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5年10月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8 00:00:35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出版社:《海外文摘》杂志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5年10月号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5年10月号试读:

★编辑手记★

不做袖手旁观者

—《别把宝贝留在车里》

2009年,美国ABC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一个炎热的夏日,将一个仿真婴儿独自留在车里并播放婴儿的哭声,观察路人会作何反应。实验的结果令人惊讶:经过的路人中,有完全没听到哭声者,有听到动静却抱着侥幸心理一走了之者,当然也有不少热心的施救者。当由演员扮演的“母亲”回到车旁时,一些为人父母的施救者情绪激动,严厉地质问这位“母亲”。作为一个妈妈,我特别能理解他们激动的心情:不敢想象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遭遇高温窒息时那痛苦、无助、绝望的画面,也不敢想象因此失去孩子的父母将如何在内疚与绝望中度过余生。媒体常常警告父母无论何时都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或忘在车里。然而,我想说的是,当你看到孩子被锁在车里时,千万别做一个一走了之的袖手旁观者。因为你的关注或许能挽救一个可爱的生命,也能成全一个幸福的家庭。(廖粮粮)

用还是不用,这是个问题

—《都是信用卡惹的祸》

我曾经十分抗拒信用卡,因为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在办卡之后沦为“月光族”或“卡奴”。然而出于旅行需要,我最终还是办了一张信用卡。有卡后我才发现,刷卡的感觉原来这么爽!身上现金不够?我有卡!没有网银?我有卡!想买大件儿钱不够?我有卡!就这样,卡一递,密码一输,心仪之物便收入囊中,完全体会不到花现金时的痛苦。正当我还沉浸在购物的狂喜之中时,还款账单悄然而至。看着账单上那惊人的数字,我才体会到什么叫“万箭穿心”“心如刀割”。信用卡就像是《浮士德》中的魔鬼,一步步引人堕入超支的深渊,连最会规划的节俭者都不放过。面对如此邪恶又便捷的存在,用还是不用,还真是个难题。如果你正为此纠结,作为过来人的我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对你说上一句:“用卡虽然爽,刷卡需谨慎。”(王扬)

一根有孔的酱菜

—《一个老美的欧洲“变形记”》

文化差异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它可以是中西的对比,也可以是豆腐脑的咸甜之争。尽管在谈到文化差异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身在异国的冲击,比如这篇文章所述的“老美欧洲变形记”,但细想之下,这种“不适应”的感觉并非只在异国才能体会。一次假期回到家乡,我在路边等公交车,旁边的一位阿姨突然开口问我:“去市政府是坐3路车吗?”如果在大城市的街头问路,人们可能会以“不好意思,麻烦问一下”这样的客套话开头。而在小城市,这种久违的直接让我措手不及,却也觉得朴实亲切。于是,我慢慢练就了在“客套”与“朴实”之间自由切换的功夫。柏杨先生曾说,中国人身处一个巨大的酱缸之中。抛开其中的负面含义不谈,即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根酱菜,那也可以做一根有孔的酱菜,若是换一口缸,不妨就浸入一点不同的味道。(李晓涵)

为自己而战

—《漫漫戒烟路》

谈起戒烟,一声长叹——失败的案例太多了。吸烟者当然知道烟草的危害,往往痛下决心:为了家人的健康,永不再吸烟。但结果常常是屡戒屡吸,再吸再戒,最终在与烟草的搏斗中败下阵来。俗话说,“恶习是人生的拐杖”,想扔掉它,谈何容易。我虽然不吸烟,但读到文章中作者成功戒烟的经历还是深受触动:戒烟不为别人,只为你自己!抱着“利己”的想法,戒烟的动力才足够大。由此,我想到这种方法是否也适用于改掉日常生活中其他不良习惯,比如拖延、邋遢?不考虑为了外界的因素,单单从自身考虑,想想丢掉这些恶习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益处,为自己而战,也许我们真的能找回一个全新的自己。我要试一试,你呢?(耳海燕)

★考试手册★

谈对照手法在考研写作中的运用

◎文/黄培辰

修辞格不是一个语法概念,而是文字处理的手法,指为增强表达效果而使用的一些修饰手法。在备考考研英语写作时,考生多注重复习语法和单词,对修辞格的学习和准备却常常不足,写出的文章大多结构千篇一律,内容单调乏味,句式缺乏灵动,往往是意思上表达清楚了,读起来总是缺少些“文化”气息。想摆脱模板,学习修辞格就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读者可能认为,修辞格属于较为高级的写作手法,在应试写作的准备过程中没有必要深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从词义修辞而言,考生的确不必学习明喻、暗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音韵修辞而言,头韵、尾韵涉及选词和音韵的配合,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结构修辞考虑,就会发现修辞格并非不可准备,掌握得好,还会成为有利的增分亮点。

