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资本——开启未来金融的密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5 10:58:47

点击下载

作者:滕达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信用资本——开启未来金融的密码

信用资本——开启未来金融的密码试读:

前言

想必每个人都有过被“车船店脚牙”坑害的经历,同样,在生活中总能看到没有井盖的井口、随意损坏的共享单车等,皱皱眉头却无可奈何。只因为缺少统一的信用体系,有些人即使做坏事也丝毫不会对其有任何影响。

生活中缺少统一的信用体系,为了避免风险,建立信任的方式只能是先不信任对方,通过检查、收押金等手段建立短暂的信任。2016年,北京地铁客流量30亿人次,为了保证所有乘车人的安全,所有人都必须接受安检。假设每人每次的安检时间为10秒,每年所有乘客安检累计浪费掉的时间相当于952年,这还不包括庞大的安检队伍付出的时间。

整个社会为“信任”二字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中华曾经有着重言诺行的良好传统,借助对文化与道德的约束,以及家族、村落和熟人网络的连接,让人们主观上鄙视失信,客观上,失信会让自己和家族在整个圈子中蒙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加速流动,不诚信的事情处处发生。传统的信任机制缺乏对陌生人和公共财产的约束,割裂的信用体系与简单和粗放的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做坏事还不用负责,那么不讲信用、害人利己的现象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这个时代需要新的信用文明,需要用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方式建立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的“信任机制”。过去的信用很像一个人的档案,大多来源于人们主动的、有目的的系列记忆或记录。这些信息通过“口口相传”“多人评价”“权威认可”等手段,可变为有效用的证明。金融体系将这些手段规范成“征信”这项业务,通过对体系完整、标准统一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推算,为个人或组织的金融信用评估出量化的结果,使金融体系依托“信用”,行之有效地运转。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人与人再次形成了更大规模的连接网络,重新构建的信用体系的“约束与边界”渐渐成型。每人在网上都留下了大量数据,借助计算机算法,便可以得出一个类似金融信用的结果。区别于传统纸质文件类的证明与档案,这些信息更多的是人们无意识的、被动地留在网上。这些数据更加客观,而且信息量极大,多以分散的形式存储在网络上的不同角落。

借助计算机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让这些数据转化为标准化的信息,再变为有通用效用的证明,成为提升人们交往及经济活动效率的新式信用。虽然这些数据可能存储在全球不同的角落,但是由这些数据推断出的“个人信用”,随着时代发展,会如同我们的身高、相貌、行为,时时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区别于通过传统征信方式获得的信用,本书将当下以广泛数据构建的信用称作“数字信用”。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 Fintech(金融科技),虎符、铜钱、银票、纸钞、养儿防老、随份子等都曾是过去的Fintech。当前,高速的互联网、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超级计算、大型存储技术、数字加密、分布式网络等底层科学技术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当前热门的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货币与合约、生物认证等数字工具,这些技术的二次重构又将促进数字信用、数字货币、数字认证的发展。

数字技术必然推动金融与资产向全数字化转变,这也将为人工智能与自动处理技术提供极其广阔的空间。未来的银行、投资、司法、中介等各个行业都将依此进行重新定位,他们的核心业务也将向上游或下游转移,而将交易、分析等环节交给计算机来处理,社会将迎来下一个颠覆式的革命。

1996年,多利羊的诞生让人们认识了克隆技术。有些人认为这动摇了人存在的根基,也不断质疑和想象克隆出的自己与真实自己的差别。数字信用或许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真实的自我不仅是基因上的“我”,更是过往行为和经历的“我”。如果此刻克隆出一个我,那克隆的“我”和我的区别是:他并没有购买过某件东西,没有到过某个地方,没有支付过某笔款项,不知道某张银行卡的密码,也没有与某个朋友进行过某次交谈。只有真实的我拥有过去独特的经历,代表这些信息而存储下来的数据也仅与我的记忆、意识、理念相联系。这些数据“决定”了我下一刻可能的行为。“我是我”不仅仅因为我是“基因的我”,还包括“经历的我”,数字信用是“经历的我”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何保护好“经历的我”,在书中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最近“降维打击”的概念十分流行。此概念最初源于科幻小说《三体》中一种星际间的打击方式。引申这种思路,在互联网与智能时代,本书中所提到的消息、资讯甚至是知识等层次的信息,都可能被“降维”到数据和算法这个层次,通过自动化或智能方式进行处理,而不必使用传统的层次递进式方法处理与加工。

与此同时,从金融角度看,“钱”将升维成为“信用”。几千年来,在“钱”的概念产生后,就束缚了很多人。不管是“葛朗台”还是你的某位朋友,都可能被“钱”这个虚拟的“想象符号”拖累了人生真正的意义。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即将取代“钱”而成为主角的“信用”,可能会颠覆货币时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信用”概念慢慢走向人类舞台中央的时候,必然会巩固和重塑“金融”概念的真谛。

除了这些遥远的概念,借助数字信用,未来社会人与人建立信任的成本大大降低,沟通交往效率会得到提升,幸福感会增强。同时,也是人与组织建立信任的方式,成为下一阶段提升经营效率和带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思维。当今的市场和经营思路,更多的是用“防小人”的经营管理办法,为了避免部分客户钻空子,耗费了大量资源和精力,而疏于对大多数值得信任的人的认可。通过利用好用户的各类数据,以智能征信的方式,将用户数字信用档案与自家公司的服务产生连接,让目标客户进入服务的白名单,减少审核、检查、押金等环节浪费的时间和资源。

本书从构思到出版,用了3年多时间。在写作过程中,我就见证了很多想法变为现实。数字信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当初的设想,有些理念构思在写作时还是科技构想,等读者读到时,就已成为现实。当前社会创业者和工程师践行创新理念的速度,已快过人们探讨这些理念的速度。

从内容上可以将本书分为四部分:一、信用是什么,即第一篇;二、信用从哪里来,以及信用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处理方式,包括第二篇、第三篇、第五篇;三、数据时代信用面临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即第四篇;四、信用将引导我们向何处去,即第六篇。本书整体沿用了“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思路。谨希望本书内容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不足之处,也恳请指正。滕达写于2017年9月1日凌晨

