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12:45:5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2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4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743行政管理学

专业:行政管理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l5分,共60分)

1.行政立法原则及其对行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2.公务员回避制度及其防治腐败的作用

3.传统时期行政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

4.信访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及其局限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5.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及其均等化供给的条件与途径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2011年4月,家住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西王坡西村的吉林大学2001届法学硕士宋江明,回家乡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在其报考的长治市环保局科员2职位中,取得了笔试、面试、总成绩第一的成绩。在8月11日、17日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公务员录用体检、复检中,宋江明的血红蛋白分别为70g/L、88g/L,不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规定,被淘汰出局。此后,宋江明先后在长治市的3家不同医院自行验血,被告知其血红蛋白测量值符合上述规定。他据此向招考主管单位长治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多次申诉,却一再被拒。无奈之下,宋江明于9月16日在长治市人社局网站上审请信息公开,但得到的答复是:“我局与医院签有体检责任书,明确‘体检实行医院负责制’,医院经过体检(8月11日)和复查(8月17日),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第三条,给出宋江明的体检‘不合格结论’,体检结果通过电话已及时告知本人,我局根据《山西省行政机关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实施方案》,规定‘体检不合格的,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依次递补’。”

11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宋江明求职验血记》,引起社会关注,网民纷纷质疑。两天后,汝治市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考生宋江明体检不合格情况的说明》回应此事。经调查,宋江明体检和复检的血常规检验掇告单内多项数据间逻辑关系不成立,宋江明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被篡改,长治市公务员招录工作有暗箱操作之嫌。长治市委、市政府立即责成长治市人社局启动公务员考录工作纠错程序。

据了解,长治市人社局已经撤销了因错误体检结论而作出的关予长治市环保局科员2职位录用公务员的决定,被取消公务员录用资格的宋江明正在按程序办理录用手续。

长治市纪委监察局调查组还发现长治市人社局、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有关人员和递补考生家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目前已经会同长治市检察院、长治医学院纪委就此立案调查。长治市纪委、监察局经调查了解后确认,引起网民关注的“公考状元体检被刷”事件确有暗箱操作。17日,长治市委、长治医学院党委分别召开会议,对长治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公务员招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赵波等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长治市纪委监察局表示,此案无论涉及何人,一经查实,将依纪依法严肃予以处理。

根据此案例分析:(1)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程序存在那些问题?如何避免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的暗箱操作?(2)行政监督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行政监督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3)如何保障公务员报考者的合法权利。2012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4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详解南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743行政管理学

专业:行政管理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笼效!

一、简答题(每题l5分,共60分)

1.行政立法原则及其对行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答:行政立法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广义的行政立法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一切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狭义的行政立法则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它属于政府行政行为范畴,被称为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普遍行为规则的行为。(1)行政立法原则:

①遵守宪法基本原则

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且宪法在法的整个体系中,法律效力最高,任何其他立法,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②立法有据

立法有据是指行政立法要有法律依据。行政立法的主体行使立法权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只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才可以行使行政立法权,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机关进行的立法活动一律无效。

③程序合法

程序合法是指行政立法必须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为了保证行政立法的规范化,就必须要确定立法的法定程序。行政机关无论是进行职权立法还是授权立法,都要遵循法定程序,否则将会导致程序违法。

④坚持民主

民主立法是现代立法的趋势。民主立法的目的是通过社会成员参与立法活动集中民智,并使立法内容充分反映民意,以符合更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⑤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是指行政立法的内容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即如同《立法法》所要求的那样,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⑥系统协调

行政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制定行政立法规划,既积极又稳妥地完善各项行政法律规范。此外,行政立法不仅要完备,而且还要协调。

⑦符合规范

立法规范包括形式规范和内容规范。由于行政立法往往与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⑧稳定适应

行政立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行政法所确定的社会关系比较具体,变动性较大,因此,行政立法又必须要具备适应性,必须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关系对原有的行政法进行适当的调整。(2)行政立法对行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①立法性作用。行政立法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它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目标、任务、原则与具体执行的步骤、方法、方式、程序等结合起来,制定出规范性文件,也就是“对权利和义务的再次配置”,从而使宪法和法律原则得到有效实施;同时,行政立法作为国家立法工作的一个延伸部分,可以健全国家立法体制,完善法制,弥补立法机关的不足。

