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报告(2017)(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9 12:23:57

点击下载

作者:耿明斋(主编),王文光,王国安(副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报告(2017)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报告(2017)试读:

文前辅文

本项研究与报告编撰、出版得到了中原发展研究基金会、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经费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总序

由苏联开启,曾经波及半个地球,涵盖几十个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是基于某种理论逻辑构建的。而针对这种体制所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却是基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最初,为了证明这种改革的正当性,人们往往采取对理论进行重新解释甚至不惜曲解的办法。而守护原有理论正当性和纯洁性的学者则将这些理论与已经变化了的现实相对照,指出现实中某些变化的非合法性,要求纠正并向原有的符合理论模式的体制回归。1990年底,我参加了某个当时被认为是全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强烈地感受到上述两派学者的分歧,也突然悟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即把现实放到了一个从属的地位,将现实的合法性归入某种理论框架,试图用理论的合法性来解释现实的合法性。这显然颠倒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

其实,现实的合法性来源于自身,并不需要用理论来证明。因此,经济研究还有另外一条更为正确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实出发,从实际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先弄清楚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去寻找可以解释问题的理论。如果找不到现成的可以解释问题的理论,那就说明理论本身有问题,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自那以后,我就一头扎进了现实中,自觉走上了从现实出发、从问题出发的研究轨道。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经过长期琢磨和争论才弄清楚并坚持下来的,那就是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究竟是涉及全局还是局部的问题;究竟是关注看起来更大、更重要但距离我们更遥远的事情,还是看起来更小也没那么重要但意义更深远的身边的事情。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那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看起来渺小但对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即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时间已证明当初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相信其将继续证明我们的正确性。

十多年来,我们围绕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这个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主持了“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工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路径研究”“黄河中下游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路径研究”“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等多项重大、重点、一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一系列教育部、省政府、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完成了《关于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南省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鹤壁现代城市形态发展战略规划》等多个区域发展研究报告,编撰出版了《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丛书》一套,出版《中国农区工业化道路研究》《人口流动、制度壁垒与新型城镇化》等专著数十种。2004年初提出论证并被河南省委、省政府采纳,写入河南省“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及历次省域经济发展重要文件的“郑汴一体化”战略,成为我们这个团队的品牌之作。

为了更好地凝练方向,聚集人才,积累资料和成果,早在1994年1月,我们就成立了“改革发展研究院”。2009年9月,更是促成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了“中原发展研究院”[1]。中原发展研究院的宗旨是更好地践行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的问题做起的研究理念,围绕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这个主轴,以河南这个典型区域为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结构到社会结构,把每个细枝末节都梳理清楚,在更基础的层面把握经济和社会演进的方向,为政府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决策建议,为经济学术尤其是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提供有价值的思想素材,在传统的政府系列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外打造一个高端的智库机构。

2011年9月,适逢中原发展研究院成立两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意味着以河南省,即以中原为研究对象的中原发展研究院真正是应时而生的。中原发展研究院多位学者作为全程深度参与中原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研究谋划团队的核心成员,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作为较早就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领域锁定在河南也就是中原的专业团队,我们应该为中原经济区的研究和建设做点什么。为此,从2011年3月开始,中原发展研究院启动了一项计划,就是全面梳理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比较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构成一个能够反映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状况的完整体系,成果冠以《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名称,作为中原发展研究院的系列年度出版物之一,每年一本,连续编撰出版,首份报告于2012年4月面世。

2012年,适逢河南大学百年庆典,深圳海王集团总裁刘占军博士和北京汉唐教育集团张晓彬董事长两位校友得知我们的研究计划后,不仅非常赞赏,而且乐于施以援手,分别资助了《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原经济区金融竞争力报告》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首份年度报告于2013年11月面世。从2014年开始,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则资助《中原经济区财政发展报告》的编撰与出版。

上述三种报告的编撰和出版,不仅使我们收获了知识和经验,也为我们赢得了社会声誉。2013年6月,我们又获得了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项目,即2011工程项目——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并以中原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同年,中原发展研究院获批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2]基地。为了将“中原发展研究”这一主题做深做细做透,2013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酝酿谋划更大规模的研究出版计划。该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在继续编撰出版《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等综合性报告的基础上,将“中原发展”问题按不同的经济社会活动领域分解成若干个专题,分别进行研究,并于每年定期出版专题报告,形成系列,冠以“中原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名称。“中原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实际上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启的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研究的继续和升华,也是前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ZD050)、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发展研究院系列专题等多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融汇了中央相关部委、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基层政府与企业委托的各类专项研究课题及提交报告和政策建议的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项研究成果也是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A790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同时该项研究和出版计划得到了郑州宇通集团公司、河南投资集团公司、河南民航发展投资公司、河南铁路投资公司、中原信托公司、中原证券公司、河南恒通化工集团公司等企业及河南省中原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赞助。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了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对这些企业、高校及政府部门领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示深深的敬意。“中原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为年度出版物,其所含所有报告均为每年一期,连续出版。

