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大意 答乡村建设批判--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 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2 06:37:04

点击下载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乡村建设大意 答乡村建设批判--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 精

乡村建设大意 答乡村建设批判--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 精试读:

作者简介

1930年代末于山东1936年与培宽、培恕于济南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出版说明

梁漱溟先生(1893.10.18—1988.6.23)原名焕鼎,字寿铭,以笔名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梁漱溟先生自称“问题中人”,其毕生所重,一是人生问题,二是中国社会问题。对于人生问题的追求,使他出入于西洋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宋明诸学派间,而被视为思想家。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考索,又促使他参加中国革命,并投身社会活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曾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开一时风气之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执笔撰写《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在思想学术、乡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等各领域,梁漱溟先生都留下了丰富的著述。

我们此次新编增订《梁漱溟全集》,在原山东人民出版社版的基础上,广为征集,网罗佚文,并将梁先生的著述,按专著、文集、札记、书信、日记、传记等不同体裁,复以时间或主题为序,划分卷帙。各卷之首皆撰有“本卷编校说明”,详细介绍该卷所收内容之版本考订与编校流程,以供读者参考。《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的编辑出版,得到了梁漱溟先生之子梁培宽、梁培恕两位先生的全权委托与鼎力支持,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中华书局编辑部2018年8月本卷编校说明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大意》和《答乡村建设批判》。《乡村建设大意》是李志纯、郝心静、侯子温三人根据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全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第二届和第三届两次会上所讲之内容,记录并整理而成,曾经梁氏本人批改。该书1936年1月由邹平乡村书店出版,1939年曾由重庆乡村书店重印。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36年邹平版为对校本。

1935年4月新知书店出版的由千家驹、李紫翔主编的《中国乡村建设批判》论文集,对1930年代在全国各地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包括梁漱溟在山东所从事的乡村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予以批判。《答乡村建设批判》一书,系梁漱溟针对这些批判意见所作的答复。该书写成于1940年8月,1941年2月由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印行。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41年版为对校本。—— 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 ——乡村建设大意编者序言

本书系就吾师梁漱溟先生为邹平全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第二、三届两次的会上所讲,整理而成。第一次由李志纯同学笔记;第二次由郝心静同学笔记;余即根据二者,复参考吾师以前所讲“乡村建设理论”,加以整理编次;并代拟各段各节小题目。

邹平全县小学教师为数约三四百,都是乡下人;而会期又不长;故师为讲演时,开头即说:“我以前在院里讲‘乡村建设理论’时,要用好几个月的工夫才能讲完;而这次我们只有几天的功夫,所以不能再用那种讲法,现在只能说说乡村建设大意。又这次的讲演,原是为我们邹平小学教师讲的,所以末后多说关于邹平的事情。因此这次的讲话有两点应请大家注意:一只讲乡村建设大意;二末后多说关于邹平的事情。”所讲取乎通俗,容易了解,又多为邹平人而发,并非乡村建设理论的简本,此愿读者诸君先要鉴知的。第虽云只讲乡村建设大意,末后多说关于邹平的事情;而于一般为乡村建设之研究或他处乡村工作者,要亦不无可供参考之处。尤其是留心邹平村学乡学的人宜参阅此书。是以付诸铅印,以应大家需要。

再本书原为一讲演笔记,虽曾经吾师批改,而文责仍应由编录者负之;此亦愿读者诸君鉴知,并希指教为幸!侯子温二十五年一月一日识于济南第一段乡村建设是什么?一、乡村建设的由来今日中国朝野上下都已注意到乡村建设“乡村建设”四个大字,以前从来没有见人用过,也没有听人说过;这是从民国二十年本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成立时才标出来的。以前虽也有人曾经做过类似这样的事,但没有明白标出“乡村建设”这一名词。自从本院标出之后,国内乡村建设的风气亦日渐开展,“乡村建设”一词,才不断地为大家所引用。尤其是近二三年来,乡村建设的风气,更是蓬蓬勃勃,全国都在讲求乡村建设了。大家也许听到过,民国二十二年七月,曾在本院开了一个“乡村工作讨论会”,到会的人数很多,全国各乡运机关团体,差不多都派代表来了,个人来参加的也很不算少。还有中央政府,现在成立了一个农村复兴委员会,他这个会名字面虽与“乡村建设”一词不同,而意思都差不多,他也是在提倡乡村建设事业的。其他如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金陵大学的农学院、江苏教育学院、中华职业教育社、华北工业改进社等等,都已注意并且努力在作乡村工作。至于本院以及南方的乡村改进区、北方的平教会等等,更不用说都是在作乡村建设工作了。再如今之教育家开口即谈乡村教育,经济家便说农村经济,政治家亦亟亟倡办地方自治,农业家固然办农业改良,即工业家亦要办乡村工业(如华北工业改进社即专门研究如何发展乡村工业的一个机关),甚而至于一向专在都市营业的银行界,现在也注意到乡村,要在乡村里投资了。——这个事情,他固然不单是为的乡村而且为他自己;可是对于乡村的帮助却也很大。例如我们在邹平所办美棉运销合作社的贷款,就是与中国银行来往的。由本院居间向中国银行接洽,放大宗低利款与各棉农;这于农村金融的调剂有很大的好处。他如上海银行在陕西,中国银行在河北,金城银行在河南,都作了不少放款。乡下人苦于无处借钱,得此颇能活动。

还有,不但作乡村建设的人是一天天加多,即乡村建设的范围,也越讲越宽了。先是只注意到农业改良、教育普及等片面工作;而现在也渐渐地知道注意讲求整个乡村社会的改进了。这实在是乡村工作的一个大进步。这样下去,乡村建设的风气,越来越开展,越来越扩大,势将形成一个最有力的潮流。乡村建设的由来

乡村建设已为一般人所注意并且已经在努力实际工作,这种情形,大家如果留心看报便可以知道。现在国内出版的各种报章杂志,常刊有《农村经济专号》《乡村教育专号》《各地农村调查》《各地乡运报告》等等,由此便可以看出乡村建设差不多已经成了中国现在最有力的一个潮流。可是这个潮流究竟由何而来呢?在以前几年为什么没有人谈乡村建设?现在大家又为什么谈得这么起劲呢?我们要知道天下事原没有偶然的,乡村建设亦自有他的由来。例如我们几位同人在邹平办这个研究院,并不是由于我们忽然发此奇想;其他社会上所有的乡村运动的机关团体,更不能同时都发奇想,都各有他们的由来。乡村建设这个口号,所以喊得这么响,宁为偶然的事?那么,乡村建设究竟是由何而来的呢?关于这个意思,要详细地讲明白,须用很多的话,现在我先总括地回答这么一句:

因为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大转变,而有今日的乡村建设运动。

大家先记住这句话,以下我们再慢慢地仔细地来解释它的意思。什么叫乡村破坏?

