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老师谈学英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9 22:58:26

点击下载

作者:胡文仲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胡老师谈学英语

和胡老师谈学英语试读:

前言

大约六七年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蔡剑峰总编和我酝酿,要我写一本有关英语学习的书,因为工作忙这件事被耽搁下来。开始动笔以后,写写停停,写了足有四年之久。一本小书花了这么长的时间确是料所未及。在写的过程中才体会到要把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用通俗的话讲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教英语的经历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前一时期主要在大学本科教书,教过高低年级听说读写各门课,也教过语言理论课程。后来,在研究生层次花的时间较多,主要是教文学。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过English by Radio(《广播英语》),教的是零起点的听众。80年代初期在中央电视台我与Kate Flower一起主持英国广播公司的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跟我学》)。最有意思的是,文革期间我还在山西大寨小学教过一年级小学生,教他们如何掰着手指头用英语数数。我参加过四次英语教材的编写,合计有七八年之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校、系两级的行政工作也有近十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在国家教委高校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兼职十几年,主要从事全国范围内高校外语教学的策划、咨询和指导。进入21世纪以后,我的主要工作转向了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负责组织国内外英语教学方面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这些工作拓宽了我的眼界,使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英语教与学的许多问题,也让我从兄弟院校和同事们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的这些教学和工作经历对于我本人业务上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我写这本书也有着直接的帮助。

这本书主要是基于我个人学英语和教英语的经验和体会,但个人的经验总归是有限的。我希望在书中也能够反映我国老一辈学者、教授治学的经验,为此,在动笔之前,我阅读了所有我能够找到的介绍我国老一辈学者学习外语的书籍和文章。我相信,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必定有许多共同的经验和体会,这些宝贵的财富应该介绍出来为大家所共享。我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是,书的内容应该尽量反映国内外学者在英语教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至少是部分成果,如此则书中所述才不会囿于个人的经验。我阅读了一些相关的学术文章,在书中引用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材料。因此,这本书不只是我个人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其中也包括了前辈的学习体验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讲,我只是一个“二传手”。

当今的世界是网络时代,网上动态不能不关注。写这本书时,我经常查阅网上相关的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和各种有用的信息。例如,谷歌和金山词霸最近合作推出了谷歌—金山词霸软件,可以查询生词,还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在网络上进行英汉互译。为此,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机器翻译已经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还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使用这个软件才能有发言权。又比如,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一套网络学习词汇的软件,据说对于记忆词汇很有帮助,这个软件到底如何也需要亲自试试才能知道。网上的争论和各种看法也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与网民息息相通。总之,在网络时代,写书也要和网络保持密切的联系。

书中内容对于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来说可能是老生常谈,对于学生来说也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似乎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并未揭示学习英语的“奥秘”,比起报纸上一些诱人的广告,更是黯然失色。但是,我坚信:只要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持之以恒,英语不难学会,也不难学好。我国几代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北外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也可作为佐证。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答篇”,这是全书最主要的部分,以问答的形式探讨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试图回答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是“论说篇”,包括多年来我在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一些短文。虽然有的文章发表时间较早,但是其中所讲的基本道理仍然站得住脚,所以转录于此。第三部分是“自述篇”,讲述我个人学英语和教英语的经历。

本书主要是为学习英语的各方人士所写,包括高中学生、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理工农医科学生、非外语类的文科学生,以及大量自学英语和在培训班学习英语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从教不久的青年教师也可以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学生家长也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学习英语的一些基本道理,以此来指导子女的学习。至于如何使用这本书,则见仁见智,灵活掌握。可以逐章阅读,从头读到尾;也可以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那些章节;甚至可以作为枕边读物,随意翻阅。个别章节(如第一部分中的“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可能偏难,可以忽略不读。总之,使用方法不必划一,怎么舒服就怎么用。

我和我的夫人吴祯福都是北外的英语教授,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在此书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边散步边讨论英语教学的各种问题,并反思我们的教学经历。从这些讨论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初稿完成以后,我的夫人是第一读者。她仔细阅读了全稿,对于书中各个章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没有这些饶有趣味的讨论和切磋,没有她的建议和意见,我的书稿可能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在此,我要对她表示诚挚的谢意。我在各地讲学时,同学们提过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对教学作进一步的思考,也是“问答篇”中许多问题的来源。对于这些热心的同学们,我在此也表示深切的谢意。2008年夏于北京作者简介

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及《中国英语教学》双主编之一。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共发表专著7部:《英语的教与学》,Encountering the Chinese,(与Neal Grove合著),《澳大利亚文学论集》,《外语教学与文化》(与高一虹合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主编《公务员英语》、《大众英语》、《实用英语写作》(与吴祯福合编)、《文化与交际》、《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英美文化辞典》、《跨文化交际系列丛书》等19部;译著11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曾被聘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客座研究员。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悉尼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被墨尔本大学授予教授级名誉研究员头衔。第一部分问答篇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问:我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花不少时间学英语,社会上学习英语的人也很多,“英语热”在我国持续了许多年。请问胡老师,为什么英语这么重要?为什么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