该丛书是中原发展研究院的重点项目和拳头产品,我们为其研究和撰写投入了大量精力,力求无憾。但因项目工程浩大,问题和瑕疵必然在所难免。期待着关心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该丛书能够不断改进,日臻完善。耿明斋2016年5月8日修订

[1] 2013年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加入了共建序列。

[2] 作为智库建设的先行者,中原发展研究院于2015年7月被确定为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智库机构之首(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豫办〔2015〕32号文《关于加强中原智库建设的意见》),同时被吸收为国家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单位。▶▶第一章航空枢纽建设进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为“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即通过打造大型航空枢纽带动航空物流业发展和产业聚集,进而构建现代化航空大都市。航空枢纽建设作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航空港建设的重中之重。2016年,郑州航空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航线网络不断拓展,枢纽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郑州机场位于郑州市东南,于1997年8月建成通航,2007年底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后,T1航站楼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机坪面积为25.6万平方米,机位43个,年旅客保障能力1200万人次,货邮保障能力35万吨。2012年12月19日,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见图1-1)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0月30日主体工程T2航站楼全部完工并通过工程验收,10月中旬,新建的第二跑道飞行程序实地验证试飞成功,11月30日,郑州机场二期飞行区和T2航站楼通过民航局行业验收,标志着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飞行区和T2航站楼已经具备投产运营条件。2015年12月19日上午9时40分,山东航空执飞的郑州至青岛的SC4796航班顺利完成首飞任务,宣告郑州机场第二跑道和T2航站楼正式启用,郑州机场迈入了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双跑道的重要枢纽机场。图1-1 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规划设计

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为河南省单笔投资最大的公共建筑,工程占地8587亩,其中跑道飞行区用地6310亩,建设有目前等级最高的3600米×60米的4F级第二跑道和滑行道系统,可满足世界最大的A380客机全载起降。新建T2航站楼建筑面积48.45万平方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完工后增加年旅客保障能力2900万人次、货邮保障能力50万吨、机位79个。机场二期工程主体T2航站楼融合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形似英文字母“X”,分别由航站楼,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指廊以及内连廊组成,地下两层、地上四层。此外T2航站楼还将通过内连廊与T1航站楼和远期规划的T3航站楼连接。

借助由T1航站楼、T2航站楼和远期规划的T3航站楼围合成的站前广场中的机场综合换乘中心(GTC),郑州机场亦成为具备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能力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换乘中心总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包含地下四层、地上两层(见图1-2),郑州机场也成为继上海虹桥机场之后全国第二座实现飞机、地铁、城际轻轨、出租车、机场巴士、私家车“零距离换乘”的机场。图1-2 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分层示意

2016年3月11日,郑州机场新郑综保区货站正式投用,标志着新郑综保区与郑州机场之间真正实现了“区港联动”,企业货物通关实现“零等待”。郑州机场新郑综保区货站位于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内,充分利用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功能和“先入区、后报关”的海关创新制度,吸引其他特殊区域企业通过新郑综保区结转后从郑州机场进出口,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伴随着综保区货站的正式投用,目前郑州机场共有5座货站(4座国际货站,1座国内货站),库区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年处理航空货物能力达93万吨。此外,2015年底,郑州机场启动北货运区规划建设,设计目标满足年货邮吞吐量150万~200万吨,按照货站区、物流服务区及配套服务区功能分区布局,规划建设机场保税货站、国际货站、大型物流集成商转运中心、基地航空公司货站、邮件分拨中心、冷链中心等,北货运区(一期)及飞行区配套项目新征用地约3600亩,总投资约30亿元,预计将于2018年6月建成投用。第二节 航空运输规模

2015年郑州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729.73万人次,同比增长9.4%,全国民航机场排名第17位,完成货邮吞吐量40.33万吨,同比增长8.9%,全国民航机场排名第8位。从表1-1和图1-3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郑州机场的客货运输均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郑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较2011年增长了714.72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4.26%,随着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增长尤为迅猛,2015年实现货邮吞吐量较2011年增长30.05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40.74%,增速位居全国主要民航机场首位。表1-1 1997~2015年郑州机场客货运输量变化情况图1-3 1997~2015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发展趋势