我们说:“因为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而有今日的乡村建设运动。”那么,乡村破坏又怎么讲呢?这有两层:

1. 天灾人祸的破坏乡村——所谓乡村破坏,笼统地说就是指乡下日子不好过了,并且这个不好过非自今日始,远自近百年来就一天天地不好过了;尤其到了近二三十年来,不好过的程度,更加深加重加速,乡下人简直无以为生了。大家有的年纪大些的,总还记得:在从前的时候,乡间很少有土匪抢案等情事发生;那时天下是如何的太平!可是到了现在就不比从前了。像邹平这样的地方,在现在的中国实在是很少有的,简直可以说是个世外桃源。其他各省各县,那真闹得不得了,兵灾匪患,有的地方还有共产党,烧杀掳掠,直闹得几十里路没有人烟。更兼连年的水旱天灾,蝗虫为害,农民终岁勤劳,不得温饱。而政府里还要加捐派税,暴敛苛征,农民简直没法子供应!有时年景好了,而又要丰收成灾,谷贱伤农,虽有粮食,也换不出钱来;甚而至于贱卖也无人要。这样层层压迫,农民如何能不经济破产?如何能有好日子过呢?

2. 风气改变的破坏乡村——由上所述,乡村破坏,乡下日子不好过的原因,就是天灾人祸了!据我的观察,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原因,我看破坏乡村最重要的还在乡间风俗习惯的改变。因为风俗习惯的改变,让乡村破坏更渐渐地到了深处。这句话怎么讲呢?本来在一个社会里边,顶紧要的就是他的那个社会制度。一个社会制度,就是他那社会里边人人所共循共由的道路。大家循由,则社会秩序安宁;否则社会秩序紊乱。所以说他实在是社会里边最要紧的一个东西。这个社会制度,有的是多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有的就是靠他那社会上的风俗习惯。我们中国即属于后者。那么,我们看现在中国的社会制度尚为一般人所共循共由乎?我们可以说:已经不能如此了!现在中国的旧社会制度也就是旧风俗习惯,已渐渐地改变崩溃,渐渐地被人否认了。这种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的崩溃破坏,实在是最重要最深刻的破坏。别的破坏还好办,这种破坏最没有办法。你想一个社会上大家都没有了准路可走,那还了得吗!怎么会不乱呢?可是中国现在就是这种情形;所以说中国的乡村破坏,已经渐渐地到了深处。

乡村破坏,就是这两个讲法;这也可以说是浅深不同的两层意思。乡村破坏由何而来?

什么叫乡村破坏与最要紧的乡村破坏,我们已经明白了;可是大家如果再追问一句:乡村为什么被破坏?风俗习惯为什么要改变呢?在未讲明这个意思之前,我想先要大家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与以前历史上的乡村破坏不同。以前每逢改朝换代,天下也要大乱,乡下日子也要不好过;并且历代社会上的风俗习惯也略有改变。换句话说,在以前历史上也曾有过乡村破坏,但与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大不相同。以前的天下大乱,不久即可复归于平治;社会上风俗习惯的改变也不多,精神上仍是相演数千年而不变的。等到近几十年的乡村破坏就不同了,他是一直下去不回头的一种乡村破坏,乡村纯落于被破坏地位,破坏的程度日渐加深加重加速,不会停止;并且风俗习惯亦将根本改变了。那么,这种乡村破坏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从世界大交通,西洋人往东来,中国人与西洋人见了面,因为抵不住他的压迫,羡慕他的文明,遂改变自己去学他以求应付他;结果学他未成,反把自己的乡村破坏了。换句话说,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完全是受外国影响的。自西洋人会造大轮船,可以横渡重洋到世界各处去之后,中国也有了西洋人的足迹,中国的海禁就渐渐地开了。这一开可不要紧,让中国文化就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在这个大的变动中就把中国的乡村破坏了。如果不与西洋相遇,中国文化决不会有此大的变动,他仍要照老样子继续演下去。可是既与西洋相遇,也就逼着中国人不得不有此大的变动了。中国文化为什么要变?

所谓逼着中国文化不得不有此大的变动,到底是什么原故呢?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既与西洋文化不同,而又敌不过他;所以见面之后,就不得不改变自己去跟着他学了。本来中国在历史上是常常能同化外族的,从来没有跟着外族变过,他是常常站在文化上一个独尊的地位,四周围的邻国,文化程度,实在不配与中国比较。例如匈奴,哪能与汉族比衡呢?(既然根本不配比较,所以也就无所谓不同,说:“匈奴文化与汉族文化有什么不同”,这话实在没有听到有人说过。)邻国的文化程度既然很低,所以中国不去学他,只有他们跟着中国来学。试看当时的邻国,大大小小,没有一个不是学中国的。如日本就是顶有名的学中国的一个民族,他的文字、衣服、饮食、礼节等,都是从中国学去的;直到现在,在日本的一个大庙里,还存着中国唐朝时代的衣服用具等等哩!其他如高丽人、满洲人,哪不是学中国的?可是这次所遇见的西洋人就很厉害了,他的文化既与中国不同,同时他的程度也很高,可以做中国文化的敌手;不但可以做敌手,简直是敌不过他了。那么,既然敌不过,就用不着讲许多道理,只有跟着他去学。事实上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们从事实上看,就可以见出来中国人于近几十年来处处是学西洋,步步是学西洋;自光绪变法维新,而至辛亥革命、民国十五年的北伐,都是学外国。例如废科举、兴学堂、练新军、设造船厂、修铁路、念洋书、穿洋服,乃至言语思想、风俗习惯,处处都要跟外国学了。

总之,中国人既与西洋人见面之后,中国文化便发生了变化。自变法维新一直到现在,其中有好几次的变化,有好些地方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一天一天地在那里加深加重加速度地变,这样也变,那样也变,三年一变,两年一变,孙猴子有七十二变,中国人变的也和他差不多了。本来每一度的变,都是希望着能变成功,以为这样可就好了,就可以抵得住外国人,国内也可以从此太平了!换句话说,这样一变,就能够适应这个新环境了。例如人家已经有了飞机大炮,我们不能再用枪刀弓箭;人家已经有了火车轮船,我们不能再用帆船牛车;世界各国都已进步,世界又已大交通,我们民族所处的环境已变,我们就不得不改变自己去学他们以求应付他们。变法维新用意是如此,辛亥革命两次北伐,用意通统是如此。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事实俱在,我们无须讳言;所有的变,可以说是通统没有成功,通统没有变好。当第一次变后,没有变好,于是再变一下;再变还是不好,于是再变;再变还不好,还不好再变……一变再变,老不见好,这可就糟了!旧的玩艺几乎通统被变的没有了!中国乡村就在这一变再变七十二变中被破坏了!为什么一变再变就把乡村破坏了?