如果从结构修辞角度着手学习,该从何处学起呢?笔者认为,从对照(antithesis)手法学起较为合理。原因有二:其一,对照手法从句子结构的布局考虑词汇,这对于语法基础相对较为扎实的考生而言,易于掌握;其二,结构修辞格手法除了对照手法,还有排比(parallelism)、渐进(climax)、突降(anticlimax)、反复(repetition)等,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学习思路,也应该先学习对照手法,然后再学习其他方法。

下面笔者分别从表现形式、分类和应用三个方面为考生介绍一下对照手法及其在考研写作中的运用。什么是对照

单词antithesis源自希腊语antitithenai,意为“相反”,即将意义相反的词语放在对称结构中,形成对比和反差。作为写作中常用的一种结构修辞格,对照手法在英语诗歌、演讲、谚语中使用得十分频繁。例如:“I,(Groom’s Name),take thee,(Bride’s Name),to be my wedded wife,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for better for worse,for richer for poorer,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to love and to cherish,till death do us part,according to God’s ordinance; and thereto I pledge thee my troth.”

这段话为英美国家教堂婚礼中的结婚誓言,新郎立下誓言,表示对爱情和婚姻的珍重以及白头偕老的决心。在此段誓言中,共有三次使用对照手法:better/worse、richer/poorer、in sickness/in health。前两次用形容词比较级形成对照,最后一次用短语形成对照,在教堂庄重肃穆的气氛烘托下,这段誓言显得语气庄重,态度诚恳,感情真挚。

对照手法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乏名段,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中的开场白:“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we had nothing before us,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双城记》的写作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处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尖锐对立。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社会各界呼唤社会变革,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基调。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查尔斯·狄更斯只用七个对照句就将其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句中best/worst、age of wisdom/age of foolishness、epoch of belief/epoch of incredulity、season of Light/season of Darkness、spring of hope/winter of despair等使用了对照手法,使得句子的语气由舒缓转为紧促,读来一气呵成,可谓对照手法的极致。

对照手法的一些特点可供考研英语考生写作时借鉴。选词时,考生可以通过选择形容词、名词、短语或事物对立面使句子前后形成反差对比,以突出主题。当形容词形成对照时,名词的特性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主语名词的特点就显得十分鲜明;当短语形成对照时,可以使前后两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语义更加明确;当一物的两面对照时,事物的对立矛盾会更加突出,从而使主题显得非常鲜明。对照手法的种类

如上文所述,在考研英语写作中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照手法可分为三类:词汇和词汇对照、短语和短语对照、一物的两面对照。考生经过平时的练习完全可以掌握这些对照手法。词汇和词汇对照

英文写作最基本的单位是词汇,写作时考生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或名词使句子内部形成对比。选词时,不用选取大词、难词,但要注意使句子在结构上保持对称,语义上形成反差。这样一来,即使用简单的词汇,也能写出不错的句子。

场景描述:一朵鲜花在温室中绽放,在风雨中死去。(2003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

一般写法:A fresh flower is blooming in a greenhouse.But it is dying in the heavy rain and strong wind.

对照写法:A tiny flower is blooming in a large greenhouse.However,the delicate plant is withering in a violent storm.

分析:两种写法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一般写法的用词准确,意思表达也较清楚,但是对照写法在表意之外,还使用了两对形容词:tiny/large、delicate/violent。这样一来,句子结构平行对称,语义形成对比反差,突出了花朵生命力脆弱的特点。短语和短语对照

短语与短语对照的种类很多,考生可通过使用意思相对立的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让句子前后意思形成对照。

场景描述:很多年轻人愿意和别人通过网络聊天,却不愿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2009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

一般写法:Many youngsters chat via Internet,but they are not 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ace to face.

对照写法:Many youngsters are only ready to chat via Internet,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ace to face.