其实“人工智能”不等于“人类智能”。可以把“人工智能”理解为“硅智能”,而“人类智能”或者说“生物智能”理解为“碳智能”。

图中黑框为“人类智能”的进步和逻辑的层次,而灰处则是“人工智能”的算法和能力推进的层次。

两者在底层的基础逻辑是不同的,因此,它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但是,它们应对的场景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会比较类似。在某些时候,会被人们形而上地结合在一起。

当技术进步到两者可互相可以从底层被证明统一时,我们才认为两者达到了真正的“统一”。

本书知识背景图(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对你阅读本书是有帮助的)本篇知识背景图第一篇信用:从远古一路走来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

信用自古就有,在每个时代形态和作用不同。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信用几乎成为金融领域的专有名词。尤其是在近100多年的现代史里,信用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人类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如虎添翼。

金融信用通过征信的方式进行评价,借助个人的信息和借贷历史,客观地给出量化的评判结果。随着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用采集和分析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手段完成。

在数字化征信的同时,结合相关数据对个人进行大数据分析,可能是征信再出发的新起点。信用正在从金融信用,拓展到防止诈骗、诚信可靠度、经济软约束、身份认证与保护等多个领域。随着内容和应用的不断拓展,信用这个概念,也将再次回归其本意,延伸到方方面面。

信用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将到何处去?翻过这一页,让我们一同拨云见日,慢慢地展开这幅长卷。第1章从古老的信用到现代金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1.1 从人情到借贷

日月穿梭。奔跑、生存、繁衍,从狩猎到耕作。在经历漫长而又无历史记录的共有制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逐渐开始出现私有意识。小团体、家庭、个人开始拥有部分的生产资料与生活物资。

岁月更替。进入农业社会,突发的自然灾害——干旱、洪荒、冰雹、骤风、暴雨——使短暂积累的私有财产顿时消失。为了继续生存,今年借几粒粟,来年一把米,这可能是最原始的基于信用的借贷。4000多年以前,在古代亚述与巴比伦地区,城与城之间出现了以谷物为借贷的商业活动,被认为是银行的雏形。

小部落的近亲血缘关系与人情社会,是维系这种借贷与偿还不停循环往复的基础。由于人情,没办法借多少还多少。借是一种牺牲,还是一种感恩。1.2 信用创造:从神权到君权

靠感情维系的信贷是以村落与小社会关系为背景的。随着村庄、城市、国家、宗教的发展,人类共同体出现后,借贷业务不再局限于亲人朋友之间。

公元元年以前,罗马时代古希腊的一些寺庙就开始有存款的吸纳与货币的汇兑。在中世纪欧洲的村庄城镇也有这样的习俗,新迁来的居民也只有在信仰了当地的教派后,当地的修道院和村民们才肯借钱给他。

自佛教传入中华大地后,受到上至皇族下至百姓的青睐。佛教作为一种全民信仰和精神支柱,它的代言人——寺庙,得到了很多特权。比如经营许可、免税等,经济上的负担比任何组织都轻。同时,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地主商人,为了表示虔诚,争相向寺庙施舍土地和财物。僧人受到教规的约束,钱财消耗有限,大量土地则用于转让或收租。长年累月,寺庙只进不出,富者愈富,寺庙的钱财生意越做越大。

于是寺庙作为一种中介性质的早期金融组织,开始面向社会,进行规模化的放贷。最初寺庙放贷,是带有赈济性质的。发展到后来,受利益的驱使,演变为高利贷。远在南北朝时期,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信用贷款与典当机构——寺庙。

时间推进到公元11世纪末,宋神宗登基不久,一腔热血,梦想富国强兵,着手组织改革。本是好友的司马光与王安石,由于对改革见解不同而反目成仇。司马光在政治对峙中失利,一气之下回洛阳撰写《资治通鉴》,王安石全面接手改革工作。

青苗法是改革的一部分,以政府储备粮食做基础,在春播后夏收前,将储备粮粜出。一方面在粮食供给紧张时,平抑粮价;另一方面卖粮所得款项用来向全国进行放贷。将“农村小微信用贷”上升到全民层面,由政府出面授信。在“信用贷”中,以社会关系及个人评级为基础:社会关系为5~10户为保、贫富搭配;各户评级分为5等,从贫到富可借款额度从一贯到十五贯;贷款利率约20%。

在青苗法实施前,王安石曾拿给苏辙看。苏辙看后这样评价:“收20%利息贷款给群众,本来不是为了与民争利。但是在执行中,官吏狡诈,难免被他们钻空子;群众贷款,很多人会有不理性消费。等到还钱的时候,富户也可能会出现违约的情形。这样下去,各级政府精力会由于大量琐事而疲于奔命”。

青苗法改革的初衷,是个一箭三雕的好想法。一则降低粮食紧俏时期的粮价,二是降低民间的借贷利息,同时充盈国库。但最后只是富了国家,民间叫苦连天。

青苗法所采取的“信用贷”思路基本是以身份特质、人际网络和偿还能力为基础,评估与风控和当今的小贷业务思路类似。

青苗法改革在当时被认为不成功,司马光再次主政时被取消。没能继续在小贷领域深耕,使中国丧失了在金融史领先世界700年的机会。1.3 信用的背书:抵押

信用创造的主体虽在不停地转移,但为了防止赖账,抵押也时常与信用相伴。

16 世纪末,英国伦敦的舞台上映着一出“草根”向“白富美”求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一位讲义气、重情义的大商人,经营着很多商船,他的朋友们向他借钱,他从来不收取利息。这使得靠经营高利贷生意的犹太人夏洛克开展业务遇阻,心生恨意。

安东尼奥的好朋友巴萨尼奥为了向心仪已久的富二代美女鲍西亚求婚,向安东尼奥借3000金币。恰逢安东尼奥的船出海,资金周转不灵,便只好向夏洛克借款。安东尼奥本可以用自己尚未回港的商船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夏洛克却为了报复,执意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作为抵押。在鄙视高利贷的年代,戏剧最终的结果是放贷的犹太人吃了亏,如意算盘落空,借款也未要回。

