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战: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30 07:11:15

点击下载

作者:周广双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最后一战: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

最后一战: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试读: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一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4年1月

一、开始进攻

●毛泽东想到此处,终于下定决心,再打一次“压力战”,促使谈判顺利进行,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这次会议最终确立了是稳扎狠打,由小到大,集小胜多胜为大胜的战役指导基本精神。

●等到对方全部进入了我军的火力范围之内,只听一声令下,阵地上的所有火器一起开了火。

毛泽东决定打反击战

1953年5月一天,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毛泽东夹着香烟,踱着步子,正在认真地思索着朝鲜战场上最新的形势。

中朝方面与美国的谈判又陷入了僵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向正在板门店参加谈判的美国代表发出两点指示:美国在强行遣返问题上不能妥协;美国“不赞成拖延时日和议而不决的谈判。”

1953年5月7日,朝中方面对谈判方案作了6点修改,主张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及印度组成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不直接遣返的战俘,并由战俘所属国家向战俘进行4个月的解释,以保证他们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在新方案中,中朝方面还放弃了要战俘迁离到朝鲜以外的中立国的要求。这是一项很大的让步,他充分显示了中朝方面争取尽快停战,实现和平的诚意。

世界公正舆论称这一方案为“在实现朝鲜停战方面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的方案”。

但美方对这一方案仍然没有表示同意,仍旧在一些假设的琐碎细节上纠缠不休,并于5月13日提出了将一切不直接遣返的朝鲜籍的战俘“就地释放”的反建议,企图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

美方这一无理主张,立即遭到了世界公正舆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强烈遗责。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对美国的这一举动表示了不满。

美国意图其实很明确,他们在一面继续谈判,一面继续扩充南朝鲜军队,做长期战争准备,玩弄两手政策。

可见,美国对解决朝鲜问题的军事战略和计划还没有形成最后决定。在如何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上,美国新一届政府仍对以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心存幻想,他们并没有彻底放弃军事冒险的计划。

所以,在停战谈判恢复后,美国一再在战俘遣返、停战监督等问题上节外生枝,并不时发出军事挑衅。

另一方面,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为了完成某些战略措施,可能也需要一些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继续拖下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即使停下来,在一段时间内也将会保持一种紧张局势。

另外,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更是极力反对停战,还叫嚣“必要时单独作战”。

现实情况毫无疑问地表明,尽管停战谈判恢复了,情况依然相当复杂。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只有以有力的作战相配合,才能保障谈判顺利地进行。

毛泽东想到此处,终于下定决心,再打一次反击性的“压力战”,以促使谈判顺利进行,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指挥部研究作战对策

在接到毛泽东指示后,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和各指挥部、各兵团领导等立即召开志愿军党委会,研究作战事宜,重点讨论研究夏季反击战役的指导方针和部署。

在会上,邓华首先向大家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然后他说:“最近的情况是,敌人在拖延讹诈,近期又不可能登陆。为了紧密配合谈判斗争,我们将计划打一场类似1952年秋季那样的战役性反击作战,给敌人以更严重的打击。”

说到这里,邓华停了一下,他又接着说:“目前敌军总兵力已达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4个师。其中,南朝鲜军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大量增加,已达16个步兵师,正在扩建一个师,连同其海、空军共64万余人,装备、火力已接近美军水平。敌军阵地工事较1952年秋季普遍增加,其基本阵地构筑有坑道或坑道式掩蔽部。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敌人已经有了丰富的挨打的经验教训。”邓华的话语严肃中又带有幽默,引起大家一阵大笑。“敌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们的仗打得越好,我方在谈判桌上的话就越有力量。”解方也插言说。

李志民也说到:“发动夏季反击战役,可以锻炼部队,吸取经验,还可改善部分阵地。这段时间以来,部队的求战情绪很高啊,指战员们早就盼望打一场大战役,狠狠教训反复无常的敌人了。”

邓华接下来又给大家讲述了这次夏季反击战役的目的和方针,他指出:

此次战役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同时适当注意改善现有阵地。在战役指导的基本精神上,参战部队要“稳扎狠打”。

邓华还指出我军打击的重点是美军和其他侵朝军队。他要求大家要有两个准备:

一是持久作战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轻敌急躁草率,必须有周密细致的准备,必须确有把握,然后攻击。

二是在反击开始后,要做好迎击敌人在全线进行二至三个大规模报复的准备,军师两级必须掌握一定的预备力量和机动炮火,反击目标以不超过一个营,最好两个连为宜,战况发展有利时可适当扩大。一定做到“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