分析:两种写法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对照写法使用对照短语ready to与reluctant to后,就突出了“喜欢通过网络聊天”与“不愿当面沟通”之间的反差。一物的两面对照

如果写作的对象涉及某一事物的对立两面,考生就可以选取意义相反的词汇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主题就能显得更突出。

例:团结起来我们就无往不胜,而一旦分裂,我们就会无所作为。(选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词)

一般写法:If we work together,we can win the victory.But if we separate,we can do nothing at all.

对照写法:United,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Divided,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 to meet a powerful challenge.

分析:上述两个写法中,一般写法使用规范的句子结构,语义清晰,但是看不出结构和修辞上的考究。相比之下,对照写法使united和divided在语义上形成反差,然后用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和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形成句式对称,写作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如何将对照手法用于写作

考生在了解了对照手法的定义和分类后,该如何将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写作中,为自己的作文增分添彩呢?笔者主要为考生推荐两种掌握对照手法的方法。熟悉写作题材,多背警句

如果将对照手法的应用局限于文学写作,那么学习起来一定是既耗时费力也缺乏实用性。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考试写作题材入手,就会发现很多精彩的句子都包含对照手法。这种情况下,如果从题材入手,积攒警句,便是最为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例如,写作题材中涉及爱心话题时,考生可以使用“Take little,give much”(少索取、多奉献)这样的警句,将其放于语段尾部,突出文章主题。在爱心话题中,还有其他类似写法,如下所示。

All for one,one for all.(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A heart full of love is a light of hope.The darker where it is,the brighter it looks.(爱心是一盏灯,越黑暗的地方越明亮。)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爱是不喜不义,只喜真理。)

当涉及生活观念、教育、价值观等话题的写作时,也会经常用到对照手法。例如:

教育话题:Achievement is found on diligence and wasted upon recklessness.(业精于勤,荒于嬉。)

合作话题:Separated we fall,united we stand.(家不和,国不立。)

人生价值观:Success is not final.Failure is not fatal.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成功无极限,失败不致命,勇气才重要。)

看到这些句子时,考生不能只识别出句子中使用了对照手法,还要背诵、默写和仿写,才能最终将其为己所用。积累一些可用于对照手法的结构

写作只靠背好词好句是不够的,还要领悟其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句式结构,有意识地将对照手法用于句子结构中,逐渐学会套写。接下来笔者为考生介绍几个可以用于对照的结构。

结构1:instead of和rather than

初学英语的考生容易将instead of的意思理解为“代替”,这的确是instead of的基本含义,但是如此一来就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该词的另一个意思“而不是”。事实上,instead of作为短语介词,其后所接的名词或动名词的意思常与主句谓语动词的意思相反。

例1:Instead of slowing down his paces,the youngster rushes forward towards the finish line.(年轻人没有放慢脚步,而是奋力冲向终点。)

例2:Instead of yielding to despair and pessimism,these youngsters never abandon hope and optimism,even though there is a road full of thorns ahead.(这些年轻人没有屈从于悲观失望,始终保持乐观和信心,尽管前方荆棘丛生。)

与instead of相似,rather than作为介词结构使用时,也可以用于对照手法,而不是仅仅将其理解为“宁愿”。它与instead of的不同在于,instead of后面一般是接doing sth.,而rather than后面通常是接do sth.。

结构2:“… ready to … 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结构

此类结构中的ready to和reluctant to已形成语义反差,考生只需将动词词组填入其中即可,属于好套用的类型。

例:They are always ready to defend their own benefits,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extend their helping hand towards others.(他们只愿意维护自身利益,不愿意帮助他人。)

在上述的例句中,由于插入了“ready to … 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这个结构,使得defend their own benefits和extend their helping hand顺畅地连接在了一起。而换到另一个写作题材时,考生只需将上述结构中省略号处的短语替换即可,这样就能从一个写作题材转换到另一个题材,逐渐学会自己构筑句子结构和选词造句。

结构3:用“Without … we cannot … But with … we never lack …”写一个事物的两面

这种结构有点像文字游戏,cannot是否定结构,而never lack是双重否定结构表肯定,虽然句子结构简洁,但却强调了主题。

例:Without self-confidence,we cannot have hope.But with self-confidence,we never lack hope.(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但是有了信心,就从不缺少希望。)

在上述例句中,self-confidence和hope都是重复用词,但是由于谓语动词意思相反,主题反而得到强调。句型虽然简单,但是语义坚决,中心词明确。这种句型放在全文之尾,可以明显提升写作效果。

