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诊断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1 12:27:33

点击下载

作者:里维宁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公司财务诊断手册

公司财务诊断手册试读:

前言

经济改革三十余年,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主导经济模式,历经风雨和坎坷。由最初不被人重视的“固定资金来源=固定资金占用”的简单会计簿记到如今的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GAAP/IFRS)接轨的公司治理及内控实践,中国企业实践及商业运作管控模式的变化和升级换代日新月异。

一位北美职业培训教育界人士曾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与国际经济循环系统对接,据测算,至少需要2100万注册会计师。且不谈其测算是否准确,但近年来的经济活动实践证明,会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语言表述方式和内控系统基础,国内企业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行相比尚存差距,并不是每个相关业者都可以熟练使用这种语言描述公司状况、或运用这种随时可以计算机化的系统方法治理公司。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88年11月才成立,据其网站公布数据,目前国内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从业人员仅为25万名左右。

为方便各类会计从业人士、中小民营企业业主、各类有志创业或正在创业之中的人士,乃至国企、央企或上市公司的高管成员、迅速对其公司运作的健康状况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管理决策的精准度,本手册汇集并参考了当代北美公司治理实践案例、内控模块、理念及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案,并结合本地公司运作的实践,对资产负债表的上下左右各个项目与公司运作的职能关系做了梳理、明晰和阐述,并对依照通用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GAAP/IFRS)制作的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每条词汇表述及其所反映的公司运作状况做出了扼要定义和分析。

公司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强化是其竞争力、续存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力的前提。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清楚地告诉每一位业者,在软实力组合结构中的三大部分(商业模式、内控模式、创新模式)中,内控模式中的财务诊断体系是核心之核心。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云处理技术的出现,许多软件程序或企业内控手段得以应用,例如SAP-ERP、COSO、VMI、CRM、MIS等均以公司财务管控的基本方法和理念为基础。对公司财务诊断方法和理念的掌握,有助于各类企业管理者对其引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类子系统的熟练应用和创新,并可强化公司的续存发展能力和竞争性,同时也是公司在其任何成长阶段的资本运作之根基。

第一章 现金流紊乱

问题:现金流量不足

诊断症状

无足够的现金支付公司运作日常工作费用,例如:库存品定期采购、到期偿还债务、按期支付公司分红、满足公司扩张发展计划需求等。公司仅拥有少量现金用于薪酬支付——非自由支配现金。原因:公司日常运作职能不协调- 公司对外合约的履行需要公司账上随时备有最低限度的现金额。- 公司日常运作所使用的银行服务费用需要现金支付(相关的各类财务费用,包括贷款利息、票据融资费用等)。- 应收款回笼不及时、管控力度不够;虽然公司账面有净收入,但是无即期变现能力、不能即提现金,即使有利润也可使公司破产。- 现金以定期或活期共管方式存放银行信托理财账户,或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海外或在国内多家银行账户之间的腾挪途中,无法即时提取。- 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常见于国内民营企业)。问题解析

公司管理层必须对非即期变现、不可及时支配现金的比例予以确认;现金收入增加会改善公司的变现能力;净收入中现金含量的减少预示现金流问题。

请考虑下列因素:- 做EBITDA分析,明晰支付利息费用之前,公司营业产出的现金流量。- 减去债务本金偿还、分红支付、资本开销等必要现金支付项后的营业产出现金流量。- 现金再投入的比例(现金占用÷现金获取);现金占用=设备、厂房+流动资本净增加值;现金获取=扣除缴税+折旧后的收入;现金再投资率高意味着较多的现金投入公司经营。- 是否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资金安排及使用计划是否缜密、合理。须审核销售收入与现金的趋势比率;比率过高意味着现金不足,如果不能以合理的成本融入所需资金,将会导致出现财务问题。

公司管理层必须对下述比率进行测算:- 销售现金收入在销售总收入中的比率。比率高,意味着销售可产生现金流量,销售质量高。- 现金偿债覆盖率=营业现金收入-分红÷债务总额。营业现金流入减去分红被视为营业现金盈余,从中可测算出按现有的现金流量需要多少年才能偿还债务。该比率越高,公司偿债能力越强。- 现金与本年到期的长期负债比率=营业现金流入-分红÷本年到期的长期负债。该比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下列方式得以调整:在分母因素中加入流动负债或其他定期债务承诺,例如租赁。- 现金流入与分红支付率=营业现金流入÷分红总额;该比率显示公司现金支付分红的能力。- 资本承购或扩张比率=营业现金流入-分红÷资本承购或扩张所支出的现金;该比率显示公司利用内部资源进行资本承购或扩张的能力。- 现金流量与投资需求的比率=投资活动所需的净现金流÷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入;将投资(购置固定资产、证券投资)所需资金的总额与融资所得的资金相比较,确认资金来源是否能满足投资的需求。- 投资现金流净额与营业现金流入和融资现金流入净额的比率=投资现金流净额÷(营业现金流入净额+融资现金流入净额);将供需因素做一比较。- 资产现金回报率=营业现金流入毛额÷总资产。其比率高则显示在用资产的现金回报能力较强;但该比率并不预示资产重置或其他未来承诺的能力。- 营业现金流入与总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率=营业现金流入÷(总负债+股东权益);该比率显示公司内部为投资人和贷款人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营业现金流与股东权益的比率=营业现金流÷股东权益;比率显示股东回报状况。修补措施- 须即刻通过债权(银行借贷)或股权融资(资本市场或私募投资基金)方式,以发行优先股或普通股方式获取所需资金,保持企业有效运作。- 建立银行信贷额度,通过此种方式融资成本较低。- 用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手段,缓解即期现金支付压力。- 出让资产,换取现金。- 做售后回租安排。- 若条件允许,推迟现金支付。- 以租用方式代替购置安排。- 仅做必要的现金支付以确保本期经营的现金需求。- 折价出售产品以换取现金。预防手段- 通过相关机构(工商、税务、海关、商业银行等)核查新客户的信用状况。对公司的海外新客户,可通过邓白氏(Dun and Bradstreet)以及其他相关银行或非银行机构或保理银行查询其信用状况。- 分析现金收缴和报销流程,节流开源。- 分析客户付款记录,例如:逾期支付的平均天数。对逾期客户应发出通知或电话催缴。

须建立合理的现金支付和报销的制度。为有效提高现金收缴的效率,应该指示客户运用现有的电子支付手段将支付款直接汇入公司本部开户银行账号,或距离客户最近的托收机构的账号,减少在途转账时间。- 完善客户赊销和货款收缴制度;鼓励现金结算销售;赊销须有对方合理金额的首期支付和较短的支付期限;逾期货款须计算利息。- 债务展期,保持手头现金流量。- 制作现金预测、完善财务计划、预测现金流量以消除公司运作隐患。- 引进策略投资者,由对方提供所需现金。- 减少对现金的限制因素,保持公司流动资金贷款或融资渠道畅通等。溢出效应

若采用融资手段,原本欠佳的现金状况则可能要承受较高的贷款利息,对企业经营将产生限制因素。反之,没有现金的企业则无法有效运作,从而会引发流动性下降,利润率下滑,增长停滞,可能会丧失偿还能力,甚至破产倒闭。

请参见:

■现金流出大于流入

■逾期客户支付

■账面盈利而实际已破产

■现金使用效率低下

■现金支付过快

问题:资金过剩

诊断症状

现金账资金持续增加,但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相对保持不变。原因

通过经营、投资和融资所得到的现金没有用于再投入。问题解析

短期的资产负债流动比可以用来衡量富裕的资金储备是否过量或不做功。测量资金过剩状况有效的方法是测算营业现金收入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如果该比率持续上升,意味着现金流增加,需要用投资行为来消化。同时,投融资行为所带来的现金也应得到合理消化。修补措施

许多公司或企业经常超量积累现期经营所不需要的现金额;这些现金可用于投资有价证券,用于削减到期债务,存入银行获取保值或参与银行的中间业务获取增值补偿。将富余资金用于有价证券投资时,公司决策层须权衡其安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性)、投资期限及收益率。在海外运作的公司可以利用一些短线投资工具来消化富余资金,例如:欧元大额存单,银行商业票据,所在国国内大额存单;其中以回购协议方式运作的方法最为流行。激进的投资者首先注重的是投资收益率,其次为安全性,再次为期限;保守的投资者则首先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其次是投资收益率,再次是期限。预防手段- 利用富余资金加强收益能力。- 制定规范的投资政策,细化富裕资金来源、可行的投资方式、投资规模和期限等相关参数;授权主管投资的高管人员、明确项目投资报告内容要求、及项目投资对象的身份及背景。- 用经营所得利润按期偿还债务。溢出效应

手中现金过多会导致失去获取财务回报的机会。不能有效使用现金的公司在融资方面会遇到问题、会使公司成长速度减缓、利润下滑。

请参见:

■现金使用效率低下

问题:逾期客户支付

诊断症状- 无法回收大额应收款。- 客户不能按期全款支付。原因- 客户营业利润下滑,经济环境萧条。- 公司的信贷(赊销)部门欠缺经验或业务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解析

应收账款的收缴期限过长会导致公司在应收款上的投入出现不合理状况,同时增加公司对用户赊账的成本。无法收缴的应收款通常是公司坏账的组成部分,其在公司坏账中的比例越高,公司对外赊销的成本就越大。修补措施- 鼓励客户用现金支付货款享受打折优惠,以此促使应收款加速回笼,减少应收款投入,降低相关成本;通过此种方式节省的费用或投入可以用于冲抵折扣优惠所承受的成本。因此,在设计打折优惠计划时,须确认提前回收资金所能产生的回报大于打折销售计划所承受的成本支出。- 采取下述措施防止客户逾期支付:● 给相关客户发送催缴函件。● 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或拜访客户的方法催收。● 委托机构收缴。● 通过法律程序收缴。- 停止供新货,直至对方全额支付货款为止。- 以邮资已付商业函件,将发票寄送给对方,并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手段催付。- 货物一经发出,即向对方寄出收款单。- 确保发票出具内容准确无误,否则会拖延对方支付时间。- 大宗客户订单则需要对方支付订金,或收到对方付款再发货。- 建立销售季节高峰应急制度,避免货款收缴拖延。- 对非关键或非常规客户须采用独立销售合同进行制约。- 对逾期货款须计算利息;若客户出现财务问题,在海外运作的公司一般要求对方以远期支票支付,若在国内则可要求对方以商业承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使用银行电子转账(EFT)或第三方支付方式回笼货款,提高收款效率;- 要求对方用信用卡/信用证支付。预防手段

合理使用银行系统的便捷结算或托收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货款收缴的效率,也可以协助企业识别对方支付工具的真伪。另一种便捷、高效的收缴货款的方法是使用覆盖全国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系统服务。

公司相关部门应对收缴的每一元货款所承带的财务成本作分析,提高成本控制效益。对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而言,可以通过与对方建立“预先授权贷记”(Pre-authorized Debit)支付关系,以PAD方式(类似国内通行的一卡通借记卡缴费系统)收缴对方货款。溢出效应

