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统经营者与创业者的新盈利模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28 21:47:58

点击下载

作者:林军政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传统经营者与创业者的新盈利模式

互联网+传统经营者与创业者的新盈利模式试读:

前言

拿起手机,按下解锁键,时间走到5:24分,作为本书的最后一节,我习惯于最后来写前言。

有人问:“互联网带给这个世界什么样的变化。”有人会说:“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更透明。”还有人会说:“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更公正。”也许100个人,可以说出100种不同的变化,但是我认为,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一切都变快了。

如果我说,下载一个“百度翻译”的手机APP,可以让你在周游世界的时候,通过手机屏幕与绝大部分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你一定表示认同,因为也许这款软件,此时就安装在你的手机里。如果我说,你很快会看到两个不同国家的人,戴着谷歌眼镜,坐在一起说着各自的母语,而在对方的眼镜片中,自动翻译着他们的对话,并且还可以通过耳机播放实时语音,让他们实现无国界的交流。你可能就会怀疑了,认为那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如果我再对你说,我现在有一架通过手机,就可以遥控飞行的无人机,你也许不以为然,觉得见怪不怪,但如果我对你说,我马上就会有一架通过意念,控制飞行的飞行器,恐怕你立刻会觉得我在说大话。

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一切都在发生着,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很快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而互联网则在其中起着加速器的作用。

如果将时间向前推5年,让我们看看那时候的世界:5年前,苹果还没有iPhone 4S,乔布斯还在我们身边,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还是手机巨头,腾讯还没有微信,支付宝还没有余额宝,网购也没有这么普及,人们还没有听说过“互联网+”,奶茶妹妹还没有嫁给刘强东。

看到以上这些,是不是感觉到,5年的时间就像换了一个世界?也就是这短短的5年,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人因互联网而逆袭成功,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因互联网从顶峰跌至谷底。互联网让一大批曾经很成功的人,看不懂,不明白,以至开始“怀疑人生”。

其实,时代的交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百年企业,只有适应时代的企业。而“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不行。”刘强东如是说。

对于一个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通常有四种:味觉、听觉、触觉、视觉。通过触觉可以触碰到手臂距离内的事物;通过耳朵,能听到50米之内的声音;通过眼睛或许能看到200米以外的物体。而只有思想和远见,才能不受感官的限制跨越空间,“看到”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必须拥有预见未来的眼界,以及一颗永远奔跑的心,通过看到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而能想象到未来5年后的商业格局。以此调整自我,放下曾经的成功,以空杯的心态,积极学习互联网,转换思维,适应时代。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大家看到阿里巴巴的成绩,那是我们十年前做的努力”。

我很喜欢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宣传片中的一段话:“认真生活的人,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我把这句话献给那些积极拥抱互联网,勇于接受挑战的传统经营者,是你们的勇气和魄力,让企业不断前进和发展,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着进步。

回想五六年前,我还在从事另外的行业,并且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十年中,出版了三本专业书籍后,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另外一个更有发展、更有激情的行业,那就是互联网行业。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跨入互联网行业五六年的时间了,并且在互联网中,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创业项目。截至目前,这个项目进展顺利,前景一片光明。我和我的团队,通过“互联网+”改变着当地老百姓原有的生活模式,让他们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适地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获得百姓认可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我看来,这些政府领导就犹如自己的员工,尽心尽职为企业办事,谋发展,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政府从以前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以及西部地区对互联网的重视。

在去年,我们获得了政府支持互联网的专项扶持资金,让我们这样一个刚刚走在创业路上的互联网“小公司”,有了继续发展的“养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将来做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大公司”,在此我要感谢这些如同员工的公务员们。

其实,想写这么一本书很久了,想把这几年的经验和见解归纳起来,一同分享给在这个火热的互联网时代有共同梦想的人,但是由于创业的繁忙,写作的过程也是断断续续的。这里要感谢我的股东,这些在商场中已经搏杀了几十年的商人,对互联网的认可和投资,以及在写作期间给予的建议和理解。如今,他们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急先锋,将互联网融入了自己的各个产业之中,

另外我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陈绿春老师,合作近十年,每一本书的出版都给予耐心的指导。感谢大哥王宇飞的一贯认可,感谢家人。

感谢中国的互联网创新者,让我们有机会实现“曲线超车”,因为这样一项产业可以引领世界。

最后,我想引用地产大佬潘石屹的一段话结束前言,“互联网代表了未来,了解互联网就是了解未来,学习互联网就是学习未来。”

如果对本书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与作者讨论。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linjunzheng79

邮箱号:66851387@qq. com林军政2016年1月第1章革命:胜人者力,胜己者强对于创业者和谋求转型升级的传统经营者,有些时候,速度胜过一切。你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进而迅速融钱、聚人、整合资源,不断迭代更新你的产品或服务,和自己赛跑。在获取客户的同时,要用最快的时间,将他们转化为忠实粉丝。如果没能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那么那些比你更能理解和运用互联网的人,会让你出局。1.1传统中小企业之殇

