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汉字与书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0 15:45:55

点击下载

作者:段继魁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说汉字与书法

图说汉字与书法试读:

前言

中国的文明史开始于古老的农耕时代,勤劳的炎黄子孙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的华夏文明,也创造了用于记录文明的符号——汉字。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负责造字的左史官,他受鸟兽足迹的启迪,呕心沥血数十载创造出了汉字。因为仓颉造字感动了上苍,所以玉皇大帝命天神赐给人间一场前所未有的“谷子雨”, “谷雨”节气因此而得名。仓颉造字只是个传说,即使历史上真有仓颉其人,那么,他的功绩也肯定不是创造汉字,很可能是收集与整理汉字。其实,汉字的出现要比仓颉所在的时代早数千年。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最初的象形字(自然万物的简笔画)到指事字(象形字与抽象符号的组合)再到会意字(象形字与象形字的有机组合)最后到形声字(表意与表音符号的完美组合),汉字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它们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基石,同时也是记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看成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美妙的图形文字能带着我们穿越遥远的时空看到古人生活的情景,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观察和理解世间万物的,同时也能让我们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体会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是如何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我国最早的汉字为甲骨文,是古代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下来的文字。从夏朝到周朝,中国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古人就把汉字铸造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被称作“金文”或“钟鼎文”。春秋战国时出现了一种刻在石簋(guǐ)、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在秦代统称为大篆,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进行了简化,小篆诞生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还让汉字的线条和形体更加规范化,它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但是小篆也有缺点,那就是它对笔画的线条要求过高,造成书写不便,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便于书写的隶书。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宽而扁,点画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不但书写方便,而且端庄秀美。现在我们使用的楷书、行书和草书都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汉字独特的线条在造型和表现艺术方面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古人又将自己的情感意兴、气势力量融入到了汉字的书写当中,于是便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

本书将汉字的演变与中国的书法相结合,共分六个单元,38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成识字篇和写字篇两大部分。识字篇主要以汉字偏旁部首为索引,选取了40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汉字,根据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或字义将其分类编入《汉字的产生》《汉字与人体器官》《汉字与古代发明创造》《汉字与古代文化》《汉字与古代思想观》《汉字与动物》这六个单元之中。识字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论述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每个识字篇之后都安排了写字篇,写字篇是对识字篇的补充和巩固。全书以欧体楷书为实例,采用毛笔和硬笔对照练习的方式,通过对重点笔画和汉字的分析与指导,力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序一

古人观物取象,聚象成形,眼见之山川草木、行云流水,笔下便凝结成了抽象的笔迹线条,这就是最早的汉字。汉字源于象形,取乎自然,形体暗合着物象,却呈现出抽象的形态。古人将这些简单抽象的符号,巧妙地组合成了我们如今使用的所有汉字,再经过历代书法家的精心雕琢,让中国的汉字成为了一门既有内涵,又具美感的线条艺术——书法。汉字让书法具有了灵魂,书法又让汉字充满了神韵,两者水乳交融,构成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根本。如今,这根代表华夏先祖智慧精髓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更有正气,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图说汉字与书法》一书将汉字演变与书法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一本凝聚了汉字演变史和楷书精华的基础教材。它把汉字从图画变成文字的过程以直观的方式、通俗的语言呈现出来,同时又还原了古人造字时的情景和思想状态。此书写字部分的范字以唐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欧楷为写字蓝本,并结合了当代人对书法的理解,其中精选的这些汉字,一笔有一笔的体势,一字有一字的神韵,再加上作者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汉字书写的技巧和方法变得浅显易懂。

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导师李燕杰教授生前曾多次进行指导!李老对《图说汉字与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用颤抖的手将评语题写在样书扉页上:“这是一本好书,是值得向海内外推荐的好书,这本书既利于中国人深入研究中国文字,又利于学好书法,也利于外国朋友学习中国文字学以及中国文化。总之,是一本一举多得的好书。”

李燕杰教授的评价十分中肯。这本书对于识字、写字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大有帮助,对于弘扬国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光陵为首次海峡两岸破冰之旅第一人,在“欧洲十三国行”被国际公认为“东方文艺复兴人”。兹受海军吴方臣将军之请,为本书执笔。此书亦有东方文艺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贡献,乐为之序。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及世界文化大会主席 范光陵2018年3月28日书于上海黄浦江畔

