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这件事,不靠鸡汤靠走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4 21:04:39

点击下载

作者:戚莲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寻找幸福这件事,不靠鸡汤靠走心

寻找幸福这件事,不靠鸡汤靠走心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寻找幸福这件事,不靠鸡汤靠走心作者:戚莲排版:KingStar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出版时间:2017-11-23本书由成都华阅经典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用态度助成功

执著造就成功

通向成功的路绝不止一条,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因此,成功与否,往往不在于对道路的选择,而在于一旦选定了自己的路,便不再彷徨,而是毅然地走下去。所以,能否达到心中的目标,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是否坚定。

要想取得成功、博得荣誉,除了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以外,还要有执著的精神。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这些执著的故事不老,人物不死。咬定青山不放松,百折千磨志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执著的佳句不朽,精神不灭。“执著”的骨子里有一种素质:一种激情如火的素质,一种追求根源的素质,一种苦行僧式的素质,一种认准了目标不回头的素质,一种坚持自我不受他人支配的素质,一种固执甚至偏激的素质。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常常创造出人间奇迹。弗洛伊德、拿破仑、贝多芬、凡·高,还有《吉尼斯世界大全》一书中所记载的诸多人物,不胜枚举。不能不承认,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有声有色,而他们的性格中明显有着共同的一点,即执著。他们执著地将所热爱的事业推向极致,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除了自身的死亡。

当然,执著并不是你将整个世界抓在手里,当你执著于一种东西时,你同时便选择了放弃另一种东西。执著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学会放弃、善于放弃并不是执著的对立面。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能保证一切顺利。面对失业,很多人往往痛苦不堪,为失去工作而烦恼。其实,失业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树立信心,肯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很多人正是由于有被解雇的经历才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达尼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他在一家业务公司跟着老板一干就是5年,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做到了分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在这5年里,公司逐渐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达尼也为公司付出了许多,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企业带入一个更加成功的境地。然而就在他兢兢业业拼命工作的时候,达尼发现老板变了,变得不思进取、“牛”气十足,对自己渐渐地不信任了,许多做法都让人难以理解。而达尼自己也找不到昔日干事业的感觉了。

同样,老板也看达尼不顺眼,说达尼的举动使公司的工作进展不顺利,有点碍手碍脚。不久,老板把达尼解雇了。

从公司出来后,达尼并没有气馁,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是很自信的。不久,达尼发现一家大型企业正在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于是将自己的简历寄给了这家企业,没过几天他就接到面试通知,然后便是和老总面谈,最终顺利得到这份工作。工作大约一个月时间,达尼觉得该公司总经理是一个很有魄力和工作能力的人,同时,他也感到总经理同样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工作之余,总经理经常约他一起去游泳、打保龄球或者参加一些商务酒会。

在工作中,达尼发现公司的企业图标设计相当繁琐,虽然有美感,但却缺乏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便大胆地向总经理提出更换图标的建议。没想到总经理也早有此意,他把这件事安排给达尼去完成。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达尼亲自求助于图标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设计的作品中选出了比较满意的一件。当他把设计方案交给总经理的时候,总经理大加赞赏,立马升达尼为公司副总,薪水增加一倍。

是的,被解雇并不是一件坏事,达尼面对无情的解雇,凭借着才能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得到了一位真正“伯乐”的赏识。

其实路就在脚下,被解雇了,我们不必去计较,走过去,前面也许有更光明的一片天空在等着我们。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机遇。要不断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挫折中蕴藏着机遇,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也许在人生交汇点的你正在为自己的失落而烦恼不堪,其实这于事无补,相信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机遇的诞生可能就在这一切发生之时。

人生需要设计

一所国际知名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的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内容是个人目标的设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哈佛大学研究了这些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可见,30年前的目标设定情况决定了30年后的生活状况。

设定自己的目标,就是要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是生活中的小目标,还是人生中的大目标,都需要精心设计。设计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善,而完善的人生一直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不论你是知名企业的总裁,还是普通公司的小职员;不论你是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老者,还是正处于花季的少年,你都离不开人生设计。