客户拖延现金支付会导致公司运作欠缺现金流,并失去现金投资回报的机遇,最终会影响公司的利润率。进言之,公司的日常运作所产生的费用及债务、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或有盈利机会均需要现金的支撑。在极端条件下,公司若不能获得急需的现金,将失去偿债能力并面临经营亏损风险。

问题:现金支付过快

诊断症状- 现金状况差。- 对客户信用评级不准确。- 过早支付全款。原因- 现金管理水平差。- 现金流量分析欠妥,决策分析水平低下。- 现金支付程序欠缺规范化。- 没有采用先进的现金计划方法、或没有应用电脑化现金运作管控模式。问题解析

应该计算延迟支付所能节省的金额。通常,公司长期持有的现金可以产生一些回报。例如,一家公司每两个星期须开出支票,平均金额为50万元;银行清算需要三天时间。公司财务总监要求计算:从公司付息存款账户转款,按日息0.0384%计算,延迟三天支付可以为公司减少多少利息损失?50万元×(0.000384×3)=576元576元×26次=14976元

应使用现金模型管理现金,减少现金交易的固定成本和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修补措施- 回避过早支付。- 在不会引发其他成本因素的前提下,合理延迟支付期。- 确认支付的先后次序。- 通过与公司开户/结算银行合作,合理延迟对客户的支付。- 分期支付或以远期支票方式支付。- 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建立现金管控系统模型实施现金管理。预防手段- 应付款集约化管理,确保债款支付时间准确、合理。- 使用商业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使用异地银行支票支付。- 跨国公司在海外可通过使用当地的银行锁箱服务来寄送支票。- 使用概率分析方法确认支票清算日。- 使用赊账支付手段,延长货物购买与支付货款的时间。- 回避预付费用。- 考虑以非货币偿付的可能性,例如以固定资产、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作为偿付手段。- 在合法的前提下,减少工薪支付的频率或暂缓费用报销。- 收到应收款时再支付佣金。- 可通过易货方式交易,避免支付现金。- 使用现金流管理程序软件,计划分析现金流以及支付日期。溢出效应

过早支付货款可引发下述问题:手中现金短缺、资产变现能力差、回报率低、财务成本攀升、利润率下降。

请参见:

■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

■逾期客户支付

■现金使用效率低下

■现金流量不足

问题:现金流出大于流入

诊断症状- 利润下滑。- 现金流出现问题。- 过分使用信贷额度。- 不能按时支付货款或偿还债务。原因- 客户欠款收缴不及时。- 利润边际低下。- 提前支付货款。- 应收账款催缴失败,或对方支票支付入账时间拖延。- 开销超支。- 负债过高。- 对客户信用评审失误。问题解析

为有效控制现金流,公司管理层必须明确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差异。修补措施- 通过提供优惠折扣、调整信用(赊账)标准的方式,加快欠款收缴工作。- 尽可能延迟现金支付。- 出让资产,减少负债。- 按期支付费用或偿还相关债务。- 买二手资产,不要购置全新资产。- 融资租赁。预防手段- 与银行建立信用额度。-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付款的支付效率。- 建立现金管理模式。

请参见:

■现金支付过快溢出效应

当现金流出超出现金流入时,公司则须承受较高的借贷利息,为拓展业务而忍受较高的财务成本,使利润边际下滑。通常,这可以导致公司产品生产质量下降。现金流量不足还可以使企业信用评级低下,上市公司的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格下滑,失去有效投资的财务能力,极端情况下,可导致一个公司破产、倒闭。

请参见:

■逾期客户支付

■账面盈利而实际已破产

■现金流量不足

■现金使用效率低下

问题:账面盈利而实际已破产

诊断症状- 公司账面显示利润,但没有现金。- 公司管理层将应收账款误作现金,但是每天必须就日常运作费用做出支付:例如库存品购置、工资以及税赋。- 公司在资本开销(固定资产购置/企业扩张)和危机处理方面,预算制作有误。原因- 未能建立有效的现金管理制度。- 没有制定商业计划书,或商业计划书的制作脱离实际;未能预测财务需求、明确公司的优劣状况以及制定利润目标规划。- 开销过度、债务过高。问题解析

公司须制定现金流出和流入计划,以及切实可行的现金回笼制度和政策。修补措施- 分析公司的现金流周期。- 制定现金预算每月/季度预报。- 计算财务报表各类比率,确保其在行业标准范围内。- 及时收缴赊销货款,实施切实可行的赊销规定和政策。- 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采用“款到出货”——COD(Close of Deal)合同条款约束。预防手段- 对跨国经营的中小型公司而言,须充分利用当地商业银行邮政锁箱(Lockbox)服务体系、网络在线支付系统或设立区域托收机构,对跨区域的货款支付票据进行及时处理。- 从商品、材料或设备供应商处赊购货物,以保证公司流动资金的充裕。- 充分利用国内外银行信用支付手段,如与相关金融机构建立保理业务关系,或使用国内银行信用额度、以相应银行票据等方式支付。- 固定资产租赁或转租赁。-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以支付加班工资或雇用临时工的方式控制薪酬支出。溢出效应

通过融资手段解决现金流问题的溢出效应是财务费用增加,使原本处于劣势的现金状况承受较高的利息成本,束缚公司的经营发展。反之,缺乏现金流的企业或公司则不可能高效运作,其利润率将下滑。即使现金流量在某一时间段内得以增加,公司管理层仍将面临经营亏损。

请参见:

■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

■逾期客户支付

■现金流量不足

问题:现金使用效率低下

诊断症状- 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以履行其对流动负债的义务。- 手中现金余额过多,超出公司经营需求量;货币闲置、没有投资回报。- 利润边际缩水。原因- 应收账款回收措施不利。- 货款收缴程序无效。- 现金支付规章制度不合理。- 过量购置库存品或固定资产。- 未能有效使用合理避税或推迟缴税方法。- 短期或长期资产投资过量。问题解析

公司库存品出售和应收款收缴的能力是其经营成功的基础。现金报表是测量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最佳工具和手段。通过现金报表可以明确经营、投资和融资三方面的现金流量;同时可以显示现金及现金等同物在既定期间内的变化净值。

使用比较分析方法对重要比率进行测算,从中得出正确的公司经营货款收缴周期数以及正确的库存周期平均值。在进行上述比率分析工作时,有必要将其与行业/产业标准值进行比较。

请参见:

■资产流动性差

■营运资本不足实例:关于平均收缴期数以及应收账款平均金额问题,一家公司就两个不同时期的状况列出以下数据。

同公司的前一期收缴周期相比,现期的天数多了11天;按每天平均应收金额¥1000计算,该公司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金额为:¥11,000。公司管理人员还应该将自己统计的数据与竞争对手做比较。修补措施- 回避对昂贵的固定资产做过量投资。- 对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及时间因素做准确可靠的预测。- 采用零余额账户(ZBA)记账法,加快现金入账速度,减缓现金支出时间。所谓零余额账户(ZBA)记账法,即制作一个标准台账,对所有支票进行零余额记账集中处理,每一张通过此平台开出的支票经清算后,相应的资金额便由标准台账转入零余额账户中。资金以此种方式每天根据支票清算金额转账,在每日公司经营活动结束时进行账面清零。- 若在欧美有经营业务,可要求客户将付款通过银行邮政托收系统支付到距离其最近的托收中心,减少支付票据的在途时间。预防手段- 采取有效的催收和收款措施,减少出货、发单和第二次通知之间的时间。- 提前支付,享用供货方折扣优惠。- 使用现金流量计划软件协助制作预算、现金流量预测,以及确认应付账款的时间安排。- 对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现金全额支付能力进行预测。溢出效应

当现金流出大于流入时,公司将失去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将导致银行贷款放贷条款更严格、供货商的赊账条款更苛刻。公司不能支付股东红利,则股票价格会下跌,资本募集能力减弱。现金缺乏的公司不可能有效经营,利润率会下降,会丧失偿债能力,甚至破产。

请参见:

■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

■逾期客户支付

■现金流量不足

■资产流动性差

■现金支付过快

■资金过剩

第二章 应收、应付账目混乱

如果供货成本增加,而又不能在销售价格中消化,则利润边际会下滑。给信誉欠佳的采购商以过多的赊销额度也会引发坏账损失。换言之,过于严格的赊销控制也会导致失去新老客户。公司财务经理必须严防欺诈交易隐患。

问题:供货商提价

诊断症状- 供货商不断提升供货价格,甚至高过通货膨胀率。- 采购方不能提高零售价格来消化对方上涨的原材料或服务成本,以保持获取合理的利润。原因- 由于原材料、劳动力及经营成本的增加,供货商不得不增加供货价格。- 卖方单方面认为,由于其享有某种程度的垄断优势,对方(客户)一定会承受涨价因素。- 卖方认为其产品标价过低,决定顺应市场消化能力的变化来调升价格。问题解析- 采购部门已经呈送有关供货成本上升的报告。- 实际成本已经超过本期预算的成本额。- 与去年同期相比,某产品的采购费用开销实际超出许多。- 公司管理层已确认,不能继续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否则不仅将使销售利润下降,还会在竞争对手面前失去市场份额。修补措施- 与供货商合资生产所需产品,或共同向客户提供某种服务。- 尽量与供货商签署易货协议,以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换取对方的产品或服务。- 若条件允许,收购该供货商,或另选其他供货商。- 协助一家公司建立你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能力。- 自力更生,自己生产所需产品或服务。- 更换经营产品或服务品种,用其他品种替代。预防手段- 囤积供货和原材料。- 以固定价格与供货商签署远期送货合同。- 随时参照行业贸易数据资料,确认潜在问题,或寻找可用于替代的供货商。- 使用垂直整合或兼并方法,以求降低价格,并减少原料供应风险。- 安排工程设计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重新设计产品,降低制造成本,以保证产品按原定价格销售;或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其他公司或供应商可以为你提供相应的服务。- 提高现存产品的零售价格,测试新价格对销售是否产生副作用。如果不能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则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功能,使消费者理解产品涨价原因所在,或使之接受涨价现实。溢出效应

价格提升过高会引发销售量下滑,公司经营利润会被摊薄,甚至会下降。销售价格过高会衰减客户对公司其他产品的忠信程度,导致公司销售和收益出现全面下降。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受到影响,其经营能力将令人置疑。原材料或供货成本上涨,若不相应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利润率一定会下降。成本上扬会使现金流萎缩。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将使生产量下降,进而使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减少;公司会失去原有的客户。没有备选原料供货商,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

问题:隐性折扣成本

诊断症状- 供货商以短期赊销方式供货,并提供折扣优惠,但公司无能力享受对方的折扣优惠。原因- 公司的财务结构不成熟、或欠完善,缺乏现金。问题解析- 应付账款是随时可以使用的资金。通常,贸易折扣期限为30~60天。许多公司都倾向于将应付期限尽可能延长,享受短期融资带来的好处。从另一角度而言,赊账方则以现金折扣优惠的方式鼓励对方提前付款。如果公司管理层不利用此机会,在规定的优惠折扣期限内支付货款,该公司则将失去机会成本,或通过资金不同的运作方式所生成的回报。通常,优惠折让期限内的支付的关联成本高于借款成本。其标准的计算公式如下:实例:X公司按2/10天,全额/30天的赊销条件购入价值¥500,000的货物。该公司未能够在10天之内支付,因此损失了¥10,000的折扣优惠。¥490,000使用20天的成本率为36.7%。如此推算,公司不如直接从银行借贷。修补措施