通过剧本不难发现,威尼斯的高利贷在16世纪已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业务。在当时的借贷行为中,对于抵押贷款、抵押物品与担保人的规章制度早就十分完善了。

为保证放贷风险可控,一般要求借款者进行典质。典质业务分为两种:抵押和质押。抵押主要是针对不动产,比如房屋土地;质押是针对动产的,比如皮袄、珠宝、牲畜等。1.4 从信用借贷到现代金融的诞生

当英国人和教会还在鄙视高利贷的时候,意大利的各类放贷者们把业务做得红红火火,甚至与权贵政治联姻,一度权倾天下。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经营的信用借贷业务,被认为是今天银行的前身。

15世纪初,乔万尼·美第奇创立美第奇银行,通过早期银行与货币汇兑业务,获取大量的财产与政治权利。其家族银行一度成为教皇与皇室的财富管理者。比如以汇票等作为抵押,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放贷,之后再收回更多的金币。教会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第奇银行以神权和君权作为后盾,以此创造信用借贷。高峰时,美第奇家族富甲一方,甚至以其政治影响力成为当时佛罗伦萨城邦的统治者之一。图1-1 画家波提切利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兹艺术馆。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多位大师一同,他们均受到美第奇家族资助。美第奇家族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教父”。

光绪十年(1884 年),乔致庸抱有汇通天下的理想,重心从丝茶商贸改为票号生意,成立大德通、大德恒票号,专营汇兑行业。汇通天下,也可以叫作“全国性通存通兑”。乔家在全国30多个地方设有分号,注册资本超过35万两。这些票号大大解决了商人的银两携带问题,使他们可以一张银票走天下。由于银票汇兑的保密措施,在已记载历史中,乔家票号的汇兑不曾出过一次问题,目前看仍有借鉴意义,这也极大地提升了票号的信誉。在晋商的顶峰,庚子赔款的10亿两白银的本息均由山西票号经营;到了1906年,清朝户部的1/3存款放在山西票号中。图1-2 山西的乔家大院,承载着民族建筑历史,也记录着家族曾经的辉煌。它的主人就是晋商翘楚乔致庸

1844年,地位与山西票号类似的英格兰银行,一分为二,成立银行部门与发行部门。发行部门仅发行银行券,即纸币。1866年,英格兰银行成为大英帝国其他银行的最终贷款者。从此,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最终信用创造者,登上历史舞台。1.5 丰富的信用产品

时至今日,主要授信主体已变为被监管的商业银行。各类信用类金融产品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用服务。

信用卡作为受众最广的信用产品,截至 2017 年上半年,全国在用信用卡达5.2亿张。

个人房贷也基本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6年年末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9.14万亿元,相当于每户家庭4.5万元。经历近年房地产的大发展,房贷越来越像一种社会福利,为基本购房者提供低于正常市场利率水平的贷款。作为房贷的福利性补充,公积金贷款还提供更低利率的房贷。

除了熟知的信用卡与住房贷款,车贷、消费贷、旅游贷、产品分期付等各类产品层出不穷。除了信用产品外,授信实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商业银行,大量的民间实体也在进行授信,如各类P2P平台、担保公司、互联网公司、证券公司都可以提供便捷的信用类贷款。

信用与借贷,几千年来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曾停息脚步。时至今日,信用与借贷走入日常生活,从教会指定的“恶魔”变成一位谦恭的“仆人”,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服务。第2章信用与支付革命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2.1 无限信用的权杖

什么具有无限信用?纵观历史,可能只有支票堪负盛名。

一张空白支票可以让一个人瞬间拥有100万美元。1994年,迪斯尼出品的电影《空白支票》中,主人公布莱斯顿意外获得一张空白支票,从而开始了一段刺激紧张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打开了征服世界的想象。

如果说《空白支票》是一部喜剧狗血儿童影片,那么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猫鼠游戏》就酷多了。莱昂纳多饰演的弗兰克·阿巴内尔,混迹美国50多个州及全球28个国家,使用假支票套现600多万美元。电影的真实原型人物在1969年就实现了数额如此之大的诈骗,共在26个国家使用假支票套现了250万美元,使他成为当时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众多国家的通缉要犯。

这两部影片的共同点就是,一张现金支票就让他们无所不能,瞬间实现由穷孩子向“高富帅”的成功逆袭。

支票对国人来说,既羡慕又陌生。它常出现在港剧大佬的西装口袋中,随手寥寥几笔就完成了几百万元现金的支付,给人感觉很神奇。很可惜,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机会亲手写一张支票,就匆匆跨过了支票时代。2.2 支票:随心所欲的钱包

支票是由银行特殊印制并保证汇兑的一种凭证。

票面规定有限的项目,主要包括时间、收款人、付款人、金额、金融机构、凭证号。其中需要手写的内容包括时间、收款人、付款人、金额。金融机构与凭证号码是印在支票上的信息,如图2-1所示。图2-1 英国Nationwide银行支票样张

支票如今在欧美仍大量使用,支票的作用大大弥补了现金的不足,并提供了民间的延伸金融功能。(1)变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现金钱包。对于个人空白支票极致一点儿来讲,可以在上面写几美分,也可以写几百万美元,取决于支票拥有人的需求。(2)不用找零。比如购买了9578.65元的物品,对于支付这种数额的人来说,拿着支票就不必在钱包里预备零钱,付款后也不必找零。还有网友见过一位法国老人,填写了一张0.5欧元的支票,用来购买一根法棍面包。(3)银行背书的借条。由于支票提取时间是所写日期的10日内领取,因此,在借款时,可以在支票上填写一个未来的日期。借你钱的人届时可以拿着支票去银行取款。(4)收取大额现金,在没有POS机、点钞机的机构,比如大学收学费、小型的募捐机构、小型教会协会等,可以收取付款人的钱款,而不需要网络和复杂的设备。(5)写信转账给指定者。除了可以给人转账,美国很多水电费、通信费、税费的账单都直接投递到信箱中,内附回寄的信封。只要写好支票装进信封,再放到邮箱里就实现了交费和纳税。