答:概括说来,这和英语本身的重要性分不开,和我国改革开放分不开。先说英语的重要性。在400年前,使用英语的人数大约在500万到700万之间,可是到了21世纪初,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有3.5亿人,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大约有3亿多,使用英语作为外语的人数也有几个亿。据估计,全球约有12亿人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英语。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和半官方语言的有60多个国家。例如,在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除了本国语言之外,英语被作为官方语言使用,有时还作为国内几个不同民族相互沟通的语言。在这些国家,英语一般都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而不是作为外语来学。在中国、日本、韩国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英语是作为外语学习和使用,这属于第三种情况。

语言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使用该语言的人数上,还表现在它的覆盖面上。英语就是使用人数多且覆盖面广的一种语言。在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使用的是英语,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使用的也是英语,这是两个最重要的事实。大英帝国的武力征服和殖民政策将英语扩展至北美、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广大地区,而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又使英语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语言。正因为如此,它逐渐发展成为在世界政治、经贸、外交、文化、通讯、科研、娱乐、网络等领域占统治地位的语言。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科学家使用英语撰写论文,四分之三的信件是英语信件,百分之八十的信息用英语存储。迄今为止,互联网上所用的域名都使用英语,例如com、org、net、edu等等都是英语。在这里还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不管哪国的飞行员在空中与其他国家的机场控制塔联系,都必须使用英语。在公海上行驶时,船长与港口或者其他船只联系也都是使用英语。在北欧,大学的专业课程基本上用英语讲授,教科书也是英语编写。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在中国有几千名雇员,在公司内部并非使用芬兰语,而是英语。事实上,很多北欧的大公司内部情况类似。我不懂日语,到日本去出席会议,在会上使用什么语言呢?也是使用英语。英语对日本人来说是外语,对中国人也如此,可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使用的是英语。在这个意义上,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上的通用语,也可以称为国际语言。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和英语相抗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语种,超过英语,但其覆盖面和使用范围都没有英语那么宽。正是因为以上所说的多方面原因,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懂英语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都可能会是一个障碍,所以,人们普遍地要求学习英语,希望熟练掌握英语,“英语热”不是什么人制造出来的,它是客观需要造就的。

英语如此重要,为什么上个世纪60、70年代人们并不那么热衷呢?这和我国的国内形势分不开。我国当时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英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尚未显现出来。可是,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后又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制造的商品大量出口,有人把中国称为“世界工厂”。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越来越多,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关注。大批中国人到海外去工作、经商、留学、旅游,可以说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中国人。中国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使用什么语言呢?主要还是英语。因此,英语对于我们就显得格外重要。

问:我同意胡老师的看法,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于是否所有人都需要学习英语表示怀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我去年在南方一个大学讲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在我讲演之后提了一个问题,大意是学习英语需要花许多时间,而大学时间很宝贵,把这么多宝贵的时间都花在英语学习上,是不是浪费教育资源?现在懂英语的人这么多,可以把需要的资料翻译出来,这样就不需要人人都花时间学英语。我在网上也看到类似的议论,有一位网民在网上这样写:“中国普通人要花那么多时间学对自己今后并不是很有用的英语,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学其他的呢?美国只要用一个英语工具就把中国广大年轻人压得挺不起腰,学习时间大部分被掠夺。”有的甚至认为我们这样强调学英语是不是政策出了偏差?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是有不同看法的。

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讨论。一个是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是否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另一个问题是通过翻译是否可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先谈第二个问题。翻译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相当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资料是经过翻译传送到人们手中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经常阅读的《参考消息》,这是新华社参编部一批工作人员从外国通讯社所发的消息和国外报刊刊载的文章翻译过来的,还有一部分转载自国外境外华文报纸的文章。至于经贸、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也有许多是经过翻译传达给我们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切都靠翻译。比如,我们在作为个人与外国人交往时,总不能事事依靠翻译吧?我们要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资料和研究领域的进展也不可能依靠翻译。如果依靠翻译,一是成本太高,需要投入很多,二是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往往要等很久,资料才能翻译出来。对于许多研究项目来说,时间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认为翻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即使在可以提供翻译的条件下,使用翻译还是直接用外语交际,效果也很不一样。这里可以举一个外交方面的例子。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国派出的大使中有很多不懂外语,外交活动全靠翻译,当地报纸新闻也依靠使馆翻译从原文翻译过来。这是当时的权宜之计,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旦条件具备,情形就完全不同了。现在我国派出的外交官都懂一种外语,有的还懂两种外语。有的大使在驻在国的电视台直接用该国的语言发表演讲、回答问题,在当地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赢得了当地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尊重。我国的外交官在联合国活动,都能独立作战,一般情况下不再需要翻译,因为使用翻译总是不如自己直接用外语交流效果好。