我们知道,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人们的需求,只要有需求,企业就会创造价值、产生利润。回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第一阶段,企业通过满足人们的吃、穿、用等刚性需求进行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企业经营者够勤奋、够努力,围绕着满足百姓基本需求为核心,不断扩大产能,就可以赚到很多利润。目前中国很多的著名企业家和品牌,都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

随着国内需求不断地被满足,中国人在物质方面不再匮乏,而中国的短缺经济也随着开放的市场变成了过剩经济。在199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第二个周期,即开始以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的增长,人们在基本的吃、穿、用的消费被满足后,更多地将消费转移到了以房地产为主的各种投资领域,而企业也将“中国制造”更多地推向了世界,依靠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承接着世界各式各样的制造任务,用自己的双手满足着全世界的需求。在这时期从事投资和外贸的企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时至今日,回顾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通过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拉动,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从经济学的层面来讲,高增长是需要不断有消费需求来满足的,另外持续的投资也会造成泡沫的堆积,所以,每一个经济周期,必然是波浪式前进、曲线式上升的,高峰之后必定会有低谷,而这一切,因“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结束了长达16年的高速增长。

首先,从外贸上,因为国外需求持续的疲软,让出口戛然而止,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中国制造不再拥有低成本的优势。

在投资方面,国内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又随着近十多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其价格已经到了泡沫的边缘。另外,很多投资领域还尚未对民间开放,导致投资无门,进而使投资拉动增长颇显乏力。

更深层的问题是消费,一方面,到处都是商人,满街都是商品,供大于求,同质化、低附加值的产品非常多;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低收入的老百姓不敢消费,更愿意将钱存在银行里,而高收入的群体则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不愿意花钱消费在无创新、无品牌的产品上。同时,由于国内产品多年来不注重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又导致了中产阶级更愿意去购买国外的东西,形成消费外溢。

根据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6.9%,低于7%的保增长区间,企业生存压力巨大。未来,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保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我们将目前传统企业存在的困境,总结为以下四点。1.用工成本不断上升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刘易斯拐点”逐渐出现,这意味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供给转变。农民工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劳动力价格上,企业的用工成本将步入上升通道,并呈现加速走势。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其中的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年轻人要养活多个老人及家庭,生活压力大,自然对薪酬的要求也相应增高。

另外,随着新《劳动法》的出台,在为了保障劳动者利益和权利的前提下,国家强制企业给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还有就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的通货膨胀,导致生活成本的上涨,进而引发工人工资不断上调。

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企业用工难、难用工的问题,用工成本的上升,摊薄了企业原有的利润,同时也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2.库存高企、产能过剩、需求低迷

库存高企的背后就是产能过剩,大量的产品消费不掉,造成积压,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钢铁、水泥、汽车、纺织、房产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保增长,加大了对一些落后产能的投资,其结果就是生产出更多无法销售出去的产品,并且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今,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已经填满了各种需求,让曾经物质匮乏的社会,变得丰沛和富足。我们购买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都有无数种选择等着我们,这背后是无数的生产商和服务商之间残酷的竞争,他们渴望消费者选择他们的商品,挖空心思,用尽手段。尽管如此,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原因只有一个—供求大于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所制定的“一带一路”,对寻求更多消费市场,加强贸易全球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我们现在谈到的金融创新、社交创新,包括O2O以及所有的消费创新和升级,也都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物质已经不是消费者追求的,人们需要的是在产品本身之上更多的附加值,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以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靠单纯的一买一卖赚取差价将难以为继。3.房租不断上涨

投资拉动经济,主要是指以房地产中的住宅和商铺作为对象进行投资,而对于投资客,看重的是背后的回报率。住宅的获利模式,主要是以中间的差价为主,而商铺的获利主要是以每年上涨的租金而获取。

曾几何时,“一铺养三代”售卖商铺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背负银行贷款购买商铺,再以每年递涨房租的方式转嫁给承租人,而每一个承租这些商铺的生意人,不得不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断上调。这种模式在经济繁荣时会遮盖很多问题,但在经济下行时,会使经营者背负沉重的负担。并且,这种由商业地产泡沫所引导出的商品价格上涨的恶果,最终买单的还是广大老百姓。

不动产之所以可以不断上调价格,并不是本身有多高的价值,而是由于传统流通渠道古老、单一,商品的流转主要依靠商铺这样的实体店作为销售渠道。经济越繁荣,做生意的人越多,商铺就会成了稀缺资源,进而使商铺租金可以不断上涨。这种现象让很多经营者陷入“辛辛苦苦只是为房东打工”的困局。

另外,传统的商品流通方式,又使商品经过冗长烦琐的中间商链条,这之间的层层利益体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又将商品的成本价格进一步抬高,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也就是在此刻,电子商务的崛起化解了这场真正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危机,其全天候销售渠道的特点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属性,摧毁了中间商的利益链,降低了商品的成本,驱使他们转型升级,让制造为主导型的生产模式转换为以消费者为主导。同时,也让四处拔地而起的商业地产泡沫因此而降温。所以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不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安全,也不会让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反而是让传统经济模式加速升级的一剂良药。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电子商务新渠道的产生,这些商业地产必定成为商品流通渠道的主力军,而这些前期就已被炒作的商铺房租,必定还将推高商品价格,导致物价不断上涨。

