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农业技术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1 23:25:41

点击下载

作者:田东良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农业技术手册

实用农业技术手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实用农业技术手册作者:田东良排版:青杨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ISBN:9787537565226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部分小麦第一章 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1.播前准备(1)选购优良品种

选用优种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关键。冀中南半干旱地和节水栽培以种植石麦15、石家庄8号为主,中高水肥地选用石新828、石麦18、衡4399、衡观35、冀5265、邯6172、河农6049、邢麦6号、科农199等品种为主,种植优质麦选择藁优2018、藁优9618、石优17和石优20等品种。(2)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精细整地是保证苗齐、苗全、苗匀的主要基础措施之一。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秸秆还田,粉碎2遍,做到“细、烂”,无作物根茬和杂草;后进行耕、旋,耙透擦平,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遍,达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地块每隔2-3年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减少雨季径流,增加土壤储水量,减少耕层秸秆比例,改善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利于提高整地质量和出苗率,实现苗齐、苗全。要求耕深20厘米以上。(3)足墒播种、一播全苗

足墒播种是确保小麦苗全的关键措施。秋作物成熟晚时,可在成熟前7-10天带茬洇地。切勿抢墒播种。(4)施足底肥,培育壮苗

提倡增施有机肥,以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施用要根据土壤肥力,掌握“稳N降P增K”原则,科学配方施肥。一般地块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亩施腐熟的粗肥2-3方、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7.5-10公斤,缺钾地块应亩施氯化钾5公斤,将所有肥料混合均匀后撒施,撒后翻耕。(5)种子处理、防治病虫害

①选用统一精选包衣的良种,或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和散黑穗、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和黑穗病: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2%立克秀WP150克,兑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或用3%敌萎丹250-300毫升+2.5%适乐时100-200毫升兑水500毫升拌种50公斤。

防治地下害虫和全蚀病: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12.5%全蚀净50毫升兑水500毫升拌种50公斤。

注意:拌种后闷种12-24小时播种效果最佳。

②晾晒:未包衣的种子要多次晾晒,能有效提高发芽率。

③播前要做好发芽试验,以备计算最适宜的播种量。

2.播种(1)适期播种

冀中南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自北到南逐渐推迟。石家庄地区最佳播期为10月5-10日。(2)合理密植

依据地力、播期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播量,是培育壮苗、预防倒伏和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适期播种高水肥地亩基本苗16-20万,中水肥地18-22万。晚播麦田和整地质量差的地块应适当加大播量。(3)播种形式

推广等行全密种植技术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减少水分蒸发,改善群个体结构,增加群体、提高穗数、实现增产。生产上提倡等行距播种,行距15厘米左右。(4)播种深度

调好播种机械,匀速慢走,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保水保肥能力的强粘性土壤、播期晚的地块应适当浅播,保水保肥能差的沙性土壤、播期较早的地块应适当深播。 (5)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可以有效地碾碎坷拉、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度,有效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促进种子对水分的吸收,提早出苗、实现苗齐,同时,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幼苗抗旱性和抗寒性。

二.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1)防治虫害

小麦播种后出苗前用杀虫剂(敌敌畏、吡虫啉或 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喷设隔离带,防治灰飞虱、蓟马等害虫一次,出苗后一周内再防治一次。(2)及时查补苗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补苗,杜绝缺苗断垄。(3)搞好杂草秋治

以秋苗期用药效果好,且对小麦安全。冀中南一般在11月上中旬,小麦分蘖以后,小麦3-5叶期,禾本科杂草2-4叶期,麦田各类杂草基本出齐苗时进行防治。

防治单子叶杂草(节节麦、雀麦、看麦娘、野燕麦):3%世玛乳油25-30毫升(加助剂)或70%彪虎;

防治双子叶杂草(播娘蒿、麦家公、荠菜、麦瓶草):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

 单子叶、双子叶杂草混生地块:将以上两类除草剂混配使用。 

 特别注意:

①禁用除草剂品种:优质麦田块禁用2,4-D丁酯、2甲4氯除草剂 

②浓度限量:3%世玛乳油亩限量25-30毫升;

③ 喷药时间:选择日最高气温10℃以上且最低温度不低于4℃的晴天、无风天喷施。

④ 用水量:亩用水25--30公斤,喷雾。(4)浇好冻水、安全越冬

封冻水可以起到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和争取翌年春管主动的作用。对整地质量好、造墒播种、播后镇压、保墒能力强的麦田可免浇封冻水;对整地质量差、播后未镇压、冬前降雨少、保墒能力较差且种植抗寒性一般品种的麦田,要强调浇好封冻水。灌冻水时间冀中南掌握在11月下旬进行。浇水后视冻融情况及时锄划松土,防止土壤龟裂、跑墒和死苗。

2.春季管理(返青-抽穗)(1)中耕锄划:小麦返青后及时锄划,可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有利于小麦生长和分蘖。对旺苗田深锄划,还可起到控制旺长的作用。 (2)病虫害综合防治

①灰飞虱防治:小麦返青后选择无风的暖和天气用吡虫啉或其它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打一个5-10米宽药带,防止害虫迁入。

②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和麦叶蜂、麦蜘蛛综合防治:在小麦在起身后拔节前,亩用12.5%禾果利10克或20%粉锈宁30-40毫升+5%吡虫啉高氯50-75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25-30公斤顺垄喷茎基部,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田间杂草还可兼治麦蜘蛛、麦叶蜂。对全蚀病发病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顺垄喷洒,用12.5%全蚀净效果更佳。