现在回过头来谈第一个问题: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是否应该花很多时间学习英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方面。学者教授发表过许多文章,就该问题进行讨论。有的人认为我国外语教学费时多收效小,导致在大学阶段还要花许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但是有的学者不同意,认为我国外语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并不容易。从欧洲许多国家的情况看,学习外语主要依靠小学和中学,到了大学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在language centre(语言中心)进行短时培训,针对口语或者论文写作接受专门训练,但一般都不会像我国大学那样在外语上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何我们要如此,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们的汉语是方块字,欧洲各国的语言是拼音文字,尽管有的分属不同语系,但都是拼音文字,学习起来难度比我们要小得多。另外,他们中小学的学习条件和师资水平普遍比我们中小学要高。再者,语言环境也比我国要好,英语在欧盟国家的平均普及率达到38%。在北欧国家可以看到英语电视片和各种英语文字材料,使用外语的机会比我们多许多。欧盟现在规定,在校学生要学会至少两种欧洲国家的语言。这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企求的目标,但在欧洲却是可以做到的。在卢森堡这样的国家,中学毕业时多数学生可以掌握三种外语。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预期,若干年后,大学阶段可以不再花费大量时间补外语,但是目前外语教学还必须占据大学阶段比较多的时间,以便让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掌握专业的同时也能使用外语——主要是英语——翻阅国外的资料,从事国际交流。

这里有一个问题顺便谈谈,就是语言政策问题。有的网民似乎担心我国的语言政策是不是出了偏差,对英语似乎过于强调。例如,有一位网民这样写道:“中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国,那么教育部就要注意自己的分寸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到网上去查查美国有多少人在学中文,而中国又有多少人在学英语。等查出来了,你会震惊!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大大超过美国学习中文的人数,这不必上网也能猜得出来。我们不掌握英语,许多最新的科技资料就可能接触不到,而美国人不学中文,照样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资料,在这一点上美国人确实比我们有优势,这个形势在短时间之内还改变不了。我们为了掌握最新的科技资料和其他方面的最新成果必须掌握英语。自然,由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在国外建立了不少孔子学院,传播汉语和华夏文化,目前已超过200个,还有一些在筹备之中。有些国家在中学已将中文列为可以选学的一种外语,在大学本科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中文。可以看得出来,汉语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有关部门(例如国家汉办)也在推动汉语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英语作为强势语言这样一个局面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问:最近,谷歌和金山词霸合作开发了词典和机器翻译的软件,供人们免费使用。有了这样的软件,是不是我们就不一定再学英语了?

答:我注意到了这个软件,也试着用了一下。我觉得它的查询生词部分很有用,可靠性比较高,例句的质量也不错。翻译功能比起过去的机器翻译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则差距还很大。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我把抗震救灾报道的一条中文消息放在“翻译”的方框内,然后让网络软件把它译为英语。中文原文是这样的:

人们不会忘记,灾难发生后两小时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已飞赴灾区第一线,指导抗震救灾,他的身影与关怀,成为灾区不垮的信心,而在抗震救灾的前四天里,“温家宝几乎是把大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四川”。中国军队同样在最快的时间里动员起来,投放到第一线开展救援,十万大军至今仍是抗震救灾的钢铁支柱。中国国家力量的极高效率,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必将在现实中深植于国家伦理。

我们得到的英语译文是这样的:

People will not forget, two hours after the disaster occurred,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flew to the disaster areas have been the first line, guiding earthquake relief, he's seen and care, not a collapse of confidence in the disaster areas, and earthquake relief in the first four days, "Wen Jiabao is almost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 moved to Sichuan." China's military the same in the fastest time to mobilize and put in the first line to carry out rescu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roops is still earthquake relief steel pillars.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high efficiency, has won the respect of the world, and "people-oriented" concept will also, in reality deeply rooted in the national ethics.

如果我们只是想得到中文报道的大意,可以说译文大致上做到了,勉强算是及格。里面的许多语法错误我们暂且不论,但有些地方我们还是很难理解,例如,像he's seen and care, not a collapse of confidence in the disaster areas这样的句子外国人肯定读不懂。

我们再看一段英译汉,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SAN FRANCISCO-Yahoo Inc.'s efforts to revive takeover talks with Microsoft Corp. have reached a dead end, setting the stage for the Internet pioneer to turn over a piece of its advertising platform to online search leader Google Inc.

The news disclosed Thursday caused Yahoo shares to plunge by more than 10 percent as investors abandoned hope that Microsoft would renew a five-month quest to buy the Sunnyvale-based company.

Yahoo tried to renew the discussions at Microsoft's last offer of $47.5 billion, or $33 per share, but the software maker wasn't willing to bid that much again,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released Thursday.