对于邓华的意见,与会委员们都表示赞同。

在对攻击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方法上,杨得志说:“攻击目标的守敌以不少于两个排、不超过一个营为限,再大就不容易一口吃掉,再小则浪费了准备。攻击目标要既有利于我隐蔽接敌,又便于兵力展开和发挥炮火威力。冲锋出发地距攻击目标不能超过200米,并挖好防炮洞,防炮洞的数目要能容纳第一梯队人数三分之一以上,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突击部队的冲击力。”

接下来杨得志分析了对不同目标,我军应该采取的不同的作战方式,打击的目标大致分为3种:

第一种目标是,敌军阵地有坚固工事,有坑道,地形有利,我攻克后要坚决固守,与敌争夺到底,直到敌人无力再攻或不敢再来攻为止。

第二种目标是,敌阵地工事坚固,但无好的坑道或地形不十分有利,攻克后,要立即改造工事,利用第一、第二梯队与敌进行拉锯式的反复争夺,直打到敌人不再来攻为止。

第三种目标是,敌工事不强,地形不利,又非要点,则采取‘咬一口’的方式,攻克后立即撤离。然后,另选其他目标攻击,以分散敌人火力,配合重点目标作战。

最后,他说:“对第一、第二种目标,每军各选择一个,第三种目标,每军根据情况自定。如敌反扑规模较大,其兵力达到一个师时,则每军只保留一个重点目标进行攻击,敌反扑兵力达两个师时,则每个兵团只保留一个重点目标进行攻击,如敌反扑规模再大时,则全线只保留两个重点目标进行攻击。”

接着,会议还研究了我军兵力的部署与调整问题。

会议还要求志愿军参战各军在战役开始之前,仍积极进行小型攻点作战,吸取经验,创造条件,并掩护大的战役。

这次会议最终确立了是稳扎狠打,由小到大,集小胜多胜为大胜的战役指导基本精神。

在战术上要力求全歼、速歼,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有利则守,不利则给敌人一定杀伤后放弃,保持主动。

打击对象西线以美军为主,东线以南朝鲜军为主;整个反击作战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3个阶段实施,并要求部队于5月底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志愿军调整兵力部署

在确定了作战方案之后,志愿军开始调兵遣将并部署兵力。

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正面第一线共部署了7个军和两个军团,从西至东依次为:

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指挥的第六十五、第四十六、第一军部署于礼成江口至朔宁以东阳地村一线,另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军为二梯队。

第九兵团指挥的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军部署于砚洞以北至注字洞一线。

第二十兵团指挥的第六十七、第六十军部署于牙沈里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一线。另第六十八军为第二梯队。

人民军第三、第七军团部署于文登里至东海岸高城以南一线。

志愿军夏季反击战役兵力部署的基本原则是,参加进攻作战的每个军保持有4个师,具体部署是:

第十九兵团方向:第六十五军靠近板门店谈判会址,且反击目标地形不利,决定该军不参加反击作战;第一军新上阵地不久,先不担负主要攻击任务,暂时保持3个师作战不变,视情况发展再调整。

第四十六军为该兵团作战的重点军,该军原配属第三十八军在西海岸担负反登陆作战准备的第一三七师归建,加上指挥的第四十军第一二〇师,已有4个师,打击主要对象为英联邦师。

第六十三军或第六十四军以一个师东调为兵团预备队,视情况支援第四十六军作战。除原配属该兵团指挥的炮兵第八师外,另调炮兵第二师两个榴炮营,战防炮第四〇六团,火箭炮第二〇八团,高炮第六十四师六〇四团,另调两个工兵营配属该兵团方向作战。

第九兵团方向,以第二十四军为主,重点打击美第三师,第六十八军第二〇四师支援该军作战;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支援第二十三军作战。

第四十七军第一四〇师位于谷山地区为第九兵团预备队。除原配属兵团指挥的炮兵外,另由第三十八军抽调一个榴炮营,两个76.2毫米野炮营,火箭炮第二〇五团,六〇火箭炮第二一〇团,高炮第六十一师,炮兵第二师一个营,另两个工兵营配属该兵团作战。

第二十兵团方向,第六十军在北汉江以东至边岩洞之间地区,第六十七军在北汉江西岸、座首洞南山、科湖里地区,打击重点为南朝鲜军第五、第八师。以配属第十二军的第三十三师前调归第六十军指挥,支援该军北汉江以东地区作战,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支援第六十七军作战。

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二师为该兵团预备队。除原配属炮兵外,由第五十军抽3个榴炮营,一个野榴混合炮营,火箭炮第二〇七团,高炮第六十三师第六〇七团,另两个工兵营参加该兵团作战。

志愿军司令部以第四十七军一个师、第十六、第五十四军、炮兵第一师、炮兵第二师两个团、火箭炮第二十一师两个团为总预备队,分别集结于谷山、成川、顺川等地区,视情况使用。

在志愿军完成兵力部署以后,第二十兵团还根据部署,于5月9日召开作战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了打击的重点和战役阶段的作战计划。

