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6:30:30

点击下载

作者:阮 景 许先锋 孙永庆 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房屋建筑学

房屋建筑学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以房屋构造为重点,兼顾设计的基本知识,结合最新建筑工程标准规范进行编写。全书除绪论外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的分类、等级划分与模数协调,地基与基础,墙体,楼板地面、阳台和雨篷,门与窗,楼梯,屋顶,变形缝,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等。

本书文字简洁、叙述清楚,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及岗位能力,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色,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人员以及成人教育的师生参考。前 言

房屋建筑学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建筑各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和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特色,认真总结土建类专业多年的教材建设经验,在编写时充分体现了去繁就简、适度、够用的原则和能力本位思想。本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教材内容体系完整。教材内容的选择是根据我国现行建筑行业的最新政策、法规和规范,保证了教材与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同步,取材恰当,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书中利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片,把抽象的内容反映出来,减少学习难度,增强本书可读性。书中还增加对建筑工程新构造技术的介绍,突出了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注意整体的逻辑性、连贯性。(2)突出实用性。根据目前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相近的培养目标和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在内容上本着应用为主的原则,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实践教学。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本教材特别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在部分章节后安排小型课程设计。

本教材由阮景、许先锋、孙永庆担任主编,由汤庆霞、白东丽、周智壮、张帅帅担任副主编,王健健、丰会民、薛颖、邱慧芳、张红霞、许朋举、李霞、马聪、王玉参与了教材的部分编写工作。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教材和资料,部分高等院校的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供我们参考,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编者已做了很大努力,但限于编者的学识及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指正。编 者绪 论《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促使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达到一定的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建筑设计能力),又包括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第一节 课程定位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独立完成简单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2)重点难点: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3)技能要求:学生能运用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建筑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二、教学内容——实训流程三、课程地位1.在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建筑功能、建筑艺术、环境规划、工程技术、工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之间又因共存于一个系统中而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整体技术力量的发展,特别是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该系统中的各个层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带有系统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2.前序及后序课程的主要内容前序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提供的主后序课程名称——需要本课程提供的主要能力要能力①《建筑材料》①《建筑概预算》——建筑构造的熟悉——建筑构件的材②《建筑设备工程》——建筑组成设备的组织③《钢筋混凝土结料组成构》——建筑基本构件及其受力特点②《工程制图》④《地基与基础》——地基种类和建筑基础及其受力特点——建筑工程图的⑤《砌体结构》——墙体的砌筑方式,梁柱的节点处理识读第二节 建筑基础知识一、建筑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建筑物既表示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也是一个总称,既包括建筑物,也包括构筑物。1.建筑物(1)建筑物的概念。建筑物是指供人们生产生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如学校、医院、办公楼、住宅、百货商场,厂房等。例如,人们能够在图书馆(图0-1)里面借阅书,人们在建筑里面从事学习研究活动,故称为建筑物;演员在歌剧院(图0-2)里面表演,观众在里面观看节目,都是在歌剧院里面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故也称之为建筑物。图0-1 图书馆图0-2 悉尼歌剧院(2)建筑物的组成。一幢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的,如图0-3所示。图0-3 民用建筑的构成

1)基础: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墙(或柱):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作为承重构件的墙,外墙的作用是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内墙主要起分隔空间及保证舒适环境的作用。在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建筑物中,柱起承重作用,墙仅起围护作用。因此,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防水、防火、耐久及经济等性能。

3)楼板层和地坪:楼板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楼板层承受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以及本身的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因此,要求楼板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防潮、防水的性能。

地坪是底层房间与地基土层相接的构件,起承受底层房间荷载的作用。因此,要求地坪应具有耐磨、防潮、防水、防尘和保温的性能。

4)楼梯: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故要求楼梯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同时要求防滑、防火,能保证安全使用。

5)屋顶: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屋顶抵抗风、雨、雪、霜、冰雹等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又承受风雪荷载及施工、检修等屋顶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故屋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

6)门窗:门窗均属非承重构件,也称为配件。门主要供人们出入,起内外交通和分隔房间之用;窗主要起通风、采光、分隔、眺望等围护作用。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同时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要满足热工及防水的要求;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房间,门、窗应具有保温、隔声、防火的能力。

一幢建筑物除上述六大基本组成部分以外,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还有许多特有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排烟道等。2.构筑物

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生活的工程设施称为构筑物,如桥梁、烟囱(图0-4)、水塔(图0-5)、水坝等。图0-4 烟囱图0-5 水塔二、建筑设计

