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画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18 23:26:52

点击下载

作者:高志其,丁冬,高凤勤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士其画传

高士其画传试读:

序篇

我所能做的是有限的

我想做的是无穷的

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

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高士其生命的有限与无限

出生

中国东南部,有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福州。

这里群山环抱,一条闽江穿城而过,直注东海。

福州气候温暖湿润。城中遍植榕树,满目葱翠,有“榕城”之美称。“八闽之都,有福之州”——福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深厚的文化,也养育了许多中华英杰。

在福州市鼓楼区的鳌峰坊,有一座古老的明代建筑,前后六进,厅堂相抚,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这就是高家。

高家第二进厅堂东侧门,有一个幽静的小院落,院子里有一个“放生池”,池里种着荷花,养着许多红鲤鱼和乌龟。“放生池”前有一花厅叫“迟清亭”,原系明代郑善夫的“迟清亭”遗址。据传说,明朝灭亡以后,士大夫拒绝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建“耻清亭”,以表明气节。但清初文字狱大兴,为避讳起见,改“耻”为“迟”。

在“放生池”的后面,有一栋两层的小楼。

1905年11月1日,高士其诞生在这里。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无能的清王朝日趋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掠夺横行。日本与俄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着可耻的战争。官僚腐败,民不聊生,国运衰弱,古老的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苦难和羞耻。而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在黑暗中寻找民族自强的道路。这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福州高士其故居

取名

高士其祖籍是山东渤海,祖上是明朝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的部下,跟随戚继光抗击倭寇,来到福州,定居下来。高曾祖父曾在浙江金华任过知县。

高士其的祖父高伯瑾做过几个地方的知事,廉洁奉公,性情和蔼,能诗善文,特别喜欢孩子。

高士其的父亲高赞鼎,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参加科举,考中举人,曾任清朝外务部官员。辛亥革命后,任国会参议院候科议员,继又为中国驻墨西哥外交使节。他具有渊博的学识与开明的政治态度,是清朝末年颇具国际眼光的正直官员。

高家是个大家族。高士其的出生,是高府的一件大喜事。因为是长孙,祖父就给孩子取了一个乳名,叫“贻甲”。满周的时候,算命先生说孩子命里缺金,于是祖父翻开《康熙字典》,找到这个“”字,按家谱,高士其这一辈是“仕”字辈,于是这个孩子的大名叫“高仕”。

这个名字,寄托了祖父深深的期望——希望这个孩子能好好读书,做官,将来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三岁时(左起第一人)和

母亲

、姨母、姐姐合影(1908年)母亲

母亲何咏阁,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端庄温雅,知书达礼,操持家务,厨艺高明。她不仅是个慈爱的母亲,还是个优秀的书法家,一个讲故事的高手。高士其最开心的事是与姐姐、弟弟、妹妹一起围坐在妈妈身边,吃妈妈亲手做的甜饼,听妈妈讲故事。何咏阁读过许多书,能背诵很多的诗词,她常常给孩子们讲述华佗、蔡伦、徐霞客、苏武、岳飞、文天祥的故事,这些英雄传奇让小高士其充满了敬仰和神往。

高士其三岁的时候,母亲开始教他认字,背唐诗。高士其记忆力很强,一教就记住,背诵诗歌,一字不差。祖父到江苏任职,金家一起迁居苏州。一天,何咏阁带孩子们去西郊游玩,在枫桥的河边,四岁的高士其朗朗背诵张继的名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如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何咏阁写得一手清秀飘逸的柳体字。在高士其四岁的时候,她手把手地教高士其练字,她还拿来柳公权和颜真卿的字帖来严格要求他。当高士其写了一版大字,自我感觉很好时,母亲总会指出一些欠缺,让孩子重写。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到上学的时候,高士其的毛笔字已经写得很漂亮了。母亲何咏阁母亲手迹

启蒙

高伯瑾先生饱读经书,能诗善文。他十分喜爱这个聪明的长孙。高士其四岁时,祖父就开始了启蒙教育,他教高士其诵读《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

过了一年,高士其进了私塾,熟读四书。一篇《大学》诵读800遍,倒背如流。家有宾客的时候,祖父总是让高士其背诵《大学》,这成了高家的保留节目。

高士其朗朗童声,摇头晃脑地背诵完《大学》,一字不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来宾们一个个赞叹不绝,都说高家出了一个神童。

