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常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4 21:07:53

点击下载

作者:轲凤雨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庭护理常识

家庭护理常识试读:

前言

家庭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人口的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影响人类健康的诸因素,尤其是行为与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人都希望通过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家庭。

向社区和家庭直接或间接普及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是21世纪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家庭护理常识》,希望它能为家庭和社区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全书主要内容有:家庭护理的基本常识,包括家庭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科学的家庭用药;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常见症状的护理技术,如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的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的讲解,如感冒、胃炎脑血管意外等的护理;突发伤病的护理技术,包括止血法与包扎法、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法、中毒的急救方法等;老年人的日常护理知识;孕、产妇及小儿的护理知识。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可作为家庭护理与保健用书及医院护工的阅读参考书。

本书由轲凤丽主编。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书中疏漏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一、家庭护理基本常识

重点提示·家庭护理对病室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家庭护理中常用的空气消毒法·家庭成员的饮食卫生·科学的家庭用药常识

家庭环境卫生

病室,是病人生活、休息和治疗的场所,它与病人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选择家庭病室,一般要注意下列几点:病室要有一定的居住面积,不能过于狭窄;室内采光良好,空气流通,最好朝南或东南方向,多开几扇窗户;病室内要便于清扫,不宜太潮湿;无蚊、蝇、病原体的繁殖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病室应与厨房、厕所、畜圈隔开,四周最好有适当的绿化用地。当然,上述条件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家庭在设立病室时可因地制宜,不必一律强求。

但是,日光、空气、安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室内温度与湿度

病室应备有室温计以便检查室内温度的变化而加以调节,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活、休息和护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较为适宜。新生儿、老年病人的室内温度以22℃~24℃为宜。室温不可过高或过低。室温过高会影响肌体散热而使人感觉不适,室温过低又可使人受凉。因此要注意调节病室的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

护理小秘书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用物:温度计、水或雾化器。

病室湿度是指相对湿度,即一定体积的空气,在一定温度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的含量的百分比。如实际含量是饱和量的一半,则相对湿度就是50%。室内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加快而散发大量的热,能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咽喉痛、口渴等不良症状。反之如果湿度过高,空气潮湿,人体的水分蒸发太慢,则病人会感到闷热和难受。因此须根据气候进行适当调节。当湿度过高时,可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以降低湿度(若室外湿度更高时则不可打开门窗);当湿度过低时可在地面上洒水,或使用雾化器,以提高湿度。(二)室内采光与照明

充足的光线使室内明亮,不仅便于治疗,而且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如果采光不合理,室内明亮度不够,人的视力会过度疲劳,进而引起全身疲劳。因此,应该尽可能做好病室的采光。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如无禁忌症,应使床位靠近窗户,以便得到更多的阳光,但是要避免阳光直射病人的眼睛。天晴时,要打开窗户,使阳光直接射进病室,照到病人身上。白天午睡时,应拉上窗帘,保持室内幽暗,以利于病人午睡。夏季清晨,天亮得早,阳光直射,会影响病人早晨的睡眠,所以在晚上睡觉时要把窗帘拉上。

照明,是用人工光源获得光照的方法。目前,我国城乡作为人工光源的有日光灯、电灯、沼气灯等。病室内以电灯照明较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装一盏床头台灯,这样方便病人的起夜,避免因摸黑而造成碰伤、磕伤。(三)室内通风与换气

良好的空气对于病人来讲比药物还重要。假如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可诱发或加重感冒、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人就会头痛、脉搏迟缓、血压升高。一氧化碳的毒性更加厉害,空气中只要含有1‰的一氧化碳,人就会发生急性中毒,对严重的贫血、心脏病病人,甚至可造成死亡。再者,如果病人住在有异味的病室里,自然会产生恶心、头晕、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因为清新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阴离子,即有大气中的“维生素”、“长生素”之称的负氧离子。阴离子能沿着呼吸道直抵肺部,再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各处。它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状态,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加速肌肉内积存的代谢产物的输送,从而消除疲劳;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降压、止痉和利尿的功能;还可治疗老年人常见的肺气肿、高血压、哮喘、关节炎、失眠症以及流感、烧伤等多种疾病。

由此可见,室内的空气对治疗疾病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病室的门窗要经常打开,使空气流通。同时,我们还提倡在家庭病房的周围,多栽种一些绿色的植物,不论是高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还是花卉小草,都会对环境卫生起到保护作用。在那些没有条件搞绿化的家庭病房里,可以使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它通电后会使空气电离化,使大量阴离子散布于空气中。(四)室内物品整理

家庭病室的布置应服从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光线、温度、湿度、整洁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地对室内的物品进行整理与收拾。

1.室内的布置与清洁

家具的布置要简单、适用,不宜过多,要给病人留下活动与锻炼的空间。在床头安放一个床头柜,便于卧床病人随手取用茶杯、茶壶等。病室的墙壁上,可以挂一些病人喜欢的艺术作品,如摄影作品、书法条幅等。桌上经常摆放一些鲜花,窗台上养几种绿色的花卉,可以使病人心情愉悦。

要注意保持病室及病床的清洁。扫地时要用湿式扫除法,地面每天应拖2~3次,注意少扫多拖,先湿后扫,避免因干扫扬起灰尘被病人吸入。如果需要消毒,可用2%苯酚溶液代替清水洒在地上。

2.床铺的整理

病人的床铺不宜太软,一般来说,在硬板床上加用一个5~10厘米的软床垫即可。这样既有利于病人的肌肉放松和全身休息,又不至于过度改变脊柱的生理弯曲。有的病人(如患有脊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需要睡在硬板床上,所以应听从医生的建议,为病人安排一张合适的床铺。

床上用品以柔软、耐用、易晒、易拆洗的纯棉织品为好。褥子要平整、光滑、坚实。枕头有软、硬之分。最好有一个硬枕、一个软枕,可把硬枕放在软枕下面。夏季时或发热病人为了使头部凉快,可不用软枕。有时硬枕也可用来支托或固定四肢。病人用的毛毯要轻暖,最好含有60%~80%羊毛。棉被须用被罩套起,以便更换洗涤。每天应给病人整理两次床铺。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对卧床病人整理床单的方法。

护理小秘书整理床铺的用物:扫床巾(略带潮)、床刷。(1)把准备好的用物拿到床边,移开床旁桌椅,关闭门窗。(2)松开床尾盖被,协助病人侧卧于床的一边,背向护理人员。(3)松开近侧各层被单,将中单卷于病人身下,扫净橡胶中单后搭于病人身上,再将大单卷于病人身下,扫净褥垫上的渣屑。(4)将清洁大单的中线和床的中线对齐,一半塞于病人身下,铺好近侧床角塞于垫下,放平橡胶中单,铺上清洁中单,橡胶中单和清洁中单一并塞于垫下。(5)帮病人翻身至对侧,扫净橡胶中单,将污大单、中单卷起放入污物袋中。(6)相同的方法铺完对侧各单,之后安排好病人卧位。(7)更换被套,松开被筒,拆出棉胎,在床上铺上正面向内的清洁被套,拉出被角,边套边拆,直至床尾,卷出污被套放在污物袋中。折好被筒塞在床垫下。(8)取出枕头,换上枕套,拍松后放在病人头下。(9)还原床边桌、椅的位置,以保持室内整洁。(五)室内空气消毒

