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讲艺术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8 17:25:04

点击下载

作者:(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著,(美 )爱德华·休伊修订,林洁盈译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希利尔讲艺术史作者:[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著 [美]爱德华·休伊修订 林洁盈(译)排版:情缘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ISBN:9787548932512本书由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作—— PART 1 Painting 第一部分 ——绘画《春》局部,波提切利作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图画

我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把玩着手上的铅笔。课桌桌面上有两个相隔约一英寸的小点。心不在焉的我,用铅笔戳了下其中一个点,然后又戳了另一个。于是,两个点变成了一双小眼睛。我分别在每只眼睛周围画了个圆圈,然后又画了个半圆,把两个圆圈连起来,这就成了一副眼镜。

隔天,我画了鼻子和嘴巴,好配合那双眼睛与眼镜。

第三天,我把脸画完,并加上耳朵和头发。

第四天,我在上面画了一顶帽子。

第五天,我画了身体,有胳膊、腿和脚。

第六天,我拿铅笔用力地重新描整张图,一次又一次地描线,将图案深深地刻画在课桌上。

第七天,我被老师逮个正着,还被处罚了!

第八天,我爸收到一张新课桌的账单,而我却得到——算了,这就别提了。“他也许会成为艺术家。”我妈说。“但愿不会!”我爸说,“那要花的钱远比一张新课桌多太多。”老天爷确实如他所愿。

我知道有所学校,在大厅放了块大木板,专供学生涂鸦。那块木板上面写着:

如果你非得画画,不要画在课桌上,画在这块木板上。

人只要手里有一支铅笔,就一定会画些什么。无论是在听课或打电话,如果他手上刚好有便笺,就会在便笺上画几个圆圈、几张脸,或是三角形和正方形什么的。否则,他就会画在桌上或墙上,因为手痒非得画些什么。你看到过干干净净、没有被人胡乱涂写的电话簿吗?随手涂写是人的天性。这说明你是个货真价实的人。

没错,动物确实可以学会许多人类能做的事,不过有一件却是动物学不会的,那就是画画。狗可以学会用两只脚走路,甚至帮人拿报纸;熊能学会跳舞;马可以学会数数;猴子可以学着用杯子喝水;鹦鹉可以学说话;不过只有人才能学会画画。

无论是男孩或女孩,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画过些什么。你也许曾画过马或房屋,船或汽车,狗或猫。这狗可能被你画成了猫或毛毛虫的模样。不过即使如此,你只要会画画,就已经比任何动物都强了。

就是生活在古代的原始人也会画画。那时还没有房屋,和野生动物差不多的原始人,全身披覆着长长的毛发,在洞穴里生活。他们没有纸笔可用,只能把图像画在洞壁上。那些图画并不是装裱悬挂在墙上,而是直接画在洞壁和洞顶。

有时,图画只是涂抹或刻在墙上,有些后来还会上色。那些原始人使用的颜料,是掺杂了动物油脂的有色黏土,通常只有红色或黄色。或者,他们直接将鲜血当成颜料,刚涂上去时是红色,后来几乎就变成了黑色。有些图画看起来就像是用烧焦树枝的末端画的,就好比你用燃烧过的火柴棒画出的黑色记号。其他图画则是刻在骨头上——例如鹿角或象牙。

那么,你觉得那些穴居人画的是什么呢?假设我要求你随便画一幅画——想画什么都行,你画出来的可能会是下面五种东西里的一种。我最先会猜一只猫,其次会猜帆船或汽车,接着猜房子,第四次猜树或花,最后才猜人。除了这些以外,还会有其他什么东西呢?

其实,那些穴居人只会画一种东西。不是男人、女人、树、花或风景。他们主要画动物。那你觉得他们画的又是什么动物呢?狗吗?不是。马吗?不是。狮子?也不是。他们画的通常是大型动物与外观奇特的动物。不过他们把那些动物画得很仔细,所以我们能够知道那些动物的样貌。下图是穴居人在数千年前绘制的一幅图画。

你可以看出来,这里画的是某种动物,不是猫,也不是毛毛虫,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动物。它看起来像是一头大象,确实也是一种大象——一头体形硕大无比的巨象。但它的耳朵并不如现今的大象大,而且它身上披覆着长长的毛发。现今的大象有表皮或兽皮,不过几乎没有毛发。我们将图里的这种动物称为猛犸象,因为那时候天气寒冷,所以猛犸象有长长的毛发帮助保暖。此外,猛犸象的体形也比现在的大象大了许多。法国鲁菲尼亚克洞穴里的猛犸象壁画

如今,猛犸象早已灭绝,不过人类找到了它们的骨骸,并将那些骨骸拼成大型骨架。即使到现在,我们还是会用“猛犸”来形容庞然大物。你可能听说过美国肯塔基州的马默斯洞(又称猛犸洞),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并非因为猛犸象曾在那里生活,猛犸象也没有在那儿出现过,只是因为这个洞非常庞大。

穴居人也会画除了猛犸象以外的动物,野牛这种水牛就是其一。你可以在美国的五分硬币上看到野牛的图案,它看来就像公牛。有个小女孩曾和爸爸一起去西班牙的某个洞穴。当爸爸在地上寻找箭头的时候,女孩抬头看了看洞顶,见到她以为是一群公牛的图画。她叫了出来:“看,是公牛!”而她爸爸以为她看见了真的公牛,随即大喊:“在哪儿?在哪儿?”

穴居人画的其他动物,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物差不多——有巨大叉角的驯鹿以及熊和狼。

穴居人画画的洞穴十分阴暗,因为那里没有窗户,而且唯一的光源就是某种飘着黑烟的火焰。那他们为什么要画画呢?现代人会在墙壁上挂画。但洞穴里很暗,这样的图画不可能用来装饰墙壁。我们认为,这些图画是为了祈求好运而画的,就像有些人会把马蹄铁挂在门上,希望借此招来好运。或者图画的目的在于讲故事,记录穴居人捕杀过的一些动物。不过,穴居人也有可能只是想要画些东西,就像现在的孩子会在小木屋墙壁、自家墙壁或课桌上涂鸦一样。

长了大胡子和满身毛发的穴居人画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画,那些艺术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试着想象一下,你可能会做的任何东西,能像这些画一样长时间流传下来吗?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里的野牛壁画  第2章 这幅画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穴居人在洞壁与洞顶作画。古埃及人不住洞穴,他们会盖房子,却不会在房屋的墙壁和天花板上画画。古埃及人的房屋通常是土屋,并不比穴居人的洞穴好到哪里去,不过古埃及人不太关心生前居住的房子,却很在意死后的房子(坟墓)或是建造用来供奉神祇的庙宇(神殿)。