人一生中会做无数次的设计,但如果最大的设计——人生设计没做好,那将是最大的失败。设计人生就是要对人生实行明确的目标管理。如果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定位不明确,你的一生必然碌碌无为,甚至是杂乱无章。做好人生设计,很重要的是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善于总结;二是善于预测。对过去进行总结和对未来预测、设计自己的人生并不矛盾。只有好好地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顾、梳理、反思,才能找出不足,扬长避短;而对未来进行预测,就是说要有前瞻性的观念和能力,假如缺少了前瞻性的观念和能力,人将无法很好地预见自己的未来、预见事物的动态发展变化,也就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预见进行科学的人生设计。一个没有预见性的人,是不可能设计好人生,走好人生的。

还有一点必须记住,那就是设计好人生的前提是自知、自查。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这是成功的法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自己有个详细的了解与估量,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人生设计。在知己知彼以后,需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人不是神,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对自己期望过低、过高都不利于成长。所以设计人生不能盲从,也不能一味地遵从死理,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去设计。设计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变通的设计,要考虑因事因时因地的变化。设计也不是屈服,设计的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画布上绘出美丽的图案。

一个人要有独特的负责任的人生设计,因为,这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也是这个时代对他的要求。如果你的理性还在沉睡中,那就快醒醒吧,赶快设计好自己的人生,不要等来不及时才匆匆忙忙地应付。

点亮人生的希望

米勒教授和另外两名地质专家组成了考察团,准备进溶洞考察。溶洞在当地人们的眼里是一个“迷洞”,曾经有胆大的人进去过,但都是一去不复返。

随身携带的计时器显示着,他们在漆黑的溶洞里走过了14个小时,这时一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晶岩洞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兴奋地奔了过去,尽情欣赏、抚摸着那些迷人的水晶。待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其中那个负责画路标的专家忽然惊叫道:“刚才我忘记刻箭头了!”他们再仔细看时,四周竟有上百个大小各异的洞口。那些洞口就像迷宫一样,洞洞相连,他们转了很久,始终没能找到回去的路。

米勒教授在洞口前默默地搜寻着,突然他惊喜地喊道:“在这儿有一个标志!”他们决定顺着标志的方向走。米勒教授走在前面,每一次都是他先发现标志。

终于,他们的眼睛被强烈的太阳光刺疼了,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出了“魔洞”。另外两个专家竟像孩子似的,掩面哭泣起来,他们对米勒教授说:“如果没有那位前人……”而老教授缓缓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块被磨去半截的石灰石递到他俩面前,意味深长地说:“在没有退路可言的时候,我们唯有相信自己……”

是啊,其实人生不就是一次最有意义的探险吗?也许当我们为追寻一个目标而艰苦跋涉的时候,突然间会迷失方向,陷入孤独无援的境地。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奇怪,它在馈赠给我们蜜饯的同时,又悄悄地在我们面前布下了一个个“迷洞”,来考验我们的执著与勇气。

面对人生的许多“迷洞”,我们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裹足不前,唯有在心头点燃一根火柴,点亮人生的希望,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放下身份,路越走越宽

有一位研究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都很看好他,认为他必将取得一番了不起的成就。后来,他是有了成就,但既不是高官也不是老总,而是靠卖米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过桥米线的小摊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米线来。他的研究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就产生过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米线,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要放下身份,不要被面子所左右。”这是那位同学的口头禅和座右铭。

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研究生的身份,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需要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有时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感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她的女佣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体力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和面子。

其实这种“身份”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们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份,那么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只有放下身份,路才会越走越宽。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一个普通人中来,甚至比普通人更为谦卑。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放下身份”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明显占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说:“我是小姐。”小姐不愿意去。

结果呢?

——小姐被饿死了。

如果你正在追求成功,必要的时候,你就要放下你的身份,不管以前的你多么高大、多么辉煌,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心态平和,要有从零开始做的准备,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寻找生命的“大石块”

一位专家在给学生们讲课:“我们来做个小试验。”专家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玻璃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学生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真的吗?”专家问道。他又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瓶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接着专家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满了!”学生们又如第一次那样肯定地说。专家听了,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学生们看了,都沉默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专家说,“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志向、学识……切记我们应先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会终生错过。”

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规划的过程。在我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会越来越多,亲情、爱情、友情、事业、金钱、名利、虚荣……我们肩头的担子逐渐加重。乍一想,似乎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我们不忍心割舍其中的任何一个,于是我们只好背着所有的“石块”上路。

为什么我们不能挑选合适的“石块”上路呢?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我们总是需要太多的东西。请听下面这个故事,让我们试着把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重要的“石块”丢掉吧!