致病微生物的存在,是人体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应经常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周围环境中、病人体表和使用物品等处的致病微生物尽量减少或使其活力降低,这就是“消毒”,而将微生物完全杀灭,则称“灭菌”。人们一般将消毒、灭菌的方法统称为“消毒法”。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减少感染机会、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护理小秘书为空气消毒的用物:食醋;消毒卫生香;生石灰、水、陶器或木制器。

1.食醋消毒法

食醋,又叫米醋,即市售的各种粮食醋。用食醋蒸熏消毒可使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降低,对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有良好效果。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可在每晚临睡前,关闭卧室门窗后,用碗、杯、锅等耐热耐酸容器盛醋,置于煤炉、电炉、酒精灯等热源上加热,食醋蒸干依然继续加热,使之生成浓厚的黄色烟雾,直至烟雾消失,约1小时后,再开窗通风。一般每天或隔天蒸熏一次,连续3~6天,即可有效地控制流行病菌的肆虐。

2.中草药消毒法

可在室内点燃消毒卫生香。这类消毒香主要成分为除虫菊、苍术、艾叶等中草药。使用时,在每间住室内点香1盘。由于中草药消毒香无毒、无刺激,消毒时人可留在室内,因此比较适合病室使用。

3.石灰消毒法

石灰具有较强的杀菌力,且价格低廉,容易购买。常用于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居室的消毒。石灰乳的配制法:取1公斤生石灰,加5~10公斤水,即为10%~20%石灰乳,配制时用陶器或木制器。首先把等量水缓慢加入石灰内,使之徐徐变为石灰粉,若不容易化开,可多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余下的水,搅匀,即可使用。其特点是要求现配现用。

家庭饮食卫生

家庭中的饮食卫生,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不讲究饮食卫生,往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指因吃东西染上的疾病,如痢疾、肠炎、病毒性肝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一)营养的供应

为了保证家庭成员的饮食均衡和身体健康,在每天的饮食中应至少包含以下五类食物:

1.谷类

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2.蔬菜和水果

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蔬菜和水果各有特点,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一般来说红、绿、黄色较深的蔬菜和深黄色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所以应多选用深色蔬菜和水果。

3.鱼、虾、肉(包括畜肉、禽肉及内脏)、蛋类

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它们彼此之间营养素含量有所区别。

4.奶类和豆类食物

奶类主要包括鲜牛奶、奶粉等。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5.油脂类

油脂类包括植物油等,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的脂肪酸。(二)食物的选购

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腐烂变质,了解食物品质鉴别的方法,对于预防食物中毒,保障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营养成分的高低,因此在选购食物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质量。

1.食物质量的一般要求(1)营养价值高。食物的食用价值取决于食物所含营养素的多少,可消化率和提供能量的大小。一般来说,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多,且易于消化,则食用价值高。(2)对人体健康无害。无害是指食物中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以防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3)感观性状良好。食物的感观包括外观、气味、滋味等。食物的感观性状改变,往往标志着食物质量的变化,所以对食物的感观性状要进行鉴别。

2.食物鉴别的一般方法

食物质量的好坏,需认真鉴别才能判断。鉴别的方法以感官检查为主,即眼观、鼻闻、嘴尝、耳听和手摸。(1)眼观。主要鉴别食物的性状、颜色、表面特点、断面特点、含杂质多少等,从而断定食物的新陈、纯度、外形、组织结构的好坏程度。(2)鼻闻。主要鉴别食物的气味,从而断定食物的新鲜和变质程度。(3)嘴尝。主要鉴别食物的滋味,来断定食物的新鲜、变质程度,特别是鉴别已变质但不改变外形的食品的好坏程度。(4)耳听。主要通过食品振荡、碰击的声音,鉴别食物的干湿、新旧程度,同时对食物的好坏也能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5)手摸。主要鉴别食物的软硬、弹性、粗糙、细致、干湿以及温度高低等,来断定食物的成熟、含水及品质变化程度。

护理小秘书如何鉴别牛奶变质?(1)看。正常牛奶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如出现沉淀物或色泽异常均是变质。包装破损或包装异常的牛奶也不要饮用。(2)闻。乳中含有特有的乳香,如出现酸败味或其他气味,则是牛奶受污染而变质。(3)尝。正常牛奶味微甘甜,如牛奶变质会出现酸味、苦味。(4)加热。将牛奶加热后出现沉淀物或出现豆腐花状凝固者,即为变质牛奶。(三)食物的洗切卫生

1.要用清水洗

有人认为,用盐水浸泡才能有效清洗掉果蔬上的细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有专家指出,用盐水清洗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盐水清洗只能除去果蔬表面的部分有害物质(如农药),这个效果与清水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对部分脂溶性有害物质而言,盐水清洗效果还不如清水。而且如果盐分控制不当,钠离子就会渗入果蔬,造成日常饮食盐分过量。另外,长时间的盐水浸泡还可能导致果蔬细胞脱水,使果蔬中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溶解,造成营养物质大量流失。

还有一些人习惯用碱性水(如淘米水、小苏打水等)来清洗果蔬,这样则会导致有些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分解其他产物,有可能提高其本身的毒性,在无意间增强其对人体的毒性。

专家指出,清水是清洗果蔬的最好选择。如果是去皮后食用的果蔬,用流动水冲洗2~3遍后就可去皮食用。连皮一起食用的,先用流动水冲洗2~3遍,接着浸泡几分钟,然后再用流动水清洗2~3遍即可食用。

2.先冲洗后切菜

有人认为将菜切好后,再用水冲洗,这样才会干净,却不知道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汁液从切口处流出。蔬菜的汁液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这些有益物质含在蔬菜的叶肉细胞外层,很容易被水溶解,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将完整的果蔬用清水快速洗净,切好后立即下锅烹制,以避免养分流失。

3.菜刀、砧板要生熟分开

因为生菜和生肉是带菌的,而且有的是带有寄生虫的,因此菜刀、砧板要生熟分开使用,如果用切生肉的刀去切熟食,就很容易污染直接入口的熟食。同样,切生肉的菜刀不能直接切水果,也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了水果,从而导致病菌侵入人体。(四)食物的烹饪卫生

1.消毒灭菌

生的食物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带有病菌和寄生虫,吃了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但经过烹调处理,能把细菌和寄生虫杀死,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加热杀菌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加热方法、食品被污染程度、食品体积大小等。比如肉、鱼等原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如肉块太大,尽管加热的时间很长,使表面温度很高,但内部温度仍然很低,深藏在里边的细菌往往不会被全部杀死。所以,要控制烹调时间,并且切块不能太大,以保证彻底杀死细菌和寄生虫虫卵。

2.促进营养成分消化吸收

食物经过烹调,组织变软,便于咀嚼。如蛋白质的水解和凝固,部分蛋白质溶解在汤里,形成胶蛋白;部分淀粉变成糊精,另一部分被分解成糖;脂肪被分解;细胞膜的破坏和溶解等。所有这些变化,相当于食物在体外进行一次初步消化,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3.增进食欲