现在的人死后通常埋在土里,不过对古埃及人来说,死者并不应该埋在土里。因为尼罗河每到夏季就会泛滥,古埃及的大部分土地在一年之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泡在水里,而水淹对土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古埃及人相信,自己可以在数千年以后复活,因此富有的法老和贵族会替自己修建陵墓,作为死后安置肉体的地方,并在那里等待复活。而且,古埃及人打造的陵墓是要长久保存的——他们不用木材或类似材质来建造,而是使用坚固夯实的石材或砖块。他们想要把自己的尸体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就像是放在保险箱里一样。同时,古埃及人死亡以后会将尸体做防腐处理,这样尸体就不会腐坏了。

那些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称为木乃伊,木乃伊会被放入人形的棺椁里。古埃及人会在人形棺椁表面、陵墓和神殿的石膏墙上绘制各式各样的图画——密密麻麻将所有空间都填满。那些图画大多在陵墓主人去世之前就已经绘制完成。

相对于穴居人以野兽为主的图画,古埃及人画在人形棺椁、陵墓与神殿墙壁上的图画,开始出现更丰富的主题。古埃及人当然也会画动物,不过那些动物并不是穴居人画的那一类。古埃及人的图画以人物为主——普通百姓、皇亲国戚与神祇。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不开口问就能分辨小朋友的年龄。我们可以让小朋友看三张人脸的图片,每张图片都会刻意少画点儿东西:第一张图片没有眼睛,第二张图片没有嘴巴,第三张图片没有鼻子。接着,我们会问小朋友,谁能说出这些图片里少了什么。你也许会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分辨出这些图片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不过实际上,小朋友一直到六岁左右,才能辨别出图片中到底少了什么,因此如果小朋友看不出图片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那表示他们还没有满六岁。

下面是一张有问题的埃及人像画,它描绘的是一名坐着制作长矛的工匠。不知道你的年龄是不是已经大到可以分辨出这张图片到底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制长矛的工匠

在我揭晓答案之前,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里。不过,即使你可能已经六十岁了,你还是会看不出来,因为有些年纪较长的人也不能看出症结所在。这可以说是一个谜题,看看你能不能猜中答案。

答案是,这人眼睛的形状是一般我们在正面的人脸上才能看到的形状,可是画的脸却是侧面。也就是说,在一张侧脸上有一个从正面才能看到的眼睛。

这张图片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在于图中人物的身体是扭曲的。肩膀看着完全是正面的,而臀部、腿部与脚则是侧面的样子。

在古埃及时期,所有画师在绘制特定事物的时候都会遵循特定的方法。画师接受的教育,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作画,就是按照我前面所提到的那些特点——在侧脸上画正面的眼睛、正视的肩膀搭配侧视的腿与脚。

你有没有观察过杂志封面的图片?有些只是美女或漂亮的花朵,不过有些则会讲故事或故事的片段。图片下面有时会有文字说明,不过有些则完全不用说明就能让人理解。我们把那些不需要任何文字就能讲出完整故事的图片称为插画。

埃及人的绘画多为插画。无论是否搭配文字,他们都用插画来讲故事——已逝国王或王后的生平事迹、他们的征战功绩、狩猎聚会、出巡队伍等。图片的上下左右,通常有古埃及文字说明。那些古埃及文字本身看起来就很像图画,因为古埃及文字是一种图像文字,我们称之为象形文字。

埃及画师在绘制国王和围绕国王的平民时,会把国王画得很大,平民画得很小。国王看起来就像是巨人,是平民的两三倍,借此表现国王的威严。

埃及画师绘制群众的做法和我们现代人的做法不同,他们不知道应该要把位置比较远的人画得小一点,并把下笔的位置稍微往上移。古埃及人把位于后方的人画得跟前方的人一样大,要想表现出远近,就把位于后方的人画在位于前方的人的上面。埃及纸莎草绘画《亚尼的死者之书》局部,表现的是死者亚尼被带至冥神奥西里斯面前接受审判的场景

生于现代的我们,绘画时有各式各样的颜料可选,不过古埃及人只有四种明亮的颜色可以使用——红色、黄色、绿色与蓝色。此外,他们也可以运用黑色、白色与棕色。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使用的颜料能长时间保存下来。即使到现在,我们还是很难找到不褪色的颜料。除非使用耐晒的特殊颜料,否则窗帘、沙发布甚至衣料都会褪色。然而,古埃及画师绘制的图像,颜色却能维持,就如同数千年前刚绘制时般明亮清新,着实让人讶异。这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颜料不会褪色,也因为这些画通常隐藏在长年没有日照的阴暗处。古埃及画师将图像画在石膏墙上,而且颜色非常鲜明,这并不像真的。对他们来说,绘制对象到底有没有颜色或者颜色对不对都不重要,他们只以自己认为漂亮的方式来画,所以他们可能把一个人的脸画成亮红色,甚至是绿色!

出自法老塞提一世墓穴的圣书文。圣书文拥有一千多个单独的文字图形,是古埃及的正式书写体系

看着那些原本不应该被任何人看到的古老图画时,你可能会纳闷,古埃及人到底为什么要画那些图画?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试想,即使到现在,我们在建造大型建筑物如教堂、神庙的时候,还是会在打地基时放一块空心的石头——也就是所谓的奠基石,并在里面塞入现在的报纸、同时期的人像照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建筑物能长时间屹立不倒,这块奠基石只有在建筑物倒塌时才可能被打开。所以,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归根结底,我们的想法也许就像古埃及人一样吧!  第3章 宫殿里的拼图

从地图上看,有一个古老的国度位于距离埃及约一英寸的地方,不过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距离有一千英里之远。这个国家的名字——嗯,那里其实曾经有许多名字很难记的国家,我们姑且先不管它们叫什么名字好了。古埃及是个沿着一条大河发展而成的国家;而方才提到的其他国家在古埃及东方一千英里处,那里有两条大河,所以我们把沿着这两条大河发展而成的国家通称为两河流域国家,它们包括美索不达米亚、迦勒底、巴比伦与亚述。

传说这个地区是伊甸园所在之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国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我们并不知道哪一个文明的历史更悠久。

