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雨果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29 08:01:59

点击下载

作者:维克多·雨果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东方集(雨果文集)

东方集(雨果文集)试读:

雨果诗歌作品序言

柳鸣九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就其创作量之大、诗歌创作内容之丰厚深广、色彩之绚丽灿烂、气势之雄伟恢宏、诗艺之高超精湛,也要算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超级诗歌大师中的一个。他的诗歌集生前发表了十九部,身后又整理出版了六部,共约二十二万余行的篇幅,已成为世界诗库中一笔巨额财富。(一)

雨果很早就开始写诗,中学时期即以诗才而闻名。他二十多岁时,第一次出版了诗集《颂歌和杂诗》,其中不少诗乃是少年之作,如《与童年告别》、《睡意》与《重建亨利四世雕像颂》、《旺代的命运》等,这一处女作几经增删,一版再版,于1828年定名为《歌吟集》,而在雨果诗歌创作历程中作为第一块纪念碑树立了起来。它对于雨果整个诗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就的意义并不如其文献材料的意义。其文献材料性就在于它是雨果早期思想状态与思想发展轨迹的记录与雨果出色的诗才天赋的最初展示。诗集的多数作品都是以社会政治为题材,致力于从君主思想与宗教信仰的高度来发掘社会历史事件的诗意,反映了复辟王朝统治下一个思想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在家庭现实利益的无形制约与保守派母亲的影响下那种幼稚的保王主义狂热,而少数若干诗作如《双岛赞》与《

铜柱颂

》则又表现出这个青年人摆脱了政治偏见而有了与近代法兰西历史进程合拍的自由主义的政治觉醒。诗集无疑显示出了诗人早熟而高超的技艺,但其中与出众的才华同时并存的,是人为求雅的古典主义语言痕迹与夸张、稍逊自然的诗歌风格。

在雨果诗歌创作历程中,1829年问世的《东方集》最先发出了夺目的异彩。它在二十年代初以后希腊民族解放斗争如火如荼的历史背景下,由世界各国文化精英纷纷声援并参与这一斗争的时尚所引发,其中若干名诗如《孩子》、《卡纳里斯》、《罗莎娜》都是直接献给英勇斗争着的希腊人民的,充满了激昂悲壮之情。诗集的题材并不限于这片国土,它具有一种对法国人来说是“泛东方”的视野,扩展到了西班牙、中东、阿拉伯世界与非洲,诗人并没有对这些异国的经验与实感,他的诗集仅是知识与想象结合的产物。在这里,雨果第一次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真正诗人的丰富奇美的想象力,画家般的调色渲染的技艺,他以铿锵的词句与悦耳的音节,绘制出一幅幅鲜明灿烂、绚丽旖旎、引人入胜的异域画面,在艺术上真正足以造成视觉形象效果。诗集色彩与风格完全是浪漫主义的,它引起了具有新艺术口味的新一代文学青年的赞叹与欢呼。如果说1830年《艾那尼》的上演完成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胜利的话,那么,《东方集》则主要地提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实绩。《秋叶集》(1831)的出版是雨果诗歌创作中的一件大事。它是最初显示了雨果的抒情诗人素质一个最美、最感人的诗集,它发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不论是夏多布里昂的浪漫主义还是拉马丁、维尼的浪漫主义)所具有的一个“共律”与“音色”:忧郁。它并非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年仅三十岁的诗人初尝了人生苦涩的滋味而过早纷纷飘落的“秋叶”,这时的雨果经历了双亲的去世、长子的夭折、夫妻关系中第三者的插足以及弟弟的精神失常等不幸,  由此构成了这些诗作忧郁色彩的心理根由。整个诗集几乎是人的所有情感的全面抒发,这里有朋友的倾诉,有情人的依恋,有丈夫的哀愁,有父亲的挚爱,诗人袒露出自己整个的内心世界,激动而天真地向人诉说自己的心蕴,“对青年人谈爱情,对做父亲的谈家庭,对老年人谈往昔”,他娓娓道出的感情是人之共有的感情,他有意识加以把握的是作为“艺术的基础”的普通人心人情,他让诗句从他“那被生活震撼而造成的内心裂缝里源源而出”,诗句也就具有为他人心灵所接纳的情感形态,  而且它们还渗透了对人之存在的永恒忧虑,对生活的不尽困扰以及看破红尘的彻悟,保持了一种凄凉、哀愁、苦闷而又达观的意境。所有这一切使《秋叶集》获得了永存不朽的诗意,这是它大大超越了  《歌吟集》与《东方集》之所在,是它在雨果诗歌创作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原因。

不久后问世的《暮歌集》(1835)既是一本新诗集,但又不是一本具有新的独创性的诗集。它是雨果前三个诗集的续篇与综合。在这里,《歌吟集》式的社会政治题材诗作,《东方集》式瑰玮的想象佳品与《秋叶集》式委婉柔情的心曲,杂然纷呈,熔于一集,在内容与灵感上既是过去的重复,也是过去的发展与补充,其和谐、淳朴、严谨、洗练的诗风,精美绝妙的高超技艺已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水平,故诗集亦不失为一部杰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二分之一的历史政治题材的诗歌中,雨果已经充分表现出一个具有坚定、热烈的自由民主主义立场的诗人形象。而雨果与朱丽叶·德鲁埃的相识与相爱,则给这个诗集带来了不少真挚感人的爱情篇章,它们是诗人对自己与这个将伴随他终身的巴黎名伶在精神上与肉体上结合的动情咏唱。《心声集》(1837)虽然也有“色调的差异与时间所带来的发展变化”,它也像《暮歌集》那样“继续了在它以前的那些诗集”,不过,它比较专注于心灵的声音,构成了“应和着我们所听到的身外的歌唱而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的歌声的一个回音”。诗集中除了过去创作中已有的那些抒情内容外,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灵感要算是一个新鲜的部分,它呈现为一幅幅别致生动、充满田园牧歌情趣的风光写生与各种气势、各种色调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比较集中地展示了雨果作为大自然画师的才能,特别是《母牛》一诗,更是雨果“第一首象征主义的杰作”。在这部诗集里,雨果力图成为“诗人思想家”的企图也显露了出来,有对日常琐事的沉思冥想,有对享乐主义者与富人的训诫,也有对世纪病的严肃诊断。《光影集》(1840)在内容与灵感上,同样也有类似《秋叶集》、《暮歌集》与《心声集》那种交错复合的状态。但在这里,诗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自觉地保持自己引导人群,进行教化的使命感(如《诗人的使命》、《吉他曲》、《相见》、《致一位诗人》、《智慧》等),于是,诗集有了新的琴弦:“对现在提出忠告,为将来描绘梦想的图画,给当代事件作出光辉的或阴暗的反映。”也有新的方向:“自由地堵塞一切谎言的通道,而不论这些谎言来自何处,来自什么党派”,“自由地驾驭陷入各种功利的原则,自由地对贫苦人表示同情,自由地拜倒于各种忠诚不渝的行为之前”。因此,不妨说《光影集》的新意,就在于显示出了诗人介入社会政治现实的身影,至于诗集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巴尔扎克早在当时就已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对形象的感觉令人赞叹,他的色彩丰富瑰丽,他的描写强而有力……雨果在这部诗集里,达到了优雅精美、雄伟素朴的非常境界……他是我们的第一个抒情诗人,单就这个特征,就值得科学院一致选他为院士。”(二)