在客货运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十二五”期间郑州机场在货运上还实现了三大结构转变:一是从货源上看,国际地区货邮量由2011年的1.13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22.75万吨,增长了19.1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12%,占货邮总量的56.40%,占比提升45.4个百分点,国际地区货邮量已超过国内货邮量,改变了过去国内货邮量居多的局面;二是从承运方式上看,全货机货运量由2011年的1.22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26.95万吨,增长了21.09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17%,占货邮总量的66.82%,全货机承运货运量已占主导地位,改变了过去以腹舱货为主的局面;三是从货物流向上看,2015年出港货邮量22.30万吨,占货邮总量的55.29%,比2011年占比提升了8.2个百分点;进港货邮量18.03万吨,占货邮总量的44.71%,进出港货邮量趋于平衡,改变了过去以出港货物为主的局面。2015年全国主要民航机场吞吐量见表1-2。

伴随着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投运,经过民航局方面的评估和批准,2016年6月底开始,郑州机场高峰小时时刻和日航班量大幅增加,7月1~24日,郑州机场日均航班量保持在550架次,日均旅客吞吐量6.3万人次,7月24日郑州机场航班量达到602架次,单日起降突破600架次,成为郑州机场单日起降架次最多的一天,当天旅客吞吐量达到6.9万人次,创郑州机场开航以来历史最高纪录。2016年前三季度,郑州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539万人次,同比增长17.2%,行业排名第15位;完成货邮吞吐量30.54万吨,同比增长12.72%,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8.12万吨,同比增长24.45%;全货机承运货邮量21.74万吨,同比增长25.22%,行业排名上升至全国第7位。表1-2 2015年全国主要民航机场吞吐量情况第三节 航线网络布局

郑州机场航线网络不断完善,辐射能力日益增强(见图1-4)。客运方面,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在郑州机场运营客运航空公司达41家(国内32家,国际9家),开通客运航线179条(其中国际地区26条),客运通航城市91个(其中国际地区19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亚、东南亚主要城市以及连接迪拜的航线网络。货运方面,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在郑州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21家(国际14家),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航线(国际地区29条),通航城市37个(国际地区27个),周全货机航班量100班(欧洲25班,美洲21班),货运航空公司、通航城市和全货机航班量均居全国大型机场第4位(仅次于上海、广州和深圳);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已开通15个航点,基本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郑州机场真正成为中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图1-4 郑州机场航线网络示意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郑州机场国际货运航线迅速增加。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河南航投与卢森堡货航合作的一系列成果,2014年6月27日,卢森堡货航正式开通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卢森堡货航正式启动“卢森堡—郑州”双枢纽建设。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卢森堡至郑州全货机航班已由开航时每周运行两班次增加至目前15个定期全货机航班,航线包括卢森堡—郑州、卢森堡—郑州—芝加哥和米兰—郑州(卢意货航开通)。

此外,在新增国际航线方面,2016年5月3日,阿联酋航空公司开通郑州—银川—迪拜航线,每周二、周三、周五、周六由波音777-200LR机型执飞,该机型同时具备14吨的腹舱载货能力,除了客运外,郑州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和银川的农副产品如枸杞和羊绒也将搭乘此条航线进入迪拜市场。2016年6月28日,新加坡虎航开通郑州至新加坡直飞航线,每周二、周四、周日执飞,机型为空客A320。2016年7月5日,文莱皇家航空公司开通文莱斯里巴加湾至郑州直飞航线,每周二执飞,郑州成为文莱皇家航空除上海外开通的第二条直飞中国航线。第四节 综合交通体系

长久以来,郑州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伴随着当前多项重点工程的推进,未来郑州航空港将会形成以航空为核心,“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公路”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郑州南站是在郑州航空港区新设的高铁枢纽站,位于郑州机场东南约11公里,根据规划设计,郑州高铁南站站场规模设为16台32线,站台和轨道数与现有郑州东站相当,同时打造区域内对接国际、国内、省内和市内多个层次的四枢多站的客运布局,规划接入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成为融合高铁物流、动车修造、空铁联运等诸多功能的特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郑州南站站场设有郑万场、郑阜场和城际场,其中郑万场主要承担郑州至万州、兰考城际铁路的通行;郑阜场承担郑州至合肥高铁通行;城际场承担郑州—登封—洛阳城际铁路的通行。郑州南站与现有的郑州火车站、郑州东站均有交通线路连接。轨道交通方面,郑州南站与新郑机场、航空港区主要通过2号线、9号线、13号线等轨道交通相联系。同时,郑州南站还将承接快递等高铁物流功能。“米”字型高铁网,郑州的“米”字型高铁网以京广高铁、徐兰高铁为骨干,四方则有郑州至济南、郑州至万州、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高速铁路(见图1-5)。其中,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徐兰高铁的郑州至西安段于2010年2月6日开通运营,徐兰客运专线东段的组成部分郑徐高铁于2016年9月10日正式开通运营。目前郑合高铁、郑万高铁、郑太高铁和郑济高铁正在规划建设中,郑合高铁线路长度为517公里(新建260公里),全线共投资约431亿元,完工后合肥到郑州只需2小时,2015年12月24日,郑合高铁在周口举行开工仪式,目前郑州至阜阳段已经全线开工,有望在2019年9月30日全线建成通车;郑万高铁全长约818公里,投资估算1180.42亿元,开通后郑州到重庆只需4个多小时,郑万高铁河南段于2016年4月全线开工,预计河南段将于2017年10月底完工;郑太高铁线路总长度319.831公里,其中山西境内285.708公里,河南境内34.123公里,工程投资预估算总额为446亿元,其中焦作至郑州段已于2015年6月26日投入运营,2016年6月16日,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在山西高平市正式动工,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郑济高铁全长约38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约546.5亿元,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郑济高铁河南段正式获批,河南段总工期四年,计划于2020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图1-5 河南“米”字型高铁路网示意图1-6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城际铁路1小时出行圈