两河流域曾经孕育出古文明里最庞大也最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也许比纽约或伦敦都来得大。统治这些国家的国王很有威严却也残暴。可惜的是,这些古老的城市并没有保存下来,这是因为两河流域并不盛产石材,所以那里的建筑物和古埃及的石造建筑不同,是用当地随处可得的泥土制成泥砖,而且这些泥砖只是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便了事,并不像古埃及人会用火烧制砖头。我们都知道,晒干的泥砖不用多久就会碎裂,所以,这些用日晒泥砖所砌成的建筑物,全都随着时间流逝而坍塌倾毁,原本宏伟的城市,现在只剩下一堆堆看似山丘的尘埃。

你可能会纳闷,既然用火烧制的砖头更加结实耐用,这些古人又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取得足够的木材或其他燃料。尽管如此,他们会在一些砖块上画上图像与装饰,再覆上一层像玻璃一样的东西(我们称为“釉”),然后把砖块烧制成彩色砖。这些彩色砖长时间保存了下来,等到有人将它们从古城的断壁残垣里挖出来,才得以重见天日。

我们前面提过,古埃及画师的绘画主要是画给死人看的。两河流域则不一样,那里的画师并不关心人死后的事,他们的画是给活人欣赏的。

两河流域的国王不会建造陵墓,他们对于自己死后的事并不特别关心,更在乎替自己打造的宫殿和献给神明的神殿。他们用泥砖来建造这些宫殿与神殿,看起来不是那么华美,于是艺术家会将图画在雪花石膏板上,再用这些石膏板和砖覆盖在墙壁上。

雪花石膏是一种石材,通常为白色,质地柔软容易切割,所以艺术家会直接在雪花石膏板上把画雕刻出来,再用和古埃及人一样的手法上色。

每块砖都是画的一部分,许多砖拼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这就好比拼图。有一种图画你可能还没有看过,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彩色小石头拼凑而成,我们将它称为“镶嵌画”或“马赛克”。两河流域的艺术家是最先掌握这种技法的人。

古埃及人画在陵墓或神殿内墙的图画至今仍然完好无损,不过木乃伊的人形棺椁却被移到了博物馆里保存。两河流域文明用雪花石膏板和砖块拼成的画作,从土堆里挖掘出来以后,也被放在博物馆里。

这些雪花石膏板和砖块拼成的画作,描绘的是两河流域国王与王公大臣的生活。他们最常做的两件事是狩猎和打仗,因此这类主题也经常出现在绘画里。狮子镶嵌画,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重建品局部弓箭手檐壁,这块檐壁曾被用来装饰位于今伊朗的苏萨古城大流士一世王宫

两河流域的绘画与古埃及的作品在某些方面非常类似。例如,画师绘制人物的手法与古埃及画师相同,也就是说,我们会在一张侧脸上看到正脸的眼睛,不过肩膀则是侧身的肩膀。在表现人物远近时,两河流域的画师会将较远处的人画在较近处的人的上方,就像古埃及画师画的那样。不过在部分两河流域绘画里,画师会让较远处的人稍微往上,把他们的体形画小一点,并且让前方的人稍稍挡住后面的人的身体。这种表现远近的手法称为透视法。

两河流域画师笔下的人物形象,和古埃及画师的手笔大不相同。两河流域文明崇尚体格强健的男性,并且认为长发和长胡子是强壮的标志。因此,他们将国王画得肌肉发达,手臂和腿上都可以看到鼓鼓的肌肉,长发和长须则被仔细打理成规则漂亮的螺旋卷,好像刚用卷发器烫好似的!

两河流域画师笔下的动物比古埃及人画得自然逼真许多。他们最喜欢画狮子和公牛,兴许是因为这些动物都很强壮。

两河流域时期的古人特别擅长设计边框装饰图案。其中一种图案叫作圆花饰,它的中间是圆点,旁边围绕着一圈圈的花纹,这种圆花饰流传了下来,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另一种装饰图案叫作纽索纹,这种图案现在仍然经常出现在浴室地板和公共建筑的瓷砖上。

有一种源自两河流域文明的图案,流传到其他国家以后,让艺术家争相模仿。这里指的是被称为生命树的特殊树形图。生命树和在大自然生长的树并不一样,树上同时有许多种不同的叶子、花朵和果实。这种树形图常被运用在地毯和刺绣上。我们并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义,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叫作生命树,你只能猜猜看了。生命树图案  第4章 以假乱真的愚人画

我曾养过一只猫。我常把它抱到镜子前面逗着它玩,每当它看着镜子,总以为里头有另一只猫,便弓起身体发出嘶嘶声来威吓对方,那模样真是有趣极了。然而奇怪的是,如果你让它看另一只猫咪的照片,它却好像什么都没看到一样。在小狗身上也会出现同样的状况,它们会对着镜中的自己作势低吼,不过假使拿一张狗或猫的照片,它们根本不会有反应。由此可见,动物虽然可以看得见,却不会欣赏。

有些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看得到画,却不懂得欣赏。所以说,观看和欣赏其实是两件事。《圣经》里说有的人“有眼不看”,就是这个意思。

小时候,附近街角的糖果店柜台上画着一枚一美元的银币。这枚银币画得很逼真,每个人看到了都会试着伸手去捡。当时的我觉得这画妙极了,也认为画出这枚银币的艺术家一定很厉害。

我还记得自己曾被带去一家美术馆,里面有一张我非常喜欢的画。那张画描绘的是一名躲在半掩的门后向外窥看的仕女,美得让人赞叹不已。那是一幅打第一眼看到就会让人愣住的作品,它是这么地栩栩如生,让人几乎不敢相信那不是真实的景象。那时,我以为这种以假乱真的画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将一样物品画得如此逼真、活灵活现,让人误以为是真的。

古希腊艺术家对绘画似乎也抱有同样的看法。我们知道,希腊和埃及中间就隔个地中海,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古希腊人是当时最杰出的雕刻家与建筑师,然而他们的绘画却不是那么精彩,因为古希腊人的许多绘画作品,都是我在前面提到的这种“愚人画”。古希腊画家似乎是刻意追求这种以假乱真的效果。

从古埃及和亚述帝国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不少,不过我们无从得知这些画的作者是谁。到了古希腊,尽管我们知道画家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作品。世界上第一位留名的画家就是古希腊人,他的名字有点难记,不像史密斯或琼斯让人容易记住,这是因为对我们来说,大部分希腊名字听起来都很奇怪。然而,既然这位先生被称为希腊绘画之父,我们最好还是把他的名字记下来。他叫作波利格诺托斯。与波利格诺托斯同时期的作家都非常称赞他的绘画,不过他的作品一件都没有流传下来,所以我们也只能相信这些说法。

事实上,流传下来的古希腊绘画作品为数不多,原因之一在于古希腊绘画都是画在可以被搬来搬去的物品上,例如我们挂在墙壁上的挂画,而随着时光迁移,这些可以移动的画作不是流失,就是受到损毁,再也见不到了。