1840年《光影集》出版后,直到1853年《惩罚集》出版,有一个长达十三年的空间。在这期间,雨果未发表过任何新的诗集,这就在雨果的诗歌创作历程上自然划分出前期与后期。在从《歌吟集》到《光影集》的前期阶段,雨果作为诗人无疑已经取得了可谓辉煌的成就,他在这个阶段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批诗集,成为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诗歌领域里最有实绩的诗人,大大超过了资深名重的拉马丁与维尼。他的诗歌视野已经全方位地开拓到每一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社会现实、大自然到个人日常生活、内心情感世界以及奇思妙想的超空间,无不有他的诗情;他的诗歌灵感如泉涌川流,任何事物与题材都引发他的诗兴,都唤起他的咏唱;他的诗歌感受准确而新颖,并且有把丝丝心绪神奇地加以扩展与渲染的能力;他诗的思考颇有抱负,热情洋溢,富于启迪,震撼人心。而在诗歌艺术上,他则已登堂入室,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无所不能。尽管他的灵感有时徘徊不定,他的思考有时力不从心,他的表现稍逊浮夸,但不可否认法国诗歌中出现了一位真正的大师,他巨大的身影已经横亘、笼罩着法兰西诗国。不过,他还大有潜力,他还大有余地。他将由一个诗歌大师,而上升为法兰西民族的偶像。

要以自己的诗歌创作成为民族的偶像,他必须在政治社会领域里有一个巨大的升华。然而到1840年为止,雨果尚未与十九世纪任何一股先进的时代潮流紧密地结为一体,作为它的声音,作为它的体现,相反,他还有时落后于时代潮流而属于过去的历史时代,如他曾经是一个天主教、保王正统派的歌手。后来他虽很快变成了自由主义者,但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浩然正气,还没有在他身上充沛起来,而1830年七月革命的民主气息,在他身上只一拂而过,不久,他又成为了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这个弯路要算是他1840年后诗歌创作中歉收的一个原因。应该说这个弯路不算太小,1845年,他让人把他自己与七月王朝拴在一起,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法兰西世卿”。此后,他一直在君主立宪制与共和政体之间摇摆,直到1848年,他仍投票支持路易-拿破仑这个野心家,把他扶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既像是一个晴天霹雳震醒了他,又像是一个巨浪把他逼上了绝路,他被迫流亡国外达十九年之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初,政治家雨果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但是,正是从这一大段弯路中,从这一惨痛的教训中,失败了的政治家雨果身上终于有了一个大智大勇的流亡者、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一个坚定热烈的共和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的脱颖而出。雨果有此惊人的蜕变,当他回到阔别的诗歌创作中去,他也就有了辉煌的升腾。他成为了一种政治激情、一种主义、一面旗帜、一个代表了千千万万法兰西人群的洪大的声音,他成为了民族的偶像。

这一升腾就是他的《惩罚集》。《惩罚集》于1853年底在布鲁塞尔出版,是在雨果抨击性政论小册子《小拿破仑》与揭露路易-拿破仑反革命政变的纪实作品《一桩罪行的始末》之后创作出来的,可以说是诗体的《小拿破仑》与《一桩罪行的始末》。诗人在流亡的泽西岛上,怒火中烧,满怀着愤慨的激情,弹响复仇的青铜琴弦,写出了《惩罚集》中《土伦》、《黑夜》、《赎罪》、《良心》、《基督的坟墓》、《初次相会》、《事物的力量》、《皇袍》、《最后的话》等等这样一些名篇。全诗集几近七千行,是雨果篇幅最巨大的诗集之一,但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路易-拿破仑这个独裁者的愤怒与谴责。在这里,诗人将拿破仑与小拿破仑加以比较,把英雄巨人与强盗盗贼加以对比,揭露野心家对民主共和的践踏,对反抗者的血腥镇压,对儿童与妇女的屠杀。诗人无比仇恨地诅咒暴君,唤醒人民,号召人民“都来刺他,你咬我追,把卑鄙的骗子的眼睛戳瞎,狠狠地对他猛扑猛打”。诗人发誓自己将永不妥协,不屈不挠,即使他成为斗争中剩下的最后一名战士。他还预言惩罚定会降临,暴君皇帝及其党羽将被投进监狱。《惩罚集》是道义上的复仇、想象中的复仇;它体现了暴政下法兰西民族遭压制的政治意志,喊出了万千法兰西人民被窒息的心声;它是政治讽刺诗、社会抒情诗的辉煌范例,其史诗般的气势,其巨大的规模,其悲愤的力量,其讽刺的辛辣,语言的犀利俏皮,韵律的新颖都超过了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杰出的讽刺诗人。《惩罚集》出版后,发生了极其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它往往被当做革命传单被偷运进法国,成为进步人士反对拿破仑三世独裁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静观集》(1856)是雨果后期诗歌创作中格外令人瞩目,并足以名垂史册的三部杰作之二。全诗集一万多行,包括了上至1833年下至1853年这一阶段的未曾结集的诗作。它是雨果各种内心激情与玄思奇想的美妙结合,是他个人感受的汇集,是“作者充满诗情画意的‘我’的日记”,雨果过去诗集中的个人抒情内容与形式,在《静观集》里,都应有尽有,齐全完备。这里有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如《丽莎》、《歌谣》、《她已经脱掉了鞋》;有真挚动人的爱情诗,如《一支看不见的小笛》、《天气多冷》;有布瓦洛式的讽刺诗,如《答一份起诉书》、《谈贺拉斯》;有怀念爱女莱奥波尔迪娜的悼亡诗,如《在维勒基埃》、《明天天一亮》;有描绘社会下层贫困,抒发人道主义情感以“救济人病”为目的的讽喻诗,如《苦闷》;也有深邃玄奥、启示录式的哲理诗;等等。雨果将全诗集的诗作按阶段分成两大部分,形成了“在外形上是金字塔,在内部则像拱顶穹隆”的整体结构,并且在气氛与色调上从往昔的温柔与蓝色过渡到现今的凄惨与黑色,是雨果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流亡生活的处境心态的形象体现。整个诗集内容丰富,异彩纷呈,诗艺则已炉火纯青,诗人哦吟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其中推敲有致、棱角分明、完满无缺、其美至极的诗句在诗集中比比皆是。《静观集》可谓浪漫主义抒情诗的辉煌实绩,但其中有的诗作则又带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具有波德莱尔式、瓦莱里式的象征主义的风致。《静观集》出版后,得到惊人的成功,初版一问世即有“洛阳纸贵”之势,被认为是“法兰西文学中可引为骄傲的最美的个人诗集”。《历代传说》不仅是雨果后期诗歌创作的第三部杰作,而且要算是世界诗歌史上一部雄伟的奇书,雨果以这部诗集实现了他用诗歌表现人类从亚当夏娃到当代的诸世纪历程的宏愿。每篇诗都提供了历史进程的一个场景或一个事件的画面,既是叙事的艺术,也是绘画的艺术。诗集中历史进程的事件或场景,有些是根据《圣经》故事的,有些是采用民间传说的,有些则是以历史著作记载为本,显示出了雨果在宗教、民间文化、神话与历史等各方面学识的渊博。但这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传奇的历史;不是真实历史的史诗,而是人类精神的史诗。它归结为人类一个伟大无比的向光明高升的过程,突出了人类进步、精神弘扬的一条主线,充满了对暴力、黑暗、罪恶的鞭挞与批判,对正义、人道、光明的歌颂与向往。诗人宏大的历史胸怀与昂扬的战斗精神,非凡的诗歌美的抱负,造就了《历代传说》意境开阔、气势磅礴、篇章瑰丽的整体风貌。在诗艺上,这里不仅有绘画美,而且也有音乐美,法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唯美主义者戈蒂埃对《历代传说》的这两种美,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形象化的评论:“这是条诗歌王国的回廊,廊壁上装饰着一位擅长各种风格的神奇的艺术家绘制的一幅幅壁画,每件作品题材迥异,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笔调接近拜占庭式的风格,有的表现大胆似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既精通勾勒头戴棱角分明的盔甲的骑士,也善于描绘赤身裸体、肌肉隆起的巨人。每幅画都有使人活生生地、色彩鲜明地感受到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生活,其中掺杂着无数生动、天真的细节描写,大胆放肆但又富有魅力……色彩鲜明似五彩玻璃。”诗集“如贝多芬的管弦乐队,在耳边如泣如诉,继而隆隆作响,雷鸣咆哮。透过韵脚,仿佛听见风声凄厉,雨声叮咚,城头上的荆棘噼噼啪啪,壕沟里的碎石块块下落,大森林在低沉怒号,古老的城堡被拥在森林的怀中几乎窒息。在狂风暴雨中,还夹杂着幽灵鬼神的叹息、万物含混不清的哀诉、对孤独的惊恐与百无聊赖的懒散。这是一组用诗琴演奏的最美的乐章,每个音节都似嘹亮的军号合奏,在耳边胜利地回响。”《历代传说》这一奇美的鸿篇巨制给雨果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它的出版“使那些对雨果最有敌意的文人,最终也对他无与伦比的伟大表示折服”。