但同时,电子商务的崛起,又将不愿意转型或者来不及转型的商家,带入另外一个漩涡之中。4.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商业结构和消费者的行为

纵观这十余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发展无非是沿着三大脉络运作,其一,哪个行业人气高就渗透它;其二,哪个行业利润高,就颠覆它;其三,哪个行业有垄断,就免费它。一幕幕先蚕食,再冲击,进而全面进行颠覆,犹如蚂蚁吃大象的逆袭大戏,都是以此为剧本上演的。多少身披光环的传统企业一夜倒下,多少看似牢不可破的传统行业格局被“无情”重构。服装、数码、图书、通信、旅游、媒体、金融、零售,一个个曾经号令天下的传统企业,又一个个地被颠覆、被改变、被埋没。

然而,传统企业的衰落其实是这个时代所促成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对其造成如此严重的冲击,是因为电子商务能够紧抓现有科技,创造新商业模式,能用更加贴近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的方式,分析出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赢得消费者。

另外,随着互联网渗透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互联网的认知更加深刻。80后、90后这一群体接受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消费观,呈现出与其上一辈人迥然不同的特征。

据统计,目前80后消费的主要渠道是电商平台,主要以淘宝、京东的PC端居多;90后的后起消费大军开始分化,一部分在电商PC端,一部分通过微信这样的移动端进行消费;00后的新生主力虽然目前没有形成有效消费群体,但绝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都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上。所以,消费者年轻化+互联网,催化了消费变革,当新的用户习惯形成潮流之后,老的商业就会开始没落。用数据重构商业,用流量改写未来,将成为主流趋势,旧有思维的企业难以为继。

可以说,以上四点是目前所有传统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跳出“三界”外?其实,每一位经营者都不必过分担心,中国有13亿的消费力,每一个人都有消费的诉求,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其中会孕育着无数的商机。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也是李克强总理所讲到的“攻坚期”,大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到关系到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层面也不断释放各种利好政策,并且不断将包括金融、通信,甚至连军工在内的、以前民营资本不敢想的领域逐步,甚至加快向民间开放。

作为经营者,现阶段所做的就是加快企业的升级和转型,挖掘和激发每位潜在消费者的需求。本质上,商业的过程就是寻找需求、制造需求、填补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

那么,未来的需求在哪里?未来的需求就在消费升级、产业转型,以及科技创新上,所有的消费将围绕着共享经济、社群经济和虚拟经济进行。

与传统行业目前的囧境相比,互联网行业却是一片欣欣向荣,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这是因为互联网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打车出行的“滴滴快的”,到随存随取的“支付宝”,再到不用花钱就可以交流聊天的“微信”,互联网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来便利,而其中的企业也赚得盘满钵满。

麦肯锡分析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将为中国创造4600万个新岗位,同时也会消灭3100万个传统岗位,这相当于英国全部的就业人口,而目前仅阿里巴巴就已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未来,新旧经济模式之间的冲突将会加剧,部分传统企业的消亡仅仅是新技术的初步影响,互联网带来的创造性和对传统行业的破坏性,在速度和规模上都会呈现出加速之势。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至少在未来十年,传统商业模式必定还将受到猛烈的冲击。看看现在手拿手机的少年,五年后将成为成年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未来商业所追随的,来不及变革和成长的企业将很难生存。而互联网的震撼力,最终会摧毁旧的世界秩序,建立一个由互联网制定的新的世界秩序。1.2“陨石”撞击,只是为了建立新时代

蒸汽机的出现让人类摆脱了体力的极限,从而依靠机器获得了除自身以外的力量,让手第一次从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随后在19世纪,由于电的发现和应用,又让人类获得了除自身以外的能量,电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驱动力。这两次以蒸汽机和电气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甚至颠覆了旧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判断标准是: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技术经过实践可靠可行,并且适合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于实体产业;能促使原有不合理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造成产业结构发生质变,以及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所以,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人类史上的变革,正在快速形成一个由数字构成的虚拟世界,而互联网就是连接人类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之间的钥匙。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人类获取信息以及以信息为基础的服务变得极快,快到可以忽略时间的存在。

可以说,互联网让一切都变“快”了。快到什么程度,快到时至今日,互联网到底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思维还在争论之中。这是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周围的一切都在飞速发生着变化,以至于很多人刚刚有点明白的时候,很快就又落后了。

实际上,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都是随着科技的创造,驱动着世界的进步。举例来说,古时候的战争中,人们使用的是长矛进行作战,因此所有的战术和战法都是围绕着长矛这样的战争工具进行思考的,为了拿更长、更重的武器,士兵需要苦练体力及格斗技巧,而那时候的将军,不仅要会排兵布阵,刀马功夫也要了得。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火器出现了,战场中不再需要人与人贴身的拼杀,远距离即可决定生死。随之,所有的战术战法,因为工具的变化发生了改变,将军即使不会开枪,只需要头脑就可以运筹帷幄。发展到今天,无人战斗机出现了,招募一个“游戏玩家”,在千里之外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和屏幕即可叱咤疆场。今后,随着机器人的出现,有可能不会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残忍杀戮,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之间的战争,那时,所有的规则都会随着新工具的出现,再次被改变。

