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益于世道的人情美——《汪曾祺小说自选集》的价值所在


发布时间:2020-03-12 09:49:01

点击下载

益于世道的人情美

——《汪曾祺小说自选集》的价值所在

汪涛

汪曾祺,是我们汪氏引以为傲的作家,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小说所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后辈对文学的热爱。汪老仙逝十三年有余了,人走茶依然未凉,仍然有许多人迷上他的文字。他的小说,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多为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第二类包括汪曾祺以西南联大、五十年代下放等不同时间段的人生经历和见闻为素材的小说;第三类多为汪曾祺在文体和创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带有试验意味的小说。我觉得最有社会意义的是第一类。那些记忆深处飘来的浓浓乡情,夹带着珍贵的人情美,总能深深打动读者。“旧社会的悲哀和苦趣,以及旧社会也不是没有的欢乐,不能给今天的人一点什么吗?”老头想留给我们什么呢?

在汪曾祺以高邮为背景创作的这组作品中,没有权势显赫的帝王将相,没有横刀立马的英雄豪杰,大都是一些平凡的社会下层人物。工农学商,柴米油盐,贩夫走卒都可以是汪曾祺笔下的主角。他从没有以一种怜悯的态度看待这些为了生计奔波的芸芸大众,而是带着极大地耐心和真切的乡情去发掘这些旧社会劳苦大众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更难能可贵的是,汪曾祺总是借助对家乡风俗和朴实民风的描述,引导读者去发现世间之大美。老百姓的灵魂是同样可以质朴而高尚的!如《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中,草绳商王瘦吾、鞭炮师傅陶虎臣,文化程度都不高,生活的目标也仅仅是能够安定一生,温饱无虞。画家靳彝甫算是个文化人了,但仅是介于工匠和书画家之间的小知识分子。穷却不坠其志。季匋民请他割爱,靳彝甫回答的很直率“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这样三个与世无争的平凡人物,依然无法在旧社会寻找到立足之策。王瘦吾受王伯韬逼侵,落得家徒四壁,卧病在榻;陶虎臣受蒋介石搞的“新生活”运动逼迫,丢掉了卖手艺的途径,更是为了生计牺牲了女儿的幸福——仍然生活不下去,要上吊。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当王瘦吾陶虎臣二人命垂一线的时候,靳彝甫站出来了。“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一看就知道,一封是一百……靳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咱们今天醉一次……好,醉一次!……外面,正下着大雪。”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碳,是超越一切的深厚情谊。靳彝甫卖掉视若性命的田黄,也只能是暂时缓解朋友的困境,不能改变他们苦难的命运。汪曾祺通过悲剧背景,烘托出三个正直但又清贫的小人物之间,浓厚温馨的人性美、人情美。冷中生暖,无形中给人以生的鼓励和信心。类似《岁寒三友》所表现的这种传统道德美,在汪老的作品中数不胜数,我认为《岁寒三友》最为典型。仍以《岁寒三友》为例。王陶二人被黑暗的旧社会逼到走投无路,而靳彝甫自己却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他为了救老友于绝境之中而“舍此性命”。我们在为靳彝甫失去挚爱珍宝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被这赤诚的情谊所温暖着,可我们仅仅只是需要感动吗?老头曾说过“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件平平淡淡的事说的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呢?)”他笔下的人情美,美得那样自然,美得真切。和他的老师沈从文一样,他们的文字都带有水的特性。平稳淡泊之中流露出保藏不住的美。

大淖河的水,不如湘西的水秀气,但更有人情味。“我写小说,是要有真情实感的。”1981年,汪曾祺回到故乡,他给父老乡亲开文学讲座时,《异禀》中王二原型的后代,对曾祺的胞弟说“你家老大写的是我父亲,我看这里面八分是真的。”汪曾祺听到后哈哈大笑。随后讲到《异禀》里陈相公向远在故乡的母亲哭诉“妈妈,我又挨打了!妈妈,不要紧,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您老人家了!”时汪曾祺又顿时哽塞,泪水哗哗的往下淌。家乡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感人形象,使他产生了迫切的写作欲望。在这之后的三年里,汪曾祺以旧社会为题材的作品多达21篇。这些作品具有不可否认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更有巨大的思想价值。他笔下的旧社会生活总是洋溢着一种欢乐情绪,作品始终带着一种健康的基调,引人向上。有人说他在用80年代人的感情写往日的美和健康的人性。我想,汪曾祺这样的用意,除了让作品本身具有美之外,更是提醒当下人们在处理社会和家庭关系时,要耐心。生活中是不乏值得称颂的美与爱的,即使在旧社会,美和爱依然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现在的人,脾气都比过去大了。

“以前,我写作品从不考虑社会效果。”后来呢?“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与世道人心。”老头心中理想的世道人心,全表现在类似《岁寒三友》的作品里了。

我们可以从汪曾祺的小说中借鉴什么?我想很多大人先生们是没考虑过,或者甚至于已经没空去翻汪曾祺了——“房价跌了没有?菜价呢?油价又涨了?哎呀呀,这政府真是太没用了!日子还过不过了?”每次观看新闻,总是有大大小小的家庭纠纷导致手足反目,父子决裂。受到某些青年才俊作家的影响,我的同学们似乎也都一个个具有杂文家的潜质了。我们学校食堂的鸡蛋涨价2毛,后来又因为校领导害怕校外小摊子不卫生,不允许在外就餐。我觉得学校领导考虑得挺周到的呀,这下可好,小杂文家们坐不住了“这一定是学校和食堂合伙利用垄断图财!岂有此理!咱们给南京打电话去!”嘿!哪儿跟哪儿啊这是?

想想王瘦吾、靳彝甫、陶虎臣他们,如果出现在这些青年才俊笔下,那还不得把天掀了?我们现在生活在新中国,各方面条件比旧社会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啊!有人说,他们是敢说真话,他们才是正常的人。我实在不敢苟同。果真这样的话,汪曾祺恐怕就写不出如此动人的人情美,如此健全的人格!靳彝甫们用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互相鼓励,在黑暗的旧社会中顽强的活下去。使原本昏暗无光的旧生活,也能照射出鼓舞人心的光彩。而我们呢?已经不用承受靳彝甫们那样的苦难却整天生活在抱怨之中,反而失去了足以使冷中生暖,暗中生光,贫中生安的感恩心。何其悲哉!前段时间,美军扬言到东海军演。不知多少青年才俊痛呼政府太软,国将不国。后来解放军试射导弹了,这些才俊们又跳出来说“多少人饭都没能吃饱,还浪费钱去发导弹。”真的是太过分了。当下,很多人不和谐的声音都源自于他们对现实中一些问题的不满,这些不满被放大,乃至于以偏概全。他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老头的作品,学会发现大千世界万物之美,领略华夏人民应有的淳朴然后高尚的灵魂。我想,汪曾祺所言的“益于世道”,大概就在于此。

“墓草萋萋,落照黄昏,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老走了,但他留下的这些作品将会给以后越来越浮躁的人们提供心灵的出路。

人走,茶不该凉。我们需要这样的美。

辅助文献:《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苏北先生整理)

与施行老先生的聊天 与汪曾祺侄孙炳瑞兄的聊天

我亦无他:汪曾祺散文、小说选集各两本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一个汪迷的公众号

投稿热线:385987962@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可评论!

打赏功能开通,作者请加13801448869微信,七天到账后全额转账!

点击下载《汪曾祺小说集》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