③吸浆虫防治:小麦孕穗期(4月下旬)蛹期毒土防治,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0.5公斤或2%甲基异硫磷粉剂,拌潮细土25-30公斤,顺麦垄均匀撒施于田间土表,然后浇水。(3)化学除草:对于杂草过多地块,秋治不及时的,要在春季补治。春季浇第一水后,对麦田普通杂草喷施苯磺隆、麦草盖或麦草净等除草剂10克/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毒麦、看麦娘、野燕麦,亩用70%骠虎2-3克加10克助剂,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雀麦、节节麦亩用3%世玛油悬浮剂20-30毫升加助剂伴宝6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

化学除草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特别强调除草剂一定严格控制在拔节前使用。(4)肥水管理:春季第一次肥水是协调气温与土壤墒情、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各种矛盾,实现促弱转壮、控制旺长的关键措施。一般在起身拔节期实施。群体小、墒情较差及地力较弱的麦田应适当提前(3月中旬末-3月下旬);群体较大、墒情较好、地力壮的麦田适当推迟(3月下旬-4月上旬)。

高水肥地块要灌好拔节水;一般地块应视苗情、天气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灌水时间和次数。

结合第一次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高水肥地应选择数量下限。

3.后期管理(抽穗-成熟)(1)科学灌水:小麦孕穗、扬花、灌浆期,是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灌好抽穗扬花水的基础上,后期根据天气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酌情浇好灌浆水(5月中下旬)。浇水时应掌握天气情况,做到浇水后2天内无风雨,以防倒伏。(2)“一喷综防”:小麦抽穗扬花后,“保根护叶”延长植株功能期,可有效的提高小麦千粒重。“一喷”:杀虫剂+杀菌剂混合叶面喷施;“综防”:防治小麦蚜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各种病害及干热风危害。操作时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①掌握好防治的最佳时期提高防治效果:小麦扬花后,旗叶上出现蚜虫粪便的油泽亮点为最佳时期。

②选择好农药品种,掌握好使用浓度:

杀虫剂品种及浓度: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或3%啶虫脒200倍液或保绿杀30-40毫升/亩或10%蚜虱净30-40毫升/亩。

杀菌剂品种及浓度:20%粉锈宁乳油40毫升/亩或15%可湿性粉剂60-80克/亩。

③保证用水量,做到喷到、喷匀、不漏喷,一般亩用水量30-40公斤。(3)叶面追肥、延长叶片功能期:结合“一喷综防”,对早衰麦田喷施0.5-1%尿素,贪青麦田加喷0.2%磷酸二氢钾。(4)适时收获、颗粒归仓:适时收获是确保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机械收获要掌握在腊熟末期进行。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抢收抢晒,避免收获前灾害性天气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第二章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白粉病

1.症状 

小麦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被病菌侵染。病菌主要侵染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茎秆和穗部。典型病症为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逐渐扩大相互联合成圆形或椭圆形大霉斑,后期霉层渐变为灰色至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

2.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适温15-20℃;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密度大发病重。4月下旬是白粉病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我省病害流行盛期。5月上旬以后温度迅速升高到22℃以上,病情发展受到抑制,5月中旬以后,病害停止发展。

3.防治方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2)农业防治: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铲除自生麦苗;合理密植和施用氮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抗病性。(3)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用三唑酮0.01%-0.03%或烯唑醇0.03%-0.05%湿拌麦种,可减轻苗期的侵染,推迟春季发病期。②大田喷药防治:一般年份应掌握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上三叶的病叶率达10%时开始施药。一般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10克/亩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33%纹霉清可湿性粉剂50克/亩,兑水喷雾。

二.纹枯病

1.症状 

各生长阶段都可受害,出现烂芽,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和白穗等多种症状。发病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近地表处的叶鞘上出现边缘“浅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连片形成“花杆”,严重的造成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而导致“死株”现象;茎秆上病斑呈梭形、纵裂,病斑扩大后连成片造成“烂茎”而使小麦抽不出穗来形成枯孕穗,或者造成在抽穗后形成枯白穗。

2.发病规律 

该病流行的重要时期是冬小麦返青至抽穗阶段。2月下旬至3月下旬小麦返青起身期,气温回升,病情发展加快。4月上旬小麦拔节后,温度较高,病害侵入并随拔节向上扩展,严重度显著增加,至孕穗末期结束。在春季雨多时,湿度大温度略偏高的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氮肥,植株密度大及田间杂草的郁闭度较高的田块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①药剂处理种子。选用三唑酮 0.01%-0.03%、速保利0.025%、烯唑醇0.03%-0.05%等药(任选一种)进行拌种(湿拌),可压低麦田发病基数,减轻田间病害发生程度。②田间喷药防治:在返青拔节期,田间病株率在10%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或500万单位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三唑酮每亩10克和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50克(任选一种)每亩用水30-33公斤将药量稀释后,均匀喷雾,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三.叶枯病

1.症状 

引起我省主要麦区的叶枯病以小麦霉叶枯病为主。该病能造成苗枯和穗腐,以叶片和叶鞘(鞘枯)较为普遍,尤其抽穗灌浆期,病叶率急剧上升。在叶片上,病斑初呈水渍状,后扩大成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为半圆形。由于浸润性向四周扩展,常形成数层不明显的轮纹。

2.发病规律 

该病的周年发病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秋苗发病和越冬阶段,拔节至抽穗期(叶鞘病位上移阶段)和抽穗到成熟(上部叶片发病)阶段,后者是主要危害期,病势发展迅速,具有暴发性,常在短期内引起上部叶片和叶鞘发病并危害穗部,一般在5月初田间开始出现个别叶发病,5月中旬达发病高峰。多年连作菌源增多,播期不适或覆土过深,田间郁闭等条件下适宜病害发生。春季降雨情况是造成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春季雨量较正常偏多,阴雨天数和露日数多,空气湿度大,病害就会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基肥。适当早追肥,小麦生长后期切忌盲目追施氮素肥料。(2)药剂防治 若基部发病较多,且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雨量偏多时,应做好药剂防治准备。在上部功能叶发病率1%以上时即需施药防治。防治重点是良种繁殖基地的种子田,以防止病种对外传播。选用药剂与赤霉病相同。一般年份可以与防治后期病害一并进行。