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是最有名的愚人画画家,他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据传,他曾画过一个手上拿着一串葡萄的小男孩,这些葡萄逼真到许多鸟儿都飞过去啄食。宙克西斯带着这幅画去和另一名画家巴赫西斯比赛,看看谁比较了不起。所有人都认为宙克西斯会赢,因为他的画连小鸟都骗过去了。他的对手巴赫西斯,则用帘幕将画作盖了起来。“现在,”宙克西斯向巴赫西斯说,“请你把帘幕拉开,让我们大家看看你的画。”

巴赫西斯回答道:“那个帘幕就是我的作品。你看,即使是你都被我骗过去了,所以我赢了。你只能骗骗小鸟,我却瞒过了你,而且你画的小男孩也不是那么逼真,否则他应该会把小鸟给吓跑。”

世上最棒也最糟糕的古希腊绘画作品位于一间著名大厅的地板上。画家在地板上画了果皮纸屑和残羹剩菜,看起来就好像是从桌子上掉下去没打扫的样子。这件作品的标题是《未打扫的大厅》,古希腊人认为它是非常精彩的一件作品。然而,无论这件作品有多自然逼真,我还是无法理解古希腊人为什么会觉得它美,将它认定为艺术作品。

古希腊最有名的画家是阿佩勒斯,他和史上著名的少年有成的亚历山大大帝是好友,曾经替亚历山大大帝绘制肖像。尽管如此,他其实是因为自己的两句名言而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绘画作品。

有位鞋匠曾经批评阿佩勒斯在作品里画下的一只凉鞋。阿佩勒斯欣然接受专家的建议,修正了作品。隔日,这名鞋匠又批评了同一件作品的另一个地方,不过这次阿佩勒斯对这样的批评并不高兴,因为他认为鞋匠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所以他呵斥道:“鞋匠只要做好自己的鞋楦就行了。”鞋楦是做鞋用的模子,阿佩勒斯这么说,是在告诉鞋匠,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要妄自评论自己不懂的事。《未打扫的大厅》(局部)

阿佩勒斯生性勤奋,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过得很有意义,不要虚度光阴。因此,他常把“笔不离手”这句话挂在嘴边。他在两千年前说的话,至今仍然不断地被人引用。这些话流传了下来,成了众人所熟知的谚语。可惜的是,即使同时代的人将他尊崇为希腊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仍然一件也没保留下来,全部失散。

另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到阿佩勒斯巧手操控笔刷的超高画技。据说,阿佩勒斯某天去拜访他的艺术家朋友,结果朋友刚好不在家,所以阿佩勒斯拿起画笔,蘸了蘸颜料,在朋友的画板上画了一条又直又细的横线。等到他的朋友回到家,看到画板上的直线,不禁叹道:“阿佩勒斯来过了。除了我和他以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画出这么细这么漂亮的直线。”

接着,他画下另一条直线,把阿佩勒斯画的横线切成两半。稍后,阿佩勒斯再度来访,看到了朋友画的那条直线。阿佩勒斯又拿起画笔,做了件几乎不可思议的事,将朋友画的细线纵分成两半。我们不妨将这件作品称为“分叉的头发”。

我不知道该拿什么图画来搭配这章,因为适合的图画都已经消失了。这些图画完全没有保留下来,着实令人惋惜,不然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双眼来判断,这些画是否真如传说中的逼真巧妙。  第5章 瓶瓶罐罐上的绘画

上一章提到,大部分古希腊时期的绘画作品都已经佚失,不过该时期的绘画作品实际上有一种流传了下来,我们可以在许多博物馆看到这样的藏品。这里指的就是瓶罐上的绘画。

现代人使用瓶罐的材质有玻璃、陶瓷或铜等,通常用作插花容器,我们也很少会在花瓶上作画,或是另外加上装饰。古希腊人的瓶罐则是用黏土制成,而且这些也不是用来插花的。它们被当成容器,用来装液体如水、酒、油、香水等,就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水瓶水罐、酒瓶碗钵、杯子水壶或锡罐等容器。这些古希腊时期的容器有着各式各样美丽的形状,有些又高又瘦,有些又短又胖,有些像杯子一样只有一个把手,有些则有两个把手。现在的水壶水罐和碗钵,无论材质是玻璃、银或陶瓷,都是仿造古希腊时期的瓶瓶罐罐制作而成。古希腊人替所有形状的瓶瓶罐罐都起了名字,虽然这些名称不好记,你还是可以稍作了解,这样的话,有朋友来家里拜访时,你还可以用希腊文介绍这些容器,让人惊讶一下。

基里克斯杯(Kylix)的形状扁平,状似水果盘。

阿斯科斯壶(Askos)有壶嘴和长柄,是用来替油灯添油的油壶。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油罐,只不过不是锡制的。

安夫拉双耳瓶(Amphora)是外形肥大,在边上有两个把手的窄口瓶。

奥伊洛克罐(Oinokhoe)形似水壶。

莱凯特斯瓶(Lekythos)是外形细长的单柄壶。

所有比较漂亮的容器外表都被画上了图画。这些图画描绘的并不是国王与王后。如果是在古埃及,图画不是法老就是王后;如果在亚述,则会是国王。然而,当时的古希腊并没有王室,画里也就不会出现国王与王后。古希腊人描绘的是他们信奉的希腊诸神、崇拜的英雄与神话寓言故事里的场景。这些图画就像书籍的插画,精致美观,不过并没有愚人画以假乱真的蒙骗效果。如果要达到愚弄的效果,图片的大小必须要和人或物品一样才行。

这类图画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绘画风格。第一种风格的画面用的是黑色或暗色调,背景为红棕色花盆或陶土色。第二种风格的背景为黑色,画面为红棕色或陶土色,就好像是先将整个容器表面漆成黑色,然后再把图案刮出来,露出陶土的本色形成画面。

这个基里克斯杯的内里画有一名中年男子站在一名年轻人前,图的重点落在他们的双手

这个黑彩安夫拉双耳瓶上画了五名男性短跑运动员。最初它可能装有神圣的橄榄油,被奖励给在运动竞技中的获胜者  第6章 耶稣与基督教徒的人物画

耶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不过没有人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子。耶稣大概也是世界上拥有自己的肖像画最多的人物,不过这些肖像画其实都是他人的想象。如果能拥有真正的耶稣肖像,那么这张画可能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一张。最早的耶稣肖像,在他死后很久才出现,未曾见过本人的画家,得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完成作品。

意大利罗马是耶稣时代最大的城市,而且不久以后,罗马的基督徒人数就超越了耶稣出生地与他生前传道之处的基督徒人数。早期的基督教是秘密团体,教徒身份并不公开,这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基督徒是危险分子,会随便找借口迫害或杀害他们。

正因为如此,罗马的基督教徒在地底下挖了许许多多的地道和密室,并将密室当成集会的场所。教徒死后也葬在密室。人们在密室的墙面挖洞,将尸体埋进去。这些阴暗潮湿、通常只有昏暗的油灯用作照明的洞穴,被称为地下墓室。教徒会在地下墓室的穴顶和墙壁上作画。有一件题为《耶稣好牧人》的作品,描绘的是肩膀上扛着一只羊的耶稣。你觉得画家在绘制耶稣的脸时,会从哪里取材呢?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是参考古希腊的神!