翻译结果如下:

旧金山—雅虎奇摩努力恢复收购谈判与微软公司达成了死胡同,设置阶段,为互联网的先驱,把一块广告平台,在线搜索巨头Google公司的消息披露周四所造成雅虎股价下跌10%以上的投资者放弃希望,微软将延续5个月的追求,以购买雅虎公司。

雅虎试图重新讨论在微软的最后提供4,750,000万美元美元,或每股33%的份额,但软件制造商是不是愿意出价多少,根据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周四。

如果说汉译英的结果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大意的话,那么,英译汉的结果则完全让我们失望,一些关键的地方该软件没有翻译出来,或是错误十分严重。

这段英文的中心意思是雅虎试图重新开启和微软的谈判,按原来微软提出的价格——即每股33美元——与之谈判,但是,微软已不愿意出这个价格,因此,雅虎股价暴跌10%以上。

如果我们了解机器翻译的历史,我们就应该为谷歌—金山机器翻译软件取得的进步高兴,也相信他们会进一步提高,变得越来越实用,但是,目前阶段要完全靠软件解决我们的语言翻译问题还为时过早。机器翻译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北外就曾经进行过机器翻译的研究,当时,还没有计算机可供使用,很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解决不了,后来不得不放弃。现在有了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机器翻译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上差距很大,因此,软件在处理文字的时候常常会犯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在我们看来是很可笑的,但这是机器翻译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里涉及人工智能和许多其他方面的技术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使软件的翻译准确度达到90%以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的看法是翻译软件对于不懂英语的人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是,要真正做到实用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等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目前无论是查询最新的科研信息或是用英语交流,还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去学好英语。小结

我们需要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在当今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一种国际通用语,不仅使用的人数多达十几个亿,而且覆盖面很广,在政治、外交、经贸、科技、文化、通讯、科研、娱乐、网络等领域,英语都是占统治地位的语言。为了掌握最先进的资料,为了与国外交流,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也为了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学好英语。英语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学习英语有捷径吗

问:胡老师,学习英语有捷径吗?我觉得学英语实在太难了。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先不谈我的个人看法。我给大家介绍两本书,我认为学习英语的人不可不读这两本书。一本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这是一本有关外语教育的回忆录,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外语界著名教授王佐良、许国璋、方重、李赋宁等回忆他们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和体会,总共有30篇文章。另一本是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的《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收有60多篇文章,其中有吕叔湘、肖乾、范存忠、戴鎦龄、俞大缜、杨宪益、葛传槼等前辈的文章。我读了这些前辈的文章,受益颇多。他们学外语的途径不一,方法多样,但都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才达到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的顶峰,没有一位谈到学外语有捷径可循。这里我引一段季先生的话与大家共勉。季先生在他文章的结尾部分这样说:“我学习外国语言,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我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回顾这六十多年的历史,心里真是感慨万端。我学了不少的外国语言,但是现在应用起来自己比较有把握的却不太多……想要对今天学外语的年轻人讲几句经验之谈,想来想去,也只有勤学苦练一句,这真是未免太寒碜了。然而事实就是这个样子,这真叫做没有办法。学什么东西都要勤学苦练。这个真理平常到同说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吃饭一样。你不说,人家也会知道。然而它毕竟还是真理。你能说每个人必须吃饭不是真理吗?问题是如何贯彻这个真理。我只希望有志于掌握外语的年轻人说到做到。”

问:这么说,学英语就只有苦读一条路了?

答:可以这么说,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说学外语没有捷径,意思是必须下决心付出精力和时间,勤学苦练,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外语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但这并不是说学外语不需要研究学习方法,没有改进的余地。我们赞成聪明地学,也就是说,要不断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改进和总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果。我们不赞成学习外语时不动脑筋,不总结,不思考,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会学、不会学之分。如果一定要问什么是捷径,我同意复旦大学董亚芬教授的意见:不走弯路就是捷径,我们在学习上要争取不走弯路、少走弯路。要不断地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总结自己困难之所在,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这样就能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假如你听写有困难,你就要想一想你的困难在哪里,是听力理解有问题,还是拼写有问题,还是写的速度有问题。搞清楚自己的困难在哪个方面,再找出解决的办法,逐步克服自己的困难,这样就会进步。总之,要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事实上,做任何一件事情,想做好,都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乒乓球打得好的运动员不仅基本功要好,还要善于思考,整天琢磨自己和对方的球路,研究乒乓球的辩证法,这在徐寅生写的一本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书中有很好的论述。

问:胡老师,学习英语都有一些什么途径呢?