现在大家必定要问:为什么这样一变再变就把乡村破坏了呢?这就是因为中西文化不同的原故。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原来是以乡村为本的,中国原来就是一个以乡村为本的社会;而西洋各国便与此不同。例如英国,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都住都市,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住在乡村,这哪里还能说是以乡村为本呢?我们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住乡村,过着乡村生活;中国就是由二三十万乡村构成的中国。不但英国不是以乡村为本,现在世界上著名的强国,可以说通统不是以乡村为本;他们都是一种工业国家,皆以都市为本;他们的文化,就是一种都市文明。即如日本,在以前的时候,也大致与中国相仿佛,本来不是一种工业国家;可是现在已经变成工业国家了。现在他的农民,虽然还是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乡村虽然还是很重要;可是他的国命所寄托,已是寄托在工业而非寄托在农业,寄托在都市而非寄托在乡村了。中国则一直到现在还是以乡村为本,以农业为主;国命所寄托,还是寄托在农业,寄托在乡村;全国人靠什么活着?不就是靠农业靠乡村吗?

中国的国命既然是寄托在农业,寄托在乡村,所以他的苦乐痛痒也就在这个地方了。乡下人的痛苦,就是全中国人的痛苦;乡下人的好处,也就是全中国人的好处。试看在过去的中国历史上,可以说什么事情都是为满足“以乡村为主”的生活的。以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以乡村为本的文化,近几十年来却遇到一个以工业为主、以都市为本的西洋文明,我们又一天一天地在那里跟着他学,这哪能不与自己原有的文化矛盾冲突以致日渐崩溃破坏呢?当西洋工业发达都市兴起的时候,他们的农业也受到妨碍,乡村也受到压迫;不过他于工业发达都市兴起之后,就又赶快回过头来救济乡村救济农业,所以他的乡村农业还不致落在纯被破坏的地位。现在中国就不能如此了!中国学西洋的结果,除了明着暗着直接间接地破坏乡村之外,并不见有都市的兴起和工业的发达。——在中国虽然也有都市,如北平、天津、青岛、汉口、上海、广州等地方,也可以算是都市;可是这都不能算是真的都市。因为这种都市里面的人虽然也很多,也很热闹;而那种热闹全是空的,那很多的人,多半是为避乱或者为谋事而来的,并不是以工商为生业的人。都市的重心原来是在工商业,而中国的都市工商业并不发达;都市本来应是一个生产的地方,而中国的都市则成了一个消费的地方。这与西洋的情形恰好相反。在中国像西洋一样的都市,可以说没有。中国虽然学西洋学了二三十年,而至今还没有学成功哩!没有学成功新的还不要紧,而因此却把我们旧的破坏了!把乡村破坏了!因乡村破坏而有乡村建设

中国学西洋如果真能顺利地摹仿成功为工业国家都市文明,像日本一样,那也没有什么不可;因为所谓“以乡村为本”、“以都市为本”,也只是两条不同的路而已。现在改了另走以都市为本的路,只是换了一条路罢了。只要有路走,就算有办法;只要有办法,那么,都是可以的。无奈中国终未能像日本一样学成都市文明工业国家;不但没有学成都市文明工业国家,而反因学走以都市为本的路,却把乡村破坏了!新路没有学成功,而旧路已被破坏不堪了!这一面单见破坏,那一面不见建设,这是让中国人最痛苦、最没有办法的原故。

当最初破坏的时候,大家尚未感觉到十分痛苦;可是等到破坏日益加深加重,大家才渐渐地感觉到痛了!时至今日,全国的人们,都已感觉到苦痛,真的是受不住了!这是个很浅近的道理,我们原来就是个农业国,直到现在大家仍然是全靠农业吃饭,全靠农民吃饭;那么,农业不行了,则商业亦不行;农民没饭吃,大家亦都没饭吃;乡村破坏到深处,大家将都受不了。大家就不由得不一致起来讲求乡村建设了。因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大转变而有乡村建设

开头我们说过:“因为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大转变,而有今日的乡村建设运动。”因为乡村破坏而有救济乡村运动,这尚是乡村建设之由来的浅一层的意思;更深一层言之,乡村建设之由来,实由于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大转变,因为要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所以才有乡村建设运动。但是我们又说过:中国乡村的被破坏,完全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改变。换句话说,如果当初不变,照老规矩过下去,乡下日子一定比现在要好些。照这样说来,我们现在就不要再变了?这可不成!如果不变能行,当初就不变了。过去虽然没有变成功,但往下去我们仍然是要变的。况且已经变了多少次,一变再变地都变过了,现在再想不变也不行了。不过以前因为盲目地变而破坏了乡村;所以以后再变,我们就得商量商量,看怎样变法合适再怎样去变。本来不怕变,只要看准方向,料度明白,心里有准儿有把握,能一步一步地向前变出个什么样子来,这样的变我们是不怕的。换句话说,以前每一次的转变,都没有变成功;以后呢?据我的推测,它就要成功了,就要转变出一个新局面来了。这个新局面的转变,就全靠我们的乡村建设;翻转来说,乡村建设就是由于要转变新局面创造新文化而来的。二、乡村建设的意义乡村建设的意义

从以上所说的许多话来看,乡村建设的意义是什么,大概也就可以明白了。总言之:救济乡村便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至于创造新文化,那便是乡村建设的真意义所在。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是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所谓乡村建设,就是要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什么叫创造新文化?