早期的基督教徒还画了但以理在狮子坑、约拿和鲸鱼以及希腊神奥菲斯用音乐驯服猛兽的故事。

罗马城外圣老楞佐圣殿中以“好牧人耶稣”为主题的马赛克画局部

罗马圣卡利斯托墓窟中的天顶壁画绘有好牧人耶稣的形象

地下墓室里的绘画,与我们世俗所谓的绘画不尽相同,严格说来,它们只是装饰而已,只不过这些装饰对基督徒而言有特殊意义。他们画鸽子,因为相信圣灵会化作鸽子从天而降;他们画啼叫的公鸡,来表现彼得否认认识耶稣的故事;他们画船锚,借此表示他们的信仰就如坚固牢靠的船锚,保护着暴风雨中的船,让船不至于撞上礁石;他们画鱼,因为希腊语中“鱼”这个词的前两个字母,恰好是耶稣姓名的首字母缩写;他们画葡萄藤,因为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诸如此类有象征寓意的图画不胜枚举。

耶稣死后约三百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此后,基督教徒终于不用再躲躲藏藏。不必担惊受怕以后,基督教徒走出地下墓室,公开进行礼拜,也盖起了教堂,用图画和马赛克来装饰教堂墙壁。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基督教徒大量绘制取材自《圣经》的人物与故事。

古希腊画家笔下的人物画一般都是裸体,因为在他们的审美观里,人体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东西,不愿用东西遮盖起来。基督徒画家则认为裸体有碍观瞻,在画画时会用衣服将人体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脸部、手和脚,努力让脸部显现出圣洁的感觉,而不只是漂亮就好。此外,画的背景通常被漆成金色。有时候,他们会用马赛克镶嵌的手法来表现。石膏墙上的画容易剥落损毁,马赛克则能长时间保存。马赛克镶嵌画通常出现在教堂地板上,因为这是唯一经得起踩踏磨损的图画。

基督教画家最精彩的绘画作品,其实是替《圣经》与圣书绘制的插画与装饰,有些只有邮票大小。它们大多出自修士之手——修士是终身奉献给教会的基督徒。那个年代还没有发明印刷术,所有书籍都需要手抄。这些插图称为彩饰,通常有金色和明亮的色彩,比教堂墙壁和天花板的图画漂亮许多。  第7章 牧童画家

你可能还没有亲眼见过哪张名画。真正看过名画的人不多,除非他们曾有机会出国,或是曾经去参观国内几家最大的美术馆。大部分人看过的是名画的照片,这就好比在明信片上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照片,而非亲眼看到一样。我们知道尼亚加拉大瀑布长什么样子,也知道这些名画的样貌,不过这和亲眼看到所获得的观感并不同。因此,如果你只能看到名画的小张黑白照片,你就得运用想象力来还原它的原貌。

我们前面提到,波利格诺托斯是希腊绘画之父。两千年后,一位名叫契马布埃的画家,成了意大利绘画之父。契马布埃住在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这是一座被尊为百花之城的美丽城市。契马布埃传世的作品并不多,我们也不确定到底哪些作品确实出自他的手笔。此外,从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你可能也无法体会到他到底有何伟大之处。

若是在现代,他大概很难步入伟大画家之列,不过在那个时期,他却被认为是很棒的画家,这是因为他画得比一千年以来的所有画家都要好。据说他曾经画了一幅大型圣母像,佛罗伦萨人认为这幅画异常美丽,竟然吹着号角打着旗帜,组成游行队伍伴着这幅作品,从契马布埃的家将圣母像迎到教堂里。《圣三一的圣母像》,契马布埃作

契马布埃也曾经画过圣方济各像。方济各会修士是一群致力向善行善的教徒。圣方济各创建了方济各会,加入这个修士组织的修士誓言追随耶稣的脚步,过着和耶稣一样的清苦生活。方济各会修士不能拥有私人财物,不能结婚,必须把所有时间用来做好事。他们勤奋工作,赚取生活所需,并且必须将头顶的头发剃掉,看起来就像是秃了一块,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们这种削发的做法称为剪发礼。方济各会修士身着粗布做的棕色戴帽长袍,并在腰间系上一根粗绳加以固定。《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契马布埃作

我必须声明,别冀望能看到什么漂亮的图画。你看了之后大概会说:“真是个丑陋的老男人!”画中的人就是圣方济各,我们可以在他的头上看到圆形的光环。在绘制圣徒·肖像时,画家会在圣徒头上画上光环,借此表现他们的身份。圣方济各手上的黑点并不是意外画上去的。据说,圣方济各希望能像耶稣一样受到磨炼,于是天使降临,在他的手脚上钻了许多钉孔,就如耶稣受难时被钉在十字架上钉出来的洞。我们将这些钉孔称为圣痕。

事实上,契马布埃的名气并非来自他的画作,而是因为他有一名成了大画家的学生。有一天,契马布埃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乡间散步,遇上了一名放羊的牧童。这名牧童一边放羊,一边用尖锐的石头将羊群刻画在石板上。契马布埃从男孩身后看到他的画,对男孩的天赋惊叹不已,于是问了男孩的名字。“乔托。”男孩答道,这是安布罗·乔托的昵称。

契马布埃问乔托是否愿意随他前往佛罗伦萨学习绘画,男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于是在取得父亲首肯以后,便成了契马布埃的学徒。乔托长大以后,画了许多耶稣和圣母的肖像,尤其画了许多幅契马布埃曾经画过的圣方济各。

圣方济各住在佛罗伦萨附近一个名叫阿西西的小城。阿西西这座城内,有一座以圣方济各为名的教堂。事实上,这里有两间教堂,新教堂就盖在旧教堂上方。乔托在新教堂的墙壁上画了一系列图画,讲述圣方济各的生平事迹,其中就包括了圣方济各向聚集在他身边的雀鸟传道的故事。《圣方济各向鸟群布道》,乔托作