序二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应该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及影响。相信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字必将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为汉字是以表意为主的文字,数量之大、结构之复杂是学习汉字和书写汉字的难点所在,众多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又使汉字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汉字也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文字之一。所以学习汉字不同于学习其他文字,关键是不但要学习汉字的“今生”,还要了解它们的“前世”。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汉字的由来,掌握一些字理常识,打牢汉字演变的基础,既能增加学习汉字的兴趣,又能有效地突破汉字学习的难点,必将使其终身受益。

目前,讲解汉字演变的书籍很多,其中多为字典式的工具书,而指导汉字书写的书籍更多,绝大多数是字帖,这样,识字与写字就被剥离开来,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必将产生非凡的效果,《图说汉字与书法》应运而生。这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心血的结晶,它将汉字演变的奥秘与欧体楷书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识字部分,作者根据古人造字的初衷为每一个汉字设计了一幅精美的图片,并把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按汉字演变的时间顺序串连起来,再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将汉字的“前世”和“今生”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图文并茂的字理常识一定会让读者深刻地记住每一个学到的汉字。此外,作者还采用部首索引的方式将部首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归入一个章节中进行讲解,每个章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使读者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古人的生活情景。《图说汉字与书法》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写字内容的编排,作者在写字部分不但细致入微地讲解了汉字基本点画的书写,还以重点汉字为例让读者能够更轻松、更直观地感受到欧体楷书之美,掌握欧体楷书的书写要领。此书兼顾了毛笔与硬笔两种书写方式的教学,使其特别适合中、小学学生和喜爱汉字的外国朋友,它是学习汉字和书法、了解中国文字学和中国文化的绝佳教材。

我与《图说汉字与书法》的作者段继魁因为此书相识、相知。他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说:“我正在用一生做着一件事,就是让汉字的光芒点亮每一颗喜爱汉字的心灵。”《半月谈》杂志社总经理 王京忠2017年11月于北京第一单元汉字的产生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根据考古发掘的古代陶片上面刻划的符号来判定,汉字产生的时间已经超过了8000年。起初的汉字还只是简单的图画符号,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完善,又经过仓颉等人的规范和整理,汉字逐渐脱离图画的范畴而变为具有固定的读音、能表达一定意义的独立符号。本单元的识字篇以《汉字与数字》《汉字与“人”》两节作为开篇,讲解了汉字产生于古代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第一单元还把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典型的造字方法作为重点,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进行分析和讲解,了解古人是如何出神入化地将这些造字方法运用于汉字的创造之中的。写字篇从执笔和坐姿入手,重点学习一些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以及汉字笔画的组合之美——间架结构,掌握欧体楷书的特点和书写要领,为写好汉字打下扎实的基础。1.1汉字与数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汉字的发展也不例外。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是汉字的基础,现在使用的数以千计的汉字都是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关于它们的由来应该从数字谈起。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生活物资由部族的长老分配给族群中的每一个人。他们会把打到的猎物整齐地排列好,借助木棍、绳头等物品采用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示猎物的数量。如图1.1-1就是数字“一、二、三”的演变过程。古人分配食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数学过程,这也是数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我们把“一、二、三”这几个简单的数字称为“积画数字”,这类造字法叫作“积画造字法”,即用堆积笔画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汉字。从古至今,“一、二、三”这三个字都没有太大变化,它们也定义了汉字笔画中“横画”的标准。图1.1-1

古人认为“三”不仅是一个数字,它还能代表万事万物,所以,“三”以后的数字均被改变了形态。“四”字如图1.1-2所示,它的甲骨文仍为积画数字,金文和小篆写法与甲骨文明显不同,这是因为古人在创造“四”字时用了一种新的造字方法——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四”字的小篆写法像是用鼻子喘息呼气的样子,这是“四”字的本义,因“四”字的读音与用鼻子喘息呼气的声音相似,所以古人就借用“四”字代替了甲骨文中的四个横画,它的本义也随之消失了。到了楷书阶段“四”字的圆笔变成了方笔,它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图1.1-2

数字“五”仍是一个积画数字,如图1.1-3所示,最初古人也曾用五个横画来表示“五”,后来他们觉得五个横画过于烦琐,就把两个木棍交叉放置,借此表示“五”个。小篆的“五”字好像一个沙漏,它也是根据甲骨文的样子变化而来的。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楷书的“五”字与现在使用的“五”有一些差别,他把第三笔的横折写成一种弯曲的形状,就是因为他沿袭了篆书的写法,让中间的两笔仍保持着一种交叉的关系,这种写法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图1.1-3“六、七、八、九”这几个字起初都与数字无关,它们都是古人利用同音字假借而来的。“六”字(图1.1-4所示)的甲骨文更像一座简陋的茅庐(茅草房),因“六”与“庐”读音相似,古人便借用它表示数字“六”。图1.1-4图1.1-5