那么,所谓创造新文化这句话又怎么讲呢?要讲明这句话,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什么叫文化。所谓文化,本来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讲法:狭义的讲是单指社会意识形态说;广义的讲,则一个社会的经济、宗教、政治、法律,乃至言语、衣食、家庭生活等等,通统包括在内。换句话说,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过日子的方法。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过日子的方法(西洋人有西洋人的一套生活方法,中国人也有中国人的一套生活方法),他那个过日子的方法,便名之曰他的文化。那么,怎样叫创造新文化呢?从这旧文化崩溃告诉我们非换一个新办法不可,非换一个新办法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但是怎样换法呢?就把西洋的办法全盘移植到中国来吗?就把中国变成一个纯西洋式的近代中国吗?这个也不行。因为中国自有他相演数千年的历史背影,想让他完全学西洋变成一个纯西洋式的近代国家也是不可能的。

以上我们说过:中国文化将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将要转变出一个新的文化来。“转变”二字最切当,这便是我们创造新文化的办法;我们就是要从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转变”二字,便说明了将来的新文化:一面表示新的东西;一面又表示是从旧东西里转变出来的。换句话说,他既不是原来的旧东西,也不是纯粹另外一个新东西,他是从旧东西里面转变出来的一个新东西。用譬喻来说:中国好比一棵大树,近几十年来外面有许多力量来摧毁他,因而这棵大树便渐就焦枯了。先是从叶梢上慢慢地焦枯下来,而枝条,而主干,终而至于树根;现在这树根也将要朽烂了!——此刻还是将朽烂而未朽烂,若真的连树根也朽烂了,那就糟了!就完了!就不能发芽生长了!所以现在趁这老根还没有完全朽烂的时候,必须赶快想法子从根上救活他;树根活了,然后再从根上生出新芽来,慢慢地再加以培养扶植,才能再长成一棵大树。等到这棵大树长成了,你若问:“这是棵新树吗?”我将答曰:“是的!这是棵新树,但他是从原来的老树根上生长出来的,仍和老树为同根,不是另外一棵树。”将来中国新文化的创造,也正和这棵新树的发芽生长的情形是一样,这虽是一种譬喻的话,可是道理却很切当。什么叫中国文化根本动摇?

以上我们以大树作譬,说中国文化的根本就要崩溃了,就要动摇了;但指实来说,什么叫中国文化根本动摇?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前边我们说过: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不过这个说法,还未详尽,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

1. 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乡村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有形的根;

2. 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那真有道理的老道理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无形的根。

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就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已崩溃到根,已根本动摇;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已经崩溃,中国的老道理已经动摇了。前边我们也曾说过:中国文化自近百年来即开始在那里变化,在那里破坏。最初的破坏,还没有到乡村——无论是变法维新,或者是辛亥革命……等,都是先从上层中央政府改变起,再渐渐地间接地影响到乡村;先从沿江沿海通都大邑破坏起,才渐渐地延及到内地乡村。所以我们说他是先从叶梢焦枯起,才渐渐地焦枯到身干老根;他是一步逼紧一步,到最近十年来,可就真的逼到乡村来了!乡村真的大受破坏了!

最近的破坏,已经破坏到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已经破坏到乡村,这是第一层的意思。再说第二层:最近的破坏,也已经破坏到中国文化的无形的根,已经破坏到中国的老道理了。换句话说,我们中国,偌大一个民族,有这么些人在一块生活,他总有他过日子的方法,总有他的规矩、制度、道理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到最近几十年来就渐渐地受到破坏了!在最初的时候,还只是破坏了粗的地方。如从前有皇帝,以后没有了;从前的种种礼节仪式(作揖跪拜等),现在也改了;这都是些粗的破坏。——有没有皇帝、作揖跪拜等,都比较是粗而见于外的办法制度,初时只破坏到这些。至于那深处细处道理的根本处,还没有被破坏,还没有怎样动摇。可是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就破坏到深处细处了;到最近十年来,道理的根本处,也真的动摇了。现在有的中国人,所信从的道理,与从前的老道理真的大不相同了。例如现在的共产党,他就有他的主张办法,他的主张办法虽然是邪僻的,但他自有他的道理,足以迷惑一般青年,让人信从;其他党派也是这样。所以因此就把中国的老道理破坏了。老道理的根本处也已经动摇了。但真要根本破坏了吗?不会的。从真精神里开出一个新局面来

我们相信,中国的老道理是站得住的。从粗处看自然是有许多要改变的地方;但根本深处细处是变不得的。现在虽有邪僻的学说在摧毁他压迫他;而“真金不怕火炼”,正因为有这种种的摧毁压迫,反可以把他的一段真精神真本领锻炼出来,显得他到底是经得住火烧水烫,到底是破坏不了的。等到经过一番锻炼之后,中国的真精神就要透露出来,将为人人所信从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的老道理,不但能够站得住,并且要从此见精采,开出新局面,为世界人类所依归。——不过我们要注意,新局面的开出,是从老道理的真精神里开出来的。必待老道理的粗处浅处须要改变处,通统破坏完了,然后才有转机,才能从真精神里发出新芽,转出一个新局面来;不然,不追问到底,不追问到根本处,新局面是转变不出来的。换句话说,最近的破坏,已经破坏到中国文化的根;既已破坏到根,所以新文化的开创,亦非从头另来不可,亦非从老根上再转变出一个新局面来不可。——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来。无论是政治、经济……什么组织构造,通统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从此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叫做“乡村建设”。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就叫“乡村建设”

总括以上的意思来说,“乡村建设”的意义是什么呢?“乡村建设”包涵两个意思:一、因乡村破坏而有救济乡村之意;二、因中国文化要变而有创造新文化之意。现在我们想把这两句话前后倒转过来说,倒转过来说则更切当;就是“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这便叫做“乡村建设”。开头我们说过:自中西两个不同的文化相遇之后,中国文化相形见绌,老文化应付不了新环境,遂不得不改变自己,学西洋以求应付西洋;但结果学西洋没有成功,反把自己的老文化破坏了,把乡村破坏了。老文化破坏殆尽,而新文化未能建立,在此青黄不接前后无归的过渡时期,遂陷于混乱状态。这是中国最痛苦最没有办法的时候;所以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快想法子创造一个新文化,好来救活旧农村。“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这便叫做“乡村建设”。第二段乡村建设顶要紧的是什么?

乡村建设顶要紧的是什么?