那个年代使用的绘画颜料和现在并不同。我们使用的颜料通常是将彩粉与油脂混合而成(我们称之为油彩),画家会在画布上作画。在乔托的年代,油脂并非颜料的成分,画家也不是在画布上作画;画家将彩粉与清水搅拌混合,直接画在新刷了灰泥的墙面,或是将颜料与具有黏性的材质如鸡蛋或黏胶混合,画在干燥的石膏墙、木板或铜版上。前者称为湿壁画,原名“fresco”有新鲜的意思;后者称为蛋彩画,原名“tempera”是混合的意思。

据说,当时的教皇想要请人画一幅自己的肖像画,派使者去向乔托索取作品样本。乔托用画笔蘸了蘸颜料,一笔在木板上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形,以此当成他的回复,向教皇展示他的画技。你可以不用圆规辅助,一笔画出完美的圆形吗?先用铅笔试试看,然后再用画笔试一次。

即使你做得到,也不表示你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描图很简单,不描图就复制出一张画也不难。许多人都可以画出水果篮、一瓶花、海景或陆地景观,不过那只是描摹而已。许多人都可以仿作知名艺术家的名画,技术更是好到让你几乎分辨不出真假的程度。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够创作,自行构思并将不同的组成放在一起,画出精美的绘画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被称为天才!  第8章 天使般的兄弟

修士居住的地方称为修道院。修士被称为“兄弟”,因为他们把彼此视如亲人一般,同时待陌生人也像待亲人一般。有些教会的教友甚至会互称兄弟姐妹。

百花城佛罗伦萨里有一座以“新约圣经”作者、使徒圣马可为名的圣马可修道院。这间修道院里住了一位修士,由于他善良圣洁,也被众人称为“天使般的兄弟”。在当地语也就是意大利语里,他被称为安吉利科修士,意思就是天使般的兄弟。修士摇身一变成为画家,也许有些奇怪,不过安吉利科修士有绘画天分,在修道院的房间墙面上画上了一幅幅以《圣经》故事为题的画作。

修士休憩的房间很小,房间简陋,宛如监狱里的囚室。圣马可修道院有四十间这样的房间,安吉利科修士将毕生精力都放在这些房间的墙壁上,这样,修士们足不出户就能在房间里观看《圣经》故事,思考其中寓意。这些画在墙上的作品都是湿壁画,不过安吉利科修士也会用蛋彩画在木板上,我们前面提到,蛋彩就是将颜料和有黏性的材质如蛋或胶水混合而成。

安吉利科修士的时期约比乔托晚了一百年,不过他的风格和乔托非常类似。据说他在开始作画之前,会先长时间地虔诚祷告,开始作画后,他从来不进行修改,因为他认为那是上帝引导他画出来的作品,因此不应该进行任何改动。由于他是虔诚的教徒,所有作品的题材都与宗教信仰有关——圣人与天使的画像——而且都是无偿创作,不求回报。“天使报喜”是那个时期画家特别钟爱的一个宗教主题。《圣经》里讲到天使出现在圣母玛利亚面前告诉她,她已经怀了上帝的孩子,会生下圣子耶稣。这就是“天使报喜”的故事(又称为“圣母领报”),也就是宣布玛利亚即将成为圣子耶稣的母亲。安吉利科修士画了一幅风格温馨甜美的《天使报喜》,在这幅画中,圣母玛利亚坐在家中门廊的圆凳上,双手环抱胸前。天使刚从天堂降临,半跪在玛利亚面前,告诉她即将生下圣子。《天使报喜》,安吉利科作

圣马可修道院的修士平时禁止交谈,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开口,大部分时间都要保持静默。试着想想,一整天不说话是什么样子,即便只是要你在旁边有人可以讲话的状况下闭上嘴巴一个小时,也是有点困难的!修道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是要让修士能集中思绪向上帝祷告并思考教义,不要浪费时间八卦或谈论无意义的事。安吉利科修士在圣马可修道院的一道门上画了圣彼得像,画中的圣彼得将一根手指放在嘴前,提醒修士保持安静。《圣彼得》,安吉利科作

圣马可修道院目前已经成为专门收藏安吉利科修士绘画作品的博物馆,拥有这位画家大部分可移动的画作与湿壁画。其中有一幅画是以玛利亚和基督圣婴为题的《圣母像》。在英文里,圣母玛利亚被称为“My Lady”,意大利文写作“Madonna”,字面意思是“我们的贵妇人”,所以后来一系列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绘画作品都统称如此。

接下来的几百年内,出现的圣母像不计其数。事实上,每位画家至少都画了一幅圣母像,许多画家甚至会画上好几幅。只要买得起,每家都会挂上一幅圣母像,就像现在家家都有一本《圣经》一样。

安吉利科修士绘制的《圣母像》被镶在宽大的金边画框里。很多时候,画框就只是画框,是用来隔离绘画作品与墙壁和墙上其他东西的围栏,本身并没有美学价值。不过安吉利科修士在这幅《圣母像》的边框上画了十二个天使,每个手中都拿着不同的乐器。后来,人们将这幅画做成许多明信片和复制品,你家里说不定就有一张这样的图画。不妨找一找?  第9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古埃及人相信自己可以在死后约一千年复活,不过世上并没有哪个古埃及人真的死而复生。古希腊人没有什么死后复活的概念,不过在古希腊艺术家死后约两千年,意大利却出现了一群在很多方面都与古希腊艺术家类似的艺术家。这群意大利艺术家的风格与古希腊艺术家如此接近,简直就是古希腊艺术家的再生,只是地点不在希腊,而是换到了意大利。因此我们将这群意大利艺术家生活的年代称为复兴时期或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家里有一个年轻人,昵称不太好听。有些人的昵称从小叫到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不过在成为知名画家以后还用这么难听的外号,就不太寻常了。现在,我们只知道这位画家的外号是马萨乔,翻译过来以后好像不是那么糟,不过这个意大利名字的意思其实是“脏兮兮的汤姆”。

马萨乔很穷,也许是因为这样才总是脏兮兮的,而且很年轻就去世了。他生前贫困潦倒,似乎也没有人喜欢他或他的作品,有些人甚至认为马萨乔是被他的敌人毒死的。然而,马萨乔过世以后,人们对他的观感却变了。许多知名画家甚至认为他的作品很棒,并前往有马萨乔作品的地方欣赏临摹。