答:我这里还要引证《识途篇》中一些专家的看法,概括起来,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学好英语不是只有一条路,一个办法。人们学英语的条件不同、目的不同、环境不同,路径自然两样。《识途篇》中谈到的方法可以说是各种各样。许多专家都提到学习英语需要大量阅读,要阅读文学作品,也要阅读其他种类的材料,包括理论、政治、科技等种种书籍以及报刊杂志。在这点上大家是有共识的。

有的专家提出,低年级的英语学习,应该“四会”并进,打好基础,但在高年级应该以读、写为重点。另有一些专家主张,成年人学外语,特别是自学外语,应以阅读为突破口,以“一会”带动全局,不要提听说领先,更不要提“四会”并举,原因是成年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强,而模仿力、记忆力却不如儿童。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张今教授指出:“概括说来,学习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感性方法,也叫语感方法。另一种是理性方法,也叫分析方法、研究方法。所谓语感方法,就是通过大量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培养语感,掌握某种语言。本族人学习本族语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所谓分析方法,就是在学习某种语言时对这种语言进行分析,包括语音分析、语法分析、词汇分析、修辞分析等。语言学家研究某种语言,都是使用这种方法。一般人学习外国语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这种方法。……我个人认为,两种方法并重最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外语界老前辈、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的范存忠教授对于外语学习的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也有过一段论述:“外语的学习,纯粹是习惯的养成。这是很明显的。但普通人往往忽略这一点,他们并不是不想去养成一套新的习惯,却往往重视思考或分析,而忽略机械的模仿。思考或分析也是学习的方法;在表面上看来,它比机械的模仿,不但活跃,而且有趣。但从外语的学习上说,尤其在学习的第一个阶段,纯粹靠理解或分析学来的东西,运用起来,多少有些勉强。至于由机械的模仿而养成的自动的习惯,则是一种永久的技能。”这说明我们在初学阶段更要着重感性方法,着重模仿和套用,以期养成一种习惯,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我们曾多次对学生讲,要learn the language,而不要learn about the language。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而不是语言技能上,就是learn about the language。语言知识不是没有用处,但对于一个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首先还是学习语言本身。正如范存忠先生所说,学语言一定要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学英语就像学习游泳,要不要知道一些游泳的要领呢?当然需要。但是,学游泳主要还是靠在游泳池里练习,把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复加以练习,一直练到自动化的地步。学英语也是一样,需要知道一些有关英语的知识,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的精力和时间一定要放在和语言打交道上,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阅读,花大量时间做机械的练习,反复地练,不厌其烦地练。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许多需要这样练的项目。

有一种外语教学法,叫total immersion,可以译作全浸入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全是英语的环境中,看到的是英语,听到的是英语,说的全部是英语,写也完全是英语。只让学生接触英语,而不接触母语。这是彻底感性的教学方法。最早使用这种方法的人是受了小孩子学语言的启发。既然小孩子学语言完全靠语言环境,靠模仿,成人学语言为什么不能采取同样的方法呢?这种教学方法当时称为自然法,在19世纪末叶就有人开始使用,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不管你是否完全同意这种教学法,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语言环境对学习外语非常重要,感性知识在学外语中是第一位的。

问:最好是在英国或者美国学习英语,那样不就有一个全英语的环境了吗?

答:是的,如果在英国或者美国,那就是一个自然的total immersion的环境了,对于学英语自然很有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是不现实的。课堂学习仍然是国内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在学校里一般都是人为地制造一个全英语的环境,比如,在课堂上听的、说的全是英语,课下也要求学生说英语。还有的教师在环境方面也作一些努力,在校园里贴一些英语标语、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等等。

问:这些当然都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想自己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能够做什么呢?

答: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比如,多听一些简易的英语录音,多读一些简易的英语读物。强调简易是因为材料容易就可以做到大量地听、大量地阅读。这样大量地接触英语就是给自己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读和听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英语,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甚至在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可以放英语材料的录音,就好像是听背景音乐一样,表面上似乎没有学到什么,实际上也是在学,只是不自觉地在学。

问:有的广告上说,可以在几个月内突破口语关,突破听力关,您怎么看?

答: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突破口语关”和“突破听力关”是什么意思。如果指的是英语口语和听力从此过关了,英语大体掌握了,那么我是深表怀疑的。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什么人真有这样的仙丹妙药,我们大家就都轻松了,我们这些专业英语教师也就清闲了,外语院校也没有必要办四年本科了。但是,我想掌握一门外语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谓掌握口语,或者突破口语关,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口语能力反映一个人对于语言的全面掌握,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各个方面。我认为,只有基础扎实,才可能真正具备熟练的口语能力。

问:自学英语能够成功吗?

答:我身边就有自学英语成功的例子。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前身是联合国译员训练部,是为联合国培养翻译的基地。要进入这个训练部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学习的课程对于学员的外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几十人中才选出一个。但是,据我所知,在这个译员训练部至少有两位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他们不仅考进了译员训练部,而且学习成绩也一直优良。自然,译员训练部的绝大部分学员都是英语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也是事实。

在1972—1973年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过English by Radio。广播英语的对象是自学英语的年轻人,都是零起点。我记得听众中有一批学习十分努力的人,他们坚持跟着广播学习,效果不错。从他们来信所提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听得很仔细,学得很扎实。后来,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见面,听到他们的发音,我很惊讶。我没有想到,通过广播学英语能够学得那么好。十年之后,也就是1982年,我在中央电视台与Kate Flower一起教BBC的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时,面对的也主要是自学英语的各种人群。中央电视台曾经组织我们到一些单位去了解学员学习的情况。我记得在二机部的一个下属单位,学员把节目中的一些场景拿来表演,模仿得惟妙惟肖,语音语调也都不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都说明自学英语是可能的,学习成功的例子也为数不少。但是,在和学员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没有教师的指点,不知道自己读音是否标准,口语是否正确。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英国的Open University规定除了看电视片、阅读教材、做作业,还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面对面教学。我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也规定必须有一定量的面授。现在国内许多院校开设的英语网络学院也规定除了跟着网上提供的材料学习之外,必须参加一定的面授。这些都说明在外语学习中教师的面授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学习外语首先是学习一种技能,而学习技能最好是有教师从旁指导。

问:这是不是说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参加一个培训班,跟班学习比较好?