每当这时,客厅里就会响起祖父那洪亮开怀的笑声。

这是祖父最开心的时刻。

每次背完《大学》,高士其都会得到祖父的奖赏。

高士其也很喜欢《孟子》,特别喜欢这样的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年幼的高士其尽管这时还不能全部明白这些书的意义,但是着诵读着这些朗朗上口、含义深奥的句子的时候,他就感到奇妙的喜悦和感动。3岁时(右前第一人)和舅舅、姐姐、哥哥的合影

上小学

父亲高赞鼎从日本留学回国。他认为孩子必须接受新式教育。1910年,辛亥革命前的一年,高士其进入福州北城小学,因家庭启蒙教育早,基础好,直接插入初小二年级,读国文、修身、算术三门课。

辛亥革命的那一年,高士其转入明伦小学三年级。

每天,雄鸡啼叫,天还未亮,高士其就起床,洗漱,吃饭,姐姐度平拉着弟弟的手出家门去上学。姐弟俩在街口分手,度平去泉山女子学校,高士其去明伦小学。

走到学校,天才大亮。门房庆庆伯伯见高士其站在校门口,就打开大门,说道“你来得真早啊!你是第一个人来校的。”

明伦小学原是一座孔庙。大门外左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文武官员到此下马”。中央有一个大匾,“明伦堂”三个大字是宋代学宗朱熹题的。校园里有棵大榕树,树下有一座钟亭。到上课时间,庆庆伯伯就敲钟,钟声很响,大家就跑进教室上课了。

课程表上有:国文,算术课,英语,珠算,手工,自然课,游戏,园艺(主要是种花种草),音乐,画画。

所有的功课高士其都喜欢,自然课是最有趣的,动物、植物,天文、物理、化学蕴藏了那么丰富的知识。而作文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他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大段大段划上红线,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诵读。幼年时代的高士其(左)与姐姐度平

明论小学

有一次,国文老师,也是明伦小学的校长黄乃杰先生布置一个作文题——《论钓》。高士其先谈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类的典故,然后写道:“钓者用饵诱鱼,其狡诈可恨;而鱼贪饵丧命,其愚昧可叹”云云。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该校历年来最佳的成绩,被张贴在学校的告示牌上。“你的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呢?”黄老师让他给同学讲讲怎么写好作文。

高士其站起来,想了想说:“因为我知道鱼和钓鱼的人,祖父常常带我去钓鱼,我知道鱼的脾气。还有,就是我看了许多书,书看多了,就知道心里的话怎么写了。”

黄校长走得很近,他的眼睛近视得厉害:“你都看了哪些书?”

高士其像背书一样念道:“诗歌有《诗经》、《离骚》、《唐诗三百首》、宋词,散文有《古文观止》,最喜欢《兰亭序》和《滕王阁序》,小说看得最多,有《说岳》、《包公案》、《济公案》、《施公案》、《今古传奇》、《儒林外史》、《子不语》、《徐霞客游记》、《薛仁贵征东》、《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等,我在花厅后面父亲的书房里,看到一部《石头记》,都看完了。有一次在锦巷,外祖母房间找到二十几本线装的《西游记》,我聚精会神地看得津津有味,足足地看了一星期才把《西游记》全部看完。”

黄校长看了个子矮小的高士其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抬头看着满教室鸦雀无声的学生,大声地问:“现在你们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了吗?”

震耳欲聋的回答:“知——道——啦!”孔庙(原孔庙内有明伦堂,为孺子读私塾处。后改为明伦小学。现明伦小学已不存在)

考上清华

1918年初夏,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福建招收两名学生。高士其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校长黄乃杰先生带领全班同学来家祝贺,大家把高士其围在中间,一起合影留念。省长许世英亲自接见了他,并夸奖他的作文写得好。那些日子里,最开心的是祖母,自祖父去世后,高士其还是第一次听到祖母这样开怀的笑声。

祖母开始忙碌了,准备行装,做衣服、被子、鞋袜,买各种文具和生活用品。自祖父去世后,家景日益拮据。夜晚,高士其把好几年积攒的压岁钱——15个银元全部交给了祖祖母看着已经知道为大人分忧的孙子,又是心酸,又是感到安慰。