有五个人在天堂里争辩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第一个人指着头说:“理性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人指着胸说:“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人指着胃说:“食物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个人则说:“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因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上帝笑着说:“你们说一个活着的人如果得知自己下一秒就要死去,那么对于他来说什么最重要?”

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我们的生命最重要,生命就是“大石块”。对于每个人来说,拥有生命就可以拥有一切,没有生命也就一切皆无了。既然如此,那生命以外的东西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只要把面对得与失时的心态调整好,任何东西,当我们得到时要好好珍惜,而失去时要看破并放下,你就会笑口常开,而生命的真谛其实就这么简单。

相信自己最优秀

古时候有位智者,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

智者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智者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一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敬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智者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智者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智者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智者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智者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智者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智者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了眼睛。停顿了许久,他努力半睁开眼,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不知道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智者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在后悔、自责之中过完了后半生。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其中深刻的寓意却让我们每一个人感慨不已。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相信自己最优秀!”

选择积极的生活动力

动力是一个生命体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动力的人,我们不难想象他是多么地毫无生气。当你将一块石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它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你放上一个珊瑚虫,就会发现珊瑚虫在慢慢生长变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珊瑚虫是活的,石头是死的。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这一标准也同样适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在发展,他就具有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就会失去生命力。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保持愉快,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时,就可能以两种不同的需要作为动力。比较普遍的一种是将自己所谓的缺陷或不足作为动力。例如,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生,你在学年考试中某一学科没有及格,由此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并决定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于是你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另一种则是积极向上的,我们称之为发展动力。有这样一种动力的激发,你会感到人生多么美好,因此,你不愿虚度光阴,而是努力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断前行。

人的生活动力应当是后一种,即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不应总是出于弥补不足而产生一种被动需要。只要你认识到自己应该不断发展与进步,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一旦你决定让自己陷入惰性,或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情感时,那意味着你已经决定让自己停止发展。以发展为动力,就意味着要充分体现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获取人生最大的幸福。而不是时时想到自己的某些缺点和失误,如果这样,你一定会哀叹人生是多么劳累。

只要选择以发展为动力,你就一定能够支配自己生活的每时每刻。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也不会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能够决定自己的外界环境。

萧伯纳在他的一个剧本中写道:“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环境……”

前面我们已经谈论过,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感觉或生活方式,固然可行,但绝非轻而易举,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让自己来一个全新的改变。如果你确实希望摆脱各种病态行为,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如果你确实希望心情愉快,你就必须像完成任何一项艰巨任务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摒弃先前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反复地告诫自己:你的大脑确实属于自己,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你可以作出选择,而且只要你决定以发展的动力主宰自己,你就可以享受更为积极的生活、更为阳光的时光。

先想一个好结果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预想一个好的结果。虽然事实上的结果是未知的,并且充满变数,但这种预想可以鼓舞人,让人信心百倍。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人,常常能够获得成功。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在还没有做事前,就想到事情会失败,这种常作负面思考、心态消极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成功者在做事前就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结果真的成功了。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

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上自己的座右铭——“我能胜!”

一天晚上,在漆黑的偏僻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而没有千斤顶,是换不成轮胎的。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一辆车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

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的人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是一个精神病人,“砰”地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做事前,就认为自己会失败,自然难以成功了。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选手卡尔·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总是以这种非常有信心的态度来走钢索,所以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25米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他的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前的5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来。”他时常问太太:“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他花了很多精力研究怎样避免掉下来,而不是研究走钢索,结果真的失败了。

做任何事,不要在心里想象着失败,而是要想到成功,要想办法把“一定会失败”的意念排除掉。

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的净是失败,就会失败。成功降临在那些有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往往发生在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

想好了就去做

有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总是想着如何能够摆脱贫穷,但又不想付诸行动,于是他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着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他不间断地祈求着。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您为什么不垂听我的祈求呢?让我中一次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了一阵洪亮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倾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现实生活中也许没有如此愚蠢的事,但却有如此愚蠢的人。心中有好的想法却不愿或不敢行动起来,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也可能发生过。想想你是不是常常渴望成功,却没有为成功做出过一丝一毫的努力?

