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全知道——让孩子最优秀的200个细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0 22:10:10

点击下载

作者:薛莎莎 编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初中三年全知道——让孩子最优秀的200个细节

初中三年全知道——让孩子最优秀的200个细节试读:

前言

初中三年,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在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之后,孩子顺利地进入了初中。在孩子的求学生涯中,初中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对小学知识的一个检查,更是为未来的高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也会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课业负担突然加重。初中时期,数理化、语数外等课程都是孩子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想将所有的知识都吃透,孩子需要付出比小学更多的努力。

◇学习的重点不一样。小学阶段只要掌握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就可以了,可是到了初中,孩子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还要学会拓展,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在初中阶段,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孩子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知识看重的是“理解”,要懂得融会贯通。如果死抱书本不放,不懂灵活运用,即使初中过了关,也会给未来的高中学习埋下隐患。

除此之外,初中阶段还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逐步增强,他们的思想会更加成熟,看问题会更加客观。可是,由于这一阶段又是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时候,家长们就会发现,过去那个温顺乖巧的孩子不见了,他们喜欢和家长作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那里,喜欢自己的小天地;他们注重打扮,喜欢标新立异,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一时期,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学生的心理印记,经常会让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他们渴望独立,可是对家长却有着百般的依赖;他们追求个性,可是道德判断能力却不强;他们的情感丰富多彩,可是却非常脆弱……尤其是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对升学的沉重压力时,他们更会显得束手无策。如果家长不能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就有可能出现偏差,不仅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还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初一主要面临的是“适应性”问题,初二主要面临的是巩固定型的问题,初三主要面临的是如何应对升学压力的问题。对此,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了给家长提供更多的帮助,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对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许多引导孩子学习的好方法,语言平实,分析透彻,方法得当,只要灵活运用,定会有所收获。第一篇初中三年,全知道Chapter 1  初中三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初中三年,孩子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的关键期初中三年,青春期问题集中爆发的高危期初中三年,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定型关键期初中三年,孩子生活习惯的定型期初中三年,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变期Chapter 1 初中三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初中三年,孩子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的关键期

家长来信

升入初中之后,我女儿的个头渐渐长高了,我感到很欣慰。可是,女儿也变得更加爱打扮了。我曾经说过几次,可是她不听,怎么办呢?——晓梅妈

专家解答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中学阶段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中学阶段,孩子的身体会获得急速成长。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孩称为少男,将同样年龄阶段的女孩称为少女。在中学阶段,孩子不仅身体上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青春期,人体发育水平突飞猛进,生理、心理变化急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不论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智力、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初中阶段都与小学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

初中三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度过的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素质、行为和性格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方法介绍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是充满希望的。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要经历急剧的变化,如果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思想准备,就会导致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形成,进而产生疑惑和困扰。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

1.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当孩子进入中学之后,家长要有心理准备,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这是很正常的,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理解,并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男生第一次遗精,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恭喜你!你长大了。”“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与其制止男女生直接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要让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

2.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中学阶段,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这样是不正确的!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与孩子聊天;即使你真的很忙,也要抽出时间给孩子。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留言板、网络、电话等。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中学阶段,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赞扬,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当孩子将成绩单交给你的时候,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要多看孩子的进步。如果孩子英语成绩有了进步,可以说:“这次英语考得不错。”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敢于向孩子“索爱”

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些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管付出,不懂“索取”。这时,家长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会觉得家长的爱是应该的。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要敢于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俗话说得好,“聪明的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理解家长的不容易;如果你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初中三年,青春期问题集中爆发的高危期

家长来信

这段时间,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初中生跳楼的消息。据说,有个初二女生被老师严厉批评之后,回家就跳楼了。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老师还不能批评了?我女儿也已经是个初二的学生了,怎么教育她?难道,我们也不能批评她吗?——小夏妈

家长来信

中学阶段,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都会产生焦虑紧张、心里烦躁等不良情绪。由于对性发育存在各种疑惑,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自责、自卑心理;对自身性发育的无知,会直接导致青春期一系列心理障碍。初中生一旦遇到偶发事件,其不可预测的青春危险期便可能陡然失控,酿成一系列的恶性事件。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出现吸毒、性犯罪、自杀的高危时期。

其实,“危险期”中的孩子们也会经常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面对自己日益长大的身体悲喜交集,面对自己忽然对异性产生的兴趣束手无策,他们对长辈的劝导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忽喜忽悲、暴躁易怒……他们都渴望独立,可是对大人还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着。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孩子,千万不能进行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和无理的苛求。要想让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就要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引导他们,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准青年”身份。家长要尽早放手,做好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独立地思考、自觉地行动。