出发的日子到了。高士其带着行装,和一个装满书籍的藤箱子,告别了年迈的祖母,告别了故乡,独自登上了轮船。轮船在上海停靠,与在上海任职的父亲和随父亲去了上海的母亲及兄弟姐妹团聚。两天以后,高士其告别亲人,带着行李,登船离开上海。船到天津,又换乘火车,终于来到北平,走进清华。

这一年,高士其13岁。全家照父亲在全家照背面题字

一门课也听不懂

清华的校园很大,也很美。清华的房子很新,也很洋气。清华有许多有名的老师,有许多外籍教师。清华有许多实验室,图书馆有很多有趣的书,体育馆里有许多从未见过的器械。

而且,清华的食堂有好吃又有营养的饭菜。

清华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新奇,令人振奋!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

隆重的开学典礼结束后,开始进入正常的学习。经过复试,高士其插入中等科二年级。

高士其呆呆地坐在课堂里,几乎一句也听不懂。除了国文外,其他所有的课都是用英文讲,世界地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生理卫生、政治学、欧洲史、物理学、无机化学、定性分析、生物学乃至木工等,都是用英文教学,甚至绘画和体操,也用英文交谈和报数。

打击突如其来。远离父母亲人,远离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陌生的人群里,孤单而无助,苦闷,焦虑,自卑,一起向他袭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校训如警钟一样惊醒了迷茫的高士其。

天刚亮,在清华的大操场上,高士其大声朗诵英文读本,一遍又一遍,直到背得烂熟为止。

在食堂排队买饭时,高士其拿出单词卡片,默念背诵。

不到半年时间,就掌握了3000多个单词,能听懂教师用英文讲课了。高士其保存的清华同学纪念册

学英语

高士其升到中等科三年级,读英文版的《天文夜谭》和希腊神话等文学作品,四年级时读《鲁宾逊飘流记》,升入高等科后,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并开始英语写作。

一次英文写作课,高士其写了一篇《我的生平》(My Life)的文章,那篇作文共分四个部分:1.我的家庭;2.我的童年时代的生活;3.我在清华肄业;4.我的未来: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想当一名化学工程师。

来自美国的英文老师Miss.Bille对这篇作文大加赞赏,打了最优的分数。

高士其喜欢朗诵英国诗人拜伦、雪莱、凯芝、华兹华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集,喜欢美国的惠特曼的诗歌。他从英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到不同于唐诗宋词的另一种美。

为了提高英文写作水平,高士其参加了万国童子军通讯社,和英、法、德、意等国的小朋友频频通信,不仅练习了英文写作,结交了许多外国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国际邮票。

高士其与同学组织了一个英语学会“向上向前11人”,经常开会,交流英文写作经验,他们排练演出了一出英文剧《圣诞之夜》,在整个清华引起轰动。

高等科三年级,高士其到山东济宁参加华洋义赈会的修路工作,担任美军的翻译,他已经能操流利的英语了。四年级开始阅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机智幽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凄婉、《哈姆雷特》的深邃悲怆,让高士其对莎士比亚产生“高山仰止”的崇敬。演出英文剧《圣诞之夜》剧照(左一为高士其,饰演一贵妇人)

四年级时,高士其又选修了德语和法语。

“阿米巴”的绰号

初等三年级的动物课上,刘锦章老师讲到变形虫时,同学们的眼睛都一齐射向高士其,有人甚至吃吃笑了起来。

高士其的绰号就是——“阿米巴”。

阿米巴就是变形虫,是最小最简单的一种原始动物。

因为高士其在班里个子最小,年纪最轻。

但这个绰号并没有轻视、嘲笑的意味。——阿米巴的生命力很顽强。老师带领学生作了一个试验,在显微镜下用微型刀割去阿米巴的伪足,结果大家看到,被割下的伪足很快生长起来,变成了另一个阿米巴。你割得越多,它就生长得越多。就这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生生不已,无穷无尽。

大家看得又是惊奇,又是赞叹,小小的阿米巴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生命力!