建筑是人为创造的空间环境,任何空间都具有三度性;建筑设计常用平面、立面、剖面三个不同投影来表达,三者关系密切联系而又互相制约。平面设计是关键,所有方案设计都是从平面着手。但是在平面设计中,不能孤立地考虑平面问题,而要把平面设计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关系联系起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才能完成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三、建筑的构成要素“适用、安全、经济、节能,美观”是我国的建筑方针,这就构成了建筑的三大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1.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

建筑功能即建造房屋的目的,是建筑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使用要求。

建筑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简单低矮的巢居到栉次鳞比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从落后的手工作坊到先进的自动化厂房,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多样,人类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不同的功能要求需要设计不同的建筑类型,如生产性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例如,餐厅[图0-6(a)]是满足就餐的需要;啤酒厂[图0-6(b)]24小时不停机生产是满足流水线的需要;宿舍[图0-6(c)]是满足住宿的需要。图0-6 各种建筑(a)餐厅;(b)啤酒厂;(c)宿舍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包括材料、技术、结构、设备和施工等。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助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构成建筑的骨架。建筑设备是建造房屋必需的技术条件;建筑施工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同造型密切相关。结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的空间体量和形式。建筑一方面受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随功能的发展而创造出新的空间类型,促进结构形式的发展。在设计中选择结构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形式应能满足使用功能对建筑空间大小和层数高低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技术的经济与合理。此外,还须根据当地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技术水平等选择结构形式。不同建筑结构施工如图0-7所示。图0-7 不同建筑结构施工示意图

设备主要有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和电气照明等设备。现代建筑设备技术不断提高,既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提供条件,也使建筑设计工作日趋复杂。建筑设备需要有相应的用房和构造措施,因此,设备的装设与空间组合、结构布置、建筑构造和装修等有密切的关系,设计中应做出统一安排,甚至要有专门的设备层。3.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的塑造既要遵循美观的原则,还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性质,全面综合地考虑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手段。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反映,而内部空间又是借助于物质实体来围合的。因此,建筑形式除了遵循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之外,还要追求空间和技术的表现,反复推敲以下一些主要因素。(1)造型。完美的建筑造型在于均衡稳定的体量、良好的比例和合适的尺度。总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组合、室内设计、细部装修等都要充分地考虑建筑功能、材料、结构、技术等进行符合体量、比例、尺度、质感、色彩等规律的处理,以求得建筑造型上变化与统一的结合。(2)特性。建筑的特性取决于建筑的性质和内容,建筑的功能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外形的基本特征。建筑形式要有意识地表现这些内容所决定的外部特征。例如:学校建筑(图0-8)教室连排,窗户宽大明亮;商业建筑(图0-9)多用大面积展示橱窗和引人注目的装修;居住建筑(图0-10)外墙上阳台形式多样,富于生活气息。图0-8 学校建筑图0-9 商业建筑图0-10 居住建筑(3)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建筑常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而反映出不同的风格。在探索建筑现代化的同时,还须考虑本地区的材料、结构、技术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及经济条件,创造出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新形式。西藏布达拉宫如图0-11所示。图0-11 西藏布达拉宫(4)影响建筑形象的因素。影响建筑形象的因素包括建筑功能,体量、组合形式、立面构图、细部处理、建筑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光影效果等。

建筑功能往往对建筑的平面构成和形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建筑功能不同,那么其平面构成就不同,产生的外面形象也不同。

处理手法不同,可给人或庄重宏伟或简洁明快或轻快活泼的视觉效果。如印度泰姬玛哈陵、东京代代木体育馆、北京鸟巢(图0-12)、马来西亚双子塔,流水别墅等。图0-12 北京鸟巢

完美的建筑形象甚至是国家象征或历史片段的反映。如埃及金字塔(图0-13)、北京故宫建筑群、印度泰姬马哈陵(图0-14)等。图0-13 埃及金字塔图0-14 印度泰姬马哈陵

在建筑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功能属于主导要素;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功能及形象的技术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的外在表现,具有艺术性。因此,同样的设计要求、同样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也可创造完全不同的建筑形象,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而优秀的建筑作品是三者的辩证统一。四、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太阳能及风能的利用、中水回用,种植屋面以及建筑保温节能、节能门窗等。(1)太阳能的利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太阳能空调等利用方式。(2)风能的利用。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风能的利用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3)中水回用。“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包括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等)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4)种植屋面。在建筑屋面和地下工程顶板的防水层上铺以种植土,并种植植物,使其起到防水、保温、隔热和生态环保作用的屋面称为种植屋面;如图0-15所示。图0-15 种植屋面的构成

种植屋面的分类如下:

1)简单式种植屋面。仅以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绿化的屋面。

2)花园式种植屋面。以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绿化,并设有亭台、园路、园林小品和水池、小溪等,可提供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屋面。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建筑?