所以,当人们在争论互联网是工具还是思维时,其实就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样,当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就犹如大刀长矛换成了步枪大炮。有了新工具必须要有新思维,你不可能拿着步枪当大刀使用,那一定发挥不出它的威力,同样,用旧有的战略战术去运用新武器,你一定感觉它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每一种颠覆性的革命出现,最初都是以工具的形式出现的,在使用之后,变为一种技术,随后在发展中变为一种思维,而最先将工具变为思维的人或企业,必定成为最能适应时代的人或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现在的企业就需要使用新的工具,运用新的思维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由互联网引发在商业社会中的冲击被称为“破坏性冲击”,因为它带来的是完全颠覆传统模式的“玩法”,这种病毒式的模式,寻找着传统行业中的一个个软肋,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先是渗透,接着颠覆,进而取代。

痛定思痛,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吧。

通信业:我们知道,传统通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用户使用各类电信业务所缴纳的费用。在互联网没有形成规模之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通信行业运营多年,短信业务,一直是通信运营商的数亿级的庞大市场,可谓“躺着也能赚钱”。而这“美好”的日子在2011年后的某一天被彻底改变,一款通信领域的“门外汉”—微信,运用互联网流量免费发短信的策略,快速聚集了大量用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看似铜墙铁壁的通信业务迅速瓦解,使三大运营商的传统模式饱受冲击之苦。

通过OTT模式的微信,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免费发短信、收发图片和视频,还可以进行语音通话,尤其是推出的微信电话本,更是要将免费通话进行到底。就是这样一款小小的互联网应用软件,目前国内用户已接近6亿,国外用户超1亿,借助互联网“一统”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用户,乃至广大海外用户,以至于昔日人们相见时常问到的“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变成了如今的“您加下我的微信”。

以前不论是企业的推广、政府信息发布,都离不开短信,但是现在情况变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使用微信来代替短信,这导致三大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扩展服务—行业类短信的业务量和收入都在大幅下降。

在中国移动出现15年来首次利润下滑之后,工信部在报告中称:“OTT类服务对中国移动话音、短彩信等传统业务收入的替代、影响十分明显。”

另外,随着4G牌照的发放,通信网络速率大幅提升,网络容量也将比3G提高20倍以上,平均资费降低也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到2017年,国内一半以上的手机用户,将借助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使用各种通信业务,这对运营商而言,不仅会对营收和利润造成侵蚀,还将边缘化运营商的平台功能,最终使其变为单一的流量管道。

如今,通信业在传统业务的持续下降、人员工成本和前期投入的巨大压力下,必须加快转型,提高效率,找到新的模式和出路,否则,随着微信、陌陌、米聊等OTT应用软件的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回忆起电话号码和短信时,就像回忆起曾经的BP机或者电报一样。

金融业

早在2008年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就讲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7年后的今天,支付宝确实做到了,以移动端的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为例,其用户数已超过2亿,日常移动支付日交易量达到4500万笔,这意味着高达2亿人通过支付宝将他们的消费搬到了网上,购物、打车、理财、充值、缴费,甚至旅游买保险等,支付宝利用互联网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银行一直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机构,从未有人敢想过替代它,甚至超越它,然而就是支付宝这样一款互联网应用软件,每天流动资金超过了任何一家国内银行,而内嵌其中的余额宝,似乎又一次兑现了马云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余额宝与商业银行相比,既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收益又远高于活期存款,还不设最低购买金额,实现了支付宝、基金公司和支付宝客户的三方共赢。问世五个月,平均每天吸金6个亿,不到两年内吸收存款近6000亿,客户数超过5000万户。而与之合作的“天弘基金”这样的基金公司,过去只能靠单一的银行渠道卖基金,所产生的费率和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现在有了“虎口夺食”者,银行的费率从过去的“铁板一块”变成现在的“都好商量”,从最高时的1%降到现在的0.3%,作为“草根理财神器”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也因余额宝一跃成为国内最大货币型基金管理公司。除此以外,由“蚂蚁金服”在支付宝中推出的招财宝,在短短几个月内其平台累计资金近千亿元。

同时,阿里巴巴借助自身B2B电商平台上的众多卖家,在2010年推出“阿里小贷”,快速完成了“存、转、贷”三大金融业务模块的扩展。截止2014年,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突破2000亿元,服务的小微企业达80万家。

如今,每天都会有1.5亿人打开余额宝,算一算年化收益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数十倍的理财收入,也许存的钱不多,收益只够买一笼包子的钱,但也满足了普通老百姓那小小的理财成就感。

也就是这些星星之火让四大银行寝食难安,除了对支付宝进行了一系列的联手制约和打压以外,更是掀起了一波“支付宝是银行的吸血鬼”的舆论风波,但是,在我们看到四大行联手打压余额宝的消息后,更多出现在各大网站评论栏中的是,反对垄断,支持余额宝,以及认可互联网金融的声音。

然而,这只是风暴的开始,除了阿里系的支付宝以外,微信、快钱、易支付等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推出理财功能,甚至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在推出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蚕食着传统银行的业务,传统金融业的每一处弊病都已变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切入点。