1959 年美国通用电气建成了第一个电子支票记账系统(EMRA),由当时还是电影明星的罗纳德·里根在洛杉矶发布。系统可实现对磁性墨水印刷支票的票号读取和归类。1967年,美国已有95%的银行使用EMRA和计算机系统实现支票账户的归类与记账,大大降低了银行人力成本。

我国也曾努力大规模拓展支票业务。2006年年底,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已经建好,并开始在6省市试运营,2007年6月完成全国推广,建成后几年业务稳步上升,但2014年以后业务量开始下降,如图2-2所示。

影像系统可以实时将支票的信息以图像的形式传递到开户行。并完成支票信息的核对、校验,并为银行提供支票的截留。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电子化的方法,对支票的印章、签名、数字等信息进行电子化的核实,通过数字化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弥补肉眼识别的不足。系统自上线起,将实体的一张张支票映射到了央行的电子信息系统中。

但支票一直在国内未能盛行。究其原因,可能有这几点:(1)信用体系太差,追责能力较差,造假成本低;(2)支票本身成本不低,需要花钱买;(3)社会认可差,虽然写支票的人很方便,但是真敢接收的人与商家少之又少;(4)开通支票账户需要较强的个人信用背书和复杂的手续。另外,还需要个人在银行预留印章,支票只有盖章后方有效。图2-2 支票影像业务发展情况

如今,已经不需要支票来提升全社会的金融效率。但是对于20多年前的中国来说,如果当时发展个人支票业务,通过几张纸和签名可以应对某些支付场景,将省去大量的麻烦。

在当时的中国,企业出纳从银行取出一箱子现金,一张张点好后装进信封发工资。领到的人再点一次,再去把钱存进银行。需要用钱的时候,现金、存折可能需要随身携带,交易时找零还经常遇到问题。

支票没能提升普通大众的金融效率,始终是一个遗憾。进入21世纪,支票在全球的使用逐渐在减少。取而代之的主要是借记卡、信用卡、直接借记、直接贷记、电子支付、电子账单支付等业务。2.3 银行卡大爆发

虽然绝大多数人没亲手写过支票,但经常在刷卡机中吱吱吱打印出的纸条上签名。纸条上有交易双方的信息,有交易时间、金额等,最后还有签名。它可以等同于一张电子化的支票。

与支票交易签付和钱款到账的时间错配不同,在吱吱吱的打印声中,你信用卡中的“信用”就凭空就转化为现金,转移到对方的账户上。当然,最终清算一般在当天夜里,但即使这样,也比支票效率高了很多。

作为银行自助化服务核心ATM机的配角,最早的银行卡诞生于1967年的英国伦敦。ATM机本质是取款服务的自助交易。配合ATM机使用的银行卡的面积大小约为支票的1/4,而且只需一张,就超过一本甚至几本支票。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员工周炳志发现在中国香港的哥哥购买商品可以不给钱。问其原因,原来是一张银行卡完成了商店与银行后台的结账。好奇心与事业心让他将银行卡的申请材料及相关资料全部带回珠海,并向时任行长顾广提议,顾广很感兴趣,第一时间推动银行卡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方案制订工作。银行卡筹备小组很快成立,第一张银行卡随之诞生。银行卡作为新兴事物,起初并未有储蓄卡与信用卡的区别,账户中有1000元保证金或珠海公司担保,就可以存款和透支,存款以活期利率计息,透支一月内利率为 0.6%,一月以上为 1.2%,这种卡不完全算是今天的信用卡(贷记卡),也不是储蓄卡,准确的名称是准贷记卡。

至此,银行卡作为支票的电子化涅槃,开始一路飞奔。1997—2001年年初,银行卡完成互联互通的网络建设。进入21世纪,银行卡进入黄金时代,大量存折、支票等纸质业务单据逐渐被银行卡替代。2.4 银行卡的小伙伴:POS机

在最初有银行卡的时候,没有ATM机与POS机的支持,银行卡的效率还不如普通的现金或存折。早期的刷卡,还需由店家致电银行,核实用户信息才能使用,但优点是不必携带大额现金。能满足当时人们的心理特征,因为刷卡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这对于开放后的土豪们来说是硬需求。

POS机是Point of Sale的缩写,最初指的是超市收银台那种销售小区域。历经10余年的发展,POS机的定义变成了刷卡设备。这个刷卡设备从最初的一整套电子销售机,简化成了巴掌大小的机器。POS机的出现,将支付流程电子化。

低廉的 POS 机与竞争激烈的支付公司引爆 POS 机市场。具备系统、屏显、打印功能、无线功能的POS机零售价格也只有300多元,运营商为POS机提供的流量卡一年的使用价格仅为6~10元。POS机的使用成本极低,钱款一般可实现第二天到账,不管在支付效率上还是支付成本上,都已经远远超过支票。

2013年上半年,联网POS机830万部;2015年上半年即接近1800万台;2017年上半年达2900万台。超低廉的POS机成本,高普及的覆盖,配合银行卡、信用卡、预付卡等,使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电子化支付的时代。第3章生产信用的“车间”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3.1 信用审批的流水线

进入移动信息化时代,伴随支付大发展,信用正在被电子化、数据化、信息化。尤其近些年,征信信息的数据化飞速发展。

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是生产信用卡的车间。在进入车间前,个人信息会经过征信黑名单、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公安部的个人身份认证系统、地方征信局的审核。通过审核后,各家银行根据申请者的信息、央行等机构记录的信用信息为基础,将申请者各类信息录入银行系统汇总。最终根据业务要求、历史数据及风控标准对申请人信息进行分析,并由专人进行额度批复。

现在,这些生产环节均会被电子化。提交者的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等申报材料,会被高速图片扫描仪扫描成高清图片。图片被切成一块块后,被不同的人手工录入系统。在当今科技水平下,这个环节还在使用人工进行辨认,未免有些怀旧。但作为银行来说,使用人工进行辨别,可靠程度却最高。各大银行也都推出了网上申请信用卡,个人网银申请省去了个人信息数据化的人工成本,通过个人网银申请,还可以链接到银行账户信息。

申请者的信息会在进入信用卡初审流程前,经过了黑名单、征信系统审核通过后,央行征信中心会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分为个人查阅版与银行专业版。面向银行的2011年更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信息十分详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信息、配偶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信用信息(逾期与违约、授信信息);信贷交易信息(资产处置、贷款、信用卡、担保等);查询记录;个人声明等。目前,这些信息也提供了数据接口,方便银行进行自动化调用。