2.建筑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建筑物是由那些构件和配件组成的?第一章建筑设计本章重点

建筑总体平面设计;建筑结构类型及设备管线;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学习目标

了解基地与总平面的关系及影响,了解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熟悉民用建筑结构类型及设备管线。掌握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功能要求和组合形式,建筑剖面设计及体型、立面设计。第一节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包括总体平面设计与建筑平面设计。一、总体平面设计

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预想中建筑物室内室外空间的各种因素,做出总体安排,使建筑物内在功能要求与外界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应在总体构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并受总体布局的制约。因此,设计构思应遵循“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的原则。先从总体布局着手,根据外界条件,解决全局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单体建筑设计中各种空间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使单体建筑设计在体型、体量、层数、建筑形式、色彩、朝向、日照、交通等方面同总体布局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在单体建筑设计趋于成熟时,再进行调整和确定总体布局;如图1-1所示。图1-1 某住宅小区总体布局

在总体设计构思中,既要考虑使用功能、结构、经济和美观节能等内在因素,也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规划要求、周围环境、基地条件等外界因素。如建筑物的入口方位、内外交通的组织方式、体型高低大小的确定、建筑物各个部分的配置、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要考虑外界因素;如图1-2所示。图1-2 某生物研发中心建筑总体布局(一)基地与总平面的关系1.基地的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

基地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建筑平面布局、外轮廓形状和尺寸。基地内的道路布置及人流方向是确定出入口和门厅平面位置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平面组合设计中,应密切结合基地的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等外在条件,使建筑平面布置的形式、外轮廓形状和尺寸以及出入口的位置等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如图1-3所示。图1-3 某大学附中教学楼总平面图2.基地的地形条件

基地地形若为坡地时,则应将建筑平面组合与地面高差结合起来,以减少土方量调配,而且可以造成富于变化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式。

坡地建筑的布置方式有以下两种。(1)地面坡度在25%以上时,建筑物适宜平行于等高线布置。(2)地面坡度在25%以下时,建筑物应结合朝向要求布置。(二)基地环境对建筑总平面的影响1.基地的性质、位置、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

基地的性质、位置、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直接影响用地总体的建筑平面布局、外轮廓形状和尺寸。建设用地性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地范围及性质。建设用地性质决定建筑功能、规模、布局及基地内的道路布置及人流方向。

基地内的道路布置及人流方向是确定出入口和门厅平面位置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平面组合设计中,应密切结合基地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道路布置等外在条件,使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外轮廓形状和尺寸以及出入口的位置等符合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2.建筑的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建筑的高度应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高度控制方案及微波通道,机场净空控制,满足退后用地边界线,维护相邻用地空间权益,与周围建筑应满足建筑间距的要求。

建筑容积率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建筑密度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绿地率应符合城市绿化条例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应按规定保证消防间距和防火通道。3.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的规定,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基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或洪水淹没等危险的安全地段。(2)建筑总体布局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3)建筑物周围应具有能获得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的卫生条件。(4)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确保卫生安全的环境。(5)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气、废水等废弃物应进行处理,并应对噪声、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应引起公害。(6)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7)建筑基地应做绿化、美化环境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三)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1.朝向(1)日照。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夏季热、冬季冷的状况。为保证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建筑物的朝向应为南向,南偏东或偏西少许角度(15°)。在严寒地区,由于冬季时间长、夏季不太热,应争取日照,建筑朝向以东、南、西为宜。(2)通风。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夏季或冬季的主导风向,适当调整建筑物的朝向,使夏季可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而冬季又可避免寒风的侵袭。(3)基地环境。对于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房屋朝向应主要考虑人流走向、道路位置和邻近建筑的关系,对于风景区建筑,则应以创造优美的景观作为考虑朝向的主要因素。2.间距

影响建筑物间距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通常是确定建筑物间距的主要因素。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如图1-4所示。图1-4 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平地;(b)向阳坡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式中 L——房屋水平间距;

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垂直高度;

α——当房屋正南向时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间距约为(1.0~1.7)H。越往南日照间距越小,越往北则日照间距越大,这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在我国南方要大于北方的原因。(2)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建筑物之间防火疏散要求的距离。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有关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 m;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与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9 m;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 m。(3)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如图1-5所示,某学校建筑中,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 m。图1-5 某学校总平面图二、建筑平面设计