方法介绍

初中阶段,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多听少说,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这里提四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家长要善于无条件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要用诚恳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千万不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他们,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2.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要想和孩子做好心理沟通,家长就要花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3.积极调整亲子关系

孩子是宝贵的“家庭资源”,要在情感交流上力争达到亲子之间“信息平衡”。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正确”,居高临下的姿态会引起孩子的厌烦,要主动向孩子学习。

4.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如果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事情,或者重要的家事,家长可以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从而使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变得容易。初中三年,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定型关键期

家长来信

这段时间,我突然发现,儿子的世界观似乎出现了偏差。我儿子已经是个初三的大孩子了,该怎么教育他呢?如何才能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呢?——小军妈

专家解答

每个人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这是一个特殊的生理周期。处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行为、举止、认识等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巨大的改变,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误入歧途。

在中学阶段,孩子勇于创新,可是缺少阅历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富于理想,可是容易脱离现实而成为幻想;他们热情奔放,可是由于缺乏持久性而容易消极灰心,或者从狂热转为颓废;他们容易接受新异事物,可是缺乏对是非的识别和判断力;他们容易产生激情,却容易失去理智……这些矛盾状态常常会引起心理冲突。

青春期是初中生从孩子走向成人的一个必经过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从这个时期真正开始建立起来的。初中阶段的孩子发育还很不成熟,想要独立处世,却还缺乏处世能力。除了自身需要做出相当大的努力外,还需要有家长帮助,才能安然度过“心理断乳期”的危机。

方法介绍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反抗期,到了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已经发展成熟。可是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特点,绝大多数的初中生还对家庭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不可能完全摆脱家长的意志……要想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家长就要加强引导。

1.告诉孩子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看法,对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价值观则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说,正确地树立并和谐地维系三者的统一,是孩子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将三者的关系告诉孩子。

2.主动和孩子做朋友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考意识,如果家长依然采用直接发号式的做法来引导孩子,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初中时期,孩子的自尊心会逐渐增强,家长就要以平等、民主的姿态与孩子谈心,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做孩子的朋友。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

3.让孩子多读一些健康积极的书籍

优秀的图书就像肥沃的土壤,可以滋润花木茁壮地成长,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多读一些健康积极的书籍。比如:阅读《宋庆龄传》,孩子就会被宋庆龄的献身精神、原则精神、求索精神和务实精神深深打动。名人和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被打动的心灵很容易与之形成契合,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观念。

4.抓住生活的一点一滴,实时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基础差,企图用作弊提高成绩,当你发现之后,就要告诉孩子:通过作弊来提分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实实在在地弄懂所学知识,才能提高成绩。初中三年,孩子生活习惯的定型期

家长来信

我儿子自从上初中之后就住校,可是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不洗衣服,就是不懂整理书桌……我曾说过他好几次,可是,开始的时候他还听,后来就干脆不听了。眼看马上就要升高中了,怎么办呢?——小强妈

专家解答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花季,也是青少年的“多事之秋”。良好的生理条件、健康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孩子顺利度过初中阶段、正确面对人生、迎接考验和挑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加倍努力,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最大限度、最有效地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增进健康、提高自身素质。有了良好、坚实的基础,孩子就能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熟与成功。

初中阶段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健康地生活和成长。

方法介绍

初中,是每个人在年轻时期必然经历的阶段,这个时期也是生活习惯的定型期。那么,要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1.生活有规律,多运动

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心理机能的成熟和发展,还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身体机能的锻炼。要让孩子每天早睡早起,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参加一定量的体育锻炼。

2.努力学习,积极探索

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正处在人一生当中的最佳时期,思维敏捷,记忆力、理解力强,特别有益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所以要让孩子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地将他们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经常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要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自我完善上来。同时,要让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知识、增长技能。

4.做好个人卫生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生殖器官的卫生和保健。要让孩子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寝室、衣被等日常用品的卫生和干净。初中三年,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变期

家长来信

自从升入初二以来,我儿子的情绪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有时甚至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在小时候,我儿子可听话了,怎么年龄越大越难管了。——小涛妈

专家解答

很多大人都觉得,中学阶段的孩子特别难琢磨,就像夏天的天气,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眨眼的工夫就会“晴转多云” ,甚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其实,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中学阶段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学阶段,孩子会面临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1)随着身体的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2)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很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很多孩子都会因学习压力大而陷入痛苦,他们对学习现状不满,过分注重结果,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

(3)初中阶段,孩子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可是他们过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

这三方面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孩子就会陷入矛盾之中。这时,他们的大脑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由于不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的情绪,情绪就会显得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

方法介绍

中学阶段,是孩子情绪、情感突变的重要时期,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1.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让孩子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要告诉孩子:任何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要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当孩子持有这种乐观态度的时候,就能够产生积极情绪。