如果不享受优惠折让,则应计算机会成本;如果机会成本过高,则应该在折让期限内及时支付。预防手段- 随时准备即时支付所需的现金,或保持短期借贷的即时管道的通畅,及时获取现金在折让优惠期限内支付货款。- 根据公司自身的现金回笼周期与供货商商议采购周期以及折让优惠条件。溢出效应

不能享受折扣优惠即引发机会成本,导致出现过多的现金支付,从而减少公司的现金头寸,同时增加融资运作的成本,结果使公司的变现能力减弱,利润率降低。

问题:信用评级低下

诊断症状

公司的信用评级下降;没有受信额度。原因- 市场变化因素。- 过高的商业风险。- 公司管理水平。- 产品组合。- 连续性经营亏损。- 公司主营业务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闲置资产过量。- 来自国外的竞争。- 政府干预行动。- 未能如期偿还长期负债。- 利息和劳工成本过高。- 公司在不熟悉的领域做超量投资或业务扩张。- 现金流量问题。- 财务总体状况恶化。问题解析-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和总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进行纵横比较分析,以及报表比率分析。- 确认销售额、收入和成本是否增加或减少,并明确其原因。- 计算业务发展趋势的百分比——横向分析方法之一。- 研究行业刊物的报告数据。- 分析行业咨询机构对公司的评价报告。- 将公司的经营数据与行业标准或竞争对手作对比。- 研究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报表。- 计算速动比率、利润率;确认公司支付流动债务的能力、库存变现的能力、应收账款回收能力,以及支付长期贷款和保持盈利的能力。- 计算每股盈利率。修补措施- 聘请外部咨询顾问,诊断公司的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水准。-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低质资产及过量的操作成本。- 对竞争因素和状况进行分析;力求改变竞争劣势,或通过策略合作达到提高竞争力之目的。- 剥离不盈利的业务项目,出售或拆分长期不盈利的下属公司或机构。- 对公司的债务或资本结构进行重组。- 与贷款方进行再接触,就偿还长期借贷的责任条款进行磋商。- 重组公司业务,减少多样化经营;促使管理层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经营成本。- 如果公司涉及与政府相关的法律官司,则应力争在法庭外和解,以避免产生有损公司形象的舆论宣传。- 重新审视公司的福利待遇计划,争取吸引或留住经验丰富的雇员。- 应考虑兼并收购一家已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具备较高管理水平的公司,促使公司向新的区域或产品领域拓展。预防手段- 制定新的公司战略,对公司所面临的市场机遇和威胁进行预期分析;对公司自身的强弱势进行估测,同时制定公司各部门的利润目标。- 建立现金预算制度,明确公司财务的局限性,削减成本;制订合理的备选方案。- 合理分配公司内外部资源,促使公司管理层完成利润目标。- 制定资本开销和经营预算,即购置具有高效功能的新设备的计划预算,以及公司日常经营运作所需的基本开销,如原材料成本、工资等。溢出效应

如果一个公司的信用评级不好或股价低下,将会成为被兼并收购的对象。公司信用不好,其股价一定下跌。重新建立信用形象,公司将付出高昂的费用或成本,而且很难达到重建信用形象之目标。

问题:支票欺诈及非正常支付

诊断症状- 公司内部个别人未经许可私自开具支票。- 现金报销人或供货商实为虚设。- 未付、多付或重复支付的债务款项。- 公司收到大金额催付通知;公司不仅要支付利息费用,还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惩罚。- 审计结果显示,公司费用开销超出正常范围,或超出会计周期预算范围。- 经独立审计发现财务欺诈和挪用公款行为。- 未经公司编号而开具支票,而且会计账上没有记录。- 费用报销仅由一个人负责。- 现金账中所显示的现金余额数超出实际现金持有量。- 经独立会计师审核账面数据与银行余额有差异。- 支票没有背书。- 公司开具可供对方随意填写的空白支票。- 非现金支票数量不正常。- 由银行提交的现金报表显示,公司利用多家银行进行转账腾挪资金以缓解现金短缺。- 账单上的各项支付金额均未经仔细核对。原因- 公司严重缺乏内部管理控制手段和制度。- 雇员欺诈行为。问题解析

在财务报表的全部数据中,尽管现金余额通常不是一个大数字,但流经该账项的货币金额却比任何其他账项都大。进言之,现金作为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最容易被偷盗。修补措施- 对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程序和制度进行审核、测评。- 对支付指令、支票签署、会计账目数据录入等管理职能设定管控流程。- 安排专人负责核查所有账单和工资发放记录。- 聘请独立审计师协助公司每月一次与银行对账;同时根据支票签署授权人清单对每张开出支票的签署进行核实,核对每张支票的背书,确保每个背书均为支付者签署,而没有异常的第二者背书。- 对过去数个会计周期中作废支票的会计记录进行对比核实;例如日期、支票号码、支付人以及金额。- 对公司签发的大额现金支票及远期支票(商业承兑或银行承兑汇票)的理由或依据进行核审。- 对公司保险计划中保险人所申领的每笔损失赔偿保险金进行核实。- 对欺诈或作弊者须进行法律约束;在公司内须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预防手段- 建立新的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并对实际操作效果进行评审,严控现金报销程序。- 建立每月与银行对账的制度。- 在审计截止日之前,账面录入公司签发所有支票的号码。- 审核公司所有的银行往来账。- 实施现金管理审核制度。- 追踪核查所有实物采购的现金报销账,以及雇员工薪的支出账。- 核查公司所有的采购账目,确认每笔支出均有审批,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确实入账。- 建立支票使用、保管制度及相关手续。- 超大金额支票的签发需要联名签署。- 就公司主要业务往来企业或商家而言,须调查并确保公司业务主管人员没有在对方企业或商家内持有股份或有亲情关系,慎防串谋交易。溢出效应- 公司的现金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支票签发、费用报销等方面)不健全,或运作效率低下,可导致会计记录中出现不存在的资产或根本没有发生的经营费用;同时,由于偷盗现金行为的存在,还将引发流动资金的短缺和匮乏,公司财务管理决策失误,使各类职业机构或政府部门的审计和稽核数据失真。股东们会直接针对董事会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渎职行为提起法律诉讼。进言之,由于现金偷盗现象和财务报表制作错误而引发的连续亏损,也会使公司管理层遭受股东的法律诉讼。若上述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公司可能会面临破产倒闭。

请参见:

■数据记录错误

问题:苛刻的赊销条件

诊断症状- 销售亏损。- 失去高风险业务客户。- 利润率下滑。原因- 公司经营保守。- 公司财务管理效率和分析能力低下。- 缺乏信用分析和评估。- 宏观经济环境问题。- 行业困境。问题解析

通常,下列因素可预示赊销要求条件过高:- 销售额下降。- 呆账减少。- 应收款周转率偏高(年赊销额÷应收账款平均额)。- 收款周期短(3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财务经理须决断是否应该给非主要客户以赊销额度(账期)。修补措施

当额外的销售所带来的利润超过其成本时,应该适当松动公司的赊销政策。所谓成本应包括高额坏账成本、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公司资金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以及增加客户群而上扬的办公成本。

利用现有的第三方评级机构的系统数据制定相应的赊销政策[例如:邓白氏(Dun & Bradstreet)或其他相关公司信用评级/评估机构(如工商局、税务局、商业银行或海关)的数据库],但不要对所有客户关系“一刀切”,须酌情而定。预防手段- 公司管理层在赊销管理方面应更注重赊账政策宽松所带来的收益,例如利润增长、未来生意机会和公共关系的改善。- 安排富有经验和实际操作技巧的管理人员审核赊账额度。溢出效应- 丢失市场份额、丧失竞争能力。- 公司发展后劲不足。- 净收入下降。- 资产负债表状况恶化。

第三章 库存问题

商品周转失败会导致过高的持货成本或货物闲置。库存品积压占用资金,会错失货币投资回报的机遇。换言之,囤货不足会影响销售收入,也可能丢失客户。库存品订货量失控会导致库存成本不合理,进而影响经营利润。公司内部管控不严会引发库存品失窃;库存记录欠准则不能如实反映库存数量。如果生产或供货计划不能如实执行,生产设备将闲置,库存品将断档,公司会蒙受销售损失。库存品质量低下会导致退货,损害客户对公司的信任,降低客户的满意程度。

问题:库存品周转率低下

诊断症状- 销售速度滞缓。- 非正常库存堆积,不论是在工厂还是在批发零售点,库存的增长高于销售额。- 产品市场需求不旺。- 生产线运作效率低下。- 技术过时。原因

产品市场需求不旺的原因通常是:- 价格过高。- 营销手段欠妥。- 竞争加剧。- 库存购买量超出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广告宣传效果欠佳。- 公司及产品公共形象差。

此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账面记录已经出账,但货物还在仓库待运,盘存时结转为期末库存。问题解析

应该根据库存品的类别以及相关部门来确定库存状况。计算库存周转率的公式如下:

一个有季节性销售的企业应该以月或季度为基础考量公司的库存周转率。例如,A公司的2012年库存统计如下。

其库存周转率可以是5次,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库存:

所谓库存周转率就是计算公司在一年里销售其平均库存的次数。周转率高说明产品销售好,相反则说明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旺。但高库存周转率未必都是好事,也可能预示公司不能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库存品不充足意味着生产时间浪费和销售亏损。当公司按自然日历指定其财务结算年度时,期末库存周转率会略偏高,因为年末的库存量都比较低。

在某些情况下,低库存周转率也是必要的。例如:在库存品存量较高时;已知商品要急速涨价时;或者新产品刚上市,广告尚未做充分的宣传促销,消费者尚未知晓时。

行业不同,其库存周转率也随之而异。从周转率中可以观察到公司销售其库存品的速度,以及公司的库存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在同行业中,通过比较各公司的库存周转率,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判断手中持有的库存品的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销售和生产的需求。

在较长时间段内,库存周转率若突然出现下降,则需要公司管理人员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对库存品的入库日期数也应该做统计,同时参照行业标准以及公司的规定,对库存品的寿命进行核查。

确认不畅销、过时并不受消费者认可的商品在库存品中的比例。

原材料供应量下降,在制品和制成品积压预示生产速度将减缓。修补措施- 将本公司的库存周转率与本行业其他公司,或行业的平均标准进行比较。- 了解调查销售下降的原因。- 确认公司的广告宣传促销是否有效。- 确认不良库存品数量。- 取消对不良库存品的后续订货。- 检查库存记录中的错误。- 在计算周转率之前,清点现有库存品数量。- 设定合理的周转率数值,并以此调整现有库存量,使之与标准数值吻合。- 确认已经在账中消除的库存品是否依然在仓库中,并被转入期末库存。- 对与库存有关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完善。预防手段- 根据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标准。若所用比率包含多种商品,则须注意对个案细分;确认何类产品畅销或滞销会有一定难度。- 对所有库存进行条码分类,按不同类别计算其库存周转率。- 合理使用第三方物流仓储配送服务,及时回笼资金,相对降低库存成本。溢出效应