四.赤霉病

1.症状

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红麦头。赤霉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侵染,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一般扬花时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渐蔓延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当病菌侵害穗轴或穗颈时,被害处以上的部分枯死,田间可表现整穗或半穗枯死等症状。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

赤霉病对产量影响最大,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引起急性中毒。

2.发病规律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连续三天以上阴雨,当年赤霉病则可能流行。

3.防治方法 

在小麦扬花率10%左右时(在下午6点以后用药最好),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50-70克/亩、或12.5%禾果利20-30克/亩用水50-70公斤喷雾。第一次用药后7天内,如遇连续高温多湿天气,必须再防治一次,以彻底控制病害危害。

五.锈病(条锈、叶锈、秆锈)

1.症状 

三种锈病的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的斑点,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病斑类似铁锈色,三种锈病的典型特征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2.发病规律 

锈病是一种能够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病害。病菌(夏孢子)随风吹到附近或远处的麦株上,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发芽侵染小麦。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秋苗发病重;越冬菌量多,早春低温时间长,四月份多雨、雾、露天气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大面积种植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靠近水源地及湿度大的麦田易发病。

3.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抗锈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目前我省种植的均为抗锈性较好的品种,要注意条锈变异情况,推广使用好抗锈病的小麦品种。(2)药剂防治拌种:用种子量0.03%的立克秀,或用种子量的0.02%的粉锈宁或禾果利拌种。

大田喷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部病叶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药防治。每亩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结合防治叶枯病时兼治锈病。

六.全蚀病

1.症状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小麦受害后往往在抽穗灌浆期成丛、一片片死亡。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病害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下。表现为: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茎表及叶鞘内呈“黑脚”状或黑膏药状,产生黑色子囊壳。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

2.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12.5%全蚀净200毫升+2.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堆闷4-8小时,晾干播种。

土壤处理:全蚀病重发区亩用50%多菌灵1公斤+15%粉锈宁1公斤+100公斤水,随水灌入土中或喷于地表,然后耕翻整地。或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托2公斤+ 100公斤水喷于地表或兑细土50公斤撒于地表,耕翻整地。

药剂灌根:小麦返青期,施用蚀敌或消蚀灵每亩100-150毫升、兑水150公斤灌根。

七.小麦散黑穗病

1.症状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枪杆”、“乌麦”。扬花期抽出,抽穗早,初有灰色膜,破裂后,整株或多数小穗变为黑粉,黑粉散发,剩下穗轴成光杆。感病株通常所有分蘖麦穗和整个穗部的小穗都发病,但有时也有个别分蘖或小穗不受害、可结实。

2.发病规律

只能花期一次浸染,田间病穗是春季小麦浸染源,而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穗上的黑粉随气流落到正开花的小麦穗上,侵入到小麦种子里,在麦粒胚潜伏越冬。来年播种后,病菌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将整个麦株的花器破坏,形成黑粉,随风飞散再传染至下一代小麦。

3.防治方法(1)拔除病株,在小麦抽穗时期,病部刚抽出黑粉,未散开前,立即拔出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深埋。(2)药剂拌种。用40%拌种霜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2%。或用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08%-0.1%。

八.小麦腥黑穗病

1.症状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腥乌麦、黑麦、黑疸。病症主要有现在穗部,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外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鱼腥味的气体,故称腥黑穗病。

2.发病规律

病菌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随即萌发,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萌发适温16-20℃。湿润土壤(土壤持水量40%以下)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染。一般播种较深,病害加重发生。

3.防治方法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冬麦播种不宜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速效化肥做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侵染机会。第三章 小麦主要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地下害虫  

小麦地下害虫是为害小麦地下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三种。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部,近地面的茎部,秋季为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为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

1.主要害虫(1)蝼蛄 危害小麦的时间是从播种开始直到第二年小麦乳熟期,它在秋季为害小麦幼苗,以成虫或若虫咬食发芽种子和咬断幼根嫩茎,或咬成乱麻状使苗枯死,并在土表穿行活动成隧道,使根土分离而缺苗断垅。危害重者造成毁种重播。(2)蛴螬 幼虫危害麦苗地下分蘖节处,咬断根茎使苗枯死,危害时期有秋季9-10月和春季4-5月两个高峰期。蛴螬冬季在较深土壤中过冬,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幼虫开始向地表活动,到13-18摄氏度时,即为活动盛期,这时主要危害返青小麦和春播作物。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成虫白天潜伏于土壤中,傍晚飞出活动,取食树木及农作物的叶片。(3)金针虫 以幼虫咬食发芽种子和根茎,可钻入种子或根茎相交处,被害处不整齐呈乱麻状,形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幼虫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危害秋播小麦,10月下旬越冬。第二年的4月中旬为害最重。

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地下害虫一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尤以杂草丛生、耕作粗放的地区发生重而多。因此应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深耕深翻土地,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水以及将各种有机肥充分腐熟发酵等,可压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2)药剂防治 

土壤处理:在多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避免杀伤天敌,应提倡局部施药和施用颗粒剂。每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于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量250毫升,加水1-2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配成毒土施用。 

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种子)拌种,50%辛硫磷乳油、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麦出苗后,当死苗率达到3%时,立即施药防治。撒毒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对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或顺垄撒施后接着划锄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撒毒饵:用麦麸或饼粉5公斤,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公斤,对蝼蛄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二.吸浆虫