城际铁路:郑州航空港区中的郑州南站是河南全省城际铁路中心站。机场至市区,机场至开封、焦作,机场至许昌,机场至登封、洛阳,机场至漯河等多条城际铁路线将从此始发(见图1-6)。

郑机城际铁路从郑州东站引出,终点新郑机场,全线设郑州东、南曹、孟庄、新郑机场站,整条线路为双线,设计时速200公里。2015年12月31日,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运营初期每天开行固定列车22.5对,一站直达列车运行时间19分钟。2014年12月28日,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15年6月26日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郑登洛城铁预计将在2017年开工,工期48个月。除此之外,机场至许昌和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也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根据规划,未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城际铁路1小时出行圈可抵达中原城市群所有城市。

轨道交通:郑州航空港区将建设8条城市轨道线路,且与郑州市内轨道交通有机衔接,形成网络状轨道线网。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9号线、12号线、24号线延长至航空港区,承担市区与航空港区的相互联系;航空港区其他轨道线将承担串联机场、高铁南站、城市服务中心等主要客流集散点的任务。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于2016年8月19日正式开通;连接南四环与郑州高铁南站的2号线南延项目已经建成完工,10月上旬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南四环至新郑机场段预计于2016年底正式通车。

高速公路:航空港区周边高速由“两横两纵”组成,“两横”即郑民高速和商登高速(在建),向东联系开封市、商丘市,向西联系登封市、洛阳市;“两纵”即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和机西高速,向北联系郑州中心城区、新乡市,向南联系新郑市、许昌市、周口市。

公共交通:2016年4月28日,航空港区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两条常规公交线路611路、612路正式开通。这两条公交线路将从航空港区直达郑州机场T2航站楼,标志着郑州机场与航空港区真正实现无缝接驳。

空铁联运进展:2016年6月23日,河南机场集团、郑州铁路局、河南城际铁路公司在郑州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建立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旅客在高铁与航空之间无缝衔接和快速换乘。未来,由郑州铁路局郑州东站,河南城际铁路公司运营的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郑州至新郑国际机场等三条城际铁路,与机场T2航站楼将共同构成一个空铁运输联合体,实现共赢发展。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场地费和能源费互免的基础上,联合在郑州机场、郑州东站内安装自助设备,满足空铁换乘出行票证的购买或打印。作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先行措施,自2016年6月3日起,郑州机场已经在郑州东站启用了自助值机系统,首批设置了8台自助值机设备,目前能够办理机场国内航班的登机牌、选择机舱座位的业务。同时,建立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民航和铁路信息资源,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及时发布和便捷查询;建设空铁联运售票系统,帮助旅客智能选择民航航班时刻与高铁衔接时刻。同时,旅客在机场、高铁站、城铁站之间往来换乘也会更方便快捷。通过完善空铁联运运力保障系统、在郑州东站和郑州机场城际铁路间加大运力投放力度、结合郑州机场航班淡旺季及日高峰时段需求合理安排调配城际铁路时刻等,让旅客出行效率更高。

除了以上综合交通体系外,还有一项重要举措为郑州航空枢纽发展特别是货运枢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郑欧班列”。自2016年8月开始,郑欧班列开始实现每周3班去程和3班回程开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高频次、常态化、均衡化开行的中欧国际班列,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前列。与国内其他中欧班列不同的是,郑欧班列不仅运输大批量中国各地出口的商品,而且有超过1/5货源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转口货物,其货源地遍布包括日韩在内的欧亚近30个国家和地区,货物集疏网络延伸最广(见图1-7)。图1-7 郑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运行路线示意第五节 基地航空公司