乡村建设的意义我们已经明白了,是要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要用新方法来救济旧农村。但是“在许多新方法中,究竟哪一个要紧呢?例如改良农业,办合作社,办乡村教育,办乡村自治乡村自卫等等,究竟哪一项是要紧的呢?”你若以这个话来问我,我将回答你说:“哪一项都要紧。”比如问:“改良农业要紧吗?”我说:“要紧”。“组织合作社要紧吗?”我也说:“要紧。”照我看来,东一项,西一项,都是要紧的。不过你若问我:“哪一项顶要紧呢?”我又要回答你说:“那些都不是顶要紧的。改良农业不是顶要紧的;办乡村教育也不是顶要紧的。”那么,顶要紧的究竟是什么呢?照我说顶要紧的有两点:

1. 农民自觉;

2. 乡村组织。

乡村建设所包括的事情固然很多,而顶要紧的则在这两点。有了这两点,一切事情才好办;如果没有这两点,乡村建设简直没有法子谈。以下我们就来讲明这两点的意思吧。救济乡村要靠农民自觉

我们常常爱说:“救济乡村”,“救济乡村”,但是谁能救得了乡村呢?除了乡下人起来自救之外,谁也救不了乡村;单靠乡村以外的人来救济乡村是不行的。事情单靠人家是靠不住的。即退一步说,就是要靠人家帮忙,也得自己先起劲呀!外国有句话:“天助自助者”,这就是说:天帮谁的忙呢?他帮助那自己能帮助自己的人。中国古人也有一句话:“自求多福”,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幸福。这都是说人要自强的意思。大概一个人自己不要强,别人对他没有办法;一家人不要强,别家人对他没有办法;同样的道理,乡下人不自己起来想办法,不起来自救,乡村以外的人就能救得了他吗?单靠乡村以外的人是救不了乡村的。必须乡下人自己起来想办法,才能把乡村救得好;并且这个好才能保得长久。若单靠旁人拿钱来救乡村,那里来恁么多的钱?单靠外边人才来救乡村,那里来恁么多的人?即退一步说,就让一时靠外边的人力财力,表面上把乡村救好了;而这个好也不能长久呀!几时外边的人力财力不供给,所有的好也就要完了。更何况单靠外力往往不但不能把乡村救好,反而祸害了乡村。——外边人虽然满心想让乡村好,想帮乡村的忙;而以不了解乡村的情形,不知道乡村的需要,所用的方法不合,结果往往祸害了乡村。例如政府所办各种新政,哪一项不是原想造福于人民,而结果竟害了人民呢?为害人民并不是他的本意呀!不拘什么人,没有天生就给人作对,想害人的;对人原来都是有好意的。政府作了许多事情,害了人民;但他并不是原来有恶意,错误点完全在于上下隔阂。因为他(指政府)不是你(指乡村),不能深切地了解你,不清楚你的情形,不知道你的需要;所以虽有心对你作好事,而以所用的方法不对,不适合乡村,结果就作出坏事来了,这完全是单靠外力的毛病。

总之,天下事无论什么都要靠他本身有生机有活气;本身有生机有活气,才能吸收外边的养料。譬如一棵树木,必须他本身有生机,才能吸收养料(水分、肥料、阳光等)。一个小孩子必须是活的,他才能够吃东西。一家里头有生机,一家才能渐往好里去;一村一乡里头有生机,一村一乡〔才〕能渐往好处去。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使他好起来呢?所以想要乡村向上长,必先让他本身有生机。可是这生机又从哪里去开呢?这就要靠启发农民自觉了。

什么叫农民自觉?所谓农民自觉,就是说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去干,不要再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迷迷糊糊地往下混,这样子是不成了!现在一切事情,都要自己起来想办法,去打算,不要再等着候着的了!等候谁呢?等候真龙天子吗?真龙天子是不会出现的了!等候官吗?我们(乡下人)也不能靠官来替我们办事。我们不是说过吗?单靠官府替乡村办事,往往是祸害乡村的。所以现在等候谁都不成,必须我们自己起来想办法,去打算,必须自己去干。乡下人如果能明白了这个意思,这便叫做农民自觉;乡下人如果真能照此去干,这便叫做乡村自救。农民自觉,乡村自救,乡村的事情才有办法;所以我们说乡村建设顶要紧的第一点便是农民自觉。救济乡村要靠乡村组织

农民自觉了,乡下人明白乡村的事要自己去干了;但是怎样干法呢?这还要靠乡村有组织。天下事无论什么都不是一个人干所能干得好的。如果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大家各不相顾,各不相谋,结果谁也干不成功;必须大家组织起来,也就是说必须大家合起来一齐去干,才有办法,才能干得好。无论作什么事,都要如此。试想什么事情不是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干成功的呢?一个人能把事情干得好吗?我们不说远的,即就乡村治安来说吧:要想维持乡村治安,防御土匪,必须大家合起来齐心协力地去做才行;一人一家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一人一家能防得住土匪吗?能保得安全吗?这显然是靠不住的,要防御土匪,最小限度须一村人合起来才有办法。比如乡村里面若有不良份子,一经查出,便大家合起来共同监视他,不准他与外面来往勾结,这便除去了土匪的引线;大家再共同守夜,共同打更,一旦发生匪警,大家共同抵御,这样便可以挡得住土匪。这都是要靠全村人合起来的力量才能办到的。一村如此,全乡各村如果能联合起来,力量更大一点;全县或邻近几县联合起来力量更大了。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大的联合力量,那还怕土匪吗?简直可以让土匪消灭无踪了。现在鲁西的乡村治安,就是这样维持的。最初他们也是先从一家作起,但结果他们知道了一家防御土匪是不行的;所以才全庄联合起来。后来庄与庄又联合起来,有所谓联庄会、联乡团等等组织。大家合起来防御土匪,治安问题就解决了。

再就谷贱问题来说:原来乡下人全指望拿粮食换几个钱来度日;而现在粮食便宜不值钱,这让乡下人痛苦极了!但是一个乡下人对于这个问题又有什么办法呢?市价就是这样低!人家都这样卖!自己哪能独卖高价?高价卖不到,而又等着用钱,不得不卖;所以就只得认吃亏,自己暗叹了!你也认吃亏,他也认吃亏,大家都认吃亏,这个问题遂没有了办法。可是大家如果能组织起来,办法就可以有了。例如大家组织合作仓库,把粮食储存起来,等市价涨高时再卖,或运往别处去卖;这样便可以多卖几个钱,并可以免受商贩的居中抽剥。若等着用钱,有了合作仓库,对外也可以有了通融,以合作仓库的名义,便可以向银行借款。——如果没有合作仓库,以一个乡下人向银行借款是借不来的;必须大家合起来,设法结成团体(组织合作仓库),有了信用保障,银行家对你放心了,才肯借款给你。再则团体借款是成总的,成总借款,银行里才好办;不然,零零碎碎的,银行里也不愿意受那个麻烦。