烹调食物不仅要保护营养成分少受损失,而且要使食物的色、香、味、形俱佳,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增进人们的食欲。烹调后的食物可以颜色诱人、形式多样、清洁美观;食物烹调后散发的香气更加强烈;食物经过烹调加工还可调制出各种味道。所有这些都可大大提高就餐者的食欲。

护理小秘书烹调注意事项:忌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1)多叶蔬菜在加热过程中会损失20%~70%的营养物质。(2)蒸煮过度会使许多维生素遭到破坏,因此,蒸煮食物应该熟即关火。(3)煎炸会破坏食物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还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酰胺。(五)食物的储存

现代生活中,人们都习惯用冰箱来储存食物,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用冰箱储存。

1.冰箱储存的注意事项(1)热的食物绝对不能放入运转着的电冰箱内。(2)存放食物不宜过满、过紧,要留有空隙,以利冷空气对流。(3)食物不可生熟混放在一起,以保持卫生。按食物存放时间、温度要求,合理利用箱内空间。(4)鲜鱼、肉等食品不可以不作处理就放进冰箱。鲜鱼、肉要用塑料袋封装,作冷冻储存。蔬菜、水果要把外表面水分擦干再放入,以零上温度储存为宜。(5)不能把瓶装液体饮料放进冷冻室内,以免冻裂包装瓶。应放在冷藏箱内或门档上。(6)贮存食物的电冰箱不宜同时储存化学药品。

2.具体储存方法

很多食物有其各自的储存方法,应该按照食物自身的特点对食物进行正确地储存。下面列举几类食物进行说明。(1)香蕉。如将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储存,会使香蕉发黑腐烂。(2)鲜荔枝。如将鲜荔枝在0℃的环境中放置一天,即会使之表皮变黑、果肉变味。(3)西红柿。西红柿经低温冷冻后,肉质呈水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严重的则酸败腐烂。(4)火腿。如将火腿放入冰箱低温贮存,其中的水分就会结冰,脂肪析出,腿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腐败。(5)面包。在烘烤后,面包变得有弹性和柔软。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包会逐渐变硬,这种现象叫做“变陈”。变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面包放在冰箱中要比放在室温变硬的速度来得快,所以,如果短时间存放,应将面包放在室温下,以防止面包变硬。(6)月饼。吃剩的月饼别放进冰箱,月饼是用面粉、油、糖和果仁等配料精制,并经过焙烤的糕点。焙烤食品是不宜放入冰箱储存的。这是因为月饼原料中的淀粉在经过焙烤后熟化,并变得柔软,而在低温的条件下,熟化了的淀粉会变得老化(也就是“返生”),使月饼变硬、口感变差。(7)鱼。冰箱中的鱼不宜存放太久,家用电冰箱的冷藏温度一般为-15℃,最佳冰箱也只能达到-20℃,而鱼类,在储存温度未达到-30℃以下时,鱼体组织就会发生脱水或其他变化。因此,冰箱中存放的鱼,时间不宜太久。(8)冷冻食品。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冷冻食品,肉、鱼、鸡、鸭、蛋、速冻蔬菜等,一经解冻要尽快加工食用,不宜存放。如果存放时间太长,肉、鱼、鸡、鸭等会因为细菌和酶的活力恢复,不但能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质引起变质,而且还能产生有毒的组胺物质,人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冷冻蔬菜存放时间太长,不仅变色、营养损失、品质下降,而且也很容易腐烂变质,不能食用。(9)中药。药材放入冰箱内,和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长,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受潮,破坏了药材的药性,所以对一些贵重的药材,如人参、鹿茸、天麻、党参等,若需长期保存,可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将瓶盖封严,搁置在阴凉通风处。(六)餐具的消毒

碗、筷、碟、勺等餐具是家庭生活的日常必需用品,家庭中餐具的清洁卫生,是确保人体健康、预防病从口入的重要环节。不论采用何种消毒方法,餐具在消毒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清洗。一般来说,餐具在热力消毒前首先进行洗涤,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实施消毒。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在消毒之后还必须用自来水彻底冲洗,清除残留的消毒药剂。消毒后的餐具应放在专门的保洁橱或其他清洁的容器中,若有污染情况应再进行消毒。餐具的保洁橱或容器应采用无毒无害材料,存放餐具时应避免与其他杂物混放,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其干燥、清洁。对于一次性餐具,用后必须废弃。

对餐具的消毒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家庭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法

将碗、筷、碟、勺、抹布等放在锅里煮沸15分钟左右,捞出晾干(不要用未煮过的抹布擦拭,以防污染),然后置于洁净的橱柜中。煮沸消毒时应注意餐具的放置方法:碗、盆、盘等餐具应直立放置,并全部浸泡在水中,使餐具各部分接触沸水,以确保消毒效果。杀灭一般细菌只要等水烧开即可,即常说的“沸进沸出”。家中如有一般病人,可待水开后再烧10分钟。如家中有传染病病人,则应分食和分餐具为好,病人用过的餐具需单独消毒,一般在水沸腾后要再煮20~30分钟。据调查,用此法消毒的餐具,大肠杆菌检出率大为降低,对肠道致病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同时也能达到对肝炎病人使用过的餐具进行消毒的目的。

2.“84消毒液”浸泡法

也可以采用含氯消毒剂(最常用的是“84消毒液”)浸泡的方法,餐具的浸泡时间应持续5分钟。含氯消毒剂不能与洗涤剂同时使用,因为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会中和有效氯,很脏的餐具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应洗净残留洗涤剂,再进行消毒。洗碗布也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但竹或木制筷子不宜采用消毒剂浸泡法。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的餐具常留有氯味,对人有一定的刺激性,故在使用该类餐具前可用少量开水冲洗一下,这样可使氯味明显减轻。

护理小秘书其他餐具消毒方法:洗碗机消毒。洗碗机是一种清洗、消毒一体机,方便实用。但要注意严格按照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消毒,这样才能保证消毒的效果。消毒柜消毒。消毒柜有臭氧和远红外线等种类。将餐具放入消毒柜内,打开按钮,15~20分钟后关机冷却即可。

家庭用药

如果家里有一个急救箱,会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因为得心应手地应付常见的小伤、小病,能免除后顾之忧。而对于一些突发疾病,如果能快速地用药,则能有效地保证生命的安全。家庭急救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免药物过期失去药效。(一)内服药的配置

内服药可配置解热、止痛、止泻和助消化等类型的药物。如白加黑感冒片、芬必得胶囊等都是解热镇痛药,发热或红肿热痛都可以服用;诺氟沙星胶囊、黄连素等药物可用来治疗腹泻;常用的助消化药有健胃消食片等。

家庭急救箱的配置应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而定。解热镇痛药品,最好配置大人和小孩用两种。(二)外用药及急救用器材的配置(1)准备一些消毒过的纱布、绷带、胶布,脱脂棉也要选购一些备用。如有条件,最好准备一块边长1米左右的大三角巾。(2)体温计。(3)医用的镊子和剪子,在使用前用火或酒精消毒。(4)外用药可配置双氧水、酒精、碘酒、烫伤膏、止痒清凉油、伤湿止痛膏等。(三)特殊用药的配置