库存周转率低将增加库存品过时、失窃和销售损失的可能性;库存过量将增加保险成本、仓储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最终导致盈利净值下降。库存过量也会占用资金,使公司失去其他投资回报机会。

问题:库存不足

诊断症状- 产量下滑。- 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原因- 库存模型或计算系统的使用不得当,导致订货的时间和数量不准确。问题解析

再订货点(Reorder Point,ROP)显示:公司的现有库存在何种水平时,需要再订货补充库存。但是,在使用ROP方法时须注意订货与到货之间的时间差:ROP=订货时差×每件库存品的平均仓储时间

注:如果公司规定设置安全库存,则须将此因素加入公式中。案例:假设一年需要库存量为6400件,平均订货时差为1周;全年的工作周为50周;其ROP如下:

当库存下降至128件时,应该订新货补充库存。

图例3.1显示了公司库存订货量(EOQ)=400件的状况。图3.1 基本库存系统修补措施

建立库存模型,确认再订货补充库存的时机。预防手段

核查以前库存出现短缺的情况,确认从供货商或季节性消费客户处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库存品仓储时间,以及工厂的生产设备状况。溢出效应- 失去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客户。- 生产活动滞后。- 生产资源闲置。- 盈利水平降低。

请参见:

■新库存接收延迟

■超量订货与持货成本

■无库存率偏高

■非正确订货批量

问题:超量订货与持货成本

诊断症状- 持货过多、成本增加,其中包括仓储、搬运和保险费用;境外公司还将包括不动产税费。- 高额成本促使每次订货的量偏高。订货成本包括订单准备成本、货物运输和接收入库成本以及货款支付处理成本。- 库存品储量过高可导致库存品闲置或失窃。原因- 库存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方法欠妥。- 库存余额过量、且缺乏成本控制。- 采购部门工作效率低。问题解析

订货规模和持货成本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订货数量规模越大,持货成本就越高,但是订货成本就越低。其中,S—库存需求总量。EOQ—经济批量——使库存成本(订货和持货成本)最小化的最佳订货批量。其中,O—每次订货成本。其中,C—持货单位成本。定期对持货成本和订货成本的趋势做分析;确认下述比例:持货成本与库存数额的比率,订货成本与销售额的比率。两个比率若偏高,则预示有问题。库存水平也会受到短期利息率的影响。利率上扬时,持货成本将上升,靠融资持有库存品的成本会增加。修补措施- 减少库存品的实际持有数量。- 减少订货量。- 利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型设定最佳库存量,以减少相关的成本费用。- 降低生产量,直至达到合理库存水准为止。- 使用库存即时管理(JIT)体系——按需求即时购进原材料进行成品生产。- 如能享受较好的折扣,可大批量采购所需材料或商品。- 减少文件处理工作量。- 仅保留少量库存品,租用便宜的仓库。- 迁移到有税收优惠或税收较低的区域。- 调整相关数据,减少库存品保险费用;或转用新的保险公司。- 加强与库存管理相关联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防止库存品失窃。预防手段- 建立公司规章制度,确保库存持有量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减少成本。- 使用再订货点(ROP)模型,使公司明确后续货品采购的正确时间。- 按仓储货架面积计算仓储货物的每平方米平均销售量;将低于平均销售量的上架产品取缔,换以其他产品。- 重新设计产品包装,减少售货成本。溢出效应

仓储成本过高会导致利润边际下降;低效或不正确的库存计划会因超需求供货、库存品过期、破损或其他原因,导致库存损失。

请参见:

■库存持有量不合理

■无库存率偏高

■非正确订货批量

问题:非正确订货批量

诊断症状- 超量仓储。- 库存品过期。- 库存品短缺。- 远期订货(Back Order)。- 生产周期减缓。- 库存品失窃。原因- 库存管理控制水准低下,库存品采购订货量不合理。- 没有使用库存管理模型。问题解析

可以确保库存品采购订货量合理性的方法之一是EOQ(经济订货量)手段;通过采用EOQ方法,可以使经营者以最低的持货和订货成本购入合理的存货量。EOQ模式适用于单纯的库存体系,即单一品种、单一阶段的库存管理决策;综合成本或限制因素可以不用考虑。从某种意义上讲,EOQ模式过于理论化。按此模式运作,通常采购入仓货物越多,持货成本就越低;其中根本不考虑仓储品季节性折价销售因素。

EOQ模式的前提通常是:需求确定而且全年库存需求为常量;持货成本和订货成本也是常量。鉴于库存量和交货或售货量均可确认,因此不存在库存短缺成本。EOQ的计算公式如下:案例:A公司以每套¥40.00价格从供应商处采购成套钢材;该公司每年平均需要6400套。公司要求该批库存投资的回报(资本成本)为16%。此外,每套库存品的仓储租金、保险、税收费用等成本为¥1.60;订货成本为¥100。持货成本/套=¥1.60+16%(40)=¥8.00修补措施

使用EOQ方法确认库存品的采购规模和次数。供货商在折价销售产品时,应加大采购规模,享受折扣价格带来的益处。预防手段- 增强预测能力、完善库存记录。- 使用EOQ模型。- 聘请有库存管理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溢出效应

不正确的库存规模会导致库存品堆积或供不应求。库存品的积压可导致持货成本攀升,占用现金流量,使库存品过期或破损、失窃,最终导致经营利润下降。供不应求的库存水平,可使公司丢失客户,或导致客户满意程度下降。

请参见:

■库存持有量不合理

■超量订货与持货成本

■无库存率偏高

问题:库存断货率偏高

诊断症状

库存断货,无法满足客户订单。原因

库存计划和控制技巧差,不能准确预测销售或生产原料的需求。问题解析

当客户购买及生产原料需求不确定时,公司必须建立或保留安全库存边际,即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量,防止发生供货中断。所谓安全库存就是专门对应超常的产品需求或不可预见的突发供货需求。

计算合理的边际库存水平可采用如下方法:通常增持的库存量等于缺货所造成的机会成本。增加的持货成本等于单位持货成本×安全库存件数。

库存断货成本=订货次数(S/EOQ)×断货件数×断货单位成本×断货发生概率案例:某公司每年需要250,000件库存品。每次订货量为25,000件。断货数量为4000件。可接受的断货发生概率为25%。断货单位成本为4元。持货单位成本为8元。其中,EOP—经济订货点(Economic Order Point)。L—货物订单完成所需时间。F—断货可承受概率。

假设某个产品的单位断货成本为12元/件;持货成本为8元/件;再订货点(ROP)为128件(库存降到128件时则需补充订货),暂且不考虑安全库存。其安全库存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①50×0.2+100×0.1+150×0.1=10+10+15=35件;②35件×¥12.00=¥420;③¥420×16次=¥6720;④50件×¥8.00=¥400。修补措施- 订货补充所选定的库存品,防止出现断货现象。- 使用计算机系统,例如MRP(资材需求计划软件)、SAP/ERP管理程序。预防手段

运用上述方法确定断货成本、安全库存水平以及再订货点(ROP)。溢出效应- 销售损失。- 利润削减。- 客户抱怨。- 生产设备闲置。- 扰乱生产计划。

请参见:

■库存持有量不合理

■超量订货与持货成本

问题:偷盗

诊断症状

库存账面记录与库房实际数量不相符。原因- 安全措施欠完善。- 内部管理控制欠妥。- 会计数据不准确。- 产品入库无记录。- 库存盘点方法无效或不准确。问题解析

公司管理层及外部独立审计师对公司库存进行实物盘点;确认公司自有库存品数量以及为其他公司监管的寄存品数量。结果,账面记录库存数量与实际盘点库存数量不符。库存品短缺,公司则须立即订货、补充缺失库存品。紧急订单或加急送货都会使成本费用攀升;因此,库存品失窃势必引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修补措施- 对公司的所有内部控制程序或规定进行审核。- 对库存管理的每个程序环节进行培训。- 对库存品设定分类专门放置区并由专门人员管理。- 对所有库存商品进行锁定管理。- 建立库存商品锁定系统;对低值库存商品进行单人授权管理;对较高价值的库存商品进行双人授权、双钥匙管理。- 对所有库存品进行失窃保险。- 尽可能在会计周期结束前将已售库存品进行隔离放置,以避免在库存盘点时重复计算。预防手段- 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 对所有入库商品或材料进行盘点核实,确保账、票相符。- 建立专门人员分管体系,对下述库存环节进行专人分管:采购货物实收、采购货物入库、分类或按生产类别存储、库存记录、货物出库管理。- 对现有库存货物进行现场抽查或盘点。- 对所出现的误差,要求主管人给予详细报告解释。- 定期更换仓储区的门锁或其安全编码。- 对公司所有雇员强化仓库防盗意识,使其认识到这是每个员工的职责。- 鼓励员工就仓库安全措施的完善提供合理化建议。- 对仓库物管员和记录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制约束。- 利用专门定做的计算机化库存管理系统,提升公司的仓储管理水平。- 确保所有库存货物系经公司授权批准而入库。溢出效应

库存品失窃可使公司的利润率严重下滑、甚至可以导致资不抵债和公司倒闭。公司可能因错误的库存信息而失去客户;公司管理层可能因管理能力低下,或在库存管理方面渎职受到股东的斥责。众所周知,库存是公司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审计披露员工的渎职行为也会引发相关的成本费用。