1.发生规律 

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在小麦返青后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于3月中下旬,土壤含水量20%以上时,有利蛹的大量羽化。常年在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到5月初是麦红吸浆虫成虫的盛发期。成虫产卵于小麦护颖内,小麦间和小穗柄处。幼虫随即从外颖缝隙中侵入颖壳内吸食浆液。

2.防治措施

要采取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1)蛹期防治。对每小方有虫蛹2头以上麦田,当其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兑适量水,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或每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于土表,撒后及时浅中耕浇水。(2)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当10网复次捕到小麦吸浆虫成虫10~25头,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每亩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80~100毫升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均匀撒于田间,熏蒸防治。

三.麦蚜

小麦苗期以麦二叉蚜为主,穗期以长管蚜、黍缢管蚜为主。

1.发生规律 

麦二叉蚜在小麦苗期为害,抽秆后数量即减少,灌浆期即外迁,多数年份不造成严重的直接危害,但能传播黄矮病。

2.防治方法 (1)拌种 用40%甲基异柳磷50毫升加水1公斤稀释,喷拌50公斤麦种,以减轻苗期蚜虫危害及防止小麦黄矮病发生。(2)药剂防治。每亩用吡虫啉(大功臣、一遍净、蚜虱净、扑虱蚜等)0.5-1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亩10~20克,加水50公斤喷雾。不得在穗期使用有机磷等高毒农药防治穗蚜。

四.麦红蜘蛛

1.发生规律 

麦圆蜘蛛较耐寒,冬前即有发现。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入为害期。一天中多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活动,最适温度为8℃-15℃,最适湿度为80%以上,地势低洼,春季阴凉,以及沙壤土发生数量较多。

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麦收后深耕灭茬,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虫口基数适时灌溉。(2)药剂防治 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 (每亩用40%氧乐果乳油50-75毫升)。或者用速螨酮、牵牛星、扫螨净等农药按规定用量稀释喷雾,可有效防治红蜘蛛。

五.灰飞虱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小麦,还能传播小麦丛矮缩病。近几年灰飞虱在小麦上发生危害上升,已成为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以成、若虫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麦田中的越冬灰飞虱开始羽化、产卵、繁殖为害,虫量高时可造成小麦成片枯死。

1.防治适期

在灰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所有麦田普治灰飞虱一次,同时兼治蚜虫,重发田5~7天后再补治一次。

2.防治方法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亩用毒死蜱100~120毫升和一遍蚜虱净20~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施药时务必兑足水量,均匀喷到麦株中下部。

六.麦叶蜂   

主要危害小麦等禾木本科作物和杂草,被害麦田小麦叶蜂一般密度每平方米达2-3头,高密度达50头左右,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麦收后及时深耕,破坏土茧,杀死幼虫,降低来年虫源基数。 

2.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每亩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20毫升加水30公斤做地上部均匀喷雾,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早、晚进行喷洒。防治适期掌握在3龄前,一般傍晚施药效果较好。第四章 主要麦田杂草发生与防治

麦田杂草是我市麦田常发生的草害。杂草种类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常年都在400万亩以上,特别是2003年以来麦田禾本科杂草面积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1.对雀麦、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及播娘蒿、荠菜等部分阔叶杂草,每亩施用阔世玛3.6%水分散粒剂20-25克+助剂伴宝80-100毫升,兑水3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2.对麦家公、猪殃殃等阔叶恶性杂草,亩用40%快灭灵4-5克+18%亿力5克或麦佬30-40克,也可用40%快灭灵2克+10%麦客隆8克,兑水3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3.对猪殃殃发生多的田块用麦喜悬浮剂9-13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第二部分玉米第一章 玉米实用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的玉米新品种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能起到20%左右的作用。我市根据区域特点应选择耐密、抗倒品种。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推荐的我市主推的夏玉米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石玉9号、伟科702等。

二.重视播种,一播全苗

1.播前种子要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杀虫剂可用高巧(吡虫啉600g/l)40ml,杀菌剂可用戊唑醇(60g/l)20 ml,兑水100-150ml拌种10kg。拌种后苗期基本上没有地老虎及粘、蚜虫,还能预防粗缩病。

2.播期要适宜  

我市夏玉米直播以6月10~20日左右为宜,太晚减产。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播后浇蒙头水,及时喷施除草剂封闭地面。保证一播全苗。套播在小麦收获前3~5天播种为宜,太早套播造成和小麦共生期延长,易得粗缩病,时间上以6月1日~6月10日为宜。

3.播量适当、播种方式恰当  

一般品种普品种子用穴播机,不低于每穴3粒,精品种子也不低于每穴2粒,单粒播技术是针对特定品种,一般品种慎用。

二.平衡施肥

1.保证氮磷钾,补充锌肥:

目标产量在800kg/亩以上的田块,施用氮肥(N)推荐量为16~18kg/亩,磷肥(P2O5)6~8kg/亩,钾肥(K2O)5~8kg/亩,硫酸锌1~2kg/亩。目标产量为600~800kg/亩的田块,施用氮肥(N)推荐量为14~16kg/亩,磷肥(P2O5)4~6kg/亩,钾肥(K2O)4~7kg/亩,硫酸锌1~2kg/亩。

2.施肥方法及时期要适当:

氮肥总量40%作基肥或苗期追肥,60%作为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追肥。磷、钾肥和锌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目前生产上的播种施肥一体机可实现此作业,但注意种、肥间隔在5cm以上,以免烧苗。

四.田间管理要及时到位

1.苗期主攻苗全、苗齐、苗壮。(1)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如出苗情况差,要进行补苗。补苗方法:一是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3叶前完成。缺苗3株(穴)以下,留双株即可。 (2)间苗定苗  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3~4叶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病虫害较重的地块,要晚间苗、定苗。(3)留苗密度