我们应该懂得,要成功,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配合实际的行动,坚持到底。只有下定决心,经历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而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祷者,但却从未真正去掏腰包“买过一张彩票”,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在梦想一个个老去时,他们内心便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平庸生活。

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了解了一些成功哲学后的你,是否真心愿意在此刻为自己理想的实现,下定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马上行动呢?当你养成“想好了就去做”的习惯时,你就掌握了向成功迈进的秘诀。

在现实生活中,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报酬和职位。只有那些想好了就立即行动的人,他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惊人地高,往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

因此,要想获得成功的果实,光有想法是不够的,想好了你得去做。只有将想法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地去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丢下不切实际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饿着肚皮回来了。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全部都打。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地遵守自己的诺言,不幸的是,他连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寓言而已,世上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但却有像渔夫那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有个孩子挺聪明,平时成绩也不错,他的父亲发誓,将来孩子一定要考上一流的大学,而且非清华和北大不读。结果,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临近高考时,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连续几个月,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成绩如何,可想而知。

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奋斗,而应该为可预见的目标而努力。

重要的是执行

有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整日提心吊胆,不但终日躲躲藏藏的,没有安全感,而且吃不饱,睡不稳,难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因此,老鼠群落准备召开全体大会,号召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众老鼠冥思苦想,都希望能想出一个上佳的计策。

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鸡的新习惯,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有的说……

最后,还是一只年长的老鼠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如果猫一动,就会有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得到警报,躲起来。

这一决议被全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有谁愿意去给猫挂铃铛?”主持会议的老鼠高喊着,可是没有一只老鼠敢站出来。后来高薪奖励、颁发荣誉证书等一系列办法都提了出来,但无论怎样,都没有一只老鼠愿意去,给猫挂铃铛的计划被无限拖延下去了。

老鼠能有如此新奇的想法和创意,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敢想,并能够尝试着去解决,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那怎么可能走向成功呢?很多事情都已经证明,只有大胆设想、大胆尝试,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老鼠的想法虽然新奇、有创意,却不具备可操作性。老鼠与猫始终是天敌,即使是最聪明的老鼠想出的最好办法,如果没有执行者,还是等于空谈。决策是大家投票产生的,执行者却不能也由此诞生,关键就在于它不具备可行性,故而只能停留在空谈的层面。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很多好主意我们无法转化为行动,很多好决策无法产生现实的意义,这是为什么?就因为缺少可行性而无法贯彻,而很多事实都已经表明,决策和制度不在于多么英明,更重要的在于能否实施。方法再新奇,制度再先进,如果得不到贯彻执行,那也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

在我们碰到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有立足现实、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才有可能迈向成功。我们都很清楚,发现问题是展开工作的前提,但解决问题才是工作的关键和宗旨。所以,在我们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比别人更努力

美国《商业周刊》的记者采访某知名企业家:“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比别人更努力!”“其次呢?”“比别人更努力!”“最后呢?”“比别人更努力!”

由此,你也得到了成功的答案——比别人更努力!

努力是成功的要素之一,而且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你要想成功,要想做得更好更出色,那么你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努力;否则,成功不会属于你。

有些人总是很羡慕他人突然像明星一样横空出世,却忽视了他人在能够发光之前所下的工夫、所忍受的寂寞和所挨过的苦难。这些人之所以能跑得更快一些,是因为他所付出的努力比别人更多。

有一位教授曾讲起过他的经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觉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平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别后,老师、同学甚至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几年十几年后,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来看老师;反倒那些原本看来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教授常与同事一起琢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自律,比别人更努力,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定会向他敞开。

成功的人永远比他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却在坚持;当别人享受休闲的乐趣时,他却在刻苦;当别人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时,他却已投入了学习和工作中。

一个永远值得我们记住的哲理是:成功永远不在于一个人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他努力了多少。