②行政性作用。现代行政有两个基本要求——科学化和法制化,以期达到高效化。行政立法的行政作用具体表现在:行政立法为行政管理活动确立了准则和程序,为行政管理提供法律性依据。行政立法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权威,加强宏观控制;行政立法使行政管理纳入依法管理轨道,有利于对行政部门实施法制监督,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

2.公务员回避制度及其防治腐败的作用

答:(1)公务员回避的涵义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为防止公务员利用权力为自己或者亲友谋取不当利益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予以限制的人事制度,它是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置回避制度的目的,一是使公务员摆脱复杂的亲属关系的影响,集中精力做好行政工作;二是通过任职限制,防止公务员利用职务为亲属谋私利的机会,从而减少各种腐败行为。(2)公务员回避的适用

①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是指具有一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公职时相互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回避。任职回避的核心是亲属回避。中国《公务员法》列举了4种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

②地域回避

地域回避是指担任一定层次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原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公务回避与任职回避和地域回避不同,后二者属于人事管理范畴。公务回避虽然也与人事管理有关,但其主要是公务办理的一部分,而且,公务回避不由任免机关决定,而是由该公务的主管机关和领导决定。(3)公务员回避制度防治腐败的作用

①有效地预防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注重选拔任德才兼备干部,有利于选拔政治成熟、业务过硬、作风正派的干部,有利于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防止用人上的腐败。

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公检法等部门实行任职回避,使这些部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防止地域、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员工作造成消极影响,有利于保证党政干部政清廉,为公务员成长创造良好政治环境,促进领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3.传统时期行政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

答:该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或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从时间上来说,是从l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如下:(1)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提高企业组织的生产效率。他试图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力求发现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从而确定每一个生产过程的最佳途径。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主张以科学的研究取代旧式的单凭经验的研究方法;科学地选拔、教导和培养职工;使职工按照科学的原则密切合作;在管理者和职工之间进行适当的分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以生产组织为对象,但它对政府行政的改革,也提供了线索和方法。(2)以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建立官僚模型理论是其对行政学的重要贡献。韦伯认为,他的理论提供的是理想的官僚组织,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他指出,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应当具备: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分工;明确的层级结构和权力体系;有关任职者职权与职责的规章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人员雇佣和升迁程序以及固定而明确的薪俸制度等。学者们认为,这样的机关组织精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事权集中,责任确定;重服从,尚纪律,可以获得高度的效能。(3)以法约尔和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

法国学者法约尔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个管理环节,并确定了为了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秩序而必须遵循的l4点原则。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不仅适用于工商界,也适用于政府行政,在将其应用于行政管理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以怀特、魏劳毕和费富纳为代表的理论行政学派

怀特于1926年出版《行政学导论》,该书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魏劳毕于l927年出版《公共行政原理》,该书重点论述了财务、预算和物资管理等问题。费富纳于l930年出版《行政学》一书,此书与怀特的《行政学导论》和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齐名,被称为三足鼎立的名著。上述著作的特点是采用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行政学,从复杂的行政现象中发现规律,求得普遍的法则和原理,以建立科学的知识系统,指导行政活动。

总结:传统时期的行政学理论的贡献在于探讨了行政学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适用各类组织的有价值的原理和原则。其缺陷是只重视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研究,轻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调经济刺激,忽视心理激励;重视严格的监督控制,无视人的尊严;侧重于研究机关组织内部,无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传统时期行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行为主义行政理论那里得到了克服。

4.信访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及其局限

答:信访制度,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等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吁请解决问题,有关信访工作机构或人员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1)信访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①信访工作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或途径。通过处理来信和接待来访,可以搜集到其他途径不能获得的重要信息,使政府准确了解民情民意,保证各项方针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使政府的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从而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②信访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采纳人民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机关改进工作,而且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参与行政事务的管理的民主权利。

③通过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检举揭发,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打击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等行为,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④信访制度为公民提供了权利救济的渠道与平台。公民在权益受到侵害并且通过其他渠道没有得到救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信访的方式让自己的问题得到关注与解决,从而实现权利的救济与维护。(2)信访制度的局限