由2015年6月四级翻译真题谈翻译难点

◎文/闻雯

2015年6月的四级考试刚过,笔者就听到部分考生抱怨翻译部分难。在仔细看了今年的三篇段落翻译后笔者发现,此次四级翻译的话题并没有超纲,难倒考生的是一些特殊的表达,还有就是有些考生对于长难句的处理不尽如人意,或是句式表达过于单一。本文笔者就以此次四级考试的真题为例来梳理四级翻译中的难点。难点一:特殊表达

2015年6月四级考试的三道段落翻译题中,有一些词的翻译让考生很头疼,如“华北”“馒头”等,还有一些谚语的翻译让许多考生无从下笔。要解决这一问题,考生平时要注意词汇的积累,特别是中国特色的词汇。笔者建议考生多看看Chinadaily网站上的“英语点津”栏目(网址为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考生可以关注其中跟中国有关的报道,这些报道中常常涉及中国特色词汇的英文表达。同时,该网站还设有翻译经验交流的板块,很多准备报考翻译硕士的考生会在上面取经。除此之外,考生也要注意成语、谚语等的积累。有时间、有能力的考生可以关注一下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考试,其中就有很多包含成语和谚语的翻译题目。不过考生需要注意,在积累这方面的表达时切忌死记硬背,而应重在理解,毕竟译文可以有很多版本,考生在翻译时只要把成语或谚语的基本意思表达出来即可。除了中国特色的表达外,数字表达也是一些考生的易错点。下面笔者以本次四级翻译的真题为例,具体分析考生做题时在表达方面遇到的难点。

例1 中国南方大多种植水稻,人们通常以大米为主食;而华北大部分地区因为过于寒冷或过于干燥,无法种植水稻,那里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在中国,有些人用面粉做面包,但大多数人用面粉做馒头和面条。【难点解析】

南方:可以理解为中国南部地区,应翻译为southern China或者the south of China。

华北:“华北”对应的英文表达是North China,但在这里笔者建议考生将其翻译为northern China或者the north of China,这样可以和前半句的“中国南方”相对应。

馒头:这个词对很多考生来说可能是难点,通常可以译为steamed bread。如果考生不知道这个表达,该怎么翻译呢?一般来说,翻译考试中如果出现考生不会翻译的词,尤其是中国特色的词,考生可以用解释法来翻译,具体做法是先写出这个词的汉语拼音,然后用英文来解释这个词,作为同位语放在拼音后面。例如,在翻译“馒头”这个词时,考生如果不知道steamed bread这个表达,就可以用解释法翻译成“mantou,a kind of bread made from flour”。如果考生不知道“面粉”用英文怎么表达,那也可以把flour换成wheat powder,因为面粉就来自于小麦。【参考译文】

People in southern China mainly plant and live on rice,while people in most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cannot plant rice due to the extremely dry or cold weather.The main crop there is wheat.In China,some people use flour to make bread,but most people use it to make steamed bread and noodles.【进阶翻译】

原文第一句话后半句的主语是“华北大部分地区”,而谓语是“种植”,这在中文中可以理解,但如果直译为英文就是错译,因此考生可以添加主语people,如参考译文所示。此外,考生如果不改变主语,也可以采用转译法,将中文的动词“种植”转译为英文中的名词planting或cultivation,因此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为:“Most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are either too cold or too dry for rice planting/cultivation.”

例2 据报道,今年中国快递服务(courier service)将递送大约120亿件包裹。【难点解析】

120亿:应翻译为12 billion。这个看似简单的词却让不少考生都犯晕了,有的考生写成了120 billion(1200亿),有的写成了120 million(1.2亿),还有比较聪明的考生写成了12000000000。最后一个写法看似正确,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考生忽略了中英文数字写法的差异。在英文中,阿拉伯数字一般都是三位数为一组,用逗号隔开,所以120亿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写,最规范的写法应该是12,000,000,000。此次四级考试的另外一篇段落翻译中还考查了“数十亿美元”的翻译,正确的译法应该为billions of dollars。【参考译文】

It is reported that this year China’s courier service will deliver about 12 billion packages.