问题:库存盘点不准确

诊断症状- 废弃库存品数量多得出奇。- 现存库存备品备件数量少。- 仓库里长期备货的部件没货。- 为其他公司或个体用户保管或监管的库存物品被记为期末库存的一部分。原因- 工作人员欠缺实际经验。- 缺乏库存盘点业务培训。- 库存品标记程序及规定不完善。- 缺乏称职的专业人员。- 条码编制或数据录入有误。- 计算机管控程序设定值有误。- 会计记账方式不对。- 计算错误。问题解析- 应该安排有经验和良好职业操守的专业人员对仓库库存品的各类单据的准确性进行全面核实。- 同时另请一位雇员对单据和实际库存品数进行重复核对。- 发现错误,即刻更正。修补措施- 建立完善的库存盘点和分类RFID条码体系程序及规章制度。- 安排熟悉生产流程和所用原材料性质的专业人员盘点库存。- 对全部主要库存品的数量进行百分比抽样实物核查;对低值库存品实施小百分比抽样实物核对。- 对委托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仓库的物品进行账面记录和实物核查。- 如果经核查发现不符点,则采取相应补救或改正措施。- 对托管在第三方物流仓库的物品在库存台账上做标记,并标明该仓库地址。- 若条件允许,建立并采用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对库存品进行实时管控。- 对同类别的仓储物品进行集约管理,提高库存统计的准确性。预防手段- 建立库存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库存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库存管理不善给公司治理带来的严重溢出效应,同时建立库存管理岗位培训机制。- 设立库存管理协调经理岗位,明确描述其岗位职责;协调经理应具备如下实际工作经验:制定库存管理规章制度、规划库存管理流程、期末库存盘点技巧。- 核查期末库存余额,核对入库物品件数准确性,评估仓管人员定期盘点工作绩效,监控库存实际数量,确认误差。- 使用统一格式的仓管单据,填写仓储物品在库清单,制作各类仓储物品标签或RFID条形编码;期末盘点时,对遗失库存品须做标签,并由主管仓库管理人员签字。- 库存品标签内容涂改,视为失效,并标注“失效”字样,同时制作新标签并将失效标签移交给库存协调经理备案;对所有仓单或票据进行编号,期末时对所有仓单或票据进行稽核,对高价值库存品进行复核。- 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明确仓库管理规章制度,对期末盘点出现的库存余额的偏差进行复核。- 严格实施库存盘点监督管理,未经库存协调经理许可,不得对任何特殊要求做出回应;在期末库存盘点期间,确保对仓储移位的库存品进行准确清点,避免重复计算;,未经仓库存放区督管经理的许可,任何库存品不得随意移位。- 对仓库里使用的各类计量器具定期核准,并粘贴量器校准标签。溢出效应

若期末库存数目不准确则直接影响公司其他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其中包括利润率、资产负债表、应付税收、流动比率以及流动资金数据。

问题:库存记录不准确

诊断症状- 无法完成交货承诺。- 由于库存不足导致生产不稳定。- 由于原材料库存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设备非正常停机。- 库存记录缺失。- 重复记录。- 库存品的登记录入不及时、工作低效。- 库存品失窃。- 审计费用增加。- 为其他公司代管的库存品与本公司的库存品混合计入期末库存。- 会计重复记录。原因- 公司会计不称职或缺乏工作经验。- 公司缺乏专业人才。- 公司内部缺乏管理控制和审计。- 公司组织结构不完善。- 库存记录不能及时更新。- 本公司的库存与其他公司委托代管库存不分彼此、混在一起、糊涂记账。问题解析

不准确的库存记录会给公司的决策和净收益带来负面影响。公司管理层必须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即库存品种类、库存需求水平,包括满足用户需求库存品的上架时间,以及因事故或失窃而导致库存损失的价值金额。错误的库存记录势必导致虚假库存。修补措施-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会计体系的完整性。- 改善不合理的工作程序或规章。- 检查库存管理程序的不连贯点或不一致性。- 实施公司内部和外部审计,确保库存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更改会计入账错误。- 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会计制度进行审评,并提供书面改进意见。- 使用计算机库存软件和RFID条码系统,提升库存管理水平,确保相关记录的准确性。预防手段- 公司内部建立培训机制,确保相关会计人员能熟练使用电脑库存管理软件和RFID条码系统。- 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 明确业务分工,确保内部控制效率。- 确保所有会计操作程序均有相应的授权。- 确保所有交易均经核实并准确记录在案;其中包括那些特殊授权交易的记录。- 建立完善的实物资产管理和记账制度。- 创建保障措施,防止库存管理出现弊端。- 实施公司内部和外部稽核,确保在库物品数量与账面记录相符。- 对仓储物品做标记,并进行分类置放,以便于识别;不同库区的负责人必须能够对所辖区域出现的任何状况做出充分解释。溢出效应

库存管理的会计系统若不完善或工作效率低下,则公司管理层所获信息则不会准确;其结果:不准确的数据采集导致制定错误的公司决策。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两大组成部分,即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的数据将出现错误。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随之出错。其后果:决策失误、面临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稽核和审查,以及股东、投资者和贷款人的起诉。这将导致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出现负面波动,也将影响股票增发或初始上市(IPO)。

请参见:

■库存记录不准确

问题:产品过期率偏高

诊断症状- 库存周转率低。- 即使大幅降低销售价格,产品仍然滞销。- 性能先进的新产品过早推出上市。原因- 性能好、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上市,导致现有产品滞销。- 生产计划欠缺目标性,盲目采购原材料。- 生产规范要求错误。-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骤然下降。- 由于价格便宜而超量采购囤积物品。问题解析

应对仓储物品的仓储期和有效期,以及过期淘汰下架的状况进行审核。修补措施- 组建或聘用熟悉生产经营需求的顾问小组,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 根据生产和销售的具体目标而制定详细的库存水平。- 根据公司的库存周转状况和生产计划指定妥当的库存水平。- 确认下述实际库存品状况:破损、周转缓慢、超量储放、款式过时及过期库存品;同时审核这类库存品的采购合同,并视情调整,或取消继续采购的契约。- 按市场价格出售积压的库存品;若库存品已不具有市场价值则可以捐赠给当地的慈善机构。处理库存积压品可以降低公司的库存成本;例如保险费用、雇用临时保安或仓库保管员的费用。- 设法将近期囤积的款式过时物品,部分或全部退还给供货商。预防手段- 须制定合适的库存水平。通常采用“目标库存方法”(Targeted Inventory Method)比较奏效,即用上期库存余额总数除以公司管理层要求周转次数,得出结果即是目标库存的总金额。将此结果与现有库存金额总量进行对比,如果现有库存总金额大于目标库存总金额,多出部分为超出库存计划部分,容易形成过期储放。实例如下。去年(上期)购入库存总金额为¥5,000,000。公司管理层要求的周转次数为25(次)。年终实际库存金额为¥222,000。年终可能造成过期积压的库存金额为¥22,000,其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库存金额(¥5,000,000÷25)=¥200,000年终实际库存金额=¥222,000可能会闲置过期的库存=¥22,000- 成立削减库存工作小组,对所有影响公司生产和仓储库存品量的相关活动及领域进行审查;同时,由工作小组对库存管理问题进行审核、分析,并提出即时解决方案和减少库存品的具体措施步骤。- 对目标库存进行分类,按下述方式分为三类:计划要求水平、可以容忍水平、不可容忍水平。- 将库存水平降至预先计划水准时须谨慎,不可影响生产作业和客户服务水准。- 公司管理层必须根据生产计划和客户服务的具体需要决定合适的库存水平。- 研究产业行业产品更新换代走向,原材料供应趋势和生产加工流程。- 尽可能与供货商制定灵活的采购合同,在市场供需出现变化时可以退货。溢出效应

多余的过期产品降价销售会导致销售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问题:错过生产计划

诊断症状- 生产定额或计划不达标。- 由于成品库存不能及时交付运输而未能完成订单销售。- 销售下滑。- 公司诚信度受到质疑。- 生产原料供货拖延,造成严重停产。- 生产设备老化、陈旧。- 工人经验不足,效率低下。原因- 员工欠缺实际工作经验。- 产品技术更新,需要培训。- 公司引进新生产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手段。- 未能准确预测库存需求,采购量与需求不符。- 需求备品、备件缺库存。- 雇员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人员辞工跳槽过于频繁。- 更换客户过于频繁,订单取消率过高。- 关键生产原料库存失窃。问题解析

由于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工人的供需变化、生产原材料供应的变化、行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通常,高效运作的公司每三个月须对生产绩效进行一次评审,其内容包括公司组织结构、生产目标、库存控制方法、公司各生产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记账的准确性。修补措施- 明确公司内部各生产关联部门的弱点。- 对主管生产的经理、生产一线班组长及工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审。- 设立安全库存边际。- 确保对质量不合标准的原材料进货做再处理或退货。- 监控员工迟到早退现象,了解员工辞工跳槽动态。- 对所有库存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审核。预防手段- 按部门或生产线制订生产目标计划。- 制定有效保证原材料质量的采购流程。- 确保生产设备性能技术革新能够及时被工人消化,掌握。- 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和生产线管理权限。- 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库存备品备件和生产流程实施标准化作业。- 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征求生产一线人员和车间班组长的意见,改进生产流程。- 确保库存原料明确分类,并可以随时提供。- 对原材料进货部门随时做进货质量和数量检查。- 确保供货商的货款得到及时支付,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 健全库存管理规章制度,杜绝库存品失窃。溢出效应- 调控过度而导致所需库存品断货。- 无法满足客户销售需求。- 仓储、保险、管理成本上升。- 净收益下降。

请参见:

■产品过期率偏高

■库存记录不准确

■库存品周转率低下

问题:劣质商品

诊断症状- 退货数量过多。- 商品折价销售。- 销售下降、市场份额缩小。- 由于产品质量和制造工艺差而造成不良公众形象。原因- 生产设备过时。- 新员工上岗,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工作效率低下。- 原材料质量不好。- 生产计划有问题。- 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 原材料进货质量检验程序不完善,使劣质原材料流入生产程序。- 质量检验和保障体系不健全。- 设备备件更换不匹配。- 忽略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标准和相关规定。- 成品包装有问题,致使产品在运输中破损。- 产品标签信息误导客户,产品实际品质低下,与标签信息不符。- 对客户态度傲慢,或对自身在公众的形象自我感觉过好。问题解析- 对销售退货和折价销售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若两种情形有上升趋势则说明产品质量有问题,客户不满意。- 将产品退货率与行业标准(如果有)以及竞争对手的退货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在公司内部建立熟悉行业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小组,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品管信息。-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定具体标准。- 对产品检验流程进行评审。- 对产品包装技术和手段进行调查分析。修补措施- 确认公司内部与生产流程相关的管理环节中存在的弱点。- 对主管生产的经理、班组长及生产线工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审。- 制定并颁布质量管理规定及条例。- 在生产流程中设立抽查点,对在线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查。- 制订备品备件应急补充方案,若库存量低于计划标准则及时补充。- 对落后或陈旧的设备或设施进行升级换代。- 对工人进行在岗培训和激励,提高制造工艺水准。- 对供货质量太差或有瑕疵的供货商进行替换。- 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 杜绝生产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在进入生产流程之前,对进货原料进行质量检验。- 咨询相关的政府部门或法律机构,确保公司生产符合劳动安全标准。- 对客户的投诉做出及时答复。- 重新设计产品包装。如果有必要,选用新的货运公司。- 更换具有误导信息的产品标签。- 停止生产质量差、性能不可靠的产品。- 以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推销高质量、性能可靠的新产品。预防手段- 每个季度实施一次生产绩效和质量控制工作审核;其中应包括组织结构、生产计划、库存管理方法的审评。- 对所有与生产相关的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审评。- 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处理和分析。- 重新设计产品包装。- 对货运公司的送货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客户投诉交货破损的情况。- 聘请生产管理专家,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实施产品标签信息标准化。- 发动广告宣传攻势,改善公司产品在公众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使公司每个员工明白: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同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根据公司所在行业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质量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ISO-9000/14000/SA8000等)。溢出效应

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导致销售下滑,利润减少;竞争对手可趁机夺走市场份额。安全生产标准不达标可导致政府干预,或引发高额法律诉讼成本。