因此,阿米巴除了有“小”的意思外,还是意志顽强,生命旺盛,无所畏惧,绝不屈服的象征。

所有的同学都叫高士其阿米巴,因为这个称呼又亲切又含有敬佩的意思。

阿米巴这个绰号,伴随了高士其以后70年的生命。1923年在北京

学习

清华的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完全是西方现代化的。教材大都用的是欧美的教材。教师队伍也是国际化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更注重试验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高士其在二年级学习物理学总论,教授是梅贻琦先生,梅贻琦先生后来做了清华大学的校长,最后做到民国政府的教育部长。

生物教师T.New(纽特)先生经常带学生作微生物学的试验,如何制作培养基,如何培养细菌。高士其在300~1000倍的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自己培养出来的细菌,有的像棉花(真菌),有的像菊花(放线菌),有的像棒子,有的像小皮球,有的弯弯曲曲像螺丝,有的有鞭毛,如伤寒杆菌,能在一滴水中游泳。

微生物的世界是如此千姿百态,别有洞天,真是太有趣了。

在高士其清华快毕业时,纽特先生对他说:“细菌学是一门冷门学科,现在中国学这门科学的人廖若晨星,你到美国后可以留意。”

这句话给高士其以深刻的印象。

但当时高士其最喜欢的一门课是化学,化学是最实用、最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他以为中国贫穷落后,是因为物质贫乏,而化学能通过奇妙的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丰富的物品,物质丰富了,国家自然就能发达。1922春,高士其与同学参观青岛炮台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化学是最重要的。

后来正是化学定性分析这门功课最优等的成绩,决定了高士其被公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化学专业。

强国梦想

清华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它总是邀请这个时代最前沿的精英来校演讲,为渴望知识与真理的年轻心灵输送清新空气,提供学术养分。

高士其听过许多名人在清华的演讲。

梁启超先生来讲哲学史;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讲诗歌;

美国传教士爱迪生来讲圣雄甘地的“三不主义”;

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顾维钧博士来作国际形势报告。

这些演讲让年轻的高士其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观照世界,洞察历史,思省人生。

有一天,清华来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将军穿着粗布制成的军装,厚厚的,显得有些臃肿,他接见了全体童子军队员,还训了话。他说要打倒所有的军阀。他又说革命军人的品质应该有政治头脑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随后,高士其带领童子军,几十人坐了一辆大卡车,到冯玉祥将军驻扎在南苑的部队营房里回访。他们观看了士兵的操练。中午,冯玉祥将军用窝窝头招待了清华的童子军们。高士其和他的队员们看到——冯玉祥将军和他的官兵一样,吃的也是窝窝头。

吃完窝窝头,高士其和他的童子军队员一起在南苑机场合影留念。

20世纪初,

一群全面接受着西方现代教育的

中国孩子,

梦想着一个古老民族的

再次飞翔。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五四”运动爆发。

北平所有的学校几乎都罢课了。游行队伍从各个学校出发,在北京大学汇聚后,如滚滚洪流,浩浩荡荡来到东交民巷,向各帝国主义大使馆示威,后又转向赵家楼。

14岁的高士其走在清华的游行队伍里,挥舞旗帜,呼喊口号:收复失地!废除21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

口号喊到嗓子都哑了。

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被火点燃了。

突然,前面的队伍乱了。军警出动镇压。高压水枪扫射,警棍横飞,实弹射击。有人受伤,有人被捕,有人倒下。

游行队伍溃散。

5月5日,清华体育馆前,召开全校大会,宣布决定6日起罢课,9日又在体育馆内举行“国耻纪念会”,宣誓“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会后在西大操场焚烧了校内的日货。

熊熊的烈火照亮了一张张悲愤的脸,耳边轰鸣着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高士其只感到浑身的血在燃烧,自己好像被巨大的海浪挟裹着,奔腾向前。

爱国的烈火从北平燃遍了全国。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人民的力量终于迫使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1919年5月4日,高士其(前排右一)参加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五四”运动

游行、呐喊、热泪、鲜血,北平的学生用青春的生命汇聚成一场爱国风暴。

年轻的高士其虽然还未能意识到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意义,但这次亲身经历,将在他以后的生命里发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体育运动

体育是清华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学校规定下午四点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到大操场、体育馆锻炼身体。当时的清华汇集了中国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现代体育先驱马约翰、曹霖生、郝更生等人都在清华执教。清华的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运动员的待遇十分优厚,设有一个专门为运动员配餐的营养食堂,学校还发给运动员每人一件白色毛衣,毛衣上印着“清华”二字。谁能穿上这件毛衣,那是一件十分自豪荣耀的事,他会吸引无数艳羡的目光。