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留苗。一般紧凑型玉米亩留苗4500~5000株,半紧凑型亩留苗4000~4500株。(4)蹲苗是抗倒的重要措施

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蹲苗促进地下根系发育,对后期抗倒十分有利。(5)防治病虫害

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及二点委叶蛾等。防治地老虎可用77%敌敌畏乳油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可用甲敌粉2.5kg加细土15kg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防治粗缩病可用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消灭传毒昆虫。

2.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1)重施攻穗肥

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30kg,撒施后及时浇水。(2)科学排灌

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应及时排水防涝。(3)防治病虫害

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1.5%辛硫磷颗粒剂0.5kg,加细沙6—8kg,BT乳剂150-200毫升,掺细沙5kg,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灌心叶。(4)化控要普及

高产田密度大,倒伏危险增加,在展开叶达到9片叶左右时,喷施玉米健壮素。如金得乐每亩20ml或稀施宝25ml。

3.花粒期管理  

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1)巧施粒肥

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则可不施。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5kg或碳铵10~15kg。(2)防虫防病

玉米后期的虫害主要是蚜虫的危害,应及时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大、小斑和锈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4.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 “乳线”消失,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含水量降到33%以下;用时间来说,我市直播玉米以10月1-5日为宜,适时晚收,利于增产。第二章 鲜食玉米实用栽培管理技术

一.鲜食玉米类型及用途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玉米族玉米属的玉米种。玉米是喜温喜光作物,对环境和生态条件适应能力强。鲜食玉米一般是指在乳熟末期采收的,能像水果蔬菜一样食用的鲜嫩果穗,也就是平常老百姓所说的老玉米或者叫青玉米,国外把鲜食玉米叫做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糯(粘)玉米、甜玉米、笋玉米。甜糯玉米其籽粒除了黄、白之外,还有紫、红、黑等颜色玉米,它们颜色类型多样,适口性好,是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市场前景好,种植效益高。特别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食品加工。

二.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

在生产上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目的选用不同的品种,甜玉米品种如果是以加工罐头或甜玉米籽粒为主要种植目的时,一般应选用果穗籽粒深、出籽率高、栗色均匀一致、以淡黄色为主的甜玉米品种。以鲜穗上市或速冻加工为种植目的时,应选用鲜穗老化慢、适采期较长的超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的选用首先要求鲜穗产量高、抗倒能力强、茎叶持绿期长,同时还要根据市场和加工企业的要求选择相应颜色的糯玉米品种,一般要求同一批生产的糯玉米,果穗颜色应当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田间管理、鲜穗加工和提高糯玉米果穗的商品性。

目前石家庄地区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主要是超甜2000(黄色)、糯玉米品种主要京科糯2000(白色)、石彩糯1号(彩色)、石黑糯1号(黑色)。

2.隔离种植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位、异花授粉植物,其天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甜糯玉米都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当他们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玉米杂交时,会由于串粉而产生花粉直感现象,失去甜性和糯性,变成普通玉米,丧失其甜玉米的经济价值。种植甜糯玉米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1)空间隔离  

一般隔离区的隔离距离在300米以上,如果空间隔离不易实现,可以利用村庄、树林、高杆作物等障碍物进行。(2)时间隔离

一般春播要求与其他类型玉米错期播种,间隔30天以上,夏播错期播种间隔20天以上。不论春播还是夏播甜糯玉米生产与其他玉米类型的花期,原则上要相差20天以上。        

3.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

高于10℃的温度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温度,一般播种应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甜糯玉米一般出苗能力较差,需要在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播种。鲜食玉米在石家庄地区可进行春夏两季播种,春播在4月15日-5月25日进行,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时,播期可提前到3月底,播种前要提前浇地造墒,一般不能播种后浇水,以免造成地温下降,出苗降低。夏播一般采取播种后在浇水的播种方式进行,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水压籽”,夏播最晚不得晚于7月5日,太晚容易造成玉米果穗偏小、籽粒皮增厚,内容物少,影响甜糯玉米的口感,造成品质下降。(2)分期播种

甜糯玉米种植要考虑市场和加工厂加工能力的需要,在播种时采取分期播种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延长采收期,确保较长时间的供应市场,为加工厂提供充足加工原料的时间,一般按加工厂一天的加工量为基础,确定每批种植面积,春播每隔5天一期,夏播每隔3天播一期

4.肥水管理(1)灌溉时期

甜糯玉米在生育过程中,主要要浇好播种期、抽雄开花期两次关键水。适时灌溉拔节水、大喇叭口水和灌浆水。

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玉米播种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0%时,出苗比较困难,田间持水量达到78%时,出苗率开始下降,所以,较好播种水,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是玉米保全苗的重要措施。

抽雄开花期水:玉米长到抽雄吐丝时期,降雨量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春玉米容易造成“卡勃旱”,雌雄穗因发育不良而造成严重减产。此时应根据玉米田间长势和土壤水分状况,及时灌溉,保持田间持水量70%-90%。(2)肥料运用

底肥和种肥的施用:底肥以农家肥和化肥为主。施用农家肥时要注意腐熟、捣碎,尽量杀灭和清除害虫。一般情况下施用农家肥每亩不超过2立方米,二铵每亩15公斤,尿素每亩10公斤,钾肥5公斤,锌肥1公斤。以化肥做种肥时,无论采取哪种播种方法,都要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种烧苗。

追肥的施用:目前甜糯玉米生产上主要采用大喇叭口期追肥的方式,具体就是在玉米长到可见叶10-13片进行追肥,追肥以N肥为主,一般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5.适时收获