2.鼓励孩子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当孩子心理出现了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比如,可以向家人倾诉,可以大喊出来等。这样做,孩子就会将心中的烦恼、压抑倾泻出来,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3.让孩子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

张弛调节适度,就会使生活更有节奏和情趣。紧张是一种情绪,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让孩子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

4.让孩子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

初中生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让他们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让孩子理智地控制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持心理的平衡,还可以培养健康的情绪。第二篇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一些关心Chapter 2  关爱孩子,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预习                  听课复习                  考试科目学习                  Chapter 3  关注青春期,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生理问题解答解除心理困惑敲响危险警钟Chapter 2 关爱孩子,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预习孩子不会使用“符号预习法”,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儿子今年正在上初二,每次预习功课的时候,只是随便看一下就算完事了。我告诉他,要用笔标记一下,把不懂的地方用符号表示出来,等老师第二天讲课的时候重点听。可是孩子图省事,仅仅翻一遍新内容,什么也不标注。我跟他说过很多遍,可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有时还跟我发脾气。孩子不会使用符号预习法,该怎么办?——李志妈

专家解答

预习的时候,不仅要看,更重要的是用心来学,用不同的符号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用笔画出来。可是,有些初中生没有养成这种学习习惯,预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应付性地看一遍是起不到任何预习效果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符号预习法就是不错的方法。所谓符号预习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作用,比如: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有疑问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这样,学习目的就会显得很清晰,第二天课堂上听讲的时候也就更有针对性了,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牢固。

可是,有些初中生并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对预习不够重视,觉得老师第二天会讲,不用提前做什么准备。其实,预习不是这么简单!就如同打仗一样,如果事先不了解敌方的情况,没有做好事先的行动方案,上了战场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可见,预习是很重要的!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重视预习准备工作,按照符号法来做好预习。

方法介绍

学习是一项很严谨的工作,如果抱着偷懒的思想来学习,是会影响学习效果的。通过符号预习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预习效果,学习的目的性会更强,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其实,要想掌握符号预习法并不难,只要事先把各种符号意思想清楚,一边看书,一边做好标记就可以了。为了让孩子掌握这个方法,家长可以采取这样三个办法:

1.家长可以收集一些此类的学习方法

为了让孩子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学会使用符号标注法,家长就要多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现在各种学习方法有很多,网络上、书店里有很多相关的学习方法指导图书,家长要重点收集符号标注法的相关信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和掌握符号标注法,家长首先要较全面地掌握这种方法。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却不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孩子不仅不会乐于接受,还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影响家庭和谐的氛围。

2.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

初三以后,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增大,这个时候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在学习上,也要多鼓励。为了让孩子接受符号预习法,当孩子尝试这种方法以后,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

看到孩子在预习方面有进步,更要及时地给予口头表扬。有时候,不一定非要用物质手段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一句问候和表扬也会让孩子心里感到安慰。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家长之所以这样要求他,是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未来。

3.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

符号语言是中国古老的文明产物,在当今社会依然有效。当孩子养成看书做标记的习惯以后,在学习上也会自然效仿。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训练。比如:孩子看课外书的时候,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用笔把有用的知识标出来,以后再看时就能很快抓住重点。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用“颜色注释法”

家长来信

我家儿子正在上初中,虽然每天都要预习,可是效果并不理想。这天,我翻开了儿子的课本,发现孩子在预习时,只是用一种颜色的笔来画重点,因此我很难看出哪是难点和要点。我从书上看到,在预习时可以采用色彩注释法来帮助分清重难点。我想让孩子也来采用这个好方法,可是跟孩子说了以后,他觉得这样太费事,不乐意这样做。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用色彩注释法来预习功课?——张华妈

专家解答

通过色彩识别不同的信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用的方法。比如:交通信号灯,红、黄、绿三色是基本色,通过这样的颜色区分,可以让交通有序进行,给交通警察减小了劳动强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正是这些色彩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可是,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却不那么积极利用色彩来促进学习,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这样做的好处。

孩子不愿意采用色彩注释法,是觉得这样做很繁琐,把彩色笔换来换去很麻烦。接受一种新鲜事物总会有一个过程,就像电子购物一样,开始人们总会有些顾虑,觉得这样做会打乱生活习惯。其实,只要家长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通过色彩注释,可以清楚地分清重难点,实现预习的效果。可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让孩子接受这个办法。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来引导孩子。

方法介绍

采用色彩注释法,其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只不过有些初中生还不适应。家长也不必非要让孩子马上接受,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比如:

1.引导孩子学会在日历上用色彩标注

为了提醒自己,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在日历上标注一下。为了让孩子接受新方法,可是尝试着从这个方面来引导孩子。当孩子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安排时,就让孩子用不同的色彩来做出区分,把特别要紧的事用红色标出,重要的事情用黄色标出,把日常性的事情用蓝色标出,这样就鲜明地分出了轻重缓急。当孩子习惯了用色彩标注事情以后,也会慢慢接受在预习功课时采用色彩标注法。

2.家长要做好示范作用

孩子有时候不愿意听从家长的安排,是因为看到家长只是要求孩子做,可是自己却做不到。为了让孩子更乐于接受,家长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好榜样。比如,家长看书的时候,可以先试着用色彩在书上做出标注。当有一些重要的情况时,也要用颜色在日历牌上标出来。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更有规律,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家长要做好监督

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仅靠孩子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监督。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尝试这种方法时,家长要经常性地抽查孩子的预习情况,督促孩子认真做好。虽然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可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孩子渐渐地就会养成这个习惯。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家长不要只是说过就完事了,也要下定决心来帮助孩子学会预习。虽然有时因为工作忙而不能总在孩子身边,可是也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督促孩子学会这种好方法。什么是“表格预习法”

家长来信

孩子每次预习只是在看书,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眼看孩子就要面临中考,我想让孩子每天预习能尽量采取科学的办法。我听说有一种方法叫作表格法,可以帮助孩子做好预习。可是具体怎么做呢?——李红妈

专家解答

所谓的表格预习法,就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预习后的学习情况,把重难点都填在表格中,这样能很直观地反映出预习的效果。这种方法是依据目标学习法来设计的,目的是将预习的效果分类说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表格是初中生非常熟悉的一种管理方法。比如: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就是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分类管理的,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清晰的优点。孩子预习的目的是要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找到重难点。如果不能很好地归纳和总结,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采用表格预习法,看似有些麻烦,还要制定好表格和具体类别,可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一次设计好后,以后按照这个设计方案来做就可以了。孩子刚开始接触这个方法,肯定会有一些不习惯,但是只要家长耐心、细致地引导,相信孩子一定会接受的。

方法介绍

随着中考的临近,孩子的学习效果将会影响到最后的中考成绩。表格预习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能帮助初中生很好地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家长可以采取这样三个办法来引导孩子:

1.引导孩子做好表格的设计

学习表格预习法,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好表格。表格的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题目、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等。根据这点内容合理地进行表格设计,做到简要明了。表格一旦设计好了,就成了固定的模式。

预习功课的时候,只要按照这个表格一边预习,一边填表,就可以了。家长有时间的话,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来研究表格的设计安排,督促孩子认真做好。

2.端正预习功课的学习态度

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学习时期,一定要让孩子全力做好每天的预习工作,重视每个环节。对于预习来说,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只有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才能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有些初中生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麻烦,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其实,是他们不了解这种目标学习法,从思想上不重视新方法。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耐心做好开导工作,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给孩子讲清楚、说明白,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这个新方法。

3.家长可以配合孩子做好预习准备

上了初三以后,孩子的学习任务很繁重,有些时候会感到身体疲惫,回到家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家长要体谅孩子学习的辛苦,不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还可以为孩子的学习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比如,采取这种表格学习法的时候,家长提前给孩子在学习本上画好表格,方便孩子直接使用,这样也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习强度。当家长能从细节方面认真做到的话,也会感染孩子,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不同的学科,可以采用同样的预习方法吗

家长来信

孩子上了初三以后,学习任务很重。我希望孩子能抓住最后的时机,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孩子的学习上,我抓得很紧,每个环节都要监督他。在孩子的预习上,我也很重视,每次都要督促他提前做好预习。我想问一下,不同的学科,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预习方法?——李晓军妈

专家解答

初中阶段,很多家长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是广大家长普遍的心声。在方法的选取上,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分别对应。在理科学习上,主要是学习一些公式,采用色彩标注法比较合适;在文科学习上,主要是语法,采用表格归纳法比较合适。

预习方法的选择也并非绝对和单一,有时还可以综合来运用。比如学习英语,对一些新的语法可以在文章中用彩笔画出,用符号对重点的语段进行标注。这些预习方法可以相互借鉴,只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采取多种方法也是可行的。

预习的方法可以辅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孩子的学习更有逻辑性。在方法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进行选择,没有绝对的区分,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选择。

方法介绍

家长可以采取这样三个办法来引导孩子合理地选择预习方法:

1.尊重孩子的意见

现在的教育倡导个性化培养,就是说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育。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在预习方法的选择上,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方法,在具体每门课需要运用哪种方法上,家长不要一意孤行,不要给孩子发号施令,否则孩子会产生情绪。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用民主的精神来指导孩子的学习。家长的作用是监督和引导,不能完全代表孩子,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2.提出指导性意见