打响夏季反击战役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志愿军为配合关于战俘问题的谈判斗争,第二十、第九兵团根据志愿军领导人的决定,于1953年5月13至26日发起第一阶段进攻。

在战斗打响前,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第六十七军军长邱蔚等亲自到连队检查部队的作战准备情况,激励战士们奋力拼杀。

5月13日晚,第六十七军率先发起对科湖里南山阵地的攻击,夏季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科湖里南山阵地由南朝鲜军一个连另一个排防守,阵地工事很坚固,为顺利攻克这一目标,我志愿军战士还提前进行了15天的演练。

21时30分,志愿军战士首先开始炮火急袭,127门大炮对准南朝鲜军阵地一阵齐射,炮火将黑夜映照成了白昼,南朝鲜军阵地的工事摧毁了30%至40%。

炮火攻击刚一结束,负责攻打500高地的志愿军第一排就在排长的带领之下,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南朝鲜军阵地。但是,刚冲锋不久,我军战士就迎面碰上了南朝鲜军的一个暗火力点,把一连压到了半山坡上,前进的道路突然受阻了。“贾先登,炸掉敌人的机枪!”排长石运金命令道。

只见贾先登抱起炸药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对方地堡旁,然后一纵身,跳到了地堡顶,然后拉掉导火索,对方的碉堡随着一声巨响而被炸毁了。但恰在这时,他的双腿也被敌军打断了,他还要继续战斗,被战士们强行抬下了战场。

战士们就接着一路往上冲,但是越往上,对方的抵抗就越顽固。这时排长也受伤了,通讯员曹传增腿上也被对方子弹打中了,他痛得连站都站不稳,但是他坚持要排长下去,由他来替排长指挥战斗。

但是,排长哪里肯下战场,于是他们就相互搀扶着往前冲。

挫败对方疯狂反扑

我军战士在5月13日的战斗中,英勇作战,顺利夺取了对方阵地。

这使得对方大为恼火,从14日开始,南朝鲜军在20余架飞机和大批炮火的支援下,开始对我军进行疯狂地反扑。

志愿军二〇一师在刚一拿下对方阵地后,就着手准备巩固阵地,打击对方反扑,他们迅速调整了兵力部署。

志愿军在攻占科湖里南山之后,南朝鲜军据守的十字架山便完全暴露在我军面前。

对方的十字架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南朝鲜军在此设防坚固,号称“模范阵地”、“京畿堡垒”。

如果南朝鲜军失去这个阵地,志愿军就会在军事上给其很大压力,同时也会使南朝鲜军的作战士气受到严重挫伤。

所以,南朝鲜军为保卫其军事要塞,一连三天三夜不停地向科湖里南山阵地发起进攻。

志愿军二〇一师也下定固守阵地的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

17日后半夜,对方炮火向我军阵地发动大规模轰击,炮火还不断延伸,直到凌晨3时10分才停了下来。

清晨,连长张珍钻出坑道。他正想查看一下地形,忽然有个通讯员跑过来报告说:“我们听到3号阵地下面的山脚有镐锹撞击的声音。”

张珍大吃了一惊,心想:“敌人竟然跑到我们眼皮底下来挖工事了。”

突然,在十字架山方向,对方发出两颗绿色信号弹,很明显,这是他们在进攻之前,请求炮火掩护的信号。

张珍急忙返回坑道,用电话命令道:“观察所将观察延伸到3号阵地山脚,各个阵地注意敌情,准备战斗!”

张珍的话音刚落,对方的炮火就开始轰击了。

但令张珍奇怪的是:对方的炮火今天主要攻击我军侧后方的1号和2号阵地,没有像往常那样集中力量轰击3号和4号阵地。

张珍想了一下,终于明白了。他把想法告诉了副指导员,二人不谋而合,原来他们都认为:对方是想在攻下1号和2号阵地后,来个前后夹击,把志愿军一网打尽,好如意的算盘啊!

拂晓时分,对方炮火对志愿军各个阵地上的要点进行了猛烈轰击,企图阻止志愿军对1号和2号阵地进行支援。

张珍立即向团指挥所打电话:“请求炮火支援,猛打黄土梁背后的敌人炮群!”“好!炮火马上开始!”

对方的炮火很快被我军压了下去,但此时2号和3号山脚的表面阵地也已经被对方占领了。

南朝鲜军妄图进一步扩大战果,开始用炸弹和火焰喷射器进一步向坑道发起进攻。坚守坑道的战士们,一时陷入了困境。

张珍在对方炮火被压制的那一刻迅速做出决定:我军要马上扭转战局。

他命令三排长和三班长各带一个班,分别向2号和3号山脚的表面阵地发起反击,然后会合坑道里的战士,并肩战斗。

经过一阵猛打,2号和3号山脚的表面阵地的南朝鲜军士兵被打跑了。

这时,4号5号6号阵地上的战士正在和对方苦战,唯独1号阵地方面没有消息传来,张珍心里很着急。

他正要派人前去打探,战士张兴宽跑来汇报说:“报告连长,副指导员要我转告你,有人在1号阵地上晃动白毛巾,叫你赶快用望远镜看看!”