又如造林,也须要大家合起来才有办法。邹平西南一带多山,本宜植树;可是每一个山上,都是童山濯濯,很少树木。问他们本地人:“为什么不种树呢?”他们回答说:“我们也知道种树是好事;但种树容易保护难。”我们告诉他:“你们可以组织林业公会,大家共同种植,共同看护,不就可以免被人偷了吗?”他们照样作去,现在果然有几个林场了。

还有整顿村风,改良陋俗,也须要大家合起来才有办法。例如禁赌博,禁缠足,禁早婚,禁吸食毒品等等,必须大家同心协力商量好了一齐去禁,才能成功。若只一个人不赌博了,而别人不改,赌风仍然盛行;别家都缠足,一家一人虽然自己想放或不缠,而亦不敢违反风俗;人家的孩子都早婚,自己纵然想改,又怕别人的讥笑和鄙视;吸食毒品的人,也须要大家共同劝他帮他断瘾,才能完全戒绝。总之,无论什么事情,都须要大家合起来才能办,也就是须要有组织才能办;各自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可想,是找不出解决之道的。所以我们说乡村建设顶要紧的第二点便是乡村组织。农民自觉、乡村组织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基本条件

乡下人必须明白乡村的事要自己去干,并且能大家合起来齐心去干——即自觉地有组织地去干,这样事情才有办法,乡村以外的人才能帮得上忙;不然,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想办法,乡村成了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则乡村以外的人,是干着急使不上力气去的。现在外边有很多的人都是对乡村有好意的,都是想着来救济乡村的。开头我们已经说过:现在中国朝野上下的人们,都已注意乡村建设;社会团体,政府机关,都在倡办乡村工作;连外国人也有很多是想着来救济中国乡村的。

美国煤油大王每年以好几百万的资金,去作怎样帮助人的事情。例如帮助研究学术的团体,举办各种慈善事业,他都化去很多的钱。其主持的机关名为“罗氏基金委员会”。在北平有个协和医院,建筑得富丽堂皇,比宫殿都好,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每年医好无数的病人;这个医院就是他们办的。他在东方,不但是中国,其他如日本、印度等地方,都有大批捐款去做各种有益于人的事。对于中国,他最近决定要救济中国乡村,提倡乡村建设,所以他想把那项捐款全用来帮助乡村运动团体,这也就是间接地帮助乡村了。再如定县的平教工作,他的经费是从那里来的呢?有好多是从外国募来的。像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都以研究乡村或办乡村事从外国募款。总之,现在有很多的外国人,愿意来帮助中国乡村。不过我们要注意:必须农民能自觉,乡村有组织,外国人才能帮得上忙;不然大家散散漫漫,外国人怎能跑到乡间去帮助每一个人呢?

开头我们说过:现在中央政府设有一个农村复兴委员会,还有中央农业实验所,在那里研究试验,作各种农作物的改良——如改良棉种,改良麦种等等,并且要将试验改良出来的好种子设法推广,想从改良农业上帮助农民;可是如果农民不自觉,乡村无组织,大家仍是散散漫漫的;那么,他就是有好的种子好的方法,想介绍给你(农民)也没法介绍呀!你们零零散散,各不相顾,想找一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出来,又怎能把好种子好方法介绍给你们呢?再如南京有个卫生署,是专注意公共卫生的,他对于各地流行的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发疟子等症,都极力加以研究,想法子预防或治疗;但他所研究出来的方法,也须靠各地乡村有组织,才能推行得广呀!如果你们散漫没有组织,夏天的时候,虽有传染病流行,而不能把详细情形报告上去,他们(卫生署)怎能帮助你们?就是有防治的办法,也没有法子传送到乡村啊!必须乡村有组织,能把各地传染病流行的情形作个报告,上边得知下情,才好研究;防治办法,也才能传布下来;送给你们的药物,也才有个法子分散。

还有银行界的注意乡村,投资乡村,前边我们也已经说过。现在天津上海各银行里,屯积着无数的资金。大批的现金停滞在都市,不能流通,这让银行家着急到万分!所以现在再有人要想存几十万几百万的款在银行里,则他不但不能要利息,反要倒贴给银行多少钱才行,这很可以看出都市资金的充斥了。因此银行家便想方法投资农村,到农村来找他的出路。若是都市上屯积着的资金,果能流通到乡村,有这么一大批款在乡村里活动起来,不是很好的事吗?乡下人借钱最少要出二分三分的利,多者或者要到五分六分,而银行贷款利息不过是几厘,这对乡下人实在是一个莫大的便宜了。但是前边我们也曾说过,以一个乡下人向银行借款是借不来的。一个乡下人向银行借款,没有担保,数目零碎,银行里决不肯借给你。所以乡下人要想得到这个便宜,必须乡村有组织,大家结成团体,信用有了保障,借款也是成总的,银行家就乐意贷款给你(乡下人)了。

再说社会团体教育机关想着来帮助乡村的,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在开头已经说过的北方的平教会、南方的乡村改进区以及我们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都是来帮乡村的忙的。不过我们只能站在帮忙的地位,不能直接的就去替乡村办事,如本院在邹平倡办种种社会改良运动,社会建设事业,都要以邹平地方人为办事的主力,研究院只能站在旁边,从旁帮忙,从旁供给些材料办法,不能就由我们替大家来作。换句话说,事情还要大家先起劲,大家能自觉地有组织地起来为作事的主体,然后我们才能帮得上忙;不然,大家不起劲,我们想帮忙也帮不上去,纵有一点好办法也就无用了。所以现在我们所希望的就是邹平地方人能够明白这个意思,能够起来齐心协力地谋自救,把乡村建设的责任,自己负起来,自己先起劲多用力,不要让外边人的苦心白费,不要辜负了这个好机会。

现在政府里提倡乡村自卫,也是想让乡下人要自己想办法自己负责去办的意思。如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共产党闹得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剿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待这个剿平了再去剿那个时,这个又起来了。处处留兵防守吧?又那能有恁么多兵呢?所以结果就想到要靠农民自己防守了。当时政府极力奖励劝谕乡村自卫,要农民自己起来防御共匪,这足见政府里也已经明白:“乡村的事必要靠乡下人自己起来想办法,自己负责去办”的意思了。