法国权威的文学史家朗松,在他的名著《法国文学史》里,曾经对雨果后期的三部诗集作了这样精辟的总结:“雨果全在这三部诗集中了,他以前所有的作品都包容在这三部诗集里,在此告终。”同时他对雨果在这以后的诗歌创作又作了如此严峻的评价:“他此后的作品,除了个别的例外,都是这三部诗集的重复或废渣。”显然,《历代传说》是雨果诗歌创作中的最后一个高峰,在这样一个高峰出现之后,任何一个诗人再做些什么似乎就是多余的了。事实上,雨果此后的诗歌创作的确趋于平伏,走向“圆寂”,不过《历代传说》的第一卷出版于1859年,而最后的第三卷则迟于1883年才出版。两年之后,他即与世长辞。所以,《历代传说》亦可谓雨果的压轴之作,而1856年的《静观集》、1865年的《街道与园林之歌》、1872年的《凶年集》、1877年的《祖孙乐》、1882年的《灵台集》,既可算是他后期诗歌创作高潮之后的“余波”,亦可算是这一诗歌创作中心周围的“涟漪”。其中《凶年集》与《祖孙乐》应该被视为颇有特色的两个诗集。前者以日记的形式为法国历史上1870年至1871年这一段苦难时期,为普法战争、巴黎公社这两大历史事件,留下了一份有价值的诗体纪实、诗体写照;后者是一部充满慈祥爱心的作品,以返老还童的情趣与对人伦亲情的亲切感受作诗成集,这在世界大诗人中仅雨果一人,这部诗集出版后被抢购一空,连续再版几次,是雨果最产生轰动效应的作品之一。至于雨果身后整理出版的诗集如《苦岁集》、《全琴集》等,则只能说是雨果诗歌之弦的缭绕余音。(三)

雨果的诗歌创作视野极为广阔辽远,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厚实。文学史上的诗人,往往只以或基本上只以某种品类的诗作,而只具有或基本上只具有某种单一的基本特质,或为史诗诗人,或为抒情诗人,或为现实讽喻诗人。雨果的整个诗歌创作,则不仅具有各种品类的诗作,而且他各种品类的诗作都是那样丰富、有分量,以至足以构成他作为诗人的各种特质。可以说,他既是法兰西的民族诗人,又是全人类的史诗诗人;既是十九世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讽喻诗人,又是不带时代社会局限的纯粹的抒情诗人。

作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他比文学史上的任何一个诗人都更充分、更完备地反映了整个一个历史时代的民族发展道路,民族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从拿破仑帝国的辉煌、旧法兰西传统在波旁朝复辟中的回光返照、七月革命自由主义精神的昂扬、四五十年代共和主义与专制独裁的殊死斗争以及第三帝国,直到普法战争失败的奇耻大辱与巴黎公社对世界的震动……所有这些都得到了诗人的关注、反响以至介入,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留下了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篇章,或为吟唱,或为记述,或为热情欢呼,或为激烈抗争。作为民族诗人,雨果体现了民族的良心、民族的是非感与民族的标准。他是民族历程的“书记”。他以全民族的广阔视野、全民族性的深广意识与博大胸怀思索着、吟唱着民族的际遇与命运;他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气势、民族品格的表现者,民族呼声的喉舌。只有像他那样豪情奔放,才能把法兰西热爱自由、民主的品格表现得那样强烈;只有像他那样雄浑磅礴,才能把见识过、经历过拿破仑时代世界性辉煌的法兰西民族的宏伟气概表现得那样完美;只有像他那样敏感、执著、柔情似水,才能把法兰西民族在苦难年代中的伤痛诉说得那样深沉动人;只有像他那样心中有自己的人民,才能把法兰西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那样高昂。他身上的这些素质,他诗风中的这些品格是他同时代的诗人,甚至是法国文学史所有的诗人都未能同时具备的,这就自然把他提升到了其他诗人所未达到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提升到了民族诗人至高无上的高度。而且,他生活在旧法兰西向新法兰西的深刻转型时期,近代法兰西成熟定型的重要阶段,他在民主制度不断成熟、共和政体逐渐稳固的社会进程中经历过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操持过不同的政治社会视角,选定过不同的政治立场,尝试过不同的政治意识,从保王主义到君主立宪制,最后到民主共和,这样,自然也就造就了他那种“能向三色旗致敬而不侮辱百合花”的见识,形成了他“属于一切党派的好的方面,而不属于它们的坏的方面”的特点。这种调合融汇的多元协和精神、这种超党派的全民族的超脱意识,对于一个真正的民族诗人是至关重要的。雨果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在以普法战争与巴黎公社为中心诗题的《凶年集》中,抹去了党派色彩而献出了真正的、纯粹的爱国主义篇章。