①非程序性。理想的纠纷解决制度的重要特点是它的严格程序性。严格的程序一方面可以给当事人一个程序的正义,另一方面通过程序正义获取较大的结果正义。程序的重要性对于解决纠纷来说是不言而喻。但是信访从收取信息到纠纷的处理,不可能有严格的程序。因为信访机构事实上只能是一个传递纠纷信息的机构,实际解决纠纷的机构仍然是信访所涉及的问题的机关,因此为信访制定统一的解决纠纷的程序是不可能的。

②非规范性。非规范性指信访过程从问题的接受到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任意性,它没有可以遵守的规范。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是建立在交往理性之上的,这个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争议的双方面对面地、公开地、建立在规范认同之上的、依据一定程序的平等的对话。我国自建国以来,信访工作几经周折,并没有向司法、行政等制度一样形成正式的政治制度。此外,信访制度从组织机构到人员设置、纠纷解决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的规定。

③非专业性。解决纠纷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在现代社会,解决纠纷的最终依据是法律,因此,它要求纠纷裁判者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这种专业性还包括专业地对法律进行解释与适用的方法,以及尊重法律的职业习惯与道德。这些都是信访人员所不具备的,信访机构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④结果的高度或然性。纠纷解决机制追求的价值之一就是结果的相对同一性,即相同的案件大致有相同的结果,但是信访的结果却是高度或然性的。信访解决问题的结果往往不具有一致性与连续性。实践中绝大多数信访通过批转解决,其中少数通过直接协调处理。这样就会有二种结果,一是来信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合情合理合法,信访得以平息。这种情形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行政法制监督、司法救济等方式予以解决,此时就应该从“治根”入手,找出行政复议、诉讼等常规的纠纷解决渠道不够顺畅的原因并有效解决问题,而不能另立信访机构去代替相关机关行使职能。二是由于所提出的要求不合法、不合情理,或者部份合情合理合法,却提出了过高的非份的要求,未能满足信访者的要求,最终无法得到解决。

⑤责任追究制度有待落实。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责任追究机制。尽管信访机构能够把信访事项转交给各职能部门处理,而且条例中赋予其相应的督办权力并有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但要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或者使信访机构的督办权真正强大起来而名副其实,还需时日。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2)在社会分化、结构失衡和社会转型的情势下,社会管理职能的创新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调解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管理职能的创新超越了政治与社会的二元模式的框定,运用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三元结构观察分析社会矛盾现象,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更新社会管理主体,革新社会管理体制,改进社会管理方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3)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能够回应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政治生活法治化和政治建设积累和创造有益因素,产生积极的政治效应。(4)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能够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曾够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及其均等化供给的条件与途径

答:(1)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44类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如公共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免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等。(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条件

a.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需求决定。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外部性。因此,一旦市场供给失灵,政府必须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但政府因为管理阶层的偏好、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机构自利行为等因素,常常不能根据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供服务,而是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供给基本公共服务,这很可能事国家不能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制度安排。

b.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真实一致。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真实信息很难获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一致性常常被区域或群体的一致性分割,并进一步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体和区域不均等。

c.国家有充足财力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国家的财政实力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但相对于标准不断提高的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国家的财政资源总是有限的和不足的。为了均衡各地财力,国家要家里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路径

a.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以普适性为原则,合理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边界,也就明确了需要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边界,也就明确了政府均等提供公共服务的边界。

b.科学认定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区分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区分公民个体私人行为与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区分公民个体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基本生存和发展状态,以公民个体基本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作为确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依据,超越民族、种族、身份、党派、地域、城乡、群体的差异,在公民个体之间建立具有可比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c.再造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从公民个体的角度加以度量的基本原理,改变现行公共服务制度从共同体的角度安排的现状,以基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依据,针对公民个体设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符合普适性和均等性,形成普惠全民、均等收益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d.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公共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首要功能,以健全分税制为前提,明确中央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增加中央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力度。减少体制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保留部分通过地方政府直按转移给纳税人;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之外的项目;清理专项转移支付种类,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列入专项转移支付范围。创新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额度测算方式,以公民个体之间可比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作为平衡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转移支付的依据。健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规范,保证地方政府按统一规则使用基本公共服务资金,使地方无权改变基本公共服务资金用途。