高士其身体健壮,酷爱运动。足球、篮球、网球、田径样样喜欢。在学校运动会上,高士其夺得过400米冠军。

来清华的时候,高士其不会游泳,所以在学游泳的时候,高士其呛了很多水,也不放弃。先学蛙泳;学会蛙泳后,又学仰游;学会侧游后,还有俯泳,把头浸在水里,用双手和双脚来爬行,这种游法可以深入水底,像海底的潜水员。

学会了这些游泳姿势后,高士其开始学跳水,先在低一级的跳板上,后来跳熟了,就爬上十几米高的跳台,纵身跃下。

1922年,沈阳北陵举行华北运动会,张学良任会长。作为队长,高士其带领清华童子军代表队到沈阳参加运动会。高士其和他的队员们穿着全副童子军军装,背着背包、水壶,手里拿着木棒执行纠察,维持秩序。高士其看到张学良英俊年少,戎装笔挺,风度潇洒,对童子军亲切友好,不禁对这位少帅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这次运动会清华得了总冠军。身着童子军军服的高士其(坐者)与他的清华同学

野外生存

高士其热爱户外活动。节假日,他就与同学结伴去各地远足旅行。在清华的七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香山鬼见愁、居庸关长城烽火台、承德避暑山庄、泰山极顶、青岛海滨沙滩、杭州西子湖畔,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在清华工字厅的后面,有一个荷花池。一座独木桥通往假山,假山上草木葱茏,一天,高士其发现一棵树枯死了,就用帆布做了一个吊床,晚上就露宿于树上。月明星朗,蛙声悠扬,荷花馨香,梦影依稀。一觉醒来,已是红日高照。高士其唱着歌跑着去上课了。

后来,在清华的小山坡上,他找齐了材料,自己搭建了一个帐篷,春、夏、秋三季,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往在帐篷里。点手提煤油灯,睡木板床,伏在木板床上写信,或看课外读物。

他一直住在这个帐篷里,直到毕业离开清华。

在清华的七年,高士其学会了用人工呼吸抢救溺水和煤气中毒者,学会了三十六种结绳方法,学会了烧饭、做菜、点火、缝补衣服、补鞋、骑马,学会了植树、盖木板房、搭帐篷、挖地沟宿营,学会了在夜间依靠观察北极星来辨认方向,学会了绘制地图。

童子军生活培养了高士其严格的纪律性、坚强的性格和出色的生技能。年轻的高士其在清华如一棵健壮的青松 在雨水丰足的季节里节节拔高 长势强劲

清华有一个军乐队,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支交响乐队,高士其担任乐队鼓手。观赏清华军乐队的演出,是当时北平城里的一项文化盛宴。军乐队的排练和演出,奠定了高士其一生对音乐的酷爱。

见到孙中山

1924年的一天,清华学校通知高士其,他和潘光迥、尚仲衣、罗家伦四人,被推选为清华的代表,出席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基督教青年会大会。

这是一次令高士其终身难忘的经历。

会议的第三天。在大元帅府,学生代表和其他来宾们济济一堂。孙中山先生穿着黄呢军服,站在讲台前,发表长篇演说。

高士其仰望着气宇轩昂,神采奕奕的孙中山先生,心潮如海啸般地激荡。

是他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是他终结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共和政体——中华民国,这位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大总统,这位被尊崇为国父的伟人,此刻,竟然就在离他咫尺之遥的地方!

孙中山先生讲了民主、民权、民生、大公无私,达到世界大同的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先生讲了他的国共合作,共同打倒军阀救亡的主张;孙中山先生讲了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讲了他对大家的殷切期望和勉励。

孙中山先生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一直讲了三个小时。演讲不断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

这三个小时也成为高士其在清华求学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

回到清华,高士其和其他几位代表在大礼堂向全校师生作了汇报,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传播给这些渴望光明、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在清华引起深远影响。孙中山正在发表长篇演说(高士其摄)1924年,高士其(后排右四)作为清华学生代表,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基督教青年会大会

清华毕业

1925年夏,高士其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并被公费选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化学。