雨果不仅在自己的诗歌中大有“民族兴衰,匹夫有责”之慨,而且也非常自觉地视全人类的课题为己任,他像对本民族一样,同样关注全人类的际遇,研究人类的历程,对人类的前途满怀希望并热情讴歌,似乎是要以歌唱来迎接它的早日来到。他之所以能如此倾注其力,就在于他具有一种普天下之激情,他对全人类的爱是真实而深挚的,这就是他成为一个超越了很多诗人、成为一个具有全人类意义的诗人的原因。雨果的这种爱深深根源于现实生活中,他从自己所见识到的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现实中,痛感到了“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他期望人类自身精神中的善与正义成为战胜这些灾祸、罪恶与社会弊端痼疾的力量,他力图召来这种力量。然而,他不是社会改革家,他提不出主义学说的方案,不过他是诗人,是通晓人类史的诗人,他坚信那种能战胜罪恶与黑暗的可能性就蕴藏在人类的历程中,于是,他选择了历史作为他诗学地解决全人类摆脱困境、走向光明这一课题的手段,他要以自己的历史描述来完成一个巨大的任务,那就是从人类的历史中发掘出人类巨大的精神力量,从人类历代传奇中展现出人类那种虽然有不少谬误、缺陷与弱点,但却充满了勇敢精神、比天神朱庇特更为伟大的形象,从而汲取对人类阔步前进的信心,对人类光明远景的希望。宗教的、民间传说的、信史的人类学知识在他手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诗系,变成了足以与荷马媲美的雄伟、恢宏的史诗,而人类发展的历史则神奇地成为了诗人启迪与教化的手段,成为了人类课题解决的答案所在。这就是雨果作为全人类史诗诗人的世界意义。

雨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深介入社会现实的诗人之一。从诗歌创作的起始阶段直到终结,雨果从不以自我隐秘幽深、奇幻难测的内心世界为其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他从未有过出世的、超脱的倾向,他始终是一个入世的诗人,他几乎是不停地把目光注视着周围的社会现实,捕捉每一个引起他注意的事件与现象,从政治事件到社会现象,他的诗机能全方位地向现实生活开放,敏感地接受现实生活信息,他的诗灵感全天候地为社会事件与社会现象所启动,活跃地命笔而成介入的篇章,这样,他成为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讽喻诗人。在他的笔下,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遭到了讽刺、针砭与鞭挞:议院的投票、市政厅的舞会、富人的骄奢、暴君奸臣与权贵、血腥罪恶与政治卑劣……在他抨击最力的事物之中,除了专制、独裁统治下的种种政治黑暗之外,就是社会的贫富对立与人间地狱中的不平。普通人民的贫困、悲惨与痛苦是雨果诗中常见的主题,他满怀激情揭示人间地狱中男子受饥寒遭重罚、妇女被推进火坑、儿童也受剥削的苦难生活,这类篇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构成了几乎从始至终的一条红线,充满了强烈的正义感、深刻的同情与浩然的博爱,使雨果成为了一个以人道主义力量为其重要标志的社会讽喻诗人。

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在抒情诗上无所作为的诗人不可能成为大诗人。雨果也是因在抒情诗上特有建树而在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按广义的抒情诗含义,他很多政治社会题材的诗篇,亦可称为政治抒情诗或社会讽喻抒情诗。但这里我们所说的抒情诗,是专指诗人以其个人情感生活为内容的诗作,同样,在这片领地,雨果以其创作量与创作成就也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中独领风骚的第一人。他的抒情诗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他的爱情诗,一种是他的亲情诗。

正如在创作方面具有无限充沛的精力一样,雨果在爱情生活上也具有甚为罕见的活力。他一生的爱情生活远非专一、单纯,而是不断有新的对象,当然,在他感情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他的妻子阿黛尔与他的终身情妇朱丽叶。阿黛尔从青梅竹马的伙伴到未婚妻到夫人,是雨果热烈初恋的对象,是雨果第一批抒情诗的引发者,在这个意义上,她帮助了抒情诗人雨果的诞生。但不久以后,她又以其与圣佩韦的婚外恋而使雨果陷入了烦恼与忧郁,在雨果的诗歌创作又留下了另一道印痕(如《秋叶集》第十四首与第十七首)。1832年雨果认识圣马丁门剧院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标志着雨果爱情生活的一次复兴,从此,雨果与朱丽叶由相恋到同居直至终身相伴,他们的爱情生活又因常有戏剧艺术与多次长途旅行之乐而格外充实,成为了雨果抒情诗创作的一个灵感源泉。《心声集》中的《致维吉尔》,《暮歌集》中的《在大海边》、《对上帝的希望》、《在某教堂内》,第二十五首《请送些百合花》,《光影集》中的第二十四首,都是以朱丽叶为对象的抒情名篇,仅《暮歌集》中题献给朱丽叶的诗就有十三首之多。由于朱丽叶不仅是情人,而且是旅伴,是戏剧上的合作者与思想上的知己,雨果的爱情诗也就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有倾诉心曲的,有记述爱情生活的,也有交流宗教思想与政治抱负的,呈现得十分丰富多彩。雨果的时代是一个追求气势的上升式的时代,雨果本人就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与如王者般的大度,在个人情感领域同样也是如此,这就造成了他的抒情诗的基本风格。在他这里,所抒发的感情不论是纯洁无瑕的柔情,还是散发享乐气息的欲情都是堂堂正正的、健康开朗的,而不是病态扭曲、阴暗消沉、颓废沉沦、纤细脆弱的;他抒发情感的方式也是堂而皇之的,真挚、热烈、袒露、明朗,不事铅华粉饰,不以技巧招式为重,没有吞吞吐吐的语言,没有扭捏失真的作态,只求发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在雨果的抒情诗中,亲情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雨果有一个多兄弟、多子女的家庭,这是他大量亲情诗的现实生活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家族感情、家庭伦理感情很浓重的人,特别对孩子充满了温情与慈爱,并且又把这种温情挚爱的体验与施予,视为自己人生的一大幸福与无穷的乐趣,这更成为了他大量亲情诗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他的亲情诗不仅创作量丰硕,而且以其天伦的激情、深厚的爱心、质朴的情趣而对历代读者都永具魅力,就其感情真挚的绝对程度与超时性而言,甚至要大大超过雨果献给女性的爱情诗作,其中有不少不朽的名篇。《静观集》中为爱女与女婿的溺水身亡而作的悼亡诗,悲痛欲绝,令人心碎,早已成为诗歌中的绝唱;晚年为孙子乔治、孙女让娜所写的组诗,既充满了融融天伦之乐,又带有清新感人的画面,还蕴有深刻的寓意,是世界诗史中难得的佳品。亲情诗显示出了诗人雨果身上具有的一种感情力量与人伦魅力,这在世界诗史中唯雨果一人所独有。雨果在这个诗域中的绝对优势,更奠定了他在法国诗歌中如天神、王者一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四)

雨果是诗歌史上的奇观,他如巍巍的大山、浩瀚的大洋,气象万千,势度非凡。他是怎样建立起自己这个宏伟的诗国的?他靠的是什么?