请参见:

■产品过期率偏高

■库存记录不准确

■库存品周转率低下

问题:库存场地空间不足

诊断症状- 生产效率下降。- 错过生产计划截止日期。- 备品备件缺失。- 库存品破损或失窃。- 仓库距离生产设施太远,导致传送拖延、增加运输工作量以及搬运成本。原因- 销售预测不准确。- 生产计划制订欠妥。- 生产设备过于陈旧。- 缺乏资金购买或建设新的仓储设施。- 无仓储场地可租。- 仓库租金太高。- 库存仓储控制管理的责任分工不清晰。问题解析- 应根据生产计划制订库存预测。- 分析库存的瓶颈状况,包括原材料到生产线的运输方式、距离,以及原材料的重量和规模。- 调查分析库存品的保全防盗措施。- 确认客户紧急订货的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安全库存边际数量或水平。- 规划库存品仓储存放区域的合理面积,以确保原料仓储充足,随时满足生产计划需求。修补措施- 分析评审仓库基础设施的状况,文字描述其现状并整理备案。- 统计现有仓储用集装箱柜数量和有效仓储能力。- 制作详细的仓储区域平面图,对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库存品做相应标记。- 现场观察仓库的工作人员储放和搬运物品的工作方式和状况。- 检查仓储区域的保安防盗措施。- 稽查仓储物品运输中出现的野蛮搬运现象。- 确认过期仓储物品的数量,并及时处置,以便释放出更多的仓储空间。- 明确公司管理层在库存管理控制工作中的责任。预防手段- 引进使用便携式仓储用货架,供小型备品备件储放之用,节省仓储空间。- 使用旋转式物品储放架,减少空间占用。- 充分利用仓库高层空间,提升货架高度。- 采用标准化包装规格尺寸。- 出租仓储空间给产品销路畅通的供货商。- 仓储产品存放地点合理化,不可距生产场地过远。- 审视全部库存的仓储水平,使用库存电脑软件系统对库存缺货和过量存放的状况随时监督,及时警示。- 建立仓库管理安全保卫规章制度,防止库存品失窃。溢出效应- 仓储空间不足会导致原料短缺、生产停滞、库存断货、失窃,同时无法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最终会使公司的销售额和净收益下降。

请参见:

■库存记录不准确

问题:新库存接收延时

诊断症状- 缺乏生产需求和计划目标的关键信息。- 仓库连续出现原材料无货、断货现象;不能按生产计划完成原材料供货。- 采购库存品的成本高于行业标准水平。- 对公司各类仓储库区存放原料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缺乏管理认识,导致主要仓储区管理出现混乱,以及材料备货不足。原因- 库存集散体系不健全。- 仓库工作人员缺乏培训。- 公司的采购系统与生产流程缺乏协调对接。- 就公司采购需求而言,经常受到无关信息或混乱数据的干扰。- 原材料供货商有问题。- 订单信息混乱或缺失。问题解析- 对现有的采购系统的工作进行效率分析。- 建立原材料采购和质量检验工作的管理责任规章制度。- 对原料供货商的供货质量和信誉程度进行评级。- 确认何种原料在何时需要再次订货。修补措施- 设立并采用新的库存采购系统。- 减少库存统计工作人员数量,以避免重复劳动。- 保留工作方法得当、绩效优秀的采购工作人员。- 选择优秀的供货商,淘汰送货质量差、破损率高、不按时送货的供应商。- 选择距离工厂较近的供货商,提高供货的速度和时效。- 建立报价系统,以最合理的价格和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所采购的货物。- 根据原料消耗期限分类计划,分析库存备品备件状况,并根据采集的数据建立自动再订货系统方式。- 分析货物的运输流程,确认各相关运输公司的可靠性和交货的及时性。- 对交货不准时的供货商,须重新审理与其签订的合同条款,予以相应的惩罚。预防手段- 利用经济订货批量(EOQ)系统方式。建立公司货物采购流程的基础框架;- 应用SAP/ERP管理程序、对所有的库存品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档案;并利用数据库在生产计划周期内使各项相关工作实现标准化运作,其中包括采购订货需求、常态订货数量、所有原材料的平均消耗量等。- 若条件许可,建立计算机化物料采购系统,对该工作流程进行自动化控制操作,在物料消耗至一定水平时,自动启动订货系统;同时,将同类库存物品进行集约化储放,以便提供有效的空间供补充订货使用。- 制定采购人员岗位责任;新建的计算机化采购系统应减少有纸作业,提高物品采购的协调性,采购物品入库的及时性,强化公司内部各生产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 对服务效率和信誉高的物流运输公司做相应统计,列出清单并将其推荐给供货商,确保对方交运的货物能准时交付给采购方。溢出效应

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则全面影响制造商生产计划,同时可导致出现原材料库存断货,无法满足客户的销售需求,生产线停产,销售额下滑,净收益下降。

请参见:

■库存记录不准确

■库存品周转率低下

■劣质商品

第四章 利润边际分析偏离

一家公司必须实现盈亏平衡从而避免其产品或服务出现亏损。所谓盈亏平衡是指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等于成本总额,而利润为零。当成本超出与生产量相对合理的水平时,则引发亏损。有时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组合也会出现问题,不盈利的业务领域会侵蚀公司的资源和利润。执行一份不盈利的合同可以给公司造成致命恶果。产品的革新或改型不应该对产量、质量和利润率造成负面影响。

问题:盈亏平衡点不实际

诊断症状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数字与预期值相比过高或过低。原因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数值偏离实际固定成本或利润贡献边际。问题解析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规则是:(1)销售价格上涨,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则降低。(2)变动成本增加,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则随之上升。(3)固定成本增加,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也将随之上升。计算盈亏平衡点是否实际的方法之一是:计算安全边际,即实际销售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之间的差额部分。所谓安全边际是指亏损发生之前销售额可上下浮动的空间部分,通常以占预期销售额的百分比形式来表示,其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可用于测量经营风险。比例越大,经营状况则越安全;因为销售回落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的距离远,则经营风险低。盈亏平衡点分析:其分析方法要点如下

销售价格若为常量,则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市场需求弹性强劲,致使销售价格在销售量增加时仍保持不变;(所谓需求弹性是指与价格浮动百分比相关的产品市场需求百分比的变化)在公司产生营业收入的期间内商品销售价格稳定。- 产品组合单一或只有一种产品。- 生产线作业效率稳定。- 库存品种类及存量稳定。- 单件产品变动成本稳定不变(变动成本是随产量的变化而异,例如原材料的增减)。- 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固定成本是不论公司经营活动如何变化始终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或保险)。-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类划分妥当、准确。

实例:某公司预计销售额为¥35,000.00,销售盈亏平衡点金额为¥25,000.00。预测安全边际为:

现金盈亏平衡点:如果公司的可支配现金量有限;如果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过高,公司高层管理则须确认在具体的期限内,满足现金费用支付所需实现的销售量是多少。不是所有的固定成本支付都需要现金,例如折旧费。建议:在设定现金盈亏平衡点过程中,排除固定成本中的非现金费用部分;因此所得出的现金盈亏平衡点会低于通常计算的盈亏平衡点。现金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如下:

实例:产品售价为¥40,单位变动成本为¥10,固定成本为¥64,000,其中含折旧费用¥4000;其现金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修补措施

重新计算盈亏平衡点,并对每个组成部分做分析;如果计算得数与实际不符,调整产品价值,并设定合理的盈亏平衡点。预防手段

在计算盈亏平衡点之前,反复确认公司的固定成本和贡献边际。溢出效应

如果产品价格设定太低,则利润会下滑;如果价格设定过高,则销售会下降。利润下滑、销售下降,对上市公司而言,会影响其股票的市场价格、债券的发行、销售市场份额、融资成本以及维系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降低成本,减少公司某些不必要的业务活动和多余的人员。公司不盈利,不仅会被迫解聘雇员,同时也会遇到资不抵债和倒闭破产的风险。

请参见:

■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

■盈利质量差

■收入基础受损

问题: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

诊断症状- 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盈利。- 销售量增加但盈利下降;公司经营达到盈亏平衡点时,会计记录应是:公司产品的利润/亏损均为“零”。- 在产品周期(导入、发展、成熟、衰败)任何一点上,公司账面反映始终为亏损。原因- 生产成本过高。- 产品定价不合理,利润边际不足。- 经济大环境欠佳,导致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高,购买力下降。- 不盈利的产品组合;产品组合过于单一化可导致市场需求集中在单一方向,这对公司经营风险控制不利。进言之,如果此类单一产品组合的市场需求具有弹性,则会出现销量突增,而价格变化微弱的现象。- 债务结构不合理,负债过高,财务成本过重。- 产品价格弹性过高,结果价格略有提升,利润则锐减。- 产品销售下降,致使盈亏平衡点产品销售件数低于计划水平。- 产品的变动成本实际值高于原计划规定值。问题解析

所谓量本利分析是指成本和利润的变化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异。其要点是对下列影响公司收益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和产品组合;并以此方式协助公司的计划工作。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则多用于下述情形:新项目、扩建项目或从现行项目中撤出。

公司经营的目的不仅是实现盈亏平衡,必须盈利。一个企业可以根据预期的盈利数字进行盈亏平衡拓展分析;而计算盈亏平衡点则须考虑固定成本(FC)、变动成本(VC)以及下列因素。(1)贡献边际(CM):所谓贡献边际是指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成本(VC)之上多出的销售盈收(S)部分,即可以覆盖固定成本(FC)并可形成利润的部分。公式为:CM=S-VC。(2)单件产品贡献边际(Unit CM):即单件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成本(v)之上,单件产品销售价格(p)多出的部分。公式为:单件Unit CM=p–v。(3)贡献边际比率(CM比率):贡献边际比率是指贡献边际与销售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也可以用单件产品数据计算贡献边际比率:注:所谓CM比率,即1减去变动成本的比率。例如:如果变动比率占产品价格的70%,CM比率则为30%。实例(1):分析下述一玩具商店的数据,计算盈亏平衡点并展示CM的各种概念。

根据上述数据,贡献边际(CM)、单件产品贡献边际(Unit CM)以及贡献边际(CM)比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所谓盈亏平衡点,即公司在某个生产能耗量水平的销售收入水平与其固定和变动成本的总额相等的点。例如,一个经营酒店的公司管理人员会关心客房占用率的盈亏平衡点;一家航空公司的高层经理会注意飞机承载负荷的盈亏平衡点。

通常,在其他相关数字或金额等同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高,利润就越低,同时公司的经营风险就越大。盈亏平衡点是公司财务经理制订利润计划的依据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实例(2):在使用实例(1)中所提供的数据CM=¥25-¥10=¥15时,CM比率=60%,则可以得出如下结果:实例(3):公司决定自己生产某产品,不再从外部采购。该产品的外部采购价为¥0.12/件。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00;变动成本为¥0.08。该产品的销售必须达到一定量才能抵消工厂的制造成本,并与外部采购的价格保持一致;其合理的销售量为:实例(4):假设如下。销售价格=¥40变动成本=¥24固定成本=¥150,000税后利润=¥240,000税率=40%公司想确认,销售多少件产品才可以实现税后利润。*:0.6×税前利润=税后利润0.6×税前利润=¥240,000