留学美国所学的专业由学生自己选择。闻一多学的是美术,周培源学的是物理,汤佩松学的是植物,高士其学的是化学。高士其坚信化学最能够救国。

毕业典礼结束了,毕业合影照完了。在清华七年的学习生活,让他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离开清华的时候,高士其的心中充满了留恋和感激。

父亲母亲为高士其感到高兴,妹妹度娱、弟弟仕吟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哥哥感到骄傲。姐姐度平的喜悦则是显得有些平静,因为她最了解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大弟是多么的优秀,所以对他去美国留学,一点也不惊奇。

高士其告别了家人。在北平火车站前,度平为高士其拍了照,度平酷爱摄影,已经有相当的水平了。

高士其坐火车,回到福建老家。七年不见,孙子已经长成玉树临风的英俊青年了,而且还大有出息,要去美国留学。祖母喜出望外。

然后,高士其去了杭州,专程瞻仰了岳飞庙。岳飞庙的大殿门口挂着“还我河山”四字大匾,墙上有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词:与留美中国学生在一起(第二排右起第三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高士其从小就会背这首词,此时在岳飞像前再读时,不由热血沸腾,激情燃烧。他深深地理解了岳飞千古悲壮的情怀,更深深地明白了自己此去美国的重大责任。

1925年8月的一天,高士其怀着学好化学,以实业救国的雄心,登上美国杰斐逊总统号邮轮,踏上了留学之路。

途经日本

杰斐逊总统号邮轮经过两天的航行,来到了日本的大阪。

大阪的华侨开了一个欢迎会,欢迎清华、北大、南开、交通、复旦、沪江等高等院校赴美留学的学子。

而后,留学生们在大阪坐上高速列车到了东京,观察了特殊建筑群——靖国神社,观赏了日本国花樱花和富士山上的美丽风光,参观了孙中山先生和李大钊先生的故居,以及鲁迅生和郭沫若留学日本时生活的地方。

看完了东京,大家又坐上高速列车来到神户参观。

然后,全体留美学生坐舢舨,又登上停泊在海洋中的杰斐逊总统号邮轮。

杰斐逊总统号邮轮向美国方向开航了。海风徐徐,海天一色,太平洋风平浪静,而高士其的心却翻滚着惊涛骇浪。

日本原本也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岛国,版图窄小,资源贫乏。但是自明治维新以来,奋发图强,锐意变革。他们派出了大量的学生去欧美发达国家留学,刻苦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短短的几十年,一跃为不可小视的强国,并打败了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和俄罗斯(1904~1906年日俄战争)这两个东方最大的帝国,从而称霸远东。

一群海鸥追随着杰斐逊总统号邮轮,上下翻飞。望着苍茫的大海,高士其吟诗一首,以表心志:

青春一去不复返,

人无两度再少年。

此去彼岸需努力,

学业无成誓不还。

经过10天的航行,杰斐逊总统号邮轮终于到达美国西北口岸的重镇西雅图。1925年9月2日,高士其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好朋友——浙江宁波女子中学倪翰芳(高士其摄于杰斐逊总统号邮轮)

威斯康星大学

中国留美学生登岸后,办理海关入境手续。傍晚,高士其与同学三三两两出去散步。美国的马路非常平坦,林荫道的两旁树木郁郁苍苍,空气新鲜、精神爽朗。他们一直走到海滨公园,只见芳草如茵,落英缤纷。他们坐在绿色的长靠背椅上,海风吹来觉得格外愉快。

在西雅图,这第一个美国之夜,给高士其的印象十分美好。

第二天,全体学生坐上美国西北铁路列车一路东行。列车到冰川国家公园,大家下车游玩留影。列车继续往东行驶。3天后抵达芝加哥。

一批同学在芝加哥留下了。高士其继续北行,换火车到达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下了车,改乘电车,来到南米尔街124号赵家楼中国留学生宿舍。

高士其花了15美元买了一架最新式的袖珍英文打字机,那是必需的学习用品。他发现眼睛近视了,就去配了一副近视眼镜。

一切就绪,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师生超过10000人。

经过考试,高士其被安排到化学系三年级,学制五年。

除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专业课,还有法语课,哲学课,这两门课是高士其在清华没有学过的。这台打字机一直伴随着高士其192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