家长在监督孩子预习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比如,看到一种比较好的预习方法,可以推荐给孩子采用。初中阶段,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又处在青春期这个敏感阶段,容易与家长发生矛盾。这个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是为你好,给你一些学习建议你怎么就是不接受。”可是孩子也会说:“我学习这么累,你还给我加任务,我都快承受不了了。”家长要多理解孩子,和孩子做好沟通。如果家长有一些新想法,可以以朋友的心态来和孩子交流意见,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3.给孩子一些鼓励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能做到的也就是给予支持。孩子最终的学习成绩,还是要靠他自己来取得。在初三这个紧要关头,没有什么比鼓励更管用的方法。有时候,一个动作、一句关怀,就会给孩子莫大的信心。这种信心会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家长也不必非要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还是要多鼓励。同时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态,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新旧知识结合起来,预习效果会更好

家长来信

我儿子已经升入初一了,可是他每次预习新课,只是看要讲的内容,对学过的内容并不注意复习。有时候,我会提醒他先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可是孩子嫌我管得太多,总是跟我对着干。我觉得新旧知识有关联性,如果能结合起来预习,效果会更好,可是孩子不接受,怎么办?——杨雪妈

专家解答

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孔子这句话讲的就是倡导我们在学习上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确实可以达到最佳的预习效果。可能一些孩子会说:“我是在预习,为什么还要复习旧知识,这样会很麻烦。”其实不然!

预习是提前掌握要学到的知识,为第二天听课打好基础。而学习知识就是积累的过程,如果每节课学过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整个知识链条就不能连在一起,学习的效果也会不理想。不能盲目地认为预习是了解新知识,预习如果没有旧知识的铺垫,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没有牢固地掌握旧知识,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先把旧知识复习一遍,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等到再来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轻松。同时,通过新旧知识结合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给他们一些新的启发,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方法介绍

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预习,不仅对知识进行了记忆强化,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知识。预习不是只为了看一下,而是为了掌握。如果孩子不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知识总也记不牢。家长可以采取这样三个办法来引导孩子:

1.预习前先复习一下旧知识

学习知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节知识前后都有关联性。为了更好理解新知识,在预习前,要让孩子先将学过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复习的时候,要认真地看,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在复习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领悟。

做好复习是预习的重要前提,没有旧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全面掌握新知识。有些孩子并不重视复习,觉得预习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复习。其实,这是对预习的误解。因此,家长要重视监督孩子做好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预习时做好新旧知识的对照学习

预习时,要让孩子将新旧知识进行对照,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将会有新的发现。通过对比可以让孩子对知识有一个立体的认识,有助于加深理解,更扎实地掌握知识。如果只看新知识,没有旧知识的辅助,理解起来就会有些困难。加入了旧知识,通过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前后进行对比学习,知识的链条就会很清晰。

3.带着问题来预习

有些初中生觉得预习没有什么,看一遍就行了,不会的知识老师会在课上讲。这种认识显然是忽视了预习的重要性。很多孩子表面上是在看书,其实脑子并没有跟着转,这样的预习没有什么效果。要想提高预习质量,就要让孩子带着问题来预习,一边看书,一边结合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找到知识的因果关联性。★听课孩子听课不懂消化,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女儿今年12岁,刚升入初一,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忙着做作业,写完后就舒一口气,扔下课本去玩了,从来不复习学过的知识,总觉得课后题都会做,就没什么好学的了。孩子这样不懂课后消化,该怎么和她说呢?——晓珊妈

专家解答

课堂是汲取知识的第一渠道,通过课堂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智力。很多初中生能合理地利用好这45分钟认真听讲、配合老师,可是下课却不重视消化吸收。

在生活中,课后“消化不良”的初中生有很多。有的孩子觉得听课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下课后,就忙着做作业,课间十分钟也不休息。自习课上,作业多,纪律就好;作业少,纪律就差;上课听得很好,甚至还有不少好的想法,但过几天就忘了。

其实,这些现象都说明孩子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这样下去,容易造成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和牢固,不仅影响考试成绩,浪费课堂效率,还妨碍知识体系的构建,不能用发散思维获取更多关联内容。家长要引导孩子按照正常的学习程序对待每一门功课,不要把完成作业当成学习的唯一目的。

方法介绍

中学阶段科目骤然增多,授课进度相对较快,作业繁重,时间安排紧凑,所以下课后不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的现象较小学更为突出。孩子听课不懂消化,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教育:

1.尝试回忆,整理课堂笔记

可以让孩子独立地、专心致志地动脑筋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就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现”上课时的画面,理解、消化关键问题。上课时为了跟上进度,孩子听得一般都比较笼统,重新回顾可以细化知识。然后,让孩子查看课堂笔记有没有漏掉的点,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