是他的勤奋与天才。

雨果无疑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中最勤奋用力的作家之一。在这方面,也许只有巴尔扎克可与他媲美。巴尔扎克固然有一个《人间喜剧》的宏伟计划在激励着他,但在相当的程度上则是经济窘迫状况逼使他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雨果的境况比他好,自我发展也顺利得多,从少年时代起,他的起步与条件就使他有可能立志成为文学中的王者,而不到而立之年,他就已经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在文学领域里叱咤风云。他必须不断地写,不断地推出新作,不断地引起赞美与崇拜来维持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至尊地位。他有这种自觉的意识,也有这种自觉的行动,他不断地开拓自己感觉的范围,不断地发掘自己灵感的源泉,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诗句,就像一个辛勤的工匠。像巴尔扎克一样,他也有极为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保证了不断写作的巨大强度;所不同的是,困窘的经济情况损害了巴尔扎克的健康,而富裕的家境则给雨果的长寿提供了物质条件。他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创作,他一生中几乎什么时候都在写,而且他也几乎把自己一生中所有的感觉与所有的感受都写尽了。更重要的是,更长的生命历程才能保证他在更大的范围与更高的境界来进行攀登与升华。因此,其结果是,如果说巴尔扎克只是法国小说的一个伟大巨匠的话,那么雨果则成为了整个法国文学的代表与法兰西民族的偶像。

当然,雨果诗国的建成更重要的还是以他的天才。天才并非神秘不可测,它只不过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殊特才能而已。雨果作为诗人的才能优势,首先在于他具有极为丰富的感受和极为敏锐的感觉。他不仅比一般人,而且比一般的诗人都有更多的感受神经、感受心弦,能够更多地对任何领域里的任何事物、任何变化、任何信息有所感应,大至政治领域、社会公共领域、人类生活领域,小至个人身边琐事以及内心生活领域中不平凡的或再平凡不过的、重大的或细微的事件与现象,他的感应雷达都不会加以放过,都可以引起他的诗情诗兴,使他产生奇思妙想。与此同时,他这种丰富的感受与他敏锐的感觉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他对每一个事物、每一种现象的内涵、性质、形态、色彩、音响,都有理性而形象、具体而深入的感知与体验。于是,当一个事物、一个对象作为一个诗题出现在他的悟性与灵感中的时候,他的感受能力与感觉能力已经使得它具有充实的内涵、完整的格致、饱满的形态,成为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雏形。

雨果诗歌天才的另一突出表现,是他非凡的思维扩充力与思维开掘力,不论是他的理性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具有这种极为优秀的禀能。他不是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不可能带有专业的思辨性与体系的完整性,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或者嫌他的思想不够深刻,都是不公正的。事实上,雨果与很多诗人不同,他酷爱思想,他乐于追求在自己的诗歌里表达思想,他这种兴趣与爱好是如此强烈以至很容易暴露出与他思辨深度的欠缺与体系的不严密性,这往往成为不少文学史家与文学批评家讥讽的话题。但应该看到,雨果的思维扩充力与思维开掘力是很惊人的,当他产生了一个诗的主题后,他往往能把这个主题扩充、延伸、发展成为一大片思绪。对诗中的一片思绪,人们本来就无权要求它们自成严谨的体系,或带有思辨深度,只需它们具有一种内髓、一掬精英、带有激情的力量就足够了。雨果诗歌中点点的思想观念与丝丝的思绪意蕴正是这样,它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倾向,一种浩博的精神,一种激越的力量,这种倾向,这种精神,这种力量,就是符合最广大的人群需要的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它们给人以巨大的召唤与感染,这些思想观念、思绪意蕴就像太空中散漫的繁星,成簇地呈现为星云或星系,给人以浩瀚宏博之感,使人灵魂心境为之一新。他的这种特点,正是富于思想的大诗人的标志。雨果是深知形象力量的诗人,他在热衷于表现某种思想的时候,总是特别尊重诗对形象的需要,他很善于把诗题与诗意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当他需要扩充、延伸与深化他的思想,当他需要演绎他的思绪的时候,他更善于用一连串的形象、一连串譬喻、一连串描写性的叠句来加以完成,有的文学史对他连续不断地使用譬喻不无微词,但他的这种方式正符合诗歌的比与兴的要求。毫无疑问,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是超人的。

雨果是一个具有非凡的思维开拓力的诗人。这里所谓的思维开拓力不是指思维自身延伸演绎的能力,而是指在认知上或在想象上对客观事物、客观对象的本质与表面进一步加以发现与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外分两个方面,即理性的与感性的。理性方面的思维开拓力是靠悟性与知识来完成的,雨果在这方面是一个惊人的高手。他的诗歌涉及不少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等方面的知识,他的这些知识绝大部分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实践与参与,其中很多固然是来自对有关方面书籍的研读与涉猎。但他的研读与涉猎往往是半途而止的,其余一半的行程则往往是靠他的悟性与推理来完成的,这种能力实为常人所不具有。感性方面的思维开拓力则是靠形象思维、想象来完成的,形象思维单薄、想象力欠缺的诗人,肯定是贫乏的诗人。在想象力方面,雨果显然也是一个超级的天才。想象力是他诗歌的雄健翅膀,有了它,雨果在诗歌创作中如天马行空,随意超出时空的疆界而自由骋驰。他的诗歌有那么多对于异国、对于历史时代、对于幻境、对于奇特事物的描写,这些描写是那么丰满多姿,鲜明活现,五彩缤纷,有声有色,都出自诗人丰富而又细致入微的想象。

雨果诗歌天才的第三个方面,是他所具有的高超非凡的表现力,也就是高超非凡的诗艺。对于诗人来说,表现力机能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与格律。雨果首先是法语语言的一位大师。他这位浪漫派的领袖,彻底清除了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语言中留下的积淀与痕迹,使法语在他的笔下不拘陈规,如生龙活虎,极具表现力。他在诗歌创作中,既善于使用清丽典雅的传统诗歌语言,又能驾驭生动活泼的通俗用语,甚至能将儿童的口语与顽皮话引入诗歌。他是法国作家中拥有词汇量最大的一个作家,可谓辞藻王国之君。他如伟大的统帅,得心应手,自由自在地调遣这支无比庞大的词汇大军,摆出各种各样的阵势,造成千变万化的景观,生出无穷无尽的意趣。他把每一个语言词汇都运用得如此准确贴切,如此熠熠生辉,其技艺出神入化,有如达·芬奇之于色彩、米开朗琪罗之于雕塑。雨果是法国诗歌中最精于格律声韵的大师,他虽以十二音节的亚历山大体为其主要格律,但也常运用从一音节到十二音节的多种音节,以长短不同的诗句组成各种不同的诗节,使诗节的结构变化多端,各异其趣。雨果在押韵上是一个罕见的超级能手,即使是在短诗行狭小的空间里,他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任何技术词汇与专有名词也难不倒他,他甚至可以神奇地把拿破仑三世手下走狗的名字用来押韵,使他们成为音响的囚徒,使诗歌的节奏成为他们的监狱。这种思想倾向与诗艺技巧的高度结合,不可谓是出自神来之笔、足以令人赞叹不已?