在判定用户信用时,央行的银行版征信报告中有征信的评分,是央行依据一套评分方式对个人信用做出的直观评价。对其他银行来说,这些都有判定用户信用的标准,判定用户的身份特质与还款能力。银行会参考账户余额、资金流水、工资入账等各类信息。综合征信评级情况和银行评估结果是能否办卡和信用额度的重要依据。当然,就信用卡最终审批结果与额度来说,大多数银行最终仍然看重审批员的经验。

信用额度作为银行授信的结果,是用户信用的直观反映。信用卡使用一段时间后,可申请调整额度。多数可以在网银上直接调整;电话申请时,客服大多会立即告知可调整的额度。这都源于银行会定期对用户信用做评估,借助信用信息电子化与评级的自动化手段,在用户已有额度的基础上给出额度调整空间。3.2 房贷:福利式授信

作为一种抵押贷款,房贷并不算是信用贷款,贷款额度除看个人的偿还能力外,也看重抵押房产的价值。由于一般房贷时间较长,在整个贷款期间房子与贷款人均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对房子的价值和贷款人的信用均有较高要求。比如年龄在25~40岁最佳,年龄过低或过高都影响批贷;房龄要求一般不超过30年,最好是15年以内,房龄越短越受欢迎。

在此基础上,银行对申请进行审批时,再对个人情况、偿还能力做出审核。个人情况主要参考征信系统信息;偿还能力,则多以个人职业、职位、家庭收入、金融资产等作为背书。审核完成后,银行对购房者授信并质押房产,最终才放款给房屋所有者。

除了商业性的房贷,还有公积金贷款这个特色福利。但它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批更严格,并且限定贷款总额。除了只发放给缴纳者外,诸如学历、职称、公积金缴存情况、公积金余额等,也是公积金信用资质审批的重要参考。

作为住房这种全民性的需求,房贷的授信却不全是银行的市场行为,而是由国家和当地政府来共同确定的。在不同的城市,房贷比例与房产面积、名下房产数等都有很大关系,而银行有权对额度和利率进行差别化的微调。3.3 面向线上的虚拟信用卡

实体信用卡是一张符合 ISO/IEC 7810 国际标准的卡片。2014 年之前大多为磁条卡,为了安全性和防盗刷,央行要求 2015 年 1 月以后芯片卡全面替代磁条卡。

在电子支付行为中,无论是什么卡,本质上都是将卡片信息读取到POS机中,再把交易记录系统化。抛开安全问题,在不刷实体卡的情况下,只要在系统中记录某卡号的消费行为,且持卡人认可,这笔交易就与刷POS机没有任何区别。当前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输入“卡号+密码+有效日期+CVV码+姓名+手机”等信息就可完成信用卡的线上支付。

如果银行发放一套虚拟的账号信息给持卡人,在用户设置密码后,就生成一张虚拟的信用卡。在国际交易中虚拟卡业务已较为成熟,比如工行的国际e卡,就是一张不能透支的虚拟Visa卡。国际上还有很多MasterCard或Visa的虚拟账户,可在支持 MasterCard 与 Visa 协议的网站支付。比如 GlobalCash 全球付、Payoneer的万事达虚拟卡、欧贝通虚拟卡等。3.4 电子化信用审批向审批算法的进化

对于传统信用卡的审批,虽然征信报告的数据可以自动化调用,但由于申请人各项信息的录入、审批人的审查时间,发放时间最快也要3~5天,加上制卡、物流等时间,申请人真正用上信用卡至少要1周时间。

在市场的竞争下,效率就是最好的利器。2014年3月11日,中信银行公布与腾讯和支付宝发放100万张虚拟信用卡,声称1分钟审批信用卡。

可以确认的是,在1分钟完成审批和下卡的,一定不是人工操作,而是计算机。人工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查阅央行个人信用报告、完成审批。对于腾讯和支付宝来说,用户个人大数据与算法是授信的依据。

很可惜,两天后央行就叫停了虚拟信用卡业务。从安全等问题考虑,网络申请虚拟信用卡,不排除盗用他人信息申请、实名认证环节缺失、电子授信系统被黑、信用造假等系统性风险。对比虚拟信用卡,在国内大环境下,借助申请、核实、开卡等环节中与申请人接触的机会,能够加强信用卡的实名性与安全性。

虽然中信银行没推出虚拟信用卡,但2015年4月,蚂蚁金服就推出了蚂蚁花呗。在支付宝页面中开通,用户立即就可以看到授信额度。并且京东在2014年就开展了白条信用贷业务。

信用贷也是很多传统银行主推的产品之一。有的银行提供了几百元到几千万元的无担保信用贷款。银行一般依据个人的工作、职业、收入情况、信用历史、家庭情况等信息,申请人提供相应的证件与证明作为补充,并且房产、机动车等财产可以增加银行的授信额度,但银行并不对这些财产进行抵押收扣。与信用卡不同的是,银行的信用贷大多没有免息期,借款当天即计息。

信用贷是一种消费金融业务,对于非银行机构来说,如果授信目的就是为了自家的销售,而设定一定的免息期,对于用户来说就和虚拟的信用卡没什么区别。只是没有卡号、姓名、到期时间等几样信息,只能在已支持的平台上使用,无法在线下和其他信用卡平台使用。但由于支付宝的广泛认可性,可以使用支付宝的平台,基本都可以使用蚂蚁花呗,目前超过40多个大型平台。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信用卡,已满18周岁学生,若要发放卡需得到第二还款人的书面同意。但多数银行已不为大学生审批信用卡。由于学生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2014年后出现大量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金融平台,近两年年呈现大规模爆发趋势。如趣店、分期乐、优分期、分期贷等分期与现金贷业务,只需在线通过提交身份证、学籍、银行卡、录制照片视频等信息。很多信用贷平台甚至不需要线下的面签,仅在线上就将征信所需数据全部获取并完成评估,在1~24小时就提供授信,额度在几百元到两万元不等。