2.看教科书,规范记忆

在预习、听课、课后回忆以及整理笔记的基础上,让孩子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全面地看一遍教科书,边看边思考分类。对于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而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则要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3.看参考书深入理解

每门课程,都可以为孩子准备一本深浅相宜、解疑释难的参考书。当课本上的某一内容难以理解时,可以看参考书是怎样分析阐述的,从中受到启发。参考书中有精彩的论述、精彩的题目,可以缩写注在课本上的有关地方,也可摘录放入笔记本的相应部分。选择参考书的时候,要注意与教科书同步,水平相当或略深一点。孩子听课抓不住重点,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女儿今年13岁,平时学习很努力,可是成绩却不太好。她说,她听课挺认真的,就是知识点太多,不知道记什么,所以忘得才快。我觉得,主要原因就在于她上课不会听讲,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才觉得记不过来。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呢?——孙荔妈

专家解答

课堂重点主要是指一节课中的主要难点和考点,通常会出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上课前半段时间,由老师着重讲解,复习时也会重点提到。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练习题中把握重点。

在我们身边,听课抓不住重点的初中生有很多。有的孩子笼统听课,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要求预习就走极端,要么不预习,要么用预习代替听课,不是听课有障碍,就是觉得自己全都懂了不再认真听;有的初中生上课时心思“百转千回”,一会儿看窗外,一会儿挠痒痒,等心思回到课堂,已为时已晚;有的孩子甚至忙于记笔记,而漏听了重点内容。

其实,孩子听课抓不住重点是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这样的孩子一般听课效率不高,迷迷糊糊,似懂非懂,表现为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死记硬背,不会知识迁移。长此下去,不仅学习很难有良好的状态,还会使知识失去连续性,造成以后学习更加困难。

方法介绍

初中阶段,孩子每天要学习的科目较多,课程安排紧凑,听课找不到大的方向。长时间处于这种状况,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抓不住问题的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课堂时间溜走”的感觉,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沮丧情绪。家长应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抓住课堂的重点内容。

通常来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改变:

1.适度预习

一般情况下,每门课课前预习时间应在2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适度预习的目的是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态度积极

要注意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引导,教孩子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听课,把在教室听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样的思维模式能使孩子稳定课堂情绪,集中注意力,促使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3.勤学多问

课堂是个大集体,很多时候老师都不能顾及每个孩子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孩子能自己把知识分解,通过向老师提问的方式来弥补重点。另外,可以选择合适的辅导书或课外补习班来弥补,但要有针对性,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4.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

要让孩子注意劳逸结合,学会利用好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课间休息得好不好,与听课有直接关系,休息得不充足容易感到头昏、疲劳,使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减退。所以课间休息时,孩子最好到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为下节课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地学习做好准备。孩子听课三心二意,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家孩子今年13岁了,老师是这样评价他的,“挺聪明一个孩子,就是不用心”。做事虎头蛇尾不算,听课也“三心二意”,集中不了注意力。老师要求看课本,他盯着黑板发呆;老师要求做习题,他才匆匆忙忙开始找课本;老师让回答问题,他却答非所问,显然根本没听。该怎么教他认真一些呢?——于斌妈

专家解答

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注意力越集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效率就越高;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就是常说的“三心二意”。

可是,很多初中生听课都“三心二意”。有的孩子在课堂难以集中精力,常常“人在曹营,心在汉”,发现操场上有班级比赛,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就转移了;有的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转笔、照镜子、睡觉或者躲在桌下偷偷看小说;有些孩子看上去很认真,两眼直视前方,孰不知却是在神游太虚……

听课三心二意是一种注意力障碍的表现。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容易开小差,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事,做事冒险或有头无尾。由于心不在焉,学习情绪难以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之上,所以,学习困难,成绩无法提高,自控能力差,作业经常丢三落四。

方法介绍

初中生一般都能做到自觉、主动地学习,但由于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许多知识又十分抽象和枯燥,所以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对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分析原因,不要笼统地归纳为孩子不愿意学习,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也想改正自身的毛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而已。家长要帮孩子一起想办法,共同克服。对于初中生听课出现的“三心二意”问题,可以按以下方法矫正: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笨鸟先飞”,总鼓励孩子贪黑熬夜,结果却适得其反:早晨勉强起床,头脑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甚至会在课堂上伏桌睡觉。要知道,孩子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

2.让孩子学点醒脑操

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可以教孩子一些走神儿时把自己“拽回来”的方法,例如:轻轻拍自己的后脑勺;用手捂耳朵,一按一放短促地、低强度地震动耳膜;扭扭脖子,前后左右旋转,低头仰头、左右倾,等等,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3.不要让孩子在难点上停留太久