把小事做好

威廉经理决定在德诺和率迪两人之间选择一个人做自己的助理。为了体现民主与公正,威廉经理便决定由全体员工投票选举。投票结果却出人意料,德诺和率迪的得票数竟然相同。威廉经理犯难了,便决定亲自对两人进行一番考察,然后再做决定。德诺和率迪觉得这样做也很公平,便都欣然同意了。

一天,威廉经理在餐厅里吃饭。用餐时,他看见德诺吃过饭后,把餐盘都送进了清洗间,而率迪呢,吃完后一抹嘴巴,便把餐盘推到了餐桌的一边,然后起身走了。

又有一天,威廉经理很随意地走进德诺的办公室,只见德诺正在做下个月的销售计划,便问德诺:“每次都是你亲自做销售计划?为什么不让下面分店的负责人去做呢?”“是的,我总是亲自做销售计划,这样我既能从总体上把握,又能做到心中有数。再说,这样的小事,就麻烦下面分店的负责人,我觉得也没有必要。”

威廉经理又背着手踱到率迪的办公室,率迪也正在看一份销售计划。“这是你自己做的计划吗?”威廉经理问。“这样的小事我一般都让下面的分店负责人来做,我只管大的销售计划。”“那么你有成熟的销售计划吗?”“这个……这个……我还没有。”

第二天,威廉经理便宣布德诺为自己的助理。

德诺之所以能当上经理助理,主要得益于他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不小看任何一件小事,并且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也许你会说:“我目标高远,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固然好,但要想实现它,你就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因为眼前的小事或许正是将来成就伟业的基石。试想一下,一个连小事都不愿意做的人,他能干出大事来吗?

不过对于小事,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但成功者与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一般人都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可是成功者愿意,因为他渴望成功。

在公司里,假如同事们不愿意弯腰捡起地上的一枚别针,你要把它捡起来;别的同事不愿意去尝试一项新工作,你要乐意接受它;别的同事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开拓业务,你要勇敢地去,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其实,小事不小,做小事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可就是在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才能体现出你的细心,才能看出你是否有做成大事的底蕴。

绝不拖延

拖延是一个善于制造许多误区的恶魔,它会将你的生活和工作拖入泥潭,使你无法自拔。很少有人能坦率地承认他们是拖延的,这种心态从长远来说其实是不健康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的情绪副作用的固定行为模式。如果你觉得你有拖延习惯并总是这样做而且又没有负疚感和焦虑感,那么,总有一天你将发现:正是拖延使你期待已久的成功和幸福迟迟不能到来。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着种种的憧憬、理想、计划。如果我们能够将之迅速地加以执行,那么我们在事业上的成就不知道已取得多少了!然而,人们往往在有了好的计划后,不去迅速地执行,而是一味地拖延,以致让一开始充满热情的事情冷淡下去,使幻想逐渐消失,使计划最后破灭。

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又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决断,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为明日还有新的理想与新的决断。

拖延的习惯往往会妨碍人们做事,因为拖延会磨灭人的创造力。有热忱的时候去做一件事,与在热忱消失以后去做一件事相比,其中的难易苦乐相差很大。很多有天赋的人本来很有希望成功,但因为他们喜欢拖延,缺乏干事的热忱而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如此在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以把你几天的工作做好。有些事情在当初来做时会感到快乐、有趣,如果拖延了几个星期再去做,就会感到痛苦、艰辛了。

拖延是这样地可恶,然而却又这样地普遍,原因在哪里?成功素质不足、自信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首要的,须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不妨采用一下:(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2)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的创意才有价值。(3)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4)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精神百倍。

给自己列个优先表

对成功人士而言,做事应该是很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结果。这就是说:每天要给自己开一张优先表。

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件?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这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对许多人来说,这句话不幸被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按重要性排列人生的任务和责任。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其实却大谬不然。

比如说,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最缺的是什么?可能有许多人会说,我们最缺的就是钱。在这个时期,学习对我们是重要的,但却不是最紧急的,而钱对我们是紧急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选择什么?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早早就选择弃学从商,有的人依然选择在校学习,而更可悲的人也有,无论他是弃学经商还是在校学习,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此例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许多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的确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他们就打心眼里高兴。他们只愿意去做能使他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些事情是否重要或是否紧急。