在支付与授信转型电子化的大潮中,一切都变得越来越高效。借助用户大数据、审批自动化等技术手段,随着智能算法对审批经验的不断学习,可以制订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风险更可控的个性信用方案。第4章美国式信用社会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玄奘译《心经》4.1 美国三大征信局

除了信贷,中国人的生活似乎与征信机构离得有些远。但美国却完全相反,民众的金融及生活与其密不可分,一年总要与征信机构打几次交道。

申请信用卡要被查信用分,在FICO体系中650分以下的在美国申请信用卡希望渺茫。申请贷款首要条件就是个人信用记录与信用分。租房也要看信用分,主要原因是法律保护租客利益,房东为了避免租户拖欠租金或赖着不走,一般要求查租客的信用分。除此之外,求职、加入社团、分期买车、商品分期、买保险等,销售商和金融机构都需要对消费者信用分进行评估。同时,这些机构还提供信用维护咨询、账号防诈等服务。

在美国,核发“官方效力”信用评价结果的机构叫征信局,是私营机构。三大个人征信机构分别是益博睿、艾奎法克斯、环联,如图4-1所示。图4-1 美国三大征信局,(从左至右)益博睿、艾奎法克斯、环联

三大机构为银行、保险、政府等各类机构提供征信与风险评估的数据与信息。2014年,整个征信行业在北美地区收入80多亿美元(包括益博睿、艾奎法克斯、D&B、环联、Acxciom、Fair Isaac 共 6 家公司)。其中,益博睿为英国富时 100指数成分,艾奎法克斯为纽交所标普500指数成分,环联也为纽交所上市公司。

益博睿作为征信机构巨头,前身是TRW公司的信息服务部门。TRW业务广泛,生产过美国的第一颗卫星,参加过登月计划。

与其类似,英国老牌零售业巨头GUS的信息系统中存储了数以百万消费者的消费和信用记录,其数据系统CCN早在1980年就开始进行商用。1996年GUS并购益博睿,并开始拓展它在各个工业领域和金融服务上的业务规模。2006年10月,益博睿从GUS拆分,单独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挂牌。

自2002年后,益博睿开始拓展海外业务,并开展了大量相关收购。收购案包括:700 万美国居民租房支付记录数据公司、在线监控和分析访问者行为趋势公司、社交媒体营销工具公司、借助E-mail搜索用户孩子在数百个社交网络中社交风险的公司、防欺诈运营类公司等20余宗。

在1996年GUS收购益博睿前,艾奎法克斯是美国最大的征信机构。它成立于1899年,在世界范围内搜集了超过4亿用户的信用记录。

此项业务或许能说明艾奎法克斯的实力:1991年1月,艾奎法克斯由于用户隐私问题,被迫下架一套市场销售服务的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存储了大约1亿消费者的姓名、住址及相关信息。你可以使用打印命令搜索“某位置、半径5英里内、家庭收入50,000美元、年龄30~50岁之间、女性”的住址,就可以打印出商店广告的信件投递列表。4.2 FICO评分方法

第4.1节提到了FICO体系,实际上FICO是一家公司,是美国征信行业里的手艺人。1956年,工程师William Fair和数学家Earl Isaac两人在斯坦福研究室一起共事,他们都认为合理地利用数据,可以提升商业决策效率与水平,十分看好此行业的前景。于是两人各出资400美元创建了FICO,走上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

1989年艾奎法克斯首次采用FICO评分方法,1991年三大征信机构全部采用FICO。三大评级机构都有FICO为其量身定制的评分标准。可根据自家的数据和信息推算出用户的 FICO 得分。由于经过严谨的设计与大量的测试,对同一个人来说,三大征信机构计算得出的评分相差很小。

FICO的评分大致依据如下,如图4-2所示。

· 还款历史情况(Payment history),即每月还款情况,是否准时、全款(每次还款占总欠款比);

· 信用额负债率(Amount you owe),即总授信额度与每月账单的比率;

· 信用历史长短(Length of credit history),即使用信用、积累信用的时间;

· 新开信用账户数(New credit opened)。包括银行查询信用报告的请求次数,请求次数较多会降低分数。

· 各类信用产品情况(Types of credit you owe),包括信用卡、房贷、车贷。图4-2 FICO评分计算方法,各项因素所占比重

FICO评分为325~900分之间。在美国,如果信用分达到680分及以上,金融机构就认为借款人的信用较好,可以较宽松地放款。如果信用分低于620分,金融机构会要求借款人增加担保,或寻找各种理由拒绝贷款;如果信用分介于620~680分之间,金融机构要做进一步的调查核实,采用其他的信用分析工具,做个案处理。

信用分与违约率相关。低于 600 分,借款人违约的比例为 1/8,信用分介于700~800分,违约率为1/123,信用分高于800分,违约率为1/1292。

2007年6月,FICO正式进入中国,先后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8家大行提供了技术、咨询和分析服务,帮助银行管理信贷风险,支持业务增长,实现合规性目标。

FICO拥有157项美国专利和13项国外专利,计算方法为核心机密,至今仍未公布。三大征信机构依据使用 FICO 算法的次数,按比例向 FICO 公司支付佣金。

三大征信机构一直试图推广自己的算法(Vantage Score)来取代FICO,他们目前通过平台(Credit Karma)来为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分数查询和信用解读服务。而FICO也通过一定开源性服务(Open Access)帮助客户了解其信用分数构成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分值。4.3 环环相扣的信用链条

信用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联系。比如某人曾在美国有酒驾被抓的经历,虽然针对酒驾的处罚较人性化,可是后期引起的连带问题却很多。比如,三年后他到枪店买枪时,店主告诉他,“你可能被终生禁止买枪了”。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原来在买枪之前,枪店会要求购买者填写一份表格(Form 4473),包含姓名、地址、生日等信息。相关的信息会在 FBI 的 NICS(National Instant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 System,全国犯罪记录快速查询系统)中检索,并会根据之前的记录给出“同意”“拒绝”“暂时拒绝”等结论。酒驾经历让政府认为此人的自我控制力较差,于是被禁止购买枪支。