糯玉米鲜果穗采收时一般正值高温季节,淀粉转化较快,果皮容易变厚,鲜穗采收期短,一般应在授粉后21—23天,结合大田实际生长情况分批采收。采收时目前还是以人工采收为主,要求带苞叶采收,以确保鲜果穗的水分含量、籽粒的完整度和果皮嫩度,如果是高温天采收,一般要在清晨凉爽时采收,放在阴凉处或采取遮阴措施,最好是当天采收当天加工,一般不超过8小时。

甜玉米籽粒含糖量在授粉后乳熟期最多,一般在授粉后20-28天是甜度最高时期。甜玉米播期不同,适宜采收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春播甜玉米的采收时间在授粉后17-22天,夏播在20-25天,加工处理以鲜穗采收后6小时以内为佳。

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玉米叶斑病

玉米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叶斑病,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病情逐渐加重,该病危害叶片为主,也能危害到叶鞘和苞叶,一般是下部叶片先发病,再由下向上发展,干旱年份也有中上部叶片先发病的,一般雨水较大,田间湿度较高,容易爆发流行叶斑病。

在发病初期,用10%世高和50%扑海因或70%代森锰锌杀菌剂喷雾,间隔7~10天,连续施药2~3次。

2.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先在最幼嫩的叶片叶脉处出现断续的透明状褪绿条斑 ,随病情发展,叶片变宽短,僵直,叶端变尖,叶色浓绿;植株有不同程度矮化,结实不良,严重时甚至不能结实。

主要防治措施:调整播期,避免种植麦套玉米和晚春播玉米,避开灰飞虱迁飞高峰,及时喷洒吡虫啉、啶虫咪类药剂。

3.玉米螟

在玉米心叶期,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呈花叶状,2~3龄幼虫在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4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继续为害。

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功夫、杀虫双、毒死蜱等化学农药颗粒。 第三章 优良玉米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一.石玉7号

1.播期

河北省适宜播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为宜,相邻省份根据本地习惯灵活掌握,播种量一般2.5公斤左右。

2.种植密度

该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左右,密度不宜过大。

3.播前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

购种时应选择包衣种子,如未包衣请在播种前两天用杀虫、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以除治地下害虫。出苗后一叶一心时务必及时用杀虫剂进行全田喷洒,及时除治田间蚜虫及灰飞虱,有效预防粗缩病(座坡病)的发生。大喇叭口期应及时用杀虫剂灌心,以预防钻心虫的危害。

4.合理运用肥水

底肥要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底肥二铵20公斤左右,钾肥10公斤左右,尿素5公斤左右,随播种施入(切记:种、肥分离,不宜随种同行下肥,以免烧伤种子)。全生育期追施尿素一般20-30公斤,结合浇水大喇叭口期施入。在有灌水条件下务必浇好抽穗水,可显著提高授粉结实率。

5.适时收获

要等到玉米全部成熟后才收获,也就是玉米苞叶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时间上,石家庄市玉米以10月5日左右为宜。

二.石玉8号

1.适时播种

石玉8号是中熟品种,夏播玉米区以6月15日前后为宜。

2. 培育壮苗、提高群体整齐度

在栽培中确保一次全苗、壮苗是高产的关键。首先应精选种子,保证纯度和质量,播前进行精选和包衣。另外应加强苗期的管理,做到“防虫、施肥、灌水、定苗”四及时。

3. 合理的种植密度

石玉8号是一个中大穗品种,株型紧凑。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提高总粒数,扩库增产。夏播石玉8号的种植密度以每亩4500株为宜。

4. 田间管理

播种后及时喷施除草剂或中耕除草,5-6片叶定苗,玉米螟和棉铃虫高发地,大喇叭口期及时用辛硫磷等药灌心。

5. 肥水运用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定点测土,根据土壤各成分含量来确定N、P、K以及其它微肥的合理使用量。没条件的应根据前茬作物的生长情况对土壤中各种肥料的盈缺情况做出判断,在玉米施肥时对较缺的肥料应及时补上。一般夏播区应在播种时施二铵10-15公斤/亩,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然后在拔节起身期结合起身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生育后期尽量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不低于70%。

6. 病虫害的防治(1)黑穗病的防治:种子最好在播种前进行包衣处理,没有包衣的种子可以用12.5%的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用福美双、三唑酮等药拌种。(2)如果苗期棉铃虫、粘虫发生严重,应及时用功夫、菊酯类的农药进行及时喷药除治。

7.适时收获

要等到玉米全部成熟后才收获,也就是玉米苞叶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时间上,石家庄市直播玉米以10月5日左右为宜,适时晚收,能够增产。

三.石玉9号

1. 合理播种

每亩用种量为2.5公斤,要求种子全部包衣为好。麦垄套播要掌握好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5厘米;机播要经常检查入土深度和下籽的均匀度。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有条件的,可随着播种亩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以保证苗全、苗壮。

2.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根据情况及时喷药消灭害虫(包括棉铃虫、粘虫、灰飞虱、蚜虫等),以保证苗全苗壮。当玉米苗长到5叶1心时要及时疏苗定苗,拔除病残苗、弱小苗,保留整齐一致、生长健壮的玉米苗。定苗后可视田间情况追施5-7.5公斤/亩尿素做为提苗肥。

3. 成株管理:

玉米拔节后,营养生长加速,穗分化进程开始,特别是当玉米可见叶12-13片、展开叶9片时,玉米茎叶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到了伸长末期即将开始小穗分化阶段,决定穗的多少和大小。这个时期的主攻目标就是保证植株生长健壮,营养供应充足。此时每亩宜追施15-20公斤尿素作为壮秆攻穗肥,有条件的在玉米抽雄时可再补施攻粒肥,一般掌握每亩补施尿素5-7.5公斤。