一般情况下,初中生之所以会三心二意,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某件事不感兴趣。因此,在鼓励孩子利用自己的理解和兴趣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懂得取舍,适当地忽略难点,要告诉孩子: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理解的环节,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停留。要鼓励他们接着听老师往下讲课,有需要课后可以再弥补,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不会做课堂笔记,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家孩子今年读初二了,从来没见过他有笔记本,都只是在书上画道道,标明老师所讲,我问他怎么这样不认真,他却说:“书上都有,那么全,再记是多此一举。”可是,一到考试前,他就觉得不方便了,一本厚书复习起来没章法,可是怎么记笔记,他还真不会……我该怎么教他呢?——张勤妈

专家解答

课堂笔记的记录不仅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复习记忆,也有助于随堂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初中生虽然已经在学校待了六七年,却依然不会记笔记,不会用笔记。有的人觉得笔记可有可无,也不知道记什么,即便记了,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甚至有的人课上精益求精,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性,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甚至影响了听课,得不偿失。

其实,初中生不会记笔记是学习习惯问题。这样的孩子往往分析能力较差,不懂概括,只会照猫画虎,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课堂效率和课后复习,也不利于巩固知识,形成体系。中学阶段,科目多,知识点繁杂,但学习时间却是有限的,于是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不会做笔记,不知道要记什么、怎么记,对此,家长要帮孩子明白笔记与听课的关系,掌握必要的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方法介绍

作为初中生,记笔记要学会手、眼、耳、脑并用,训练感官与思维的配合,认真记、认真听、认真想,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深入思考,适当取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启迪学习。对于不会做课堂笔记的初中生,可以试试以下三个基本的方法:

1.抓住重点,记笔记有内容

记笔记的时候,要将具体的方法告诉孩子,比如:对于老师讲的“新”知识、“新”内容,要记清记全,对那些以前记过的,只要写上“见××处”就可以了;集中精力记好自己缺少的、实用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知识的缺漏;记好那些规律性的知识,如:怎样分析词的语境意义、掌握解题方法。书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要多记。

2.讲究方法,注意速度

记笔记是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最好让孩子采用笔记本结合书本的方式。如果老师的板书整齐,可以照板书的顺序记;如果老师的板书零乱,要边记边理出头绪来,使之一目了然;关于课本上的分析,可直接记在书的相应位置上;学会使用符号批注标明,适当抓住关键性话语压缩来记,并注意各科形式保持一致。

3.课下及时整理

为了跟上老师的速度,孩子在专心听讲的同时会迅速记好笔记,所以难免有所缺漏和笔误,因此,要让孩子课后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有关信息,将对比出现的漏洞、跳跃、省略、简记等补充完整,将笔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对错误之处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孩子听课效率不高,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家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中一年级了。他学习主动性不强,必须有人盯着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教他的学习方法也总是不用或者是懒得去用,只知道和同学玩,上课也是如此,听课效率低、不专注,不能很好地吸收课堂新知识。下课却神采飞扬,生龙活虎。该怎么办呢?——天天妈

专家解答

听课,是初中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而听课质量,又取决于孩子会不会听课,或者是否善于听课,也就是所说的“效率问题”。

很多初中生,虽然在教室里听了至少六七年课,但听课效率还是堪忧。不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分心走神,就是对老师的讲述有选择性地听,45分钟的课,掌握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甚至压根不重视课堂学习,认为只要下课后认真看书和复习就可以了,听不听课无所谓,于是上语文课看数学书,上数学课做生物作业……

如果孩子听课效率不高,即使学习很刻苦,也得不到相应的成绩回报。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不仅身心疲惫,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目标产生迷茫。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和老师交流,共同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使孩子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

方法介绍

初中生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格会被多门功课的辛苦所瓜分,很容易导致效率有所下降。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通常来说,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

1.做好课前准备,听课时集中注意力

上课前,要鼓励孩子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知识上做足准备。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注意饮食与营养卫生,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在老师开始讲课后,要让孩子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进入状态。做到目不暇视、耳不旁听,把与学习无关的思想统统排除在大脑之外。

2.鼓励孩子勤于思考,勇敢发问

听课的同时,要让孩子多动脑筋,学会思考,在理解上下功夫;要让孩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在思路上要紧跟老师。

不要让孩子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太明白的地方,要让孩子课后多想多问,不要有思想顾虑,不要担心别人说自己笨,不用担心问这个问题很傻。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不去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

3.让孩子善于练习

仅仅听懂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是无法提高听课效率的,必须进行及时的练习。没有经过练习的知识是不牢固的,要善于分配练习的时间,对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对比较生疏的应进行强化训练,增加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同时,要让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长此以往,必定会有所收获。★复习孩子复习经常延迟,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儿子今年正在上初中,虽然平时学习很努力,可是成绩却差强人意。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虽然也会复习,可是总在新知识学完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复习。我知道,这种复习方式不正确,可是,该如何引导他呢?——兵兵妈

