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技术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06:02:3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徐莉《技术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徐莉《技术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绪 论

思考与练习

1.简析技术经济学的含义及特点。

答:(1)技术经济学的含义

技术经济学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是专门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的科学。(2)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决策性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①综合性。技术经济的理论中融合了数学、统计学、概率论、运筹学等各种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②系统性。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最佳结合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且这些因素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复杂系统,因此,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将影响其效果的全部因素纳入到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才能全面揭示出所研究问题的实质,所以它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③预测性。技术经济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正在决策中,为把握采用技术的效果,判断是否值得采用该项技术而必须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需要对市场需求、销售价格、原料供应、风险估计等方面进行预测。

④实践性。技术经济学研究与国民经济直接相关的技术与经济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应用科学,主要解决技术与经济结合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⑤选择性。决定取舍某一方案时,技术经济学可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以便选择出最恰当的技术,并给以最适当的条件,保证采用技术的先进性。

2.分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程序。

答:(1)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佳经济效果的方案

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是指实现技术方案时的产出和投入比。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人们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在各种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一门学问,即研究技术的经济效果。

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技术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技术和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的研究就是要从这对矛盾关系中寻找一条协调发展的途径,以求经济快速、持续地发展。

③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是创新者将科学知识与技术发明用于工业化生产,并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一系列活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过程。技术创新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是技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技术经济学研究的程序依次为:

①确定分析目标

依照分析对象的不同,确定分析目标。目标可分为国家目标、地区或部门目标、项目或企业目标,目标内容可以是项目规模、设备选择或技术改造等。

②收集资料

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技术、经济、财务、市场、政策法规等资料。

③设计各种可能方案并进行分析

根据目标集思广益,尽可能收集各种可能的方案,从中筛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④方案综合分析评价

除对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外,根据建立的技术经济指标,建立有关各参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指标的计算,然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⑤确定最优方案

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优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佳方案,若方案满意,则选中最优方案,若不够满意,则检查方案、指标的合理性。

⑥最终完善方案

3.简析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答:(1)技术经济学在国外一般被称为工程经济学,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

①1887年,亚瑟姆·惠灵顿(Arthur M.We11ington)发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开创了工程领域中的经济评价工作。

②1930年,格兰特(E.L.Grant)发表《工程经济原理》,指出了古典工程经济的局限性,提出以复利计算为基础,讨论了判别因子和短期投资评价的重要性以及资本长期投资的一般比较。

③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开发西部的田纳西河流域中,就开始推行可行性研究,把技术与项目的经济问题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工作程序和评价方法。

④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的工程经济学院,采用统计、分析、对比的方法进行方案优选,在生产工艺学、技术定额学、劳动组织和定额学、统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技术经济学。(2)自20世纪6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开始,我国的技术经济学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①开创发展阶段。我国的技术经济学从1963年开始正式研究,一直到十年动乱前,是第一个发展时期,也是这门新学科的创建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经济学理论方法体系开始形成,而且有着自己的特点。

②全面破坏阶段。在十年动乱中,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全部停止,而且遭到彻底的批判。

③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技术经济学获得了新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978年11月成立了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90年代以来,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工作在经济建设中普遍展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微观层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中观和宏观的层次。

第二章 现金流量的构成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

1.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什么是流动资金?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具体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使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运输设备和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投资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以及建设期借款利息构成。(2)流动资金是项目建成后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资金。有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和货币资金五种价值形态。

2。简述无形资产的概念。无形资产包括哪些资产?

答:(1)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能长期持续地发挥作用,并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无形资产的特点主要有:

①无形资产无独立实体,但又依托于实体。例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与机器设备、厂房等各项实物资产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不具有独立实体,但它又往往必须依托于实体而存在。土地使用权必须依托于土地,商誉蕴含于企业或项目的整体资产组合之中。

②无形资产具有排他性。无形资产对生产经营活动能长期持续地发挥作用,具有获利能力,并由一定的主体排他性地占有。

③无形资产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相比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无形资产也属于生产资料或生产条件范畴。(2)无形资产可以分为可确指的和不可确指的两大类。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主要指商誉,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根据内容可分为知识产权、行为权利、对物产权、公共关系等;知识产权指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服务标志、顾客名单等;对物产权如土地使用权、矿业开发权、优惠融资权等;行为权力,如专营权、许可证、专有技术等;公共关系包括客户关系、销售网络、职工队伍等。

3.产品总成本费用要素包括哪些?何谓生产成本?

答:(1)在项目经济评价中,为便于计算,通常按照各费用要素的经济性质和表现形态将总费用分成以下几部分:

①外购材料费。外购材料费包括预计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费用以及其他材料费用。

②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包括直接材料费中预计消耗的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制造费、管理费以及销售费用中的外购水电费等。

③工资及福利费。工资及福利费包括企业或项目所有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④折旧费。折旧费指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⑤摊销费。摊销费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⑥修理费。修理费是指为恢复固定资产原有生产能力,保持其原有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或更换零部件而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修理费。

⑦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指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包括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

⑧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之和中扣除上述计入各科目的费用后其他所有费用的统称。(2)生产成本是指在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时,只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最直接和关系密切的费用所形成的成本。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和关系不密切的费用则计入当期损益。即生产成本是只计入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的成本。生产成本主要由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构成。

①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动力费和直接工资及其他直接费用。

②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4.何谓经营成本?为什么要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引入经营成本的概念?