歌 吟 集

(1828年)[1]①

双岛赞

请告诉我他来自何处,

我将告诉你他的归宿。[2]②——欧仁·雨果一

这双岛象征着一个世界,

隔开两个浩瀚的大洋,

远远地高耸于茫茫碧海,

就像巨人的头颅一样。

遥望这双岛的巍巍层峦,

我猜想,上帝将这群峰救出深渊,

准有个不可思议的宏图;

那雷轰电击的山头烟雾缭绕,

大海向赤裸的山坡卷起怒涛,

火山咆哮在这双岛深处。

这屹立在嶙峋的礁石间

翻腾的浪花中的双岛,

好比两艘缴获的大船

抛下由链条系住的永存的锚。

或许是那为昏暗的海滨

带来满目凄凉的风景

与一片恐怖气氛的巨手,

使这双岛显得如此可怕,

只因这里诞生过波拿巴,

只因这里曾将拿破仑夺走!“这里有他的摇篮!他的陵墓!”

这个史实将光照千秋。

无论天下兴亡,无论世事沉浮,

这句赞语将永垂不朽。

向着这面带愁容的双岛,

迎着他那亡灵的号召,

明日将拥来全世界的兄弟;

那掠过群峰的惊雷闪电,

那狂风暴雨,那暗礁险岩,

将引起对他的无限回忆!

远离我们为他命运的暴风雨

所震撼的江畔与河旁,

上帝安排他诞生并死去

在这孤零零的双岛上;

为的是当他来到人间时,

不让这影响深远的出世

给尘寰传来丝毫信息;

为的是当行军床为他送终,

不让他再将大地惊动,

只让他悄悄地停止呼吸!二

他的想象何等丰富,在那美妙的青春!

在那旅途的终点,他的思虑何等深沉!

他终于做醒了那失去理智的美梦;

他终于发现了王位与荣誉的虚妄;

他终于看透了他的追求只是一枕黄粱,

那转瞬即逝的憧憬原来只是一场空!

早在故乡科西嘉岛上,那童年的梦幻

就已经向他闪现出昙花一现的王冠,

帝国的雄鹰就在他的大盾上展翅高飞;

早在锋芒毕露的等待中,他就听见

他遍于全球的臣民在他营帐的门前

用世界上的所有语言异口同声地赞美!三欢 呼“光荣属于拿破仑!光荣属于首席执政官!

只有上帝才佩戴他头上的这顶皇冠。[3]①

从尼罗河到玻利昔尼斯河,他高唱凯歌。

无数国王及其子孙纷纷向他俯首鞠躬。[4]①

  一到罗马,他就在皇宫

  为儿子定下宝座!“他的雄鹰永远展开强有力的双翼,

让他的惊雷压倒所有望风披靡的城市。

  他操纵教皇选举会;他控制土耳其政府。[5]②

他让战旗迎着伊凡三世的金十字架,[6]③

  伴着从金字塔下夺取的月牙,

  永远带着淋漓的鲜血飘舞![7]④“那黝黑的马穆鲁克,那骁勇的哥特人,

那高举起火焰四射的长枪的波兰友军,

都争先恐后地将力量贡献给他的雄心。

他们有他那可靠的法令与可信的声誉。

  人们看到各民族的儿女

  在他的队伍里高歌猛进!“他的巨手,当他达到他所追求的目标,

不是将一个帝国赏给兵士作为慰劳,

就是迫使那些国王在他的宫门外站岗,

好让他走下战场或者离开宴会,

  在他所征服的地方安睡,

  犹如渔夫躺在自己的渔网上!“他那帝国的安乐窝建筑得那么高,

我们好像就在那理想的星球里逍遥,

从那里永远听不到风暴的怒吼!

暴风雨只能在他的脚下枉自嘀咕;

  要想打击到他的头颅,

  雷电就得直上青天的尽头!”四

雷电扶摇直上!——从被推翻的巢中,

他倒下了,因惊雷的轰鸣而怒气冲冲。

  那些国王群起惩办他们的暴君。

他被活生生地抛给荒无人烟的孤岛;

被俘虏的巨人离开了大地的怀抱,

  大西洋负起监护的责任。

啊!在圣赫勒拿岛他多么轻视自己的生命,

每当黄昏,他抬起燃烧着渴望的眼睛

  向那躲入天际的夕阳远眺,

他在海滨的沙滩上独自徘徊,不觉迷路,

直到一个英国兵让他从梦中醒悟,

  又将他带进自己的监牢!

多么失望啊,这旧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君王

听到不久前曾将他奉若神明的所有侏儒

  一齐将他指责,将他非难!

谁料结成联盟的民族那庄严的喧哗

所引起的回响竟是永不平息的谩骂,

  竟是他心头的无穷哀叹!五诅 咒“羞耻!屈辱!灾难!诅咒!惩罚!

但愿天地串通一气将他鞭挞!

我们终于看到这庞然大物的毁灭!

但愿向着他的面颊,向着他的骨灰,

  洒回他引起的所有眼泪,

  洒回他引起的所有鲜血!“但愿从伏尔加河,从台伯河,从塞纳河,[8][9]①②

从阿尔昂布拉宫墙,从万森的沟壑,[10]③

从雅法,从他毫无内疚地焚烧的克里姆林,

从他杀人遍野的平原与凯歌高奏的战场,

犹如他那必然带来不幸的光荣的回响,

  让死者咒骂着向他的名字大发雷霆!“但愿他看到受害的人们拥向他的周围!

但愿所有逃出深渊的幽灵成群结队,

千千万万,浩浩荡荡,宣告着棺材的秘密,

带着被利剑砍伤的肢体与被闪电划破的伤口,

混乱地互相撞击那被硝烟熏黑的骨头,[11]①

将圣赫勒拿岛变成凄凉的约沙法谷地!“但愿他活下去,每日每时忍受死亡的痛苦!

但愿这骄傲的征服者垂下眼睛,抱头大哭!

那些几乎不知道他昔日的荣誉的监狱看守

曾嘲笑他的权利,用冰凉的锁链缚住

  这曾因迫使国王们低下头颅

  而感到疲乏的巨手!“他以为他那稳操胜券的运气

将压倒普天下芸芸众生的记忆;

但上帝来了,一口气就吹灭他可恶的火把,

仅仅将任何凡夫俗子进入坟墓长眠

所需要的可怜的空间与有限的时间

  留给罗马这‘永恒之城’的对头冤家。“大海将埋葬他,遗忘将走在这坟墓的前面。[12]②

他在圣德尼白白地预先让人装点

一座金碧辉煌的大理石砌成的皇陵;

苍天不曾希望那些君王的幽魂,

看见他蛮横无理的僵尸带着泪痕

回到这昏暗的墙下,闯进他们的坟茔!”六

但愿这杯苦酒终于喝空!但愿这场梦

开始于如醉的狂热,终于结束在恐怖中!

对他年轻时轻信的头脑,我们曾寄予希望;

后来精神获得了满足,我们竟纷纷颤抖,

  唉!让我们从视野的另一头

  回顾他一生历尽的沧桑!

这样,当你走过一座巍巍高山的脚下,

面对他征服的顶峰,你将久久感到惊讶,

任凭岁月流逝,他的山巅将永远自豪,

他的森林将为荒芜的海岛铺上绿毯,

  堆在他头上的王冠

  将高耸入云,直刺重霄!