和买枪类似,在美国,虚假报税、隐瞒收入等不诚信问题,也很容易被连锁地追查到。比如,购买低收入者福利性的医疗保险、孕妇儿童保险,一旦后期再进行买房或进行其他大宗消费时,就会被系统发现,而一经发现,即定为重罪。曾有很多赴美生子的中国妈妈由于不了解“美国式信用”,被一些推销员忽悠或在医院购买此类保险,然后被美国拒签或禁止入境。

日常行为的各类记录与征信相关联,如同“信用的链条”一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若在不同地方做过“不诚实的行为”,均会在其他领域影响你的生活。美国尊重信用的习俗早已内化在国民经济发展理念中。4.4 古老又年轻的美式征信

1837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评估和兜售信用业务的商业信用评估的始祖机构诞生。最初的业务模式是各家小业主之间交换欠债不还的客户名单。

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大爆发,以赊销为代表的消费信贷在美国生根发芽。早期的赊销主要面向熟悉的客户,随着市场的扩大,赊销商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将业务扩展到不熟悉的客户群。恰逢美国在1929年前后再次陷入经济大萧条,违约比例大幅上升。为了既保证商品库存的尽快消化,又要赊销借款按时收回,征信业务作为独立第三方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1960—1980年,信用报告在美国十分盛行,全美各地的征信企业超过2000家。个人征信报告在很多机构随意可查,机构混乱,竞争严重,大量信息泄漏,私人隐私受到冲击。

20 世纪 80 年代后,银行业在全美的整合催生了全国性的征信需求,地区性征信机构不断被兼并收购,征信业进入大规模整合阶段,机构数量大幅减少。2000年后,美国征信市场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期,各大机构基本成型,各类业务有序拓展。

但即使在美国当前有序健全的征信市场中,15%的国民仍无征信评级,也就无法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而金融机构也无可奈何地将这部分人归为次贷群体。2009年创立的ZestFinance公司,专为无信用人群提供征信评级服务。将一切能采集到的个人数据都归为信用数据,社交网络、租赁信息、法律记录、通信行为等都统统纳入。通过对3500个数据项中70,000余个变量,使用10余种预测分析模型进行机器学习,再使用学习结果对目标进行信用预测,最终给出征信评定结果。

如今,各大征信机构除了征信评级业务外,还不断地拓展定向营销、反欺诈、风险管理等多方向差异化业务。近几年,中国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已比肩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数字和智能战略的提出,中国的征信业如何迎头赶上,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甚至变道超车,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数字信用社会?美国式信用社会的参考意义不言而喻。第5章P2P:去中介化的信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5.1 P2P的诞生与人人贷的翻译

在南亚次大陆上,一位大富之家的公子热心帮助贫苦穷人,终成一番事业。他不是佛陀,也不是甘地,而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

他曾经留学美国,后来为了帮助赤贫的国民而回到故土。他和他所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被很多人认为是P2P的鼻祖。1974年,时逢孟加拉国遭遇大饥荒,他向村民提供了27美元的小微信贷。作为授之以渔的代表,他通过低息、无担保、支持妇女、支持以实业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借贷思路。

虽然身在美国多年,孟加拉乡村银行走的并不是美国式信用的路子。贷款不需要担保,也不评信用分,但要求贷款户必须是5户为一组的穷人团体,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确保贷款用于正途和及时还款。这正是我国北宋时期王安石的《青苗法》改革思路。

2004 年,曾就读于牛津实验心理学的吉尔斯·安德鲁(Giles Andrews),经历20余年职场磨炼后,与前EGG银行的理查德·杜瓦尔(Richard Duvall)等6位高管,共同创立了一家公司,名叫Zopa,如图5-1所示。图5-1 Zopa公司的Logo

网站在2005年3月上线。他们的梦想是将放贷业务运用到线上,让借款者通过网络就可以贷到现金。当年产品的思路来源于两家网站,一是eBay,当年最大的电子交易平台;二是Betfair,英国的一家网络博彩公司,对热门事件的可能结果按不同的赔率下注,通过赔率的差值空间盈利。公司名称 Zopa 是 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 的简写。其理念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撮合放贷和借贷的人,收取借款者最低利率与投资者最高回报率的重叠区域的利润,就如同是博彩公司收取博弈双方的赔率差。

借款者在网络平台上用自己的实名信息进行借款申请,他们被要求列出实名信息、FICO信用分、借款金额与每月强制还款金额等信息。放贷者可根据特定条件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投资。一旦投资,放贷者的资金就会排队与借款者进行配对。

为了分散投资者的风险,Zopa平台会将投资者资金分成N份10英镑,借给不同的人,所以 Zopa 的 P2P 实现了集群式的借贷。通过分散风险的投资理念与分布式群体行为的互联网理念来塑造新的金融方式。其核心是连接了人与人,通过平台,去中介化地建立起借款者与放贷者的分布式连接。

这种不需要抵押的信贷叫作P2P,即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根据银监会与小额信贷联盟的公文,中文官方翻译为“人人贷”。而此处的 P2P 所指的是去中心化的集群到集群,Zopa践行了这种理念。P2P的核心思路是不再需要银行。5.2 个性化利率与高效放款

P2P脱离了贷款中介机构——银行,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与银行依据流程、特定的要求、固定的利率不同,P2P 更多的是放款人依据借贷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放款。

对于银行来说,FICO评分为680分与800分的人可能都会获得信用卡,他们享受相同的服务,只是额度不同。实际上,680 分与 800 分的客户违约率是不同的,但信用卡的分期利率相同。因此,信用卡很大一部分盈利需要弥补一部分客户违约的资金。也就是说,那些还款概率高的客户也需要支付同样高的利率来共担整个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资产。

P2P公司与银行不同。Zopa的网站会公布借款者的相关信用信息,并仅对放贷者可见。借款的用途也会被严格控制,Zopa要求主要用途如下:假期旅行、信用卡还款、家庭改善型消费、改善债务结构。