答:(1)经营成本指项目总成本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全部费用。经营成本是为经济分析方便从总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费用,是项目运营期间的生产经营费用,属于各年的现金流出。由于投资已在期初作为一次性支出计入现金流出,且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不考虑资金来源,不存在利息的问题,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中已将利息单独列出,因此经营成本中要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及利息支出。

5.何谓机会成本?何谓沉没成本?

答:(1)机会成本是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当一种有限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将其置于某种特定用途,必然放弃其他投入机会,从而放弃了相应的收益,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就是这种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2)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因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是针对未来的,不是针对过去,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一个原因,当前状态是决策的出发点,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而不需要考虑已经发生的费用。例如,考虑某台旧设备是否需要更新这一问题时,设备更新与否只能在新设备的投资与旧设备继续使用所需费用之间比较得出,而不需要考虑该设备几年前的购置费用,因为该费用已经是一项沉没成本。

6.哪些税金可计入成本?哪些税金从利润中扣除?投资方向调节税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答:税金是国家依据法律对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各种税款,是纳税人为国家提供积累的重要方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我国目前的工商税制分为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特定行为税五类,与项目经济性评价有关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所得税等。

上述税种中,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可计入总成本;所得税应从利润中扣除。

投资方向调节税又称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以投资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国家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手段对投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贯彻产业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保证重点建设。投资方向调节税并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计入固定资产总投资。

7.某一固定资产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1万元,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额、年折旧率及月折旧额。

解:直线折旧法也称年限平均法,其特点是同一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相同,其计算公式为:    ①②  ③

将题中数据代入①,②式有:,

由③式可得:,月折旧额=20×0.79%=0.158(万元)。

8.某一固定资产原值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5000元,分别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1)年数总和法的特点是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是逐年递减的,各年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①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年折旧率   ②

由①、②式可得:

第一年折旧额=(60000-5000)×5/(1+2+3+4+5)=18333.3(元)

第二年折旧额=(60000-5000)×4/15=14666.7(元)

第三年折旧额=(60000-5000)×3/15=  11000(元)

第四年折旧额=(60000-5000)×2/15= 7333.3(元)

第五年折旧额=(60000-5000)×1/15= 3666.7(元)(2)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折旧额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用年初

固定资产净值乘以直线折旧率的2倍计算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③年折旧额=当年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④

折旧年限到期前的最后两年,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⑤

由③、④式得:前3年的折旧率为2/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60000×40%=24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60000-24000)×40%=14400(元)

第三年折旧额=(36000-14400)×40%= 8640(元)

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

第四年折旧额=(21600-8640-5000)/2= 3980(元)

第五年折旧额=3980(元)

二、练习

1.可以相同的物质形态为连续多次的生产过程服务的是(  )。

A.固定资产 

B.无形资产  

C.递延资产  

D.流动资产【答案】A【解析】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具体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使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运输设备和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当项目投入运营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物质形态是逐渐磨损的,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而不是一次性转移。因而固定资产可以相同的物质形态为连续多次的生产过程服务。B项,无形资产虽然也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但它没有独立实体,因而不存在物质形态。

2.经营成本是指总成本费用扣除( )以后的全部费用。

A.折旧费

B.推销费

C.销售税金及附加

D.利息支出【答案】ABD【解析】经营成本指项目总成本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全部费用。其计算公式为: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借款利息支出

3.在工程项目投资中,流动资产包括(  )。

A.现金 

B.银行存款 

C.应收账款 

D.预付账款 E.存货【答案】ABCDE【解析】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短期投资、现金及存款。

4.在下述各项中,不构成现金流量的是( )。

A.折旧

B.投资 

C.经营成本 

D.税金【答案】A【解析】一个项目的建设,其投入的资金,花费的成本,得到的收益,都可以看成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现金流出或现金流入,把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称为现金流量,对于一个投资项目来说,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是构成经济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

5.固定资产净值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额。(  )【答案】A【解析】当项目投入运营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和贬值,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这种伴随固定资产损耗发生的价值转移称为固定资产折旧。转移的价值以折旧费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并通过产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到投资者手中。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原值扣除累计的折旧费总额称为当时的固定资产净值。

6.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以为拥有者带来长期收益的资产。(  )【答案】A【解析】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能长期持续地发挥作用,并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

7.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随设备役龄递减。(  )【答案】B【解析】年数总和法的特点是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是逐年递减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折旧额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用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乘以直线折旧率的2倍计算年折旧额,折旧年限到期前的最后两年,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额,因此,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在折旧年限到期前的最后两年前是固定不变的。

8.工程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的经常性实际支出称为总成本。(  )【答案】B【解析】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即: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在总成本中有些耗费并不是实际性支出,比方说折旧费,但是折旧费也应计入总成本中。

