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11


发布时间:2020-03-26 09:57:02

点击下载

11

知人论世说

“知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里曾这样记载。简言之,即读古代文学作品非得知人论世。“知人”即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论世”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重大历史事件。

陈子昂就生活在唐武周时代。陈子昂的《感遇》第三和第十九就必须用“知人论世”的阅读观辅以解读。

《感遇》第三: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凶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你看,“丁零”“零塞”“荒途”“暴骨”“黄沙”“汉甲”“匈奴”“沙场”这一系列意象都在提示我们这首诗和边塞、战争不无关系。满目都是满满古战场的荒凉,以及累累尸骨。

乌沉沉的边塞,无论今古,都是荒远之远地。在那里,可见者只有高耸的亭堠,以及阵亡战士的枯骨。黄沙从南方大漠中吹来,太阳向西方沉落。大汉曾以三十万战士对付匈奴,至今只见到沙场上累累尸骸,而又有谁去疼惜这些塞上孤军,这些塞上的孤魂呢?

都说汉武帝好大喜功,武则天亦是。“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武后遣曹仁师、张元遇等二十八将击契丹,全军覆没。火将皆被掳。武后诏募囚犯及奴隶以击契丹。”此语同时记载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此事,陈子昂曾上书力谏却无济于事。“暴骨无全躯”,这所谓的三十万汉兵何其不是大唐武周的十万子民,战死沙场只有累累尸骨的哀怜和伯玉深沉的哀怨。“谁怜塞上孤”,谁怜?无人怜矣。战争给人留下的永远是无法回首的哀惋。此诗直指武则天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感遇》第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西方化”即佛教,“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中一“愚”一“昏”,也是直叱武则天的昏庸。众所周知,武则天本是太宗皇帝的宫女,太宗薨后,曾去感业寺为尼。后被高宗宠幸,接近宫被封为昭仪,后一步步力排众议,成为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诗针砭时弊,陈子昂以诗为武器,口诛笔伐。“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则天当政,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甚至超过宫阙。人民奴役,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上古的帝王是怎么样的呢?“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尧帝车上的黄绸的车篷并非尧的本意,而商纣王的瑶台却是其荒淫酒色而起,最终造成亡国的悲剧,被后人“唾骂”。

那么佛教真正的修行是什么呢?清净无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心地清净是修佛的教旨。可悲的是,当时有一群以法明为首的和尚竟然无中生有弄出一部佛经——《大云经》,颂扬武则天是弥勒佛的化身,可笑可叹。

读古代文学作品非得知人论世。“知人”即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论世”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重大历史事件。是也。

宇文汪

2019年4月30日 12:57

点击下载《唐诗百话》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