正如银联总裁时文朝所说:“未来阿里和银行将迎来恶战,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不按常理出牌,它用不断创造商业模式来扩展其客户,并不断加速扩展速度,阿里手里的团购、电商、大数据、物流、融资等武器,如果综合发力,各种支付场景都会被其颠覆,银联和银行在支付场景上会很惨。支付渠道这次被阿里强势渗透,不仅仅是对银联,银行的信用卡也要想想自己的未来了。”

的确,支付是银行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护城河,现在阿里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强势进入各种支付场景,其对支付场景的渗透是对金融行业的巨大挑战,失去了支付场景,银行将流失大部分的金融服务功能,而失去了支付服务功能,银行将失去大量客户,从而会失去未来几十万亿的消费金融市场。

传统金融业的噩梦即将开始,然而更残酷的是未来与其恶战的不止有余额宝,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共同以互联网之名一起“讨伐”传统金融业。

传统传媒业

在互联网没有进入中国之前,电视、广播和纸质传媒主导着整个社会资讯的传播,作为信息来源的唯一渠道,人们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单一的、片面的,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媒业的结合,这一现象得到了完全的颠覆,互联网使人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接收到信息,并且从以前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了主动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发布信息,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一个“信息源”。这样的点对点传播方式的结束,带来的是如同宇宙大爆炸般的信息大爆炸,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传统传媒业的运营模式中,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来源,也就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插入广告。而在互联网世界中,新媒体往往为了吸引用户,对基本资讯不收费,但可以对较高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服务进行阶梯化定价收费,这种分层次信息收费模式,使移动互联网一方面通过大的流量来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另一方面为商业价值高或者有着特定需求的用户,提供着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以报纸为例,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便处于逐年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则蓬勃发展,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众多分类信息网站,基本上已经成为大众获取房屋租售、餐饮娱乐、招聘求职、二手买卖、汽车租售、宠物票务、旅游交友等多种生活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对电子书的认可,也让实体书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而网络视频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络上获取各种娱乐信息,下班回家后一家人围坐看电视的生活习惯正在渐渐被改变。放眼望去,以前大街小巷人们手拿报纸阅读的现象,已经基本被手拿手机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取代,越来越多的不分年龄的读者,在接触到互联网之后逐渐远离传统媒体,转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浏览新闻和获取信息。

微博、微信、微电影、论坛社区、网络直播等诸多互联网新媒体,改变了公众对资讯的获取手段与获取渠道,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习惯和方式,并不断蚕食和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

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不仅给传媒业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而且对以前垄断信息源的传统媒体的组织机构带来了重大挑战,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实现“发声”,人们借助互联网也有了更多发出声音的渠道,企业家、明星、普通老百姓、社会各类组织甚至政府机构纷纷通过互联网中的各种渠道发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布。社会突发事件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分享、传播。互联网已完全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采集、舆论监督和广告经营上,都已逐渐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传统媒体唯有摒弃简单的信息报道、改变单向传播格局、强化互动,从以往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服务者,积极拥抱互联网才能避免衰亡。

百货零售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百货零售业的运作模式,除了让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购买效率以外,去除商品流通中大量的中间环节,也使商品的成本得以降低。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而不是到实体零售店中购物,人们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看如今的服装城、电子数码城,卖货的人比买货的还多,仅有的顾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看实物,然后去网上下单购买的。

在曾经以店面为主导的传统零售时代中,商场这样的零售终端不仅掌握着商户的生杀大权,同时还掌握着消费者的主导权,这是因为只要商户销售出商品,那么商场便收取扣点。而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又造成商户在选择抬高商品价格的同时,不必过分担心消费者购买与否,其态度往往是“爱买不买,买就这个价”。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这种由商场引发的不对等的情况发生了逆转,网购绕过了中间环节,丰富了商品的种类,使商品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同时成功建立了新的零售销售渠道,分流了客源,让实体零售业闹起了人荒。商户的态度直接变为了“能卖则卖,不卖更亏”;消费者的态度则变为了“爱卖不卖,不卖我到网上去买”。

这种模式的发展,让以商场这样的实体销售渠道深受打击,商品销量少了,扣点也就少了,商户的日子不好过了,租金不仅不能涨了,连收都成了困难。自有不动产的零售商虽然在房租成本上不必过分担心,但仍然受到客流不足和人员成本上涨的困扰。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华拥有5万名员工,年交易额数百亿。这个巨无霸的公司似乎无人能及,却在阿里系天猫2014年双11一天571亿的销售额下黯然失色。天猫淘宝这一天的销售额,相当于沃尔玛近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王府井百货全年两倍的销售额,又相当于广州九大商场销售额的40倍,成都九大商城销售额的100倍。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把商品卖到全世界,开一家再大的店最多只能覆盖几条街,仅以客户受众群而言,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再加之无营业时间和地域时空的限制,以及无需货架,亿万品类随意放的优势,传统百货零售业困局重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实际上,除了受电商的冲击以外,宏观经济的下行,三公经费的取消,又恰逢在供大于求的时期,也是零售业低迷的原因。如今的百货零售业普遍出现了“剪刀差”现象,房屋租金、人员工资等费用逐年增长,而销量和利润却不断下降,以往供货商抢着进商场的现象也在慢慢弱化,部分供应商开始选择在网上直接销售,这一系列的原因将会导致零售业新一轮关店潮的来临。

