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卧游,是以为记


发布时间:2020-03-12 09:38:02

点击下载

纸上卧游,是以为记

很久没写过东西了,感觉荒废了有点可惜,想了想还是再捡起来,就从这本《纸上卧游记》开始吧。

南朝有个叫宗少文的人,一生爱好远游,后来身体不行了,没力气再去寻山访友,于是遍画名山大川,挂满了家里的墙壁。宗少文从此每天在家抚琴自娱,尽使纸上的群山发出回响。而作者的卧游则是蜗居在一间“家徒四壁”狭窄房间里,在书页间纵横驰骋,在文字里漫游无垠,在思维的世界里周游世界,游历于古往今来。

一开始留意到这本书,一来是因为书名有点特别,纸上卧游,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不是哗众取宠,作者应该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二来是作者的名字跟我的一个同学同名(音同字不同),后来才发现书上写的名字并不是真名,甚至不是唯一的笔名。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书的内容,书应该不厚,我看的电子版,两天读完。很久没读到过这样一旦翻开,就让人想一直读下去的书了。可能是序言写的特别好吧,读了之后,我发现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价值观都很合胃口,于是,一口气读完了此书。

现在回想起来,书好在哪儿呢?起码有以下几点吧。文字流利而不卖弄辞藻,逻辑清晰却不陷于诡辩,作者学识渊博、涉猎极广,可称得上真正的读书人,但跟迂腐却不沾边,世事洞明,却不是好为人师,更没有没有拿这些去名利场上拼搏一番,仅以码字卖文为生,即使一度生活很窘迫。最重要的是,书中始终贯穿着一股现在社会上已经很稀有的东西,让人,起码让我,觉得这个人不简单,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完此书后,去豆瓣上查了一下,才知道一些关于作者的信息,也查到了他的其他几本书,找了几本正在读,现在回过来看,还是值得一读的,即使是当成历史故事读。

读书的作用,我觉得,绝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更重要的它能引发读者思考,无论思考的内容是什么,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加工过的观点,很快就忘记了,那样的话,读书就成了纯粹消磨时间的娱乐活动了。当然,以读书为乐,也不是坏事,可是,如果同时还能让自己的大脑飞快的转起来,不是更好吗?起码,得老年痴呆的几率也会小一点吧。

书中的一些文字和观点,无论对错,都值得好好思考一番,简单摘几句放在这儿,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我自己也不曾仇恨社会,毕竟在任何社会里都会有一些不适应这个社会的人,倘若迎来了一个能让我这样的人如鱼得水的社会,肯定就意味着有另一批人被排挤到了边缘地带。我想得开,否则这么多书岂不是白读了?但朋友们总说我有点愤世嫉俗,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遗憾的是,有严密思辨能力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多数人不仅思维混乱,而且罕有开放的心胸,他们捍卫自己的观点如同一个愚昧而虔敬的信徒在誓死捍卫神圣的信仰,哪怕那其实只是一个小小不言的问题。

据我观察,爱看电影、电视的人总是些懒于思考的人,我只是不知道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是因为他们懒于思考才选择了电影、电视,还是长期观看电影、电视的习惯使他们慢慢丧失了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我觉得二者是相互影响的,越是懒于思考,就越倾向于接受一些简单化、直线化、标签化的观点,这些观点积累到一定程度,思考对于其也就成了一件苦差事了。)

人不能同时倾听多首乐曲,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才能实现对美的真正理解。

我发觉大家总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既没有清晰的来由,也不曾被清晰地整理过,但这些都是每个人心灵的根须,坚定地拒绝着任何一把喜欢刨根究底的铲子。

(深有体会,从来如此,便是正确吗?)

我知道人生永远需要谎言的慰藉,妥帖而有序的人生更需要谎言的奠基——这是柏拉图和维拉斯刚刚告诉过我们的。可我总是过于心直口快了,总是在情商做出反应之前,智商迅速地扮演了碎梦刀的角色。

励志书的畅销说明了大范围的“社会非理性”大行其道,人们越是能够顺应这种非理性的潮流,就越容易过得更好。就像在信仰的世界里,无论大家信仰什么,只要你和大家保持一致,就很容易活得舒适;

(如果不能接受非主流,起码选择尊重他们吧,人各有各的活法,何必相互为难)

有些人读书是希望让书里的话印证自己早已形成的观点,还有些人是希望简单地接受一种灌输,另有一种人喜欢欣赏观点与观点的交锋,从来不着急下什么结论。

丧失了人生的意义而苟全性命,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人生的意义,可以思考一生的问题)

总而言之,即便在一个非常需要理性的问题上,人们也总是依靠思维的惯性和情感的好恶来决定取舍,换句话说,专业研究诉诸理性,大众传播则诉诸情感。

(种种经历不断证明,《乌合之众》所言非虚。)

点击下载《纸上卧游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