2014年9月19日,中国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作为郑州机场唯一一家基地航空公司,南航河南股份公司注册飞机逐步增加,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新增3架飞机,在郑州机场投放总运力达到29架次。2015年11月12日,河南机场集团与西部航空公司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共同探寻低成本航空运营及保障新模式、试点低成本航站楼、加大运力与航线投入、共同开发和拓展河南民航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根据协议,西部航空公司将在郑州国际机场设立分公司并有望于年底前挂牌,成为郑州机场的第二家客运基地航空公司。此外,目前东航、祥鹏航和东海航在郑州已具备运营基地条件,深航将于2017年恢复郑州分公司。2016年1~10月,南航客运量市场份额稳定在27%左右,东航、西部航、祥鹏航、东海航的客运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2%、7.2%、3.5%和2.9%,基地航空公司运营规模持续增强,累计市场份额已达52.6%,有助于郑州机场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二章高端制造业第一节 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2016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尤其是严峻的进出口压力,实验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加大工作力度,保证了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稳中向好,总体呈现“态势向好、逐步回升、压力并存”的特点。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7.9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7.8亿元,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6亿元,同比增长15%;进出口额累计完成278.6亿美元。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201.1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国2016年前三季度,生产手机15亿部,同比增长17.6%,其中智能手机11亿部,增长12.1%,占全部手机产量比重为71.1%。实验区前三季度,共生产手机近1.5亿台,增长57.3%;生产的手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6亿元,同比增长15%。郑州“园博园”等公共服务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7.1亿元,同比增长2倍;富士康、友嘉等制造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5.9亿元,同比增长16.9%;万科、山顶、新瑞商等房地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3.7亿元,同比增长89.6%。具体情况见图2-1到图2-9。图2-1 地区生产总值(GDP)图2-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图2-3 固定资产投资图2-4 公共预算收入图2-5 外贸进出口总额图2-6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图2-7 2012~2015年各指标增速比较图2-8 2015年各指标增速比较图2-9 2016年前三季度增速比较

对图2-1到图2-9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实验区最近6年各项指标都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而且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河南省或者郑州市,实验区的增长速度都很耀眼。

从横向比较来看,2015年全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只有6.9%,河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8.3%,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0.1%,但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22.5%。同样地,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方面,实验区都要比全国、河南省以及郑州市的增速要快。但是在2016年前三季度,实验区由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较深,以及手机行业的季节性特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速下降态势明显,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方面,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纵向比较来看,从2011年至今,实验区都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2012年到2015年,实验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为6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速为64.1%,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速为61.7%,公共预算收入的年平均增速为66.9%,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速为68.6%,手机年产量的年平均增速为77.6%。可以说从2011年到现在,实验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区管委会的努力。2015年全年,实验区领导外出拜访企业289余家,接待考察来访376次,参加2015年世界机场城市大会、豫沪产业转移对接会、金华全球电商大会、京津豫区域产业对接系列活动、第九届投洽会暨第三届世界新兴产业大会、深圳智能终端企业家座谈会等大型活动24个;全年共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1012亿元。2016年1~9月,由河南省、市、区主要领导带队,实验区领导分赴北、上、广、深以及美国、韩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50余次,拜访企业200多家,邀请接待客商240余家。第二节 智能终端设备(手机)制造业

智能终端设备(手机)制造业是实验区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区手机产量2.02亿部,增长40.4%。2016年1~9月,全区手机产量1.5亿部,其中非苹果手机产量7054万部,同比增长4.8倍,占比47.2%;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5.5倍。苹果手机产量降幅快速收窄,自7月起(手机)工业增加值增速扭负为正,已由2月下降6.2%到9月增长2.7%,提高了8.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手机产量2.5亿部,其中非苹果手机产量1.3亿部,占比将达到52%,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15年全国手机产量为18亿部,同比增速为7.8%;智能手机14亿部,同比增速为11.3%。而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手机产量为15亿部,同比增长17.6%,其中智能手机11亿部,增长12.1%,占全部手机产量比重为71.1%。从图2-10可以看到,相比2015年,2016年的手机生产有逐步回暖的趋势,并且每月的产量也呈现环比增长的态势。图2-10 2015年以来全国手机月度产量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图2-11 2007~2016年全国苹果手机销量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2-12 2015~2016年全国各季度苹果手机销量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对比全国和实验区的手机生产情况可以发现,2015年,实验区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4.4%,2016年前三季度,实验区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比重为13.6%。随着全国各地手机生产项目的加快建设,实验区的手机产量在全国的份额略有下滑,但是依然占据较大份额。

目前富士康在实验区继续稳步发展,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生产态势快速反弹。富士康产业集群正从单一的整机制造向研发、电商、物流、维修等领域拓展,加之配套项目,目前布局项目已有近30个。2016年6月16日,年产值100亿元的富士康后端模组项目正式签约;9月13日,投资26.13亿元的综保区M区手机生产项目正式签约;富士康智能手机及相关智能穿戴产品研发项目已在综保区厂区组建约353人研发团队;工业4.0自动化设备研发及软件研发中心项目已完成场地装修,设备正在陆续进驻;富士康南区智能手机产业园苹果手机维修中心已实现批量维修。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富士康)项目位于综保区内,总投资196亿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约66.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3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附房面积3.34万平方米,容积率1.7,主要建设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化厂房80栋,附房6栋,总计建筑物86栋。该项目建成后引进与富士康配套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入驻,可带动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入驻实验区,形成产业集聚。