总之,乡村建设顶要紧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两点:“农民自觉”,“乡村组织”。这两点实在是解决乡村问题的根本条件;有了这两点,乡村的事情才好办,乡村的事情才好进行。换句话说,现在顶要紧的就是乡村自己振作。乡村自己能振作,自己里面先有生命有生机(即能自觉有组织),然后才能吸收外边的滋养料,才能接受外边的帮助;不然乡下人不能自觉地有组织的去谋自救,而单靠乡村以外的人来救济乡村,讲求乡村建设,那么,讲也是白讲,干也是白干,结果是不会有真的成功的。乡村的事,乡下人不自己起来办,乡村以外的人干着急也没有办法,想帮忙也使不上力气去。——现在中国的大病就在此,就在内(指乡村)外(指南京上海等)上下不通气。内地乡村顶需要外边材料方法的帮助,而外边也正想以材料方法帮助乡村;可是无处用力,想帮忙帮不上去,这真痛苦极了!所以现在顶要紧的就是赶快想法子启发农民自觉,促进乡村组织,让乡村有生命有生机,能与外面沟通,吸收外边所供给的方法材料,像花木吸收肥料一样,渐渐地就可以发荣滋长了。第三段乡村组织一、什么叫组织通常见的种种组织

以上我们把乡村组织说得那么要紧,但是“组织”二字究竟怎么讲呢?浅着来讲,所谓“组织”就是大家合起来的意思。乡村的事,必须乡村有组织才有办法;也就是说乡下人能齐心协力地合起来办才好办。一个人不好办事,无论办什么事情都须要大家合起来去办才方便,效力才大。所以我们在社会上可以随处见到各种组织。例如合伙做买卖算是一个组织;一同烧香赶会,结队旅行,也都算是一个组织。我们不必说远的,即就乡村里边所有的各种组织来说吧:如红枪会、在礼的,以及各色教门,各种秘密结社,都算是组织。再说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五行八道,都各有他们的组织。尤其是中国社会里的大家族,更可以算是一种组织。因为中国的家庭,不单是夫妇二人小范围的结合,而每每是很大的家族,有父子,有兄弟,叔叔伯伯,堂叔兄弟等等;常有好几辈子不分家,几十口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并且有家长有族长,总管一家一族的事,这在旧社会里很可以算是一个组织了。我对邹平的情形不很熟悉,邹平的家族组织是怎样我不知道。可是我在广东的时候,看见他们的家族组织都很大,一个庄子里边,多半是一族一姓的人。一个大族就有好多的祠堂——有最久最远的一个老祠堂,从老祠堂再分下来,一房一房,一支一支,又各有祠堂。就是土匪的结合,也可以算是组织;一个杆子头率领着许多伙计,也很有他的组织。总之,如果浅着来讲组织,则这种组织随处都可以见到。也可以说:人活在社会上,随时随地都在组织中。这样来讲“什么叫组织”就很容易明白了。一个组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照以上所说,人活在社会上,随处可以见到各种组织,随时随地在组织中活着。那么,东也是组织,西也是组织,有种种不同方式的组织,组织是很多的了;不过虽有各种不同方式的组织,而分析起来,凡是一个组织,总都具备四个条件:

1. 许多人合起来;

2. 一个共同目标;

3. 有秩序;

4. 向前进行。

若把这四个条件,用一句话包括起来说就是:“许多人合起来,向着他们底一个共同目标,有秩序地进行。”所谓许多人,即不限定人数之意,十个八个,三十个二十个,几千几万,不管多少人都行。所谓目标,也不管是什么。可是总得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是为有秩序地进行,才能算是一个组织。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许多人合起来,向着他们底一个共同目标,为有秩序地进行”这一句话,看似很平常,但细讲起来,意思也很深。只是在这里我们没有功夫细讲。二、中国缺乏组织——缺乏团体生活

浅着来讲组织,诚如以上所说:人活在社会上,随处可以见到各种组织,随时随地都在组织中,东也是组织,西也是组织,组织是很多的。但认真讲来,那所说的种种组织,都不能算是真的组织;中国社会是缺乏组织的。我们不是常爱说:“中国社会太散漫”、“中国社会像一盘散沙”吗?这都是说中国社会是没有组织的。的确中国社会是太散漫,散得像一盘沙一样;太缺乏组织,太缺乏团体生活了。以下就来讲一讲我们中国社会是怎样的缺乏组织。中国有两大缺欠

我们中国有两大缺欠,这两大缺欠是此刻中国所急切需要补充的;可是这急待补充的两件东西,又正是我们一向所顶缺乏的。好像一个人顶干渴了,而他家正没有水一样。那么,中国顶缺乏什么?顶需要什么呢?

1. 便是团体组织;

2. 便是科学上的知识技能。

这两点是我们顶缺乏的,而同时却正是西洋人的长处。西洋人擅长这个,我们顶缺乏这个;所以自中西相遇之后,我们就着着失败,敌不过他了。尤其是缺乏头一点,更是我们敌不过西洋的最重要的原因。缺乏团体生活为更要紧的一点

有的人说,中国所以敌不过西洋,是因为中国没有新的科学技术。这一点我也承认,不过在我看,这尚不是顶要紧的一点;我认为顶要紧的,乃在于西洋人有团体组织,而中国人则没有这个。中国现在所苦的,自一面说,固然是在物质的缺乏,如缺乏飞机大炮唐克车之类;但这些都是家伙;家伙都靠人来制造,靠人来运用。要看重人的关系,不要看重家伙。如果中国以这么多(四万万五千万)的人,而能成为一个团体,那么,一个团体就是一个力量,中国能有这么大的一个力量,什么家伙不能有呢?外国又何足怕呢?一切外患,我们都可以抵御,一切事情,我们都有办法了。有了团体,便能够行动一致,说一声要什么,大家便一齐都做什么,这样,天下事还怕有不能办成功的吗?例如抵制外货,说一声抵制,大家便一齐抵制,全国人没有一个人买外货;那么,外货自然就可以抵制住了。这还是就对外来说;即就对内言,若有了团体,一切事情也就都有了办法。例如乡村若能成功一个团体,则不怕土匪的祸患,不怕军队的骚扰,也不怕官府的虐政或暴敛苛征……什么都不怕,我们对于一切,都有力量制止他。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制止他?就是因为没有团体组织的原故。没有团体,所以就只有任人鱼肉了。再说对外,没有团体,抵制外货也不会成功;我抵制你不抵制,你抵制他又不抵制,这不是等于不抵制吗?无怪乎外货仍是畅销无阻了!总之,所有的过错,都怨大家不能团结。这并不是那一个人的不好,问题之所在,就在人的关系没弄好,就在缺乏团体组织。