其他画家之所以研究并模仿马萨乔的作品,是因为他在画技上获得了很大的突破。马萨乔的作品看起来不是平的,具有立体感,有层次感,让人可以看进画里。我们将他的这种技法称为“透视法”。

数千年来,艺术家一直想要达到透视法的绘画效果,不过并不太成功。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想要了解马萨乔是怎么画出来的。他最常被研究的作品是一幅题为《逐出伊甸园》的湿壁画。《逐出伊甸园》,马萨乔作

在所有研究马萨乔湿壁画的画家里,有一位名叫菲利波·利皮的修士,一般称为菲利波修士。这位修士虽然画得很好,品行却不如安吉利科修士,称不上一位好修士。据说他对修士苦行般的生活感到厌倦,从修道院偷溜了出去,结果几经波折,最后被海盗俘虏,成了奴隶。有一天,他用木炭替自己的主人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肖像画,由于画得很好,他也因此获得自由。

菲利波修士回到意大利以后,受聘到一所女修道院绘制一幅圣母像。女修道院是修女生活的地方,修女放弃俗世生活,将自己奉献给上帝,并一起住在女修道院里。

这所女修道院里有一位年轻漂亮的修女,在菲利波修士绘制圣母图的时候做了他的模特儿。修女和修士应该都已经摒弃俗世生活,不能谈恋爱,不过菲利波修士却不顾戒律,向修女求爱,而且两人还私奔了。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菲利皮诺,这个名字有“小菲利波”的意思。菲利皮诺后来也成了一位知名画家,成就甚至超过自己的父亲。

当时还有另一位画家,我很喜欢念他的名字,因为无论是姓或名都有“ozzo”在中间,有点押韵的味道。他的名字是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三王来朝》为环形壁画,这是其东墙上的一部分,戈佐利作

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城有一座很特别的塔,这座塔并没有与地面垂直,而是有点倾斜。比萨城还有另一个奇特的墓园,其特别之处在于墓园里所使用的土壤都是从耶路撒冷运过去的圣土——耶稣基督踏过的圣土。当时动用了五十三艘船,才把足够的圣土运到墓园里。这座墓园被称为“圣陵”。

圣陵的周围有一道围墙,贝诺佐·戈佐利在围墙内侧画了许多“旧约圣经”的故事——挪亚方舟、巴别塔、大卫王、所罗门等——总共画了二十二幅。每张图画里的人物都很多,图画后方(我们称为背景)通常是建筑物。

在贝诺佐·戈佐利的大部分作品与同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中,画中人物的衣着与《圣经》描述的时期有相当大的出入,背景建筑物根本也不属于《圣经》描述的时期或地点。这些画家并没有去过《圣经》里讲到的地方,也不知道《圣经》描述的时期该有什么样的服装或建筑物,所以他们作画时只好参考当时意大利人的服饰与建筑。

我们介绍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三位著名画家,文艺复兴前期大约是在公元1400年至1500年间。你可能会觉得这些画家的风格与古希腊时期并不是那么像,不过你还是应该把这三位生活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久之前的画家记一下。他们分别是:脏兮兮的汤姆、不守规矩的修士、墓园画家。  第10章 罪恶与布道

所有美国小孩都知道,公元1492年是很重要的一年,那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不过当时他在意大利几乎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在做什么。那个年代的意大利人只对两件事有兴趣:享受生活与欣赏艺术。他们的兴趣在于古希腊与该时期的艺术和学识——而不是发现新国家。这个时期是所谓文艺复兴全盛期的初期,约始于公元1492年。

我们在地球仪上很难一下子找到意大利,它的面积不大,在地球仪上只有不到小指的大小,往南深入地中海。然而在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期以后,这个弹丸之地却聚集了当时世界上许多最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将这些艺术家通称为“古典大师”。让人觉得有点奇怪的是,好像只有意大利才会出现大师级画家,而且相互之间还都距离不远。其中一个解释,是当时的意大利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在此之前,意大利画家的作品全都与宗教有关。

一位名叫波提切利的意大利画家,是最先跳脱出《圣经》故事,以其他题材作画的画家。波提切利虽然也画宗教题材,却特别喜欢以希腊诸神和其他神话寓言故事为题材。我们前面提到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于希腊艺术、历史和学识特别感兴趣。波提切利的绘画自成一格,他笔下的女性一般都有修长的双腿,无论是站立或行走,姿态宛如翩然起舞。她们身上轻裹着薄纱般的长袍,宛如赤裸,姿态丰满婀娜。下面这幅画题名为《春》。《春》,波提切利作

在哥伦布生活的年代,有一位名叫萨佛纳罗拉的修士在佛罗伦萨宣教,有些人认为这家伙是十足的疯子。无论如何,萨佛纳罗拉非常有说服力,听过他讲道的人,就好像被施了催眠术一样,愿意按照他的意愿去行事。当时,大部分佛罗伦萨人并没有什么道德意识可言,沉迷于吃喝玩乐,不知羞耻。萨佛纳罗拉坚持向佛罗伦萨人布道,告诉他们世间的罪恶,警告他们若不知悔改将面临死亡,企图让他们回归正道。他也劝人不要玩纸牌和骰子,不要化妆,不要穿戴饰品,不要跳舞,不要唱不是圣歌的歌曲,也不要撰写或绘制与基督不相关的题材。在萨佛纳罗拉的影响下,有一天,佛罗伦萨人将首饰、漂亮衣物与无关宗教的书籍都集结到广场上,一把火全烧了。

波提切利也听了萨佛纳罗拉的讲道,觉得自己也犯了罪,因为自己画了许多以希腊诸神和其他无关基督主题的作品。因此,波提切利把自己那些与基督教无关的作品搬了出去,丢入熊熊大火中。幸运的是,波提切利的作品只有少数几幅被烧毁,他的上乘之作目前仍然保存在许多美术馆里。

下面有一幅波提切利的宗教绘画,属于圣母像的类型。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幅画是圆形的,并非常见的方形,一般这种形状的图画称为圆形画。

这幅画题为《圣母加冕图》,图内有两个天使正要为玛利亚戴上王冠,加冕后玛利亚就成了圣母。画中的玛利亚正在写诗,耶稣圣婴则在引导她的手。这首诗目前还在教堂里传唱,名叫《圣母颂》,所以这幅画也常被称为《圣母颂》。它的内容是感谢上帝在世界上这么多女性里选择了玛利亚,让她成为耶稣的母亲。

图中拿着墨水匣和书的两个男孩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并不是和耶稣同时期的人,而是生活在与波提切利相同的年代。他们会出现在画中,也许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不过这种情形在古典大师的作品中其实很常见。这两名男孩长大以后,先后都成了教皇。《圣母加冕图》,波提切利作