民用建筑按其空间的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功能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和其他空间共三部分。(1)主要功能空间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主要功能房间和辅助房间。(2)交通联系空间是指用于联系房间与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的通行部分,例如走廊、楼梯、门厅等。(3)其他空间是指一些阳台、露台等空间。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功能房间的平面设计、平面空间设计、交通联系空间设计以及辅助空间设计。

主要功能房间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1.主要功能房间的平面设计(1)房间的面积组成。房间的面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共三部分组成,如图1-6所示。图1-6 某住宅卧室和教室面积的分析(a)卧室面积分析;(b)教室面积分析(2)房间的面积确定。房间内部使用人数的多少、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和家具设备的配置是确定房间面积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进行设计时,主要是根据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面积定额指标和使用人数的多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房间的面积。

影响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家具设备及人们使用活动面积(图1-7)。图1-7 使用家具设备的尺寸

2)使用房间的人数及使用特点(表1-1)。表1-1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建筑类型房间名称面积定额备注中小学校普通教室1~1.2小学取低限办公楼一般办公室3.5不包括走道铁路旅客车站会议室0.5无会议桌图书馆普通候车室2.3有会议桌2.平面空间的设计(1)房间的平面形状。房间平面形状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美观等因素。

在民用建筑中,一般功能要求的大量性房间,其平面形状常采用矩形,如学校中的普通教室,住宅中的居室,旅馆中的客房等,其开间、进深的比例以1:1.2~1:1.5为宜,方形或狭长矩形均不利于使用;如图1-8所示。图1-8 使用功能不同对房间功能的影响

对于某些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往往不需要同类的多个房间进行组合,为满足功能要求,房间平面有可能采用多种不同的形状。如影剧院的观众厅有矩形、钟形、扇形、六角形等(图1-9)。图1-9 使用功能不同对房间形状的影响(2)房间的平面尺寸。对于民用建筑中常用的矩形平面来说,房间的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开间亦称面宽,是指房间沿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尺寸。房间进深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开间和进深是房间两个方向的轴线间的距离。

确定房间的平面尺寸,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考虑使用者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满足房间使用功能要求。

2)与家具及设备的尺寸相配合,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并保证使用者活动所需尺寸(图1-10)。图1-10 家具及设备的尺寸不同对房间形状的影响

3)满足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对于有天然采光要求的房间,其深度常受采光限制,必需满足设计规范中窗地比及房间照度的要求,一般单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离地面高度的两倍,双侧采光的房间深度可增大一倍,即不大于窗上口离地面高度的4倍。

4)考虑结构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并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的规定。在梁板式的墙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中,通常板较经济的跨度为2.4~4.2 m,梁较经济的跨度为5~9 m。民用建筑中房间的开间和进深一般以3 m为模数。

5)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例,给人以正常的视觉感受。房间的长宽比一般为(1:1~1:2)。(3)房间门的布置。门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采光的作用。在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应解决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等问题。门的数量、宽度及位置都要满足使用及防火疏散要求。

1)门的宽度。建筑平面图中所标注的门宽是指门洞口的宽度,门宽不超过1 m时宜以1 m为模数,超过l m时宜以3 m为模数。

门的通行宽度指门的净宽,即两侧门框内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门的宽度主要取决于人流量和房间功能,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防火要求等因素。

一股人流通行所需的宽度一般不小于550 mm;两股人流通行时不小于1 100 mm;三股人流通行时不小于1 650 mm。

对通行人数不多的居住建筑房间门宽可按单股人流考虑,门的宽度一般为700 mm、800 mm、900 mm或1 000 mm;通行人数较多时,可按两股人流确定门的宽度,一般为1 200 mm或1 500 mm;通行人数很多时,可按三股或三股以上人流确定门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 800 mm。

有大量人流出入的房间,如体育馆、影剧院和礼堂中的观众厅,门的总宽度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中的有关规定,通过计算确定。

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 000 mm以内。门的宽度不超过1 000 mm时,一般采用单扇门;门的宽度为1 200~1 800 mm时,一般采用双扇门;超过1 800 mm时,一般不少于四扇门(图1-11)。图1-11 办公楼外门

房间门的宽度一般规定如下:

①住宅中卧室门、起居室门及户门的宽度不应小于900 mm,阳台门、卫生间门和厨房门的宽度不应小于700 mm。

②中小学校建筑中普通教室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 000 mm,合班教室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 500 mm。

③影剧院中观众厅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 400 mm。

④办公楼中办公室门(图1-12)的宽度不应小于1 000 mm。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