攀登吧,努力探索这闻所未闻的境界!——

你将仿佛隐入青天——你将消失于云海!

巍峨的高山将改变你眼前的景色与风貌;

透过百年古杉下一片幽暗的深渊,

  你将看到惊雷与急湍

  交织着闪电与狂涛!七

这就是光荣的映象:

首先如棱镜般令人眼花缭乱,

然后仿佛赎罪的镜子从帝位上

照出那血迹斑斑!

从贵为天子到沦为阶下囚,

这就是他一生前后

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

他的名字意味着双重的经历:

年轻时,所向披靡,天下无敌;

年老时,不断倒霉,感慨如缕。

在科西嘉,在圣赫勒拿,

假如有颗动荡的流星

在寒冬的深夜,从悬崖

那昏暗的顶峰放出光明,

船夫就好像看见忧郁的船长

将他的影子投向远方,

始终巍然挺立,抄着手,

不禁赞叹:为了最后的晚会,

他又来到风暴中将一切支配,

如同在战场上将一切左右!八

他失去一个帝国,却获得两个祖国;

只因对他的怀念,它们才遐迩闻名,憔悴凋落[13][14]①②

在汉尼拔的大海中,在瓦斯科的洋面上;

作为那时代奇迹的见证,它们将永远

提起他的名字,只要他从世界的极端

  依然唤醒双重的回响!

这双岛依佛看见引起血肉横飞的炸弹

在漆黑的夜空划出那酝酿火灾的曲线,

在惊恐万状的城垣的上空左右摇摆,

然后,像一头往下猛扑、伸出残忍的鹰爪,

用翅膀拍击大地的秃顶的坐山雕

突然落下,带着轰然巨响凿入闹市的大街!

炸弹坠落后,很久很久,这双岛看见

那发出雷鸣的弹坑的巨口依然冒着浓烟,

从那里冉冉升起一团迟迟飘散的黑雾,

从那里,化成弹雨的爆炸了的炸弹

一步步走向灭亡,吐着它的肺腑心肝,

  在燃烧中渐渐根绝了痛苦!1825年〔6月25日—7月1日〕[1]① 双岛:科西嘉与圣赫勒拿。《歌德谈话录》载,1827年1月4日,歌德曾对爱克曼说:“要想看到雨果的写作风格,你最好读一读他写拿破仑的《双岛赞》。”[2]② 欧仁·雨果:维克多·雨果的二哥,自1823年起居于夏朗东。[3]① 玻利昔尼斯河:现名第聂伯河。[4]① 罗马:意大利历史名城,世界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5]② 伊凡三世(1440—1505):莫斯科大公(1462—1505),拿破仑曾拟置十字架于克里姆林宫伊凡塔顶。[6]③ 月牙:即新月,系土耳其帝国的国徽。[7]④ 马穆鲁克: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苏丹卫队。哥特人:古日耳曼人。[8]① 阿尔昂布拉:西班牙格拉纳达十三至十四世纪阿拉伯王国的王宫。[9]② 万森:在巴黎之东,其地有法国国王用作行宫的城堡。1804年3月20日,昂甘公爵被拿破仑处死于城堡的壕沟中。[10]③ 雅法:以色列城市。1799年,拿破仑曾占领此城。[11]① 约沙法谷:近耶路撒冷,为犹太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坟场。参看《旧约·约珥书》。[12]② 圣德尼:在巴黎之北,其地大教堂最负盛名。[13]① 汉尼拔(前247—前183或前182):迦太基统帅。公元前218年春,曾率约六万军队远征意大利,揭开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14]② 瓦斯科·达·伽马(约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1497年,曾奉葡王命自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1]①铜柱颂

            山从尘土起,[2]②

海自细流来。一

啊,复仇的古迹!永不磨灭的胜利纪念碑!

铜柱啊,你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何等崔嵬,

仿佛将你的光荣带向虚无缥缈的天空;

那巨手所创造的奇迹,如今只有你

岿然独存;——啊,你这巨人的丰功伟绩

  所留下的辉煌的遗踪!

啊,伟大帝国与伟大军队的象征,

圆柱啊,你流芳千古,高耸入云!

我爱你:异邦人怀着敬畏之心将你赞美。

我爱你胜利的浮雕上的英雄;

所有这些烈士的光荣

簇拥在你的周围。

我爱从你的侧面,啊,光芒四射的圆柱,

看这些战士复活,他们洒尽热血的道路

曾越过多瑙河,越过波河!

你像一个勇士将被征服的敌人踏在脚下。

我爱你装饰着军旗的柱顶和你用盔甲

  铸成的底座!

你和亨利铜像结为伴侣,我为你们而骄傲:

我爱看你们双双挺立,啊,祖国的荣耀,

你们永垂不朽,俯瞰我们熙熙攘攘的行人,

你们这一对孪生儿象征着爱与怒,

  它是人民俭朴的产物,

  你是异国武器的化身!

多少次啊,当夜幕中隐藏

那银色的月亮或闪烁的繁星的晚上,

我来到你身边,带着忧伤,将你的荣华追念;

投出燃烧般的目光回顾你的历史,

我这夜间的来客缅怀你如此灿烂的往事,

  好比一个牧人出席国王的盛宴!

多少次啊,法兰西的圆柱,我在回忆中听到

敌人的大炮在熔炉中吼叫!

多少次啊,你的战士纷纷复活,

我从你的身上听到他们击剑的声响,

  看到那四面八方

  连天的烽火!

啊,纪念碑,那些肆无忌惮的外来敌人

即使人多势众,在你的面前也未曾得逞。

他们的脚步震撼不了这至高无上的铜柱。

一旦命运将他们驱向我们的海岸,

你那战斗的队伍就像铁流一般

  打得他们溃不成军,招架不住!二

什么!难道我会听不见你的低吟,

你那甲胄从头到脚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啊,圆柱!我好像感到一阵眼花缭乱,

你铜铸的大队人马好像要奔下圆柱……

你所有慷慨捐躯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向天国的进军好像突然中断!

他们的呼声将古老的铭文与地名两相混合:[3][4][5][6]①②③④“塔兰托,勒佐,达尔马提亚,特雷维佐!”

他们的雄鹰飞出沉睡的梦乡,

紧随这长着一对火红色尖喙的双头鹰,

这阴影的朋友在黑暗深处停止了飞行,

将目光扫向鹰群,犹如扫向太阳的光芒!

怎么了?——啊,罗马所羡慕的铜柱,

你凌空绝世,竟受到什么难堪的侮辱?

你的军团怎么竟像个孤儿似的战栗?

谁唤醒了这些永垂不朽的英灵?

这些用翅膀拍打你的底座的雄鹰

让谁给唤起那压在被束缚的利爪下的霹雳?三

我深知:那些外国人要将我们的记忆勾销,

他们要一页一页地将我们的历史撕掉,

全不顾写成历史的是我们的热血与利剑。——

啊,亡命之徒!他们可敢碰一碰这胜利纪念碑?