张珍立即跑出指挥所,果然,他看到1号阵地有个人在晃动着一条白毛巾,他将望远镜移动了一下,发现在2号和3号山脚也有对方士兵在晃动着白毛巾,原来这是对方集结的暗号啊,决不能放过这个歼灭南朝鲜军的大好机会!

于是,张珍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一手拿着望远镜,另一只手也使劲地晃动着一条白毛巾。

果然,对方以为他们已经完全占领了2号和3号阵地,就开始向这边靠拢。不久,南朝鲜军在2号和3号的山沟里黑压压地聚了一大片。

等到对方全部进入了我军的火力范围之内,只听张珍一声令下,阵地上的所有火器一起开了火,团指挥所还命令炮兵朝1号阵地和2号3号山沟里开炮,直打得南朝鲜兵哭爹喊娘,魂飞魄散。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消灭了对方大约一个连的士兵。

在14日至17日打击南朝鲜军反扑的过程中,我军孤胆战士唐凤喜功不可没。

唐凤喜曾经在1951年10月的秋季防御战中,独自一人坚守阵地两天两夜,一共打退了对方的7次进攻,歼灭南朝鲜军120余人。

在这次反击战中,他又利用坑道顽强阻击,自己一个人就消灭了南朝鲜兵70多个人。

巧妙地隐蔽战防炮

5月19日晚,是三十三师3个步兵团通过“联合国军”封锁线进入鱼隐山阵地的时间。

鱼隐山,海拔1277米,在文登里公路的西北侧。鱼隐山主峰是我军占领的,而南侧一公里处的1090等高地却在对方的手中。

对方为了守住固有的阵地,曾多次组织兵力、火力进行反扑,妄图拿下鱼隐山主峰,但都未得逞。

而后,“联合国军”的空军频繁地轰炸我军鱼隐山阵地和二级转运站,对方把本来是对空武器的探照灯、高射机枪也都使用在地面上了,将通上鱼隐山的所有大小道路,不分白天黑夜,24小时加以封锁。

根据上级命令,要求三十三师所属炮兵,分别是师属、团属、营属炮兵,在5月20日、21日两个晚上通过鱼隐山封锁地段进入阵地。

我军过封锁线的炮车,每两辆车的间隔为30米,所有车辆都是全封闭行进。

驾驶员个个瞪大眼睛看着前方,副驾驶披着白布单走在车前5米给汽车引路,汽车一辆跟着一辆,不能熄火,不能停止。

炮班的战士们坐在车上,领车的班长或排长站在汽车门的踏板上,他既要给汽车司机提醒左拐右拐,又要观察和听着对方的炮弹左右前后弹着点,以便采取一些紧急措施。

在这期间,我军不断遭到对方飞机的空袭和203毫米重榴弹炮的轰击,最后,我军战士在沿途修路兵的帮助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很小的代价通过了封锁线。

柴汉民所在的连,即九十七团炮营五七战防炮连,上阵地打前站时,不知什么原因,连长却选中了他这个文化教员。

柴汉民和连长及一名通讯员打前站,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接收兄弟部队的阵地,而且要把全连火炮和人员安全地引入阵地。

他们接受的这个阵地,是在与对方胶着在一起的文登里公路上,即在上、下埔里和柏岘岭的夹沟里。也就是那个不足5公里的地段里,散落着美军54辆坦克残骸的地方。

当时,因制空权在对方手里,美军又仰仗着实力雄厚,炮弹不停地倾泻。所以,白天是美军的天下,晚上才是我军的时间。

志愿军好不容易盼到天黑,按照计划,通讯员伏在下浦里的岔道口接第一辆炮车,柴汉民蹲在上浦里岔口接应通讯员交过来的炮车,而后通过美军散落在公路上的54辆坦克残骸地段,把火炮引入各排的坑道中去。

谁知,第一辆炮车就“出师”不利,通讯员刚引导它过一段土坎,汽车一歪就半斜在那里,把火炮也抛到在一个水沟里,而且还压伤了两名战士。

第一辆引头车抛锚,第二辆三辆一直至6辆炮车和4辆弹药车都被堵在后面动弹不得了。

恰好这又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段,停车的地方距离对方前沿阵地仅仅1700多米,一旦天亮,被对方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时,连长果断地命令:

火炮摘挂,弹药卸车,汽车迅速返回。

接下来,战士们就以排为单位把火炮一门一门往坑道中拉!这个连整整折腾了一夜,却仅把5门战防炮推进了指定的坑道,还有一门火炮刚拉了20多米,天光就已大亮了。

这时,对方的校正机也出现在上空。战士们只好将火炮靠拢在美军坦克残骸的椭园形圈子里,还留下3个炮手、两个弹药手,并让他们钻进对方坦克里隐蔽。

九十七团战防炮连把一门火炮裸露在美军坦克残骸圈子里,5名战士钻在对方坦克里隐蔽之事很快传到了营里、团里和师里。各级首长都很重视战士们和火炮的安全,命令连里迅速改造猫耳洞,以便将裸露在野外的火炮尽快转移到阵地中去。

哪知道,“落户”在对方坦克圈里的炮班战士们却派班长来“游说”连、营首长,认为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来考虑,这门炮现在的位置比较理想。他们的具体理由是:

1、美军首尾相连3辆坦克残骸正好瘫在文登里公路的中央,正前方,即敌人的方向两辆坦克中间正好有3米多一条缝,把我们的战防炮置于这3辆坦克圈中间,射界宽阔,视野清楚,左右共有60度,是理想的射击区域。

2、敌3辆坦克残骸内圈约5米圈,完全够战防炮操作了。可以说,这是个合格的发射阵地。

3、我们这门战防炮置于敌人3块钢铁巨物坦克残骸的防护圈中,炮手和弹药手平时就钻进敌坦克中防身。这可以说: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在钢甲铁盔之中,确是个最安全的防护场所。

连、营首长认为,这位班长言之有理,有胆有识,就同意他们在对方坦克堆里“安营扎寨”了。

当然,营里也请示了团、师领导,并给这个班特批安装了一部与连部直通的电话。

正如俗话所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裸露于敌人坦克堆中这门战防炮,自从他们上阵地那天起,直至抗美援朝战争停战那天都丝毫未损,并圆满地完成了它的防护任务。

二、大举作战

●李承晚对克拉克说:“我感到极度失望。你们的政府常常改变立场,你们对大韩民国政府的意见全不理会。”

●现在是用这片地的时候了,郑维山的脑子形成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行动计划。

●我还有个办法!一个挺机灵的小战士说,“要是遇到冷炮爆炸声,还可以在轰隆轰隆声音掩护下痛痛快快咳几声。”

志愿军决定杀鸡骇猴

经过第一阶段的战斗,美军基本被压服,因而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基本上接受了中朝方在此前提出的战俘遣返方案,这使郑维山更加清楚地看到军事打击的重要作用。

同时,美军的让步,也使郑维山预感到反击作战的重点,有了向东线转移以打击南朝鲜军的可能性。

恰在此时,美军将领克拉克仍然顽固坚持“不强行遣返,并保证不对战俘进行威胁恫吓”。

另外,李承晚在得知美国政府的政治让步时,勃然大怒,他对克拉克说:“我感到极度失望。你们的政府常常改变立场,你们对大韩民国政府的意见全不理会。”

李承晚还狂妄叫嚣:“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件事情,是让‘中共’军队从我们的国土撤退。不做到这一点就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你们的威胁影响不了我,你们可以撤走所有的联合国部队,撤走所有的经济援助,我们将决定自己的命运……”

李承晚后来还告诉克拉克说:“美国采取这种绥靖策略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南朝鲜政府绝不接受这些停战条件。

李承晚的这些举动,让克拉克对他有所不满。克拉克在向华盛顿报告时说,他虽然不知道李承晚会不会铤而走险破坏和平,这位南朝鲜总统“根本不讲道理,而且他也没有任何理由。他是唯一一个知道他自己能走多远的人,但是,毫无疑问,他要以此来吓唬别人直至最后。”

面对美国和南朝鲜方面所出现的矛盾分化,我军指挥员邓华、杨得志等决定,将原定的以打击美军为主的作战方案,改变为重点打击南朝鲜。

因此,郑维山即与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第六十七军军长邱蔚统一了思想,决心连续作战,将战术反击作战规模推向夺取金城突出部。

根据郑维山这一决策,第二十兵团在5月25日进行补充作战,第六十七军攻占了粟洞山及相毗邻的690.1高地,歼灭南朝鲜军一个连另6个排,并击退南朝鲜军一个排至5个连41次反扑,共毙伤俘南朝鲜军1750名。

第六十军攻占了949.2北无名高地和949.2高地西北山腿和883.7高地西北山腿,歼灭南朝鲜军一个连另9个排、一个连部、一个观察所,并击退南朝鲜军一个排至2个营的反扑38次,共毙伤俘南朝鲜军1640余名。