例3 长期以来,大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有谚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点解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尤其是文言化的表达)是大多数考生所害怕的。在翻译这类句子时,考生首先应该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即“再聪明的妇人没有米也不能煮饭”,然后再将白话文翻译成英文,即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考生如果在平时注意积累,也可能知道这句谚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翻译:“You canno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参考译文】

For a long time,rice has played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diet that there is even a saying about it: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难点二:句子的分与合

中文注重“意合”,习惯用小短语来表达句意;而英文注重“形合”,在两句或多句中间常常有连接词,可以是连接并列句的and、but等词,也可以是连接从句的that、which、what、when、where等词,从而构成英语中的复合句。在四级翻译题目中,考生可以视情况将汉语中的短句合并翻译为英语中的长句。不过,如果原文短句过多或句子过长,笔者不建议考生将这些句子统统翻译成英语中的复合句,那样一方面会让人读起来比较累,另一方面考生在写过于复杂的句子时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反而得不偿失。

例4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构成现代世界基础的许多元素都起源于中国。【句子解析】

原文是两个中文短句,大部分考生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会把译文处理成两句话,这是可以的。但笔者建议考生将其合并翻译为一个英文句子。原文这两句话都很短,翻译成英文都是简单句,但考生不难发现,原文第一句话的谓语动词为“是”,这时就可以把第一句话改写成英语中的同位语结构,把两句话合并为英文的一句话。由于原文两句话的主语不同,所以这两句话可以有下面两种翻译方法。【参考译文】

①China,one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has/embraces many elements that make up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world.

②Many elements that make up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world stem from China,one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例5 中国给数百万在线零售商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机会,仅在11月11日,中国消费者就在国内最大的购物平台买了价值90亿美元的商品。【句子解析】

原文的这句话比较长,笔者不建议考生将其翻译成一句英文,那样读起来会比较累。考生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适当分句,这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显然,第一个逗号将这句话分为了两部分,逗号之后的内容是举例来印证前面的观点,因此两部分可以分别翻译为独立的句子。

先来看前半句。句子的主干是“中国给在线零售商机会”,“给某人某物”可以用give sth.to sb./provide sth.for sb./provide sb.with sth./offer sth.to sb./offer sb.sth.这几种句型来表达。“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机会”这个词组包含两部分:一是“以……价格”作状语成分,里面的“极具竞争力的”作为形容词来修饰“价格”,这个部分可以翻译为at very competitive prices;二是“销售商品”充当定语来修饰“机会”,这里可以用动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的形式,将“销售商品的机会”翻译为opportunity to sell goods。

再来看后半句。句子的主干是“中国消费者买了商品”,对应的英文为Chinese consumers bought goods。“仅在11月11日”是时间状语;“在国内最大的购物平台”是地点状语;“价值90亿美元的”作定语修饰“商品”,可以将其翻译成定语从句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商品”后面,即翻译为goods that are worth 9 billion dollars,或者省略that are,直接把worth 9 billion dollars作为后置定语来修饰goods。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短语,即“money + worth of sth.”,因此“价值90亿美元的商品”还可以翻译为$9 billion worth of goods。【参考译文】

China provides millions of online retail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sell goods at very competitive prices.On November 11th alone,Chinese consumers bought $9 billion worth of goods on the biggest domestic shopping platform.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原文中的“11月11日”如果写成“光棍节”,难度就会更大一些。考生如果下次遇到“光棍节”,不要简单地翻译为Singles’ Day,因为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时,考生就可以用前文提到的解释法来翻译,写成“Singles’ Day,which falls on November 11th”。难点三:句式变化

大多数考生在翻译时都是按照中文的语序直译,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但考生如果能够在“忠实”的基础上寻求句式多变,那就更好了。变换句式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那就是改变句子的主语。除了中文原句的主语,考生还可以选择句中的其他名词来作为译文句子的主语,这样译文的句式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6 这将使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市场。【句子解析】

原文句子主干的句型为“A使B有可能做某事”,对应的英文是A might make B do sth.或A makes it possible for B to do sth.。“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市场”作为句子的补语,可以用as结构来表达。【参考译文】

①This might make China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xpress delivery market.

②This makes it possible for China to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xpress delivery market.【进阶翻译】

除了原句的主语“这”,考生还可以把句中的另一个名词“中国”变为主语,将这句话翻译为:“Because of this,China might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xpress delivery market.”也可以把“中国快递市场”作为主语,翻译为:“Because of this,China’s express delivery market is expected to overtake the U.S.market to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

按照这种通过变换主语来变换句式的思路,考生可以把上面几个例题中的句子改写一下。比如例2的译文,考生就可以改写为:“It is reported that this year about 12 billion packages will be delivered by courier service in China.”