e.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合理划分基本公共服务费用分担比例,完价基本公共服务缴费机制;设立基本公共服务个人账户和信息卡,完价基本公共服务信息体统,建立全国性的基本公共服务转移续按机制;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资金管理,建立地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补差退还机制。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2011年4月,家住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西王坡西村的吉林大学2001届法学硕士宋江明,回家乡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在其报考的长治市环保局科员2职位中,取得了笔试、面试、总成绩第一的成绩。在8月11日、17日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公务员录用体检、复检中,宋江明的血红蛋白分别为70g/L、88g/L,不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规定,被淘汰出局。此后,宋江明先后在长治市的3家不同医院自行验血,被告知其血红蛋白测量值符合上述规定。他据此向招考主管单位长治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多次申诉,却一再被拒。无奈之下,宋江明于9月16日在长治市人社局网站上审请信息公开,但得到的答复是:“我局与医院签有体检责任书,明确‘体检实行医院负责制’,医院经过体检(8月11日)和复查(8月17日),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第三条,给出宋江明的体检‘不合格结论’,体检结果通过电话已及时告知本人,我局根据《山西省行政机关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实施方案》,规定‘体检不合格的,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依次递补’。”

11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宋江明求职验血记》,引起社会关注,网民纷纷质疑。两天后,汝治市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考生宋江明体检不合格情况的说明》回应此事。经调查,宋江明体检和复检的血常规检验掇告单内多项数据间逻辑关系不成立,宋江明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被篡改,长治市公务员招录工作有暗箱操作之嫌。长治市委、市政府立即责成长治市人社局启动公务员考录工作纠错程序。

据了解,长治市人社局已经撤销了因错误体检结论而作出的关予长治市环保局科员2职位录用公务员的决定,被取消公务员录用资格的宋江明正在按程序办理录用手续。

长治市纪委监察局调查组还发现长治市人社局、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有关人员和递补考生家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目前已经会同长治市检察院、长治医学院纪委就此立案调查。长治市纪委、监察局经调查了解后确认,引起网民关注的“公考状元体检被刷”事件确有暗箱操作。17日,长治市委、长治医学院党委分别召开会议,对长治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公务员招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赵波等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长治市纪委监察局表示,此案无论涉及何人,一经查实,将依纪依法严肃予以处理。

根据此案例分析:

1.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程序存在那些问题?如何避免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的暗箱操作?

答:公务员录用指国家有关机关按标准、通过法定方法和程序,从社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并与其建立公务员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公务员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1)公务员考试录用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①报考资格的限制不合理。在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时,理应做到公平、公正,给予每一个公民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应有所偏颇和歧视。然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歧视性的限制规定,这对于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降低了该制度的公信力。第一,报考资格随意规定。第二,身体条件不合理限制。这本身就是对每个公民人格权和隐私权的侵犯。第三,地域限制。由此就会进一步滋长公务员队伍的本地化、关系裙带化,严重影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公正性。

②笔试内容的设计不科学。其一,考试命题重知识、轻能力。其二,考试内容冗杂、考题较偏。其三,《申论》考试缺乏科学性。

③面试环节的程序不规范。

a.“走关系”、“打招呼”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还很严重。

b.测评体系发展滞后,模式化严重。

c.考官素质参差不齐。比如经验不足、洞察力缺乏、摆架子、偏重自我喜好等。这些现象都是实际存在的,它们都严重损害了公务员面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避免暗箱操作措施

①加快公务员录用法规建设,实现考录各环节“有法可依”。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规范,加快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法规的建设。

②要改革公务员考录条件,实现报考公平。应当根据职位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考录条件,体现报考公平原则。

③改革笔试内容,健全测评体系。适当调整笔试内容,建立能力本位的测评体系。

④改革面试过程,把好最后关卡。完善面试监督机制,创新面试方法,加强考官培训。

2.行政监督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行政监督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答:(1)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①行政监督整体功能不强,缺乏合力。监督主体的多样性,使多元化的监督力量缺乏有力度的结合 ,监督合力较弱。每个监督主体都存在着监督的权限、方式 、程序、范围等。而在实际中,这些问题的划分往往不够明确,各监督主体间彼此又缺乏联系和沟通,使其监督工作虽密却杂,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战,尚未形成一个分工合理 ,协调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降低了监督的效率,削弱了监督的整体效能。