答:可以这么说。在初学阶段,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基本语音、语法的掌握,基本口语技能的获得,最好是有教师的指导,这样可以学得比较正确,少走弯路。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开展自学就会有比较好的条件,也比较有保障。当然,也不要认为参加培训班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跟班学习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多思考,多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上,要多参与活动,积极配合教师,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我们过去曾经对电视观众说过多次,不要认为你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看节目就能学会英语,必须参与,必须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必须加强记忆,必须背课文,必须练口语才行。对于跟班学习的学员来说也是一样,不是跟了一个班就能自动学会英语,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听说读写各种活动,还是要苦练。

问:现在书店里英语课本和各种材料琳琅满目,我真不知道如何选择。

答: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你跟班学习,那么教师就会为你选择合适的教材。有的培训班事先就确定了教材,例如,规定使用《新概念英语》或《许国璋英语》,或者其他什么教材。你如果认为合适,就参加这个班。需要自己选择的往往是辅助教材,例如听力材料、阅读材料等。选择这类教材可以大致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是难易度要适合自己的水平,不能太难或太易。材料太难读不懂,很难读下去,材料太容易,读了收获比较小,但主要还是怕太难。另一条是材料要有趣,兴趣在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把学习当成任务,硬着头皮学,效果往往并不好。根据这两条浏览材料,如果既不太难,又有趣味,这种材料就可以选用。当然,也可以征求教师或者同学的意见,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

问:胡老师,市场上有许多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对于学外语有帮助吗?

答:当然有帮助。多媒体软件多种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但一般都既有文字,又有声音,还有图形或录像,可以边看边听。有的还可以自测打分,记录自己的进步。选用多媒体材料和选用文字教材的标准一样,应该选适合自己水平又有趣的教学软件。网上也可以找到不少网站通过网络教英语,你也可以试一下,看看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水平,是否有趣。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就可以继续使用。但是,注意不要经常变换方法,频繁更换教材,那样往往会浪费许多时间。

问:胡老师,现在有不少英语学习的网站,您能推荐几个吗?

答:英语学习的网站有几种类型。一类是正规的网络教育学院,一般需要注册才能成为正式的学员,按照学院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有些可以通过考试后给予学历,例如,北外有http://www.beiwaionline.com。第二类是专门提供英语学习的各种材料,例如阅读、听力、口语材料等。这类网站多数是不收费的,例如,中国英语学习网(http://www.24en.com)上有很多资料可供学习。第三类是通过相关安排学习英语。这类网站目前也有不少,例如戴尔英语网站(http://www.dellenglish.com)、拓客美语网站(http://www.talkenglish.com.cn)、新东方英语学习网站(http://www.koolearn.com)、华尔街英语(http://www.wselearning.com)等等。最近我发现一个新的教外语的网站,网址是http://www.livemocha.com。公司在美国西雅图,所教的语言包括英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简体中文、印地语、冰岛语、巴西葡语等。据网站自己介绍,2007年1月开始筹办,9月开始提供服务,运行一年已拥有200多个国家的100万注册用户。网站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1)机动性的教学内容,分初级和中级,按不同水平安排材料,例如,英语按水平分为101、102、201、202等;2)采取网上交友的方式学习外语,网上提供网友的一些基本情况,你可以决定和谁用外语相互沟通,其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感到是在一个集体中学习;3)评分系统及时提供你的得分,促使你不断努力。

问:听起来很有意思,它都用什么教学方法呢?

答:我粗粗看了一下,教学方法比较简单,也比较传统,包括辨认单词、记忆单词、跟读句子、造句、阅读、翻译、对话等。语言训练循序渐进,读音都是真人发音,十分清楚。总的来说,还是认真做的一个网站,至于整体的教学效果则需要经过长期使用后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问:胡老师,您几次都提到材料要有趣,这很重要吗?