实际上,懂得快乐生活的人都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他们在处理一年、一个月或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方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懂得给自己制订个优先表,也就是进度表,以合理地完成工作。

把一天的事情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情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当然,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清自己的前方。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会自动办好。你或许要花大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始终要把它们摆在第一位,你必须得费很大的工夫。

从长远而言,我们应该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项,列为第一优先,唯有做好“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项才能避免“紧急且重要”的事项不断发生,让我们穷于应付。

比如,优先做好“防火”的预防工作可避免未来可能造成的损失,预防的工作表面上没有效率,而事实上,在无形中提高了很多效率。

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率的高手,那么不重要的事项就应当大胆舍弃,要使自己不致沦落为忙碌的“救火英雄”,则尽量多做些“重要且不紧急”的工作,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制订优先表还应考虑以下几点:(1)常常问自己:“哪些事情有助于自己达到目标?”这些事情就是我们必须做的事。(2)问自己:“所有工作中,哪一个工作是最重要的?”接着就开始安排做这一工作。(3)在任何工作中,养成标示重要性与紧急性,并标注优先级的习惯。(4)紧迫事情来临时,自问:“它重要吗?”“有助于达到目标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勇敢大胆地割舍,您将会更有效率。(5)别忽略了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尽量安排时间,有计划性地去执行,因为它们总有一天会变得紧急且重要,让你疲于奔命。(6)根据“80%~20%理论”考量各重要工作的优先级,相信我们会更有效率。

给自己加油

每个人都希望和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猪也会爬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雅,但却说明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

但是,光靠别人的赞扬还不够——因为生活中不光是赞扬,你碰到更多的可能是责难、讥讽、嘲笑,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学会从自我激励中激发自信心,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

刘讯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小发明”,常常一下班,就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看哪、写呀、试验呀,常常连饭也忘了吃。为此,全家人都对他有看法。妈妈整天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骂他“是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鬼”;他大哥就更过分了,一看到他写写画画,摆弄这摆弄那就来气,甚至拍着胸脯发誓:“这辈子,你要能搞出一个发明来,我就头朝下走路……”

值得赞叹的是,刘讯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始终不泄气、不自卑,而且经常自我鼓励。厂报上每登出有关他的“革新成果”,哪怕只有一个“豆腐块”、“火柴盒”那么大,他都要高兴地细细品味,然后把这些介绍精心地剪贴起来,一有空闲就翻出来自我欣赏一番。每当这时,他就特有成就感,他也就对自己更有信心。

在自己给自己的掌声中,刘讯实验搞成功的“小发明”慢慢多起来,“级别”也慢慢高起来了。几年后,他的“小发明”竟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大奖。

给自己加油的做法,促成了刘讯的成功。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不会赞美自己的成功,人就激发不起向上的愿望。”是的,别小看这种“自我赞美”,它往往能给你带来欢乐和信心;信心增强了,就会鼓励你获得更大的成功。试想,当初刘讯要是不会“给自己鼓掌”,一听到“你要是……我就……”之类的讥笑,就垂头丧气,就觉得前景黯淡,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呢?

能为自己加油的人一定是强者,因为他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加油和喝彩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字字展示着无比的自信。坚信自己的价值,学会为自己加油,学会为自己喝彩,就会拥有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脚踏实地是最好的选择

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1968年,在西瓜地里干活的她,被告知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了她。到了学校,她才知道她年纪最大,水平最差,第一堂课就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被罚站了一堂课。然而等到毕业的时候,她已成为全年级最好的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接线员是个不当回事地干就很简单、当回事地干就很麻烦的工作。任小萍把使馆里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时候,有一些电话进来,不知道该找谁,她就多问几句,尽量帮助别人找到要找的人。逐渐地,使馆人员外出时,都不告诉自己的翻译了,而是打电话给任小萍,说可能有谁会来电话,请转告什么话。任小萍这儿成了一个留言台。不仅如此,使馆里有很多公事私事都委托她通知、转达。这样,任小萍在使馆里成了很受欢迎的人。

有一天,英国大使来到电话间,靠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任小萍,说:“你知道吗,最近和我联络的人都恭喜我,说我有了一位英国姑娘做接线员。当他们知道接线是中国姑娘时,都惊讶万分。”英国大使亲自到电话间表扬接线员,在大使馆是破天荒的事情。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大,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想雇用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同样出色,获得外交部嘉奖……