登录Zopa网站,如图5-2所示,Zopa会提供两个选项:借贷或是出借。单击借款后,为了不让借款者等待太久,Zopa为借款者准备了预期利率,在网站上可以很容易地查看到。在提交各类信息24 小时内,Zopa 可以根据提供的信息,搜索到个人信用的相关信息,并判断出信用情况与违约率,对你的基准利率进行“量身定做”。预期利率与借款者最终申请到的实际贷款利率不会相差太多。之后,这个利率会放到平台上进行竞标。竞标结束后,借款者一般在两个工作日内收到放款。与银行的放款效率相比,Zopa完胜。图5-2 Zopa网站截图

除效率之外,对于借款者来说,信用卡分期付的真实利率一般在 12.9%~22.9%之间,而在Zopa平台上10,000英镑的1~5年期借款,借贷利率为3.2%~34.9%(2017年3月数据);对于放贷者来说,其投资P2P的收益率也远高于银行存款,如表5-1所示,平均达到4.9%(2015年数据)。截至2015年,Zopa贷款的实际违约率大约是1%,2013年一度达到过0.5%。与英国风控最好的银行相近。表5-1 英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P2P公司放贷收益对比

在缺少征信体系与信用机制的条件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工具的帮助,不管是借几百万元还是借几十亿元,贷款流程都类似,且全部参考央行利率进行放贷活动。银行为了风控和贷款效率,不能随意改变贷款产品利率,因此,大银行对小微人群慎之又慎。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一直是金融业亘古不变的准则。P2P 的理念让小微和次贷人群也可以享受金融红利,同时让投资人的回报比存款利息更高。5.3 P2P贷款与金融监管

Zopa认可益博睿、艾奎法克斯及英国征信机构CallCredit的征信结果。只要借款人信息可靠,信用分准确无误,那么P2P这种商业模式看起来对贷款人和投资人就是双赢的,那么谁受伤了呢?

很多人质疑:经营P2P业务难道不需要银行牌照吗?但实际上,P2P业务并未募集存款,也未真正放款和进行负债业务,所做的一切只是撮合借款者与投资者,只收取中介费用而已,到底如何对其业务准确定位确实还是空白。

Zopa由于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urity Exchange Commission)的压力,退出美国市场,而创立于美国的Lending Club与Prosper网站却一直为自己的P2P业务监管据理力争。在2009年12月,美众议院终于宣布将P2P的监管职能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转为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CFPA-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Agency)。

错过美国市场的 Zopa 没能成为最大的 P2P 贷款公司,而创立于 2007 年的Lending Club成为全球最大的P2P贷款公司。截至2016年年底,Lending Club已撮合借贷总额246亿美元,而同期Zopa共计放款21亿英镑。

Lending Club 并没有银行牌照,为了能够符合金融行业监管,Lending Club联合美国犹他州的WebBank银行,通过WebBank发放贷款,贷款发放完成后,再将贷款和权利转给Lending Club,以满足合规要求。Lending Club网站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查也很严格,FICO信用分数必须在660分以上,且债务在收入占比中不高于35%,信用记录时长大于36个月,过去6个月信用被查次数不能超过6次。

2014年12月12日,Lending Club登陆纽交所IPO。当前市值约21亿美元(截至2017年3月),股价最高时市值接近百亿美元。而造成其股价大跌的核心原因是其创始人兼CEO将一笔2200万美元的贷款出售给“不符合其投资标准”的一家机构投资者。这违反了P2P平台公开、守信的根本理念,使公司信用受损。而Lending Club本身只是金融中介,除收取借款者部分费用作为违约保障外,并不对投资人资金的安全负责。所以,投资有风险。5.4 疯狂的P2P

P2P投资就像小马过河,有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人谈之色变。

自2011年P2P网贷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累计成立P2P网络贷款平台4000家左右,并且有2000余家公司倒闭、跑路或提现困难,问题平台接近一半。虽然国内P2P业务也有大量成功公司在运作,但基于负面新闻更具传播性和杀伤力,以至于连P2P这个词都成了受害者。

P2P平台与银行收取净息差不同,作为中介平台,Zopa靠收取撮合借贷双方的手续费为主要收入,而国内大多数平台依赖多种方式盈利,包括但不限于净息差、销售渠道费用、借款手续费等。

前期的P2P平台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托管、三方支付、担保等问题。大量不正规的P2P,为了实现从0到1的成长,往往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知乎一位匿名网友爆料,一家 P2P 网站让自己的员工注册皮包公司,注册资本一般在 10 万元左右,然后在自己公司的P2P网站上进行借贷,这样可以借到20万~30万元。一个员工注册几家公司,相当于每个员工名下就签订了 100 万~200 万元的借款合同。一些每月工资只有2000~3000元的员工,以为自己轻松地就成为几家公司的CEO,殊不知被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对于整个P2P链条来说,借款、放款、担保,幕后通常全部是一个老板,平台上近亿元的资金,内部账号投标甚至占到95%。为了保证不断有标可投,很多网站通过不断腾挪和借新还旧,可以保证体系的循环,很多交易实际是无中生有。如果能够做大,则有望通过再融资、上市等方式填补之前的漏洞;如果无法持续,产生兑付危机,就只能停摆跑路。

还有一些P2P公司为了吸引投资客户,收益率标得过高;而过高的借贷利率根本无法吸引真正的良好信用人借贷。过高的违约率与不断涌入的投资资金,使得这些 P2P 的定位从金融中介转为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一旦开始向外流出就注定崩溃。

没有灵魂的P2P平台和诈骗没有区别。5.5 共赢理念与征信技术

大浪淘沙。只要相信P2P理念可以让借款者、投资者、平台三方共赢,就会有市场认可的平台存活下来。

在营造信用环境的同时,各类征信技术也在不断被开发和引进。2015年3月,FICO 正式进入中国,推出 FICO 信贷评分决策云平台(FICO Alternate Lending Platform),希望帮助中国P2P平台和小微金融企业提升贷款效率、控制风险。初步与宜信、好贷网、搜易贷等10余家机构展开合作。2014年9月,Experian进入中国并更名为“益博睿”,同时宣布将帮助企业管理信用风险,防欺诈及实现自动化决策等。2015年,益博睿与恒昌公司、信通中国等公司开展合作。

P2P 理念的精髓是信息透明化、中介平台化、部分担保机制、多对多分散投资等。只有借助良好的信用体系与风险控制,P2P平台才会走得更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