朵盛开的黄色水仙的时候。我看到一些花儿长在了墙缝中,大概到成年人的胸口那么高,其中一朵黄水仙格外引人注意。它依附在冰冷的墙面上,开得那么热烈和娇艳。我感受到它内心的坚强和它那强烈的生的欲望的表达,我不知道它是否是所有花中最早开放的一朵,但我已然把它当作一年之中的第一缕香味。此时此刻,我十分庆幸自己是一个有思维的人类,可以从这一朵与我没有任何联系的黄色水仙上找到专属于人类自己的幸福。这种感觉近乎美妙绝伦,我那悲伤的心突然产生一种身处理想世界的不真实感,我的灵魂与花的灵魂融为一体,那种感觉和谐而温暖。

这感觉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强烈,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知道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总之,我被这一朵生长在墙上的黄水仙震惊了,我从它的身上发现了无与伦比的美。我不知道这种美的感觉是源于它的形状,还是因为它与我曾经见过的某些东西相似,抑或是它与某种神秘的东西有所联系。然而,无论如何,我都要尽情释放这种无法表达的力量,绝不让它局限在某个概念之中。我知道这是一种神秘的形式,它不会被任何形式所覆盖,而我也绝不会限制它的自由,只会尽我所能去释放它。透过这朵黄水仙,我看到了一个更美好的理想世界,我向往这个世界,并决心努力追求它。这个世界之所以理想且美妙,是因为它不是自然所创造,但可以被人类亲身感受到。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自然界的一朵水仙花上感受到那种深刻而神秘的意义,这种感受既不普遍,也不罕见。由于诗人的特殊身份,他们更容易在自然界中发现美,所以他们也更容易从自然界中感受到类似的意义,比如华兹华斯和雪莱。对于华兹华斯来说,他从自然界事物中感受到的这种意义是朴素的,也是符合道德的,我们称之为“孤独的欢乐”。

无论对于盛开的花朵,还是沉甸甸的果实;

无论对于高山上的岩石,还是高速路上的松散石子;

我都会赋予这每一种自然的形式以道德的含义:

我以我的心灵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

我以我的思维创造它们的意义;

我以我的眼睛发现它们的美丽;

或者,我会将它们与人类的某种感受相结合: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烙印在人类的记忆之中;

人类活跃的灵魂与跳动的思维相伴;

当一切恰到好处,

我们便能感受到万事万物的隐藏意义。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华兹华斯所追求的是那种看不见的事物中所隐藏的意义。我们无法从这首诗中找到事物所隐藏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东西使诗人感到无比快乐,诗人可以为它疯狂。诗人痴迷于探究这种东西,这种隐藏的东西具有某种神奇的光芒,可以照耀着诗人不断前进。与此同时,诗人的生活也必定会被这种东西的光环包围。

通过分析以上的诗句,我们知道,诗人为了探究那些隐藏在自然事物内部的东西而连续奔波了几天,他踏遍果园,翻越山丘,不辞劳苦地追逐着心中的声音。但即使这样辛苦,即使他真的寻找到了那些东西,他也无法用清晰的概念对它们加以描述,也不能用逻辑思维去解释它们到底是什么。

不过,这并不影响诗人的伟大创作,因为那些与诗人有过类似灵感的读者已经从诗人朴素的诗篇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并感受到了它的威力。这种神奇的威力将在华兹华斯的另一首诗中得到完美的展现。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好一幅令人难忘的壮丽景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