从以上所说看来,就可以见出中国社会是缺乏团体组织。的确中国社会是太散漫了,在从前的中国老社会中,大家都是各自关门过日子,我不问你的事,你不问我的事,从来没有过过团体生活;所以《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中国社会,的确有那种情形。三、中国人因无团体生活致有两大缺乏

中国人没有过过团体生活,由上所述,大概就可以知道了。而因为中国人没有过过团体生活,没有受过团体生活的训练,所以就有了两种毛病,也就是有了两大缺乏。那两大缺乏呢?兹分别言之:(一)缺乏纪律习惯——人多时不能有秩序

纪律习惯是多数人在一块行动时所必不可少的。许多人在一块,必须大家都能够守纪律,事情才能进行敏速顺利。在前边我们曾说“许多人合起来,向着他们底一个共同目标,为有秩序地进行”。所谓“有秩序地进行”,也就是说要有纪律的意思。更明白点说,必须大家步伐整齐,行动一致;不然,我这样,你那样,互相妨碍牵掣,则一步难往前进行了。那么,要想大家都能守纪律,怎样才能办到呢?这就要靠每一个人练习着把自己收敛约束,要用自己的耳目心思去注意听从团体的命令。大家都能这样,养成习惯,遇到集合开会,自然秩序好。但中国人对于这一点顶不会做。

我们常听到人这样说:“中国人太不守秩序了!每逢在共公会场里,总是吵吵嚷嚷,闹个不休,真是了不得!例如在戏院、电影院等娱乐场里,你们听吧,说话的、嬉笑的、卖水果的、卖花生糖的、嗑瓜子的、吸烟的……种种声音,直闹得嘈杂不堪。”由此我们便可以见出中国人是如何的没有纪律习惯了。我们再看外国人的情形是什么样呢?外国人每逢到开会的时候,都是非常整齐严肃,进退周旋,一丝不苟。即在戏院里,也是静观台上的演做,台下观众,一声不响,他们决不肯因为自己的说话,扰乱大家。他们在团体生活中,是很能够自己收敛的。不因自己妨碍大众,这便叫做守秩序,有纪律习惯。

我们又常听到留学生或久住外国的华侨们这样说:“当我们坐船回国时,到上海一登岸,就感觉到诧异!感觉到扰攘难堪!你看:码头上的脚夫、洋车夫,以及客栈里的茶房,都在那里吵吵嚷嚷,跑来跑去,争夺行李;乘客们亦是争先恐后,拼命地向前挤;市内大街上来往的行人车马,亦是乱碰乱撞;这样情形,若在外国,一定是发生火警了;不然,决不会这样紊乱!”的确,在外国处处都是很有秩序的,无论是在街上走着,或者是上船下船,上车下车,都有一定的秩序,断不会你推我挤,争前抢后。

再如中国人每逢在码头上、车站上或戏院、电影院的门口买票时,则无不争先恐后,乱得了不得。在外国则自能秩然有序,他们并不用警察拿着棍来指挥,自然会站成一行,常是排到几里路远,而后来的人仍是按次站到最后去。他们对于这守秩序,守纪律,简直是已经养成习惯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呢?因为他们知道有纪律有秩序,事情才能办得爽快便当。如果大家抢先,则事情不但不能进行得快,反倒要受妨碍,而进行得慢了。所以他们每逢多数人在一块时,都很能守秩序,守纪律。

西洋人所以能守秩序,有纪律习惯,也是因为他们过团体生活久了,自然训练出来的。中国人因为从来没有过过团体生活,没有受过团体生活的训练,所以也就没有了纪律习惯。反过来说,亦正因为缺乏守纪律的习惯,团体生活也就老过不好,老不能结成一个团体。二者循环相因,遂让中国益形散漫了。(二)缺乏组织能力——不会商量着办事

所谓组织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会商量着办事的意思。乍听“商量着办事”,这不是很容易的吗?商量商量,又有什么不会呢?其实不然,商量着办事,与独断独行不一样;与单是听着随着做事也不一样。真正有组织能力,会商量着办事的人,他是遇事便抱着一个商量的态度。对于团体的事情,自己肯用心思,肯出主意。但同时也知道尊重别人的意见,参酌别人的意思。他既不是漠不关心;也不是揽到自己身上。事情怎样办法,他是要尽着大家来决定,要大家来共同磋商讨论,以期商量出一个都首肯的办法来。自己的主意如果得不到大家的同意,便自己让步,把他拿回来修改;修改了再提出,仍不通过,则再修改;就是说十句大家一句也不采用,那么,也得跟着大家的公共决定去做,不能说因为己意不得行,便不管不问了。总之,所谓商量着办事,就是大家对于团体的事,彼此都要用心思,出主意。在磋商讨论的时候,一方面不肯随便牺牲自己的意见;而同时也要知道尊重别人的意见。大家总是彼此牵就,彼此让步,末了自会商量出一个各都首肯的办法来。但怎样才能使大家彼此牵就,彼此让步呢?这须要大家都有很大的耐烦性,都知道顾全大局。——所谓耐烦性,就是耐性的去磋商,好像做买卖一样,要价还价,彼此磋商,这非有耐烦性不可。所谓顾全大局,就是说无论如何不让团体分裂,为维持团体,不让公共的事情停摆(不会商量,便容易让团体分裂,公共事情停摆,此理后详)。自己可以尽量的牵就让步,乃至牺牲自己的意见亦无不可。这样知道顾全大局,能耐性地去商量,则事情总会有一个公共决定,团体的事情总不致停摆。那么,这个样子的商量着办事,中国人就从来不会了。对于中国人,你让他自己出来当家作主,也许能行;或者让他随着别人去做,也能办到;而最难最难的就是让他们大家商量着办事。

曾任县长多年的徐树人先生,尝向我说:“乡下人的脾气,我可知道了!他们是不识抬举的!凡事你若用强硬手段,下道命令,要他如何如何,很痛快的可以办到;若一尊重他,说:‘请你们各自发表意见,你们大家商量着来办吧!’那么,就糟了!他们很容易商量不到一块,因而事情反办不动了!这时再下命令强制他们如何,亦不愿听了。”这话似乎也很有道理,乡下人听着随着的习惯尚有一点,而商量着办事的习惯则一点没有了。

我没有常住过乡间,对于乡间的事情不很清楚;可是对于城市学校里的学生的情形却很知道。据我所知道的,学生也不会商量着办事。例如各学校的学生会、自治会等等,多半不能干得好,那是什么原故呢?就是因为会员们有的是马马虎虎对于团体的事情不关心;而热心的学生又很容易落到强人从己,独断独行。如果大家听从他的意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