在追施化肥时一般可结合浇水进行,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必须保证水分供应,如果受旱,可造成玉米花粉量少、雌雄不调,影响正常授粉,造成玉米断行缺粒、秃尖、千粒重下降,从而使玉米减产。

4. 病虫害防治

  除了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外,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最好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0.3%辛硫磷颗粒剂对玉米进行灌心防治玉米螟、棉铃虫。

5.适时收获

要等到玉米全部成熟后才收获,也就是玉米苞叶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时间上,石家庄市玉米以10月5日左右为宜,适时晚收,能够增产。

四.石玉10号

1.播前准备

播种前种子要做包衣处理、亩播量2.5公斤,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

2.留苗密度

一般留苗密度每亩为3800株左右。

3.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补苗,五叶时定苗,苗期管理以促为主、达到苗全苗壮。

4.花粒期管理

在喇叭口期一般在12-14片展开叶时亩追尿素15~20公斤、促穗大粒满,根据天气情况浇好抽穗开花和籽粒灌浆水。

5.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黑穗病、玉米螟。

6.适时收获

要等到玉米全部成熟后才收获,也就是玉米苞叶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时间上,石家庄市直播玉米以10月5日左右为宜,适时晚收,能够增产。

五.石彩糯1号主要栽培要点

 1.选择地块及隔离

    选择肥水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地块选择要与大田玉米隔离,空间距离在150-200米以上,时间隔离在20天以上。

2.播种时期

石彩糯1号在河北省种植可春播和夏播。春播时间以地表以下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5℃为宜。一般在4月10日左右,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早播。夏播可根据茬口及加工需要安排错期,但最晚不得晚于7月10日。

 3.种植密度

石彩糯1号果穗中等大小,双穗率高,穗位偏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3700株/亩,密度不宜过大。

 4.培育壮苗、提高群体整齐度

糯玉米生产出苗很关键,要保证一次成苗,苗齐、苗全。这样才能实现鲜穗统一采收,更重要的是保证鲜穗采收的质量,严禁补苗现象。糯玉米苗期比普通玉米易感染虫害,要注意防虫。出苗后务必及时用杀虫剂进行全田喷洒,及时除治田间蚜虫及灰飞虱,同时有效预防粗缩病的发生。

5.合理运用肥水

底肥要氮磷钾配合,且要增加有机肥用量,土壤中有机肥含量越丰富,生产的糯玉米鲜穗口感就越好。一般亩施厩肥1-2方,二铵30-40公斤,钾肥10公斤,尿素5公斤。大喇叭口期一般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结合浇水施入。穗期要浇好水,可显著提高授粉结实率,提高糯玉米鲜穗的商品性。

6.及时采收

石彩糯1号春播从出苗到采收鲜穗85天左右,夏播从出苗到采收鲜穗78天左右。玉米灌浆后年份间的气温高低不同,采收天数略有变化,根据情况前后可浮动2-3天。

六.石黑糯1号主要栽培要点

1.选择地块及隔离

    选择肥水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地块选择要与大田玉米隔离,空间距离在150-200米以上,时间隔离在20天以上。

2.播种时期

石黑糯1号在河北省种植可春播和夏播。春播时间以地表以下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5℃为宜。一般在4月10日左右,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早播。石黑糯1号生育期偏晚,生产鲜穗夏播最晚不得晚于7月5日。

3.种植密度

石黑糯1号果穗较长,穗位中等,可适当密植。一般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

4.培育壮苗、提高群体整齐度

石黑糯1号苗期生长势较弱,可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促进幼苗生长。同时要注意防虫,出苗后务必及时用杀虫剂进行全田喷洒。及时除治田间蚜虫及灰飞虱,同时有效预防粗缩病的发生。

5.合理运用肥水

石黑糯1号果穗大、产量高。要求地力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才能充分表现出该品种的产量和商品性。底肥多施有机肥,配合复合肥和少量尿素。大喇叭口期一般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结合浇水施入。穗期要浇好水,可显著提高授粉结实率,提高糯玉米鲜穗的商品性。

6.及时采收

石黑糯1号春播从出苗到采收鲜穗90天左右,夏播从出苗到采收鲜穗83天左右。石黑糯1号鲜穗从变色到采收时间较短,鲜穗采收期也较短,要掌握在颜色不要太黑时及时采收,以保证鲜穗的柔嫩度和品质。第三部分棉花第一章 抗虫棉常规种植技术要点

一.播种与苗期管理

1. 播种

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2. 种植密度

春直播中等肥力棉田每亩3000株左右,高肥水地每亩2500-2800株。等行距种植春直播棉田行距0.75-0.85米,宽窄行种植,窄行0.5米左右,宽行1.1米左右。

3. 中耕与施肥

春直播棉田出苗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苗早发,防治苗病。及时间苗,2-3片真叶定苗,苗期一般不需浇水施肥。

4. 病虫害防治

要及时防治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和地老虎、棉蚜、红蜘蛛、蓟马等害虫。防治苗病可用多菌灵、冠菌清等杀菌剂。防治棉蚜、蓟马可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红蜘蛛可用阿唯-甲氰乳油,防治地老虎可用敌百虫晶体拌棉饼散施。

5. 化控

6-9叶期亩用缩节安1-1.5克。

二.蕾铃期管理

七月上旬棉花将由现蕾期转入见花时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期,协调好两者关系,搭好丰产架子,对促进棉花稳长,减少蕾铃脱落,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田间管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肥水促控、病虫害防治、生理化控等方面要妥善管理。

1.施肥

一般现蕾至盛铃期,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70%左右,因此,必须及时追肥,以满足需要。