9.折旧是成本项目,因而属于现金流出量。( )【答案】B【解析】当项目投入运营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和贬值,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这种伴随固定资产损耗发生的价值转移称为固定资产折旧。转移的价值以折旧费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并通过产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到投资者手中。因此,折旧仅仅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分期摊销,它并不会使企业因此而发生现金流出。况且,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已经在发生时单独作为拟建项目的一项现金流出,如果再将这些投资支出的定期摊销(即折旧)当作现金流出,会使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重复计算。

10.某一固定资产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1万元,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额、年折旧率及月折旧额。

答:参见思考题第7题。

11.某一固定资产原值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5000元,分别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参见思考题第8题。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

思考与练习

1.(P/F,i,n)(F/A,i,n)(F/P,i,n)(A/F,i,n)=(  )。

A.1+i

B.0

C.1

D.1/(1+i)【答案】C【解析】(P/F,i,n)(F/A,i,n)(F/P,i,n)(A/F,i,n)=×××=1

2.公式A=P(A/P,i,n)中的P应发生在(  )。

A.第一期等额支付的前一期

B.与最后一期等额支付相同

C.与第一期等额支付时刻相同

D.任何时刻【答案】A【解析】公式A=P(A/P,i,n)的经济含义是,有现金流量现值P,在报酬率为i并复利计息的条件下,在n期内与其等值的连续的等额分付值A应是多少?这是已知P、i、n,求A。其现金流量图如图下图所示。

不难看出,P发生在时刻0,而第一期等额支付发生在时刻1。

3.某人储备养老金,每年年末存款1000元,已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3%,20年后他的养老金总数可以应用(  )公式计算。

A.等额分付终值

B.等额分付偿债基金

C.等额分付现值

D.等额资本回收系数【答案】A【解析】等额分付终值的表达式为:

该公式经济含义是,对连续若干期期末等额支付的现金流量A,按利率i复利计息,求其第n期期末的终值F,即本利和。本题中每年年末存款额不变,可看成连续若干期期末等额支付的现金流量,计算20年后的养老金总数即为等额分付终值的计算。

4.决定资金等值的因素有(  )。

A.资金额大小

B.资金发生的时间

C.利率

D.资金的价值

E.资金的终值【答案】ABC【解析】等值资金是指在特定的利率下,在不同的时间上绝对数额不同,而价值相等的若干资金。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即资金额大小、资金发生的时间和利率。

5.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资金具有增值特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对放弃现实消费带来的损失所作的必要补偿。(  )【答案】A【解析】现在的一笔资金,投入到生产或流通领域中,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也比将来可获得的同样数额的资金更有价值。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增值部分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资金具有增值特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对放弃现实消费带来的损失所作的必要补偿。

6.资金回收公式中的现值与第一期的等额年值发生在同一时间。(  )【答案】B【解析】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有现金流量现值P,在报酬率为i并复利计息的条件下,在n期内与其等值的连续的等额分付值A应是多少?这是已知P、i、n,求A。其现金流量图如下图所示。

不难看出,P发生在时刻0,而第一期的等额年值发生在时刻1。

7.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及利率。(  )【答案】B【解析】等值资金是指在特定的利率下,在不同的时间上绝对数额不同,而价值相等的若干资金。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即资金额大小、资金发生的时间和利率。

8.在资金的等值计算中,等式(A/F,i,n)=(A/P,i,n)+i成立。(  )【答案】B【解析】(A/P,i,n)+i=+i=≠(A/F,i,n)=

9.若一年中复利计息的次数大于l,则年实际利率高于其名义利率。(  )【答案】A【解析】设名义利率为r,一年中计息次数为m,则一个计息周期的利率应为r/m,一年后本利和为:F=

按利率定义得年实际利率i为

由上式易知,当m=1时,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当m>1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10.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总现金流出等于总现金流入。试利用各种资金等值计算系数,用已知项表示未知项。(1)已知A,A,P,i,求P。1212(2)已知P,P,A,i,求A。1212(3)已知P,P,A,i,求A。1221

解:由题设条件可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的总现金流出等于总现金流入,则现金流终值之和必为零,所以有:

由上式可得:(1)若A,A,P,i已知,则P=1212(2)P,P,A,i已知,则A=1212(3)若P,P,A,i已知,则A=1221

另外,此题还可以用现值之和相等来计算。

11.年利率为8%,现在存入l0000元,存期6年,复利计算,求到第6年后的本利和。

解:由一次支付终值公式F=P=P(F/P,i,n)得:

六年后的本利和F=10000=15870(元)。

12.为在l0年后得到50000元,利率为8%,按复利计算,则从现在起的5年中每年年末应等额存入银行多少钱?

解:由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A=F=F(A/F,i,n)和一次支付终值公式F=P=P(F/P,i,n)得:

欲使l0年后得到50000元,现在起的5年中每年年末应等额存入银行的金额A必须满足:

A(F/A,8%,5)(F/P,8%,5)=50000(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