服装业

我们熟悉的网购基本上是以购买服装开始的,在三线城市,人们依然认为“逛淘宝,上天猫”是买衣服的代名词,作为最贴近生活的零售行业,服装业受到电商的冲击也是最为猛烈的。

几年前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服装店,如今正陷入大批的关店潮之中,少数以经营品牌为主的服装店也是门可罗雀。以李宁、安踏、匹克、中国动向、特步为代表的五大国产运动服饰品牌为例,去年关店总数近5000家。班尼路的门店数量从上一财年的3820家缩减了388家至3432家;真维斯中国内地店铺缩减253家,其中关闭直营店194家;艾格关店88家;七匹狼关店347家;九牧王关店73家;卡奴迪路关店53家;希努尔关店46家。越来越多的服装店面关门了,或者贴上了“转租”的告示,以往占据大商场黄金楼层的品牌服饰专卖店驻扎密度也明显降低。“以前不常打折,现在常常打折,还卖不动。”实际上服装业所面临的困局不难理解,在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中,无论是加盟连锁、批发市场,或是沿街商铺等商业形式,服装产品基本都是通过“厂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一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的。一件普通品牌的服装从出厂到零售终端的加价率在3~4倍,高端品牌可在10倍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间环节的层层加码,一件衣服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身价”至少涨4次,包括出厂价、代理商价、商场价、零售价,事实上,很多品牌还有二级、三级或四级代理商,每一环节都有利益获取者,“身价”暴涨便显得“合情合理”。这些冗长的环节不仅增加了服装产品的销售成本,还延长了服装产品对时尚的反映时间,而最终产生的成本,还是要由消费者买单。

另外,在电子商务尚未形成之时,服装业因为城市间地域级别的不同,产品的类别和价格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更多的服装从业者,穿梭于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赚取着不菲的差价,而消费者基本上没有除实体店以外的渠道可以获取服装。这种现象持续到2009年达到高峰,各个城市以销售服装的各类实体店遍布大街小巷,但所谓“物极必反”,传统服装流通渠道长期积累的种种弊病,以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高库存,加快了网销服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因为网销服装跨区域无SKU限制,抛弃了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了成本,价格明显低于线下的特点,进一步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放弃传统选购方式,而转为网购服装。

这样一来,线下服装零售市场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众多传统服装品牌库存增加,最终只能转移到电商市场清库存,这样网购服装市场的雪球越滚越大,而前期大量投入的传统服装实体店,不仅出现效益断崖式下滑的情况,而且还沦为了网购服装的线下体验店。

与此同时,全国服装电子商务消费额却以每年30%~40%的速度不断增长,以阿里系的淘宝和天猫为例,平台销售额最高的10个行业中,排名前三依次是女装、男装和手机,服装单月成交可达200亿,可见服装业在电商行业的比重之大。

举个例子,行业巨头雅戈尔用了20年时间,建立了500亩的工业城,1500个专卖店,终于实现每天1.3万件男式衬衫的销售业绩,而同样卖服装的凡客诚品,仅仅成立3年时间,没有厂房和流水线、没有一家专卖店,高峰时一天网上销售近3万件冲锋衣。正所谓,通过互联网你可以做全世界的生意,通过实体店,你只能做一个街道的生意。

事实上,服装业面临的困境不仅只是电商的冲击,房租每年的递增、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高库存的压力也是其中的原因。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服装出口也受到严重影响,正所谓内忧外患,如果不变革,不升级,不谋求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服装从业者们的日子恐怕不是难一年,而是年年难。

其他行业

被互联网冲击的行业越来越多,以前,出去旅游要去旅行社,现在,先打开携程网、去哪网这样的在线旅游平台;以前,有一个好项目,需要先找到投资商,现在,通过众筹可以迅速筹集到资金和人员;就连“成名”这种事,在互联网中,也变得容易起来。

所有的被冲击的背后只有一个结论:在互联网时代,用传统思维做生意,就犹如在飞机、大炮面前耍太极一般,不堪一击。

在2015年,互联网公司已经洗劫了全部电视广告,58同城、百合网、苏宁易购、微信理财、京东……如今,互联网+、社交媒体、微支付、O2O等互联网名词纷至沓来,如果说“腾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淘宝”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余额宝”改变了人们的“存钱方式”,那么,这一切只是新时代的序曲。

然而,危机之下必有机遇,正如潘石屹所说:“抓住了互联网,就是抓住了未来”。随着最近这三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网民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那么也就是说,当下已经形成了近6亿人,24小时不间断的和周边的传统行业保持着实时连接的庞大网上市场,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吗?所以,互联网对于每一个人是浪潮,对于每一位商家更是机遇。

当前,中国十大首富有四个都是从事互联网产业的,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更是创出了全球最大的IPO,这些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人,用他们对互联网的真知灼见换取了丰厚的财富。