产品销售组合:如果公司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其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分析则需要附加的计算工作。不同的销售价格和不同的变动成本可导致不同的贡献边际。其实,盈亏平衡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取决于销售组合或已销售出去产品的比例。一个经营多种产品的公司在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通常所采用的假设是:在计划期间内,销售组合保持不变。如果销售组合改变,盈亏平衡点将随之变化。修补措施- 减少长期负债。- 以更低的利息对公司的债务进行再融资。- 削减非本质性的固定成本开支,例如广告、研究与开发、培训以及公共关系。-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缩小公司经营规模、变卖多余的固定资产或利润中心。- 削减变动成本。- 寻找综合成本较低的组合原材料。- 采用实时管理方法(Just In Time)降低盈亏平衡点水平。- 降低产品生产所需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工作效率。预防手段- 严格控制所有成本。- 用多余的资金还清或减少债务。- 使用统计成本控制表,确保成本水平控制在正常(可允许)的范围内。- 以实时(JIT)方式推出新产品。- 在产品上市前,重新确认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溢出效应

连续性利润亏损将导致公司资本市场价值下降。当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时,势必出现亏损,久而久之公司将被迫倒闭;即使侥幸生存,由于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也将阻碍公司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出、设备升级或专心解决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请参见:

■经营杠杆水平过高

■盈亏平衡点不实际

问题:成本与生产量比例失调

诊断症状- 尽管产品都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售出,但利润低或零利润。- 产量增加,亏损也同时增加。- 产品在预期的盈亏平衡点上没有显示利润。原因- 产量过高或过低或过高。如果实际生产低于预期水平,制造成本总体水平上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产量不足,不能创造利润而引发的成本因素);同时,量产成本会过高。如果实际产量水平过高,多余的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则会变成“沉淀成本”,使制造成本总额增加(所谓“沉淀成本”是指过去发生的而又不会因公司即期或远期决策所左右的成本);最终导致量产成本过高。- 成本控制或削减能力低下。- 对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或缺乏基本概念。- 成本控制系统失缺,没有使用差异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额分析)和统计成本控制方法。- 初期生产阶段制定的盈亏平衡点不符合实际。- 成本原值计算工作完成后,产品相关成本因素增加。- 产品成品率低于预期值,导致成本增加。问题解析- 用贡献边际比(贡献边际/销售收益)来确认变动成本是否过高;并将所得比率与行业平均值比较,以便做出确认;即对贡献边际进行综合分析(请参见第十一章的“定价过低”、“缩小利润边际”)。- 假设贡献边际值处在正常水平并在此前提下,计算利税前收入(EBIT)与销售额的比率,从而确认公司目前量产水平的固定成本是否过高。- 对某个期间的成本状况做出线性图表,观察其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对成本和产量的关系做分析。- 对特定产品的单位成本做分析;如果其数值高于初始目标值,则需检查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对产品生产的成品率进行分析;成品率应满足或高于预期值,与成本预测相符。- 确认各部门的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修补措施- 减少生产作业成本。- 确认相关部门或单件产品的生产效率或效益水平。- 削减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和运作成本。工薪- 削减运营成本。- 核查各职能部门、车间或工区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否有超员现象。- 削减富余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人员。生产制造部门- 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手段。- 减少废品、次品、返工产品和客户退货。- 在库存计划中应用“即时管理”(JIT)方法。- 及时调查人员怠工和设备故障停机。- 建立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提供工人工作效率。- 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Work-in-process)流程时间和相关的资源占用成本。预防手段- 制定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能力水平分析一览表。- 制定每个产品生产成本的明细数据。- 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并结合通过准确分析得出的生产能力和成本的相关数据,确认何种产品生产量可以实现最高目标利润。- 采用有效手段或方法,在启动生产之前对成本进行削减和控制。- 在启动生产之前,对变动成本的结构做分析,确认所选变动成本数据的有效性。溢出效应

与产量相关的成本因素过高,会导致公司所制定的计划和生产流程无效,或合同履行中途终止,或被迫内部裁员;也会引发过高的机会成本和沉淀成本,致使利润低下或零利润。其结果是:每股市盈率下降、公司股票将下跌;公司企业债的发行价格也会下滑,从而导致出现较高成本的融资,冲抵由于利润低下而增加的经营风险;人为地通过台高销售价格来弥补亏损的方式会使公司失去客户或生意机会。

请参见:

■成本跟踪记录不严

■成本信息扭曲

■劳工成本过高

■成本控制不利

■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

■盈亏平衡点不实际

问题:销售组合欠佳

诊断症状- 销售组合与先前预算不符。- 低价位商品销售量大,与高价位或高利润边际商品的销售比例不合理。- 单一品种产品的库存量过多。- 成本高出原本预算的数值。原因- 卖便宜货(利润边际低的商品)总比卖高档货容易。- 销售定额的制定均以件数为准,而不是以利润实现金额为目标。- 销售产品组合向低端或利润较低的产品倾移。- 产品成本增加,超出预计的产品零售价值。问题解析

计算下列各产品的利润率。实例:某个生产休闲旅游产品的公司计划生产三种不同类型的睡袋:经济型、通用型和“背包客”型。其相关数据如下。假设:销售总额达到¥100,000,但所售出产品的实际组合与预算计划不符(例如:通用型睡袋实际销售组合百分比从60%变成30%;背包客型睡袋由10%变成40%);其相关分析算式如下。①¥26,667=¥40,000×(100%-33.33%)=¥40,000×66.66%②¥2,500=¥5,000×(100%-50%)=¥5,000×50%注:产品销售组合向低利润产品偏移,致使公司原本计划的CM比例由总体规模的31%跌落到26.83%。由此可见,产品销售组合的改进或恶化将使公司的净收入上升或下滑。就惯例而言,将产品销售组合的重点由低贡献边际(低端)向高贡献边际(高端)产品转移,将使公司的总体利润得到提升。修补措施- 降低滞销产品的销售价格,提升其销售价格竞争力。- 加强广告宣传力度,促进非畅销商品的销售速度,减少库存。- 加强广告宣传力度,促销高端(高贡献边际值)产品,增加营业利润。

任何系列产品中都含有大众型和豪华型两类产品。为达到公司总体盈利率,通常公司管理层主张以高端(高利润/豪华型)产品为销售重点;然而实际经验告诉销售部门:低端(低利润/大众型)产品的销售则更容易实现。作为销售人员,其产品销售定额件数可以达到计划目标,但由于产品销售组合的偏移,所贡献的利润边际值在预算的总体利润中的份额可能很小。公司管理层必须明确,高端产品在销售组合中的比例越大,利润就越高;相反,低端产品的比例越大,尽管销售量增加,但公司总体利润则越低。由此可见,一个不好的销售组合可以使一个好的销售量增长不具有任何意义;反之也是一样。预防手段- 创造更多的激励因素,促使销售部门销售高端(高利润边际)产品,按利润额制定销售指标,而不是按产品件数。-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在产品生产计划在实施之前,进行广告宣传,为产品创造较强的公众认知度。- 为产品创造市场需求;其实例之一:早期英特尔公司推出两种PC芯片产品,利润边际较高的是486芯片,利润边际较低的是286芯片;该公司在市场上主推前者,而后者仅保持最小的市场供应量。溢出效应

不能有效销售高端(高贡献边际)产品而偏爱销售低端产品将导致出现下述负面现象:制成品库存成本增加、产品售出数量要求增加、市场营销成本加大、生产组合向低端产品偏移。销售组合不好最终会导致公司收益下降、利润下滑。

问题:利润中心不盈利

诊断症状

利润中心(以盈利多少为评审标准的业务部门)每月经营报表显示亏损。原因- 公司内某个特定的部门或数个部门不能按计划实现足够的利润,以覆盖直接或间接固定成本。- 就那些采用内部结算制度的公司而言,作为利润中心的某部门(卖方)在将其产品或服务转至下一个职能部门(买方)时,结算价格不合理,利润没有得到合理兑现。内部结算定价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卖方部门的正常经营效益。所谓内部结算制度是指一个部门将其产品或服务成品转交至另一职能部门时,以合理定价记录入账,视为收入。问题解析

在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利润中心体系,以利润贡献大小为部门绩效评估依据,实属必要。通常,公司所采用的对各部门利润中心绩效评估的模式如下。

本利润边际分析报告是根据下述前提条件编制而成的。(1)与变动成本相比,固定成本更难以控制。(2)直接固定成本与公摊固定成本必须予以明确的区分。所谓直接固定成本是指那些可以直接按公司部门而界定的固定成本;而公摊固定成本是指那些不能按某个部门而界定,而需要公司整体分摊的固定成本。(3)公摊固定成本应该在利润贡献边际损益表中明确界定为待摊固定成本。如果以某种理由将其分摊给公司各部门,则将损毁责任会计制度的根本价值;导致绩效评审失去公平,致使公司高层决策失误。

注:在使用此种利润贡献分析方法中,下述概念须予以重视。(1)贡献边际=销售额-变动成本。(2)部门利润边际=贡献边际-直接(可追溯)固定成本。

所谓直接固定成本包括下述可控内容:某种广告成本、研究与开发成本、促销活动成本、工程设计成本;以及可追溯的并已承诺的成本,例如折旧、税务、保险和公司部门经理的薪金。(3)净收益=部门利润边际-未摊派的公摊固定成本。

部门利润边际报告由各职能部门制定;所谓职能部门包括产品生产线、区域销售部门、客户服务中心、销售人员、商店或分公司、国内或国外分公司。

部门利润贡献边际是衡量一个部门盈利能力的标准。所谓公摊固定成本对一个接受公司盈利能力审评的部门来说,是常见项目;应该将公摊固定成本置于待摊状态,不应强行摊派,从而扭曲部门的盈利绩效评审结果。当利润中心的主要构成为产品和服务时,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审评,确认其产品或服务的取舍,则更显重要。贡献边际分析方法也可以按下述方式应用。

决定某个产品系列的取舍必须考虑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因素。但无论如何,最终决策都必须以其利润贡献边际和净收益为主要依据。实例:某食品公司有三个产品系列,即副食品、肉类食品、罐头食品。该公司决定放弃肉类食品系列,其原因是该产品销路不畅,报表出现亏损。详细报表如下。

上述报表中所显示的直接固定成本是指那些可以与各产品系列直接联系和确认的固定成本;而所谓待摊固定成本即指公摊固定成本,例如仓储占用面积成本。这部分成本,通常不因公司决策放弃某产品系列而消失,而以常态方式继续发生或存在。

下述表格数据对肉类产品的取缔和保留销售的结果做出比较分析。

上述表格数据表明:取缔肉类产品使公司损失¥500收入;所以应该保留肉类产品系列。此间应提起注意的是:公摊成本摊派不当会使一个原本盈利的产品看上去不甚盈利。由于公摊成本分配不当,肉类产品账面显示有¥1,000亏损,但实际上该产品系列贡献了¥500,用于覆盖公司的公摊成本(¥7,000-¥6,500)。