②行政监督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失重要的监督法律、完善的监督法律体系和必须的监督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中有关监督的规范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督范围和监督程序;部分领域甚至有空白,一些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另外还存在着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③行政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关受到同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这种领导体制,易导致行政监督主体的缺位、监督功能错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④行政监督形式单一化,重事后监督,缺乏预防监督。我国的行政监督方式比较单一,监督主体一直将监督工作的重点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忽略了预防和控制,没有把预防为主作为行政监督工作的根本目标,同时又缺乏应有的控制力度,以致造成行政偏差过多,陷入被动消极的不利局面。

⑤行政监督开放性、透明度不高,公民参与意识不强。行政活动的公开化、透明性不高,使“暗箱操作”、“报喜不报忧”等现象频频发生,造成政府公开的缺失和非透明,最终导致监督信息的不平等、渠道不畅通,使行政监督难以发挥实效。此外,公民的参与及监督意识不强,当公民的利益受到主管行政机关的侵犯时,不能正确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利。

⑥部分行政监督人员素质不高。我国行政监督主体的人员结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比较好。但是部分监督人员仍需提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行政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思想素质不到位,办事不坚持原则、贪污腐败、监督不当等,这些问题阻碍了行政监督的有效开展。(2)完善行政监督措施

①提高行政机关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的方式,了解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言行,从而展开监督。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杜绝各种幕后交易,权钱交易。只有实行政务公开,使其工作有一定的透明度,这样工作人员的效率才会加强,可以防止懒散的工作行为.现阶段,我国的政务公开程度不够,缺乏法律的约束这样,就保证不了行政机关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监督的进行将受阻。对监督主体而言,既要进行激励,又要进行规制,从而使其获得强大而良好的监督动力,即要配置合理的监督权力,又要设置相应的监督责使其有监督能力的同时又不滥用权力或疏于行使监权。所以,我国应尽快采用法律形式健全公开办事制度。

②重视和加强监督的立法,实行行政监督的法制化。监督立法是依法实行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各种行为的监督法规,才能积极有效的提供基本的法规程序。行政立法不足,会造成监督机关无法可依,使监督缺乏标准和依据,导致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③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素质,并且要完善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有权力、有责任关注委托出的权力行使情况。如果他们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损害人民的利益,滥用人民所委托的权力,搞权力腐败,人民有权罢免其职务,并对其作出处罚。受到有效监督的权力,不会导致腐败,而失去监督和制约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政权建设,防止腐败的滋生蔓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权力的监督。

3.如何保障公务员报考者的合法权利。

答:保障公务员报考者的合法权利的措施有:(1)报考条件的公平。各招考岗位设置的报考条件或资质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设置与职位无关的或其他不合理乃至带有歧视性的报考条件,从而保障报考者的公平权利。(2)报考程序的公正公开。报考程序要公正公开,不允许暗箱操作,损害报考人利益。相关的信息应当及时公开,保证报考人及时获取等。(3)考核标准公正。要以公正统一的标准对所有报考者进行考核与评价,不能有偏私。(4)保障公务员报考者的诉权。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使报考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有渠道进行维权,并得到公正的对待,从而从制度上保障其权利。

2011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3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733行政管理学

专业:行政管理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露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两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自由放任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区别

3.编制和编制管理的意义

4.根据行政授权有关原则分析“最懒惰的经理就是最好的经理”的观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2.概括并分析当前中国关于政府职能研究静不同理论视角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2009年6月,在湖北省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9岁的周森锋全票当选为湖北宜城市市长。这位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五年的年轻人,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年轻市长”。在短短五年之内,周森锋连破异地为官、论资排辈、政续为上等官场通则,以29岁的年纪担任县市党政正职。他不同寻常的仕途升迁,引发了全国关注。

据襄樊市委组织部门介绍,2004年,周森锋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作为襄樊市引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到襄樊市挂职锻炼一年。

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周森锋挂职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之后,先后担任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宜城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等职务。

2009年4月,宜城市市长职位出现空缺。襄樊市委进行民主推荐,周森锋得票居于前列。当年5月,襄樊市正式提名周森锋为宜城市市长入选。6月21日,他以全票当选为新任舒城市市长。