此时,在西线,由于美军在谈判桌上已做了让步,反击规模缩小,仅对土耳其旅一个连另两个排和英军一个连的阵地进行象征性地攻击,对美军的阵地暂未做攻击。

后来土耳其军、英军也做了让步,战争几乎就要停下来了。

然而,南朝鲜李承晚坚决反对停战,强行扣留朝中方面两万余名战俘,公开叫嚷“要单独干”,“北进鸭绿江”。

为打击李承晚集团气焰,6月1日,志愿军首长决定将重点东移,以打击东线南朝鲜军为主要对象,把战略上的主攻任务交给了郑维山,并将新入朝的第五十四军、第二十一军调归第二十兵团指挥,同时又将准备加强到西线的志愿军炮兵总预备队的两个炮兵团转给第二十兵团指挥。

潜伏作战计划出炉

随着时间推移,金城地区的大规模反击作战的时机出现了。于是,郑维山开始运筹帷幄了。

要打好这一仗,就要首先攻占973高地和883.7高地等对方前沿阵地的支撑点,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这两个高地地势高,地形又很复杂,实在是易守难攻。而且防守这几个高地的“联合国军”有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他们的防线被称为“密苏里防线”,这是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老家密苏里命名的防线,经营了3年之久。它与美军著名的“密苏里号”军舰同名。

对方把这一防线称为“密苏里防线”,很显然是寓含坚不可摧的意思。

郑维山的目光突然停留在第六十军阵地前那片开阔地上,在那里长满了茂密的灌木和野草。

春天他去视察时,曾对军里的负责同志说:“要保护好这一带植被,不允许在志愿军司令部开会间歇敌人下山接近,发现就打。”

后来,第六十军还组织特等射手,专打对方的零星人员,只要他们一靠近就打。

现在是用这片地的时候了,郑维山的脑子形成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行动计划。

那一天,郑维山召开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第二十兵团的各军的领导,还有第三兵团的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以及李天佑、王平、杨勇、张国华、李成芳等人,第二十兵团作战室大掩蔽部里坐满了人。

郑维山先分析了当时交战双方的形势,随后端出了他反复思考过的方案。

郑维山说:“我们以两个军,即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作两翼保障,两个军,即第六十军、第六十七军作正面突击,一个军,即第六十八军作总预备队,攻取敌当面两个团的阵地,即883.7高地和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分别位于金城以东、东南,是敌稳固金城地区防御的3个强点,另一点为轿岩。打下这3点,等于砍掉敌3条牛腿,使敌金城地区防御失去平衡,有利于我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为第三阶段收复金城地区作准备。”

郑维山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敌我双方主阵地相距最多3公里,中间又有深谷相隔,步兵怎么集结?我们该怎么打?”

郑维山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看可以把部队提前隐蔽到敌前沿,第二天天黑后发起冲击,当晚完成攻击战斗,争取到四五个小时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天亮后就可有效地反击敌人的反扑。至于我们潜伏多少人,我测算了一下,至少要3000人。”

郑维山环视了一下参加会议的指战员们,又继续说:“这不是异想天开”。

接下来,他又分析了我军可以实现大潜伏作战的几个有利条件:

1、刚才说到的几个点,敌人认为他强我弱,不会料到我从这里下手,可以出其不意。

2、883.7高地陡坡下有一开阔地,在敌人看来,似乎是我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碍。但该地树丛茂密,地表植被完好,我军可将部队提前潜伏在这里,战斗打响后,直接发起冲击,减少伤亡,节省体力,在进攻接敌冲击的距离和时间上出其不意。

3、第六十军已有两条坑道挖在949.2高地和883.7高地的山腿上,可囤积弹药和二梯队。

4、883.7高地与949.2高地与我阵地前沿之间有一片杂木林,可将炮兵临时发射阵地隐蔽于此。这不仅可增加我炮火射程和准确性,而且由于该区距敌前沿近,不易受到敌纵深炮火的压制,利于发挥我火力。

郑维山讲完,又补充一句:“现在请大家提意见,如果有更好的方案,也请提出来。”

此时,近50多人的大掩蔽部里鸦雀无声,出现长时间的冷场。

这早在郑维山预料之中,要同时攻取对方两个团的阵地,这是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近两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事,他大大超出了此前志愿军司令部规定的“攻击目标不超过一个营为原则,最好每个军一次攻灭对方一至两个排到一至两个连”的范围。

另外,在我军没有制空权,技术装备较差的情况下,3000人于大白天进行大潜伏,这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中从无先例。

更为重要的是,朝鲜战场在当时已经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战场,万一打不好,不仅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而且会影响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影响停战谈判的进程。

正当郑司令员思绪澎湃的时候,真是不谋而合,原来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也想到了大潜伏作战的计划,并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考虑。

所以,在看到大家面对郑维山的计划保持缄默的时候,张祖谅第一个站了起来,他说:“支持兵团的作战方案,坚决执行命令,完成兵团交给的攻占883.7高地、949.2高地、歼敌一个团的任务。”