2016年1~9月,新签约国威、乐洲、商贸通、年富、奇酷等手机项目30余个,入区项目累计达到159个;已投产中兴、天语、致远、华世基、金昌威、信太、爱度、领胜、众一等整机及配套企业共计26家(其中整机企业16家)。2016年前三季度,正威手机产业园一期、酷派手机产业园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61.3%。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369.11亩,总建筑面积121.9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工业厂房、商业配套。目前项目一期12栋标准化厂房、二期8栋标准化厂房及A栋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有中兴、华世基、金昌威、富士康等多家手机企业入驻进行过渡生产。项目三期预计在2016年12月完成商业部分并投入使用,计划建设19栋标准化厂房,9栋商业配套及公寓楼。项目建成后的标准化厂房可满足实验区招商企业的落地过渡生产,可入驻30家以上手机及相关企业,带动数万人就业。

郑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郑州酷派智能手机产业园一期项目位于新港大道以西,四港联动大道以东,新港十路以北,新港九路以南。总投资约1.8亿元,占地约48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一栋、宿舍楼一栋,新建24条生产线、4条维修线、4条点胶线。项目2015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10万人就业,年产3818.88万部智能手机,年产值可达17亿元,利税1451万元。

郑州朝虹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液晶电视(显示器)50万台和彩电主板220万块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位于新港大道西侧,新港十路南侧,总投资2.88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厂房和行政及生活服务配套。项目于2014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带动2000人就业,年产值36亿元,利税1.6亿元。

2016年8月25日,奇酷N系列产品结算中心项目落户实验区。奇酷公司成立于2015年,旗下拥有“360”品牌手机,是一家互联网手机公司。项目的落户是实验区与奇酷合作的第一步,后期双方将就总部、研发中心、生产中心、维修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2016年11月8日,在由工信部主办,河南省工信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共同承办的产业转移系列活动智能终端专题对接会上,实验区共邀请拟签约项目、谋划项目、在谈项目、落地项目等智能终端企业76家,共签约整机及配套企业21家,签约金额超140亿元。这些签约项目的落地,将使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链更加完善。

整体上来看,实验区的智能终端生产比较平稳,产业链更加完善。第一,富士康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正从单一的整机制造向研发、电商、物流、维修等领域拓展,加之配套项目,目前布局项目已有近30个。第二,非苹果手机的生产稳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中兴、天语、致远、华世基、金昌威、信太、爱度、领胜、众一等整机及配套企业共计26家(其中整机企业16家)已经投产,2016年前三季度,生产的非苹果手机已经占到实验区手机产量的将近一半,对苹果的依赖程度在减弱,抵抗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增强。第三节 生物医药产业

21世纪是生物医药的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人对健康的诉求越来越高。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又进一步强化了对生物医药的需求。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6年1~9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0%,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40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整体增速4.40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所占比重为3.3%。2016年1~9月,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34.14亿元,同比增长10.09%,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6.39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加工,增速为12.45%。2016年1~9月,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00.97亿元,同比增长15.64%,高于全国工业利润整体增速7.24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67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利润增长最快,增速达36.63%。具体见表2-1和表2-2。表2-1 2016年1~9月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表2-2 2016年1~9月中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表2-2 2016年1~9月中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续表

在生物医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实验区规划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贸易、生物制造及生物创新服务等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为主,研发与生产并重,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目前已有中泽新概念生物制剂产业园、百桥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河南美泰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海恩药业、优特生物、中科干细胞、越人医药等20个项目签约入驻,台湾生物医药科技园作为郑州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先导区,目前已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组建孵化器公司,积极开展生物医药类科技企业孵化,已签约企业67家,其中院士项目2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项目4个。

2016年4月12日,河南省医疗器械商会代表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医疗代表团企业代表在实验区签订《中加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联盟协议书》,成立中加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联盟。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产业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加拿大安大略省拥有加拿大最大的生命科学产业,加拿大生命科学产业经济活动的半数以上都集中在安大略省。安大略省生命科学产业2012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383亿加元。2014年安大略省生命科学产业出口货物约83亿加元,占加拿大生命科学货物总出口的75%。