小儿、老年人、体弱或某些病情特殊的病人,应按医嘱配置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四)正确用药的方法

1.科学用药的一般要求(1)必须有明确的诊断,不能盲目用药。有些疾病症状类似,但病因却不同,如许多心肌梗死的病人发病前往往表现为胃区绞痛;心力衰竭早期表现为咳嗽,若凭一知半解盲目用药,会掩盖病情,造成病情的延误。因此,患病后一定要去看医生,根据医生的指示用药。(2)用药前必须了解药物,尤其是不良反应。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给药途径、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要有准确的了解。(3)不能随意加减药物。药物是根据病情及生理特点等因素决定使用的,若随意加减药物品种或剂量,会影响疗效,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4)要注意病人个体间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到年龄、性别、体质、病理状况、过敏史等。(5)不可滥用药物,不要过分迷信新药、进口药、高价药、新一代抗生素、各种滋补保健品等。是药三分毒,滥用药物有害无益。

护理小秘书家庭用药七大误区:误区一,家庭储备药品越多越安全。误区二,只要对症,用药不必因人而异。误区三,药越贵越好,剂量越大病好得越快。误区四,家庭储备药品无须作定时清理,药品的储存与质量关系不大。误区五,服用过期药品对健康损害不大,吃总比不吃好。误区六,互为禁忌的药品同时服用、随意增减服药剂量。误区七,随意用药。

2.服药时间的选择

药品的服用时间与药物的治疗效果关系密切,某些药物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阶段服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服药与吃饭的时间先后很有讲究,因为饮食状况、胃内容物的性质,都能影响药效的发挥。所以,许多药物在饭前、饭后服用效果大不一样。比如饱食以后,阿司匹林、磺胺嘧啶、钾盐等吸收延缓,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则吸收减少。相反,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药则可增加吸收。(1)饭前服用的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罗红霉素等。这些药物易被食物中的纤维素吸附,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需要空腹服用。再比如人参制剂、鹿茸精、蜂乳、六味地黄丸以及其他一些对胃肠刺激小的滋补药物,这些药物空腹服用,到达小肠部位时不受食物影响,吸收得快而且完全,疗效显著。(2)饭时服用的药物。宜饭时服用的药物,常见的有鱼肝油等脂溶性药物,因为脂溶性药物可溶解于食物中的脂肪内,更容易吸收。另外,助消化药与食物同时服用,其助消化作用更佳。(3)饭后服用的药物。药物大都可以饭后服用,特别是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的药物,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药物的刺激。

3.服药期间不可饮酒

药物进入人体后,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内药酶的状况。大量饮酒对药酶有抑制作用,使有些药物如安眠药甲丙氨脂(眠尔通)代谢减慢,排泄时间延长而发生毒性反应。

有些药物在服药期间严格禁止饮酒,否则就会产生毒性反应。如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口服后,会在体内通过药酶代谢,产生一种名为羟酰的有毒物质,然后由肝脏内活性物质结合解毒。如果此时饮酒,激活药酶,将会迅速产生大量的羟酰,一旦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影响肝脏功能,造成严重的中毒反应。

4.不宜同服的药品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因各自的化学性质不同而相互作用,则必然会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或新的化合物。

胃病病人如长期服用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就不宜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胃舒平是一种碱性的复方制剂,可降低胃内酸度,缓解胃痛,保护胃黏膜。而胃蛋白酶在弱酸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两种药品同时服用,就构成了典型的“酸碱配伍”禁忌。

因此在服用药物前,不妨阅读一下药物说明书,大概了解一下药物的性质,以避免不同药物同服,影响药效。

5.用药的禁、忌、慎

在使用某种药物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没有该药物的禁忌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溃疡病、严重贫血、青光眼病人以及过敏体质者用药须特别谨慎。一般药品说明书上有详细的介绍。假若没有别的代用药品而非用不可时,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人,在治疗用药前更应谨慎。如高血压合并哮喘病的病人,就不能选用麻黄碱类药品进行治疗。虽然麻黄碱有缓解哮喘的作用,但同时会升高血压。若同时使用多种药品,则要考虑这么多的药品同用之后,会不会药效相互抵消,造成疗效下降。某些药理作用相抗的药品在使用后,不仅药效相互抵消,而且会产生严重毒副反应,这对婴幼儿、孕妇、乳母、年老体弱者的危害更大。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向医生请教。(五)中草药的煎法

1.煎药的器具和用水

煎药,最好选用陶瓷砂锅或搪瓷锅,因其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用水的水质应力求优良,最好是泉水。但合格的自来水也可以。井水硬度大,并不适合用来煎药。不干净的塘水、河沟水等都不能用来作为煎药用水。

2.煎药的火候和时间

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水至高出药面3厘米左右,浸泡20分钟,泡的时间不宜太长,尤其在夏季,容易发酵变酸。加热煮沸后,就要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半小时。加热过程中应经常用筷子搅动,保证药材充分出汁。药材煎煮完毕后,经小药筛或纱布过滤,然后再将药渣返回煎药锅中,加水再煮20分钟。

3.特殊药物的煎法

若是煎煮发散性、芳香类的药材,药液沸后只需保持微沸5分钟即可,以免久煎后,其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如果煎煮的是滋补药,则宜用小火,时间适当延长,以保证药中成分充分溶解在药汁中。对于处方中根茎类药材较多的,煎煮时间可酌情延长,也可以重复煎煮3次。

二、常见医疗护理技术

重点提示·人体生命体征的测量及方法·病人的常用卧位及协助病人活动的方法·病人的饮食护理·

消毒及隔离技术

·

冷、热敷技术

的应用·氧气吸入的基本操作技术

人体体温测量

(一)人体体温概述

正常人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一般为36℃~37℃。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肌体热量的产生与散发维持动态的平衡。正常人的体温,由于测量部位与时间的不同,常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正常体温在个体之间、昼夜之间、体内体表各部分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其变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1.正常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测量体温,常以口温、腋下温度或直肠内温度为标准,用这三个部位测出的温度和深部体温相近,其正常值为:(1)口腔温度:37℃(36.2℃~37.2℃)。(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3)腋下温度:36.5℃(比口腔温度低0.3℃~0.5℃)。

体温(口温为准)低于35℃称为体温过低;在37.5℃~38℃之间的称为低热;39℃以上称为高热。

2.生理性变化

在生理情况下,有若干因素都可影响体温变动,这些因素是:(1)昼夜时间。由于人体活动情况和代谢水平不同,体温呈现周期性变动。清晨2~6时最低,此时体温为基础体温,以后则逐渐升高,至下午2~8时最高,其变动范围在0.6℃~0.8℃之间,一般不超过1.0℃。如果改变正常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夜班工作等,体温也会随之变动。(2)性别差异。女性体温比男性稍高。我国女性基础体温平均约为36.7℃,男性则为36.4℃。女性体温还随性周期而变动,如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升高,月经来潮后稍下降。早期妊娠时体温略升高。(3)年龄差异。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体温波动较大,但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体温也渐趋稳定。