甲骨文的“七”字更像现在使用的“十”字,最初表示用刀切断东西,它实际是“切”的古字。因为数字“七”与“切”读音相近,所以“七”便被借用表示数字了。古人为了区分“七”字与“十”字,就对“七”字进行了修改,于是小篆写法把原来的竖画改成了弯曲的笔画,再经过隶书和楷书的规范化之后,“七”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八”字如图1.1-6所示,甲骨文的写法与现在的“八”字十分接近,从这两个呈相背关系的弯笔就能猜出“八”字最初的含义为“分开”,它是“扒”字的古字。因数字“八”与“扒”字读音相同,于是,原本当作分开讲的“八”字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数字,它的两个弯笔最终变成了汉字的两个基本笔画“撇”和“捺”。图1.1-6图1.1-7“九”是“肘”的古字,如图1.1-7所示,甲骨文的“九”就像是一段弯曲的手臂。因为“九”和“肘”的读音相似,于是古人就把“九”借用为数字了。

古人在创造“六、七、八、九”这些数字符号时,将形象的事物与抽象的符号相结合,在简化汉字造型的同时也有利于记忆汉字的读音,可以说是十分聪明之举。

我国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十进制”计数法,因为“十”是一个新的数量级,所以每当数字累积到“十”的时候就返回“一”,古人就将横向摆放的木棍改为纵向摆放或在垂下的绳子上打个结来表示“十”,就这样最早的“十”字出现,它被写成一个竖画,如图1.1-8所示。后来为了与“一”字相区别,古人把“十”字中间加粗的部分变成了一个横,“十”字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甲骨文的“十”字也可以看成是最古老的“竖”画。图1.1-8

在创造“一”到“十”这些数字符号时,古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他们既注重了汉字书写的简单化,又兼顾了汉字与读音的关系,让这些经典的数字符号成为了学习汉字的基础。1.2坐姿与执笔

写字时,不正确的坐姿和执笔,不但会影响写字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脊柱侧弯、指骨变形。因此,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对于学好书法至关重要,切不可轻视。写字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坐姿不正确或执笔方法不对,也不能将错就错,而应下定决心纠正错误。一、坐姿

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书写时的坐姿是相同的。坐姿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头正、肩平、身直、足稳(如图1.2-1)。头正,就是头要端正,额头微向前倾,脊柱呈一直线,切忌歪着脖子或头过于前倾;肩平,是指把双臂自然地左右舒展开,如用右手执笔,就应将左手五指并拢,按于胸前纸上,两臂支撑双肩,以使肩膀保持水平,切忌肩膀一高一低、一前一后;身直,就是指身体要坐得正直,脊柱挺直,使胸部与桌沿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切忌曲背弯腰或胸部紧贴桌沿;足稳,是指双足左右分开,保持双肩的宽度,稳稳地踏在地面上,切忌双足前伸、一前一后或两腿交叉。图1.2-1二、执笔

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说:“凡学书者,先学执笔……”。可见,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执笔法,就是写字时对笔杆的握法,它不仅关系到五个手指,同时也是手、腕、肘共同配合的结果。1.毛笔的执笔方法

毛笔书写最多采用的为“擫(yè)、押、钩、格、抵”五指执笔法(如图1.2-2)。据说,这种执笔法是由晋代王羲之开创,唐代陆希声概括的。“擫”可以理解为按,是用大拇指指肚前端按压笔杆内侧,使笔能以大拇指为轴上下左右自由移动;“押”可以理解为压,是用食指的第一节由外向内压住笔杆,与大拇指用力方向刚好相反,它是毛笔的另一个支点和轴心;“钩”是将中指的第一、第二两节弯曲以便钩住笔杆,它是毛笔书写的主要发力部位;“格”可以理解为顶,是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顶住笔杆内侧,与中指发力方向相反,它也是毛笔书写的主要发力部位;“抵”可以理解为垫,是用小指垫在无名指下面,书写时与无名指共同发力,使无名指发力更为稳定。毛笔执笔要达到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运笔灵活的基本要求。图1.2-2