优秀的成绩

高士其在威斯康星大学共上了六门课。

法文:一是拼音;二是会话。

哲学课使高士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本克林到柏克莱,从胡姆到肯特,从斯帕诺加到海吉尔,他都精读并且做了读书札记。这些深奥艰涩的哲学书高士其却读得津津有味。

定量分析。这是让高士其最为自豪的一门课。他所做的化验都和原数据吻合,几乎没有误差,完全合乎标准。一次次的试验结果,都几近完美。老师十分赞赏,甚至说:中国人有些地方就是比美国人聪明。

这句话让高士其对化学更有自信了。

有一门课让高士其遇到了困难,那是无机化学及水的分析。为了写论文,高士其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站在浩如烟海的化学杂志面前,腿都站酸了还找不到头绪,高士其感到有点累:化学的门槛真是这样难以逾越吗?

有机化学试验是高士其最有兴趣的课。他学会了许多有机化学产品制作的方法。比如制造肥皂:把油脂(猪油、花生油、香油、奶油、植物油等都可)和碱、烧碱调和在一起,经过热处理即可变成普通肥皂,加上香精即可变成香皂,加上药水即可变成药皂。

高士其想:只要学会这些有机化学产品的制作方法,就可以实现他化工救国的理想。

高士其也经常走出校门,去参观牛奶厂、皮革厂、煤矿,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192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宿舍

芝加哥大学

在威斯康星大学的一年学习圆满完成。暑假,高士其结伴游玩日内瓦湖。日内瓦是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州之间的美丽风景区,是瑞士日内瓦湖的翻版和缩影。

旅游回来,经过精心准备,高士其顺利转入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一流的大学,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基金会独资创立的,学校云集了世界各学科的著名教授。

第一学季,高士其攻读植物学、公共卫生学、普通细菌学。学期结束,三门课全是A,得以免试毕业。尤其是他写的一篇《现代水之形态分析论》非常出色,得到约旦教授的高度评价。

第二学季,课程是动物学、胚胎学、食物分析,并写出论文。

第三学季,课程有物理化学、组织培养、尸体解剖;最后这门课给高士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解剖的是一个黑人妇女的尸体,脂肪特别厚,这给寻找血管和神经带来了难度。最终,这门课高士其只得了C。

1927年3月,高士其正式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得理学学士学位。

高士其踌躇满志地准备报考芝加哥大学的化学研究生。

这时,父亲的一封来信,如晴空霹雳,把高士其的心碾碎了。192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

姐姐去世

姐姐度平死啦!

父亲信上悲哀地告诉他:6月13日晚饭后,度平感觉不舒服,就先睡了。半夜,开始呕吐和腹泻。父亲母亲急忙送她去了德国医院。德国医生诊断是——霍乱。母亲回忆起这个夏天的苍蝇很多,度平可能是吃了被苍蝇污染的凉拌黄瓜,而感染了霍乱。

医生急忙救治,给度平吃了药,打了针。到清晨,度平的呕吐腹泻止住了,但心口却越来越疼。原来这个医生不知道度平有先天性心脏病,有些药是严格禁用的。

14日上午10点左右,度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才23岁。

度平是高家的长女,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是母亲的好帮手,性情温柔,心地善良,孝顺父母,爱护弟妹,帮着母亲为父亲缝制衣服,为弟妹补鞋补袜,闲暇时,弹琴唱歌,吟诗摄影,是全家欢乐的源泉。

这么一个美丽的妙龄女子,只在一夜之间,就被霍乱夺去了生命。

一向刚强的父亲,整日以泪洗面,并撰诗写道:“送棺入寺去,归来月已升,徘徊所居室,触目皆冤憎。砚席画屏影,一一依珠灯,日夕操琴声,恍惚留中庭,壁间搜遗照,酸泪对之倾。何来好女伴,问讯语犹聆,迷忘每唤汝,魂魄尚来应,何以止吾恨,万恨弥填膺。”母亲则悲痛过度几近精神失常。由此,信仰佛教。高士其的姐姐度平

高士其悲痛欲绝。对姐姐度平,他是又敬又爱。小时候两人总是一块上学,回家,也在一块玩,度平虽然只比他大一岁,但好像是比他大好几岁的大姐,照顾他,爱护他;有好书一起看,有好吃的一起分享。他到清华读书,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度平却一样地理解他,每次放假回家,跟度平总有说不尽的话。度平,既是亲爱的姐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