这铜柱蕴藏着怒火中烧的惊雷,

  每一朵火花就是一道闪电!

他们莫非要将我们军队的统帅拿破仑打击?

他们莫非要从我们普照世界的光荣里

夺去我们古代那些将军的遗产?

他们对于如此的重负毕竟无能为力:[7][8]①②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与阿喀琉斯的武器

  只能由英雄分担。

但奥地利人却在聊以自嘲的狂妄中满足,

而我们英雄的名字仅仅意味着他们的耻辱。

他们的败北使我们的勇士大显神威。

他们对少于封建附庸的胜利者忧心忡忡,

他们对我们军用马车上的花饰予以宽容,[9]①

  只要那些花仅仅是月桂。

啊,铜柱!他们面对你无比灿烂的光辉

竟因一役之功而得意,难道从来不想赎罪?

这猖狂的人们怎么会如此鲁莽?

难道践踏我们的史册就不受制裁?

他们究竟是怎么阅读你展开

  在空中的这凯旋的篇章?

难道这文字他们怯懦的目光竟不认得?[10]②

啊!但愿他们在金字塔下,在维也纳,[11]③

在古老的克里姆林宫,在埃斯科里亚尔宫,

向那些国王学习这文字,那无数富丽的宫廷

不久前曾遍布法兰西帝国的门庭,

  犹如满是灰尘的帐篷!四

那些与我们对抗的外敌在打什么主意?

难道昨天的欧洲不曾沦为我们的奴隶?

我们岂能容忍它的桎梏进行可耻的报复!

不!我们有勇气重整旗鼓,再赴沙场。

他们毁伤过我们的肢体;但时光

  也许让雄狮的利爪重又长出。

他们凭什么权利将我们的光荣摧残?

波旁家族曾一直哺育我们的凯旋。

我们的国王曾为你将颤抖的敌人拦阻,

啊,胜利纪念碑!你的荣誉积满他们的脚边;

  倘若你的四只雄鹰正在安眠,

  那多亏白旗的庇护。

什么!地球正因电的火山而摇撼;

美洲在大西洋彼岸纷纷呐喊;[12][13]①②

伊斯坦布尔在咆哮;艾蕾回到远古的年代;

里斯本竭力挣脱英格兰的束缚……

而历史悠久的法兰西人因只有他人的脚步

  才使世界战栗正独自愤慨!

当心啊,外国佬;我们从来就善于创造!

优哉游哉的悠闲对我们的诱骗只是徒劳,

我们对战争的舞台是如此心驰神往!

由于缺少利剑,无所事事,赤手空拳,

  我们竟弹断竖琴的琴弦!

  我们唱着歌,就像祖先在打仗。

当心啊!——法兰西早已长大成人,

再也不死气沉沉,再也不忍气吞声!

我们的雄师有朝一日将排山倒海,铺天盖地。

面对异族的凌辱,我们万众一心,斗志昂扬,

人人拿起武器,在滑铁卢的磨刀口上,

  旺代将宝剑磨得格外锋利。

你们真是欺世盗名!——什么?难道有必要

到你们所有的战场去拔掉战时的路标?

难道有必要抛开这些因价值而永存的名字,

到你们那里去寻求新的洗礼、新的光荣?

  你们大炮本身的青铜

  难道不就是令人信服的标志?

外来的敌人将撕碎法兰西的纹章!

由于我们的掉以轻心,他们将更加嚣张,

他们卑鄙的铁锤将打向我们骄傲的纹章牌!

啊!……好比那震撼世界的古罗马人,

法兰西人啊!你们战袍的褶痕

  将战争与和平一起带来。

你们的翅膀将在浮想联翩的时候[14]①

从加的斯飞向非洲,从莫斯科飞向亚洲。

你们奔跑着将英国人、俄国人与德国人驱逐;

面对你们致命的号角,那些城楼将应声而倒;

  你们的军旗知道

  通向所有国都的征途。

当他们的命运和你们的命运权衡轻重,

所有的民族都相形见绌,甘拜下风。

你们美名的盛誉没有谁足以相提并论。

所有的国家都围着你们不断地团团转。

你们的星辰一出现,所有的星辰就顿时暗淡;

  你们前进时,全世界都步着后尘!

当卑躬屈节的奥地利在你们的四周回旋,

法兰西的两位巨人曾践踏它的王冠!

打开古老的先贤祠大门的历史

留给德意志秃鹫的额角的伤痕至今犹存:

  一处来自查理大帝的凉鞋,

  一处来自拿破仑的马刺。

前进吧!——你们虽然失去那带着你们的雷霆

展翅出巢飞过所有高傲的头颅的雄鹰;

但你们依然保存着方形王旗与百合花。

而今高卢雄鸡正唤醒整个世界;

它的啼声足以向你们深沉的黑夜[15]①

  预示奥斯特利茨的朝霞!五

正是我刚才坠入沉思!正是征战的呼声

刚才伴着我那撒克逊人的名字使我出神!

正是我刚才随着一面胜利的旗帜飞驰!

正是我的呐喊曾经在号角声中时断时续,

将一把宝剑的金饰作为最初的玩具!

正是我早在孩提时代就成了一名战士!

不,兄弟们!不,这等待时期的法兰西人!

我们全都风华正茂,面对营帐的大门。

啊,从未搏击长空的雏鹰,在和平的环境里,

对父辈的荣誉我们无论如何要加倍爱护,

啊,警惕的哨兵,请千万提防任何凌辱,

  请捍卫我们祖先的战衣!1827年2月[1]① 此铜柱立于巴黎市中心旺多姆广场,顶上有拿破仑一世立像,系1806—1810年拿破仑为炫耀武功用缴获的一千二百门大炮熔铸而成,故又名“凯旋柱”。[2]② 引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70—前19)的《农事诗集》。[3]① 塔兰托:意大利东南部古城,爱奥尼亚海塔兰托湾的港口。[4]② 勒佐:即勒佐加拉勃利亚,意大利南部古城,西临墨西拿海峡。[5]③ 达尔马提亚:南斯拉夫一地区,包括亚得里亚海沿岸与附近一千多个小岛,今为克罗地亚共和国一省。[6]④ 特雷维佐:意大利北部古城,今犹存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古迹。[7]①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前336—前323),其所建帝国于极盛时期曾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8]② 阿喀琉斯:希腊神话中远征特洛伊的阿凯亚人中最英勇的将领,荷马史诗《伊利昂纪》的主人公。[9]① 雨果原注:“奥地利拒绝承认在它看来是加封于其领地的称号,但只要能唤起胜利的回忆的那些封号偏又接受。”[10]② 1798年7月21日,拿破仑于埃及吉萨金字塔附近大胜马穆鲁克。[11]③ 埃斯科里亚尔宫:西班牙王宫,在马德里西北。[12]①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与海港。当时称拜占庭,后通称君士坦丁堡。曾为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都城,1923年前系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地处欧亚之间的三角形半岛之上。[13]② 艾蕾:希腊神话中彼俄提亚国王阿塔马斯之女,堕海而亡。[14]① 加的斯:西班牙城市。[15]① 奥斯特利茨:捷克斯洛伐克城市。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于此大胜奥俄联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