用毛笔书写大小不同的字时,手腕要有变化,这就是腕法。腕法分“枕腕”“提腕”两种,如图1.2-3所示。“枕腕”是采用坐姿书写小字时通常使用的腕法。书写时将左手五指并拢垫在右手腕下,像在右腕下放了一个枕头一样,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增加执笔的稳定性。图1.2-3“提腕”也称“悬腕”,通常是以站姿书写大字时采用的腕法,“提腕”就是将手腕悬起来以增大毛笔的控制范围,以便书写较大的汉字。如果将“提腕”法运用熟练,还能有效提高书写的速度,所以这种腕法特别适合书写行书和草书。当以站立的方式书写时,不但要悬腕,甚至要悬肘,即把整个胳膊悬起来书写。“提腕”和“悬肘”执笔法是对书写者手臂、手腕、手指肌肉稳定性的综合考验,是最难掌控的书写方法。建议初学书法者先从“枕腕”开始练习,逐渐向“提腕”和“悬肘”过渡。2.硬笔的执笔方法

硬笔的正确执笔方法应将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做捏取物品的样子,再将笔放于三指之间,与笔杆接触的是拇指、食指的罗纹前端和中指第一节上方,这三个点是书写时的主要发力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垫在中指下面,起到对执笔手形的支撑作用。笔杆倾斜倒向虎口上方食指的根部,使笔杆与纸面呈50度左右的倾斜角度,这样的倾斜度最适合硬笔书写(如图1.2-4)。硬笔执笔也要达到指实掌虚、运笔灵活的基本要求。图1.2-4三、运笔

掌握了执笔和坐姿后,紧接着就是练习“运笔”了。“运笔”指的就是使笔锋或笔尖按照一定的法则运行的方法。1.毛笔运笔方法

毛笔运笔的基本要求是——“中锋运笔”。所谓“中锋运笔”就是要使毛笔的笔锋始终运行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这样墨汁就会从锋尖着纸处向两旁渗开,使笔画显得比较扎实而有力度。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中锋运笔”呢?古人根据毛笔软而带有弹性的特点研习出来一种“提”“按”笔法。“提”是将笔锋轻轻提高,但锋尖并不离开纸面;“按”则是指将笔锋按下,增大毛笔着力于纸上的面积。“提”与“按”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笔法,它们需要配合使用,灵活运用“提”与“按”笔法就能达到无论笔画如何转折,运笔始终保持“中锋”。有时为了写好一个笔画,往往要经过多次提按才能完成。2.硬笔运笔方法

硬笔笔尖硬度大、弹性小,相比毛笔好控制一些。以钢笔为例,书写时虽没有“中锋”运笔的要求,但也要分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虽然硬笔弹性小,但合理运笔仍能做到笔画有轻有重、有粗有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写字者在书写的过程中把握好运笔的轻重和快慢。钢笔运笔一般起笔重而慢;行笔则要轻而快;收笔要根据笔画需要做到轻重合理、快慢自如。

毛笔与硬笔虽说是两种不同的书写工具,执笔与运笔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现出汉字方正、挺拔、俊秀的特点,只是一个写出来的字丰腴饱满,一个骨感硬朗,而且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1.3横的书写一、横画概述

横画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汉字笔画,它在各种汉字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横画分为短横和长横两种(图1.3-1所示),其中长横最具代表性,学习书法一般要从长横开始,它是写好汉字的起点和基础。图1.3-1

古人总是用“横平竖直”来形容字写得工整、美观,其实,“横平竖直”是古人用来形容篆书和隶书时使用的形容词,用它来形容楷书的横画显得不够严谨。我们仔细观察楷书横画,会发现横并不是水平的,总是右端微微向上翘起,保持着一定的倾斜角度。横画不但不平,而且粗细也不同,特别是在长横中,始终是两端略粗、中间稍细。在一部优秀的楷书作品中所有横画上扬的角度和粗细变化的程度都有着惊人的统一性。其实,汉字的书写经过了历代前辈书法家的探索与钻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法度和标准,这些法度和标准就被简称为——“书法”。图1.3-2

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观察与分析的过程,如果能洞悉笔画背后的秘密,再来书写它就会变得轻松而又准确。长横的特点如图1.3-2所示,它上扬的角度一般在5°~10°之间,起笔和收笔两端都是一个斜面,斜面与水平线均有30°~50°的倾角。长横两端略粗中间略细稍弯,明明是一个直笔画,但仔细观察,上下左右却没有一条边线是完全直的,从它圆润的收笔就可以感受到笔锋在横画中的运动是有起伏和转折的。二、毛笔长横的书写