在翻译过程中,考生一定要做到忠于原文,同时要确保译文没有语法错误,这就是现代翻译的两大原则—忠实、通顺。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考生如果想使自己的译文在众多译文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掌握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词汇和语法)外,还要不断挑战自己,多尝试用不同的句式来写同一句话。经过持久的训练,考生就可以摆脱在考场上无从下笔的困境。

托福听力重听题解题技巧详解

◎文/秦朗

重听题是托福听力考试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题型。顾名思义,重听题就是在题目中将录音某部分的内容再放一遍,让考生重新听,之后考生根据自己重新听到的内容来解题。重听题一般是一篇录音材料的最后一道题,每次考试会有2~4篇录音材料考查重听题,也就是一次考2~4道题。重听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即题目中会有一个耳机的符号,因此非常容易辨认。题型分类及特征

根据所播放内容与重复次数的不同,重听题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由段到句重听题。在这类重听题中,整个录音的一部分段落会被重新播放,播放完后,这部分段落中的某句或几句话会被挑出来播放一次,然后出题人会针对最后重复的这部分内容提问。但考查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最后重复的语句,更多的是涉及重新播放的整段的内容。在这类题中,最后被重复的这部分内容在播放完整的录音材料时考生会听到一次,在某部分内容被重复播放时会听到第二次,其被单独挑出后再次播放时还会听到一次,一共可以听到三次。

第二类为句子重听题。在这类重听题中,整个录音的一部分内容同样会被再次播放,但是在播放完后,题目就会针对所重复的这段内容提问,而不会像由段到句重听题那样将某部分内容再重复播放。

由于重听次数、强调重点等内容有所不同,由段到句重听题和句子重听题虽然都是重听题,但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存在一定差别。下文笔者就分别介绍这两种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由段到句重听题的解题技巧

如前文所述,在做由段到句重听题时,考生会重听录音某段落的内容。之后,考生会听到该段落中的个别语句被再次播放。这种题型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考查段落主题。在由段到句重听题中,有大量的题目会重点考查重复播放的这一段内容的主题。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找出对这段内容的主题总结得最到位的一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最后被重复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考生会听到三次,但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只是起诱饵的作用,题目考查的往往是重新播放的段落内容而非最后播放的语句内容。考生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最后被重复的语句内容上而忽略了其所在段落的主题,那么即使最后重复的内容听懂了,最终还是无法正确解题。

2.考查重复句中的习惯用语。虽然如上一段所说,很多由段到句重听题考查的是重播段的主题而非最后重复的语句的内容,但在某些题目中,也会针对最后重复的内容进行考查。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最后重复的句子中有习惯用语或是习惯表达时。

以上就是由段到句重听题常见的两种出题思路。相对来说,考查段落主题的情况在考试中出现得比较多。不过考生需注意的是,无论是考查重复段落的主题,还是考查重复句中的习惯用语,题目的考查内容和整篇录音材料的关联都不太大。所以,在实际考试中,尤其是当遇到整篇录音材料听得并不太好时,考生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道题本身,答对题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1:Listen again to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Then answer the question.Why does the student say this:

A)To introduce a personal story about exercising.

B)To point out a flaw in the health-club model.

C)To give an example that supports the professor’s point.

D)To explain why he disagrees with the professor.

(选自TPO 8 Conversation 2第5题)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由段到句重听题,录音重播的内容如下。

Professor:I mean with a health club you might think they would have trouble attracting customers,right?

Student:Well,I know when I pass by a health club and I see all those people working out,they are exercising.I just soon walk on by.

播放完这段对话后,又一次重复了下面的内容。题目就是问学生为什么要说下面这几句话。

Student:Well,I know when I pass by a health club and I see all those people working out,they are exercising.I just soon walk on by.

在这道题目中,教授问学生是不是觉得健身俱乐部在吸引顾客这一点上不太容易。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教授的问题,言下之意是“你说的没错,健身俱乐部的确不容易吸引顾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选项C。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有两点。首先,考生要能理解选项C与录音内容的对应关系。选项C的含义是“学生用一个例子来支持教授的观点”。这里的“一个例子”指的是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考生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不明白选项C指什么。其次,这道题必须要听懂重复播放的对话内容。考生如果只听懂了最后被重复的学生说的话,那么也会不明白选项C中the professor’s point到底指的是什么。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What does the adviser imply when she says this:

A)She is not responsible for evaluating proposed articles.