护理小秘书影响人体体温的其他因素:(1)进食、饮用热饮料、剧烈活动、沐浴后、情绪激动,以及精神紧张等都可使体温暂时略有升高。(2)大量出汗后体温略低。(3)使用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影响神经传导及扩张血管,使体温下降。(二)腋下测温方法

在测温前30分钟应避免进食、饮水、热敷、洗澡、坐浴、降温以及剧烈运动。

测腋温时,先擦干病人腋下的汗液,然后将体温计自消毒液中取出、擦干,将水银端放在病人腋窝中央,让其弯曲手臂,放于胸前,以夹紧体温计。测腋温大约需要10分钟,然后取出体温计,读数并记录。

人体血压测量

(一)人体血压概述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称为血压。血液由心室排出,在经过主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到微血管的整个过程中,压力逐渐下降。正由于体循环各段血管间存在着压力差,因而保证了血液的持续定向流动,以完成血液循环。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发生规律性搏动,即心室收缩时动脉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心室舒张末期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1.人体正常血压范围

正常成人安静时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平均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平均为8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30~40毫米汞柱。

2.正常血压的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的血压常因各种因素而有所变动。(1)年龄和性别。小儿血压较成人低,40岁以上每增10岁,收缩压相应上升1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升)。中年以前男性血压一般略高于同年龄的女性,中年期后男女则无较大差异。(2)精神状态。情绪激动、紧张、兴奋、疼痛等刺激可使收缩压上升。劳动、饮食、饮酒也可使血压升高。(3)昼夜。人体血压在傍晚高于清晨。(4)部位。人体直立时血压比平卧时高。下肢(动脉)血压比上肢(肱动脉)血压高20~40毫米汞柱,左上肢(肱动脉)血压比右上肢(肱动脉)血压高10毫米汞柱。(5)环境。人在寒冷环境中血压上升,高温环境下血压则略下降。

在安静状态下,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是高血压。如舒张压低于50毫米汞柱,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则是低血压。(二)水银柱血压计的操作方法

护理小秘书测量人体血压的用物:水银柱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和笔。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1)测量前要求被测者安静休息15分钟。(2)检测血压计。关紧活门充气,如汞柱不能上升或有裂隙,表示漏气或汞量不足,则该血压计不能使用。(3)被测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将衣袖上卷,袖口不可太紧,露出右上臂,并保持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伸肘,上臂稍向外展45°。(4)打开血压计,检查汞柱液面是否与0点平齐。将血压计袖带内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袖带气袋中部对着肘窝平整地缠上病人上臂,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将末端整齐地塞入里圈内。(5)带好听诊器,先触及肱动脉搏动,再将膜式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稍加压固定。(6)将血压计开关按到“开”位置,关闭气门。左手携住听诊器体件,右手握气球,以均匀速度向袖带内注气,直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再继续注气,使压力表上汞柱再上升20~30毫米汞柱,然后旋动气球旋转,以每秒4毫米汞柱的速度放气,使汞柱缓慢下降。双眼平视汞柱所指刻度,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动脉搏动音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如声音消失距离明显变调在20毫米汞柱以上,则应将两数同时记录。(7)记录。以分数式,即收缩压/舒张压毫米汞柱。(8)测量完毕后,排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气门,整理袖带放入盒内,将血压计和盖右倾45°,使汞流回槽内,并关闭汞槽开关。

人体脉搏测量

(一)人体脉搏概述

1.人体正常脉搏

正常脉率:成人为60~100次/分。

2.生理性变化

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女性较男性稍快。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减慢。(二)具体测量方法

护理小秘书测量人体脉搏的用物:有秒针的表、记录本。测量部位:常选择桡动脉,其次为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1)诊脉前要求被测者保持安静,如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分钟再测。(2)以测桡动脉为例,被测者取坐位或卧位,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腕部伸展。(3)将食指、中指和环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桡动脉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地触及脉搏为宜。一般测30秒,将脉搏数乘以2,即为脉率。异常脉搏和危重病人应测1分钟。当脉搏细弱而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分钟。

病人常用卧位及活动的护理

(一)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醒的病人;脊柱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具体方法是:去枕使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2)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或做导尿术等。具体方法是:使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并稍向外分开。

2.侧卧位

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肉注射。常常侧卧和平卧交替以预防褥疮发生。具体方法是:使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放于枕旁,下面的腿稍伸直,上面的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后背和胸腹前可以放置软枕。

3.半坐卧位

适用于心脏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具体方法是:先摇床头支架成40°~50°角,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顺序相反。若无摇床可用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个靠背架,用中单包裹枕垫放于膝下,将中单两端的带子固定于床沿上,以免病人下滑。

4.端坐位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具体方法是: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置一个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使病人背部能倚靠。

5.俯卧位

适用于腰背部检查,某些术后(如脊柱、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及踝部各放一个软枕,头转向一侧,使病人姿势舒适,又不影响呼吸。

6.头低脚高位

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及十二指肠引流;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跟骨牵引或胫骨牵引时,防止身体下滑。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病人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厘米。

7.头高脚低位

适用于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也用于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或开颅术后。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厘米。

8.膝胸位

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检查及治疗;亦用于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倾。具体方法是: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在床上,大腿和床面垂直,两腿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高,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于头的两侧。

9.截石位

适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具体方法是: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支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二)协助病人移动的方法

1.协助病人移向床头(1)以床单代替盖被,将枕头移向床头挡住头板。(2)病人仰卧双膝屈曲,两足跟尽量靠近臀部,两手拉床栏杆。(3)护理人员面向床头,双脚前后分开,双膝略弯,一手置于病人颈肩下,另一手置于病人腿下。(4)护理人员与病人一起用力移向床头。(5)放回枕头,换回盖被,协助病人维持舒适的卧姿。

2.协助病人侧卧

护理小秘书协助病人侧卧的目的:改变病人的姿势,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同时,预防褥疮的形成。(1)先将病人移至将转向的对侧床旁。(2)护理人员再绕至病人将转向的另一侧床旁,将病人近侧的手臂放至头侧,远侧的手臂置于胸前,远端的腿屈曲放于近侧的腿旁。(3)护理人员的双脚分开,一只手臂置于病人远侧的肩膀上,另一只手臂置于病人远侧的髋部下。当护理人员的重心由前脚移向后脚时,同时将病人转向护理人员。(4)使病人舒适,并维持良好的体位。放一个枕头在病人的背部以支撑病人,放一个枕头在病人的两腿之间,用一个枕头支托病人的手臂及手。

3.协助病人移至床边(1)到病人床边,移去其头下的枕头。(2)由甲、乙、丙三位护理人员排列于病人将移至的一侧床边。(3)甲将双手分别置于病人头颈及肩背部,乙将双手分别置于病人背、臀部,丙将双手分别置于病人两大腿与两小腿下(若两位护理人员,则一人双手分别置于病人的肩膀与腰背部,另一护理人员双手分别置于病人的髋部及大腿处)。(4)由其中一个护理人员发令,三人同时抬起病人,护理人员将身体往后移动,采取蹲踞的姿势,其重心由前脚移向后脚时,将病人向自己站立的这一侧床边移动。(5)将病人轻放,确认病人感到舒适,然后把枕头放在病人头下。