专家解答

研究发现,有三个时间段是有利于巩固记忆的:一是学习后最初几分钟内,电生理活动引起蛋白质的合成;二是学习后在48小时内复习;三是一周之后,脑突触发生永久性变化。根据人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生理变化,采用复习加强记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如果初中生能够在学习的内容即将忘记时进行复习,就会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效率也最高。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人的记忆与遗忘规律。实验证明:在学习仅过了20分钟后,就会忘记记忆内容的42%,一天后忘却量已经达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却量高达79%。他根据实验结果,画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这条规律提示我们,—定要让孩子尽早、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以便在知识还在大脑内时就加深印记;如果大脑中没有痕迹了,就需要再费精力重学。

方法介绍

只要找到自己的遗忘规律,就会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记忆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以至经久不忘。每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用这条遗忘规律来进行学习和记忆,提高效率,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四个方法引导孩子:

1.尝试回忆

这是一种积极的复习方法。下课后,不要让孩子忙于翻书,而是先考考自己:这一课老师讲了几个问题?哪些已经弄明白了?哪些不明白?哪些理解得还不透?

让孩子一边回忆、一边把重点写出来。如果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证明孩子的预习和听课的效果好,在领会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基本记忆了;如果回忆不起来,就要查出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课方法。回忆后再看书查笔记,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这样,孩子就会自然地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作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重点。

2.精读课本

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共同依据,是考试的主要依据,记住并理解教科书的内容,也就抓住了基础和根本,什么样的考试都不在话下。精读课本是在预习、听课、尝试回忆基础上进行的,阅读的时候要让孩子有所侧重,重点突破那些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看书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勤动手,要让孩子把重点、难点和容易忽略的部分画出来,并简要记下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这样,孩子再复习的时候就能迅速抓住要点,回忆起关键的内容了。

3.整理笔记

经过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三个步骤的不断充实、修正、加工,再经过这一步的整理,笔记就会变成以后复习的宝贵资料。

整理笔记时,要让孩子补上漏记的部分,更正不准确的部分,同时把记录的疑问弄明白,确保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只要下功夫把笔记整理好,使之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内容精练,复习时才会节省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尤其是在考试前复习时,笔记会帮助孩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勤问解疑

对学过的知识,要让孩子通过及时复习彻底铲除理解上的障碍,发现疑点及时提问:问课本、问工具书(包括参考书)、问同学、问老师。看参考书如同请教老师,可以让孩子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当然,最好在阅读教科书并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去看参考书。

例如,在预习阶段和复习阶段精读课本后,再让孩子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看参考书的有关部分;对照着老师讲的某项内容,凡与老师讲的一样的,略读即可;对不同的又有利于加深理解的,重点阅读。要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加以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孩子没有养成交叉复习的习惯,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女儿正在上初三,喜欢抱着一科复习,经常会对我说“我的脑袋都成浆糊了”。我知道,长时间单独复习一门功课是不利于学习的,可是说了好几次,她都不听,我该怎么引导她呢?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小敏妈

专家解答

在我们身边,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与制订复习计划时,总是喜欢用半天或一天复习一个科目,而且一次复习很长时间,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研究表明,内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间的干扰也就越大。而且,复习一个科目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在复习时应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如果能做到文理交叉复习,效果会更好。

当孩子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科目,这样孩子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厌倦。

方法介绍

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课程会越来越多,这时候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来引导孩子学会交叉复习呢?

1.休息和复习相结合

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是让孩子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实验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初中生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可以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孩子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2.多种方式复习

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也不好,尤其对于初中生更是如此。比如,复习语文,可以让孩子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让孩子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交叉进行,其中练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

3.灵活应变

指导孩子复习的时候,不能只给孩子布置几本书或几道题就放手不管,要尽可能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如果发现某一部分的内容孩子已掌握,就可以让孩子跳过这一段,复习下面的内容。如果孩子做了几道这方面的题目仍然出错,就要指导孩子加强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力度。

根据复习时间的长短,家长也要指导孩子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很宽裕,可以让孩子从头至尾将书过一遍;如果时间紧迫,再平均分配时间显然不合适,就得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时只研读平时整理的错题库,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考试孩子不会审题,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儿子今年14岁了,考试经常因为不会审题而丢分,成绩受到很大的影响。考试前,我常叮嘱他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别慌张答题,他嘴上答应得挺好,可是成绩一下来,就出现问题了,老是因为没有审清题而吃亏。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他升学考试,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李亮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