当新旧商业世界交替的时候,旧的标准正在被改写,新的标准在建立,但历史是不会倒退的,在这其中阵痛是难免的,只有不断的适应和升级,企业才有能力面对新的商业环境,否则,今天的巨无霸可能就是曾经的恐龙,在互联网这颗“陨石”的撞击下走向灭亡。1.3要么在转型,要么就是在转型的路上

中国接入互联网虽然不过短短的20年,但互联网总是以超乎想象的成长速度扩张着它的发展范围。特别是最近10年,利用互联网创业的创业者们,颠覆了众多的传统产业和行业,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成为新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引擎。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想安安稳稳地赚钱,但市场竞争、产业革命不断驱使着企业进行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一些传统行业倍感压力。面对时代的转变,创新成为主旋律,如何改变,怎么改变,是目前所有传统行业和经营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需要勇气的。

由于长期的固有思维,导致很多传统企业不容易接受互联网思维,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经营者习惯于只抓眼前看得着摸得见的事物,怕麻烦,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尝试,而更愿意从以往的经验中去预测结果。这其实是一种惰性的体现,但也不难理解,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对于一个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往往习惯从以往的经历中去寻求成功的经验。著名投资人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带锤子的人”的理论,意为“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像是钉子”,指的就是,过往的经历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沿着一条路从一座山的山脚走到了山腰,那么你就会认为这条路是正确的,因为这条路带领你走到了山腰,而此时有人告诉你,这条路不能走了,它通不到山顶,你便会产生疑虑,因为我们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去判断未来,尤其是以往成功的经验。

所以,如果使用一种模式赚到了钱,惯性思维便驱使我们习惯性地复制此法,乐此不疲,如果反复获得成功,经验便成为了准则,进而成为认知上的定式,很难改变。

但在商业社会中往往是背离的,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化才是永恒的不变,一招鲜吃遍天,只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不断的迭代创新,自我否定,才是屹立于商海不倒的法则。一个企业是否能顺应时代的转换,在于这个企业对危机的意识和变革的决心。

我曾经在对一个传统零售企业做互联网升级和转型时,所面对的创始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也愿意接受互联网,但在听完我所讲的一系列运用互联网进行改革重构的措施后,他不由地皱起了眉头表示很难进行,因为这会把他固有的很多模式都改变,而这也是他能把企业做到现有规模的成功经验,“这样是把我十几年的经验都否定掉啊”、“不行,太麻烦了,现有的员工都要重新培训”、“短期见不到效果,我们的损失会很大”,当然,这位企业家所说的没有错,他所阐述的观点也是所有传统经营者都会感到焦躁和矛盾的问题。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向互联网转型意味着组织架构、经营战略等方方面面的革新。浪潮集团副总裁王虹莉曾表示:“面对互联网,首先其信息化部门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不仅要建设ERP、CRM等内部系统,重构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更要建设面向互联网的公开互动和商务平台,升级对外用户的服务。”这些革新将彻底改变过去的基础架构,重新构架一套符合互联网应用需求下的体系。

具有传统行业背景的企业家在做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容易受到现有资源和过往价值观的束缚,往往舍不得、放不下,怕触动多年打拼下来的盈利模式,但实际上,面对时代的变迁,只有将原有的价值链条打破进行重新分配,才有可能获得重生,才有可能实现空中加油再次高飞。

互联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很适合目前传统经营者,面临互联网的矛盾心理。

猴子想变成人,它知道要变成人要砍掉尾巴,猴子决定砍掉尾巴。动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扰住了。

① 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很疼(改变是有一定痛苦的)?

② 砍了尾巴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灵活性(改变会有一定风险)?

③ 活了这么久,一直以来就和它在一起,跟了很多年,真不忍心抛弃它(改变,在情感上一定会难受)。

所以,今天的猴子也没有变成人。

要成就一些事就必须舍弃另一些事!

舍不得你所拥有的,就得不到更好的!

改变,也许会痛苦一阵子!

不改变,就可能痛苦一辈子!

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无论强大到什么程度,不能和趋势对着干,反之就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柯达是最先发明数码相机的企业,但因为怕影响其胶卷业务没有进一步发展,结果倒闭了;索尼因为沉浸在特丽珑的辉煌中,导致液晶时代的溃败;微软不得不接受残酷现实,因为往日依靠操作系统称霸行业的黄金岁月已一去不返,人们的注意力已从大屏幕的PC转移到小屏幕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有谁在2007年前诺基亚最辉煌时,想到6年后它会被收购呢?这就犹如现在我们来设想苹果手机6年后会不会破产一样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如此,即使是曾经强大的摩托罗拉、爱立信、柯达等国际级企业巨头,认不清趋势也会纷纷走向末路。

而与之相反的是,腾讯微信之所以能够打败传统通信运营商,并非他本身厉害,而是因为腾讯不满足于QQ的成绩,敢于革自己的命。所以,企业一定要走出惯性思维,不能因循守旧,过去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有时会阻碍接受新事物,只有拥有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自我更新升级的能力,才是在这个大变革时代中的生存法则。

传统企业家们,在饱受PC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又遭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围剿之后,往往会出现多种极端的反应,要么把整个公司彻底变革,翻个底朝天,一上来就大干快上,搞个大跃进,恨不得明天就成为谷歌一般的高大上互联网企业。要么就是追求“处女座完美主义”,总是想把转型的每一步都做得尽善尽美、完美极致,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其结果就是,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犹犹豫豫不敢迈出第一步,错过了良机。