张祖谅首先表示赞成潜伏,使会议气氛为之一振。郑维山、张南生等兵团首长和与会的军长们都聚精会神地静听张祖谅对潜伏成功条件的陈述。

接下来,张祖谅就进攻的方法,使用的兵力、火器,成功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作了一系列地客观分析论证,并对战斗打响后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解决的办法及应变措施等,都一一作了说明。

最后,张祖谅说:“此次作战,主要是出奇制胜,其主要手段是大潜伏。3000多人在敌人手榴弹能炸到的地方潜伏一夜,敌人连想都不敢想,我们敢想,而且能做到。对于这一问题,自从第六十军接防以来,我们根据郑司令员的指示,进行了探索演练。先后组织对敌连以下目标反击26次,反击达到全歼守敌的目的。其中有21次都采取了大小不同的潜伏手段,班排连营都搞过。时间从几个小时到两昼夜都演习过,全部取得成功,使用兵力敌我对比基本是1比1到1比3。也就是说,此次反击,歼敌一个团的目标,我用3500人的兵力,只要潜伏成功,就够了。”

张祖谅的发言,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潜伏成功的可能性。与会的同志频频点头,郑维山、张南生等兵团领导人也都感到很欣慰。

张祖谅的话音刚落,第六十七军军长邱蔚站起来发言。他同意支持兵团的作战方案,坚决要求攻打“十字架山”,完成歼灭对方一个团的任务,并就具体作战的方法、措施做了简要说明。

其他同志陆续发言,赞同郑维山、张祖谅的看法,并分别提出了本兵种、本部队支援这次作战行动的打算。

自然,郑维山也明显地看出,有人对这个方案的大胆十分吃惊,对这么大规模潜伏是怀疑的。

会前有人甚至对他说,新任司令政委都来了,这一仗是不是不要再打了。

当时对高级指挥人员进行轮换,第二十兵团将由杨勇出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志愿军总部领导已和郑维山谈过话。

在会议召开之前,郑维山已将计划呈交上级领导批示。

当会议接近尾声时,作战室的电话响了,志愿军政委、代司令员邓华来电话:“请郑维山同志接电话。”

郑维山接过电话,就听到邓华说:“我们已经认真考虑了你们的作战计划,我们认为打883.7高地和949.2高地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请你们考虑一下。”

郑维山回答:“我决心已定,打错了我负责。”

挂了电话,他一脸严肃地对与会者说:“这一仗一定要打。错了我负责!杀头杀我的!”

张祖谅说:“我和你共同负责!”

志愿军进行周密部署

计划虽然提出来了,但大家对将要面临的问题还没有充分认识,所以,指战员希望能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大家共同想办法。

担任主攻敌阵地最高峰973高地的第五四二团团长武占魁,来到八连所在的坑道。

八连是突击连,潜伏的地区离对方最近。连队干部已组织班长以上人员到对方前沿阵地勘察过地形,侦察过冲击道路。

八连把侦察的情况摆在沙盘上,以班为单位研究战术和打法,分析潜伏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夜间,他们就在阵地后方选择类似攻击目标的山头,反复进行潜伏冲击和纵深战斗演习。一演习,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大家把出现的这些问题记下来,第二天在班务会、连务会上进行反复研究,然后再把想到的新办法搬到演习场上实践。“我再提个问题!”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战士一边抽烟一边说,“潜伏区离敌人那么近,一咳嗽,让敌人听见咋个办?”“小问题。”旁边一个山东口音的战士说,“你不会把烟戒了?”“就是不抽烟,嗓子痒了还是要咳嘛!”那个四川战士接着说。“对!这确实是个问题。”班长也说,“一个人咳一声,大家都咳起来,还不像打雷?应当研究一下止咳的办法。”

紧接着大家围绕潜伏中的咳嗽问题,开始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了,战士们想出了各种办法。“要是用尽所有办法还止不住呢?”有个战士问。“有办法!”班长说,“头天晚上摸地形,我忽然想咳,就用手在地上挖了个小坑,嘴上堵着毛巾,埋进小坑咳嗽,声音就小多了。”“我还有个办法!”一个挺机灵的小战士说,“要是遇到冷炮爆炸声,还可以在轰隆轰隆声音掩护下痛痛快快咳几声。”“俺还有个问题!”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战士说,“要是睡觉打呼噜,敌人听见咋办?”“那就想办法不睡觉。”有人说。“万一困得眼皮打架,咋着?”还是那个河南口音。“我有个好办法。”一个四川战士拉长声调说:“出发时,兜里装几个辣椒,困起来把辣椒放在嘴里狠狠咬上一口,保险你的瞌睡虫都给吓跑了!”好一个绝妙的点子,全班都笑了。“我提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班长发言说,“要是潜伏中被敌人冷枪冷炮打伤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显然和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加上问题的严肃性,使会场上活跃的气氛一下子变得静下来。“我来说。”那个爱抽烟的四川战士语调缓慢而稳重,“我们绝不能‘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这么大的部队,战斗又这么重要,谁要是当了软骨头,打伤了哼哼叽叽,乱爬乱动,让敌人发现我们,谁就是全军全国人民的罪人!我保证,打伤了不乱叫,不乱动!”