一个人在选择工作时,是选择好好干还是选择得过且过?可以说因人而异。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的多,收获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肯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的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借力而行

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玩耍。他身边有一些玩具——小汽车、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

小男孩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试图把岩石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孩子,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他花尽了力气,岩石却纹丝不动。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把岩石搬动一点点的时候,岩石便又随着他的稍事休息而重新返回原地。小男孩气得直叫唤,使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滚回来时砸伤了他的手指。最后,他筋疲力尽,坐在沙滩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被他的父亲从不远处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的跟前。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经用尽全力了,我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父亲亲切地纠正道,“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还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扔到了远处。

人各有短长,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的朋友或亲人而言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他们也是你的资源和力量。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克服。“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善于待人接物,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借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预先写好他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能让弱小的自己变得强大,让强大的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自己的成功也会持久。

尊重规律

从前,在宋国有个性子很急的农夫,他一年四季就盼望着丰收的季节,希望能早点收割。

有一天,因为闲着没事,他就到自家地里察看庄稼的长势。可是一连看了好几次,秧苗还是那么高,没有丝毫长高的态势。

于是,他就开始抱怨起来:“怎么长得这么慢啊!”他越是心急,就越是往地里跑,越是急着去看,就越感觉不出秧苗的变化来。

用什么办法可以使秧苗长得快一些呢?他围着自己的田地转了好几圈,希望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忽然,他灵机一动,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上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于是,他立即下到田地里,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从中午开始,一直忙到太阳落山,他才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

一进家门,他就一边捶着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

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

农夫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到田边一看,糟了!那些拔得早的秧苗都已经干枯了,那些拔得晚的也已经发蔫,叶子全都耷拉下来了。

这个拔苗助长故事里的农夫由于性子急,而忽略了秧苗成长的自然规律,做出令人发笑的蠢事,导致秧苗枯死,颗粒无收。他的想法虽然好,不想安于现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但遗憾的是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其实,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有它们自己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会随人们的主观意识而改变。人们只能够认识它,然后利用它,而不能违背它和强行改变它。如果你违反了这种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如果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结果只会把事情办坏。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戒骄戒躁,只有潜心研究,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寻找捷径的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水平,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己像那个农夫一样,做出一些愚蠢可笑的事情。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

每年的秋季,大雁由北向南以“V”字形状长途迁徙。雁在飞行时,“V”字形的形状基本不变,但头雁却是经常替换的。头雁对雁群的飞行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头雁在前开路,它的身体和展开的羽翼冲破阻力时,能使它左右两边形成真空。其他的雁在他的左右两边的真空区域飞行,就等于乘坐一辆已经开动的列车,自己无须再费太大的力气克服阻力。这样,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就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要省力,也就能飞得更远。

人只要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只要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做好准备,只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

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最高。”如果你帮助另一个孩子上了果树,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得到的果实,而且你越是善于帮助别人,你能得到的果实就越多。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遇到了一位长者。长者给了他们两样东西: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任选其一。

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就把鱼吃完了,接着把汤也喝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继续忍饥挨饿,他提着渔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无奈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后来,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像前面两个人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合作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之所以需要合作,首先是因为你的能力有限,其次是因为你的能力倾向与其他人不同。

性格类型的差别是长期形成的。不能说哪一种类型就一定好,哪一种就一定坏。但是性格类型不同,所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就不同。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类型,然后选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类型的工作目标。在与人合作时,也应注意分析别人的性格特点,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能从事与他个性相契合的工作,那他一定会全心全意做好这项工作。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大多数人从事不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工作。过去的社会体制限制着个人的发展,使得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现在的社会,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好多人却仍然只是选择或从事从金钱观点看来最有利可图的事业或工作,根本没有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去考虑。

当然,还有一些人存在着这样的担心,认为社会只会把财富集中在某些固定的行业上,假如自己率性而动,会白白丧失获利机会。

这种情况肯定存在。但是,第一,最高贵的成就不但包括金钱,还包括心灵的平静、身体的健康,只有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的人,才能得到这些;第二,商品社会是个交换社会,你的性格倾向与个人爱好必然会被塑成特别的商品,也终会为充分交换的社会所认可与实现。