答:兴趣在学习当中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翻译家、作家杨宪益的一段话,他说:“我的另外一条小小的经验就是,初学英语时,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兴趣。如果像我年轻时那样,学习英文是为了利用它作为工具,以便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那就可以尽量读自己感觉强烈兴趣的英文书,不限于某种名著,从哪方面开始都可以。”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对学习外语有浓厚的兴趣;有的人开始兴趣不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越来越浓。我自己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到北外学习英语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而是当时组织的分配。刚开始我对英语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越学越觉得有意思。学进去了就觉得特别有趣,不论是阅读小说,或是练习口语,都有说不出的乐趣。我觉得兴趣是推动我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做很多工作,自己也可以想一些办法,例如,在阅读开始阶段可以着意选一些浅易而有趣的故事,这对于培养兴趣有帮助。如果你对演戏有兴趣,可以参加戏剧小组;如果你对演讲有兴趣,可以练习演讲。总之,要找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兴趣本身可以推动你去学习。上个世纪50年代初,和我一起到北外的同学中有一些原来是学理工的,分配到北外后,对学外语一直没有兴趣,对于培养兴趣也注意不够,学习的过程就比较痛苦,学习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最后,还有一点是必须注意打好基本功。基础稳固了,以后的进步才是扎实的。

问:什么是基本功?

答:基本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的掌握,例如:语音中的音素、重音、语调、节奏等;语法中的句子结构、动词时态和语态;词汇中的常用词用法、词汇搭配等。基本功还包括熟练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使用英语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英语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十分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因为基本功不好,今后很难在英语方面有大的发展。基本功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楼盖得越高,地基就要打得越牢固;基础不牢固,楼就要出问题。基本功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看家本领,也是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分界岭。有经验的教师听学生讲英语,不需多听,只要听上几分钟,就能大致判断你的基本功处于什么水平、语音是否准确、重音是否在正确位置、语调和节奏是否对头、语句是否流利。另外,教师还会听你的句子结构、时态是否掌握得好,用词、搭配是否准确,讲话是否有内容等等。好的英语听上去让人很舒服,差的英语听了让人很不舒服。教师教英语的时间越长,耳朵越尖,越容易听出毛病,要求往往越高。我们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之所以严格要求,是因为他们今后要用英语从事各种工作。如果他们使用语言很马虎,水平不高,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就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损失。对于绝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那么高,但基本的交际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你讲的话别人要能懂,外国人讲的你也能懂。实际上有少数学理工的学生英语水平并不差,个别学生甚至超过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我们在全国的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中已经多次碰到这种情况。

除了对于英语的具体掌握,我们还强调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果习惯不好、方法不对,基本功就不容易掌握好。习惯和方法是要陪着你一辈子的东西,所以,从头就要抓得很紧。其实,基本功对于任何一门学问或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一个行当、任何一个领域,假如你的基本功不扎实,你都不可能实现健康的发展、取得真正大的成就。小结

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可循,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必须勤学苦练。但没有捷径并非不讲究方法,应该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尽量不走弯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好英语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应该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在初学阶段,教师面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你学习基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帮助你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还需要注意兴趣的培养,兴趣能够为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可以读小说,也可以学习演戏或者演讲,总之,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

学英语要注意打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还包括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如何学习英语语音

问:胡老师,刚开始学习英语,一般都要在语音上花很多时间,为什么语音这么重要?

答:我们知道,语音是语言三要素之一,另外两个要素是词汇和语法。学习一种外语,我们通常都要先学习它的语音。语言首先是口头的语言,书写的形式是在口头语言使用很久以后才出现的。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人们口头上一直在使用,但是其中很多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书写形式。语言既然首先是口头语言,那么语音就是首要的,掌握口头语言就要掌握语音,所以,学习英语首先要学习英语语音,但是语音并不仅仅指单词的发音。除了音素以外,语音还包括音的组合、弱读、连读、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语调、节奏等等。

语音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交际的需要,如果我们的语音不准确,对方可能听不懂我们讲的话,也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由于我们自己的语音不准确,在听别人讲话时也会出现困难。也就是说,语音不正确,我们的听说能力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如果语音不正确,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会增加许多困难。以记单词的拼法为例:如果发音正确,掌握拼法就相对容易一些;如果发音不正确,拼单词时就容易拼错。另外,语音掌握得好,英语的节奏掌握得好,阅读会比较顺畅,阅读的速度也会比较快。从长远来说,英语语音掌握的好坏还会影响你的形象。语音就像人穿的衣服,语音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比较好,而语音不好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差。如果你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翻译或英语教师,你就必须在英语语音上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问:胡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会在语音上花更多的时间。请问,我们学语音一定要学国际音标吗?

答:我认为应该学习国际音标。我们知道,英语是拼音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词都符合读音规则。我们看到reed就知道应该念成/ri:d/,看到date就知道应该读作/deɪt/,不必去查词典,这是英语合乎规则的部分。但是,read既可以读作/ri:d/,又可以读作/red/(read的过去式)。英国的一个城市叫雷丁,英文是Reading,读作/'redɪŋ/,而不是/'ri:dɪŋ/,这是英语不合乎规则的部分。这类例子很多。英国有一个城市的名字是Leicester,看了拼法,你以为应该读作/'laɪsestə/或者/'lesestə/,但是这两个读音都不对,正确的读音是/'lestə/。

问:真是太奇怪了,拼法和读音这么不同。这样的例子多吗?