战士们都在抢着发言,不同乡音,表达着同一个决心:

保障集体的安全,换取战斗的胜利!即使要他们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八连战士们为了保证潜伏的成功,为了战友少流血,在不断地寻求潜伏作战的方法,这对潜伏作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除上面一些问题外,潜伏中的通信工作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潜伏中不能有一点声响,摇电话不能响铃,打电话不能出声。而潜伏部队在一昼夜时间里,又必须随时同上级指挥所保持联络。

为了解决秘密通信手段,通讯科长、通讯营长、通讯股长、通讯连长们都绞尽了脑汁。他们规定:

有线电通话,潜伏部队随时待机守听,不得高声讲话,有情况用预先规定好的暗号吹送话器,或按开关表示;团指挥所向潜伏部队讲话时不得摇铃,应先持机呼叫。无线电、步谈机在潜伏中严禁发信号。除情况紧要,除部队被敌发觉、战斗打响或有线电被破坏,方可开机联络,但也只限于被察觉或打响的部队的机器。

关于防止潜伏战士背上的手雷被对方打着的问题,张祖谅和师、团干部以及战士一起商定了个办法:把手雷的背带用铁丝搞成活扣,或用一根绳子把背带在胸前勒紧,潜伏时,解开它,使手雷袋能够转动。卧倒后,将手雷袋转到胸前,把手雷压在身体下面,用身体作掩护。关于防备对方打燃烧弹,大家说对方不可能打燃烧弹。因为距敌人太近,对方也怕烧到他们自己。

万一要发生这种情况,草木葱绿,先烟后火,我军可借着浓烟遮蔽,解去身上佩带,在火中碾滚、扑救。

连日来,张祖谅一直在想,要打掉对方一个团的主阵地,要派那么多战士潜伏到对方眼皮底下,一旦有个闪失,一旦我军的作战企图被对方识破,那该怎么办呢?大潜伏,就是大冒险。不仅军的首长们担心,兵团首长担心,连志愿军的首长也很担心。兵团首长把第六十军突击连队的干部叫到兵团部,把祖国慰问的慰问品拿出来招待,详细询问了潜伏准备工作的各项细节。

兵团首长指示,要注意冲击道路的坡度。潜伏时,山地死角固然可以利用,但是,战斗发起时,坡度太大,攀登就比较困难,这会增大伤亡。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李达等将军们,决定亲自听取作战部队汇报。为了让军、师首长集中精力抓好作战准备,还特地嘱咐:“汇报情况只要参谋来就行。”军长张祖谅、副军长兼参谋长邓仕俊得知志愿军首长要亲自听取汇报,并且指示只要参谋去就行,非常感动。

为了把战斗准备情况向首长汇报得更清楚,根据他们的指示,司令部组织制作了一个关于战区地形的特殊“沙盘”,按照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放大了10倍,并对与实地有误差的地方作了修正,对对方的一些重点设防之处和不易察觉的低凹处又作了写景。

这个“沙盘”共有4个乒乓球桌子那么大,可以拆装组合。“沙盘”以各种颜色的模型定位标明,成了我军潜伏和突破对方防线作战的缩小了的标本实体。

指战员命令战士们把“沙盘”装在两部卡车上,由3名熟悉情况的作战参谋和侦察参谋带去汇报。

为了让领导了解的更生动,还派了3名侦察员,按潜伏战士的着装全身披挂,以便向志愿军首长作汇报表演。另外,他们也担负着保卫“沙盘”安全的押运任务。

张祖谅、邓仕俊在送3位参谋上车时,紧握住他们的手嘱咐说:“要如实向首长汇报情况,但一定不要提困难,不要伸手叫苦。”军司令部侦察参谋李一平、第一七九师作战参谋张志民、第一八一师作战参谋麦好礼,从汇报准备到汇报的要求上,都深切感受到张祖谅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处处为全局着想的大将风度。汽车在晨光朦陇中向北急驶,几个小时之后就来到志愿军司令部驻地。

先是汇报作战部署。邓华、杨得志、李达以及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情报、通信、炮兵、后勤等部门负责人都出席了。将军们对张祖谅决定用3个团各打一处,每个团又多路实施攻击,正面进攻和侧翼迂回相结合的部署表示满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