长横书写的难点在于“藏锋”, “藏锋”就是要在落笔、收笔时将笔尖的锋芒藏进笔画之中,使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显得更加整齐、厚重。藏锋的运笔要讲究一个“反”字,即笔锋着纸的方向与笔画运行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在起笔时要做到“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图1.3-3

长横的运笔过程如图1.3-3所示,起笔时笔锋轻触纸面,立即逆向左上挑笔,再折向右下切出第一条立边,然后,按横画上扬的角度向右侧铺毫行笔,行至横画末端,笔锋微微向右上方提起,写出横画右上方的方角,再折向右下按下笔锋,写出横画的右侧立面,最后将笔锋向左折回,提锋收笔,让锋尖回到笔画里面藏住,就是所谓的“回笔藏锋”。三、毛笔短横的书写图1.3-4

毛笔短横写法也分为两种(如图1.3-4所示),一种是藏锋短横,如欧楷“二”字上面的短横;另一种是露锋短横,如欧楷“三”字第一笔的短横。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起笔上,藏锋短横的起笔与长横相同,需逆锋起笔;而露锋短横的起笔为顺锋切入,如图1.3-5所示,即笔锋触及纸面顺势按笔右行,这种横画会露出尖尖的笔锋,但书写起来比较方便,笔法也比较好掌握。

两种短横因起笔不同,形状也略有差别,藏锋短横形状接近平行四边形,而露锋短横更像三角形,但两种短横都是比较平直,没有太大的弯度。图1.3-5四、硬笔横画的书写

硬笔书写长横时,要借鉴毛笔的运笔方法,与毛笔运笔不同的是,硬笔无需“藏锋”。其运笔动作如图1.3-6所示,起笔时要先竖着向下按,这叫“横画竖下笔”。硬笔长横的行笔过程与毛笔一样,但在收笔时要有一个顿笔动作,顿笔时需要用力向右下方按压笔杆。也就是说在书写硬笔长横时无论是起笔还是收笔都要有一个按压的动作,这样才能写出两端重、中间轻的长横笔画。但硬笔书写时起笔和收笔动作要做到小而轻快,否则就会把横画写成两端带有折笔的样子,显得过于做作。图1.3-6

硬笔短横虽然不像毛笔那样分得更清楚,但在书写时也可借鉴毛笔藏锋短横和露锋短横的写法,让横画的书写变得灵活而自然。五、毛笔与硬笔对照书写练习1.横画的练习2.综合练习1.4竖的书写一、竖画概述

竖画的基本形态有两种(如图1.4-1),一种叫“垂露竖”,因其收笔较圆润像垂下的露珠而得名;另一种叫“悬针竖”,是因其笔画如一根倒悬的银针而得名。虽说楷书的横画并不是绝对的平,但竖画却要求绝对的直,两种竖画的书写都要做到“直而不斜、挺拔有力”。在欧体楷书中,竖画往往要比横画稍粗一些,这是因为横画讲究的是柔韧,而竖画讲究的是硬朗,因为竖是一个字的“脊梁”。图1.4-1二、毛笔竖画的书写

使用毛笔书写竖画时,起笔也要求藏锋,其方法与横画藏锋的运笔要领相同,只是方向不同(如图1.4-2所示)。当笔锋触及纸面后要先逆向左上轻挑,然后迅速折向右下切出20 °左右的上斜面,再回笔下行。“垂露竖”收笔时先向左提笔,再向右顿笔,笔锋最后向上回到笔画之中藏住锋尖。“悬针竖”收笔时顺势逐渐将笔提起,靠毛笔的弹性露出笔锋形成尖角。图1.4-2三、硬笔竖画的书写

硬笔竖画要“横下笔”(如图1.4-3),即起笔时要横向按下笔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重起笔力度,使竖画变得更加丰满。“垂露竖”收笔时要向右下方向稍用力按一下,以便写出顿笔的垂露效果;“悬针竖”收笔时需快速将笔提起,否则很难写出尖锋的效果。硬笔对书写速度与节奏变化的要求比较多,这一点与毛笔有所不同。图1.4-3四、毛笔与硬笔对照书写练习1.竖画的练习2.综合练习“上”字应先写上面的短横,然后写中间的竖画,竖画要写在竖中线上,这一笔决定整个字是否端正,最下面的长横为“上”字的主笔,一定要写得长而有力,它像一个托盘,托起上面的笔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