2016年3月9日,在加拿大BC癌症研究中心曾海山博士的研究实验室,实验区与曾海山博士及其产业化中方合作企业——郑州正和医疗器械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将在实验区合作建设拉曼光谱早癌诊断实验室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拉曼激光技术用于肺癌、胃癌及食道癌、宫腔癌的早期诊断、筛查,具有临床使用方便、诊断周期短(用时1秒)、准确率高、诊断费用低、患者依从度高等优势。随后,正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俊博与曾海山博士、加拿大Verisante公司董事长Thomas Braun签署了皮肤癌早期诊断项目技术转移及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拉曼激光皮肤癌诊断仪项目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

2016年11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简称《指南》),旨在加快医药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全文奠定了2016~2020年医药工业发展基调,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和包装系统、制药设备等。从《指南》的主要任务来看,2020年需要实现规模效益稳定增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等几大目标,行业政策和产业趋势双向促进医药工业往更好更强方向发展。创新、国际化和行业整合是未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基调,而实验区目前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布局与国家的医药工业发展基调保持一致,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会随着国家整体医药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第四节 精密机械加工制造业

精密机械产业主要有数控机床、新材料、智能机器人、3D打印、节能照明、精密机械等产品及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高度集聚的产业园。目前已有友嘉(河南)精密机械产业园、蓝宝石器件产业园、名匠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等项目落户,总投资约98.4亿元。

友嘉(河南)精密机械产业园。一期工程于2016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实验区南部片区产业基地,东邻梅河东路,西侧是新港大道,北侧是志洋路。总投资10亿美元,占地660亩,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精密机床加工中心(欧洲)、229精工加工中心、机器人设备加工中心、3D打印设备加工中心、激光镭射生产设备加工中心、精密汽车设备及零部件加工中心、海外事业部、研发楼、国际会议中心等。现动工建设内容为精密机床加工中心(欧洲)、1#研发楼、2#研发楼、国际会议中心,其他项目将会陆续开工。精密机床加工中心预计2017年试运行。友嘉(河南)精密机械产业园的建设符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及“制造强国”的产业发展规划。友嘉实业集团是全球五大精密机床加工企业之一,拥有高端乃至世界顶级的数控生产技术,生产的CNC精密机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造船、军工等行业。友嘉实业集团在实验区落户,能够提升实验区及河南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对本地区的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空港科锐工业园。项目于2016年6月21日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智能化配电设备生产中心、维修中心、大数据运营监控中心以及能源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等。项目将分两期建设,目前项目一期计划投资约5.47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达产后年预计营业收入约10亿元。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创建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技术导向型配电设备制造企业。科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海淀区优秀新技术企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百强企业。空港科锐工业园致力于智能化配电设备、新型有轨电车充电机、智能终端检测设备制造及智能化电力服务等创新型产业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该项目的入驻对于推进实验区高端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精密机械产业一向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指标,不仅是工业之母,也是工业强国必备的产业。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精密机械制造也进入了新的生态环境。实验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精密机械加工制造,尤其是将致力于智能制造业的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园区,体现了对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预期。第五节 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2016年9月24日,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探索智能制造实施路径要兼顾三个方面,即“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智能制造的关系,以及投入实现制造的有效路径。“互联网+”既是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去改造提升优化被“+”的产业,亦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创造新模式和新形态。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也要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在供给侧改革攻坚任务之中,同时要通过有效投资拉动内需,提升供给,为智能制造提供投资保障。

根据2016年8月9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制造资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等关键技术;发展绿色制造技术产品,重点研究再设计、再制造与再资源化等关键技术,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创新。

发展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复杂制造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智能成套装备、光电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关键装备与工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加强制造装备及产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必然是智能化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化装备制造,比如智能穿戴产品、VR技术等;二是制造业的智能化制造,主要是制造业机器人的使用等。目前在实验区的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两者都有所体现。第一,在智能化装备制造方面,富士康现在已经开始布局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工业4.0自动化设备研发及软件研发中心项目已完成场地装修,设备正在陆续进驻。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化配电设备、新型有轨电车充电机、智能终端检测设备制造及智能化电力服务等创新型产业发展。第二,制造业机器人的使用。富士康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引进机器人生产,明匠智能机器人的签约入驻说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在智能化制造业方面开始布局。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未来的制造业将会发挥出人力与机器制造的巨大合力,由一部分机器人从低端技术区开始,逐步解放人力代替繁重的重复性工作,而人力方面,则会加重技术培养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改革的两方面,目前实验区都有所涉及,说明实验区的招商引资顺应了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奠定了未来实验区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基础。▶▶第三章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业

实验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金融建设,大力推动区内金融业态的创新发展。目前,实验区金融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存贷款等主要金融指标跳跃式上升,国际业务和金融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河南省自贸区获批,实验区金融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第一节 基本情况