在评估一个部门或利润中心时,所有的公摊成本应暂时不计在内。在确认一个产品系列的取舍时,更重要的是考虑直接固定成本,因为这部分成本是可以排除或回避;同时还要考虑贡献边际以及该产品系列对公司利润的整体影响。修补措施

如果一个利润中心或部门的贡献边际是负数,就应该对其采取出让或清盘处理。是否能够通过采用此种手段来使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益得到改善,则需要做相应的“取”、“舍”利弊分析来确认。预防手段

重新构建利润中心体系,强化公司管理,使投入和产出结构更加完善。溢出效应

保留或维持一个不盈利的利润中心,通常会迫使公司的利润下降,但这要看公司整体亏损的程度如何;然而,如果贡献边际值为正数,也可能使公司维持一个较高的利润水平。同时也可能要通过裁员的方式来降低公司运作成本。产品系列中某个产品被取缔可能导致客户转而寻找或使用其他供应商的替代产品,从而使公司失去生意机会。再者,如果公司未能对不盈利的经营部门或业务采取有效的清除措施或有力的完善手段,其所导致的结果将是:信用评级低下,公司所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将出现下滑;甚者,会出现资不抵债或使公司濒临破产倒闭。

请参见:

■缺乏常项现金流入

■投资回报率低

■成本信息不足

■劳工成本过高

■无能力遏止财务问题

■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

问题:失去合同订单的潜在因素

诊断症状- 公司与客户之间产生矛盾。- 在如下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产品的定价、质量、交货时间。- 采购方拒绝支付,同时因合同违约而引发法律诉讼官司。- 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或生产同类的产品或服务。原因- 由于缺乏专业技巧和技术人员,公司不具备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 由于行政经费预算的削减或政策的不稳定性,使得政府的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稳定性。- 价格计算不准确。- 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差。- 对客户或供应商的交货或采购承诺未能兑现。- 公司经济状况不好导致订单取消。- 其他公司以强硬的竞争手段夺走合同。- 公司管理层缺乏设备和技术能力生产所需产品或兑现所承诺的服务。问题解析

用贡献边际分析方法制定价格政策将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谈判有帮助。通常在生意淡季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在此种情况下,不妨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再多争取一些合同订单,用于覆盖公司的全部变动成本,同时创造部分贡献值,承担一些固定成本、生成部分利润;这样的组合竞标方式也许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改善有利。明确掌握公司的变动和固定成本信息是准确制定竞标价格决策的根本前提。修补措施- 当公司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时,使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与某个特定的决策相关的成本因素)来确定一个合同竞标的价格。通常,在公司生产能力过剩时,固定成本总额与合同竞标价格无关。从表面看,某个合同订单可能显示亏损;因为公司的总成本(变动+固定成本的总额)大于总营业收入。但是,只要该订单合同能创造贡献边际(总营业收入大于变动成本),该合同即可视为可接受,因为固定成本在此时的增加为“零”,同时公司有部分盈利。- 如果公司管理层认为本身不具备合同所需产品的技术能力或设备,则可以通过合同分包的形式将已签约业务转包给其他承包商。

请参见:

■定价过低、缩小利润边际(第十一章)预防手段- 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手段,确保所有在制产品达到品质要求。- 增派人员及时确认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准时交付给客户。- 使客户随时了解公司可能遇到的不测情形或无法避免的瓶颈因素。- 就任何有关生产或财务方面的问题,应该与客户坦诚磋商,并做出相应的让步。- 与其他公司合资,分散经营风险。- 制定并实施公共关系计划,维护现有生意;同时通过强化公司的职业形象,例如:树立公司优质产品服务的信誉和完美形象,以此招揽更多的生意。就此而言,改变公司的名称会有助于改变公司以往的陈旧公众形象,提升新的公司声誉。- 对所有即将签署的合同进行慎重审核,确保公司有能力兑现对客户做出的承诺。溢出效应

失去一个合同或订单意味着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下降。为了达到节省成本之目的,裁减人员也许成为必要手段之一,并辅以其他相关的削减成本的方法。与该合同相关联的资源也将随合同的消失而去。在客户看来,A公司有问题,因而他们会转而与A公司的竞争对手建立业务联系。

请参见:

■劳工成本过高

■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

问题:改进产品引发亏损

诊断症状

销售收入和利润边际同时下降。原因:销售收入下降、利润边际下滑可能是由下列因素引发的- 成本透支。- 定价不精确。- 广告无效。- 对产品的市场需求估测过于乐观。上述问题的根源可能是- 缺乏计划。- 工程设计水平低下。- 成本估测结果表述不清。- 产品质量低下。- 按对方的价格批量出售产品。- 生产效率低下。- 工人工作绩效差。问题解析- 将产品改进前后的利润和销售状况进行比较。- 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对产品需求变化进行分析。修补措施

首先须确认人工和原材料直接成本的数据是否准确;根据实际情况,公司管理层则采用相应的措施;例如:立即抬高产品的零售价格,或实施成本削减方案,或改变工厂的功能布局,精简生产流程和程序。预防手段- 产品改进工作实施之前必须慎重规划。- 将公司及工厂所有支持体系中的职能部门进行区分,理清各部门与每件销售产品的内在关系。- 削减下述领域里的成本:物流运输、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产品分销、产品服务、技术、财务、行政管理。- 要求会计部门提供产品改进后的实际成本数据。- 产品改进后,必须对生产线上的工人进行相应培训。- 通过对客户需求调查分析确认改进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 在改进产品导入市场之前,进行产品试销,测试市场需求。- 成立项目公司,冠以其他名称;用项目公司经营改型产品;以此方法保护母公司的名誉在改进产品营销失败的情况下不受损坏。- 改进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疏忽;此类新产品一旦到消费者手中,这种疏忽的后果就可能成为消费者起诉制造商的依据;因此,有必要给改进产品购置足够金额的保险。溢出效应

改进后产品不盈利,则将导致收益下降,客户抱怨率上升,同时影响公司未来的销售;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这种产品也会引来政府的干预和调查。

第五章 财务报表贫血

如果一个公司不能持有足够的、可用来立即变现的资产,则意味着该公司不能按时履行其债务责任。这可以使该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甚至引发破产。一个公司如果欠别人多过自身所拥有的,其财务状况则面临难以预测的危机动荡。公司的信誉评级将受损,资金将出现短缺,财务成本将上升,股票和债券价格将下滑,银行贷款将受到限制,供货商将要求现金支付,不再赊账。

如果公司的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或有效周转,利润边际将恶化,资产会出现负增长。公司只能签署执行一些投资回报低的合同订单;高风险资产则难以变卖、无法套取足够的现金。

收益呈现下降趋势,加之损益表上所显现的不利因素,对一家公司来说是红色危险信号。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下可导致如下结果:股票PE值下滑、公司发行的债券评估值下跌、举债限制因素增加。对投资人,贷款方或供货商而言,不稳定的经营业绩意味着风险和失控。公司的收益或盈利状况欠缺连续性,无法预测公司发展的方向或趋势。

问题:营运资本不足

诊断症状- 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以满足公司的流动需求。- 应收账款和票据回收困难,短期投资难以变现,供货商不给赊销额度。原因- 由于公司从事资本扩张,或投身资本密集型项目而导致流动资金不足。- 营业收入现金流入不足,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下降,资产变现能力低下。- 公司融资策略错误:依靠短期贷款支撑其长期非流动资产,但在该非流动资产出售变现之前,其短期负债到期,被迫履行偿还义务。问题解析

所谓营运资本(又称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多出流动负债的部分;是衡量一个公司短期流动性的关键因素;是在任意一个经营周期满足公司现金需求的安全边际。

然而,须对运作的风险和回报的利弊关系做谨慎分析。假设:将固定资产(例如工厂和设备)的资金挪到流动资产(例如库存)项下,则可以减少公司在流动性上的风险,同时增强其短期融资能力,并可享有更大的财务运作灵活性;可以针对产品销售的变化更有效地调整流动资产。通常,产品所需要的生产周期越长,或公司采购商品再售出所需时间越长,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就越大。修补措施

可以通过增加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的方式来增创更多的流动资金量。因此,货币投资应该投向流动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应该使用长期融资行为,而不是短期负债。预防手段- 以长期负债的形式融资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赁)。- 使用金融保理工具,出售应收账款以强化公司财务报表、提升公司财务状况的流动性、提升流动资金充足率。- 借入长期贷款资金,并以现金或流动资产方式持有。溢出效应

流动资金状况不好意味着公司的流动性差,并将导致财务成本增加,融资或贷款能力差。

请参见:

■资产流动性差

■现金流量不足

问题:资产流动性差

诊断症状- 不能按时支付账单或偿还债款。- 无能力购买库存品或资产。- 无能力举债。- 利润率低下。- 无能力提前支付以享受现金折扣待遇。- 公司信用评级下降。- 获取优惠贷款艰难。原因- 应收账款管理缺失,未能及时回收应收账款,客户支付日到现金入账之间的时限过久。- 开销过度。- 债务过高。- 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库存)管理差。- 风险评估不足。问题解析

评定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流动性有多种方法,通常包括下述诸类比率分析和计算方法。- 流动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速动比(现金+上市股票及有价证券+应收账款÷流动负债)。当公司出现即期贷款需求困难时,则需要公司具有较高的流动比和速动比。同时,必须注意:为满足公司长期举债需求而用做抵押的流动资产,不可以再用来重复抵押举债。- 应收账款周转期(赊销金额总额÷应收账款平均额)和应收账款回收期(360÷应收账款周转期)。所谓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一年内应收账款回收的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越好,即公司应收账款从客户手中回收的速度快。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如果周转率过高也意味着公司的赊销政策过于小气,没有魄力去尝试高风险客户的购买潜力,从而享受较高的回报。所谓应收账款回收期是指从客户手中回收应收账款所需的时间周期。回收时间长预示公司可能面临其应收账款不能回收的风险。应做一个回收期和到期日比较分析表和应收账款账龄一览表。当公司引进新产品时,赊账期延长也属必要。- 库存周转率(销售成本÷库存平均值)和库存品库龄(360天÷库存周转率)。所谓库存周转率是指库存品在一年里被卖出的次数。库存周转率下降意味着库存品的堆积、销售预测过于乐观、库存管理缺乏均衡机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在特定的情况下,库存水平也会上升,例如在原油价格有明显上升趋势时。换言之,较高的库存周转率意味着库存水平的低下,也会产生副作用,导致公司失去现有的客户。所谓库存品库龄是指库存品入库之日到售出那天的库存天数。如果库存品的库存天数增加,公司则面临产品销售不出去或过期变质的风险;反之,则有可能预示库存囤货不足,将导致客服质量下降或失去销售机会。- 经营周期:现金到库存、到应收账款、再到现金的流程天数。计算公式:经营周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库存品库龄。通过计算可以得知公司的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