时间久了以后,萨佛纳罗拉口中的罪恶者,渐渐无法忍受他的严苛,有些曾经的支持者甚至反过来抵制他。最后,人们把萨佛纳罗拉抓了起来,将他吊死在广场的十字架上,后来甚至把他的尸体架在火刑柱上烧掉,之后又把他的骨灰扔到河里。

另一位住在佛罗伦萨的年轻画家,也像波提切利一样,把自己不符合宗教教义的作品都给烧了。萨佛纳罗拉的遭遇撼动了他,让他决定封笔,并投身教会成了修士。他自称巴尔托洛梅奥修士,并搬到萨佛纳罗拉生前居住的修道院,那同时也是安吉利科修士在进入圣马可修道院之前生活的地方。整整六年,他碰都没碰画笔,专心祷告。后来,有人说服他重拾画笔,不过他再也没有画过宗教以外的主题。他曾画了一幅圣徒塞巴斯蒂安的肖像。相传,圣塞巴斯蒂安在被发现是基督教徒以后受到告发,最后被乱箭穿心而死,而巴尔托洛梅奥修士替修道院画的圣塞巴斯蒂安像,就是圣徒被扒光衣服、全身上下插满箭的形象。修士们觉得这幅图画非常不妥,最后将它从修道院移走。

巴尔托洛梅奥修士也替自己的偶像萨佛纳罗拉画了一幅肖像。萨佛纳罗拉长得很丑,他的敌人常以此大开玩笑。巴尔托洛梅奥修士的这幅肖像画却能让人感到即使人物不俊美,一样可以画出杰出的作品。他如实地画出萨佛纳罗拉的原貌,画中的萨佛纳罗拉面貌庄严,看似因为执着于自身信念而遭受痛苦折磨的殉道者。《萨佛纳罗拉》,巴尔托洛梅奥作

大多数画家在绘制肖像的时候,都会请人摆出各种造型姿势,作为参考,我们称这些人为模特儿。巴尔托洛梅奥修士却用可以活动的木偶代替真人。他替木偶穿上衣服,并让木偶按他的想法摆出各种姿势。我们将这样的木偶称为人体活动模型。

巴尔托洛梅奥修士会在圣母脚旁画上小天使,首开先河。后来许多画家在画圣母像时也都参考了他的做法。  第11章 伟大的老师与青出于蓝的学生

世界上有许多城市以人名来命名,例如华盛顿、圣路易斯、杰克逊维尔等,很少有人以城市名为名。然而,意大利佩鲁贾就出了一名这样的画家,他自称为佩鲁吉诺。他原本的名字并不是佩鲁吉诺,不过大部分人都忘了他原来叫什么。佩鲁吉诺其实也不是在佩鲁贾出生的当地人,只是搬到佩鲁贾定居,并在当地开了一所绘画学校。

收到信的时候,你可以凭着信封上的笔迹判断寄件人是谁。同样,即使没有署名,你也可以清楚分辨出哪幅画是佩鲁吉诺的手笔。他曾画过许多幅圣母像与圣徒肖像,你只要看过其中几幅,就能够辨识出他的其他作品,即使你可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办到的,或是为什么会这样。他作品中的人物,头通常偏向一边,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一条腿微微弯曲。

佩鲁吉诺留下很多精彩的作品,不过真正让他扬名的却是他的学生。不少人认为,这名年轻的艺术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名字叫拉斐尔。拉斐尔师从佩鲁吉诺三年,等到他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光了,便告别学徒身份出师独立。这位艺术家在三十七岁便离开人世,不过他的勤奋态度让他留下了超过一千幅作品。有人认为拉斐尔可能是因为过度劳累而死。

拉斐尔大约每个星期都有新作品问世,而且有些作品面积很大,人物众多。我们知道,他能够如此多产的唯一方法,是让他的学徒帮忙。他会先把人物的脸画好,学徒则负责画衣服和身体,以及其他比较不重要的地方。

若要将拉斐尔的所有作品一页一幅地全部印在书上,大概可以出版很多本厚重的画册。《大公爵的圣母》是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有一名公爵曾以昂贵的价格买下这幅作品,几乎让他倾尽所有财产。得到这幅画以后,公爵既没把画挂在墙上,也没放在保险柜里。他希望能随时看到这幅画,所以将画放在马车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欣赏。《大公爵的圣母》,拉斐尔作

当然,公爵很早就已经不在人世,而这幅画最终被佛罗伦萨的美术馆收藏,所以无论什么人,只要能够到这家博物馆,要看多少次看多久都行。你可能会觉得,佛罗伦萨人真幸运,他们不用花大钱就可以每天看到这幅画。不过就我所知,有些佛罗伦萨人从没看过这幅画。很奇怪吗?人似乎就是这个样子,有些人花大钱旅行千里,就是为了看这幅画一眼,有些人就住在美术馆旁边,却不会多走几步路去看看这幅画是什么样子。

拉斐尔还有另一幅题为《椅中圣母》的圣母图。它是一幅圆形画。你还记得什么是圆形画吗?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椅中圣母》,拉斐尔作

这幅画的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某天拉斐尔在乡下散步时,看到一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坐在门口。

拉斐尔自言自语道:“多美丽的圣母啊!我得趁她改变姿势之前赶快把她画下来。”他在周围寻找可以画画的材料,结果在旁边的垃圾堆里看到一个酒桶的圆形盖子。于是,他用随身带的铅笔,迅速替这对母子做了速写,并在回家以后马上动手绘制。

拉斐尔最著名的圣母像是《西斯廷圣母》,名字源于这幅画原本所在的教堂名称。这幅画目前已不在原处,而是被一家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美术馆收藏。它有专属的展览室,因为馆方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幅画配和它放在一起展览。

欣赏许多圣母像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画像中的圣母都很漂亮,不过圣婴却不怎么好看,看起来不是像小老头,就是肥肥胖胖的小婴孩,一点儿都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上帝之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基督圣婴却很可爱。画中玛利亚的脚下有两个小天使半卧在画框边缘,据说这个灵感来自拉斐尔的好友巴尔托洛梅奥。画中另外两个朝拜圣母的人,分别是教皇西斯克特二世和圣徒芭芭拉。当然,这两位都不是生活在耶稣时代的人。就像波提切利把两个与他同时代的小男孩画进《圣母加冕图》中一样,拉斐尔并不认为将教皇西斯克特二世和圣徒芭芭拉画进去有何不妥之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