B)She did not tell Max about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joining the staff.

C)Max recently became the editor of the newspaper.

D)Max has been very busy lately.

(选自TPO 15 Conversation 1第5题)

解析:这也是一道典型的由段到句重听题,录音重播的内容如下。

Adviser:Let’s see.I think I’ve told you that we ask prospective reporters to turn in some outlines for possible articles.

Student:Yeah,I sent them in about a week ago,but I haven’t heard anything back yet.So,so I thought I’d stop by and see,but I guess you haven’t looked at them yet.

Adviser:Oh,Max,the news editor.He looks at all the submissions.

重播这部分对话后,又一次重复了下面的内容。题目就是针对下面的内容展开的。

Adviser:Oh,Max,the news editor.He looks at all the submissions.

在这道题目中,工作人员对学生说:“我想我应该和你说过,我们要求未来的记者先提交一些文章大纲。”学生回答说:“没错。我在一周之前就提交了,但是我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回音,所以我决定过来看看。我想你们还没有看吧。”之后工作人员告诉他:“Max是新闻编辑,他负责看所有提交的内容。”考生在解题时必须听懂重播的这段对话的内容才能理解工作人员想表达的是“自己并不负责审阅提交内容,所以不知道结果”,也就是选项A的内容。如果只听懂了最后被重新播放的句子而没有理解整个重听段,那将很难明白工作人员所指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很容易误选选项C和D。选选项C(Max刚刚成为报社的编辑)的考生是因为将录音中的news误听成了new。选选项D(Max最近很忙)的考生则是犯了过度推理的毛病:录音中表达的“看所有的提交内容”并不等同于“很忙”。句子重听题的解题技巧

在句子重听题中,录音中的部分内容只会被重复播放一次,之后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这部分内容进行推理答题。这种题型有个特点,就是往往针对所重听内容的上下文进行考查,其出题点并不是重听的内容本身,而是说话人在录音中提到这部分内容之前或之后所说话的内容。句子重听题的考查点相比由段到句重听题要单一一些,但也对考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考生不仅要听懂重新播放的这部分内容,而且要能根据所记录的笔记回忆起这部分内容出现在录音中的哪个位置,然后将这部分内容的上下文一并回忆出来,再根据这些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推理,选出正确答案。这对于考生的记忆、记录和综合理解能力都是较大的考验,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针对这几方面做专门的强化练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1:Why does the student say this:

A)To acknowledge that he cannot go to this year’s career fair.

B)To acknowledge the amount of preparation he will have.

C)To indicate that he has school work he must complete before the career fair.

D)To indicate that he needs to go to his job now.

(选自TPO 6 Conversation 1第5题)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句子重听题,录音重播的内容如下。

Student:So it looks like I’ve got some work to do.

考生做这道题时会发现,如果只听重播的这句话,很难理解说话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所以这时候必须结合之前所记录的笔记内容,回忆这句话在整段录音中出现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录音中这段话的上下文如下。

Adviser:See?Those are all important things to know.After you do some research,you will be able to tailor your questions to the particular company you are talking to.

Student:Wow,I am glad I came by here.So it looks like I’ve got some work to do.

在录音中,工作人员给前来咨询的学生提出建议: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只有做一番了解和研究之后,才可能对面试自己的公司问一些合适的问题。学生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后,明白了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考生可以看出,学生最后这句话是想表明自己即将做很多准备工作,这个意思与选项B对应,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考生要知道,回到录音去定位上下文,是解出这道句子重听题的关键。

下面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Why does the man say this:

A)To state what he likes about the theater.

B)To learn more about the woman’s interest.

C)To imply that the woman should be a director.

D)To compliment the woman on her abilities.

(选自《新托福备考策略与模拟试题》)

分析:这也是一道典型的句子重听题,录音重播的内容如下。

Man:Like what?Directing?Lighting?

如果只听这一部分内容,考生同样很难理解这个说话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而且由于重听的这部分内容很短,考生甚至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所以,考生也必须结合听录音时所记录的笔记回录音上下文中寻找答案。录音中这几句话的上下文如下。

Woman:No,it’s not acting that interests me as much as all the other stuff.

Man:Like what?Directing?Lighting?