4.协助病人移向床边椅或轮椅上及返回病房(1)协助病人自病床移到床边椅或轮椅上。①测量病人血压、脉搏及呼吸。②在床尾处,准备床边椅或轮椅,使之与床平行。③摇高床头,并将病人盖被扇形折叠至床沿。④护理人员站于床头,双腿朝床尾,一前一后分开,然后一手置于病人颈下,另一只手置于病人膝上,协助病人坐于床沿。⑤让病人以手掌撑住床褥,维持坐姿,助其穿上外套及鞋子。⑥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及呼吸,注意有无体位性低血压,或头晕、休克现象。⑦护理人员面对病人双脚分开站立。⑧让病人两手放在护理人员的两肩上,护理人员的两手扶住病人腰部或腋下,协助病人下床,并支持病人转身,使其坐入椅中。⑨协助病人调整坐姿,放好轮椅脚踏板,以被单覆盖病人双脚。(2)协助病人自床边椅或轮椅返回病床。①推轮椅至床尾。②取掉盖脚的被单,脱下病人外套及鞋子。③护理人员面对病人双脚分开站立,让病人双手放在护理人员的两肩上,护理人员两手扶在病人腋下,协助病人站起,护理人员支撑病人转身,使其坐于床沿。④护理人员站于床头,双脚朝床尾,一前一后分开,然后一手置于病人颈后,另一只手置于病人膝下,协助病人卧于床中,并将盖被拉好。⑤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最后整理用物。(三)病人的康复运动(1)适当地安置病人,适时地放置屏风。(2)护理人员站在病人的患侧,以保护病人的安全,随时观察病人呼吸、脉搏及心跳。(3)依照病人的需要给予不同的康复治疗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坐姿平衡训练:①静态的。争取病人能独自静坐。②动态的。如坐着拍手、向左右方向取物。

站姿训练:①静态的。争取病人能独自站立。②动态的。重心转移到单脚站立或原地踏步,向上、下、左、右取物。

行走训练:利用平衡杆的训练走上下楼梯、斜坡及使用助行器矫正步态等。

手功能训练:①堆积木、拉锯子、人体部位的配合等。②手、眼的协助训练。

呼吸运动训练: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

日常生活训练:如自行穿脱衣服、梳洗、吃饭、简单的家务等。

翻身运动:至少每两小时翻身一次。

肌力训练:①等长运动。维持关节不动,收缩或紧缩肌肉至最大程度,数秒后放松肌肉,如单手或双手抵住墙壁施力、举重等(心肺功能不好者不能做等长运动)。②主动运动。病人自行运动,如关节在无协助下完成各种活动。③阻力运动。让病人抵抗人力或机械力的一种主动运动,如给沙袋、哑铃等。

护理小秘书病人康复运动的目的:预防畸形或身体其他机能发生障碍;协助训练患肢的功能,并促其恢复;保持健康肢体的功能。(四)关节被动运动(1)手指的伸屈运动。病人患臂自肘关节处弯曲成直角,上臂贴于床垫;护理人员一手握病人腕关节,另一只手握拇指以外的手指;弯曲各指使其成握拳状再放开,做手指的伸屈动作。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2)腕关节运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伸屈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病人患肢手指,另一只手握前臂距离腕关节大约1厘米处;用近腕关节的手来支持患肢,而握住手指的手将病人的手向手背弯曲,再将病人的手向手掌方向弯曲。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②外展及内收。将病人手臂自肘关节处弯曲成直角,上臂紧贴床垫;一手握住病人手指,另一只手握前臂距离腕关节1厘米处;将病人手腕偏小指侧屈,再将手腕偏大拇指侧屈。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3)肘关节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病人患臂的腕关节使手掌向上,另一只手按在肘关节上约1厘米处;固定病人的肘关节,握腕关节的手使腕关节弯曲,然后恢复腕关节伸直。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4)肩关节运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屈曲和伸展。护理人员一手托住病人患臂腕关节,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并固定肘关节;将患肢伸直举起,向头部方向移动,再慢慢恢复到原来位置。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②外展和内收。护理人员一手握病人肘关节,另一只手拖住腕关节,将患肢向侧方水平伸直;慢慢将患肢放回身边并横过胸部直到对侧的最大限度。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③内外旋转。护理人员一手握住病人患侧肘关节,另一只手托起手腕,使上臂与前臂成90°弯曲后掌心向下平放在床上;以一手固定上臂,另一只手将前臂向上提做180°向外转动,再恢复到准备动作。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5)髋关节运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伸屈动作及屈曲动作。护理人员一手握病人患肢膝关节上约2厘米处,另一只手托住病人脚后跟;慢慢抬高腿部,将膝关节弯曲并向头部方向移动;恢复至原来位置,腿伸直。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②内收、外展动作。护理人员双手置病人膝下及脚跟下,把腿伸直并抬高离床垫约5厘米;将患肢依水平方向向外移,再回到原来位置。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6)踝关节运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伸屈动作。护理人员一手握病人脚后跟,另一只手置脚掌;压迫病人脚底向足背方向,使脚踝成90°角。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②外翻、内翻动作。护理人员一手握住病人脚踝,另一只手握住脚掌;转动脚部使脚掌朝外,再转动脚部,使脚掌朝内。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7)趾部运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伸屈动作。护理人员一手握病人患肢脚趾,另一只手握住脚掌;将脚趾弯曲,使朝向脚底;恢复后将脚趾伸直,再将脚趾尽可能朝胫骨方向伸展。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②外展、内收动作。护理人员双手握住病人患肢脚趾;使各趾尽量分离至最大限度,再使各趾尽量合拢。一般重复5次,每天3遍。

护理小秘书病人进行关节被动运动的目的:预防肌肉挛缩以及关节僵硬变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疼痛,使病人舒适;增加肌肉在静止时的强度,增加长时间卧床病人的耐力。

饮食护理

(一)一般病人的基本饮食(1)普通饮食。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疾病恢复期消化功能正常者。以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为主。每日进餐3次,需要蛋白质70~90克。(2)软食。适用于老年、幼儿病人或口腔疾患及术后恢复期病人。以软烂、无刺激性、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面条、烂饭。菜和肉应切碎煮烂。每日进餐3~4次,需要蛋白质约70克。(3)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发热、体弱、消化道疾患、咀嚼不便或术后病人。应少食多餐,给予无刺激性、易吞咽、含纤维量少、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豆腐等。每日进餐5~6次,需要蛋白质约60克。(4)流质饮食。适用于高热、口腔疾患、各种大型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病、病重或病危病人。以液体状食物为主,如奶类、豆浆、米汤、肉汁、菜汁、果汁等。每日进食6~7次,需要蛋白质约40克。(二)治疗饮食

1.高蛋白饮食

适用于长期的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病)、严重贫血、烧伤、肾病综合征、大手术后及癌症晚期等病人。膳食中应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成人每日蛋白质的总量为90~120克,多食鱼、肉、蛋、豆制品等食物。