周森锋当选市鹾的新闻在网络上一经发布,立即轰动垒国。此事在网上引起的反应出现了两个极端——肯定和质疑。

有人认为宜城只是一个县级市,20多岁的年纪当个县处级干部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干部年轻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优势,这方面,襄樊市委组织部开了一个好头。

与肯定的声音相比。公众质疑一浪高过一浪。周森锋的父亲是准?这个本不该是个问题的问题,在现实语境下却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有人对周森锋“全票”当选不以为然,因为候选人只有他一个。公众质疑为什么是“全票”,候选人为什么只有一个。中央强调选拔干部要差额化、竞争化、年轻化、公开化。无疑,周的当选没有竞争也没有差额。

另一方面,从周森锋的履历米看,他一开始就是副处级干部。这也是公众的质疑点。随着相关信息胁披露,证明周是清白的。他是作为人才被从清华大学引进的。2004年,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清华大学党委常委会与襄樊签订了台作协议,即由襄樊市将急需人才的专业等要求发给清华,由清华根据要求从有意挂职的学生中筛选。这些学生到襄樊后将挂职党政机关,担任副处级的官员。周森锋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来到襄樊的。

有人对周森锋的脱颖而出总结为:年轻、高学历、基层锻炼和机遇。周森锋的成长过程得益于三个机会:一是利阁襄樊两年内引进硕士博士182人的机会,从清华到襄樊,并一开始就安排为副处级干部;二是工作4年后被组织安排到县市基层工作:三是去的时机比较好,当时囊樊官场大地震,影响了大批干部。在这种背景下,周森锋作为一个外来干部和年轻干部,再加上自己的政绩,仕途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

请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人们为什么会对周森锋的“背景”感兴趣?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行政领导选拔中的哪些问题?

2.结合本案例,谈谈应当如何完善我国行政领导选拔机制。2011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3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详解南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733行政管理学

专业:行政管理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露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答:文官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关于各级各类常任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升降、培训、调动、待遇、解职、退休、保障等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是西方同家政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选拔、培养和使用优秀人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保证国家机器有效和正常地运转。(1)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西方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建立。它是在反对封建官吏制度以及早期西方的“个人赡徇”和“政党分肥”的官员制度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重要官员的任免权逐渐由议会掌握。但是,王室仍然掌握一般官员的任免权,政府机关充斥无能之辈,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进入19世纪后,随着两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政党分肥制”开始出现。由于执政党的更迭交替经常引起政府行政人员的大规模换班,一方面破坏了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形成周期性的政治动荡;另一方面,新上台的执政党将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肥缺分赃”,营私舞弊,买官求职盛行一时,导致了严重的政治腐败,致使政府效率极为低下,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随着后起的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日益强大,变革这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官吏制度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对西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很快为其他西方国家所仿效。加拿大、美国和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文官制度,并使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深植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国家管理制度走上现代化的标志之一。(2)基本特征:

①考试录用。论功行赏

考试录用即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用政府工作人员。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核心和首要原则,也是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根本标志之一。它有利于克服个人瞻徇或政党分肥制下根据君主、首脑或政党领袖个人的好恶任用官员的弊病,有助于政府选贤任能、广招人才,提高文官队伍素质,增进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论功行赏是对文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功罚过。这也是西方文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尽职尽责,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因此,严格考核、论功行赏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

②职务常任。政治中立

西方国家一般把政治活动与行政管理作为区别政务官员和事务官员的基础。政务官由选举产生或由代议机关选任,有一定的任期,并随选举而变化。事务官则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实行无任期的常任制,一经录用即终身任职,“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随内阁而进退”,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途等不受党派纷争的影响。职务常任制的确立,有利于在两党轮流执政的条件下保持政府行政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性,有利于常任文官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行政效率,并使文官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但是,也易于造成自成一体、固步自封和独立王国等弊病。

③尊崇知识,待遇优厚

西方文官制度用人注重知识和专业,除美国之外,西方各国均规定了文官任职的学历条件。美国虽然对学历无硬性规定,但在考试时也注重应试者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西方文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较高。例如,日本中央机关的公务员大学毕业的占90%,所有高、中级官员都是大学毕业。这就为顺利地履行政府职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此外,西方对文官实行较优厚的工资福利政策,文官收入额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政府通过采用定期提薪、生活补贴和退休金制度等稳定文官队伍,激发其工作热情,也便于从社会上广泛搜罗人才。

