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建带你读会儿书】一字一世界——张大春的《见字如来》


发布时间:2020-03-24 12:06:07

点击下载

我最近读书时,会要求自己随时拿只笔,记下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跟大部分人一样,在手写的过程中,我也遭遇了大家经常遇到的尴尬情况——一是提笔忘字,明明是在唇齿间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的字,偏偏在手头像是罹患了严重便秘,无论指头如何使劲都没办法写出一笔,只得悲愤地掏出手机,按读音打出字形再照抄;二是有时候下意识写出的汉字,回头再看时,会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这字儿写得貌似是对,但怎么就觉得哪里说不出的别扭?那感觉,就像手底下站了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两个问题,大概是在当代中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病症,至于病因,大概也不用我来赘述,总之就是纸和笔作为交流工具已经被淘汰,手机网络社交的大流行之类。我只是有点纳闷,既然纸笔手写是那么低效的一种社交方式,为什么举国上下的小朋友们还要在启蒙的阶段就学习手写汉字、家长们虽然自己早已不写字了,却都很介怀孩子的字写得是否漂亮。这里面,一定有些原因不被我知晓,中国的汉字,可能里面真的隐藏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你用手机键盘敲字时,那感觉完全体会不到,而在你重新提笔,一笔一划的书写在纸张上时,那种神奇而又熟悉的感觉,就又回来了。正好应了这本书的书名,《见字如来》——见字,如见故人来。

《见字如来》是台湾小说家张大春的近作,这位台湾重量级的作家不仅在文学作品上著作等身,获奖无数,他还对小说的最小组成单元——汉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厚重的感情。我们一般人随手写出,不及细想的汉字,在他的眼中,却是一个个深含历史底蕴的文学宝库,每一个汉字,从它的字符结构、用字意义、语句引申中,都能挖掘出一长串有趣的文化故事。可以说,汉字的演变史,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演变史。《见字如来》里收录了作者四十六篇说文解字的小文章,每篇文章的开头,作者都先和我们聊聊他和这个汉字之间的小际遇,小故事,用作者的话说:“许多汉字不只是具备表意、叙事、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探讨或玩味这些字时,我往往会回到最初学习或运用这些字、词的情境之中,那些在生命中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光阴,那些被现实割据成散碎片段的记忆,那些明明不足以沉淀在回忆底部的飘忽念头,那些看似对人生宏大面向了无影响的粉尘经验,也像是重新经历了一回。”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热爱汉字之人,在他们提笔行文之时,可能真的能体会到一种常人无法感知的快感。一笔一深情,一字一世界。

原作节选——《痴:应知痴字最深情》

我从小被又被父母骂过一声笨,日后才知道:这是很罕见的。我大多数的同侪天天受这话的打磨,有的还真自觉变笨了;有的浑不在乎,大约就是把话原封不动地把来教训自己的子女。可是我也一样会犯傻、干些鲁莽的事、说些不得体的话,总记得我母亲还是给教训,只不过不是一个笨字那么简单。

还是孩子的我,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丢东落西,眼睛、雨伞、毛巾、饭盒,没有不丢的,丢了找不着,便只能花钱添置,添置之不足,还是会弄丢。每当母亲唉声叹气一阵,说:“你是属鸡的,不是属老鼠的。”

这里头就藏着个老山东人代代相传的故事。

老鼠多精明那?它们都会算——此处的算,不是算术,而是未卜先知;猫在哪?老鼠只要一拈须就算出来了,可是偏偏老鼠没有记性,前爪一离了须,往地下一放,就把刚算出来的事儿给忘了。母亲用的话是“撂(山东话读作”料“)爪就忘”。她从来不说我笨,只说我属鸡的不该像老鼠。

《朱子语录》上明明白白骂:“诸葛亮只是笨。”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再怎样以成败论英雄,也还不至于沦落到愚昧不知的状态;然而以朱熹的学术,也不该对诸葛亮有这样偏差的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笨”与“愚蠢”相提并论不无可疑。它原来是用以表述“竹白”的一个字。段玉裁在注解《说文》提到:竹子的内质色白,像纸一样,又薄又脆,相较于竹的其他部位,不能制作器物,实在没什么用处。所以朱熹的话,应该是从大历史的发展上惋叹:诸葛亮没有在历史发展的主流上起作用。

骂人不智最容易,因为不花什么脑经,所以在任何一部字书上,这些词语都是互相注释的。“傻”字训“蠢”,“呆”字训“痴傻”,“蠢”字解为“愚笨”,“痴”字也解为“愚笨”,“笨”字和“愚”字则互相注释,“騃”字有另一个读法,音若“驷”,是急促行走之意;可是一般读“皑”的这个字,还是“愚”“呆”之意。无论字形怎么改,意思怎么绕,就是说人智能低下。

此种还有相连上下二字之词造成意义转植的情况。比方说“愚蠢”。“蠢”字的本义就是“虫类蠕动”;“春”字作为声符,也具备意义——试想:春天万物萌芽勃发,虫动适其时也。这个字再引申,就有骚动、不安的意思,不过并无关乎智能之是否低弱。直到“愚蠢”成为连词,上字之不智,原用之以形容下字,意思就是不经深思熟虑的盲动、轻率的躁动。《后汉书.五十八.虞诩传》记载,大将虞诩上书汉顺帝云:“百上不达,是有司之过;愚蠢之人,不足多诛。”这意思就很明白了,躁进而妄动的人,其罪不及于死。若是解为“痴傻”“呆笨”就说不通了。

然而人的价值观总隐藏在语文体系的内部。除了“蠢”字是被牵连笨的以外,这一群形容智能低下的字,大多有“专注”“固执”“冥顽不灵”的意思。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呆”。《庄子.达生》所谓“呆若木鸡”里的“呆”字并没有笨、傻的意思,而是专注凝神不动——驯养斗鸡的最高境界。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槑”字就得以认知:这是个古写的“梅”,梅花开时,枝上无叶,“槑”字明明是象形,可见与智能无关,只是那花凝姿寂然,供人傻看或是看傻而已。

“傻”字也一样,方言里说傻白,就是极白,显示出一种高度的纯净。芍药之极白者,别有一名曰“傻白”,却也还提醒着赏花之人:这傻,是有雅度的。再用这样一种理解方式看“痴”字就很清楚了,我们说人痴情、痴爱、痴赏,还是不要先假设这样的人智能不足;毕竟心无旁骛地用情,说不定还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美德呢。

关于“痴”,另有一种值得参考的说法。古语云:“借书一痴,还书一痴。“这话颇值爱书人会心一笑。因为借书的经验往往惨痛,不是出借一方忘了索还,便是借书一方刻意不还;因此而伤了交情的事,所在多有。看看有人居然还敢将书出借,岂不愚騃?好容易能以借贷方式得来一书,居然还会奉还,又怎一笨字了得?

可是根据宋人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十七》的考证,认为这个”痴“原本是同音字”瓻“的讹写。”瓻“是酒器,“借书一瓻,还书一瓻“。说的是借书也应该有偿,两瓶小酒,惠而不费,于往还之际奉至主人,聊表谢意。这是君子相期知道,又怎么能变成了”傻冒儿“的讥讽呢?

从这个角度看事理人情,我常觉得:那个忘性特大地小老鼠能具备真智慧。尽管猫的威胁并无稍减,小老鼠却宁可一厢情愿地徜徉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的情态之中,那境界是痴,毋宁生死以之。

点击下载《见字如来》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