2.低蛋白饮食

适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脑病等病人。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在40克以下。

3.低脂肪饮食

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肝、胆、胰疾患病人。成人每日脂肪总量在50克以下,患胆囊、胰腺疾病的病人每日应少于40克,尤其要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4.低盐饮食

适用于急慢性肾炎、心脏病、肝硬化伴腹水、重度高血压等病人。成人每日进食盐在2克以下,不包含食物内存的氯化钠,忌用一切腌制食品,如酱菜、咸肉等。

5.无盐低钠饮食

无盐饮食是指除食物内自然含钠量外,不放食盐烹调。低钠饮食是指除无盐外,还需控制摄入食物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每天控制在0.5克以下)。适用范围同低盐饮食,尤其水肿较重者。对于无盐或者低钠饮食者,还应禁止食用含钠的食物、药物和含碱食品,如馒头、油条、挂面、汽水和碳酸氢钠药物等。

6.少渣饮食

适用于伤寒、肠炎、腹泻、食管静脉曲张等病人。应少食含纤维素食物,多食蛋类、嫩豆腐、蔬菜汁等。

7.高纤维素饮食

适用于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人。应选择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白菜、豆芽、萝卜及带皮水果等。

8.低胆固醇饮食

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病人。成人每天膳食中胆固醇在300克以下,应少食动物内脏、蛋黄等。

9.高热量饮食

适用于需补充营养、消化能力强的病人。一般用来加餐的食物有牛奶、豆浆、鸡蛋、藕粉、蛋糕、奶油、巧克力等。

10.低热量饮食

适用于体型较胖的心脏病或糖尿病病人。每日总热量6270~7524千焦。应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减少饥饿感。消毒及隔离技术(一)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灭菌法(1)日光曝晒法。常用于毛毯、衣服、被褥、书籍等物品的灭菌。将物品放于直射日光下曝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受日光照射。(2)干热消毒灭菌法。将器具放在火焰上烧灼。便器等可倒入少量95%酒精后慢慢转动,使酒精分布均匀,点火燃烧直至熄灭,须注意要远离易燃易爆物。(3)煮沸消毒灭菌法。将物品放入水中,加热煮沸后,经20~30分钟可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前物品应洗净,并全部浸泡在水里,盖好锅盖进行消毒。(4)高压蒸汽灭菌法。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高压锅进行消毒灭菌。用高压锅灭菌时,先给锅里放水,物品放于水中,加热煮沸20~30分钟。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金属器具、布类物品及玻璃制品等。(5)微波消毒灭菌法。适用于食品和餐具的处理,医疗用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2.化学消毒灭菌法(1)酒精。75%酒精用于皮肤、手的消毒;95%酒精用于燃烧灭菌。(2)碘酒。2%碘酒用于皮肤消毒,待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3)安尔碘。用于皮肤消毒,用无菌棉签蘸取涂擦即可。(4)84消毒液。0.2%消毒液用于手的消毒;0.5%消毒液用于餐具、家具、浴池和地面的消毒。(5)食醋。用于房间空气的消毒。(二)隔离技术

1.口罩的使用

护理小秘书使用口罩的目的: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染;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食物等。(1)洗手后戴口罩,要罩住口和鼻。戴上口罩后,不能用污染的手接触口罩。(2)口罩用后,应立即取下来,不能挂在胸前。取时,先洗手,取下后双手握住口罩两侧带子,将污染面向内折叠,放入胸前小口袋或塑料袋内,手不能接触污染面。

2.手的消毒

护理小秘书手消毒的目的: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手消毒的用物:盛10%肥皂液的治疗碗,手刷(肥皂液每天更换一次,手刷每天要进行消毒),肥皂,纸巾或小毛巾。(1)用刷子蘸肥皂水刷手,按指甲、指缝、手指、手掌、手臂、腕部、前臂顺序刷洗,范围应超过被污染的部位,每只手要刷30秒,然后用流水洗净,再重复刷洗一次(共刷洗2分钟)。流水洗手时,腕部要低于手部,勿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2)刷洗完毕后用小毛巾或纸巾擦干。

3.穿、脱隔离衣(1)穿隔离衣。①戴好口罩、帽子,取下手表,卷袖过肘。②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向自己,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露出袖子内口。③右手持衣领,左手伸进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左手露出。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举手将袖抖上,注意衣袖内勿触及面部。④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将领扣扣好,再扣袖口。⑤解开腰带活结,将隔离衣的一边(约在腰下5厘米处)向前拉,见到边缘则捏住,同法捏住另一边缘(注意手不可触及衣内面),双手在背后将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然后打一个活结。(2)脱隔离衣。①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个活结。②解开两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袖内,然后消毒双手。③解开领扣,一手伸入另一侧衣袖内,拉下衣袖过手,再用遮盖着的手握住另一衣袖的外面,将袖拉下,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再以右手握住双肩缝后撤左手,用左手握住衣领外面退出右手。④左手握住衣领,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挂在衣钩上(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若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不再穿的隔离衣脱下后,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污物桶内。

4.疾病隔离(1)一般性隔离。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经飞沫或鼻咽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而导致传染的疾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其主要措施如下:①进入病人房间时应戴上口罩。②凡与病人口、鼻或与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如痰盂、饮食用具等用后必须消毒。③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应焚烧或煮沸20~30分钟后倒掉。④病人解除隔离后,床铺、用物及房间空气应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消化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经粪—口传播的疾病,如甲肝、伤寒、细菌性痢疾等。其主要措施如下:①病人生活用具专用。②要接触污染物时,应戴手套或使用避污纸,以防手被污染。③直接或可能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应随时消毒。粪便应加等量漂白粉搅拌,放置2小时倒掉。④病人的剩菜、剩饭煮沸后倒掉。⑤病人活动范围限于床边周围。

伤口或皮肤接触隔离:主要用于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等。其主要措施如下:①换药时应戴上口罩、手套,衣服可能被污染时要穿隔离衣,皮肤或黏膜有破损者应避免接触病患。②接触病患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必须认真刷洗双手,用消毒液浸泡。③接触过伤口、分泌物、引流物的物品必须先消毒,在清洗后进行高压蒸气灭菌处理。

血液或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病人的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疾病,如乙肝、梅毒、疟疾等。其主要措施如下:①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怀疑有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泡手。②病人使用的治疗物品尽可能为一次性的,用后作焚烧处理。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④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室内物体表面时,应随时给予消毒处理。(2)严密隔离。主要用于经飞沫、分泌物与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染的疾病,如鼠疫、霍乱等。其主要措施如下:①一旦发现,病人必须独居一室,禁止任意开启门窗。②接触此类病人时,护理人员须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手套。③进入室内的一切物品均视为被污染物,移出室外时,必须经过消毒处理。④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须认真刷洗双手,并用消毒液浸泡。⑤病人痊愈,解除隔离后,室内一切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3)保护性隔离。是指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如婴儿、早产儿、年老体弱者及癌症晚期接受化疗、放疗的病人。其主要措施如下:①病人单独居住,室内家具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洗1~2次。②减少或杜绝探视病人,有人来访时要戴上口罩。③接触病人前要洗手、戴口罩、穿清洁衣服,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避免接触病人。④易感人群的居室应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冷、热敷技术(一)冷敷