④讲究道德,立法完备

鉴于文官承担公务的特殊性,即对外以官方的身份出现,因此,西方政府要求文官不仅要遵守有关官员纪律的法规,还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其内容一般包括,文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职守,严守国家机密,仪表端庄,态度庄重,廉洁奉公,不得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得经商或从事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任何营利事业,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的政策任意批评等。文官职业道德规范是文官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对于维系文官高标准的行为准则,巩固和完善文官制度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为了对文官队伍实施有效的管理,还制定了完备的文官法规,对文官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选拔、使用、待遇等事项明确加以规定,使文官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文官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2.自由放任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区别

答:自由放任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是西方关于政府行政职能的两种基本理论,它们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影响着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也都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自由放任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定义、理论来源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区别:(1)定义

①自由放任,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又常被译为自由人主义、自由意志论、自由至上论。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②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国家干预经济是一种手段,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体说来,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且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2)理论来源

①自由放任理论

西方近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创立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最早论述了市场体制的合理性。斯密的经济理论以自由放任为基本原则,坚持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指出政府干预经济的缺陷,即“政府失效”。 因此,斯密崇尚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倡导自由放任原则。

按照这种自然自由的制度,国家所应履行的职能仅包括: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总之,在斯密那里,政府的职能只是保证一个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和积累财富的和平环境。

②国家干预理论

a.国家干预理论可以追溯到西方历史上的重商主义思潮。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国家为了致富和防止贫困,必须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保护国内工商业,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并采取行政手段,或者限制货币输出,或者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b.1936年,英国学者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利用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等手段刺激经济活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消灭经济危机。在理论界倡导国家干预的同时,在实践上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其取得显著的政绩证明了政府干预在克服经济危机中的必要性。

c.继凯恩斯之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前者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进行控制,认为没有政府或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因此,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由政府进行调节的自由企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政府应当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后者则认为收入分配失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所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为根本点,实现收入“均等化”。

总结:市场会有缺陷,市场确会失灵,而政府干预也有自身的缺陷,政府同样也会失灵。因此,“市场和政府间的选择并非是一个在完善与不完善之间的选择,而是在不完善的程度和类型之间,在缺陷的程度和类型之间的选择。”在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各国只有从本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来确定政府的行政职能体系,才能将市场和政府这两种不同的力量合理协调,进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3.编制和编制管理的意义

答:编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编制,是指国家关于某个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定额及其结构比例的规定;狭义的编制则仅指某个组织内部的人员定额及其结构比例的规定。所谓行政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为有效控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定额和结构比例所进行的管理。编制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1)控制行政组织规模,保证行政机构精干

中国20世纪进行过多次行政机构改革,但往往收效甚微,增设机构,扩大编制的现象屡禁不绝,相反却呈有增无减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编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一套有权威的行政组织编制法。而如果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完善行政组织编制法,强制规定行政组织内部机构设置的定额,并以追究超编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和采取惩戒措施为后盾,就会有效地防止机构设置上的主观随意性,达到控制行政组织规模的目的。(2)控制行政人员数量,保证行政人员的合理比例

有的学者指出,企业组织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力求以最小的综合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产出。因此,它在包括人力在内的所有资源的使用方面存在着自我约束机制。而行政组织不是营利机关,其经费由国家财政开支。这样,行政组织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缺乏自律机制。在实践中,行政组织确实存在着因人设事,冗员充斥,虚职、副职泛滥等弊病。通过加强编制管理,根据行政机构的任务,合理地规定人员定额,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将会克服上述弊病。

而且,根据行政机构的工作需要,对各类人员的比例进行合理地调配,才能使行政机构处于科学的结构状态。(3)控制行政经费的增长

行政编制与行政经费直接相关,扩大编制就意味着增加经费。压缩编制,规定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的限额,可以节省开支,造就廉价政府,减轻社会负担。而控制行政经费的增长,又可以有效地阻止行政机构及人员规模的扩大。