蕾期一般不提倡追肥,地力差、长势弱的棉田,一般每亩施尿素5-510公斤,使棉花蕾期有劲长,不旺长,搭好丰产架子,为高产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要重施花铃肥。无论何种肥力棉田都要重施花铃肥,而且要以氮肥为主,具体施肥量和使用时间要灵活掌握。长势平衡的高产棉田,可于见花后5天内追施氮素化肥,长势弱或旱薄地、沙土地棉田,可提前追施,一般掌握见花重施肥的原则。在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对往年常发生红叶茎枯病的棉田,每亩还要增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5公斤。最后要补施盖顶肥。对长势弱或旱薄地、沙土地棉田,可于7月下旬补施盖顶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长势旺的棉田和粘土、盐碱地棉田,应适当晚施,此后不在根际追肥。

2. 浇水排涝

棉花蕾期一般不需浇水,但花铃期需水量很大,这期间的棉花既不耐旱、也不耐涝,遇旱浇水增产显著。若出现旱情或淹水,可招致蕾铃大量脱落,因此必须密切注意棉田的旱涝情况。尽管我省棉区此时正是雨季,但10天左右不下雨棉田就应浇水一次,切不可因地面潮湿的假象而耽误浇水。浇水宜采用沟灌。遇大雨田间的积水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棉株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 化控

使用调节剂应掌握的原则是:低浓度、多次喷、前轻后重。化控的要求是根据降雨量和棉花长势适时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可于6月下旬施用1次,7月上旬开花后再施用1次,第1次每亩用缩节安1-1.5克,第2次2克左右,均匀喷洒于叶面,长势弱的棉田,可减少用量和推迟使用时间和次数。长势旺的棉田,可早施并适当加大用量,但每次最大用量每亩不宜超过3克,否则控制过重,会影响产量。

4. 中耕培土

进入蕾期的棉田,必须深锄,以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使其棵壮稳长。并要结合锄地进行培土,以防止倒伏。

蕾期中耕的作用很多,一是促根下扎,保证棉花稳长;二是去除杂草;三是结合中耕,去除塑料薄膜并培土防倒伏,但最重要的还是促根下扎。因此,蕾期中耕一定要深。为减少用工,可于盛蕾期把深中耕、除草和培土结合进行。中耕深度8-10厘米,把地膜清除,将土培到棉杆基部,以利于以后进行排水、浇水。

花铃期中耕与蕾期相反,宜浅不宜深,否则会伤根,导致后期早衰。

5. 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病害主要是枯黄萎病,此病一旦发生,可用多菌灵、克黄枯等药剂喷雾治疗,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为保证喷药效果,须在无风晴天的10点以前或4点之后喷药。

抗虫棉一般不用防治棉铃虫,但如三、四代棉铃虫发生较严重时,也需防治1-2次。由于抗虫棉不抗其他害虫如棉蚜、棉蜘蛛、盲蝽象等,再加上种植抗虫棉用药次数减少,所以棉蚜、棉蜘蛛、盲椿象等害虫成为主要害虫,要注意及时防治,以免遭受危害。棉蚜可用吡虫啉,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进行防治。棉铃虫可用甲维盐、菊脂类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混合喷雾处治。

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治虫、防病或化控时,千万别使用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即使是几年以前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也不能用。因为每年都遇见过这样的例子,结果造成棉花出现药害,减产。

重点说一下盲蝽象:

棉盲蝽象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主要危害棉花嫩头、嫩叶及花蕾等部位,在蕾花期危害较重,危害棉花嫩头时,破坏生长点,使它不再长新芽,只留下两片肥厚的小叶;棉株稍大时,嫩头被害,主茎不发育,枝芽丛生,形成多枝的乱头棉;为害嫩叶时,初呈现小黑点,随着叶片长大展开,被害状由小孔变成大洞,造成烂叶;初生幼蕾被害后变黑,2—3天脱落,大蕾被害后,呈现黑斑,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幼铃被害后,轻者呈褐色水渍斑,重者布满黑点僵化脱落。

防治原则:巧治一代,兼治二代,主治三、四代。因为一代盲蝽象在苗床上危害,面积小,防治工作易开展,可压低二代发生基数。二代棉田虫量较少,发生危害后棉花有较强的补偿能力。此时可与其他病虫防治结合兼治。三、四代主要集中棉田危害,虫量大,直接危害蕾、花、铃,必须重点防治。

防治关键期:3代若虫在6月下旬至7月初,4代若虫在7月下旬,5代若虫在8月中旬,应注意及时防治。当百株有虫1头,生长点黑点1%时施药防治。同时,注意清除棉田边上的杂草,清除棉花的无效边心、獒芽和无效花蕾、减少虫卵。

6.整枝

有些棉农说,棉花不整枝,照样高产,其实不是这样。棉花免整枝指的是一种栽培技术,是对单株生长潜力较大的棉花品种在稀播(一般每亩1800株左右)条件下的一种栽培措施。而一般按正常密度播种的棉田,现蕾后果枝以下的叶枝,都要及早去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但应保留大叶,以利于主茎健壮生长和果枝的伸长。当缺苗时,邻近的棉株可在缺苗一侧留1、2个叶枝。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的原则进行打顶。一般发育正常的棉花于7月15日打顶,个别发育晚、长势弱的棉花,为多增加蕾铃量,可适当推迟,但一般不宜超过7月20日。打顶的方法是打下一叶一心,千万别大把揪。打下的枝叶要带出田间。8月10日打群尖。

三.吐絮期管理

1. 治虫

棉花吐絮期发生的害虫与除治方法同花铃期相同。

2. 叶面喷肥防早衰

建议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硼肥或高美施等叶面喷肥3-4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