1.冷敷概述

利用冷敷可以用来止血、止疼、消炎及退热。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对于早期局部挫伤,施行短时间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冷敷可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感。冷敷还可减少局部血流,降低细菌和组织活动能力,从而抑制感染或炎症的扩散。冷敷在直接接触皮肤后,可将体内热传导散发,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因而冷敷能退热。

护理小秘书在应用冷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如大片组织受损、血液循环不良、皮肤颜色青紫时不宜冷敷,防止加重循环不良,使组织坏死;枕后、耳郭、阴囊等处禁用冷敷,以防冻伤;腹部、心前区、足底等部位均禁用冷敷,以免引起腹泻、心率减慢和影响心脏功能。

2.冰袋冷敷法

多用于39℃以上的发热病人的物理降温。将冰敲碎,放入盆中洗去棱角,装入冰袋内约半满,驱出空气,旋紧盖后倒提抖动,无漏水后擦干,放在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处。扁桃体摘除术后为预防出血,可将冰袋至于前颈颌下。要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和冷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如体温降至39℃以下,即可取下冰袋。

3.乙醇擦拭法

多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高热寒战、年老体弱、对冷敏感及风湿病人不宜使用。用浸湿酒精的毛巾自颈部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心。边擦边按摩,注意更换手巾。擦完两上肢后露出下肢。从髂骨开始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脚心,然后从大腿后侧经窝擦至足跟。同法,擦拭另一下肢。擦拭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二)热敷

1.热敷概述

热敷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热敷是利用热刺激作用于皮肤,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改变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和新陈代谢等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减轻症状的目的。热敷可以减轻和解除疼痛,促使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护理小秘书下列病症不能作热敷处理:急性腹部疾患在未明确诊断前不宜热敷,因为热敷可使疼痛减轻,会掩盖病情而耽误及时的治疗;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热敷会使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各种脏器的内出血用热敷则会加重出血;软组织挫伤前三天,用热敷会增加皮下出血和疼痛。

2.干热法

用于保暖、解痉和镇痛。具体方法是:检查热水袋无漏气后,将60℃~70℃的热水灌入袋中1/2或2/3满,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擦干,倒提,确认抖动无漏水时,即装入套中,放在病人所需部位。应注意,婴幼儿、老人、肢体麻痹或感觉迟钝的人,水温应稍低(50℃以内)。在热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皮肤变化,防止烫伤病人。如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上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如需持续使用热水袋,当水温降低后应及时更换热水。

3.湿热法

多用于消炎镇痛。具体方法是:将毛巾放在盛有热水的小盆中,水温一般为50℃~60℃,浸泡数分钟后,捞出拧至不滴水,抖开,用手腕掌侧试温,以不烫手为宜,放于病人所需部位。为了保持温度,毛巾上面可放热水袋。一般时间为15~20分钟。

在热敷前,可局部涂凡士林,范围略大于热敷面积,盖上单层纱布,以保护皮肤。病人感觉过热时,可将敷布一角揭起散热,每3~5分钟更换一次。热敷完毕后,揭开纱布擦去凡士林。

热敷的同时要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在伤口部位作湿热敷,应按无菌操作进行,热敷结束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面部湿热敷者,敷后15分钟方能外出,以防感冒。

氧气吸入疗法

(一)概述

氧气吸入疗法是通过氧气筒、氧气枕等供给病人氧气,来提高病人肺泡内的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任何原因使身体组织缺氧者,均可使用,如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急性大失血或严重贫血、药物中毒、脑缺氧等。而家庭吸氧的病人多见于一些慢性病、肺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肺病、哮喘、脑血栓、晚期肿瘤等。(二)具体操作方法

护理小秘书进行氧气吸入治疗的准备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湿化瓶)、鼻导管、胶布、棉签、氧气面罩、漏斗、玻璃接管、橡皮圈、安全别针、纱布等。

1.单侧鼻导管法(1)携用物至病人床前,将氧气筒推至床前,将流量调节阀(小开关)朝着便于操作的方向。(2)先关紧流量表开关,打开总开关,再慢慢打开流量表开关,连接鼻导管,察看鼻导管是否通畅,然后调节所需氧流量,分离鼻导管,关闭流量表。(3)用湿棉签清洁病人鼻腔,将鼻导管用水湿润后,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约自鼻尖至耳垂2/3长度。如无呛咳,随即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再固定橡胶管,然后记录用氧时间。(4)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接着关流量调节阀,然后关总开关,再重开流量调节阀,放出余气后,再关流量表。

2.双侧鼻导管法

擦净病人鼻腔,将特制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同上法。然后将双侧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1厘米即可。

3.漏斗法

此法较方便,并且没有导管刺激黏膜的缺点,但耗氧量较大,多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

具体方法是:以漏斗代替鼻导管,连接橡胶管,按上法调节好氧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的口鼻处,其距离为1~3厘米,用绷带适当固定,以防移动。

4.鼻塞法

这是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以代替鼻导管用氧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病人鼻腔,将鼻塞塞入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长时间用氧的病人运用此法,病人会感觉比较舒适,并且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5.面罩法

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位,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上,然后调节氧流量即可。

6.头罩式给氧

适用于婴幼儿输氧,方法简便,无导管刺激黏膜和敷贴刺激等缺点。首先将头罩罩在婴幼儿头部,然后将氧气接于氧气孔上,最后调节氧流量即可。

三、常见症状的护理

重点提示·对各种常见症状的护理方法

发热

(一)日常护理

发热病人需要卧床休息,要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为55%~60%。并且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二)饮食护理

给予病人含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嘱咐病人少食多餐。鼓励病人足量饮水,重症者给予补液。(三)口腔护理

在清晨、餐后及睡前协助病人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口唇干裂者可涂抹润滑油,口唇疱疹可涂抗病毒软膏。(四)皮肤护理

病人出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受凉。(五)病情护理(1)发热病人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等到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2次。(2)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3)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的病人,应在30分钟后测体温一次,并做好相关记录。

护理小秘书发热的三个阶段:上升期:该期体温迅速上升或缓慢上升,有时伴有寒战。高峰期:指达到高热后维持一定时期,该期有面红肤热等表现。退热期:发热常常是体内的病灶及病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可根据热型特点去探察病灶及病理过程的性质。(六)高热护理

体温在39.1℃~41℃的属于高热。(1)病人出现寒战应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被褥,给予热水袋时要防止烫伤。(2)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9℃时,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用酒精擦拭全身或在大动脉处冷敷。(七)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如先锋V可能有发热、皮疹、胃肠道不适;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可能有皮疹、恶心,不宜用于儿童。(八)小儿发热护理(1)若肛温在38℃~38.5℃时,应减少被褥,让小儿多喝开水;同时可以给予冰枕。(2)若肛温在38.6℃~39.5℃时,给予解热药物,较小的幼儿可给予栓塞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