在录音中,女生首先说表演并不像其他东西那样让她觉得有兴趣。男生听了这句话后就顺便问:“那么你喜欢什么呢?是导演?还是灯光?”联系到女生所说的话,考生就能明白,重新播放的男生的话是针对女生的话而发问的,他想问这个女生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针对这个意思,考生再看四个选项,只有选项B(更多地了解这个女生的兴趣爱好)与此意符合,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从这道题中考生同样可以看出,如果不能抓住重听内容在录音中的上下文,句子重听题是很难解出来的。

《剑10》听力解析

◎文/耿龙

2013年3月5日,雅思官方发布了《剑9》(编注:为叙述方便,全文出现的《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集》均采用简称,如《剑9》《剑10》等)。时隔两年,《剑10》终于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此前网络上曾流出一版号称“《剑10》”的雅思练习题集,其内容编排及考点同历年官方出版的真题集有很大出入。考生如果下载到网络版的“《剑10》”,只把其当做模拟练习题即可,备考时还应以官方发布的正版《剑10》为准。此次《剑10》的编写体例与历年真题集相同,同样包含四套学术类真题和两套培训类真题(即适用于移民的阅读和写作考题),但难度与往年相比稳中有升。本文旨在分析《剑10》的听力部分,并将之与历年真题集及2014年全年45场雅思考试进行对比,给广大考生提供《剑10》的使用建议及相应的备考策略。题型

从题型来看,《剑10》听力部分选择类题目所占的比例比往年增多,题型的多样性减少,各个section的题型分布更符合实际考试的规律。下面笔者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选择类题目所占比例增多

如图1所示,《剑10》听力中,主观填空题依旧占主导位置,而令人头疼的填图类题目并没有出现。图2、图3分别为《剑3》至《剑9》听力部分的题型统计和2014年全年45场雅思考试听力部分的题型统计。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剑10》听力中选择类题目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这在之前的真题中并不多见,因此考生应注意增加选择类题目的练习。此外,对相当一部分考生而言,由于受审题时间、答题策略(如定位答案信息、寻找同义表述)等因素的影响,选择类题目的难度比填空类题目的难度要大,而《剑10》的面市正好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练习选择类题目的机会。

2.题型多样性减少

与历年真题集相比,《剑10》听力中出现的题型种类比较少,是所有真题集中最少的。填空类题目以记笔记和完成填表为主,选择类题目则和以往基本保持一致,包括常规的单选题、多选题和配对题。而历年真题集中时有出现的偏难题型(如完成句子题、小结填空题、简答题等)却并未出现,常令考生“惶恐不安”的填图类题目也没有出现。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要提醒广大考生,《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集》不过是从以往考试中摘出的部分真题,并不能完全代表今后雅思考试的趋势。因此,即便是那些没有在《剑10》中出现过的题型,考生仍要认真对待,并从《剑3》至《剑9》中找出相关题目进行练习,仔细研究。

3.各section的题型分布更符合实际考试规律

表1是对2014年全年45场雅思考试听力部分题型分布的平均统计,最能反映出实际考试中听力题型的分布规律。根据表1,Section 1和Section 4以填空题为主,而Section 2和Section 3则是各种选择类题目的“混搭”,偶有填图题出现。表2中《剑10》四套题的题型分布与表1中的情况基本一致,最符合实际考试的规律。考生在答题时,要适应这种题型分布的情况,对于即将出现的题型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样才不会过于紧张和慌乱。对于Section 2和Section 3密集出现的各类选择题及可能出现的填图题,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重视,多加练习。

题型备考建议:掌握题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特定题型大量“刷题”,通过对同一题型的密集训练达到快速掌握其规律和深化做题技巧的目的。对于选择类题目,笔者建议考生按照细分后的题型(如单选、多选、分类、配对等)对《剑10》及历年真题集中的题目进行分类,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分题型集中练习,重点体会选择类题目间的共通性,总结出题点、出题规律、所犯错误类型等,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当然,此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题型。话题

从考查话题来看,在《剑10》中,Section 1和Section 2中的常规话题基本保持不变,偶尔出现新的考查形式,而Section 4中历史类话题的比例有所减少。

1.常规话题保持不变

根据表3、表4、表5,《剑10》四套试题听力部分所考查的话题与历年真题集及2014年全年45场考试所考查的话题基本一致,只有Section 1出现了以往极少出现的针对公交系统的调查。不过,考生不必担心此话题过于生僻,因为Section 1主要考查的还是基本的人名、地址和数字等简单内容。此外,Section 1很少出现调查式的对话,而是以咨询为主,对此考生要予以注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