4.根据行政授权有关原则分析“最懒惰的经理就是最好的经理”的观点。

答:(1)行政授权及其原则:所谓行政授权,是指上级机关或行政首长授予下级机关或下级工作人员以一定的职责和权力,被授权者在授权者授权的范围内可以自主地处理所属事务,并对授权者负有责任,接受其监督。行政授权缘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处理复杂公共事务的需要,其二是由完成行政任务所引起的建立行政组织的需要。行政系统通过建立组织来引进人才,分担各种行政任务。这些是行政系统之所以要建立科学授权体制的基本原因。一言以蔽之,“良好的行政授权需要在分派工作任务时尽量使权威与责任也获得等量的分配”,其主要原则有:

①权责相称与权责明确原则。授权必须在授予下级一定权力的同时,委以相称的职责。同时,行政授权还必须保证权责明确,组织中的每位成员对此都应知晓。权责明确一方面有利于下级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下级争功诿过,并有利于上级对下级考核。

②单一隶属原则。每一位下级人员只能接受一位领导者的授权。否则就可能出现多头授权,令下级无所适从的后果。

③逐级授权原则。行政授权必须按照本来的命令渠道进行,被授权者应当是授权者的直接下属。如果越级授权或向其他人员授权,会使下属产生被剥夺感,从而引起下属的不满,增加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④对职不对人原则。行政授权是针对职位,而非对人;而且,对行政组织内的相互平等职位的授权应当一致,否则,势必引起下级的猜忌和不满。

⑤适当控制原则。授权之后,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然,而应当对下级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同时,一旦授予下级权力,授权者就不应任意干涉下级的工作,而是要支持下级在其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

⑥有限授权原则。行政授权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而不允许将所有权责都授予下级。(2)对“最懒惰的经理就是最好的经理”这句话的分析

①行政管理者要在工作中适当选择授权下级。行政管理者的管理控制幅度要遵循适度原则,以防止其在工作中顾此失彼,或是陷入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不能有效地处理行政机关内部的重大事务。因此,为了保证命令的统一性,决策应当集中,为了保证适当的控制幅度,执行决策应当分散。这就意味着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管理者必须授予下级以一定的自主权限,即按照行政授权的相关原则进行有效授权。作为管理者的经理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应当适当授权下级。

②按照行政授权的“有限授权”原则,行政授权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而不允许将所有权责都授予下级。对于整个行政机关的决策权、计划权、人事权、监督权和组织权等,应由该机关首长保留,而不能任意授予下级。因此,作为管理者的经理不能事事交由下级来做,自己无所事事,应当有限授权。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答:(1)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①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实施人本管理。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使政府职能向良好发展环境转变,向有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向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注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疏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②着眼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效果,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更好的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公民依法参与社会事务。在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同时,更加注重政府的科学管理水平,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效实施行政监管,特别要注重发挥行政指导,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既充满活力,富有效力,又井然有序的运行。 

③根据全面履行社会职能需要,科学规范部门职责,合理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结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继续探索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体制。 

④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主要是加快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规范政府的依法行为、执法行为,健全行政体制、制度、机制,公开透明主要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电子政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落到实处。便民高效主要是完善政府各类审批制度和办事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有效服务。推行行政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度,实现政府的管理现代化。 

⑤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责关系,合理划分根据政府的职权,责任明确,相互衔接,高度运行的责任体系。行政区划和治理结构中,县是一个重要层次,要管理县的体制。同时加快推进行政机构改革,继续发挥城市作用。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上级政府部门与垂直管理部门的事权范围和权责关系,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机制,理顺各地政府的职责关系,关键是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⑥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配套管理措施。实现公务员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规范公务员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强化对权力监督,通过完善公务员制度和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强有力的公务员队伍,从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现代化政府提供重要保障。(2)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内涵式发展

我国以往的行政改革与发展以外延式发展为特征,即以精简机构、裁减公务员作为行政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改革成败的重要衡量标准。由于这种外延式改革未能跳出对原有体制的修补和改良,因此,1993年前的行政改革一直陷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从而只实现了有限的行政发展目标。内涵式发展不以减少行政机构及行政人员数量为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标准,而是强调行政系统与系统环境的动态平衡,改革发展的目的在于优化行政结构,提高行政效能。行政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趋势触及以往行政体制的根本问题所在,以标本兼治为目标,进行行政系统各要素的变革。因此,从内涵式发展趋势到行政改革与发展,这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得以深化的前提条件。行政发展趋势由外延式转换为内涵式是我国行政改革与发展最终摆脱“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恶性循环的关键。

②渐进式变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