因此,只有善于与他人合作,才能帮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

挫折面前忍一忍

美国西部牛仔达比卖掉自己的全部家产,来到科罗拉多州追寻黄金梦。他围了一块地,用十字镐和铁锨开始挖掘。经过几十天的辛勤劳动,达比终于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矿石。然而继续开采必须有机器,他只好悄悄地把金矿掩埋好,暗中回家凑钱买机器。

当他费尽千辛万苦弄来了机器,继续进行挖掘时,不久却遇到了一堆普通的石头,达比认为:金矿枯竭了,原来所做的一切将一钱不值。他难以维持每天的开支,更承受不住越来越重的精神压力,只好把机器当废铁卖给了收废品的人,卷着铺盖回了家。

收废品的人请来一位矿业工程师对现场进行勘察,得出的结论是:目前遇到的是“假脉”,如果再挖3英尺,就可能遇到金矿。收废品的人按照工程师的指点,在达比的基础上不断地往下挖。正如工程师所言,他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脉,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达比从报纸上知道这个消息后,气得顿足捶胸,追悔莫及。

在挫折面前,人人都想停下来收手不干,只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会继续坚持;人人都因感到绝望而放弃信仰,只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会继续为自己的意见坚持。所以,一个人只要具有这种卓越品质,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最终的成功。

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做我们感到富有趣味的事情,成功是容易得到的;但如果去做那些我们自己不喜欢的甚至内心反对但却必须做的事情,是需要忍耐力的。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坚强的人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忍耐是战胜挫折的自信,是直面逆境的豁达。

一个卖花的老太婆微笑着,又老又皱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冲动之下小伙子挑了朵花。“今天你看起来很高兴。”小伙子说。“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老太婆穿得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因此她的回答令小伙子大吃一惊。“你很能承受烦恼。”“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以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麻烦时,就学会了等待5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然后,她笑着道了声“再见”。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处境毕竟要比卖花的老太婆强得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乐观、不热爱生活呢?因此,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有忍一忍的耐心。成功也会成为包袱。

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再也飞不远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暂时的成功有时会给人带来自满自大的消极后果,人们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停止了不断进取的脚步。

有史以来,人类就盼着有朝一日能飞上银钩妙境,并由此产生了难以胜数的神话传说。因此,阿波罗登月飞行的成功无疑是划时代的壮举。可是,据闻,登月人埃德温·奥尔德林,在获此殊荣后不久,却精神崩溃了。常人难以逾越的巨大的成功,使他回到地球之后的生活,顿然丧失了一切值得眷恋的魔力,他好似处于一片虚无与真空之中,感到生命中有价值的活动已经到达了终点。梦想的实现,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埃德温·奥尔德林的悲剧,主要是由于他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所导致的。的确,登月飞行是人类宇航事业破天荒的壮举,但它绝不是人类宇航科学发展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退一步说,就人类登月活动的远景、就人类试图在月球建立生存的另一处基地这一点来说,埃德温·奥尔德林他们成功的尝试也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把登月飞行的成功既看做一项突破,又看做一项事业的开端,就不会产生这样无所适从的结果了。

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际,如果只是沉溺于现状,很容易就会觉得生活乏味空虚,就像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被压得再也难以创作,连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得奖之后都说:“声誉也很容易成为使才能枯竭凝滞的根源……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其实,暂时的成功只是对你目前成绩的一个肯定,它并不代表你的最终成就,真正伟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停止进取的。

不要让眼前的“成功”成为你前进的包袱,没有任何成功是永恒的。只有前20年成功,后20年成功,甚至再过20年还能成功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梦想无止境,成功无极限。

不做无谓的消耗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煤可以用来发电,但用煤发电时,一吨煤中大部分的能量不能到达电灯,而是耗费在机械和电力运输上,真正用来发光的能量不过是总能量的很小一部分。

人也是如此,一个年轻人在刚刚跨入社会的时候,以为自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他相信能利用自己充沛的精力,做出惊人的事业来。他也希望把一切精力都变为促进成功的因素,他为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