形成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实验区成立伊始,区内仅有新郑农村商业银行、中牟农村信用合作社两家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当地农村和农民提供存贷款、资金汇兑等日常金融服务。实验区成立后,吸引了国内和省内的大量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分支机构(见图3-1)。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9月,实验区已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1家,为包含居民、企业在内的各类客户提供信贷、汇兑、清算、保险、担保、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实验区。其中银行17家,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原银行、郑州银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新郑农商行、中牟农商行、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设立物理网点33处,自助银行设施24处;担保机构1家,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小额贷款机构3家,分别是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天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图3-1 2016年1月6日,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航空港区支行开业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增长迅速。在存款方面,截至2016年9月底,实验区金融机构存款额累计达291.38亿元,其中个人(住户)存款89.17亿元,占比30.6%;非金融企业存款157.73亿元,占比54.13%;广义政府存款43.97亿元,占比15.0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0.5亿元,占比0.17%。在贷款方面,截至2016年9月底,实验区金融机构贷款额累计为241.67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额236.79亿元,占全区贷款总额近98%;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额5.42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然为实验区放贷主体。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如2016年上半年各项贷款同比平均增速达96.74%,贷款总额几乎翻了一番。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业务方面实现了从为居民个人服务到主要为实验区内企业和产业服务、从以国内人民币业务为主到大力开拓国际业务的重大转变。

离岸金融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发文同意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在实验区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和“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河南成为除沿海、沿边省份外全国内陆地区首个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的省份,“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更是全国首创。2015年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举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启动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实验区5家企业与建行东京分行等5家海外银行现场签约跨境人民币贷款24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17亿元。当天,建行东京分行向河南民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放的3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成功到账,标志着实验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正式启动。

至2016年9月实验区企业累计办理人民币创新业务21.13亿元,其中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共办理8笔,金额合计16.21亿元,平均期限为35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2%,比境内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还低0.8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共办理12笔,金额合计4.92亿元,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实验区中小企业生产建设。第二节 融资渠道建设

近年来,实验区集中精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巨大,截止到2016年9月,已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44亿元,其中2013年201亿元,2014年401亿元,2015年521亿元,2016年前9个月完成421亿元。除财政投入外,实验区抓住国家和省政府扩大基本建设投资的有利机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充分利用产业基金等创新型金融工具,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一 产业基金进展情况

截至2016年9月底,已有5支产业投资基金落地,资金已全部到位,总规模221.34亿元,均用于实验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为实验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是由实验区主导的国家级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300亿元,主要用于实验区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首支子基金平安银行港瑞基金募集总规模达112.5亿元,投向实验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一期、三期项目。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是2015年初由河南省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达3000亿元,主要满足未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其首支子基金在实验区落地,总规模为26.64亿元,按照2014年底达成的产业基金融资方案,资金用于实验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一期项目资本金。

河南建港新型城镇化股权投资基金。2014年实验区与中国建设银行、建信信托合作成立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的河南建港新型城镇化股权投资基金,这是实验区首支产业基金,主要对实验区的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和国内新兴产业进行战略投资。首期基金规模10.1亿元,重点投向实验区27个合村并城安置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二期基金募集已在积极申报中,重点投向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郑州航空港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建信兴港城镇化发展基金。由兴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河南京港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河南豫信豫资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建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建信兴港城镇化发展基金,总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实验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二期项目。

河南港中股权投资基金。兴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惠银东方(北京)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总规模22.1亿元的河南港中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采取股权方式进行投资,所募22.1亿元股权资金已用于实验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二期工程。二 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及其他融资渠道

2016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6年第二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名单,实验区共有11个项目入围,获得资本金支持总额达18.24亿元。其中包括多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获得资本金支持16.54亿元,云海科技园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获得资本金支持9000万元,中原国际医药物流创业园获得资本金支持8000万元。此外,根据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住建厅发出的通知,实验区保航一路等5条道路工程及瑞空路等4条道路给水管网工程共计9个项目纳入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共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近1.7亿元,占总投资1.87亿元的90%。截至目前,实验区已累计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资本金支持25.42亿元。

2016年7月26日,由中原证券和国开证券以余额包销方式联合承销的“2016年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简称“16郑州兴港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双市场同时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规模达19.5亿元。这是河南省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及停车场项目发行的首支债券,标志着实验区专项债券发行走在了河南省前列。此次发行的“16郑州兴港债”票面利率4.27%,期限为10年,申购总量77.5亿元,申购倍数3.97。该专项债券所筹资金将用于实验区双鹤湖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及附属工程项目的建设,这一项目目前已被定为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重点建设工程。“16郑州兴港债”的成功发行,为河南省畅通专项债券融资渠道提供了可全面推广的范例,展示了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投资工程运用专项债券融资解决建设资金需求的巨大潜能,同时也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实验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认同。

2016年9月6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向实验区发放易地代保项目贷款61.8亿元。这是该行建行以来单个项目获批金额最多、单笔投放金额最大的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作为国家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