对于大多数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但一方面怕不转型等死,怕其他竞争者转型成功后夺走市场;一方面怕转型转死,在仍然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贸然抛弃原有体系,造成混乱,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形成了被动转型和主动转型两种趋势。

被动转型的例子就如通信领域的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运营商,本来还在深耕挖掘原有的短信赢利模式,突然发现天上掉下来个微信,发信息不收费,发图片不收费,还可以免费通话,结果原有业务直线下降,前期大量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说它们完全没有预见吗,我想也不完全是,微信再牛也要用流量,通信巨头们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在躺着就能赚钱的日子里,谁会想着立刻改变呢?改是想改,先等等,等再赚点再说,其结果就是经过了不到两年断崖式的下跌,曾经风光无限的短信业务,现在基本已沦为各类验证码的收件箱。

很多运营商当初不承认微信有多大威胁,认为:你们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我们运营商搭路,哪有你们跑的车?此话不假,但运营商没有发现,当用户不再用你的短信了,不再用你的彩信了,不再用你的语音了,他们使用的都是微信的服务,他们将本属于运营商的用户,转变成了微信的用户。用户才不关心路是谁修的,运营商作为修路的,固然还会存在,但如果你没有了用户,或者用户无法感知到你的存在时,那你的商业价值已经非常有限了。这正是,明明是运行在电信网之上的互联网,却首先革了电信传统业务的命。

所以,经过一系列的痛苦之后,运营商开始被动转型,中国联通与腾讯联合发布“微信沃卡”,首开运营商与OTT的破冰之旅。之后,中国电信与网易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并发布“易信”,在创新合作的背后,是运营商正在竭力避免完全“管道化”的危机感。尽管被动式转型是痛苦的,但如果能感觉到痛苦,那就证明还没有死,还有机会。

实际上对于很多传统企业,不是没预见,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未雨绸缪。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是波浪式发展,曲线式上升的,在获利丰厚的时候就应该警惕是否到了顶峰,就应该思考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靠什么才能再创新高,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果说被动转型被称为“从头再来”,那么主动转型就应该被称为“华丽转身”了。

例如,保险行业中的泰康人寿,积极选择拥抱互联网,在互联网保险平台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及数据应用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早在2000年9月,“泰康在线”就全面开通,这是由泰康人寿投资建设,业内首家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且随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泰康人寿相继入驻淘宝、京东、支付宝,以及微信等多个电商平台,通过网销渠道,以及互联网社会化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实惠的保险产品。在完成了平台创新的同时,利用互联网解决了人寿行业销售成本高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渠道低成本。

除此之外,各类政府机构也主动拥抱互联网。2014年多家法院入驻淘宝网进行司法拍卖,不仅简化了拍卖程序,也不再需要竞标拍卖公司,减少了拍卖的中间环节,省下了付给拍卖公司的费用,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目前全国共有200余家法院入驻淘宝,进行互联网拍卖。

其实,不论是已经转型,还是正在转型的企业,商业的本质是满足需求,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要先了解消费者。

互联网有着高速发展的属性,因而也让商业的行为跟着加速起来,在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晚会”中,马云讲道:“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还有人没搞清楚PC,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又来了,而变化的时代就是年轻人的时代。”

可以肯定地说,未来的5~10年,商业逻辑的定义将由80、90后的消费者来制定。这个年龄层次集中在25~35岁,是一群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消费主力,他们的思维方式、语言行为,完全不同于我们习惯的传统方式,这就使目前的传统企业家,观察世界的参照物和坐标发生了变化。

80、90后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就是追求自我、张扬和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们重视产品消费体验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心灵、情感上的满足,他们更在乎商品或服务中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参与感。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权利、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整个商业环境。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80后大约有2亿人,如今,他们都已步入而立之年,人生进入工作、婚姻、养儿育女的阶段,而被称为“鼠标一代”的90后数量约有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7%左右。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90后的价值观及在价值观引导下的理念和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命运和走向。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到来,商业逻辑将会发生四个巨大的变化。

① 一切商业活动都具有互联网属性。

② 一切产品品牌的定义将由社群经济掌控。

③ 一切时尚流行的元素都将城乡一体化。

④ 跨界组合让商品和服务的边界模糊化,企业的功能多样化。

用三个关键词可以很好地概括这近4亿的80、90后消费主体,那就是“个性化、社交化、娱乐化”。在90后的价值体系中,利他精神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个体、寻求自我认同的价值观。他们推崇的是互惠互利,他们眼中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战,而是一种在当前社会下如何互相协调,彼此借鉴互补,将自己的优势和利益最大化,从而达成共赢的局面。届时,营销也将向两大趋势化发展。

① 娱乐化:包括病毒营销、口碑营销、文化营销、娱乐营销、植入营销、话题营销、体验营销等等,其特点是,体验、互动、传播。

② 精准化:包括社群营销、大数据营销、精准营销、直销、许可营销等,其特点是,将受众精确区分,定点渗透,实现大数据管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