答:应该说不少。比如,著名的泰晤士河在英语中是the Thames,根据拼法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它读作/temz/,然而这正是Thames的正确读音。ough在ought中读作/ɔ:/,在enough中读作/ʌf/,在though中读作/ou/,在thorough中读作/ə/,同一个拼法而读音却全然不同。所以,在许多情况下,不能根据英语的拼法来读音,那样可能会犯错误。词典上对于每个词的发音都用国际音标注明,我们学会了国际音标就可以在词典上查出词的发音。就像汉语拼音帮助我们掌握汉语方块字的读音一样,国际音标是我们掌握英语读音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以前还使用过其他注音方法,例如使用一些特殊符号标明是长音还是短音,但是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被淘汰,目前词典和课本上使用的都是国际音标。我们要掌握英语的准确发音就必须首先掌握国际音标。

问:我看到有的同学在课本上用汉字注音,可以使用这个办法吗?

答:这个办法不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搞听说法试验的时候,我发现个别学生偷偷用汉字注音,我和这个学生谈了话,告诉他用汉字注音很不准确,一定要改过来。本来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已经很不相同,使用汉语方块字注音就更不准确了,把thank you的发音注成“三块肉”只能是开开玩笑。这里还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小时候把English读为‘应给利息’的同学后来当了行长;读为‘阴沟里洗’的成了小菜贩子;读为‘因果联系’的成了哲学家;读为‘应改历史’的成了政治家;读为‘英国里去’的成了海外侨胞;而我不小心读成了‘应该累死’结果我累到现在……”我们撇开笑话不说,English还是应该读作/'ɪŋglɪʃ/才对。你看,我这里不还是用国际音标吗?

问:英语和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很大差别吗?

答:差别很大,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不同。比如,汉语的“衣”似乎和英语中的/ɪ/差不多,但实际上舌尖的位置并不相同。学生在开始学英语时常常用汉语的一个音来替代英语中类似的音,这样发音会很不准确。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掌握发音要领,让发音部位尽量准确。在上个世纪50和60年代,北外的一年级通常要花6—8周在语音阶段上面,对于单音的准确性要求很严。此后语音教学的做法有所改变,教学时间有所缩短,但是,北外基础阶段教学重视语音的传统并未改变。我们始终认为,科班出身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该掌握比较标准的语音。

问:我们是否有可能在语音上达到英美人的水平,听起来和英美人完全一样?

答:如果说要求达到和英美人的发音完全一样,听不出区别,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二语习得方面有一个所谓“学习临界期”的假说,英文的说法是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之所以说它是假说,因为它还没有被完全证实。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比小的时候要困难一些。有的学者认为,这其中不仅有大脑分工的问题,还包括神经、肌肉的配合。在青春期之前,控制发音的肌肉群可塑性强,学习语音完全可以达到本族人的水平,但是在青春期之后,发音要达到这一水平就相对困难了。临界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们很难下结论。不过,我们可以说,多数学外语的人要完全达到本族人的发音水平肯定是困难的,但是,我们的目标可以定在近似本族人的发音水平。刘承沛教授对于语音应该以什么标准要求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不大可能做到发音和英语国家的人一样。我们只需要做到近似,要使自己发出的44个音素互相区别清楚,不要混淆。相近的两个元音,即使发得不很准确,但明显地发成两个不同的音而不含混,就不会引起误解。”

问:您的意思是不是对于一般学习英语的学生可以放宽要求?

答: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可以说放宽要求,但是我想换个说法。对于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人来说,语音的要求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说不应该要求太高,只要发音基本准确、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可以。当然,如果你把目标定得高一些,要求自己像科班出身的英语专业学生那样自然更好。但是,对于多数仅以英语作为工具的人来说,“可懂性”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这个概念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桂珍教授在她的一本语音教材中提到的,她说:“要使我们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与操本族语者完全一样是极为困难的,甚至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可懂性就成了最为现实的目标了。所谓‘可懂性’,就是英美人士可以毫不费劲地听懂我们的学生所说的英语。”我同意她的说法。对于大多数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可以把目标定为对方能够顺利听懂。这个目标看起来很低,其实不然,要达到并不容易。确定这个目标的另一个理由是越来越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往往在语音、语调方面带有自己母语的影响,但是并没有达到妨碍交流的地步。中国人使用英语交流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口音,或者语音、语调不那么纯正,这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问:英语语音和汉语语音有什么重大区别?

答:首先,英语辅音多,而汉语辅音少,英语中有些辅音在汉语中是没有的,例如/θ/和/ð/。其次,汉语中通常都是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构成一个音节,例如“我你他”(wo/ni/ta),而在英语中两个或三个辅音可以连在一起构成辅音连缀,例如,在clear/klɪə/中辅音/k/和/l/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辅音连缀,straw/strɔ:/中是三个辅音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辅音连缀,在汉语中辅音连缀的情形是没有的。另外,英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